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自媒体真的是自媒体吗

自和网红是时代的产物,是互联网推动的产物。一开始大家觉得不过是个人玩玩罢了,不过最终人家自成一派,力量不可小觑。到最后很多厂商、APP也不得不去到人家的地盘投,没办法,别看地盘小,效果好啊。&举个例子,咪蒙的头条广告报价是45万,二条是20多万,啥意思呢,就是说,她一天发两篇文章,两篇重叠在公众号上,头条就是第一条,看的人多,第二条看的相对少点。可是在15年开始的时候,她的广告费才两万,还被人砍价,现在呢,呵呵。&真的是谁粉丝多谁就是大爷,就这么高的广告费,还不是你投广告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还得听人家的,并且关键还是档期不断,粗粗算一下,一年光广告的收入就绝对过千万。&于是身边几个人看到了自媒体的苗头,做起了公众号,不过三个月后有点歇菜。有个朋友找我探讨,他说三个月了粉丝都不过千,啥时候能干过PAPI酱呢?&我哈哈一笑:你单纯靠写文字做自媒体的话,你一辈子都干不过PAPI酱。&他疑惑不解,聊了半个小时,发现他只是为了而写公众号,而不是真正的热爱文字,那么注定是完蛋的,因为你心中所想什么必定会流露到笔下,那么读者是能感知到的,你越是想着掏人家的钱,别人越是不给。&广告要做的润物细无声,像咪蒙,永远走的是软文穿插式的模式,几天不来广告,粉丝还有点不适应。&文字对人思维的影响永远大于声音和视频,另外PAPI是做短视频的,逗大家一笑而已,看过则忘,过把瘾就死,可以说粉丝忠诚度是很低的。而咪蒙呢,大家对她的文字是有很大的认同感的,同样爱屋及乌,对她这个人就会有极大的认同感,所以同样的人数宣传下,必定是咪蒙的效果要好过PAPI,所以别看咪蒙的粉丝远远少于PAPI ,但广告费一点都不低,因为转化率好啊。所以说你靠写文字做自媒体的话,永远干不过PAPI酱,因为你培养起来的粉丝是相对忠诚的,但相反,却是最难培养的一种。&同样的公众号,广告费也不是单纯的跟粉丝数量挂钩的,还跟公众号的内容有关,内容跟你的产品属性越吻合,粉丝对作者的信任度越高,那么自然广告费就越贵。&薛之谦唱歌没赚到钱,结果做段子手接广告赚到钱了,当真是明星向着网红过度啊,有点意思。&钱对人的推动力量是无限的,我们做自媒体,一开始积累不起来粉丝,压根就接不到广告,也就没钱赚,不用别人打击,自己就歇菜了,对于未知的不确定的事情,在没有收入的情况,基本不会有人坚持超过三个月。倒不如,换个思维,文字结合商业,做行业自媒体,写哪方面的东西就卖哪方面的产品,这样的话,大家由于对你的认同,就会同样产生对于你产品的认同感,即便同质化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你还是能够脱引而出的。&你看罗振宇就比较聪明,一直在卖书,并且是独家代理,处于垄断地位,也就是说你只有在他这里才能买到他说的书。聪明不过老罗也。&另外牛逼的自媒体人的经历要比常人丰富的多,即便以前彻头彻尾的失败也是一种收获,注定将来会比常人走的更远。想想自己,是不是除了上班下班吃喝拉撒,就很少有能拿得出来的谈资了。&另外,大家是习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你以为做自媒体的内容也就那样,说白了是眼高手低,让你自己来做做,势必很垃圾,思维的敏捷跟自己的阅历、经历、学历是有很大关系的,学历高不是人家装逼,而是说明人家已经接受过高等教育,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一定要比常人远。&PAPI和咪蒙都是硕士学历,老罗呢,就更牛逼了,在电视台混迹多年,这些条件你具备吗?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具备,所以认清自己也是很重要的,我倒觉的,踏踏实实用心写,一开始卖产品或者服务,后期转型做自媒体亦未尝不可。积累一万个铁杆粉丝,维护好,一辈子一样可以衣食无忧,因为我看见过诸多类似的成功案例。并且克服了一开始的诸多苦难后,越到后面赚钱越多也越简单。&其实,还有一种比自媒体更容易盈利的模式,在这里就不叨叨了,长篇大论没人看,感兴趣可以空间()看下。
@你关注的人或派友
亲,先登录哦!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对方邮件地址:
您的反馈对我们至关重要!4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地方自媒体真把自己当自媒体,你就输了!!!
