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建个群派个代表跟踪订单生产进度跟踪表

现代诗派诗群代表诗人 中
我的图书馆
现代诗派诗群代表诗人 中
现代诗派诗群代表诗人
&朦胧派 今天派 新诗潮诗歌运动
20世纪70年代中国诗坛出现了大批的优秀青年诗人。他们对当代诗歌传统规范进行挑战,先后大量发表了当时无法让“正规”诗坛接受的充满新风格的诗,他们通过创作诗歌来反思人的本质问题,以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他们由地下秘密写作、交流转入公开写作和集会活动,形成了一个新诗潮诗歌运动。&以朦胧诗为主的新诗潮诗歌运动在70年代末“思想解冻”后逐渐进入高潮时期,其标志便是1979年3月号《诗刊》上北岛短诗《回答》的发表,随着《回答》一诗的发表,“朦胧诗”开始由地下状态进入公开状态,新诗潮诗人不仅很快就占领了各种文学报刊的主要版面,他们还创办了自己的民间诗歌刊物《今天》杂志,推出了一批优秀诗人的作品,如北岛、杨炼、顾城、江河、舒婷、芒克、江河、严力等,并且引发了诗歌界乃至整个文学界的一次历时数年的声势浩大的关于“朦胧诗”的论争。&这类诗歌在创作手法上大量使用象征的艺术表达方式,使得诗歌的文学意义充满多样性和不明确性,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朦胧诗。朦胧诗人们在反思和对自我价值的探寻之后,终于找到了自己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的位置,其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就是为后人提供历史的见证,因此,“提供历史的见证”也就成了“朦胧诗”的最终主题。&1985年11月出版的《朦胧诗选》收集了这些诗人的作品,这也是朦胧诗派一词的来源之一,又因为相当一部分朦胧诗人都在《今天》上发表过作品,朦胧派也往往被称为今天派。&20世纪80年代开始,朦胧派被陆续出现的新诗潮流派取代,从1984年开始,中国新诗潮诗歌运动进入“后朦胧派”发展阶段
代表诗人: 食指 北岛 杨炼 多多 根子 舒婷 芒克 顾城 黄翔 江河 梁小斌 严力 王小妮 林莽 方含田晓青哑默傅天琳
&& 白洋淀诗群
白洋淀诗群出现于1970年代末,比较重要的诗人有多多、根子、芒克、林莽、方含、宋海泉等。白洋淀是当年无数的知青下放点之一,地处河北,离北京较近。因此白洋淀知青点中有相当数量的家庭背景优越能够接触西方文学作品的高干子弟知青。他们自发地组织民间诗歌文学活动,逐渐形成了白洋淀诗群。白洋淀诗群的代表诗人芒克与北岛等创办了民刊《今天》,白洋淀诗在整体上群属于朦胧派诗群
代表诗人: 多多 芒克 根子 林莽 方含
& 中国新现实主义
从1970年代末开始,以《诗刊》、《星星》等官方刊物为主要平台,形成了“新现实主义”诗派。中国新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特征包括写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和对社会和自然忠诚的写作精神等。新现实主义主要中坚力量是叶延滨、流沙河、傅天琳等。从时间上看,中国新现实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与民间的朦胧诗派几乎平行。
代表诗人: 叶延滨 流沙河 傅天琳 李小雨 韩作荣 张新泉 张学梦 雷抒雁 吉狄马加&
&&& 新边塞诗派
新边塞诗派诗歌出现于1980年代,新边塞诗派诗歌的形成是以《绿风》诗刊为刊载媒介发表诗歌的诗人群不断壮大的结果。新边塞诗派以诗歌作品描述新边塞风情,歌颂西部精神为主,其主要成员有昌耀、杨牧、周涛、章德益等。
代表诗人: 昌耀 杨牧 周涛 章德益
& 大学生诗派
大学生诗派是指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各大学兴起的前所未有的诗潮,出现了尚仲敏、王琪博、燕晓东以及更多的优秀大学生诗人,共有4个梯队的具有强大创作力量的大学生诗歌创作队伍。第一梯队是77、78级大学生诗人,有徐敬亚、王小妮、王家新、石光华、丁当、叶延滨、韩东、周伦佑等。第二梯队是79、80级大学生诗人,如宋琳、于坚、简宁、翟永明、林雪、小君、王寅、陈东东、陆忆敏、骆一禾、海子、普珉、西川等。第三梯队是81、82、83大学生诗人,如江堤、臧棣、黄灿然、张枣、李元胜等。第四梯队是84、85、86大学生诗人,如小海、伊沙、中岛、徐江、候马、桑克、戈麦等。