为什么有的网友说那些不欺负弱小的名言占人骗子实施校园欺凌侮辱道德败坏的熊孩子长大后更成功。难道他改过了?

12.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2016 年 11 月 11 日.教育部.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指出.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题型:材料分析题
12.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2016&年&11&月&11&日,教育部、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当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校园欺凌的危害有哪些?(2)教育部等九部门为什么要集中力量向校园欺凌和暴力说“不”?
题型:材料分析题
11.仔细观察漫画“坑”,回答下列问题:(1)漫画中,消费者的哪些权益受到侵犯?(2)请你向画中人建议几种合法的维权途径。
题型:判断题
10.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要我们保持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错误(判断对错)
题型:判断题
9.公共秩序包括社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错误(判断对错)
题型:材料分析题
8.背景材料:元宵节,“圆”是元宵节的主旋律,月圆、灯圆、人团圆。为人民幸福、国家强盛、世界美好,习近平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在中国和世界画出一圈又一圈的同心圆。就对同心圆的理解,某校初三(1)班同学展开热烈的讨论,邀请你参与:(1)家庭和睦同心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的根基。家庭和睦同心圆是习近平所画的系列同心圆中,是直径最小的同心园,也是核心区的同心圆。在构建和睦家庭中,我们青少年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为什么?(2)小康社会同心圆:全面小康,是覆盖所有领域、所有人民的小康。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请分析我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义?(3)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心圆:习近平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我真诚希望,国际社会携起手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我们这个星球建设得更加和平、更加繁荣”。为画好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心圆,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题型:材料分析题
7.背景材料:材料一:在日至22日的里约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肩负祖国和人民期望,获得26枚金牌、18枚银牌、26枚铜牌,位列金牌榜第三和奖牌总数第二,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材料二: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主教练郎平的带领下,以3:2力克东道主巴西,以两个3:1击败荷兰队和塞尔维亚队,勇夺金牌。从小组第四名到登上奥运会冠军宝座,中国女排在极其艰难的情形下创造了世界大赛中的逆袭神话。这支由昔日“铁榔头”郎平执教的“铁血之师”深刻诠释了30年不变的女排精神。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表示:我们应该把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进一步弘扬,同时让它覆盖更多的别的项目。请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1)我国体育健儿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说说弘扬中国女排精神的现实意义。(3)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向中国体育健儿学习?
题型:辨析题
6.背景材料:辽宁省一位初中女学生看到一个人因突发事故倒在地上而无人相救时,她勇敢地站出来呼吁旁边的人营救这个不幸者,但周围几十个围观者竟然无人伸手援助,她只好打电话向警方报警。请对女学生和围观者的行为分别进行辨析。
题型:简答题
5.背景材料:日﹐山东临沂准大一新生徐玉玉因遭电信诈骗﹐被骗走上大学的9900元﹐最终伤心欲绝导致心脏骤停,遗憾地离开了人世。此后,山东、广东等地连续发生学生遭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导致受害人猝死或自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材料中的电信诈骗分子侵犯了受害者的什么权利?(2)面对电信诈骗,我们应该怎样做?
