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漫步者耳机音质怎么样样

怎样判断耳机音质的好坏_百度知道
怎样判断耳机音质的好坏
怎样判断耳机音质的好坏?在摊子上买的20几的普通耳机和两三百的耳机音质有何区别?mp4里原配的耳机怎么样? sony PSP的耳机怎么样?
我有更好的答案
耳机好坏是以耳机声音的素质来评判的~声音素质主要包括声音的解析度,细节是否丰富,声音的层次感,高低频率的延伸和下潜,声场定位等~~
打个比方,比如高档的耳机,声音细节可能比较丰富,三频过渡自然,高频延伸好,低频下潜深有弹性,声音定位清晰等~ 而低端的耳机,声音有可能细节少,声音混沌不清,糊成一片,定位不清等等~~但是耳机终究是用来听的,所以自己认为声音好听就行~~ 因为每个人听的音乐风格不同,每个耳机善于表现的音乐风格也是不同的,而且每个人喜欢的声音不同,有的人喜欢低频多的,听起来震撼,有些人就不喜欢,觉得听着头疼~~ 所以要选择耳机,建议都要亲自试听以后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声音,不一定贵的耳机自己就喜欢~还有就是地摊上买的二十块的耳机,普遍做工比较粗糙,而且质量没有保证,声音就更不用说了~ 而大厂家生产的耳机,即便是低端产品,质量也有一定的保证,至少比地摊货要好些,而且人家在声音的研发上下了功夫,还有完善的保修服务,这些都是地摊货比不了的~~现在大多数随身听产品原配的耳机都比较低端,比较大的品牌,比如苹果,索尼,IAUDIO等的原配耳塞也是很低端的,好点的一百多块,更多的都是几十块~~~如果对音质要求比较高的可以考虑自己单买更高端的耳机~~ 如果要求不高,原配耳机还是可以用用的~~PSP原配的耳机是索尼的MDR E808,索尼从十年前在他的大多数随身听产品上都配这款耳机~ 正品价格在50元左右~~
采纳率:74%
首先要要用高品质的音乐文件,比如正版的CD或者ape等无损压缩文件,或者高品质mp3文件也行,就是码率高一些的,一般320kbps最好。好的音乐文件才能发挥耳机潜力,因为低品质的文件把高频和低频都压缩掉了。 然后注意分辩耳机各个频段,高频是否清晰,中频是否饱满,低音是否有力。 当然,要想很好的鉴别耳机,最根本的是经验,多听多思考多对比。
好耳机听人声细腻,节奏有弹性主要还是自己去感受下吧原配耳机一般般,但比20多的耳机要好推荐铁三角,森海塞尔的耳机SONY的耳机也不错但是基本都是水货
你在试的时候换着风格(流行、重低音、爵士等)听,就从能不能明显听出风格来判断,这是最简单的方法…
四楼说的不错.是个行家.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耳机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如何让你的耳机更好听?这根线提升音质很有必要
如何让你的耳机更好听?这根线提升音质很有必要
作为飞朵首款以“原生平衡”理念来设计的五单元圈铁旗舰耳塞Sirius天狼星,犹如头戴式大耳机一样的宽广声场,一直备受广大发烧友和乐迷的喜爱和关注。
拥有超过20年声学技术和经验积累的FIDUE飞朵,深得声音自然演绎的真谛:全系列产品均采用左右声道独立线芯的设计,比一般耳机拥有更高的声音分离度,天生更清晰细腻。因此,飞朵天狼星的优秀素质,不但得益于素质优秀的定制动铁和动圈单元,以及出色的分频设计和腔体调校,同时精挑细选的线材搭配和设计也是功不可没。
毕竟车子再快,还需要有更宽的道路;单元再好,也需要有更快的传输通路。为了更大限度地提供更佳的分离度和层次感,我们为Sirius天狼星特别打造了一条8芯平衡发烧线缆,具备超低内阻的特性,即使跟常见的发烧线材相比,内阻也只有一半。而为了让耳塞的音色更加纯净,线材上更选用了高端音响中才会见到的镀铑插头。这一切的设计,不但让耳塞更易驱动,而且空间感也大大拓宽,犹如置身于音乐厅里。