&他们的诗歌报刊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跨校组织的大型社团创办的诗歌报刊:如黑龙江省大学生诗歌联合会1984年创办的《大学生诗坛》,重庆近二十家大学生诗社文学社1985年3月联合创办的《大学生诗报》,《这一代》(1979),《中国当代诗歌》(1986),《我们》(1980),《现代诗报》(1985),《南十字星》(1985)等。&第二种是各大学诗社、文学社创办的社刊:如辽宁师范学院1979年创办的《新叶》文学丛刊,徐敬亚、王小妮、吕贵品等主编的《赤子心》诗刊和《红叶》,宋琳、张小波、于奎潮等主编的社刊《夏雨岛》,于坚主编的《银杏》《高原诗集》等几十种。&第三种是大学生校园诗人自办的诗歌报刊:如兰州大学中文系学生封新成等1982年创办的《回音壁诗刊》及1984年创办的《同代诗刊》,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80级学生王寅、陈东东、陆忆敏1982年创办的《作品1号》,北大中文系83级学生臧棣主编的《启明星》文学丛刊,四川南充师范学院学生万夏、李雪明、朱智勇创办的《彩虹》诗刊以及李亚伟、胡玉创办的《刹那》诗刊,万夏、李亚伟、胡玉等创办的《金盾》诗刊等几十种。&校园诗人群:
吉林大学校园诗人群:徐敬亚、王小妮、吕贵品、苏历铭等;
复旦大学校园诗人群:胡平、许德民、孙晓刚、李彬勇、邵濮、张真、卓松盛、傅亮、韩云、高晓岩、杜立德、施茂盛、朱蓓蓓、韩国强、陈先发等;
华东师大校园诗人群:赵丽虹、宋琳、张小波、于奎潮(马铃薯兄弟)、徐芳、张黎明、郑洁、林锡潜、陈鸣华、于荣健等;
安徽师大校园诗人群:姜诗元、吴尚华、沈天鸿、钱叶用等;
北京大学校园诗人群:吴稼祥、熊光炯、骆一禾、海子、西川、戈麦、老木、臧棣等;
北京师大校园诗人群:苏童、毛毛、莫非、马朝阳、宋晓贤、伊沙、桑克、徐江、候马、蓝轲、冰马、黄祖民、杨葵、钟品等;
武汉大学校园诗人群:高伐林、王家新、洪烛、李少君、邱华栋等;
大学生诗派的形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诗人。
代表诗人: 尚仲敏 王琪博 燕晓东 叶延滨 徐敬亚 王小妮 王家新 石光华 韩东 丁当 周伦佑 宋琳于坚简宁翟永明林雪小君王寅陈东东 陆忆敏 骆一禾 海子 普珉 西川 江堤 臧棣 黄灿然 张枣 李元胜 小海 伊沙 中岛 徐江侯马桑克戈麦万夏李亚伟郑单衣 杨克南野 祝凤鸣 岩鹰 叶舟 唐欣 吕贵品
&& 第三代诗群 新生代 新世代 后新诗潮
严格地说,第三代诗人不是属于某一个诗群的流派而是泛指前朦胧诗人之后出现的一大批诗人,又称“新生代”,以1986年10月的“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为结体标志。&第三代诗人是在82年以后与朦胧诗人脱离时逐步形成起来的;他们在诗歌的创作手法上依然受到前朦胧诗人的影响而又更多地借鉴了欧美后现代主义的写作原则,反英雄反崇高及平民化是他们创作的主要特征之一。&他们人物众多、流派纷呈、各种旗帜铺天盖地,他们往往以集团利益的群体出发尔后又反代、反集团,或努力在个体上趋于成熟后的独立和孤独,或游离于一切社会、文化意义,但他们的统一大旗一直是生命意识即强烈树立个体的趋于完全向内转的本体价值建构文学,是从反民族传统劣根性开始的深层次反文化的泛文学本体思想,是较之前朦胧诗人更加现代意识的本体论上的诗歌革命运动。他们开始以“后文化实验诗”进行实验、反叛,尔后牢固确立了终极生命边缘实验诗歌立场和态度,即先锋诗歌,因此他们是前卫诗人。&第三代诗歌流派人数十分可观,团体组织数目众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分化出更具体的诗歌流派。&发动这场运动的领潮人包括“非非主义”、“他们”、“莽汉主义”、“整体主义”、“海上诗派”、后现代主义以及现代现实主义等的一批具有社会实力的新生代诗人和评论家。&[注]第一代诗人:指具有强烈政治意识的中国现实主义诗人如公刘等;第二代诗人:指新诗潮中出现的朦胧派诗人如北岛等。
代表诗人: 徐敬亚 默默 周伦佑 蓝马 杨黎 于坚 韩东 严力 西川 宋渠宋炜 李亚伟 马松何小竹王家新杨远宏石光华肖开愚雪迪南野 欧阳江河 张枣 翟永明 廖亦武 雨田 柏桦 万夏 南野 丁当 吕德安 柏桦 肖开愚牛波陈东东海子骆一禾西川 伊蕾钟鸣孙文波
& 星期五诗群
创立于1982年.星期五诗群以星期五这个大家都清闲的日子来命名诗群,某中意义上讲,这个名称与写诗的动机有一定关系.即带有愉快的倾向,倡导以平凡而简洁的态度让诗歌与生活处于政党的关系中,为了自然的窥视出诗歌属于每个人自己的那部分.
