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系统需要备案吗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电子政务系统研究与开发.pdf 6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电子政务系统研究与开发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学 位 论 文
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电子政务系统研究与开发
(题名和副题名)
(作者姓名)
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网新图灵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姓名、职称、单位名称)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专业学位类别
工程领域名称
提交论文日期 2012.9
论文答辩日期 2012.11
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 电子科技大学 2012
年 12 月 27
答辩委员会主席
注1: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UDC 》的类号。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PROVINCAL COMMITTEE PARTY HISTORY
RESEARCH OF E-GOVERNMENT SYSTEM
Master Thesis Submitted to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Software Engineering
Cao Zongjie, Chen Xiaoping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
获得电子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
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论文使用授权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电子科技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
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电子科技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当前位置: >>
电子政务系统
绪论 Introductionsunyu@bnu.edu.cn 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简 称 ICTs,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集成应用和融合发展, 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信息传递和通信交流目的。―― ITU 《世界电信发展报告》2003无线电收音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电视机个人电脑互联网 关于GPTs??Bresnahan和Trajtenberg(1995)使用通用目的技术 (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ies,简称GPTs)来指代 某类激烈的创新。他们描述了两个重要特点,目的的通用 性和创新的互补性。当这些因素比较强烈时,比如,类似 于电,它们会导致经济组织的巨大变化。有时,通过工作 时间、家庭生活的约束,社会层级的影响,最终影响社会 组织。 Lipsey,Bekar,和Carlaw(1998)扩展了Bresnahan和 Trajtenberg的定义,根据历史和理论的知识,他们给出 了GPT的内部特征的四个特点:开始阶段有广大的提高空 间;存在着多样化的应用;在经济的绝大部分中可以应用; 与其它技术之间存在着强烈互补性。Lipsey,Bekar,和Carlaw(1998) 认为,ICTs就是GTPs。 ICT对政府改革提出挑战?早期的技术发明与行政机构融为一体,但是它们对权力结 构和行政机构的组织方式影响甚微,这些技术的应用并不需要建立完全不同的组织制度。?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特别是互联网在一系列技术支持 下的广泛应用和日益完善改变了这种情况。作为一项通用目的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提供了影响政府结构、运行机制和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技术潜力。 美国:全球率先电子政务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克林顿政府为减少预算赤字、增加经 济活力,首次提出了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实现e-Government的概念。关闭2000多个 联邦办公室。联邦政府员工 减少24万人。撤消近200个 联邦项目和 执行机构。联邦政府 开支减少 1180亿美元。 1992年美国 开始电子政府计 划,经过近四年 的努力,在1996 年取得的成果200个部、局 确立了3000多条 新的服务标准。简化了 3万1千多页 各种规定。作废了 1万6千多页过时 的行政规章。 美国电子政务起源的驱动力?信息通信技术革命从单纯的技术革命演变成为一场社会革命, 政府必然要做出回应。 同期的美国政府面临着行政改革的挑战。 “我们国家有各种各样的赤字存在。我们有预算赤字,?我们有投资赤字,我们有绩效赤字,而且也导致了信任赤字。?―― 克林顿,1993 全球概述水 保持现状型 平美国 丹麦 瑞典 英国 韩国 澳大利亚 新加坡 加拿大 芬兰 德国 日本 法国 意大利 中国 印度价值创新型停滞不前型积极变革型数据来源:UN Division for Public Econom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5进展P.s. 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自己对问题的判断进行分类、归纳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1993前 探索试验 初步建设2000后 全面建设有观点认为,1993年3月国务院提出建设金关工程、金 税工程、金卡工程的设想是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起点。 中国的尴尬:先行者不是领跑者E-Government Readiness Index排名 192 189 4 178 173 169 1 74 101 67 1 179 2157165 72200220032004200520082010 年份数据来源:UN Division for Public Econom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备注:2010年排名指数更名为E-government Development Index 9 各国对电子政务的理解美 国:电子政务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公众、其它政府部门和机构提供 政府信息和服务,为了改进政府的运作(包括效益、效率、服务质量及 改革),应用互联网和其它信息技术的过程。 加拿大:利用信息技术,使加拿大人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 一种官方语言获取以用户为中心的、整合的服务。 日 本:通过在行政领域内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改进相应的业务和制度,达 到提高国民生活便利性、实现行政运营的简便化、高效化以及提高可信 度、透明度等目标的建设行为。 韩 国:通过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行政服务的电子化,从而使行政机 构能够有效提供机构间的行政服务和面向企业和公众的服务。 新加坡:应用技术提高政府服务的接入和提供水平,从而使所有公众和企 业都能从中受益。 中 国: 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构造更加适合时代要求的政府 结构和运行方式。 关于e-government中译的争论是电子政务还是电子政府? ? 观点一: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的关系理解为行为的组织实 体及其活动程序的关系。 ? 观点二: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的关系理解为目标与过程的 关系。 ? 观点三:在区分?政治?和?行政?的基础上,强调?电 子政府?侧重于政治,而?电子政务?侧重于行政。 ? 观点四:将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包含关系。有观点指出, 电子政务包含电子政府;但也有观点认为,电子政府包含 电子政务。 理解的误区? 电子政务就是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 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 电子政务就是政府部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电子?- 技术问题? 给钱技术 人员去干电子政务电子政务中的关键字是?政务?, 而不是?电子?! 我们的目标电子政务的发展是政府改革和技术变革相互作用的 产物,政府变革为技术应用提供了目标,技术变革为政 府变革提供了手段。 电子政务不仅需要研究如何将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 政府和公共事务中处理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政府 如何建立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新的政府治理模式。 内容架构? ? ? ? ? ? ?电子政务课程共设七个单元: 绪 论 政府行政范式的演进 政府门户网站 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电子政务的基础与保障 电子政务的建设与管理 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未来 专注于关键的交叉领域Policy 政策Management 管理Technology 技术 本章小结? ??术语:信息通信技术,通用目的的技术,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不仅需要研究如何将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 政府和公共事务中处理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研究 政府如何建立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新的政府治理模 式。 站在交叉学科的视角上,吸收、借鉴相关学科的研 究方法。 课后实践及思考?? ?熟悉相关研究机构、数据库的网址。 浏览国内外政府门户网站。 如何理解e-government的e? ?第二课 电子政务发展的动力一政府全社会 最大的信息拥有者 最大的信息处理者 最大的ICT 用户提高政府业务的有 效性、效率和监管 能力。 建立更勤政、廉政、 精简和有竞争力的 政府。 建立政府与企业和 居民之间的伙伴关 系。信息 通信 技术ICT即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 电子政务发展的动力二企业和居民希望与政府打交道能够更容易、 更有效率,与政府打交道的各个环节能一体化等。 政府由多层次、多部门,以? 管?为目的向一个 ? 智能的?、以行政相对人为中心的政府转变, 是信息社会企业和居民的共同诉求。希望借助于电子政务的发 展,吸引新经济的企业入驻;或者,借此 扭转传统产业的衰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 展。经济 发展电子政务的阻力一政府在适应技术变革方面都比较 缓慢,除了是否必要等原因之外,主 要是由于政府处在一个不愿意冒风险 的文化环境中。 