题型:单选题
4.社会青年陈某和聂某,在购买福利彩票时,因选择号码而发生口角,继而双方的“朋友”都围了上来,互相撕打在一起,砸碎了周围的桌椅,阻塞了交通。他们的行为(  )①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②败坏了社会风气&&③损害了国家利益 ④给人民财产造成了损失。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题型:单选题
3.日,著名歌手、演员乔任梁意外死亡,年仅28岁。而大家十分关心的乔任梁死亡真相,则被证实是抑郁症自杀身亡。当我们遇到心理问题时,我们应(  )①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进行自我调节&②主动向父母和老师寻求帮助&③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多与同学交流&④独自承受,以免别人知道而“难为情”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当前位置: &
校园欺凌,不是“开过分的玩笑”
发布: 10:17:46&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作者:□本社记者 汤瑜&
  频发的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给本来应该是最阳光和安全的校园蒙上了恐惧的阴霾。如何从源头治理,除了家庭、学校的普法教育和社会风气的正确引导外,还应依法施策,专项治理。
  5名初中女生殴打另一学生兰兰,导致其10级伤残。原因只是兰兰不注重个人卫生,引起同宿舍其他女同学&公愤&,这是重庆市荣昌区法院曾审理的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件。
  安徽一所小学13岁副班长拥有检查作业、监督其他学生背书的权力,他向班内6个孩子要钱,钱没给够,就逼迫他们喝尿。
  扇耳光、拍裸照、殴打致残甚至逼迫喝尿&&近期,国内发生的一些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多次被曝光,引发公众对这类群体暴力现象的担忧。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两高&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审结涉及校园欺凌犯罪案件213件,积极开展以案说法等活动,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全国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检察职能,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校园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1988人,经审查批准逮捕1180人。
  对愈演愈烈的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有专家指出,根治潜伏在校园的这一顽疾还需要依法施策,专项治理。
最阳光的地方频发欺凌和暴力
  早在1978年就出现&校园欺凌&的说法,但学界对此没有统一的概念。日,针对频发的暴力和欺凌事件,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这算是官方对&校园欺凌&的定义首次明确。
  随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
  2016年11月,教育部、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积极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切实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12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等重点问题预防与应对。
  李克强总理说,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然而,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校园欺凌事件并没有停止,还出现了新情况。
  就在日,广东东莞一所外国语学校女教师左手托着校服,右手拖拽女生头发将其拖行的视频引爆网络。视频中,学生哭喊着&我要回家&&&画面悲催,引发公愤。事后女生父母找到学校讨说法,目前,涉事教师已被停职。
  另据媒体报道,4月27日,山东省济南市回民中学高三女生小薇被同班男生殴打至休克,小薇向学校反映后,竟被告知不许将此事告诉家长,否则记处分。事件曝光后同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4月30日下午16时,济南市教育局发布官方通报表示,现已查明该事件属实,济南市回民中学存在严重教育疏漏,对该校在全市教育系统内通报批评,并对相关单位及责任人员依法予以追责。
  日,一名学生遭两个男生暴打的视频在网上传播。有网友透露,被打的学生来自三亚崖城中学,因不借饭碗给同学打饭遭到暴打。
  据三亚市崖州区教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视频拍摄时间为3月22日。当天中午,在崖城中学宿舍305号房,七年级11班学生符某与七年级8班学生黄某因矛盾发生口角,符某随即动手打了黄某,同宿舍的符明某也一并参与打人。事发后,黄某因害怕再次被打,并未第一时间告知家长及老师。
  三亚市崖州区教科局局长陈大飞表示,该区将加大对校园欺凌的整治力度,严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并就此事件召开全校安全教育大会,全面开展校园欺凌行为防范教育。
  这些案件说明国家政策出台后,屡禁不止的欺凌事件,也暴露出学生、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应对和处理这类事件的能力严重不足。