代表诗人:吕德安& 金海曙& 曾宏& 林如心& 鲁亢& 卓美辉
1984年初春,”莽汉”的诗歌流派由李亚伟等人创立,主要的成员有李亚伟、万夏、胡冬、马松等。莽汉主义显示了一种非理性式的反文化姿态,他们追求生命的原生态,摧毁优美、解构崇高是他们诗歌的心理基点,随意性的口语、放荡不羁的叙述主体、“垮掉的一代”的形象特征,是他们诗歌的鲜明标志。&1986年莽汉解散,但是莽汉主义却留了下来。
代表诗人: 李亚伟 万夏 胡冬 马松 南回归线(原名:蔡利华& 一位一直被忽视掉的莽汉派代表诗人也是莽汉派第一个出诗集的)& 二毛&& 梁乐
&&& 整体主义
整体主义成立于1984年,主要活动时间在年之间,以石光华、宋渠、宋炜和杨远宏等人为主。石光华、杨远宏集创作和评论于一身,宋渠、宋炜兄弟专攻写诗,宋氏兄弟共同创作共同署名。整体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于其存在与整体的联系和生成,只有包括人在内的整体才是具有确定意义的存在,人也只有超越自身的存在而上升到整体的层次才是真实的提倡整体主义思想在诗学域中的还原,并强调直接面对整体向存在开放,及对具体生命形态和人类现存生存状态的超越。
代表诗人: 石光华 宋渠宋炜 杨远宏
&&&& 海上诗派
海上诗派成立于1984年4月,成员有王寅、孟浪、刘漫流、陈东东、孙放、周泽雄(笔名天游)、张远山等。&“海上”的名称由刘漫流提出,暗指“上海”一词的“被推了过来”所暗示的孤独。他们在艺术自释里写道:“有人在海上行走。我们就是”。他们宣称“诗歌出现了,技巧从我们的手中渐渐消失。我们都孤独得可怕……躲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里,写诗,小心翼翼地使用这样一种语言。”&海上诗派的诗歌作品集有《海上》、《大陆》、《城市的孩子》、《广场》、《作品》等。
代表诗人: 王寅 刘漫流 孟浪 陈东东远山& 周泽雄 张
&&& 圆明园诗派
1984年7月北京一批青年诗人成立“圆明园诗社”,并自办民间诗刊《圆明园》,主要成员有黑大春、雪迪、大仙、刑天、戴杰、刘国越等,其中黑大春、雪迪、大仙和刑天被称为“圆明园四才子”。&圆明园诗派创建起就注定了不属于那种能够在诗歌史中确立自身审美体系的诗歌流派。它在朦胧诗之后之所以能够对诗界产生影响,主要是因为诗群中有重要的风格迥异的个性化诗歌的存在。
代表诗人: 黑大春 雪迪 大仙 刑天 殷龙龙
1985年2月京不特(京特)和默默(锈容)发起的“撒娇”诗社在上海正式成立,创办民间诗刊《撒娇》,胡同(胖山)、孟浪(软发)等加盟。在那个相对严肃的年代,公开“嚎叫”是不被允许的,撒娇派的诗人于是想到了“傻叫”,继而选择了其谐音“撒娇”,也就是“温柔的反抗”。而隐藏在这温柔背后,默默他们真正想做的不过是“撕破那些伪君子的面目”,“诗歌可以真正的平民主义”。第一届第二届撒娇诗会分别于年在上海师大举行。1989年《华夏诗报》刊评论《撒娇的与并不撒娇的》,引起全国范围的讨论。2004年,默默等人在上海创办“撒娇诗院”,《撒娇》复刊。同年2月第三届撒娇诗会在撒娇诗院举行。代表诗人: 京不特 默默 孟浪
& 极端主义
极端主义,也即四分五裂主义.创立于1985年.在极端主义者看来,极端是一种最后的手段,几乎就是目击者.在诗人的眼里,一吨垃圾比一吨金子更有用,更有利于发泄,发现,蹂躏.极端主义者的日常姿态是无视事物的本质,拒绝说明真伪.诗人认为语言的省略是必要的,转换就是一种省略,但语言除了省略还需要添加,添加是另一种省略.要打乱全部的语言关系,并且进行艺术再处理.崇尚借代,崇尚极端,反对模式.极端主义者还认为,诗歌必须从虚无中走出来,回到最基本的层次,而画面是最有效的表达方式,反语也是,含混也是,诗歌就是极端.
代表诗人 :余刚& 梁晓明& 王正云& 李浙烽
&& 他们诗群
1985年春,酝酿了一年的《他们》出版。在诗坛引起巨大反响。《他们》的创刊成为第三代诗人崛起的重要标志。其领军人物于坚、韩东也成为“第三代”的代表性诗人。1986年于坚组诗《尚义街六号》发表,该诗对中国当代先锋诗歌的口语写作风气产生了重要影响。于坚的名字从一开始便与1985年兴起的先锋运动紧密相连,1998年发表的《飞行》与1994年发表的《0档案》被人认为是中国当代诗歌探索的最前沿作品。韩东提出的“诗到语言为止”的著名命题,是对“朦胧诗群”所扮演的“历史真理代言人”的有力否定。他的诗歌作品如《山民》、《有关大雁塔》和《你见过大海》等代表了“第三代”诗歌创作成就的最高水平。“他们诗群”中其他比较重要的诗人还有丁当、小海、陆忆敏、刘立杆、朱文等。代表诗人: 于坚 韩东 丁当 小海 刘立杆 朱文 吕德安 陆忆敏 杨克 普珉 于小韦 吴晨骏
& 新传统主义
新传统主义在思想意识上反对旧传统和现代辫子军强加的文化思想.反对旧道德,旧文化.倡导新文化写作,释放人类的精神领域,及新文化现象.新传统主义诗人不屈服于任何外在的,非艺术的道德,指令,习惯.他们生活在世俗中,却独自向想象的荒野走.新传统主义注重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引导人类向宇宙深处遁去的冥冥之声.