作为一款旗舰耳机的标配线材,这款8新低内阻平衡发烧线缆的外表工艺也没有妥协。新型的编织材料让外皮不易磨损起毛,而内置防水层的设计也使线芯具备一定的防水功能。即使在夏天的时候汗水浸湿了编织外层,也能用清水简单清洗并放在阴凉处晾干或者用吸水纸吸干。
自从天狼星上市以来,这根高素质的线材引起了很多发烧友的关注,不少烧友希望能够单独购买天狼星的8芯低内阻平衡发烧线缆来升级自己的耳塞,但尽管这条线材同样采用标准的mmcx可插拔设计,但是天狼星线材上还带有专属的锁环设计,让不少非天狼星的用户望而却步。
近日,随着飞朵的全新三单元圈铁监听耳塞Virgo处女星的上市,这款8芯低内阻平衡发烧线缆也迎来了通用版本的推出。源于天狼星在平衡输出播放器上面的强大表现,不少试听和购买了Virgo处女星的朋友也同样好奇,这款三单元的圈铁耳塞在平衡输出下会不会也有声场和解析力上的提升?因此,通用版8芯低内阻平衡升级线的到来使得这个想象成为了现实。
由于这款升级线材简化了原来别出心裁的锁环设计,使它可以匹配市面上大多数标准的mmcx可插拔设计的耳塞,而其余的部分均与天狼星的原线保持了一致。这一点不但能让飞朵旗下采用mmcx接口的耳机,例如A83和Virgo处女星,能在平衡播放器下获得提升,同时也使得其他品牌的MMCX接口的可换线耳机也得以受益。这款内阻极低、素质强大、做工出色的8芯平衡升级线,零售定价仅为688元,近期也将在天猫fidue旗舰店,各大授权代理商,以及飞朵官方微店陆续上架销售。专业发烧友实测:百元耳机千元音质,这手剁的值!_凤凰科技
专业发烧友实测:百元耳机千元音质,这手剁的值!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作为极果体验师的第一测,当然要用心写啦!
两年前,脉歌发布第一款耳机产品——GT100。当时国内的耳机厂家还不像今天那么百花争鸣,所以脉歌这个“生力军”还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但这两年来,脉歌的表现其实一直不太突出,而且这个品牌也不太热衷跟HiFi圈子混,在各大音响、耳机展会中都不曾看到它的身影。
但这比不意味着品牌就此沉寂,两年后,脉歌终于带来了新一代的旗舰耳机产品——GT600s,以及进一步升级加强的GT600s Pro。
其实从第一眼就不难看出GT600s Pro对上一代设计的传承,延续了GT100的倒装式不锈钢腔体,以及可调换音嘴方案。
但也有持续打磨及改良的地方,例如不锈钢腔体采用金属注射成型工艺(此处存疑,因为GT600s Pro的文宣当中并没有提及),并且外壳也不再是不锈钢原色,而是更加抢眼的电镀冰蓝色。此外,GT600s Pro更采用了可换线的设计,方便了用户升级线材,还可以配合MMCX接口的蓝牙耳机线来使用,大大增加了便捷性。
GT600s Pro没有沿用上一代的双色亚克力盒子,当时其实不少人诟病到手的产品会被暴力物流摔得支离破碎,因此这一代回归白色的纸盒包装。
包装设计风格非常简约,符合时下的审美潮流,正面是耳机的高清照片,在白色背景的衬托下,显得分外醒目。
不过脉歌似乎有意带给大家惊喜,包装没有采用常见的书页翻盖式设计,而是从顶部开启的抽屉式设计——抓住顶上的提手轻轻一拉,黑色的内盒就显露出来了。
为了避免耳机及配件在运输途中意外移位造成散乱和磨损,内盒上额外覆盖了一张印有脉歌logo的黑色卡纸。不过这张卡纸只是用透明胶粘在内盒上,这样显得有点随意。
揭开卡纸,终于能看到耳机的全貌了。包装内部主要分成上下两部分区域,并且是双层设计。
第一层的上半部是单独放置的两只耳机腔体,不接线的出厂设计在威士顿、舒尔等大厂可换线耳机中还是比较普遍的。而下半部则是2套可调换音嘴(第3套已经安装在耳机上了)、3套不同大小规格的“哥套”、以及固定着2套C套的板件。
第二层同样也分成上下两部分,上半部是耳机线,而下半部则是附带的皮质收纳袋以及3语说明书(简中、繁中、英文)。
配件全家福,不过这次没有了当时GT100的调音嘴固定收纳板件,所以替换下来的调音嘴收纳会不太方便。
下面是名词解释时间!