  学界人士忧心忡忡地表示,由于施暴人大多数是在校学生或未成年人,如何做出合理的处罚以儆效尤是目前防范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关键问题。
多地出台&加强版&政策
  为减少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各地政府也在努力制定相关政策。
  日前,甘肃省教育厅要求全省学校开展校园欺凌与暴力专项整治,排查学生之间的欺凌现象,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4月底,贵州省盘县人民检察院驻盘县公安局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官工作室挂牌成立,这是贵州首家派驻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官工作室。
  据了解,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官工作室的设立,可以进一步强化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侦查活动的监督,形成青少年司法保护合力,及时准确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盘县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工作室相关工作办法,建立了未成年被害人同步录音录像工作机制,维护被害未成年人和涉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4月17日,湖北省教育厅、省综治办、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明确,一旦发现学生遭受欺凌和暴力,学校和家长要及时相互通知,对严重的欺凌和暴力事件,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迅速联络公安机关介入处置。严格保护学生隐私,防止泄露有关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信息。特别要防止网络传播等因素导致事态蔓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使受害学生再次受到伤害。
  针对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处置,该《意见》指出,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当的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学校和家长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和警示谈话,情节较重的,公安机关应参与警示教育。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对构成违法犯罪的学生,依法予以处置,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或者给予相应的行政、刑事处罚,特别是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对校外成年人教唆、胁迫、诱骗、利用在校中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从重惩处。
  此外,该《意见》还要求公安机关要在治安情况复杂、问题较多的学校周边设置警务室或治安岗亭,密切与学校的沟通协作,积极配合学校排查发现学生欺凌和暴力隐患苗头,并及时预防处置。要加强学生上下学重要时段、学生途经重点路段的巡逻防控和治安盘查。
  不少公众表示,该《意见》的出台给如何处理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提供了一个有效办法。
  不过有网民指出,这样的措施可以保护弱小的学生,但是对于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应有专门的学校进行隔离。这个学校的作用应该是去深入了解这些孩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然后去开导这些孩子,这类学校应该更像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也有家长认为,真正要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必须上升到法律层面。如果年龄尚不足以承担法律后果,监护人应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有了法律细化,父母就会教育孩子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使孩子从小就知道,做错事就会受到相应惩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此类事件的不断发生。
解决校园欺凌要用法治思维
  对于全社会关注的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如何从源头防治?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梳理近5年审结的近200起校园暴力犯罪案件时发现,有近70%的校园暴力犯罪被告人自述受到暴力影视、游戏影响。
  记者了解到,在中国,如果校园欺凌或暴力没有造成明显的身体上的伤害,一般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因而很难进入法院审理的阶段。相比之下,美国对校园安全出台了一系列法案,像《安全、无毒品的学校和社区法案》《学校禁枪法案》《1994年学校安全法案》等来确保校园免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干扰。