代表诗人:廖亦武& 欧阳江河
&& 非非主义 红色写作
非非主义,全称非非主义诗歌运动,中国现代诗歌艺术流派之一,于1986年5月创立于四川西昌--成都,由周伦佑、蓝马、杨黎等人为首发起。《非非》创刊时的主要作者还有尚仲敏、何小竹、梁晓明、余刚、敬晓东、李亚伟、刘涛、孟浪等人。&流派的理论和作品主要刊登于由周伦佑主编的《非非》杂志和《非非评论》报上,此外,1994年非非主义理论及作品专集《打开肉体之门/非非主义∶从理论到作品》出版。《非非》杂志从1986年至今,共出版了九卷,每卷30万字至40万字不等。&非非主义倡导“想入非非”的写作意境,其写作倾向是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但他们对诗歌的目的性始终是鲜明的。非非主义诗人注重语言实验,强调语言还原,强调对声音的前文化探索,对语言符号的前文化探索,它恰恰不注重语言符号的文化含义,不主张在诗中“谈”出什么“意义”。&先后加盟非非主义的有:1986年:周伦佑、蓝马、杨黎、尚仲敏、梁晓明、余刚、何小竹、敬晓东、刘涛、万夏、李瑶、小安、邵春光、吉木狼格;1987年:陈小繁、陈亚平、李亚伟、二毛、海男、叶舟、京不特、杜乔、朱鹰、喻强、程小蓓、谢崇明、文康、李石、杨萍、李自国;1988年:龚盖雄、刘翔、南野、郎毛、山杉、维色;1992年:雨田、潘维、胡途、大踏、文群;1993年:曾宏、杨春光; 2000年:蒋蓝;2001年:杨平、杨克、袁勇、张凤歧、张修林等。&从1989年开始尤其是在1990年代之后,非非主义进一步走向成熟,成为“后非非写作”并进入“21世纪写作”时期。“红色写作”是周伦佑刊登在1992年《非非》复刊号上的诗歌创作理论。
代表诗人: 周伦佑 杨黎 蓝马 海男 何小竹 小安 叶舟 京不特 万夏 海男叶舟梁晓明李亚伟孟浪尚仲敏吉木狼格蒋蓝&
&& 神性写作
神性写作是一种诗歌写作姿态。其代表诗人有海子、骆一禾、戈麦、李轻松等。&他们在从事诗歌创作时,更多的是拷问自己的灵魂,也就是将灵魂或者说绝对精神放在首位,而把带有“实验色彩”的东西如“现代性”、“后现代”之类统统置于次要位置。对他们来说,诗意的本质是一种宇宙真理,诗的理想就是最大程度和范围内表现这种真理的存在。无论是诗的架构还是诗的内容,形式是宇宙规律的再现,内容是哲学和宗教统一于最高的诗艺——绝对宇宙精神,绝对宇宙真理。因此,诗意也是永恒的。&作为反后现代主义写作的创作倾向,神性写作的特点是在写作中表达最理想化的诗歌本质意义,诗歌的内容是精神的最高表现,神性写作往往是照耀和启示性的作品。相比之下,诗歌的写作形式则是次要的。神性写作的对立面是口语写作。&代表诗人: 海子 骆一禾 戈麦 李轻松
体验诗人们自认为生活在非文化阶层,从事非艺术职业,但他们的良心和直觉选择了诗歌这门风险产业.他们的生活笼罩着悲色,有时轻视艺术轻视自己.体验诗人以变形及扭曲的手法折射人性之光.以黑色幽默式语言慰籍伤痕累累的灵魂.他们的诗中有一种怪诞凶险神秘荒唐颓沉的氤氲.体验诗人是虚无主义者也是理想主义者,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目的更是手段.为了获得现代艺术的生命效果,体验诗唯一的最优去处就是超体验.
代表诗人:朱凌波& 宋词& 马力
& 日常主义
日常主义是以日常生活的琐事入诗,运用从容且正规的表达方式,努力缩短抽象观念与理性结构之间的距离.从而诉诸于更广泛的精神现状的表白.日常主义有两个原则:一,缓和调整.二,片段意义.
日常主义借助于外部世界抵制自我意志的分裂,在回反精神现状自由的时刻,给予周围世界以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代表诗人:海波& 叶辉& 祝龙& 林立中& 亦兵& 海涛& 马亦军& 小喆
& 主观意象
主观意象写作由诗人吴非创建于上海,所谓主观意象它与传统意象派或其它具有意象的诗大相径庭.主观意象的"象"不存在质感,它是诗人被分裂的人格-----某种自我陌生着的碰撞,组合.因此它偶然性超越了语言的规范性,它和读者的联系只剩下诗的本身.
主观意象抽去了外部世界的对应物,也抽去了自身的对应物,即作者内心世界分裂后的自身对应.诗人认为主观意象是无意象,它,只有文字.
代表诗人:吴非
& 东方人诗派
东方人诗派宣言于86年有柯江执笔,东方人诗派的诗人们拼弃文学界以往对风格,流派的僵死定义.蔑视千篇一律,万诗一味的所谓统一性,一贯性.将从东方人的主体精神和东方人的情感,思想,哲理去开掘人类所关注的问题.东方人强调艺术创作的随意性和自由组合性,反对一切束缚创造力和灵魂自由的框架
代表诗人:柯江& 闲梦& 也耕& 林林&& 培宁
男性独白派认为,体验手法,感觉触须,乃至漂泊的情绪缓冲,都可构成它的外部形式。但它强烈拒绝无意识的怪诞色彩.男性独白的作品特征是采用一种简单而诗化的客观载体,使独白的声音自然的悬在你的耳旁.
男性独白派诗人写道:诗的外部形式可以分几种,但本质则是一种声音,即男性力量的恣肆淋漓.
代表诗人:苏历铭 李梦& 包临轩
& 新口语诗派
新口语诗人主张随意自由,批判了传统口语入诗的不完善.进而倡导新口语写作.
代表诗人:赵刚& 朱春鹤
& 超感觉诗派
超感觉诗人首先承认世界上各种存在的意义,追求精神的自由.试图用诗行表示过去已被淹没的真实和未来的必然前景.
代表诗人:常征& 川流& 向岸& 风炎& 尹明& 朝霞& 孤木 姚渡
咖啡夜诗人追求新的诗歌的原则是,不注重诗的表面的政治倾向性.但充分重视语言的直接现象为极端的重要.