哥套,全称“哥伦比亚套”,最初是SONY推出给到自己的入耳式耳机使用,采用两种不同的硅胶材质制成,不过现在似乎很多家耳机品牌都有生产类似的硅胶套。
C套,“C”是“comply”的简称,采用慢回弹海绵制成,因为可以自由塑造形状(就是用手捏),所以耳道的贴合度更高,隔音效果更好。
调音嘴,这个要多花点笔墨来介绍。调音嘴这个技术并不是脉歌最先提出的,而是一个耳机圈的“都市神话”、停掉了耳机业务专心主攻助听器市场的瑞士峰力Phonak折腾出来的——不过更多人认识调音嘴应该是从AKG K3003开始的。从脉歌官方的爆炸图来看,调音的原理是通过内部不同材质的滤网实现对不同频率声音的衰减过滤。
前面也说了,GT600s Pro因为沿用上一代的外观设计,所以除了整体颜色、以及LOGO旁边的释压调音孔以外,你是很难一眼分辨出两者来。
不过如果翻过来看内侧的话,就能轻易看出GT600s Pro比上一代产品的大幅改进——壳体造型的过渡变得更加自然流畅,包括与调音嘴基座衔接处理也更加平滑。
此外,通过微距拍摄可以看到调音嘴基座内部其实还有一层金属滤网,用来防止更换滤嘴时不慎掉落异物到腔体内部。
这个是GT600s Pro广宣中强调的2.5D玻璃饰面,从侧边看,玻璃边缘的贴合程度其实不算特别理想,而且凸起的幅度不大,所以在日常使用中很难被注意到。
GT600s Pro的耳机线采用4股平衡编织线的样式,后续只需要修改插头就可以自己改造成平衡输入。线芯部分采用比较少见的7芯银箔丝,翻查一下资料,发现极少耳机或音箱线材会单独使用银箔丝的。后来专门请教这方面的大神,得到的说法是银箔丝在多股编成时能够减少普通圆形截面线材的趋肤效应,从而提高传输效果。而银线芯相比更常见的铜线芯(包括单晶铜、无氧铜)对于高频信号的衰减会更少,这样看来,GT600s Pro很有可能是一只偏中上盘的耳机。
GT600s Pro采用直插式3节3.5mm音频插头,官方强调插头采用了“滚球式螺旋抗摇摆尾套”,到手后特意测试了一下,确实可以小角度轻微摆动,但对于减少接口对于线材的弯折,我觉得远不如L型插头那么明显。特别像我这种喜欢把播放器放裤袋里的,才使用一次就发现后面黑色软套部分已经有明显的弯折痕迹了。
其实在当年GT100推出时,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就已经眼馋附带的那个耳机收纳包,脉歌后来也应要求有单独推出售卖。而这次GT600s Pro附带的耳机收纳包是属于Artist3尊享版,单独零售价89元,这样的配件水平也是非常有诚意的。
不锈钢壳体的耳机并不是第一次接触,我日常使用的达音科Titan 5也是。不锈钢壳体的优势很明显,不仅外观手感会特别Cool,而且对于腔体内部的声波反射有正加成(跟材质应用在大耳时刚好相反)。但弊端也很明显,冬天佩戴时那种冰凉冰凉的刺激感不说,较大的重量也会加速耳朵的疲劳。
所以我特意将两者进行了一下比较。
两只耳机都选取了其中一侧的单元,不含线材的情况下都安装了哥套,GT600s Pro比对手要重了1克。别小看这1克的分量,我们日常使用的塑料壳体耳机可能也就1克重量而已(作为参照的新智HEM1就是1克重)。
从实际佩戴使用来看,GT600s Pro连续使用大概30~45分钟就已经有明显的不适感,相比之下Titan 5在不使用耳翼的情况下可以坚持到60分钟左右。
其实这个问题对于不是私模的入耳式耳机来说都会不同程度存在,只不过较重的壳体加剧了这一情况而已。
除此之外,GT600s Pro的佩戴挑不出什么大问题来,耳机线末端特意添加了软胶管,使得绕耳部分的塑型相当到位,即便大幅度运动也不用担心耳机会松脱掉落。此外,耳机线本身很柔软,就算不使用线夹(配件里没有附带)日,常使用中也没有明显的听诊器效应。
官方公布的这个发声单元结构图有点存疑,因为以GT600s Pro的壳体结构似乎不太好将动圈和动铁单元布置在同一轴线上,而且因为采用可调换调音嘴的关系,动铁单元也不能像市面上大多数圈铁耳机那样直接塞到导音管内。
我个人更倾向认为GT600s Pro是采用类似索尼上一代A系列圈铁的结构,动铁单元横置于动圈单元前面,并把出音开口指向调音嘴。
而GT600s Pro跟GT600s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把动铁单元更换成Knowles娄氏的,但具体是什么型号,官方并没有直接明示,而是通过上面的结构图“不经意”地透露是“30095”这一型号。(此处存疑,实际以官方公布为准)