  由于中国刑法规定14岁以下不负刑事责任,从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不断被媒体曝光以来,关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声就没有停过。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校园欺凌成为绕不开的话题,不少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认为,刑法的相关规定已经无法与青少年普遍早熟的现状相适应。
  全国人大代表刘晓翠提出,中国应尽快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制定反校园暴力法。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胜明表示,校园暴力多数发生在中小学生之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开展执法检查的基础上,今年将开展专题调研。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指出,解决校园欺凌问题要树立法治思维,多用法治方式,以法来办,校园欺凌才能取得社会共识。
  有不少专家建议,针对校园欺凌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家庭和学校对未成年人的不良或不当行为进行教育;另一方面对校园侵害情节恶劣者应依法判处刑罚,对于轻微的违法犯罪行为也要做出更细化的处理规定,便于司法机关在惩治该类行为时有统一标准,还可适当提前刑责年龄。
 责任编辑: 尤晓岚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网站通行证: 密码:&验证码:
网站通行证: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www.mzyf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民主与法制网
 京公网安备 本网律师顾问: 建议使用IE6以上分辨率浏览一个校园欺凌事件的终结
这是一场由孩子父母向一所知名小学发起的公开挑战,却在赢得舆论同情的高潮时刻戛然而止。围绕着双方的是非对错,“校园欺凌”这个对国人而言尚有些陌生的概念也走进大众视野。什么是欺凌,如何应对,孩子、父母、学校,各自应该承担什么,正在承担什么?这些问题还在等待答案。日,距离那件事的发生已有20天了。学校已经发表声明对事件定性——属偶发事件,并非校园欺凌。当事孩子明明(化名)却还未返校上学,北京一所精神疾病专业医院诊断其产生“急性应激反应”,在父母的陪伴下,他定时接受心理咨询,等待着康复。日,在有名校之称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下称中关村二小),兩个同班同学欺负了明明。明明的父母凭借自己的知识认定此事为“欺凌”,但学校却指其仅为“过分的玩笑”,还劝受欺孩子的家长放弃“处理惩戒施暴孩子”“让施暴者的家长道歉”“对方承担相应的治疗费用”等诉求,孩子母亲更受到学校一位杨姓书记的斥责。这令一家人感到申诉无门。12月8日,明明的母亲写了一篇感情激烈的文章指责校方处理不当,这一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下称《霸凌》)的文章点燃了许多家长们的怒火,更引发了公众热议。此后,校方和家长借助媒体,隔空对话。12月10日,校方在官网发表声明,称网络出现的关于该校及相关事件的言论不实,并强调“让教育问题回归校园进行处理”。该声明引发舆论指责。12月11日,明明家长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详细介绍了事情的前后经过以及学校的处理过程。“因为学校的质疑和不认可,我们才选择向社会各方求助,引起关注。”明明父亲表示。由此,认为学校“处理不当”的舆论不断升温。随着海淀区、北京市教委的介入,事态进一步发展。12月13日凌晨,中关村二小再发声明,披露校方调查结果,将欺负事件定性为“偶发事件”,称尚不足以认定肇事孩子的行为已经构成校园“欺凌”或“暴力”。中关村二小校长杨刚12月13日凌晨在《中国教育报》的采访中表示:“对方一直要求定性为霸凌,我们无法满足家长的这个诉求。”杨刚称,因为这件事情不构成霸凌,所以学校无法认同《霸凌》一文提出的诉求。面对这样的结果,在学校发出声明当日,明明家长对记者说:“看到学校的披露,我没有心情回复。因为我早有预感,对这件事情的处理结果,我不会抱太大的希望。但是,我们的出发点是不会变的,我的孩子受到了伤害,我想让中国人关注这个事。即使学校不认可,这件事情是做给我的孩子、我的家人,包括更多的孩子看,让他们能够得到保护。我们是相对弱势的一方,发出的声音就像一个石头打在河水里,激不起什么水花。”家长的声音渐渐熄灭,但民间的追问并未停止。在中关村二小的校园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校园里的阴影据中关村二小披露,设在学校的监控显示,该事件发生在厕所中,前后共有30秒。厕所里没有监控。明明母亲在上述文章中描述:“他一个人去卫生间小便,同班两个男生跟进来,一个堵在他所在隔间的门口大喊:‘我要打开门看看你的屁股!”另—个则向他头上扣了一个盛有秽物的垃圾筐。文章透露,“尿和擦过屎的纸洒了他一脸一身”。然后,“那两个男生见状,哈哈哈一阵嘲笑跑走了”。之后,明明独自在厕所里待了34秒。明明母亲的文章透露:“卫生间里只剩下他一个人,这时,他开始哭了起来,他说自己太害怕了,一脸都是尿特别臭。因为很多男生淘气,经常会尿在垃圾筐里。”明明母亲认为他“遭遇了校园霸凌”。作为一种长期存在的权利关系,校园欺凌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国际上已有大量研究。校园欺凌,也称霸凌(译自英文bully),主要发生在学生之间。欺凌研究的先驱者、挪威学者Dan Olweus将“欺凌”定义为,“使一个人反复地暴露在一个人或更多他人的负面行为之中”,欺凌行为有三个显著因素——长期、恶意、关系不平等。