代表诗人:唐剑 王文韬& 陆火亮 陈宏& 王蔚& 童旦赢& 孤岛& 潘东健& 三亚& 王平& 张雷
& 新乡土诗派
1987年湖南青年诗人江堤、彭国梁、陈惠芳发起了“新乡土诗派”运动,并先后出编了《世纪末的田园》、《家园守望者》、《新乡土诗派作品选》等诗歌刊物。&新乡土诗派的特点着重于写景状物,以家园乡土文化为诗歌的精神源泉,有时具有批判意识,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诗派发展至今已有一段时间了,其间虽几经沉浮而初衷不改,最终以其独具的精神基因和艺术物质,成为这些年的中国诗歌历程中,具有相当影响的一脉走向。
代表诗人: 江堤 彭国梁 陈惠芳 吴新宇 指纹 庄宗伟 吕宗林 宫哲 唐朝晖 姚振函 匡国泰
&& 知识分子写作诗群
知识分子写作是诗人西川、陈东东、欧阳江河等在1987年参加诗刊社举办的“青春诗会”时提出来的。&西川认为,他之所以提出知识分子写作的概念,一方面是希望对于当时业已泛滥成灾的平民诗歌进行矫正,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表明自己对于服务于意识形态的正统诗歌和以反抗的姿态依附于意识形态的朦胧诗的态度。&欧阳江河则认为知识分子写作是抗议的主题被耗尽,群众写作时代过去之后,一种有语境与语言策略的考虑、寻求阶段性活力的诗歌实践。&他们认为,诗歌的创作首先应该是一种对文学艺术负责的写作态度,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对诗歌语言的精密处理,正确发挥各种写作技术的艺术效果,从而准确地表达诗歌的主题。在1990年代里,知识分子写作运动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出现了西川、欧阳江河、陈东东、张枣、翟永明、王家新等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写作诗人。&知识分子写作诗人欧阳江河、西川、翟永明和王家新等诗人的大量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对中国新诗在90年代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促成了“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的有力对抗,更使一批诗人走向“第三条道路写作”。
代表诗人: 西川 欧阳江河 翟永明 王家新 臧棣 张曙光 孙文波 黄灿然 张枣 陈东东 肖开愚 西渡席亚兵王艾冷霜胡续冬蒋浩穆青曹疏影 姜涛 森子 郭志杰 桑克 周瓒 林木 清平
空房子主义
空房子主义于日在河南驻马店创立,创始人是杨春光、高鹏举和狼人等,他们以《空房子诗报》为阵地.其中,高鹏举作为主要发起人和创始人之一,曾经主编《空房子诗报》,而杨春光作为空房子主义的主要理论奠基人,他先后为空房子主义撰写的理论文本《空白写作论——中国空房子主义诗歌写作基本宣言》、《破坏即建设论——中国空房子主义诗歌写作纲领宣言》和《诗从语言始,到政治止——诗学解构止于政治论》及《关于后政治写作之我见》等,即成了“空房子主义”诗歌的主要理论文本和思想依据。空房子主义:又简称“KFZ”(是汉语拼音KONGFANGZI即“空房子”的缩写),是20世纪末兴起的最后一个最大的后现代主义诗歌革命“解构流派”,是后现代文化在大陆继续流布蔓延的重要症候与标记,是完成从诗体变革到诗学革命、从本体革命到文本革命、从审美一元价值观到审丑多元价值观、从传统歌颂主义到先锋批判主义、从到语言为止的单一语言革命到政治为止的整体文学革命、从社会变革到文学革命即文学启现代新文化革命运动的诗学革命运动流派和跨世纪的诗学体系组织。21世纪初,空房子诗派从印刷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空房子主义诗歌流派的主要理论主张、纲领和方针是:一、坚持“破坏即建设”的写作原则;二、实践“不讲道理”的写作方法;三、提倡“诗从语言始,到政治止”的诗学战略口号;四、主张“十反”的诗歌创作方针,即为:反语言.反语义.反逻辑.反抒情.反修辞.反理性.反感觉.反意象.反文化.反崇高.空房子主义诗歌流派的写作三原则是:解构、审丑和后政治。第一原则:解构原则,破坏即建设.第二原则:审丑原则,即用审丑代替审美第三原则:后政治写作原则,即后政治写作就是批判政治写作原则。
空房子主义成员众多,亦有不少成员后加入垃圾派,如管上,管党生,当然包括杨春光.
代表诗人:杨春光& 高鹏举& 狼人等
&& 网络诗歌 网络诗人
1993年3月,诗阳首次使用电脑创作诗歌并通过互联网大量发表,网络诗歌诞生。诗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网络诗人。&第二年诗阳的网络诗歌创作达到高峰,几乎以每天一首的速度发表了数百首诗歌,在网络上和各大中文网刊上均出现他发表的作品。诗阳诗歌的大量发表和传播,极大地推动了早期的网络诗歌运动的发展,促使更多的优秀网络诗人不断地出现。1995年诗阳、JH、鲁鸣、丁泓、非杨、亦布、天天、建云、梦冉、西岭、秋之客等诗人创办了首份中文网络诗刊《橄榄树》,诗阳担任主编,后有马兰、祥子、梁元、张耳、京不特、桑克等加盟。《橄榄树》的出现,形成了以网络诗刊为核心的网络诗人群。