稿源:安飞的网站
微信公众账号是自媒体的主要战场,2014年发生了爆炸式的增长,各种类型公众账号达到千万级别的规模,然而在狂欢之后总有人会先行离场,也总有人会称霸江湖。
2015年被称为自媒体投资元年,在这一波&公号投资热潮&中,吴晓波联合经纬中国合伙人曹国熊等人成立了&狮享家新媒体基金&,快速完成了对&餐饮老板内参&、&酒业家&、&12缸汽车&等多个微信公号的投资。
我们先来看一下吴晓波旗下的狮享家都投资了哪些微信公号:
餐饮老板内参:
定位&餐饮经管新媒体&,面向餐饮老板、创业者、餐饮供应链,估值1亿元,融资规模2000万元人民币,狮享家新媒体基金领投。
专注酒业报道,挖掘重磅酒类商业案例,创始人林向为前《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估值5000万人民币,狮享家新媒体基金领投;
十点读书:
粉丝250万+,排在读书类公号的第一位,此次融资300万元,估值3000万,狮享家新媒体基金领投;
杭州一家关注创业和投资的互联网媒体,融资数据不详;
12缸汽车:
广州的一家汽车类垂直媒体,融资千万级别;
在全国性自媒体中,越是重度垂直的自媒体其商业投资价值也就越大,这个不做过多赘述。然而就像电视台和报纸一样,即使有了中央电视台和大众报这样的全国大媒体之外,在333个地级市和2862个区县里,都会有本地电视台和报纸为本地用户提供本地的新闻内容服务,在自媒体的领域,我们称之为地方自媒体。他们通过本地内容,活动,优惠等方式,聚集了本地数万的粉丝,已然成为本地最大的媒体渠道,可以说2015年也是地方自媒体的元年!然而他们在商业化运作的这条路上走的并不顺畅,往往每天钻营于如何吸粉?怎么才能做出10万+的图文?广点通收入怎么能再高点?被同行举报封号了怎么办?等等之类,发展之路可谓步步维艰。
大家在群里每天都会热烈的讨论如此种种的问题,也会一起畅想属于我们地方自媒体的未来,我们欣喜的发现,虽然我们不是出身BAT豪门家族,也不是三头六臂的互联网大咖,但每个兄弟已经在某一个点的运营上趟出了一条路,并取得了不错的收入。那么我们之间又没有地域性的利益冲突,如果你的模式能立刻复制到我的城市,如果有100个成功案例帮助我发展,减少单体试错成本,每一个城市将会迅速的发展壮大。带着这样的一个美好的愿景,一帮兄弟齐聚济南召开了一个小范围的沙龙分享会,下面将分享的内容整理出来,希望能对同为地方自媒体的兄弟们有所帮助。
歙县网(大师兄,方继强,美女),昌邑吃喝玩乐(一手),临沂人(林晓),青岛大钱包(路遥老师),车商通(邓炳超),荣成快讯(毕姥爷)&
歙县大师兄分享地方微信矩阵玩法&
大师兄在安徽歙县运营5个公众账号,分别是歙县吧(订阅号),歙县网(订阅号),歙县门户网(订阅号),歙县团购网(服务号),歙县微生活(服务号),最大的一个账号粉丝数15万,已经开始地方微信矩阵的布局,目前团队7人,已经有了不错的营收。
目前大部分地方自媒体都在运作一个订阅号,但有的时候一旦内容踩到雷就会被封号,关键是你并不知道雷在哪里?而且80%的阅读发生在朋友圈转发,想让用户进入订阅号找到你,你的内容得做得多么的优质。大师兄的订阅号也有不同的职能布局,一个是地方综合新闻发布,一个偏向娱乐新闻发布,这样既可以避免一旦封号全盘皆输的风险,也可以相对精准将人群细分,越是细分的人群对某一类的商家的广告价值也就越大,如果用报纸来打个比方的话,就类似于歙县晚报(综合),歙县娱乐报(年轻女性)等等。三个订阅号形成的本地品牌合力也很重要,商家不管找到哪个号投放广告都会是我们,就会建立本地微信营销的专家地位,只要做微信营销就会想到大师兄。
目前很多地方自媒体还是在生产内容&卖广告(广点通,外单广告,图文贴片广告)上疲于奔命,真的走到了媒体的这条老路上,本地自媒体的连接价值被极大的低估了。地方自媒体是服务本地用户和商家的,这也是除了媒体属性之外的服务属性。商家已经认识到网络营销的价值,宣传从线下转到线上,但不知道怎么去做,而基于订阅号简单的图文投放和贴片广告很明显不能带商家带来实际的效果。(歙县团购网)服务号虽然一周只能推送一次,但不会被折叠,会和好友一样有消息提醒,能保证高的达到率。而用户对身边优惠的需求频次也不会像本地新闻那样的高频,一周一次的优质推送刚刚好。