关系不平等,则包括一方对另一方的金钱索求、成绩歧视、身材歧视等,或者通过营造群体压力,甚至以“气场”压制弱小者等方式,让受欺凌的一方无法反抗。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会长姚建龙表示,“欺凌”是伸缩性很大的概念。严重致死亡、重伤,轻则普通打闹都有可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儿童保护官员苏文颖称,所有儿童都有可能遭受欺凌。但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儿童更可能成为欺凌的受害者,比如残障、少数民族、性少数、贫困等儿童群体。姚建龙主持的“学校安全风险防控研究”课题组在2016年4月至6月对全国29个县104 825名中小学生做了抽样调查,发现校园欺凌发生率为33.36%,其中经常被欺凌的占4.7%,偶尔被欺凌的占28.66%。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针对10个省(市)5 864名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32.5%的人偶尔被欺负,6.1%的人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一项名为“寄宿与留守对农村儿童卷人校园欺凌的影响”的研究显示,卷入欺凌的儿童占总体的40.81%。留守和寄宿的儿童被欺负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和非住校的儿童。2015年10月,这项研究在河北和四川两省选取五个县137所小学17 924名四、五年级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欺负别人的比例为9.48%,被别人欺负的比例为18.22%,而“被别人欺负,同样也欺负别人”的比例也达到13.11%。欺凌对包括旁观者在内的所有参与者都有负面影响。日本文部科学省对2014年校园欺凌事件和自杀事件的调查发现:自杀的中学生有11.1%是由于遭到校园欺凌。而欺凌者或被欺凌者都有可能发展为暴力行为者或社会安全的危害者。1999年Dan Olweus等人共同的报告显示,欺凌者在成人后与其他青少年相比更具有暴力倾向、缺乏同情心,且成人后犯罪率要比其他人高三成以上。被欺凌者最后采取以暴制暴的形式进行反抗的行为也必然带来社会危害。endprint在明明身上,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其母亲在上述文章描述,孩子回家情绪激动,大哭。12月间,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诊断孩子有“急性应激反应”,即在遭受到急剧、严重的精神创伤性事件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所产生的精神障碍。是玩笑。还是欺凌在明明父母与学校的多次交涉中,学校一直拒不认定此事件为欺凌。在11月25日的约谈中,老师直接定性为“一个过分的玩笑”。中关村二小下结论称三位当事孩子“属于正常的同学关系”。校方的依据是,几个孩子“课上、课下互动交往正常,有互相起外号现象,但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不过,校方所举事实与明明父母的陈述不符。孩子母亲撰文称,过去近一年内,这些同学还有给明明取不雅绰号等行为。明明父亲则告诉记者,一肇事孩子长期骚扰自己的孩子,“之前和对方家长沟通时,他认可了孩子之间有这种行为”,而另一肇事孩子“对我的孩子之前也有过几次欺凌行为”。因此,明明父亲认为事件是恶性的,“这次事件只是积累到一定时间(发生的)比较严重的事件”。基于上述情形,专注于反校园欺凌实践和培训的“减低校园欺凌”公益项目负责人沈旭根据经验判断,基本可以认定为校园欺凌。受欺凌方的心理伤害,已经达到了—定程度,显示出受欺男孩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可接受的玩笑,并且一次事件会引发伤害,有可能是长期积累的爆发。事实上,在中国,目前对于校园欺凌尚未进行有关立法,相关的定义仅见于2016年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下称《通知》)当中对于“校园欺凌”的描述,即“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据此,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主任、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表示,定义中没有强调“重复、多次”,因此,哪怕是“一次欺负、侮辱行为也可能给学生造成严重伤害,如果是故意,我们也应认定为是校园欺凌”。苏文颖撰文介绍,在国外的立法中,也并非任何时候都必须全部满足(三要素)才构成欺凌。如根据加拿大《公立学校法案》中对“欺凌”的定义,判断标准只要求“通常情况下”而非“必须”满足“重复性”。姚建龙表示,《通知》中的定义比较符合大部分国家的界定,突出了“造成伤害”这一后果,显示了国家治理欺凌时对肢体伤害行为的特别关注。但校园欺凌的伤害往往是潜在的,应更多考虑被欺凌儿童的主观心理感受。他认为,“反复性”不应是定义“欺凌”的必备条件,单次成偶然的行为也可能构成校园欺凌。学校内部调查的专业性也被质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童小军认为,这个问题相当于儿童的心理和社会健康方面的公共卫生问题。所以,需要有专业的鉴定意见,定性需要组织专门的教育专家、心理专家和其他第三方独立专家,在调查之后给出一个专业性的可靠报告。校方责任何在在整个事件当中,校方应对机制的专业性颇受质疑。12月12日,记者采访数位中关村二小学生家长,他们均认为,学校的处理方式欠妥。明明同班同学的家长告诉记者,自己不认为这是一个玩笑,“我的小孩看到学校这样的处理结果也很生气”,生气的点在于“学校处理的态度和旁观孩子家长的态度”,“小孩其实对这种争隋没有清楚的认识”。该家长还指出,11月底发生的事情为什么12月10日学校才有答复,“十几天的时间差都干吗去了”?而事发后“老师有意安排让受害者和施暴人家长在一起拍个照片,就是说他们和好了。