政府在优化政务流程的过程中, 实现跨部门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 业务协同的阻力重重。 发展电子政务的阻力二电子政务可能会强 化社会的不均。那些最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的人往往 可能正是那些无法上网的人。 2010年12月底互联网接入状况的中美对比 国别 中国 美国 网民规模(亿人) 普及率 4.57 34.3% 2.41 77.5%数字鸿沟问题数据来源: http://www.itu.int/,http://www.cnnic.net.cn/ 发展电子政务的阻力三个人隐私问题,公民希望电子 政务发展的步伐放慢一点,主要的 顾虑是隐私权( The Right to Privacy )无法得到妥善的保护。发展电子政务的阻力四可以乱真的网页 影响电子政务发展的因素内因信息安全 领导力外因行政改革管理 手段业务 需求法律法规经济社会 发展标准技术能力技术进步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情报所 兰科研究中心, 2007 中国发展电子政务的SWOT分析内部 外部 机会 (Opportunities) 威胁(Threats) ST? WT?25优势(Strength)劣势 (Weakness)SO?WO? 第三课 政府行政范式的变迁 内容提要厘清几组概念 ? 以公共行政理论为基础的政务分析?―― 是以职能为核心还是以流程为核心? ―― 是科层制还是模块化? ―― 是民主行政还是网络民主? ?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的争论与共识 时间图谱The 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Research Conference 1991 Robert B. Denhardt Harold JanetV.Denhardt Dwight The new public 文官法/彭德尔顿法 Minnowbrook Lasswell service: serving not Civil Service Act Conference 政策科学 steering Pendleton Act 02 1883 xx x x x x x x x xx x 2006 时间 54 Hugh T. Miller & Charles J Fox 诺斯科特- Thomas Minnowbrook Postmodern Public 特里维廉 Woodrow Conference 1987 Administration 报告 Wilson Kenneth J.Arrow Northcote- 行政学研 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 Trevelyan 究主张
Report Elinor Ostrom & Vincent Ostrom 詹姆斯? 麦吉尔? 布坎南以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 及戈登? 图洛克 度的演进 The Calculus of Consent 政治Politics与行政Administration?行政是Z身于特定的政治范围 之外的。行政问题不是政治问题。 尽管政治为行政确定任务,但它不 应被允许操纵行政事务……公共行 政是公法的详细而系统的执行。普 通法的每一次特殊应用都是一种行 政行为。……但是,指导这些活动 付诸实现的普通法显然是超出并高 于行政的。政府行为的广泛计划不 是行政性的,而这些计划的详细执 Thomas Woodrow Wilson 行则是行政性的。? 扬弃政治与行政二分? 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 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将公共管理(学) 等同于公共行政(学) 。 ? 将?公共管理(学) ?当做公共行政(学) 的一个分支,即 专门研究行政管理方法、技术与技巧的这一部分。 ? 将?公共管理?当做一种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公共政 策范式(途径) 相竞争的新范式或新途径。? 政府Government 治理Govern/Governance尽管government和governance从词面上看似乎差别不大, 但其实际含义却不同。中国学者俞可平认为, ? “治理”与“政府统治”的最基本的或是本质性的区别是:“治理” 虽然需要权威,但这个权威并不一定是政府机关,而“政府统 治”的权威则必定是政府; ? “政府统治”的主体一定是社会的公共机构,而“治理”的主体 既可以是公共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机构,还可以是公共机构和 私人机构的合作。 ? 管理过程中权力运行的向度不一样:“政府统治”的权力运行 方向总是自上而下的,而“治理”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 范式Paradigm与模式Pattern范式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科学 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 ? 模式是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作为术语时, 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涵义。在社会学中,是研究自然现象或 社会现象的理论图式和解释方案,同时也是一种思想体系 和思维方式。? 秉承官僚制,以职能为核心的EG电子政务的特点是,在不打破现有条块分割体制的条 件下,进行电子政务改革。 ? 一种典型的形式,是优化职能类型的电子政务策略。它 是在不改变现有职能格局的条件下,加强现有职能,优化 现有职能。 ? 另一种典型的形式,是转变职能类型的电子政务策略。 即通过电子政务,将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职能,转 给社会机构和企业,集中精力搞好政府精简之后的职能。 信息孤岛与?摩天大楼?的怪圈视?产出?,忽略?投入?,局部履行职能的效率改 善导致全局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应用系统的壁垒森 严,信息资源的难以共享,这些都将导致全局性的灾 难。 ? 为满足政府自身事务处理的需要,单纯追求效率, 电子政务建设追逐技术,无奈信息通信技术的日新月 异,导致政府陷入?摩天大楼? 建设的怪圈。? ?官本位?、?权本位?行政文化的影响下,重 扬弃官僚制,以流程为核心的EG政务流程再造(Government Process Reengineering, GPR) 运用现代公共行政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手段,对政府 部门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其目的是在 办事效率、行政效能、行政成本、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等 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使得政府部门能最大限度地适应行 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 正确理解电子政务政府文件电子化,必然导致政府公文处理和 业务流的重新设计和机构重组。 与用户的接口由办公室/柜台/窗口移至计算机屏 幕,必然导致政府运行方式的改变和机构重组。电子政务不仅仅是将现有的政府业务电子化,而且 是对现有的政府业务进行信息化的改造。如果一个部门 说它的电子政务已经实现了,而机构和运行方式却原封 不动,那么,这个部门的信息化肯定是不成功的。 正确理解电子政务(续)不断地改善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使其更精简、更有效率, 更有效,对居民和企业更透明、更友好,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政 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更强调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对原有的政府结构以及政府业 务活动组织的方式和方法等进行重要的、根本的改造,从而最 终构造出一个信息时代的政府形态。 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一站式?包含两层含义:大厅一站式(实体) 和网站一站式(虚拟),即大厅和网站都能提供一 站式服务。在互联网门户网站和行政服务大厅设Z 一个入口节点,分布式地集成各个政府部门业务系 统中的公共服务,用户提交服务请求后,系统根据 该服务的定义,启动各个业务部门的应用系统进行 处理,实现跨部门的协作服务。 欧盟推行的公共服务登记申请和发放 大学注册 医疗服务 迁移声明 公共图书馆 社会保障 求职 个人证件办理 增 值 税 申 报 和 税 额 通 知所得税 车辆登记房屋建造许可申请 报警 企 业 税 申 报 和 税 额 通 知员 工 所 得 税 代 扣公 司 注 册统 计 数 据 上 报关 税 申 报环 保 相 关 的 许 可公 共 采 购 案例讨论:?一站式?服务困惑项目 传统 网上 减少 比例网上查询 下载表格 填表上传 跟踪状态互联网 名称预审 工商局 验资 工商登记 意向 外经委 合同 章程 立项 可行性审批 步骤往返 次数 所需 时间1957 9543 201554 755:115:1 4:1Beijing.gov.cn 数字北京-网上审批系统劳动 保障局人员登记 社会福利公安局 计委 地税局 房土局 房屋 土地备案 刻章登记 报税 电子政务的目标模式电子政务的公共管理目标可定位为:?规模适度、 管理科学、高效服务?。 ? 规模适度,是指对政府的规模要进行严格控制,防止 政府规模过度膨胀。 ? 管理科学,是指政府在对社会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 遵循管理规律,尽量简化环节,提高公共管理的科学化 水平。 ? 高效服务,是指通过电子政务的发展,要不断拓展政 府对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和项目,提高公共 服务的质量,提高社会和公众的满意度。 传统方式下政府信息传递特征从信息交流看,具有如下特征: 逐级的信息交流。 从上到下单向式信息交流居多。 时空差别的、非同步的信息交流。 面对面式的、签章式的信息交流。? ? ? ? 基于ICTs的政府信息传递ICTs能实现政府政务信息直接的、网络化的、互动 式的和分布式的交流: ? 实现同步、直接和双向的信息交流 ? 实现一对多、多对多的网络式信息交流 ? 实现异地、全天候和无人值守式交流 ? 实现非接触、非现场的分布式交流 ? 实现信息的实时分析和决策支持 科层制与模块化ModularityICTs改善了组织的学习能力,提高了组织拥有知 识的程度,具有唯一性和被依赖性的模块推动了组织的 变异。 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环境下,对于政府组织而言, 尽管行政科层制结构依然占主导地位,但是,在涉及到 公民权力方面的各种信息、决策和服务机制必须率先模 块化。 互联网是组织人的?战场”想当年,Google靠着组织互联网信息的方式,用了5 年时间,建立了用户基础,完善了产品,找到了盈利之 道,奠定了互联网霸主地位。 现如今,Facebook靠着组织互联网人的方式,用了5 年时间,建立了用户基础,完善了产品,找到了盈利之 道,没人怀疑Facebook成为?下一个互联网霸主”的能 力。 相映成趣的是,一个组织互联网上的信息,一个组 织互联网上的人。互联网成为一个新兴的公共领域。 代议制下的民主行政互联网已经成为传媒议程、公共议程和政策议程之间 相互转化的一种有效机制。 ? 电子政务实践就必须将那些能够秉持价值中立、客观 公正、公平服务的网络社区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从而 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信息公开的及时性以及社会治理 的互动性和社会运行的透明度等奠定必要的互补基础。? 网络民主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在1995年提出网络民主一词。 ?以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为运作平台,以直接民主为发展 趋向,以公民的全体、主动、切实参与民主决策、民主选 举等民主运作程序为典型特征的一种民主新形式?,是公 民表达政治意愿直接参与政治事务管理决策的一系列制度 的总和。 网络民主,技术上可行,政治上可能是灾难性的。 传统政务与电子政务对比项目 政务办理方式 政务办理时间 政府组织结构 政府管理方式 政务生效标志 传统政务 面对面 严格时间限制 金字塔型垂直结构 集中管理 公章等 电子政务 跨越地理限制 每周7天,每天24小时 网络型扁平化结构 分权管理 数字签名等政务处理程序政府工作重心前后串行作业协同并行作业网络讨论等以管理、审批为中心 以服务、指导为中心政府主要议事方式 会议等政府决策参与方式 主要集中在政府内部 政府内部与外部相统一 以UN为代表的观点无缝阶段 在线处理阶段 交互阶段 提高阶段 起步阶段? 开通网站,发 布静态信息 ? 建设内部局域 网,实现文档 数字化 ? 网站增多,提供 动态信息和专业 信息 ? 提供检索功能和 电子邮件服务 ? 建设系统专网和 单一应用系统 ? 用户事务在线 处理 ? 完成从职能导 向向服务导向 的转变? 信息定期更新, ? 数字身份认证 实现网上表格 广泛有效,信 下载、咨询等 息安全得到保 简单交互功能 证 ? 利用电子邮件 ? 基础网络基本 进行交流 整合 ? 建设业务管理 ? 后台实现信息 信息系统,提 共享 供业务信息检 索? 在线服务完全 整合,根据用 户需求提供一 体化服务? 后台跨部门业 务实现无缝集 成按照门户网站发展水平划分的五阶段论资料来源:UN Division for Public Econom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2 埃森哲的观点服务转型servicetransformation多渠道的整合,跨机构的协 同,流程与技术的变革 存在门户群及各种服务分类, 形成跨政府层级的机构协同 存在基础门户,尽可能多地推进服务上网, 实施某些复杂的在线交易,存在某些跨机 构的合作,以公众为中心 制定出了核心计划和法律框架,具备广泛的在 线存在,实施了见效快的事务处理项目 以信息在线发布为特征成熟提交mature delivery 服务可得service availability基本能力basic capability 在线存在online presence按照服务成熟度划分的五阶段论资料来源:Accenture,