歙县团购网使用的是有赞的第三方系统,其中有一元秒杀,一元疯抢,幸运大抽奖等互动方式,前期不收取商家的费用,商家提供奖品免费做活动,可以帮助平台吸粉,不要怕后期收不上钱来,只要歙县的用户依托我们获取优惠信息,形成固定的习惯后,我们就能真的帮助商家实现引流,后续会开发更多的互动营销产品就可以实现收费,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千万不要在自己处于劣势的时候去强推市场,那样会死的很惨。所以服务号的定位就是本地优惠发布平台,本地商家缺少的不只是信息发布渠道,商家更缺的是营销策划和执行,这也是这个平台存在的价值,也就是说歙县团购网是商家的第二运营部,商家提出你的营销需求,剩下的策划+渠道+执行都有我们来做,这样也是地方平台的核心竞争力,绝不会有建设一个微官网就一劳永逸的事情。而现在很多地方自媒体2800做一个微官网,500做一次图文推送,200做一次贴片广告,这无异于杀鸡取卵。粉丝伤不得,商家更伤不得,在一个半熟人社会关系的小县城,你的好口碑传播很慢,但你的坏口碑一定会疯狂传播。
PC端地方门户的模式是首页+垂直频道,地方移动互联网的未来一定是去门户中心化+碎片化+精准化。商家愿意花100给精准渠道,也不愿意花10块钱给泛渠道。细分的微信矩阵运营可以精准的画出用户图像,真正的实现精准营销,PC时代地方门户靠着房地产投放的首页横幅广告生存,碎片化的移动端和按效果付费的营销需求已经将地方门户的主要营收砍掉,谁能服务好长尾的中小商家,谁才会是地方移动互联网未来的赢家。
歙县团购网已经完成商家资源和用户流量池的搭建,下一步歙县团购服务号将进一步垂直细分,以服务号+社群的模式结合运营,从优惠信息获取,兴趣社交,线上和线下活动上打造行业矩阵。(美食,亲子,旅游,车友,房产等等),订阅号的媒体属性+服务号的服务属性相互配合,建立基于微信的移动端营销服务体系。
临沂人林晓分享&
临沂人是山东省地级市临沂的老牌PC网站,经历过PC端的地方门户辉煌,正在做地方移动互联网的转型和布局,目前团队17人,微信端8个人,目前pc只是日常的维护和更新。房地产好的时候可实现盈利700多万,横幅通栏30万一个月,地产商会选择投放很多的渠道,但并不知道客户从哪里来,只知道有不错的渠道就要试试,网络渠道也作为渠道之一,那时的钱的确是好赚,这种盈利模式也是大部分PC地方门户的主要营收,往往占到90%左右。
粉丝是地方自媒体的核心,地方自媒体要时时刻刻保持用户思维。毛主席曾经一语道出互联网用户运营的精髓:&人在地失,人地皆得;地在人失,人地皆失&!在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的今天,房产广告缩水到100万以内,临沂人目前更多的是挖掘和服务之前忽略的各种中小商家, 目前以线上和线下活动为主,不做简单的广告投放,融入活动的策划型广告是移动端的营销兵法。地级市长尾效应释放的盈利空间更大,因为商家基数和用户消费能力都比县级市强,而且在很多行业都是极度竞争的商业形态,这也就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同城旅游主动联系临沂自媒体做广告投放,当地有个最大的号因为嫌钱少不做,头条只给500块,临沂人把这个广告接下了,而且签了长期的广告合作协议,这是一个一元游玩的活动性广告,但同时也是粉丝一个福利,既可以为现有的粉丝谋取福利,也可以通过分享拉来新的粉丝,何乐而不为?后期因为广告主不了解本地市场,在这次广告投放建立联系后,临沂人帮助他们整合本地的媒介资源,提供活动策划和落地执行,赚取了后面的利润,并且打造了出了一个旅游行业的广告投放案例。
在一个地方会存在着很多个地方自媒体同行,同地域自媒体不想着如何更好的服务本地商家,却用尽办法打压竞争对手,大家只能依靠广点通和贴片广告苟且生存。在单一的广告模式下,大家沦为价格战,到最后的结果是谁都没得钱赚,导致商家对地方自媒体营销价值的失望。而临沂人所在的临沂自媒体联盟正在摸索一条合作共赢的本地联盟模式,目前带有临沂二字的公众号有60多个,联盟里有30多个号(综合号和垂直号),覆盖40多万粉丝,最大的号10万多粉丝。康佳原来只在本地电视台,晚报做广告,但借助联盟的力量可以和传统渠道抗衡,形成一个本地的新媒体渠道,最终康佳选择在联盟投放广告。西门子在临沂有100万的广告费用,只要有渠道就可以尝试,但要保证一定的广告效果,你的效果报告做好了,就能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毕竟大公司对新媒体社会化营销也是越来越重视,这类客户主要接触品牌本地总代和大区经理。目前已接到了20多个的广告,最大的单子3万多。按照粉丝数形成一套机制和报价,客户可以自由挑选。联盟更重要的是借助联盟的合力谈中小商家,可以提高议价能力,40万粉丝和4万粉丝去面对商家,可想而知商家看你的眼神都是两样的。商家可以选择不在我这投放,但我作为业务员要收取一定提成,这也是合情合理的,大家都是彼此的渠道和业务员,目前广告形式以头图和软文为主,后续会在活动策划和互动趣味营销上做更多的摸索。