WBFK-30095并不是全频段的动铁单元,甚至不是被魅族Flow炒得沸沸扬扬的TWFK-30017那样的中高频单元,而是一只很纯粹的高音单元,按照娄氏官方的说法,“顯示輸出達 40kHz,達到日本音響協會 (JAS) 對「高解析度音訊」的定義。”
但我怎么感觉跟产品包装背面的频响曲线有点“对不上号”呢……不过我不是数据考究党,而且耳机这东西,最终还是要靠耳朵来收货的。
3套调音嘴+2种耳套,GT600s Pro可以提供6种不同的组合给到用户,如此丰富的选择会让我这“选择困难症”比较纠结。不过跟福徕斯FLC 8c那种超复杂的耳机相比,GT600s Pro其实还算好啦。
我们先从3种调音嘴的差异说起吧。
3种调音嘴的外观是一样的,只是前端金属滤网的颜色有差异,方便用户识别。
其中出厂时标配的是银色滤网的调音嘴,按照官方的说法是适合所有音乐类型,直白点说就是“杂食”。从听感上来说确实没有明显的倾向性,但因为耳机本身的声音风格就不是低频量感型的,所以用来听流行乐会觉得略清淡了点;
黑色调音嘴是低音加强取向的,官方说法适合HipHop、重金属之类的音乐。试听了一耳朵感觉不对胃口,这只调音嘴会使得整体的动态大幅度压缩,特别是高频部分会损失比较多,此时虽然低频量感会显得比较多,但并不松弛、下潜深度也不理想;
金色调音嘴是3种调音嘴当中我认为最好的,大体的调音走向跟银色的类似,但高频部分会显得细腻一些,线条感更加分明,所表现出来的小提琴的泛音细节更丰富。削弱的低频会进一步让整体的氛围更淡了,但因为我不是低频控,所以也不是特别在意。
至于哥套跟C套之间的差异,前者的音色会偏清瘦一些,但隔音效果会比C套差;而C套的低频会多于哥套,但声音形态会模糊一些。
GT600s Pro并不是特别强调隔音效果的那种,我个人比较倾向用比平时小一号的套,可以减轻入耳式耳机的那种闷感。
请无视上面的Hifiman Megamini吧,它只是被我拿来当模特的,试听还是围绕iPod touch跟凯音N3来进行的。
GT600s Pro的阻抗虽然仅为16欧,但因为灵敏度是98dB,所以如果前端的电平偏低的话,会有点不太好推。不过这个对于IOS设备一贯的-6.5dB电平来说不构成压力,iPod touch大概用60%音量就已经可以把GT600s Pro推得足够响。
而在便携音乐播放器N3上,GT600s Pro稍稍比达音科Titan 5难推一些,需要增加5%的音量才可以达致相近的声压。
脉歌官方并没有详细披露GT600s Pro的两个发声单元的具体参数,研究了一下壳体结构,感觉也不大可能做到非暴力拆解,所以只能从前面的分析来推断。因为30095并不是全频段型动铁单元,所以GT600s Pro的圈铁分工应该更倾向用全频段动圈负责低频至次高频段,而动铁单元则专心负责高频至极高频(10kHz以上)。
这种组合跟以往听过的1more 2单元/3单元/4单元、唱吧圈铁那种采用1个或1个以上的动铁单元负责中高频、而动圈单元作为针对低频加强使用有明显的差别。当然,声音的好坏往往不是完全由结构来决定的,但一般都会认为动圈比动铁更容易做到较大范围频段的声音优化,而从过往的试听经验来说,1more那种组合结构也确实没太好的印象,这就更加使我对GT600s Pro有所期待。
因为报告提交有时间限制,所以煲机的时间只断断续续进行了不到50个小时,所以未必能真实反映真实的状态。从煲机前后的对比来看,GT600s Pro并不是特别欠煲的类型,上手第一耳就已经呈现比较放松的状态。
GT600s Pro的声音风格整体来说比较偏中上盘,在使用金色调音嘴的情况下,低频基本就是“点到即止”;而中频相对平直,中性的风格不带明显的倾向行;高频有一定程度的拔高,明亮的听感会使得整体风格更加活泼年轻。
GT600s Pro比较聪明到底地方在于没有片面地追求动态范围,即便使用动圈作为主要发声单元的情况下也没有像其他圈铁耳机那样盲目地把低频凸显出来,毕竟对于入耳式耳机来说,厚实的中频才是正道。
而且GT600s Pro以动圈单元来主打中频能带来两个好处:一是不会像动铁单元那么僵硬死板,宽松的调性在表现人声时更加自然生动;二是不会像那些纯粹堆料的圈铁那样“糊”,毕竟通过分频把动铁限定在高频这个动圈不占优的频段去,减少对中频的干扰同时,还顺带把衔接的问题也解决了。
对于大多数千元以内的多单元动铁、圈铁耳机来说,频响分割之后的衔接向来是个难题……那些干脆不做分频的品牌不在这讨论之列!