但这种事怎么可能呢”?另一位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希望帮助老师和家长应对处理欺凌行为的专业力量可以进入校园。目前,中国专门用于规范欺凌事件的正式规定有2016年11月由九部门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但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翁小平表示,《意见》对于什么是欺凌行为,哪些属“情节较轻”“情节较重”,法律上并无明确、具体的解释和规定。而每个涉事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等也不尽相同,同一行为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可能天差地别,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所以,学校执行起来可能有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郭菲表示,中国在欺凌立法方面有些滞后。据她了解,美国、英国对于学校欺凌有明确立法或政府指导来规范学校权限——如老师的职责范围,欺凌者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因此,欺凌发生后就容易识别和界定。郭菲认为,这个事件中一些人最开始认为这是“过分的玩笑”,可能也反映了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欺凌缺乏相应的意识。不过,《意见》已明确学校责任,包括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预防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严格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强化学校周边综合治理等,只是,这些规定如何真正落实,还有待探讨。面对争议,翁小平认为,家长可以继续向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要求帮助协商解决;也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学生家长和学校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但司法不过是社会纷争解决的—个途径,往往也是最后—个,将大量的校园欺凌或暴力留给司法,并不现实。当前,司法也基本无力应对。尴尬的应对机制沈旭认为,学校不能简单认定此事“只是开玩笑”,不能推卸责任,认为是小事,而应该鼓励双方孩子把事实过程还原清楚,并让施暴的当事一方知道“这是恶性事件”,“这种行为不被允许,有人受到伤害”。童小军则指出,此次事件中,学校和老师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也是正常的,是因为他们确实缺乏对处理欺凌问题相应的专业知识。“即使是像中关村二小这样的学校,依然可以明显看出缺乏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佟丽华建议,尽快建立包括学校和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在内的有效应对校园欺凌、校园暴力及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机制。郭菲称,一些国家对教师有针对性的规范指导,明确规定哪些行为是职责范围内要禁止学生做的欺凌行为,怎样发现欺凌。如在美国、澳大利亚,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指导大纲、对教师进行这方面的专门培训。一些国家在欺凌宣传和防治机制上,设计人性化的细节。日本文部科学省设立的“全国24小时欺凌”求助热线(10)中,“78310”的日语发音与“说出烦恼”的发音类似,易让儿童记住。沈旭认为,长期而言,学校应建立欺凌事件的上报机制。例如,学生可通过固定渠道,将所察觉或所遭遇的欺凌事态报告给相关老师。老师在处理时,要依据还原后的事实,分析、告知施暴的孩子“为什么这是欺凌行为,为什么这不能被允许”。佟丽华认为,不论是因开玩笑、恶作剧导致学生受到伤害,还是校园欺凌、校园暴力或其他伤害事故,只要是有学生报告受到伤害,学校都应当及时启动应对机制,进行有效、专业的处理。沈旭建议,每一所学校都应倡导“无欺凌”的校园文化,教师在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时,要调查事实,告知所有学生“校园欺凌行为不被允许”。他强调,教师不能隐瞒、逃避处理这类事件,更不能因某些利益驱使,袒护其中一方,“否则会对被欺凌者造成二次伤害,也会让欺凌者滋长错误的价值观”。《意见》要求,中小学校要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将其纳人学校安全工作统筹考虑,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据记者了解,中关村二小已经表达了希望孩子尽快回校上学的愿望。但至今孩子的情况并没有好转。学校表态发布后,明明父亲觉得失望,但并不意外。对于自己的诉求能否获得支持,他也表示不再抱有幻想。“现在既然学校已经發布了调查结果,接下来我们也不想总去纠缠、撕扯,自始至终,我希望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这不是一件小事。”孩子何时能重返校园,至今仍是未知数。这位父亲最后告诉记者,他已经正式开始休假,“我要完整地陪我的孩子,陪我的家人。学校这次的声明和回应,对我们是再次伤害”。endprint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的其它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欺负弱小的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