昌邑吃喝玩乐分享
是传统行业借用地方自媒体发展自身业务的典型案例,不但实现了自有业务的增长,同时也在地方自媒体运营上摸索出一套独到的玩法。昌邑一手原本是做汇通快递的,客户分为总公司派单,还有自己开发的本地淘宝和微商客户,还有一部分市民散客,快递主要还是靠收件赚钱。但是商家客户已经被很多快递公司瓜分,一手思考用一种方式让市民在用快递的时候想到我们,最终他盯上了地方自媒体。最开始的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淘宝和微商关注,做了一次本地男神女神投票活动,微商参与人数很多,达到了80%的比例,因为微商希望借助一切机会曝光自己,从活动之后微商很多走的都是汇通快递,每天30-40人通过平台下单,一个单子赚2块钱,那么快递一个月增加2000多元收入。
大家都知道阅读量80%来自朋友圈,很少有人通过查找订阅号来查看图文,后来一手做了一个职能为打听的个人号,将封闭的公号粉丝转移到个人好友,专门为好友之间提供打听服务。在以前,当一个本地用户想要问询一个本地化的问题时,往往利用熟人关系电话解决问题,后来我们会发现很多人会在万能的朋友圈发起提问,但县级用户的好友数量是有限的(50-100人居多)。我作为所有本地熟人的接口,让有用的信息和需求的人高效对接。用户回答被采纳也有一种成就感,将答案截图发给用户和发布朋友圈,让人人互动和参与,这是认知盈余和信息共享的方式。用户如果要提问的话,要求用户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分享好事情给他的朋友,他是不会拒绝的。前期先运营打听这一个个人号,要利用好微信标签标注的功能,将问询的用户标注标签(根据用户的信息逐步开设标签),跟踪各个标签用户数判断需求量,逐步运营细分品类的个人号,比如招聘求职,房屋出售,房屋出租,相亲等等,以后垂直的信息只在小号发布。信息要以最快的速度达到被需要的人手中,信息的价值才是最大的。在服务好用户的同时,也就建立了本地最大的朋友圈信息流,想想微信的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吧,你的朋友圈对用户是有价值的,并且做了垂直的细分,那你的广告价值也就有了,至少可以给自己的公号导入粉丝了。既然我们是玩个人号的,那就不要端着,你的公号回复可以是官方的,但当你的好友和你说话时,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和粉丝互动的机会,个人号的背后是一个真实的人,也就是我们说的品牌人格化,多和他们互动和聊天,你像是一个老朋友,互动过的好友基本都会我转发到朋友圈的文章,8篇会至少会转3篇。
再说说微信,前前后后微信群建了30左右,开始都是发红包,一发就抢,后来就沦为了广告群,后来就没有后来了,谁没在几个群里待过,一说大家都明白了。但有一个即使我不说话也很活跃,是我发起的一个招募铁杆粉丝群,2天进了100多人。第一,规定了严格的群规,坚决不允许发广告,发了直接踢;第二,实行标注地域不实名,地域标注到镇不到村,相当于一个线上基于本地的社交型社群,不久组织了一次线下AA制聚会,第一次聚会来了10几个人,后来他们会自己自发的线下聚会,并开始拉朋友进群,会自己找话题聊,同时也会自发的管理和维护群,一个完全陌生的社群在一次线下聚会后就变成一个本地的熟人小圈子。社群的活跃人数不会超过30%,500人群也是这样,或者说群超过100人后慢慢就会丧失生命力。在去年的时候大家都在疯狂的鼓吹社群连接人与人的资源对接能力,但我们看到很多基于线上的粗暴社群基本死光光了,试问,手握几千个500人已死的社群,有什么价值呢?社群一定是基于地域的,基于同业的,基于兴趣的,也就是说越能聚集细分的同类人群的可落地的社群越有价值,线上的陌生人关系只有线下见面才能逐步转化为熟人关系,大家在线上交流,线下聚会或者活动,这样的社群无需管理,我们只是搭建不同的台子,让同兴趣的人在这里相遇,带着他们聊好玩好,那么商业的事情就不多说了,只要你能以一种方式获取用户,那你就不要愁怎么赚钱。