当然,GT600s Pro对比近似价位的纯动圈耳机时,还是在动态范围、声音饱满程度上有相当差距的,这在对比Titan 5以及创新Air时都能明显感觉到一耳朵的差距。毕竟对于动圈单元来说,“底大一级压死人”,动圈单元的口径直接决定了声音的密度。所以圈铁在比拼声音密度方面,确实会容易吃亏,GT600s Pro其实也并不例外。
试听首先选了来自帕格尼尼小提琴比赛金奖得主宁峰的这张模拟人头录音碟《中国心》当中的《茅沅:新春乐》,这是一首节奏轻快的小提琴曲目。GT600s Pro的高频表现出不错的解析力,而且在动态以及瞬态方面都充分发挥出动铁应有的姿态来。通过限制频响范围,这枚娄氏的30095单元虽然名不经传,但却并没有因为采用单个动铁单元而使得声音无法兼顾动态和密度,而且脉歌在调音方面,也特意调整得柔和细腻一些,使得整体表现没有那么明显的“铁味”。
至于GT600s Pro高频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声音还是有点紧促,对于弦乐的泛音表现比较干结,缺少些鲜活和华丽感。此外声音厚度跟多单元的动铁耳机相比还是薄了一点,对于当前的价格定位来说其实并无不可,但在同时兼顾平衡性的情况下,中低频就很难做出更饱满的声线来。
刚好交稿前Mojo到手,所以附带着用它来推GT600s Pro匆忙听了几耳,其中就包括西村由纪江专辑里的《ささやかな幸せ》。Mojo强大的推力确实让GT600s Pro一下子从“飞机场”变成“36\24\36”了,不过高频表现方面个人觉得还有柔了一些,没有那种钢琴的铿锵味道。但对于动铁单元的高频来说,做硬不难,做柔反倒考验功力,如果按照这种说法,那么脉歌还算比较不错的。
相比由动铁单元负责的高频所带来的惊喜,GT600s Pro由动圈单元负责的中、低频就显得比较保守了。声音风格比较中性直白,在iOS设备或者是入门级别的播放器上都不太容易得到饱满厚实的中频。趁着试听期间广州耳机展的机会,测试了在凯音最新中端机型N5mk2、以及此前巡回时试听过的魔改版N6mod上的表现,会发现GT600s Pro需要有一定档次的前端设备才能得到立体扎实的中频。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圈铁的分频电路以及多单元本身,会需要更大的前端输出电压才可以有效驱动。但即便如此,GT600s Pro的潜力其实比较有限,在N6mod上的表现就显然不如Titan 5跟创新Air那么出色了。
喜欢低频多到轰头的烧油多半不会喜欢GT600s Pro,因为它的低频并不是量多得吓人那种类型。我并不推荐使用黑色调音嘴,因为那会让中高频的动态变得很奇怪的同时,对于低频质量的提升也没有多大帮助。相反在使用金色调音嘴时,虽然此时低频量感更少,而且动态也确实一般,但反倒会显得挺干净和快速的。
不过,GT600s Pro选用的这枚动圈单元还是让人觉得比较平淡,既不像森海HD380PRO那么紧致富有弹性,又不是Titan 5那种量感和爆发力足以震撼听众的。即便配合比较好的前端时,它依然很难让人为之亢奋起来。
在声场表现方面,GT600s Pro谈不上出色,会局限在你正前方一个相对较小的圆形区域里。相比之下,同为入耳式耳机的Titan 5明显会大了好大一圈,而且定位会比之更加靠近声场的中心点。
此外在大编制曲目的表现方面,首先选取了风格华丽、喧闹的《埃尔加进行曲》的第一乐章,GT600s Pro的表现比较一般,主要是中低频的鼓声与大提琴、圆号之类的管弦乐器之间有点含糊,分离度感觉还是弱了点,这个多半还是那枚动圈单元拖得后腿。
而由德国“小提琴女神”安妮·索菲·穆特携手欧洲指挥大帝卡拉扬共同演绎的一曲《四季E大调第一协奏曲“春”快板》反倒像是为GT600s Pro“量身定制”般,0分40秒时穆特的那段小提琴SOLO让人听得很过瘾,其余时段的小提琴协奏也很好的细节和听感来。