以IBM为代表的观点随需应变的政府 整合的政府 互动的政府 在线的政府成熟度:初级 成熟度:嵌入 成熟度:扩展 ? 关注点:利用 网络,根据核心竞 争力扩展政府,为 ? 关注政府整合 公众提供更多的价 和转型,流程平 值 衡,基础设施和 ? 适应能力:跨 文化转变 ? 以用户为中心, 政府、企业的伙伴 关系和整合,优化 向用户提供有价 的价值链,合作式 值 的 服 务 ―― 自 的服务项目开发和 我服务以及多渠 提供 道的访问和交换成熟度:演进? 关注智能化基 础设施和门户 ? 以政府项目为 ? 关注应用 中心 ? 上网搜寻信息, ? 实现在线交易 电子邮件 ? 用初级门户简 化访问过程 ? 对旧有资料的 访问 资料来源:IBM, 2004按照政务流程整合程度划分的四阶段论 Andy Carvin的观点1.起步initiation 所有公民均能在公众场 所实现互联网接入,并且 能够在线获取政府信息 所有人无论通过何种方式都能 公平地接入政府信息与服务,公 民普遍具备信息能力,政府为无 所不在的互联网接入和信息能力 改善实施可持续的普遍服务政策 4.公平equity 2.结合engagement 公民的互联网接入机会及 信息能力得到发展,政府与 私人部门合作,公民参与政 府的互动服务公民 权力政府长期致力于缩 小数字鸿沟,负责任地 提供电子政务服务 3.整合integration按照公民权力实现划分的四阶段论资料来源: Andy Carvin, 2004 全球发展趋势努力构造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新的政府组织形态是未 来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 电子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将会得到全面提升。 ? 业务整合与流程优化仍将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 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将得到进一步深化。 ? 知识管理将成为促进政府内部知识共享与交流的途径。 ? 公众参与程度的高低将更加引起关注。 ? 缩小?数字鸿沟?将成为提高电子化服务利用率的举措。 ? 绩效评估将从研究探索走向实践应用。 ? 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将更为深入。 成熟电子政务的特征1. 以公众服务为中心 2. 惠及所有人 5.开放的政府 6. 响应的政府 7. 变革的政府3. 无处不在 4. 无缝整合 公共管理 与 公共服务8. 集成的政府所有人、随时随地可获取方便、可靠的所有政府服务和信息资料来源:兰科研究中心, 2007 电子政务价值? 交流更畅通(Easy Communication) ? 行政更高效(Efficient Corporation) ? 成本更节省(Effective Cost-down) ? 协作更延伸(Extensible Cooperation) ? 用户更满意(Enjoyable Customer) 本章小结电子政府的发展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工业社会思维向信 息社会思维,由接入不均、贫富分化到普遍接入、惠及全 民的方向阶段性发展。 ? 电子政府的发展是技术变革和政府改革相互作用的产物, 技术变革为政府变革提供了手段,政府变革为技术应用提 供了目标,在技术变革和政府改革的互动下,电子政府显 示出由初级向高级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电子方式和传统方式的公共管理 同时并存,电子政府的决策者和执行者的任务是如何结合 国情,优化配Z政府资源,满足公民对政府服务的要求和 执政能力的期望。? 课后实践及思考?综述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理论。 ? 第四课 ? 政府门户网站 内容提要门户网站的互动本质 ? 门户网站建设的方法论? ?政府门户网站为谁服务? ?政府门户网站提供什么服务? ?政府门户网站如何实现服务? 门户 Web PortalWeb portal, a site that functions as a point of access to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所有的门户都是网站 但并非所有的网站都能被称为门户 Government's Web Portal 尽管关于?电子政务?的确切含义还没有统一认 识,但是有一个重要转变是能够取得共识的。 无论是技术实现还是政府变革的角度,从服务的 提供方(政府)逐步向服务的需求方(公民、企业及非赢 利性机构等)转变,这种转变反映出了电子政务研究与 实践方向的演变。 ?政府门户网站为谁服务? ?政府门户网站提供什么服务? ?政府门户网站如何实现服务? ?政府门户网站为谁服务? ?政府门户网站提供什么服务? ?政府门户网站如何实现服务? CRM?对?Customer?的理解字面的含义是消费者,或者译为 客户,实际上这个英文的含义是购买 商品或者享受服务的人和团体。?对?Customer Value?的理解现代政府的公共价值理念主要通 过公平、服务、责任、法治、公开、 绩效、参与、创新、诚信和廉洁。 Customer细分分类法 代表性作者 研究方法与贡献两分法Alan R. Simon (2005)C. G. Reddick(2004)把电子政务的用户归结为企业与公民电子政务存在三种可能的关系:政府对公民、政府对 企业、政府对政府 焦点在于政府与其客户之间的关系,即G2C、G2B以 及G2N三种三分法Mirko Vintar(2002) Okot Uma(2006) Gartner (2000)对公民、企业、政府作了非常详细的划分,如把公民 分成消费者、公民,把企业分成私营企业和公共企业电子政务的关系包括政府对公民、政府对雇员、政府 对企业、政府对政府 电子政务涉及其内外部客户与政府之间的互动,这些 互动可以分类成G2C、G2B、G2E、G2G、C2C 电子政务有五种不同类型的用户:公民、企业、政府、 非赢利机构以及政府雇员 电子政务用户,基本可以总结为政府、企业、公民(消 费者) 、非赢利机构、社会团体、别的机构四分法Zelinna D. Pablo, Shan L. Pan (2006) Fang(2002) Richard Heeks(2001)五分法 六分法资料来源:唐协平, 张鹏翥,电子政务需求研究综述,计算机应用研究,第25卷 第7期,2008年7月:,1931 案例分析以美国联邦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usa.gov为例 ,分析如何开展电子政务用户细分。 ?如何处理用户的多重身份。 ?如何确定用户的优先议程。 1. 无障碍浏览3. 新闻 2. 青少年 几乎所有公众都曾获取过“Recreation.gov”网站提供的预定3000多个联邦公园和其他娱乐场所的服务。 2003年有340万纳税人通过国内税务局的免费报税项目进行了免费在线报税,比2002年提高了21%。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 ?政府门户网站为谁服务? ?政府门户网站提供什么服务? ?政府门户网站如何实现服务? 政府门户网站的公共服务定位公共服务?有效性 ?公平性 ?透明度门户网站?信息服务 ?交易服务 ?沟通服务?参与度 门户网站:?互动?本质政治层面:参与治理层面的互动行政层面:事务处理层面的互动 纯信息传递层面的互动 网站直接体现的是为政 务信息公开、为民办事和公 众参与。 5 4 3? 完成从职能导向 向服务导向的转 变 ? 在线服务完全整 合,根据用户需 求提供一体化服 务 ? 后台跨部门业务 实现无缝集成21? 开通网站,发布 静态信息 ? 建设内部局域网, 实现文档数字化 ? 网站增多,提供 动态信息和专业 信息 ? 提供检索功能和 电子邮件地址 ? 建设系统专网和 单一应用系统 ? 信息定期更新, 实现网上表格下 载、咨询等简单 交互功能 ? 利用电子邮件进 行交流 ? 建设业务管理信 息系统,提供业 务信息检索? 用户事务在线处 理 ? 数字身份认证广 泛有效,信息安 全得到保证 ? 基础网络基本整 合 ? 后台实现信息共 享 欧盟推行的交易服务登记申请和发放 大学注册 医疗服务 迁移声明 公共图书馆 社会保障 求职 个人证件办理 增 值 税 申 报 和 税 额 通 知所得税 车辆登记房屋建造许可申请 报警 企 业 税 申 报 和 税 额 通 知员 工 所 得 税 代 扣公 司 注 册统 计 数 据 上 报关 税 申 报环 保 相 关 的 许 可公 共 采 购 G2G/ G2E模式首脑机关与中央政府各部门及 各级地方政府之间,中央政府的各 个部门之间,中央政府各部门与各 级地方政府之间,政府与公务员及 其它政府工作人员之间。 美国跨部门的业务协同G2G项目名称 12. “一站式”地理空间信 息服务 主管部门 内务部 项目目标与成效 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之间可以共享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统 一的数据标准有利于数据的重复利用,方便公众使用、减 少公众检索时间;节约资金、对保护国土安全尤其重要 卫生和人类 服务部13. 政府拨款管理与服务建立拨款管理门户网站,简化了拨款机构和拨款接收机构 的拨款管理业务流程,简化了拨款申请程序;节约10亿美 元左右的管理成本和2000万美元的邮寄成本建立公开的“一站式”门户网站,提供有关灾难预防、应 对、恢复等的信息,并可申请灾难援助服务,减轻公众的 生命和财产损失,减少数千万美元的保险和法律诉讼成本, 节省灾难援助服务申请时间;减少提供灾难援助的部门的 重复劳动和管理成本 该系统将使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在遇到紧急事件时能够及 时沟通,解决目前各级政府在互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 减少无线通信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有效地实施灾难管理, 节约通信设备、管理、维护和培训成本 加强联邦和州政府间现有关键在线信息的交流,提高信息 交换效率,节约信息纠错成本14. 灾害管理国土安全部15. 互操作的无线公共安全 通信系统国土安全部16. 电子死亡登记系统社会保障局 美国跨部门的业务协同IEE项目名称17. 公务员在线培 训系统 18. “一站式”公务 员招聘服务 19. 政府人力资源 管理整合 20. 电子保密检查 系统 21. 政府薪资和人 力资源整合 22. “一站式”差旅 管理服务 23. 