&在此之后短短几年里,网络诗人群不断壮大,国内的文学网站陆续出现,为网络诗歌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1999年李元胜等创办《界限》,2000年莱耳、桑克的《诗生活》和南人的《诗江湖》等成立,2001年于怀玉成立了《诗歌报》,网络诗歌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之一。&21世纪初出现的诗歌网站还有:丑石(谢宜兴、刘伟雄)、轻诗歌网(刘湛秋)、诗选刊、同志诗歌网(墓草)、新诗代(海啸)、扬子鳄(刘春)、第三条道路(林童)、或者(小引,朵朵)、荒诞诗工厂(祈国)、一行(严力)、女子诗报(晓音)、今天(北岛)、时代(九歌)、网络诗人(克莱儿)、翼(周瓒)、新诗歌网(张祈)、蒲公英、独立诗歌网、乐趣园诗歌社区以及其他的诗歌网站。此外还有越来越多的网络诗人以诗歌论坛和博客网络日记的方式发表原创作品,从此中国的网络诗歌进入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代表诗人: 诗阳 JH 鲁鸣 丁泓 非杨 梦冉 马兰 祥子 梁元 张耳 京不特 马兰 莱耳 桑克 李元胜南人于怀玉墓草海啸刘春林童小引 朵朵 祁国 九歌 克莱儿 遨笛 诺然 周瓒 半秋 通宵达旦 柳下影 小云 张祈 黄沙子庞华于洛生
&& 民间写作
在20世纪90年代里,“民间写作”作为一种新的诗歌探索和创作实践,成为与“知识分子写作”相伴相克的对抗力量。&在“民间写作”看来,诗歌写作应强调本土经验与叙述的客观化,并注重语言的口语化,甚至要重新解放和焕发地方方言的活力。同时,他们致力与拆解诗歌语言,甚至一切语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隐喻结构和象征体系,并试图努力恢复语言和生存经验的原生状态。&“民间写作”的主要诗人有伊沙、徐江、侯马、管党生、阿坚、中岛、余怒、君儿等。&就“民间”本身的概念,在于坚看来,“民间”与口语等价,它对抗的是僵死的、规范的普通话。而在韩东看来,“民间”成了一种立场,一种地下状态,一次农民起义。在“民间”概念的首倡者陈思和看来,民间意味着一种原型,一个超稳定的故事结构,兼具理性化与神秘化的双重特点。&在新诗史上,伊沙、徐江和侯马等"民间写作"代表诗人的贡献主要是在拓宽"口语"入诗渠道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坚守了"口语"在诗歌创作中的疆界或底线。&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的对立,导致了第三条道路写作诗群的出现。
代表诗人: 伊沙 徐江 侯马 管党生 阿坚 中岛 余怒 独孤九 马非 秦巴子 李伟 黎明鹏 鲁西西张志唐欣岩鹰王顺健宋晓贤夜林阿翔 徐柏坚 贾薇 君儿 萧沉 谢湘南 陈云虎 张敏华 魏风华
&& 第三条道路写作
1999年在北京郊区平谷县召开的盘峰诗会上“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之间的冲突是促成“第三条道路写作”形成的重要原因,12月莫非、树才和谯达摩提出了第三条道路写作的诗歌概念,《九人诗选》出版。林童主编的《时代作家》创刊,大量发表第三条道路的作品与评论。&第三条道路试图以一种新的理论来介入诗歌写作立场的分歧中,强调诗人个体的位置和基本的责任感,建立起一个超越集团、对立的写作立场。“第三条道路”是要反对一种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专制主义,并试图建立起一种自由的,并且直接指向人性的写作方式。&“第三条道路”试图在思想上容纳来自各个价值立场的写作者及其思想倾向,使得他们能在同一个诗歌氛围中互相碰撞和平等交流。“第三条道路就是无数条道路,就是每个诗人选择并找到最适合于自己最佳的写作方式。”在审美上容纳不同的艺术主张,以不同的诗艺、言说方式、修辞策略来共同丰富当代汉语诗歌的内在品质。因此,随着“第三条道路”诗人与作品的不断增加,写作方式与风格的多元化也在他们的创作实践中日益呈出来。&2002年《第三条道路》诗报创刊,之后第三条道路论坛和资料库成立,标志着第三条道路写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代表诗人: 谯达摩 莫非 树才 林童 刘文旋 马永波 卢卫平 十品 简宁 娜夜 殷龙龙 老巢 海啸 路也李南刘川凸凹杨拓墓草张耳席君秋 邱勇 陆苏 讴阳北方 温冰然 禄琴 刘文旋 谷禾 黄海凤 庞清明 蔡丽双 李霞 杨然 马莉胡亮
&&& 中间代
“中间代” 是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一部分诗人、他们既没有参加“第三代”诗歌运动,也没有机会参加早期的网络诗歌运动。他们独具个性的诗歌写作、精彩纷呈的诗歌文本,已构成了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诗歌的精神高地。&“中间代”的出现,是一种与诗歌运动相对独立的分类法。“中间代”不是新一轮的诗歌运动,它是一代诗人对自身诗歌写作的“现身说法”与“自我证明”,是一个宽泛的代际概念。&所谓的“中间”,除了代际的辨识之外,还意味着在诗歌运动之外、坚守中间立场的诗歌写作精神。“中间代诗人”,就是自觉维护诗歌的独立写作与本真写作,反对“诗歌运动”与观念写作的一代诗人。&提出“中间代”概念的首倡者为安琪、远村和黄礼孩等人,并著有两千多页的《中间代诗全集》。
代表诗人: 安琪 赵丽华 马策 格式 黄梵 寒烟 谭延桐 晓音 王明韵 祝凤鸣 蓝蓝 西渡 小云 岩鹰 森子
&&& 信息主义