试听曲目里大多数都是配合金色调音嘴+哥套来进行的,不过为了更加全面地反映GT600s Pro的水平,我还是用黑色调音嘴+C套试了一下Two Steps From Hell的《None Shall Live》,并且分别在N3以及Mojo上进行试听。
在N3上的表现大体上还是维持原来的判断,声音比较闷,动态会打不开,除了让人觉得比较轰头外,没什么素质可言。
但在Mojo上,倒让人有种“大力出奇迹”的味道,也许是因为Mojo的输出电压压摆远强于N3这种入门级别设备的缘故,GT600s Pro的低频明显受到控制,力度感被提升上来,而且下潜的动态也有一定的提升。虽然此时的跟大耳有差距,但最少已经能追得上同价位Titan 5的水平了。
试听的最后一首曲目……我总觉得如果不拿加州旅(gong)馆(ce)出来说一下,别人会觉得我这耳机测评是白写了……!
其实GT600s Pro除了鼓声让人觉得比较抓鸡外,整体的问题真不大:开头的贝斯SOLO的泛音本来就很对那枚动铁单元的胃口,细节和瞬态变化在这个价位的耳机里都算非常不错了;沙锤以及观众的细节表现也基本到位,也就立体感相对差一些而已;人声的位置我觉得也算适中,不远也不近,嘴型也比较分明,也就形态感不够立体而已;鼓声主要问题是潜深不够,而且细节交待比较含糊,这也连带着让整体的气氛弱了一些,直白了点不够HiFi!
最后,惯例总结一下这款脉歌GT600s Pro耳机吧。
先看优缺点的罗列:
1、外观上很好地延续了脉歌的一贯风格的同时,通过工艺上的改进,在细节处理以及色彩工艺上有显著进步;
2、Pro版本选用的娄氏单元确实表现出应有的惊喜来,我觉得差价100元的话,Pro显然比普通版GT600s更值得入手;
3、配件中的收纳包好评,不仅实用,而且外形B格也很高;
1、佩戴感略差,不适合长时间使用(对于每天通勤时间将近150分钟的我来说很致命);
2、跟让人惊喜的动铁单元相比,动圈单元的表现有点拖后腿;
3、调音嘴没有收纳板~!调音嘴没有收纳板~!调音嘴没有收纳板~!(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为什么当初GT100s都有的配件,新款你居然给砍了!)
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很吃前端~!很吃前端~!很吃前端~!要相信大力确实能够出奇迹的!
其实瑕不掩瑜,GT600s Pro我认为还是挺不错的。
从去年开始,圈铁耳机经历了疯狂的增长,几乎所有有点规模的国内耳机品牌都纷纷推出自己的圈铁耳机。当中不乏1more这种纯粹靠堆料“以本伤人”的,也有魅族Flow的“混用”单元闹剧,以及各种连动铁、动圈单元特性都还吃不透、盲目跟风搞圈铁的……
相比之下,脉歌GT600s Pro最少能让我看到一个不错的圈铁耳机成品出来。
至于说,是不是真的要用不锈钢腔体才觉得有调调,就算耳朵痛死也要继续“动次打次”?
容我喊句响亮的口号来慰藉我那受伤的耳朵吧……
进击吧,奥氏体316~!
加油吧,脉歌GT600s Pro~!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5619
播放数:23039
播放数:7467
播放数:164326- 系统光盘下载网站!
当前位置: >
> 详细页面
如何分辨耳机好坏?耳机音质鉴别:好耳机与差耳机的区别
编辑:quers
来源于:互联网
  如何分辨耳机好坏?耳机声音单以舒适而论,范围太大,几乎所有品牌耳机都有这样的特色,而细节多、三频延展性好、泛音丰富的好耳机在不同环境、不同人身上又有不同的感受,想要收获&一只&满意的耳机,要先区分耳机的层次。
如何分辨耳机好坏?