综合政府采购 服务主管部门人事管理 局 人事管理 局 人事管理 局 人事管理 局 人事管理 局 总务管理 局 总务管理 局 国家档案 和记录管 理局项目目标与成效为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公务员提供高质量的在线培训,并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工作流程, “一站式”的培训系统为政府雇员提供了更高质量、更广泛的培训课程,节约培训成本 通过联邦自动招聘信息系统改善政府招聘流程,使应聘人员方便地提交简历、查询反馈 信息,并为联邦政府公务员提供了可检索的简历数据库,应聘人员可以一次申请多个政 府空缺职位,并及时得到有关其应聘情况的最新信息;政府部门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挑 选应聘人员,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 大大减少纸质的人力资源记录,有利于政府部门根据其职能和需求选择人力资源,人力 资源数据的电子化传递能够更好地保护公务员的权利和利益,可节约时间和成本 提高政府部门报告和数据分析的效率,减少查找和获取公务员安全检查信息所需的时间 简化和统一政府薪资和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合并和整合人力资源与薪资系统;大大节约 组织成本,并减少信息技术投入 通过统一的差旅管理系统合并现有的差旅管理资源,并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 为公务员提供“一站式”的整合的差旅服务,节约时间和成本 通过共享数据,政府部门可以在采购、后勤、支付和性能评估时获取更多的信息,推广 电子交易方式,节约成本,使政府采购更加方便快捷,为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通过电子方式对政府记录的类型和格式进行统一,方便政府和公众使用,简化信息产生 过程,提供更可靠的存储方式,有效满足《联邦记录法》的要求24. 电子记录管理 G2B 模式停 业每个企业一个“辨识号码” 用于所有信息系统统 计财 务 纳 税 银 行 公司启动 寻址落户进出口技术更新供应链环 保雇 用互联网 美国跨部门的业务协同G2B项目名称 6. 在线法规制定过程 管理 主管部门 环保署 项目目标与成效 为公众提供随时随地接触规章制定过程的机会,使政策制定过程 更加合理、透明,精简重复和冗余系统;预计将节约资金975万美 元 为用户提供及时而准确的税收信息,简化联邦和州有关税收的法 律,提高税收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预计每年可为每家小企业 节约成本182美元,6年内共为小企业节省64亿美元,每年为国内 税务部和社会保障局节省约1600万美元的人力成本和办公事务成 本,也可为州政府节约5.6%的相关处理费用 整合分散的150个联邦政府站点,借助惟一的、易于访问的站点与 用户进行在线交流和交易;整合150个分散站点将为政府节约1500 万美元,而且在线交易也将为政府节约7.5亿美元的固定资产成本 整合现有的20个相关网站,为出口商提供惟一的服务平台 为企业提供相关法律法规信息,帮助企业判断是否该遵循某项法 律法规,并最大限度实现在线申请和在线审批;目前小企业用于 法律法规方面的资金约为平均每位员工每年花费7000美元,惟一 的、跨部门的有关法律法规的门户网站建成后将大大减轻企业负 担;同时每年将为政府节约万美元的资金 为政府部门和医疗保健企业建立简单而统一的医疗信息共享系统; 为医疗保健企业节约570亿美元的管理成本,节约政府管理、交通、 复印、纸张记录交换等方面的成本约1亿美元7. 电子税务服务财政部8. 联邦资产出售 9. 国际贸易促进服务总务管理局 商务部10. 企业网关小企业管理局11. 政府机构医疗信息 共享系统电子政务理论框架卫生和人类服 务部 G2C模式出生重庆教育 苏州杭州 广州婚姻 住房成都工作上海互联网银行纳税每人一个“辨识号码” 用于所有信息系统郑州南京昆明医疗子女 出国 退休 西安北京电子政务的兴起与发展 电子政务的全球兴起 美国跨部门的业务协同G2C项目名称 1. “一站式”娱乐 服务 2. 福利援助资格 在线审查 3. 在线贷款申请 4. 政府综合服务 5. 在线报税服务 主管部门 内务部 项目目标与成效 公众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在同一网站上检索 到更加详细的娱乐信息,并进行交易;预计该 项目每年可为联邦政府节约500万美元劳工部建立详细的有关政府援助信息的统一门户网站, 每次可为用户节约50分钟左右;可以为政府每 年减少75万次客户服务电话呼叫,节约资金约 400万美元缩短贷款手续办理时间 在整合各个政府部门职能的基础上,为公众提 供人性化服务,公众与政府间的交流与沟通更 加及时、方便,简化政府工作流程 降低数据错误机率,减少对公众的后继要求, 电话服务中心的工作量减少,人力成本降低教育部 总务管理局财政部 一站式服务 One-stop Service Website真正的?一站式?包含两层含义:大厅一站式(实体)和 网站一站式(虚拟),即大厅和网站都能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互联网门户网站和行政服务大厅设Z一个入口节点,分 布式地集成各个政府部门业务系统中的公共服务,用户提交服 务请求后,系统根据该服务的定义,启动各个业务部门的应用 系统进行处理,实现跨部门的协作服务。 案例讨论:?一站式?服务困惑项目 传统 网上 减少 比例网上查询 下载表格 填表上传 跟踪状态互联网 名称预审 工商局 验资 工商登记 意向 外经委 合同 章程 立项 可行性审批 步骤往返 次数 所需 时间1957 9543 201554 755:115:1 4:1Beijing.gov.cn 数字北京-网上审批系统劳动 保障局人员登记 社会福利公安局 计委 地税局 房土局 房屋 土地备案 刻章登记 报税 如何解决现实的困惑是?管理驱动型?还是?服务驱动型?? 是流程重组(Government Process Reengineering)还是流程 管理(Government Event Process) ? ? 是?信息资源集成(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 还是?政府资源整合(Government Resources Integration)??? ?融化阶段 Unfreezing转化阶段 Moving变化模型(Change Model)再冻结阶段 Refreezing 部门层事项层事项1部门1 部门2 部门3事项2办事指南事项3在 线 办 事表格下载 在线查询 在线咨询 在线申报 其它资源事项N 事项1 事项2…部门N……事项3事项N管理驱动型:按部门整合… 服务事项整合对象层 主题→事项层 主题1 事项1 事项2 事项3 事项4 事项N办事资源整合资源层……办事 指南 表格 下载 在线 查询个 人主题2主题N 主题1企 业主题2主题N 快速通道…. ….办事流程在线 咨询 在线 申报 其他办 事资源服务驱动型:按主题整合…. ….…… 服务事项整合对象层 主题1 主题→场景→环节层 场景1 场景2 场景3 场景4 场景N…. ….服务资源整合资源层 环节1 环节2 环节3….场 景 办 事 流 程环节1资源 环节2资源 环节3资源个 人主题2主题N 主题1企 业主题2主题N 快速通道…. ….3….环节N环节N资源服务驱动型:按场景整合 http://www.beijing.gov.cn/人性化办事导航http://liurong.yuexiu.gov.cn/ 场景一 (一) 夫妻 双方 1.办理 为北 《生育服务证》 京常 住户 口, 2.办理《出 子女 生医学证明》 落户 北京 3.办理 出生登记公安部门计生部门工作单位、居委会、 人才交流中心 表格下载、在线查询街道办在线查询医院办事指南出生医学记 录单、住院 收据、父母 身份证、 新生儿姓名办事指南结婚证、身份 证、户口本申请材料办事指南 表格下载①开具婚姻状况证明、 签署《生育服务证》意见②审核批准 《生育服务证》《出生医学证明》 父母亲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 《生育服务证》③办理《出生 医学证明》④审批办理 工作单位、居委会、 人才交流中心 表格下载、在线查询申请材料公安部门 (二) 父亲 为本 1.办理 市户 《生育服务证》 口, 母亲 为外 省户 2.办理《出 口, 生医学证明》 子女 落户 北京 3.办理 出生登记 场景二计生部门街道办在线查询医院办事指南出生医学记 录单、住院 收据、父母 身份证、 新生儿姓名办事指南结婚证、身份 证、户口本办事指南 表格下载 结果查询①开具婚姻状况证明、 签署《生育服务证》意见 办事指南 表格下载申请材料②审核批准 《生育服务证》入户申请 《出生医学证明》 父母亲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 父亲住房证明 《北京生育服务证》③办理《出生 医学证明》④入户地计生部门更换 外省生育服务证明⑤审批办理 GPR or GEP战略构想 流程管理是一种 以规范化地构造端到 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 中心,以持续的提高 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 的系统化方法。流程评价流程 规范卓越程度流程再造流程 优化 流程构造组织转换流程转换 电子政务建设的路径选择? ? ?以核心业务流信息化为主线 以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为主线 门户网站+核心业务 网站群 Website Group网站群是由统一规划建设的若干个能够相互共享信息、 按照一定的隶属关系组织在一起,既可以统一管理,也可以 独立管理自成体系的网站集合。 ? 未经规划,自然形成,各自独立 ? 整体规划,外表统一,但信息孤立,无法统一管理 ? 整合独立网站,实现信息的共享 ? 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数据集中存储 IRI or GRI? 信 息 资 源 整 合 的 核 心 关 键 是 建 立 共 享 机 制 (Information Sharing) 、 变 革 决 策 机 制 并 实 施 知 识 管 理 ( Knowledge Management)。政府资源整合的核心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以实行政府 部门内部和外部的资源优化配Z,消除公共行政过程中一 切无效的劳动和资源,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业务 流的有机集成,以提高行政效能为目的,以政府职能为主 线,以信息系统为平台的现代公共管理思想和方法。?整合就是要优化资源配Z,获得整体的最优。 政府门户网站Government Online Portal将所有的部门和机构的信 息系统连接在一起,为用户提供完整、无缝的服务。 ?政府在网站上的信息就像是很多散落在干草堆里的 针,而门户网站则是人们找到这些针的磁铁。? 门户网站集中反映电子政务建设成效的窗口, 反映了后台各部门应用系统建设水平,以及这些 系统的整合水平。――US联邦公共服务管理局 马蒂.旺戈 本章小结政府门户网站集中反映电子政务建设成效的窗口,反映了 后台各部门应用系统建设水平,以及这些系统的整合水平。 ? 无论是技术实现还是政府变革的角度,从服务的提供方 (政府)逐步向服务的需求方(公民、企业及非赢利性机构等) 转变,这种转变反映出了电子政务研究与实践方向的演变。?课后实践及思考对比分析下述政府门户网站。 第五课 关于互联网空间政民互动的讨论 互联网是组织人的?战场”想当年,Google靠着组织互联网信息的方式,用了 5年时间,建立了用户基础,完善了产品,找到了盈利 之道,奠定了互联网霸主地位。 现如今,Facebook靠着组织互联网人的方式,用 了5年时间,建立了用户基础,完善了产品,找到了盈 利之道,没人怀疑Facebook成为?下一个互联网霸主? 的能力。 相映成趣的是,一个组织互联网上的信息,一个组 织互联网上的人。互联网成为一个新兴的公共领域。 实践的做法:?互联网总统? 奥巴马如何筹集竞选资金? 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选民动员? 如何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参与性和协作性?? ?技术革新对我们摄取信息和彼此沟通 的方式和手段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白宫网 站是政府努力通过互联网迅速和有效地与 公众沟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唯 一渠道? ―― 摘自白宫官方网站 实践的做法:政府?主动出击?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或者主流媒体网站开展形式各异 的?网络问政?。 实践的做法:政府?被动应对?中国网民在网络之上发出的声音,作 为具有舆论能量的?新意见阶层?, 正在形成一个有现实影响力的虚拟 ?压力集团?。 网民的行动已不仅限于网络之上的 ?清议?,他们走下?网??坛?。 实践的做法:博客/微博客博客(Web Blog,网络日志),是一种 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图 像或视频的网站。 微博(Micro-blogging)是一种允许用户 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少于200字)并可以 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 ?中国官场并不缺思想者,缺的是思 想得以施行的官场生态。? ?公务身份与个人身份的迷失。? 待讨论的问题1.互联网是吸引了新的参与者,还是仅为已有的参与者 提供了另一个话语空间? 2.参与者的言论对政府决策产生多大影响? 