我们正在打造地方互联网的核心团队,会邀请志同道合的你参加不定期举行的免费线下分享沙龙,每次不多于20人。如果你是我们要找的兄弟姐妹,请扫描二维码和我取得联系,抱团取暖,共谋大业。
文章:1篇人气:19842
PC时代县级站长屡战屡败,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县级人口红利已经开启,历史给了蚂蚁们扳倒大象的机会,风来了,老腊肉岂能坐等风干?!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你以为你以为的“自媒体”就是你以为的“自媒体”吗? : 经理人分享
你以为你以为的“自媒体”就是你以为的“自媒体”吗?
Managershare:自媒体并不是真正的自媒体,我们还是更加热爱KOL网红。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写过很多关于网络运营(更多的是由微信运营小伙伴的困惑引起的)中内容运营的文章,但是看起来小伙伴们依旧在为内容的创作,粉丝的增长而苦恼!一直以来,我都一贯的坚持,内容才是粉丝增长和维持的主导因素,没有正确、合适的内容,粉丝增长和维护工作将非常困难,但是,如果在明确的定位之后,拥有了匹配的内容,这一切将都会迎刃而解!在偶然听了新媒体小伙伴们在一次关于内容运营的微讲座之后的争论后,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小伙伴由于受到任务指标、吸粉神话等诸多因素的干扰,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研究怎么去做活动、怎么去互动来增粉,而忽视了对内容本身地重视,忽视了对自身运营账号的定位!在我看来,这恰恰是本末倒置了!你以为,你以为的“自媒体”就是你以为的“自媒体”吗?事实上,“自媒体”的提法,从概念上本身就存在误导性!“自媒体”(We media)这一概念源于硅谷最著名的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nor)。吉尔莫于日在其博客上提出提出“新闻媒介3. 0” (Journalism 3.0)的想法。在这个想法中,新闻媒介1. 0为传统媒体或旧媒体(Old media),新闻媒介2. 0为新媒体或者叫跨媒体(New media),新闻媒介3. 0就是以博客为趋势的“自媒体”(We media)。2002年3月吉尔莫将他的“新闻媒介3. 0”进一步称为“新闻业的下一波”(Journalism's Next Wave)。2002年年底,吉尔莫正式提出了”We Media”(自媒体)这一概念。他在2003年1月出版的《哥伦比亚新闻评论》这份著名的新闻学期刊上,撰写了一篇题为《下一时代的新闻:自媒体来临》(New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Here Comes “We Media”)的文章,指出由于网络讨论区、博客等互联网新生事物风起云涌,许多对科技娴熟的受众,已经迫不及待却又自然而然地参与了新闻对话,而成为整个新闻传播流程中重要且有影响力的一环,&We Media”将是未来的主流媒体。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下属的媒体中心于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撰写的长达六十多页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指出“We Media(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在这个界定中强调自媒体的传播主题是“普通大众”,自媒体的传播内容是普通大众“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而自媒体的传播手段或者说技术条件是“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系相连”。