  总而言之,耳听为实!建议去当地的耳机店自己试听,否则可能买来之后大失所望。(少数人认为自己木耳就此罢手,多数人认为器材不合适或者器材不够好再次入坑)鉴定器材的最好试音曲是古典大编制,听流行歌曲的话基本上没有必要买高班器材。使用刘汉盛榜单100碟,无论是个人欣赏还是测试器材,这些都是真正的发烧天碟。建议收二手,省钱:)在合适(乱搭配的不行)的前提(播放器直推或者播放器+耳放或者转盘+解码+耳放)下:
  1、耳机:
  1、声音挤在一起,三频分不开(人声跟器乐声混成一团;本该悠扬的竖琴声却混在低低的贝司声中死气沉沉,有的器材甚至连贝司声都听不到);
  2、高低频延展性不佳(高频暗淡无光,张靓颖的海豚音成了奶牛牟牟声;低频硬邦邦,《太极琴侠》的开场大鼓像饭盒敲在桌子上);
  3、细节少,解析差(本该展现的乐曲细节却直接消失,比如歌手的口水声- -);
  4、结像虚,定位虚、声音散(歌手的声音空洞无物,弥散在整个声场中,飘忽不定);
  5、声场差(整个声音不能营造一个声场的感觉,声音几乎是从一个团里发出来的);
  6、声音干冷硬(戴佩妮的小女人听上去就像容嬷嬷的哀悼词,听了一会儿便兴趣索然);
  2、好耳机:
  1、声音分离度好(10点钟方向有一把吉他,1点钟方向的歌手正在唱歌);
  2、三频延展性好(高频悠扬,许美静的想与你乘着流逝的时光,不管是沙漠或海洋唱起时,你的鼓膜被她嘹亮的高音震动,想一起去看海洋;加勒比海盗的主题曲一响起,你的整个嘴巴都张起,跟着一去嗡嗡);
  3、细节多,解析好(从没听到过如此丰富的细节,你发现原来这首曲子的乐器原来这么多);
  4、结像解释、定位准、声音凝聚(魔鬼的颤音里那把小提琴一想起,你会赫然发掘,啊,小提琴在11点钟方向,对,就是在那儿)
  5、声场大(GD的light it up开始播放,鼓声从2点钟方向的最远处传来,5秒钟后,钢琴在身边的左前方弹起,20秒后,人声在正前方响起---声音有远有近,有距离感)
  6、声音温润有感情(听着梁静茹的good night,声音婉转动听,口水声间或传来,你被歌曲中梁静茹表达的跟爱人道晚安时的欣喜幸福之情所感染,无他,唯单循N遍耳)
  7、空气感、泛音丰富(听地中海留情大提琴,你会听到整个空气都跟着提琴弦弹弹的震动)
  8、耐听(耐听的耳机不像有的耳机一耳朵听上去很惊艳,这种耳机多半是三频失衡,比如低频轰的你眼冒金星,高频挑的你直上云霄,中频腻的你都湿了。耐听的耳机三频分布均衡,你可以戴好几个小时都不累、都不愿意摘下来)
  如果你想煲机,可以参考这篇章节《》
  耳机是个有趣的东西,作为一个音乐的载体,便宜的有9.9淘宝包邮,贵的有几千块一条的耳塞。
那好耳机和差耳机在体验上又有哪些区别呢?
  引用一段简单粗暴的评论:
  你听惯了差耳机再听好耳机,可能暗想:贵几百上千元也不过如此嘛&
  但是你听惯了好耳机再去听差耳机,心中就会暗骂:卧操,这尼玛也配称为耳机?
  这形象的不能再形象的描述了,直接说出大部分人买耳机的故事,从带上好耳机的那一刻开始,一切就回不去了。
  what?我的耳机坏了吗?
为什么耳机与耳机之间会存在这么大的差别呢?
  可以通过什么来了解耳机是好是坏呢?