3.政府如何看待中国网民发出的声音中出现高分贝的 ?噪音?? ? 第六课 ? 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内容提要这个单元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 ?什么是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即,是什么的问题 如何开发利用政务信息资源?即,怎么做的问题 看一张图片John Gast 1872年的一副作 品,表现了国家在经济、社会、文 明等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其最重 要的标志就是画面中盘旋在上空的 Star of Empire。信息则是她赐予 人们的礼物,左手牵着电报线?把 信息迅速传遍大地。?图片来源:Crofutt’S New Overland Tourist and Pacific Coast Guide(Chicago: Overland Publishing, ),2:12-13信息是生产力系统最活跃的构成要素之一,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全面改进生产力其他各要素。 分析一组数据截至2008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98 亿 人。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仍低于全球23.5 %的平均互联网普及率。 gov.cn结尾的二级域名 45,555个,仅占CN域名 总数比例的0.34%。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 报告,2008年7月我们Z身互联网时代,但数字鸿沟问题依旧困扰国人。 分析一组数据(续)中国有用信息的80%由政府掌握,但这些信息 大多处于不对外公开状态,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和社 会发展。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周汉华谈政府信息 公开化,人民日报,日政府是社会信息的最大拥有者,但是 政府与社会之间、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 熟悉政策环境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服务是宗旨,应用是关键,信 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主线,基础设施是支撑,法律法规、标准 化体系、管理体制是保障。――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进入本单元第一部分内容什么是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即,是什么的问题。 理解基本概念1? 数据 ? 信息? 知识?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 信息资源管理4 2四组基本概念? 信息 ?信息资源 ? 信息产品? 政务信息资源? 政府信息资源3 数据、信息、知识? 数据Data:原始事实。 ? 信息Information:以一定的规则组织在一起的事实集合, 这种组织方式可以具有超出信息本身以外的额外价值。 ? 知识 Knowledge :用来选择、组织和操纵数据以使其适 于特定任务的规则、指南和过程的载体。?枕木?堆积的枕木类比的例子?领奖台?梯子 不同视角理解信息?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认为: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 物质也不是能量。这个论述第一次把信息与物质和能 量相提并论。 ? 信息论的奠基人仙农认为:信息就是能够用来消除 不确定性的东西。这个论述第一次阐明了信息的功能 和用途。 ? 哲学界认为:信息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方式。 信息生命周期收集 维护 传输奈斯比特:失去控制和 无组织的信息,在社会中 不再构成为资源。 相反,它构成污染和成 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加工 使用存储 对信息资源的理解狭义? 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人类 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 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有 用信息的集合。俄罗斯在 《信息、信息化和信息保护 法》、加拿大在《政府信息 资产管理政策》中采用。广义? 广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 会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 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 动要素的集合。美国在《文书 工作削减法》、《联邦信息资 源管理》中采用。 信息≠信息资源充分 条件 必要 条件信息成为信息资源的充分条件:经过 有序化处理,真实、准确的信息。 信息成为信息资源的必要条件:可为人类创造财 富和提供福利;通过人类活动可识别或检测到。 按照运行机制分类信息资源? 政务信息资源:包括―― 由政务部门收集和生产的信息,即在政务业务流程 中产生的记录、数据、文件内容; ―― 为政务部门收集和生产的信息,即为其业务流需要 从外部采集的信息。 ? 商业信息资源:由/为商业机构或其他机构以市场化方 式收集和生产的,以赢利为目的的各种信息资源。 ? 公益信息资源:可进入公共流通领域的,由公益性机构 管理和提供的教育、科研、文化、娱乐、生活等领域的信 息资源。 政务信息资源≠政府信息资源政务信息资源指执政党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国家 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政协机 关和社会团体机关在履行法律赋予职能的过程中产生、 使用、传递、保存的各类信息资源。 政府信息资源指国家行政机关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 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资 源。 经济视角: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发-生成有用信息利用-实现信息价值信息资源开发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信息的生产过程 保障信息供给 信息的消费过程 满足社会需求信息资源产业发展发挥信息资源效益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管理范围:信息资源管理是指为了完成机构的使命而管理信息资源的 过程。这个术语既包括信息本身,也包括诸如人员、设备、资金和信 息技术之类的相关资源。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 对信息内容本身的开发利用。 ? 性质: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更多是针对某一组 织机构本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更像是一种政策,更注重对整个国 家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进行指导和规范。 ? 侧重点:信息资源管理侧重于信息资源的合理配Z和相关资源的 合理投入和利用,强调其管理职能。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则明显侧 重于信息内容的开发和利用,强调具体任务的确定和实施。? 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美国在《联邦信息资源管理》中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环节分为创建或采集、处理、发布、使用、存储和销 毁六个方面。 加拿大在《政府信息资产管理政策》中对信息资源开 发利用的环节界定为信息采集(或创建、接收、捕 获)、信息组织、信息使用与传播、信息维护与保存、信 息销毁五个方面。 中国在《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 见》中将其界定为政府信息公开、政务信息共享与政 务信息资源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三个方面。 政府信息公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 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 组织、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 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 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有义务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 组织公开政府信息。 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 则。 政府信息分为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 三类。 政府信息公开≠政务信息公开? 工作依据不同:政府信息公开主要是通过制定立法来确立,目前国内 各地的实际操作也是如此;而政务公开主要是以党和中央政府的政策性 文件为依据,比如《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 公开工作的意见》。 ? 公开主体和内容的范围不同:政府信息公开的公开主体是政府机关, 公开内容为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制作和掌握的信息;政务公开 的公开主体除了政府机关外,还包括党的系统、立法系统、司法系统、 公用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组织(如村委会),公开的内容以办事流程、 办事结果为主。 ? 规范性要求不同:政府信息公开明确了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范围、免 予公开的范围、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流程、法律责任等要素,并明确 赋予公民可以通过诉讼或者复议来维护自身权利;政务公开的有关政策 性一般只原则规定公开的范围等内容,主要通过政府机关的内部监督 (比如行政监察)进行监督。 政务信息共享政务部门在行使职能过程中向其他部门提供, 或从其他部门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行为。 ? 合法性:?法?并不特指某一个?法律?或 ?法规?,而是政治学意义上的普遍认同。 ? 限定性:共享信息具有明确的共享范围。 ? 有效性:共享信息是有用的并可用的。 公开与共享摒去政务与政府的区别,分 析公开与共享之间的逻辑: ? 所有信息根据共享程度,可以 划分为共享和不共享两部分,共 享与不共享的边界是变化的。 ? 而公开信息,即来源于共享信 息,又来源于不共享信息,公开 信息与共享信息、公开信息与不 共享信息的边界也是变化的。公开信息共享信息 不共享信息不公开信息 政务信息资源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政务信息资源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也称政务信息资源 再利用(Re-use of 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 )指政务 部门以外的主体为其它目的使用政务信息资源。 政务部门以外主体可以是个人、企业或其它社会组织机 构。 再利用目的可以是商业性的,公益性的(科研、教育、 其它公益服务);可以是直接传播,也可以是增值加工后, 形成更有使用价值或更容易使用的信息产品。 进入本单元第二部分内容如何开发利用政务信息资源?即,怎么做的问题如何开展 政府信息公开 如何开展 政务信息资源 再利用如何开展 政务信息资源 共享 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的提出?