信息主义起源于网络诗歌。诗阳在1993年初起通过电脑网络创作和发表诗歌,逐渐带动了其他诗人的加入,在两年内形成了有相当规模的网络诗歌运动。1995年诗阳在创立了首家中文网络诗刊《橄榄树》之后,与其他网络诗人一起从事诗歌创作理论的研究,认为网络诗歌写作具有虚拟现实的网络文化特征,并试图以信息论对网络诗歌的创作实践进行诠解和干预。1998年诗阳在发表了两种不同风格的诗歌系列作品之后,正式提出了以信息主义的重构综合写作原则为基础、在信息体系中寻找诗歌的超验本质的信息主义创作理论。“信息主义”的主要成员有诗阳、九歌、诺然、克莱儿、遨笛、半秋、通宵达旦、柳下影、成郭、弈江南、潇湮、故牧、思乡等。信息主义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信息主义诗歌创作论纲在时代诗歌网上发表,诗阳与九歌、诺然、克莱儿等出版《信息主义》、《时代诗刊》、《网络诗人》等信息主义诗刊。
代表诗人: 诗阳 九歌 诺然 克莱儿 遨笛 半秋 通宵达旦 柳下影 弈江南 成郭
&& 70后诗人
“70后”诗人泛指一大批70年代出生的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叶开始创作发表作品的诗人。“70后”的概念最早源于1996年陈卫在南京创办的民刊《黑蓝》。他们在《黑蓝》上打出了“70 后——1970以后出生的中国写作人聚集地”。1999年陕西的一份诗歌民办诗报则直接命名为《70年代》,而将这个概念推到极致的是广东的两份民办刊物2000年的《诗歌与人》和《诗文本》。这个时期,70后写作群体开始随着年龄的优势纷纷上场,并在世纪之交迅速使“70后”这个概念连同洋溢的激情四下散布开来。“70后”这一名称真正地产生影响,被诗坛广泛认可并使用,则是2000年1月及一年后,由黄礼孩分别推出的民间诗歌刊物《诗歌与人》“中国70年代出生的诗人诗歌展”。黄礼孩还主编了《70后诗人诗选》。“70后”代表着一大批70年代出生的诗人,严格地说他们并不代表一个完整的诗歌流派或者诗歌团体,而是一大批具有相似的年代背景的诗人群。他们的其写作特征大致包括以下几点:1、带有色情因素、口语色彩和日常性取向的通俗语境;2、带有情爱、神性、家园色彩和具有明显抒情倾向的传统型语境;3、其它的混合型写作且呈阶段性摇摆状态。代表诗人: 黄礼孩 孙磊 胡续冬 蒋浩 王艾 燕窝 盛兴 墓草 曾蒙 刘泽球 朵渔 吕叶 符马活 张祈廖伟棠李红旗吕约尹丽川康城阿翔白鹤林 姜涛 刘春 轩辕轼轲
&& 下半身写作
2000年7月沈浩波等发起创办《下半身》同人诗刊,并写下《下半身写作及反对上半身》一文。从此“下半身写作”不断扩大成为诗歌流派,并不断引起诗界争议。&所谓下半身写作,指的是一种坚决的形而下状态,“下半身”强调的是写作中的“身体性”,其实意在打开身体之门,释放被压抑的真实的生命力。他们认为,他们已经与知识和文化划清了界限,他们决定生而知之,用身体本身与知识和文化对决。对于他们自己来说,艺术的本质是唯一的——先锋;艺术的内容也是唯一的——形而下。&下半身写作的创作方式,指的是一种诗歌写作的贴肉状态,呈现出带有原始、野蛮的本质力量的生命状态。而强调下半身写作的意义,首先意味着对于诗歌写作中上半身因素的清除,上半身的东西包括知识、文化、传统、诗意、抒情、哲理、思考、承担、使命、大师等等。所以“下半身”的宗旨是∶真实、具体、可把握、有意思、野蛮、性感、无遮拦。
代表诗人: 沈浩波(被评为最色情的诗人) 尹丽川 李红旗 南人 朵渔 巫昂 盛兴 轩辕轼轲 李师江 口猪
&& 荒诞主义&& 荒诞诗派
2001年底祈国、飞沙、远村、牧野(牧野后来退出荒诞派,并首次倡导无聊诗歌)、张小云等成立“荒诞主义诗歌实验小组”,荒诞主义诗派诞生。《荒诞诗工厂》于2002年成立。&荒诞主义诗人认为,荒诞诗歌就是表现存在之荒诞的诗歌。在常人看来,荒诞的是正常的。在荒诞主义者看来,正常的却是荒诞的——这是就认知而言。而作为诗作者,正常与荒诞不仅错位,而且交融,是与非消灭了界限,真与幻并无鸿沟。&荒诞主义诗歌的创作手法有:失控(存在自身失控状态的呈现)、反常(反常化写作)、偏离(偏离目标的写作)、幻镜(正常与荒诞的错位)、发呆(无话可说却又不得不说点什么)、越界(将理念越过界限推向极端)、戏仿、拟物等。&在荒诞主义者眼里,事物原本无所谓美与丑的分别,相应的诗歌要给所有的词以平等的待遇,荒诞是存在的本质,人类的活动是在自以为理性的非理性中进行的;对荒诞的书写在于寻找荒诞中的意义,也就是存在的意义,或者说是力图对被控制下的生活进行还原。
代表诗人: 祁国 飞沙 远村& 张小云 林子 张进步 小荒& 佛手& 刘川& 伊有喜&& 尤云& &飞熊&& 南蛮玉
&& 灵性诗歌
中国灵性诗歌的提出在2001年底,2002年形成了理论,以北京《诗刊》的编辑、蓝色老虎诗歌沙龙和在京的部分诗人为主要力量。灵性诗歌以哭与空论坛为主要活动中心,其主要成员有∶天乐、蓝野、于贞志、周公度、王珍、宋尾、伊人、疼痛等。灵性诗歌的“灵性七君子”则分别为于贞志、殷龙龙、蓝野、白连春、天乐、邹洪复和梅花落。所谓灵性即人性,灵性诗歌是非魔化的人性的诗歌写作,它既包含诗歌写作本质的普遍意义,也是一种自在开放的个性化创作。中国灵性诗歌的中心思想就是∶“灵性诗歌”写作,基于诗歌之上的写作,“灵”和“性”的合作关系,非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或形而下,它来源于诗歌高于诗歌,高的地方在于诗歌本身的纯粹还原和高于诗歌的理想愿望,是诗歌乌托邦主义的实践者。代表诗人: 天乐 蓝野 于贞志 周公度 王珍 宋尾 疼痛 殷龙龙 白连春 邹洪复 梅花落