  下面会列出影响耳机听感的主要参数,同时也请带上自己的耳机亲自测试一下,看完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1、解析力
  解析力:衡量它还原音乐细节信息量和细节清晰度的标准。
  简单理解: 对细节的还原能力
  试听歌曲:
   (点击试听,最好在新的页面听,然后就可以边看文章边听试听歌曲,效果会好很多)
  你的耳机听这首歌,是否能听到许多细节的东西,比如开头清唱的时候,歌手换气的呼吸声和唇齿触碰发出的声音是否真实清晰。好的解析会很清晰的还原这部分细节,如果要很刻意的去听这部分声音才听得出来,那解析就比较一般了。
  2、低频下潜
  低频下潜:指耳机的极低频表现(量感如何,是否衰减)。极低频在听感上表现为对耳膜的一种&拍打感&。下潜好的耳机其低频表现是立体的、脑袋是有&震感&的,这种感觉可以体会下在ktv唱歌低音振动身体的感觉。
  简单理解 :动次打次!
  试听歌曲:
   (点击试听)
  感受这首歌前奏,是用力敲在一个很有弹性的鼓面上,发出&咚!ong~&或&咚&声,
  还是敲击在鼓边上发出&当!ang~&或&当&声。低频下潜越好,声音结束的时候不像突然断电的感觉,像你在山谷里大喊,能感觉声音是一点点飘远了不见的,不是戛然而止的感觉。
  3、声场
  声场:也称&现场感&,顾名思义,就是你戴上耳机后有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好的现场感乐器和人声从不同方位传过来,声场大小自然也就代表着这个&空间&的广阔程度。
  简单理解: 准确定位乐器和歌手的位置距离
  试听歌曲:
   (点击试听)
  在这首经典又好听的加州旅馆前奏中,主要是两把吉他的弹奏,能够较好的测试耳机的解析力。
  歌曲中,我们能够听见观众的欢呼声、掌声、还有歌手的演唱和吉他的弹奏声音,这无疑是考验耳机的声场,声场够大才能给你一种宽广的感觉,不压抑,带给我们身临其境的感觉。
  整首曲子,如果感觉到声音刺耳、不明亮,就只能说明耳机的高频很糟糕,在高频上容易出现爆音或者是齿音过重。
  (还有一种可以下载类似3D环绕的歌曲歌,好的耳机是360&在你脑袋里旋转跳跃,差的耳机就是从你的左耳朵插到你的右耳朵,然后右耳朵插回左耳朵。。。)
  4、动态
  动态:动态就是一定时间内设备在不同强弱的声音响度之间变化的范围,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大幅度起伏变化,常见于交响乐。
  简单理解: 衡量起伏范围大小的参数
  试听歌曲:
   (点击试听)
  体验一下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感受时而千军万马,时而风吹平原的画面。
  (对于只听流行乐,摇滚的朋友,那动态和瞬态就没有那么重要了,相对而言流行乐没有这么大幅度的变化。)
  5、瞬态
  瞬态:瞬态响应好的耳机应当信号一来就立即响应,信号一停就嘎然而止,决不拖泥带水。&急启急停&的转变会让你有吓一跳的感觉。
  简单理解: 衡量起伏速度大小的参数。
  (点击试听)
  这段吉他和鼓配合的音乐,吉他非常干净利落绝不拖延,鼓声充满力度和弹性。
  如果感受不到这些的话,那用于听古典音乐可能就要再考虑下了,不然会错过聆听到本应该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6、层次感
  层次感:指不同声音的层次分明,差别明显。乐器,声音是清晰相分开的,而不是糊在一团。
  简单理解: 如下方左侧图片,从近景到远景层层分明,人声乐器也是要这样的。
  试听歌曲:
  (点击试听)
  这是一首纯人声伴奏,聆听一下每个声音是浑成一片,还是是层层人声分明甲是甲,乙是乙差别很明显。
  结语:
  每款耳机的定位都是不同的,声音风格也都是不一样的,这也正是耳机最有魅力的地方。加上每个人的聆听偏好也是不同的,所以选择一款符合自己个性的耳机过日子也是非常关键的。
  现在基本是以流行乐为主,所以独爱流行乐的话,那对解析力,动态,瞬态要求就不需要太纠结了,可能更注重的是低频的素质和综合的听感。
  而有些人喜欢人声,这就对中频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喜欢古典音乐的要求就比较全面了,各项参数都要求达到相应的水准,三频表现都要好,当然价格也就&蹭蹭蹭&上去了。
  根据个人喜好来用耳朵收货,选择耳机就是为了更好的享受音乐,把时间花在享受音乐上,才是最有价值的事情。
频道热点资讯
本站发布的系统与软件仅为个人学习测试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请支持购买微软正版软件!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Copyright&2011 系统之家(www.xitongzhijia.net) 版权所有 闽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eats耳机音质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