内容?主体?渠道 政府信息公开?配套制度 ?组织保障?溯及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日公布,日正式实施。 政府信息公开:主体? ? ?行政机关。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 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 单位。 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区分行政层级设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并在对这些行 政层级的职权和事权梳理的基础上,对重点公开政府信息 进行了分类和划分。 ? 在主动公开的范围之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根 据自身的生产、生活和科研等特殊需要,向行政机关申请 获取相关的政府信息。 ? 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上海市卫生局在网上公布3000多项医疗收费标准,为市民监督医疗机构提供了依据。 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续)政府信息公开与保守国家秘密 ? 政府信息公开与保护商业秘密 ? 信息公开与保护个人信息 ? 信息公开与保护工作秘密 ? 信息公开与档案管理 ? 信息公开、信访和咨询? 政府信息公开:渠道政府公报、政府网 站、新闻发布会以及 报刊、广播、电视等 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 。 ? 在国家档案馆、公 共图书馆设Z政府信 息查阅场所 。 ? 设立公共查阅室、 资料索取点、信息公 告栏、电子信息屏等 。?政府机关的信息查阅点 政府门户网站 市民信箱 集中查阅服务中心路径依赖,初始形式选择选择过程的应该服从于成本-效率,或者成本-收益原则。 政府信息公开:溯及力“政府信息不公开第一案”引发的争议? 不溯及既往,是指不溯及《条例》实施以前的政府行为,即对日前政府机关未公开政府 信息的行为,不能依据《规定》认定其违法。 ? 日前形成且目前仍由政府机关掌握 的信息,应当适用《条例》,但日之后 产生的政府信息作为工作的重点。 ? 在涉及历史遗留问题的时候,比如,私房落政、 户籍问题、私有制改造等,遵循?一事一议?,兼 顾公开与稳定两个方面;遇到难以处理的问题时, 建议主办政府机关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和沟通(比 如运行咨询工作机制),寻找稳妥的解决办法。 政府信息公开:组织保障成员单位 市政府办公厅 以 上 海 市 为 例 联 席 会 议 成 员 单 位 市发展改革委 市监察委 市财政局 职责分工 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导各部门网上信息公开 收费标准、收费管理 监督、检查 收费立项,收费管理市信息委市政府法制办 市政府新闻办 市保密局 市档案局 市行政学院组织、指导、推动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检查,《规定》的应用解释 新闻宣传 保密工作指导 政府信息公开集中查阅服务工作 培训 政府信息公开:组织保障(续)领导机构 以 上 海 市 为 例 责任部门 说明 大多数为区县 参照市级模式, 信息委,部分 区、县政府 成立联席会议或 为区县政府办 领导小组 公室 多数为机关办 公室,部分由 法规处负责, 少数成立了专 门机构(如市 教委)委、办、局 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 自抓、分管领 导具体抓,责 任部门抓落实? 的工作格局, 并配备了工作 人员 政府信息公开:配套制度政府信息目录和指南编制规则 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指导规则 收费制度 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制度 免予公开政府信息备案制度 重大决定草案公开情况备案制度 咨询建议工作制度 ?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格式文书 ? 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编制规范 ? 政府信息公开统计制度 ?监督检查、绩效评估、宣传培训 制度? ? ? ? ? ? ?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问题的提出? 政务信息共享面临哪些困难??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务信息共享的实现途径 政务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如何建立?? 政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各行政管理部门(条线)的政务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商务 科技 工商 税务 技监 。。。 海关 外汇政 府 政 务 信 息 平 台 和 信 息 资 源 管 理 系 统中央 政府省级 政府。。。地市 政府区县 政府 政务信息共享工作面临的困难数据有 没有?如何获 得?能否提 供?要来干 什么用?在哪个 部门?要什么 数据?给他安 全吗? 怎么给 他?具体要 什么数 据? 有哪些 部门要? 我有什 么数据?协调数据需要共享信息 的部门提供共享信息 的部门 问题解决途径以现有数据交换共享 平台为依托,实现跨部 门间的政务信息资源及 时、准确、全面的交换 共享,实现跨平台、异 构数据库间的信息交换 共享。如何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问题解决途径(续1)如何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问题解决途径(续2) 问题解决途径(续3) 问题解决途径(续4)劳 动 局 与 建 委 的 协 同 业 务 流 程 示 例 信息资源目录传 信息资源目录 统 概 念 市公安局 人口基本信息 的 目 劳动就业信息 市劳动保障局 录 宏观经济信息 市统计局 标题 页码 资源描述(资源名称) 资源位Z(责任单位) 信 息 资 源 的 目 录 ( 示 意 ) 信息资源目录使用方式信息资源 应用 信息资源 目录数据库 信息资源查询 资源 资源需求方需求资源 市共享交换平台 目录系统 资源负责方方式 2:通过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获得信息资源查询与共享 方式 1:通过信息资源目录(手册)获得信息资源查询与共享 信息资源编目与注册发布确定并分解部 门职能 部门业务梳 理一、…… 二、…… 三、…… ……梳理并明确产生 什么数据、需要 什么数据等编制数据提 供目录和需 求目录1、…… 1.1 …… 1.2 …… …… 2、…… 2.1 …… 2.2 …… ……资源 目录共享交换平台通过平台提供查 询定位服务交换体系与平台对接, 发布目录 协同监管事务处理模式单位2 单位2前置机 应用服务器(交换 管理与监控系统)实 时数 据 交 换 通 道共享数据主题库前置节点机 服务器 2 (部署协同监管应 用服务系统)单位1业务服务器数据交换服务器信息资源使用单位区信息资源中心信息资源提供单位 业务系统直接交换模式单位2 单位2前置机 应用服务器(交换 管理与监控系统)数 据 交 换 通 道共享数据主题库前置节点机 服务器 2 (部署协同监管应 用服务系统)单位1业务服务器数据交换服务器信息资源使用单位区信息资源中心信息资源提供单位如何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加快建设政府公共信息平台为政府各部门业务流 电 子 为政府信息一家采集 文 件 提供共用信息流通道 多家共享提供条件电 子 支 付 电 子 记 录 政 府便于不同的政府业务 电 子 流之间交换共享信息有利于政府网络、信 网 络 息安全及认证的实施签 名 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问题的提出? 国际社会有哪些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中国在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中存在哪些障碍? 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的机制何在??? 如何利用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促进民族信息内容产业发展? 国际社会的经验1985年,美国颁布的?联邦信息资源管理 条例? 是较早的案例之一。 2003年,欧盟发布的?公共部门信息资源 再利用指令?是另一案例。 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中国的障碍宁可?保密?有加, 不愿冒可能?泄密? (公开)的风险 定价原则不统一 利益分配不均衡没有面向社会提 供的信息资源目 录以及申请程序没有考核、评价 、问责制度信 息 资 源 产 权 部 门 化政务信息资源具备 公共物品的属性 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的机制1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的法律文件, 使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有法可依 建立再利用 绩效评估和奖惩制度2从法律、经济、 行政改革等方面 采取措施 建立政府信息资源再利 用目录登记和发布制度 制订合理的、统一的 收费制度34 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核心问题授权使用 按需共享 识别信息源谁采集 谁维护核心 问题伴随业务流的发生 采集信息明确信息 所有权避免重复采集 识别信息源的例子基本人头信息在派出所 采集基本企业信息在工商管理 部门采集基础地理信息在测绘 部门采集受教育信息在各类 学校采集进出口信息在海关采集个人收入信息在支付 单位采集产品信息在生产 企业采集失业信息在社会保障 部门采集只有与业务流重合的信息流才是准确可靠和可持续的! 支持内容产业的发展内容产业是网络服务业,以至整个信息产业生态链的 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发达的内容业协调发展,诸如网络宽 带业务,宽带移动业务(3G以后)都无法进入商业化阶段。 ? 政府扶持本国内容产业的发展,除了创造有利政策环 境之外,就是要公平地、无歧视性地对从事信息内容产品 的开发商开放政府信息资源。目前我国内容产业尚处于弱 小状态,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的意义更加显得重要。? 关于身份信息核查服务的争论日,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推出身份信息核查, 以及同姓名同性别查询的网上自助服务,指定网站www.nciic.com.cn 当即被挤爆。第二天,该网站就挂出了暂停服务通知,写明?因中心 系统正在完善,暂停网上自助身份信息核查服务?。 问题: 1. 技术稳定? 2. 个人隐私? 3. 费用收取? 本章小结信息公开,有利于保障公众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 务,监督政府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信息资源共享,是电子政务应用水平的重要标志, 也是提高协同监管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 信息资源再利用,有利于促进信息公开,促进信息 资源共享,促使信息增值,促进内容产业发展,创造 就业机会,拉动经济发展。 课后思考如何理解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主线? ? 为什么政府信息公开要锁定一个项对稳定的渠道? ? 分析政府部门开展?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过程中遇到的 障碍。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推动电子政务发展。? 第七课 电子政务的基础和保障 内容提要信息能力 ? 网络基础设施 ? 法律法规体系 ? 标准化体系? 强化人员培训高素质的电子政务建设领军人才对电子 政务建设的成败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 提高公务员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 技能,是影响电子政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 要一环。 