&&& 新江西诗派
新江西诗派于2002年成立,以谭五昌、滕云主编《新江西诗派》等为新江西诗人的主要出版刊物。新江西诗派的出现,意图在诗歌语境中建构一种相对规范与严肃的诗歌理念与诗歌标准。从流派建构的“合法性”而言,“新江西诗派”在禀承和保留 “江西诗派”某些重要的诗歌原则和艺术趣味外,已用新的语言形式和诗歌内容对“江西诗派”进行了全面的刷新;其次,“新江西诗派”的成员拥有共同的赣文化,使得以流派集结方式出现的诗人们在诗歌写作中的题材主题选择、语言风格、美学趣味等诗歌外部与内部面貌上具有某种“可通约”性。“新江西诗派”主张诗歌形式和诗歌内容的双重创新,诗歌语言态度上的兼容并蓄,以及地域色彩与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新江西诗派”是一个以共同地域背景为名义而集中起来的诗歌团体。
代表诗人: 谭五昌 滕云 牧斯 三子 程维 李晓君 艾龙 渭波 邓诗鸿 圻子 雁西 阳阳 江子汪峰傅旭华陈安安胡刚毅李贤平谢华丽楼河 紫薇 颜溶 徐勇 易行 黄小名
垃圾派出现于2003年3月,创始人是皮旦(老头子),出版有《北京评论》网刊。垃圾派的三条原则是“第一原则∶还原、向下,非灵、非肉;第二原则∶离合、反常,无体、无用;第三原则∶粗糙、放浪,方死、方生。”垃圾派是继“下半身”之后另一个引起争议的诗歌群体,在网络诗坛上有“北有下半身,南有垃圾派”的说法。
代表诗人: 皮旦 管党生 余毒 小月亮& 徐乡愁&& 管上&
&& 80后诗人
“80后”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诗人。&“80后”的概念最先在诗歌界兴起,2002年概念被更多的人和批评界所认同。2003年《诗选刊》正式推出80后诗人专号、《海峡》连续八期推出80后诗歌展。此后,“80后”诗歌更加活跃起来,更多的刊物相继推出了“80后诗歌专号”,80后诗人群成为中国诗歌不可忽视的的团体,新的“80后”诗人不断登上诗坛,风格迥异,令人眼花缭乱。比较引人注目的“80后”有:春树,已经出版了个人诗集《激情万丈》,并主编了几期《“80后”诗选》;李傻傻,2005年作为中国新文化力量代表登上《时代》周刊(全球版),被称为“幽灵作家”;阿斐,《年中国新诗年鉴》执行主编,被称为“80后的第一诗人”。对于“80后”诗人来说,他们拥有出色的直觉和才气,比较大胆地试图发现自己的生活,他们的作品往往富有极大的潜力和活力。
代表诗人: 春树 李傻傻 阿斐 朵孩 谷雨 潇潇枫子 山上石 唐不遇 木桦 羊 肖水 蒋峰莫小邪张小静刘东灵南渡汤成伟田荞熊盛荣 泽婴 侯珏 山叶 李冰 陆辉艳
物主义是自2003年底物主义的同仁们发起的一个集文字、视觉、声音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艺术团体&&&&&&&&&&&&&&&&&&&&&&&&&&&&&&&&&&&&&&&&&&&&&&&&&&&&&&&&&&&&&&&&&&&&&&&&&&&&&&&&&&&&&&&&&&&&&&&& 物主义者认为,物主义不只是一个诗歌流派,它涉及到生活与艺术的方方面面。简单地说,物主义提倡的是从文学艺术中退出,退回到与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去,由物及物。因为文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应该是这个,物主义就是要回到文学艺术这一本源上重新出发,重新回到思考人与物的关系上来。物主义讲究艺术根置于物世界,将艺术的本质理解为世界关联的显出性真理,理解为对自身的追问,对物的守护。如此艺术本身成为现象:一种恒久的思考或物化方式。
代表诗人: 苏非舒& 张万新& 何三坡& 乌蒙
& 第三极神性写作
日,第三代诗人理论家刘诚在诗选刊、扬子鳄、诗江湖等九大论坛首发长篇诗学论文《后现代主义神话的终结——2004’中国诗界神性写作构想》,正式提出“神性写作”概念。日,《第三极文学运动宣言》正式发表。&&
第三极主张神性写作,亦即向上的写作,有道德感的写作和有承担的写作,神性写作是对生活永恒价值的悲壮坚守。第三极文学的基本标准是,向上、尖锐、有益;第三极文学运动的口号是:自我建构、自我阐释、长期存在,独立成史。(简略)
第三极的成员颇多,各个成员的诗风也不统一,不完全都是神性写作,神性代表作品相对少,搜集到的主要成员名单:刘诚老巢、安琪、马莉、董辑、白鸦、海啸、寒烟、丁成、陶春、原散羊、杨明通、古岛、张建新、林忠成、花语、雪松、左岸、刘小平、尺郭、西原、乔书彦、三春晖、沔水寒、拜星月慢、钱刚、陆承、生命海洋、黄吉元、夜来、樵野、野桥、黑牙、漂泊客、钥鸣、萧艾、汪抒、梅依然、苏兰朵、雪莹、红线女、何春仙、杭广、老哈、知闲、旱子、孙启泉、何定明、黄文庆、张铧、凝镜、庞非、韦炜、龙的妹妹、江晨、孙梧、玄子、朱青青、海湄、漠风
代表诗人&& 杨黎
代表诗人& 牧野
&&&& 梨花体
梨花体”谐音“丽华体”,因女诗人赵丽华名字谐音而来,因其有些作品形式相对另类,引发争议.&网友戏称她的诗为口水诗,&自2006年8月以后,网络上出现了“恶搞”赵丽华的“赵丽华诗歌事件”,网友以嘲笑的心态仿写了大量的口语诗歌,更有好事者取“赵丽华”名字谐音成立“梨花教”,封其为“梨花体教主”;&&&&&&&&&&
[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产进度跟踪表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