提高国民信息素质是影响电子政务普 及程度的重要因素。 CIOCIO是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的缩写。 CIO是一个组织中负责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的战略、 规划、实施的高层管理者,通过优化配Z信息资源来支 持组织目标的实现。 CIO素质模型认识建立者 改革主导者 关系建立者 联盟管理者 政治家 改革家 服务提供者 系统重建者资料来源: 迈克尔? 厄尔(Michael J. Earl) CIO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 围绕CIO的组织架构。 ? 在CIO管理体系中,任用、激励、培训是关键环节。 ? 在建立CIO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还需建立相 应的工作机制。 信息能力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信息能力’主席会议将信息 能力定义为?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及准确定位、评价并有效 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 信息获取能力,确定哪些问题需要查找信息、确定为完成 任务所需要哪些信息、确定信息来源、选择最佳信息来源等 的综合能力。 ? 信息分析能力是指对于所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筛选、整理、 分类、理解、综合的能力。 ? 信息交流能力是贯穿信息获取和信息分析过程之中的一项 重要信息能力,是指人们将自己拥有的信息,通过各种形式 纳入统一的、正规的信息交流渠道的能力。 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意识是指人对各种信息的自觉心理反应,也是一 种人们掌握信息、应用信息的自觉性的内在要求。 信息道德是指整个信息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它是调节 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 为规范的总和。 信息素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 信息分化(Informational Divide)信息分化( Informational Divide )现象是一种客观 存在的社会分化类型。 信息分化是指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ICT的迅速 发展与有效应用而导出的一种人类社会的不同信息活动主 体之间的信息差距及其不断扩大的社会分化现象。 提高全民信息能力是缓解信息分化,使 e-gov 惠及全 民的根本途径。 Andy Carvin的观点1.起步initiation 所有公民均能在公众场 所实现互联网接入,并且 能够在线获取政府信息 所有人无论通过何种方式都能 公平地接入政府信息与服务,公 民普遍具备信息能力,政府为无 所不在的互联网接入和信息能力 改善实施可持续的普遍服务政策 2.结合engagement 公民互联网接入机会及信 息能力得到发展,政府与私 人部门合作,公民参与政府 的互动服务政府长期促进ICT公 平,政府机构有责任地 提供E-Gov服务 3.整合integration4.公平equity资料来源: Andy Carvin,2004,按照公民权力实现划分的E-GOV发展四阶段论 电子政务面临的安全问题机密性C内容(信息)安全 运行(系统)安全 物理(实体)安全 完整性I 信息安全金三角 可用性A 信息安全的层次模型 为什么互联网是不安全的?安 全 安全 - 效率曲线互联网是分散化网络 decentralized network,其核心优 势即开放性。安全 - 成本曲线成本、效率 加强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 ? ? ? 安全评估 安全政策 安全标准 安全审计 电子政务立法的三种模式是否具备良好的法律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对 电子政务的态度。从各国的立法模式上看,可以分为三类: ? 制定专项的电子政务法,并以此为核心构建电子政务法群。 ? 通过修订原有的法律以适应电子政务建设的需要,同时制 定一些针对某项具体问题的单行法作为配合; ? 采取制定、颁布一系列针对电子政务发展某一方面、某一 领域问题的单行法的做法。 电子政务标准化电子政务标准化涉及电子政务全过程的标准,它包括 ?电子?与?政务?两部分的标准。?电子?是基础,它 涉及信息技术方面的标准;?政务?是核心,主要包括电 子政务活动有关标准,包括业务信息、业务流程等政务方 面的标准。此外,电子政务标准化还包括确保电子政务建 设的管理标准等。 英国e-GIF模型英国政府的?电子政务互操作模型(e-GIF)?英国 政府通过提供不断演变(每六个月更新一次)的技术规范 体系来保证其电子政务战略得以实施的纲要,保证了各部 门间的纵向应用以及新旧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 英国政府已将e-GIF 作为不同政府部门、更广泛的公 共部门、外国政府、企业和公民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所 有交互的核心数据集成标准。www.govtalk.gov.uk 电子政务技术标准参考模型政府 企业 社团 公民公共服务网安 全 保 障 平 台应用层公文 处理 业务 处理 信息 发布 服务 ……应用支撑平台流程控制 信息交换 事务处理 ……管 理 平 台网络基础设施层 本章小结电子政务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 其中的直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国民信息素质、信息基础设施、 相关法律法规、相关规范标准。课后思考? 与电子政务发展的需求相比,现在环境建设存在哪些缺失? ? 在当前的环境下,电子政务如何走出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第八课 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 电子政务的全流程管理机制咨询 规划立项 预算 建设 实施运维 绩效项目 验收 电子政务就绪状况评估就绪状况(E-government Readiness)是各级政府 及政府部门为了推动和实施电子政务所做准备的程度,也 就是实施电子政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的成熟程度。 电子政务的就绪状况评估是一种评价工具和方法。透 过这种评价的机制: ? 促进领导者和公共管理者对电子政务的认知 ? 明确机会与挑战 ? 把良好的意愿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和方案 ? 识别可能出现的风险 ? 推动电子政务的可持续和稳健的发展
电子政务就绪状况评估过程明确目标 选择或开发适当的评价工具 进行就绪状况评估不断学习和改进制定行动计划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优先级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府自身建设 从经济效益出发的优先级设定增加税收 财务管理 ?税收管理 ?海关管理 ?各种费用, 如公共卫生 费、车辆费、 注册费、执 照费等。 资源计划管理 ?工资管理 ?支付和开 支管理 ?投资和建 设项目管理 ?地理信息 ?资源信息 ?土地与地产 国有资产 ?城市规划与 建筑 市场投资环境 ?企业管理 ?进出口管理 新技术 ?技术转让 ?专利信息等 宏观经济管理急需的系统金融管理信息系统 税收管理信息系统 海关管理信息系统 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 只有与业务流重合的信息 流才是准确可靠和可持续 的。 ? 宏观经济管理所需的信息 基本上均可由这四大系统 提取。金融、税收、海关、财政四大信息系统的建成并最终互联互通对于居民和 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现金流量的控制、增收节支、改善企业经营环境、 财政金融监管和审计、宏观经济的管理,以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 社区的发展都带有根本性的意义。 从社会效益出发的优先级设定居民服务?居民登记 警察公安系统 ?证件发放 ?社会保障 ?出、入境管 公共教育文化 理 ?罪犯管理 ?入学管理 医疗保健系统 ?监狱管理 ?学校上网 ?毒品管理 ?医院信息 环境与环保系统 ?交通监测和 ?数字图书馆 ?社区公共信 ?网上挂号 管理 ?远程医疗 息中心 ?环保信息 ?网上药物 ?气象预报 ?器官移植 ?地震监测 ?血液中心 ?医疗保险 保障社会安定急需的系统社会保障信息系统 公安与司法信息系统 帮助政府准确地掌握社会 情况,制订政策,扶助社会 弱势群体,确保我国社会安 定团结,长治久安。这类系 统也是很多国家电子政务重 点发展的对象。 ? 与电子社区和基层政 权的建设相结合 ? 还可包括:? 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如雇 佣双方信息网上发布。 ? 政府和社区的再就业培训 计划和申请。 ? 国家和地方对中小企业的 补助计划和申请。 从政府自身建设出发的优先级设定政府核心业务 ?国防 ?安全 ?情报 ?首脑工程 ?公文管理 ?内部通信 ?决策支持 ?信息与知识管 理… 透明度和反腐倡廉 ?财务管理 ?人事管理 ?电子采购 ?政府工程招、投标 政府信息资源开发?统计信息 ?法规信息 ?政令信息 ?文件管理 ?档案管理 绩效预算制度与电子政务FEA模型从绩效评估走向绩效管理http://www.whitehouse.gov/omb/egov/ 不同国家EA结构对比国家 美国 韩国 澳大 利亚 新加坡 绩效 业务服务/ 应用数据/ 信息技术系统 ― ― 系统 架构 ―方案 ― ―绩效参 业务参 服务参 数据参 技术参 考模型 考模型 考模型 考模型 考模型 ― 业务 架构 业务 架构 业务 架构 应用 架构 数据 架构 信息 架构 信息 架构 技术 架构 技术 架构 技术 架构―――――方案 架构 把握规划制定的时机在普及期着手制定电子政务总体规划往往会得到比较好的效果。 电子政务规划步骤成立规划领导小组 确定规划基本问题 收集初始信息初步分析拟定系统明确约束条件 战略目标 系统结构 提出实施计划 提交战略规划 项目顺序 电子政务规划蓝本?现状与形势(现状与需求)? 方针与目标(指导思想和方针、目标) ?主要任务 ?重点工程(优先安排的项目) ? 政策措施(? 年度计划)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方法? 战略集转化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1978年由 William King提出的,电子政务规划的过程是组织战略集转换成电子 政务战略集的过程。 ? 关键成功因素法(Crucial Success Fact),1970年由John Rockart将关键成功因素提高成为信息系统战略,了解政府机构,识 别成功因素,确定关键成功因素,识别性能指标。 ? 企业系统计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1975年 IBM正 式出版,盈利的商业机构、非营利性的政府机构或其他组织信息系统 规划和设计的结构化方法。 战略集转化机构战略集政务系统战略集 使命 目标 战略 其他战略性的组织属性战略集转化过程系统目标 系统约束 系统发展战略? ? ? ? ? ? ?主要服务对象 公众 上级主管政府 其他政府机构 企业 管理者 职员 关键成功因素法公开各项规章 增加公 开渠道 加大宣 传力度 改善服务态度树立职员 的公众服 务意识减少职员工作量简化工作环节简化文档 提高服务响应速度提 供 高 质 量 的 服 务机 构 战 略 目 标识别机构成功因素 企业系统计划法准备阶段? 信息系统必须支持机构的战略目标。 ? 信息系统的战略应当表达机构各个管理层 次的需求,而不是管理层或某部门的需求。 ?信息系统应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信息系统应该有独立于机构的组织结构和管 理体制。 过程,首先识别?计划与控制?、?监督与服 务?、?支持资源?的过程,其次进行合并和分 解过程。资料收集阶段定义机构过程 定义机构数据 定义IS结构 分析现有系统 确定项目优先 制定开发计划 提交最终报告 SST、CSF与BSP? SST总结出机构的战略集,转化成电子政务系统的目标。 该方法保证战略目标比较全面,但在突出重点方面不如 CSF。 ? CSF能抓住主要矛盾,使目标的识别突出重点。该方法 适合确定较高管理层次的问题,不擅长更加具体的设计和 实施问题的解答。 v BSP系统全面,强调目标,但是没有明确的目标确定方 法,通过对?机构?和数据类的全面调查和分析完成对信 息系统的规划。 IT Outsourcing Managed Service in Government外包可以涵盖电子政务项目从规划到建设实施,工程 监理直至最后的运行维护等整个生命周期。 ?IT资源整体外包:为政府部门提供全套的IT系统规划、 采购、实施、运维、咨询和培训等整体服务。 ?单项IT技术外包:政府有选择地把某些IT问题,如网络 建设、硬件设备维护、单项软件开发等外包给专业公司去 做。 别排队了,上网去? 不投入一分钱 ? 政府为发放每 一个驾照的支 出由6.6美元降 至1.6美元。 ? 负责硬、软件, 系统集成,直 到系统的运行 和维护 ? 从每一个驾照 的发放中收费 1美元州政府居民? 不增加收费 ? 办驾照的等待 时间由45分钟 降至3分钟IBM美国亚里桑那州 汽车驾驶执照发放系统 总包、分包与转包?总包,指建设单位将一项工程全部发包给一个承包人完成。 ?分包,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单位将所承包的建设工程的一部分 依法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单位的行为,该总承包人并不退 出承包关系,其与第三人就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发包人承担 连带责任。 ?转包,指承包者将承包的工程转包给其他的施工单位的行为。 对已建和在建系统处理原则?白箱处理:对于设计合理、源代码可用的已建和在建系统,将系统部分 接口代码进行修改后,作为独立模块,直接纳入电子政务系统; ?灰箱处理:对于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但源代码可用的已建和在建系统, 将合理的部分代码封装并入电子政务系统相应模块的代码中,原系统废 弃。 ?黑箱处理:对于设计合理但源代码不可寻的已建和在建系统,将其输入 数据、输出结果通过中间件引导到电子政务系统,继续使用。 ?直接废弃:对于设计不合理且源代码不可寻的已建和在建系统,则直接 废弃,在电子政务系统内重新开发能实现与其相同或相似功能的模块。 电子政务风险风险是一种结果的不确定性(A Uncertainty Of Outcome)。政 府领域风险主要包括战略层面上的风险、经济/财政/市场风 险、法律与管制的风险、组织管理与人的因素的风险、政治 /社会风险、环境的风险和技术/运作/基础设施的风险。 电子政务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一种旨在减少和 消除风险的过程、机制和制度 安排,其目的在于促进良好的 决策,提高绩效。 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提高 政府从事日益复杂的电子政务 建设的能力,可以依靠电子政 务实现良好的绩效。 有效风险管理的基本要件?高层领导和管理者重视、支持 ?风险管理的政策 ?风险管理完全融入EG管理过程 ?组织文化 ?风险管理的责任机制 ?跨部门和地区协作和伙伴关系 ?充分的沟通与全员的参与 ?持续不断的学习与改进 ?公开与透明 ?应对预案与计划 ?建立组织的风险政策 ?明确主要的利害关系人 ?明确目标 ? 界定识别风险的方法,评价与报告风险的制度,处理风险的方 法 ?明确管理不同风险的责任 ? 建立品质体系以确保风险管理 反映最好的实践经验 风险评估流程1.明确?风险所有权?(Risk Ownership) 2.培养风险管理文化 3.风险确认 4.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5.评价风险?容忍度?(Risk Tolerence) 6.风险回应(转移、忍耐)和处理(消除) 7.审查评估 风险领域风险领域 ? 领导与组织框架 ? 安全 ? 隐私 ? 技术 ? 法律 ? 公民 ? 应用 ? 能力缺乏行动或错误的指导 缺乏充分的理由而追求根本性的变革 与政府业务的相关性较低 政府管理流程没有重新设计 缺乏良好的规划 规划与进展缺乏关联性 重复劳动 项目不能按时并依据预算进行 未能共享信息 不能衡量和评价绩 缺乏有效管理的架构 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可能性很高 高 中标准&80%(肯定可能) 51-80%(极有可能) 21-50%(相当有可能)低很低6-20%(低可能性)0-5%(不可能) 风险影响高度风险 ? 交易与互动量巨大,对公众的健康、安全产生广泛影响 ? 涉及高度敏感的信息和问题,如果外泄将产生严重问题 ? 影响人群的广泛性 ? 跨部门和组织的问题,连带性强 中度风险 ? 交易程度中等 ? 资料与信息如果外泄可能产生问题 ? 影响一定量的人口 低度风险 ? 系统是独立的 ? 主要发布公开的信息 ? 产生影响很有限 风险容忍度 审查评估? ? ? ? ?风险未被识别 风险已确认,但未采取措施 风险已确认,采取了一些措施 风险已确认,但控制措施未能全面实施 控制措施完全实施 电子政务工程监理?三监理: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理。 ?三控制:采购进货、网络施工、软件开发及测试和验收等 质量控制;硬件、软件、附属设备及工程施工等投资控制; 施工工期和软件开发工期的进度控制。 ?两管理:采购、施工、系统集成及软件开发等合同管理; 投资控制、设备控制、施工和软件开发等信息管理。 ? 一协调: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协调业主和承建方的工作。 如何选择电子政务工程监理? ? ? ? ? ? ? 考察对方是否具有监理资质认证 考察对方是否具有类似项目的实施经验 考察对方以前的监理业绩 考察对方信息系统工程的项目管理水平 考察对方的专业配套能力和技术装备 考察对方的资金数量 了解监理人员素质 信息系统审计信息系统审计是指根据公认的标准和指导规范对信息系统及其业 务应用的效能、效率、安全性进行监测、效率、安全性进行监测、评 估和控制的过程,以确认预定的业务目标是否实现。 ? 评估信息系统计划、管理及组织架构的战略、政策、标准及相应的 实践过程。 ? 评估技术基础设施及运行实践的效能和效率。 ? 评估信息资源在逻辑访问、运行环境以及IT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安全 性。 ? 评估系统灾难恢复及保证业务连续性的能力。 ? 评估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实施与维护的方法和过程。 ? 评估业务流程的风险管理水平。 工程审计不等于工程监理? 与信息化工程监理的监督控制和合理协调两个方面作用不同,信息系统审计体现在鉴证、促进、咨询方面。 ? 与工程监理的业务范围集中质量、进度和投资三方面不 同,信息系统审计涉及信息系统有关的所有领域。 ? 与信息化工程监理服务于建设合同的双方不同,信息系 统审计服务于所有信息使用者。 ? 与信息化工程监理的主体只能是独立于建设单位和承建 单位,作为外部独立的第三方不同,信息系统审计主体包 括被审计单位内部人员和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审计人员。 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与行政审计内部审计师 外部审计师 信息系统外部审计? ? ? ?内部审计? ? ? ? ?企业内部实施审计 信息的正确性、可靠性 内部制度健全 系统的有效性 系统的安全性信息系统可靠性 系统的有效性 系统的安全性 综合检查与评价国 家 审 计 机 构行政审计? 营业报告的合法性 ? 董事会职能的合法性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与行政审计关系 审计的对象范围计划、设计、编程、测 试、运行、维护全周期 全生命周期个阶段 IT审计的主要项目明确IT审计目的 明确检查评价要素 找出问题所在促使系统安全、可靠并 有效 按生命周期划分的审计项目? 计划业务:信息战略审计、整体计划审计、开发计划审计、系统分析审计。 ? 开发业务:开发顺序审计、系统设计审计、程序设计审计、编码审计、系统 测试审计、系统试运行审计。 ? 运行业务:运行管理审计、输入管理审计、数据管理审计、输出管理审计、 软件管理审计、硬件管理审计、网络管理审计、组成管理审计、建筑物及相关 设施管理审计。 ? 维护业务:维护顺序审计、维护计划审计、维护实施审计、维护确认审计、 维护中的试运行审计、旧系统的废除审计。 ? 文档管理:文档制作审计、文档管理审计。 ? 进度管理:进度管理审计、进度实施审计、进度评价审计。 ? 人员管理:人员职责权限审计、业务分配审计、教育培训审计、健康管理审 计。 ?外部委托:委托计划审计、委托单位选定审计、委托合同审计、委托业务审计。 ?灾难对策:风险分析审计、灾难应急计划审计、系统备份审计、替代恢复审计。 审计的业务内容计算机资源管理的审计系统开发审计硬件、软件等获取审计系统软件审计应用系统开发审计操作审计 安全审计程序审计 系统维护审计 数据完整性审计 绩效评估的三个层次? 产出(Output)层次:电子政务的绩效可以表现在建设的?纯产出?方面,政府网站,光缆、电话、电视等硬件基础设施,软件操作平台 等建成果。 ? 结果(Outcome)层次:电子政务的绩效可以表现在建设结果的经 济(Economical)和效率(Efficiency)两方面。即提高电子政务建 设,能否节省政府的经济成本,能否加速工作流程,能否提高工作效 率。 ? 影响(Impact)层次:电子政务的绩效还可以表现在建设的社会影 响方面。最重要的有两方面:第一是效益(Effectiveness)和公平 (Equity)方面,考察电子政务能否促进社会的整日效益和社会公平 的进程;第二是责任(Responsibility)、回应(Response)和代 表性(Representation),考察电子政务能否提升政府的责任,对公 民的回应力,扩大公民对于政务的代表权限。 聚焦政府网站绩效类型 分类测评 政府网站 各项指标 的方法 案例 世界市场研究中心 布郎大学 World Markets Research Center Brown University 总体指标 联系信息 出版物 数据库 门户网站 网上公共服务的数量 操作指标 ? 具体细化为电话联系信息、联系 地址等22个指标; ? 更深入的政府网站测评还针对: 网上服务能力、网上信息、保护 隐私政策、安全政策和残疾人通 道五类指标进行了细化研究。重点测评 政府网站 几大类指 标的方法爱森哲 Accenture服务成熟度 Service Maturity传递成熟度 Delivery Maturity公布信息(Publish) 交互(Interact) 政务处理(Transact)“一网式”的程度,根据顾客意 向作设计的程度,顾客关系管理 技术,网站链接的能力,额外增 值服务的程度 软硬件综合的指标体系模式类型 软硬 件综 合的 指标 体系 模式 案例 总体指标 操作指标 起步层次(Emerging Presence) 提升层次(Enhanced Presence) 交互层次(Interactive Presence) 政务处理层次(Transactional Presence) 无缝隙或完全整合层次(Seamless or fully integrated) 每百人拥有的计算机数量、每万人拥有的互联网主机数量、 公民上网的百分比、每百人拥有的电话线数量、每百人拥 有的移动电话数量、每千人拥有的电视机数量 UNDP的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 信息通道指数(Information Access Index) 城市公民的百分比(Urban as % of Total Population) 联 合 国 政府网站的状况 与美国 行政学 会 (2001) 基础设施的状况人力资源的状况 两种模式的比较类型 聚焦政 府网站 的绩效 软硬件 综合的 指标体 系 优势 运用“黑箱原理”,将政府网站的绩 效拟似为电子政务整体流程绩效的方 法,便于测评和量化分析,并且突出 了电子政务服务于民的思想 欠缺 测评针对是网站外 在表现,而非全程 的管理实况,有出 现误判的可能 改进方向 结合内部绩效,善用结 果导向的评估模式有利于全面考评电子政务的绩效,得 在原有一手指标的 出总体上的结论 基础上进行的二次 加工,在汇总和加 权时存在人为增加 误差的因素增加评估进程中的科学 性,减少误差,提高评 估的精确度 早稻田大学电子政务评估指标要素 网络完备程度 指标 网络用户 宽带用户 数字行动用户 电脑用户 安全系统 要素 网页/网站情况 指标 更新频率 公共透明度 链接引导系统 多种语言的一致性功能界面应用程度在线应用 电子投标系统 电子税务系统 电子投票系统 电子付款系统系统最优化 管理网络系统 管理预算系统 ICT公共管理改革 程度CIOCIO介绍 CIO人力资源发现 CIO支援程度 CIO功能与角色电子政府计划与策略 优先权 促进程度 法规架构 评价系统管理优化程度电子政务的促进 本章小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合理的、 全生命周期的电子政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政务系统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