所以说,原版的“自媒体”确实讲的是“媒体”这个概念,这个产业的升级。而且,现在更多的是在说“citizen Journalism”,而不是我们所说的“We media”。(什么是“citizen Journalism”大家自己去了解)“媒体”对于生长在红旗下的我们而言,是存在背书的!是“权威”“专业”“无冕之王”“社会良心”的代名词!而现在我们身边的“自媒体”组成却是这样的(以微信公众平台账号为栗,百度自媒体、腾讯自媒体、新浪自媒体等等都是相同的情况):第一类 传统媒体扩延而来的自媒体账号;如人民网、华商报等;第二类 有媒体背景的媒体人自建团队、公司建设的自媒体账号;如逻辑思维;第三类 商业机构建设的进行信息筛选拉取性质的自媒体账号;如新闻早餐、观察者网等;第四类 名人效应形成的自媒体账号;如高圆圆等明星的公众号;第五类 由各类公司建设的自己企业的自媒体账号;第六类 由兴趣爱好人群自己建设的个人自媒体账号;如我个人的【互联网边缘人的网络运营笔记】从账号的运营主体就可以看到,这些统称为自媒体的账号其实并不能真正意义上称之为自媒体。第一类账号,作为传统媒体的延伸,自身基因携带的“权威”,庞大的原有关注人群,注定它们能够在第一时间站在自媒体金字塔的顶端;他们依旧起到了媒体“传播”的中间媒介作用;第二类账号,由于先天良好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成为第一类的补充,他们拥有健全的思辩能力,但是更加灵活,丰富的行业经验,让他们对于话题拥有猎狗般灵敏的嗅觉,对于危险和底线拥有狐狸般的警觉;他们是不一样的声音发出者,是能够吸引足够大人群的意见领袖;第三类账号,是为懒人准备的,在海量信息面前,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足够的时间来阅读大量的信息,更不是所有的人具备辨别真伪、预测热点的能力;聚合类的账号和平台(如头条),为这群体量庞大的人群提供了适合自身阅读偏好的内容推荐;这类账号也可以算是“自媒体”;第四类账号,自带粉丝的明星自媒体账号,如果从“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角度而言,它们也是“自媒体”,但在全民娱乐的大氛围下,这类账号更多的还是粉丝的福利,名副其实的“他们本身地新闻”(??当然,不排除这类账号在内容爆料向自身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分配上进行科技安排之后,造成了粉丝关注度转移的情况,致使明星的自媒体的账号抢夺了传统媒体部分的流量,但是其中的后果如果就不得而知了!毕竟胳膊拗不过大腿吧!)第五类账号,各类公司主体的自媒体账号,更多是带有商业目的的操作,这类账号占据了非常大的体量,它们也符合“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但是并不符合我们传统认知中媒体的价值所在。对于这些帐号而言,在运营过程中,一定不能去追寻媒体价值“自媒体”运营模式,这类账号更应该是一个客户关怀中心。第六类账号,个人性质的自媒体账号,同样占据了巨大的体量,有的在模仿第一类,如做本地便民信息通;有的在模仿第二类,如做吐槽点评,各类网红;有的在模仿第三类,也是去以自己的视角来汇总某种角度的信息;有的模仿第四类,还是网红类为主,视频秀、快手之类软件平台上;还有的怎是将自媒体作为了自己的日记本;有的将自媒体作为了自己的诗集……对于将自媒体账号作为自己的日记本、诗集、爱好记录等等的运营,可能看起来有点可爱,但是,在我看来确实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在我看来,对于个人的自媒体账号而言,要做的是成为“榜样”和“HERO”。这就是对账号的定位!(也许有的孩童会说,这不就是网红么!好吧,我承认,一旦在网络上红了,都的算是网红吧!)?那么,如何做自媒体账号运营仅针对体量最大的第五类和第六类的账号而言,我不是前四类的一员,没有资格去指手画脚!那么对于,企业的账号和个人的账号而言,最重要的是,忘记所谓的“自媒体”,这就是一块了不起的“自留地”,不要总想着要征服世界,先征服你自己就好!对于企业公众号的自媒体运营摆正自己的位置,即使你在下一刻会成为行业的巨头,让对手在你的脚下颤抖,但在这一刻的时候,你要的也仅仅是满足现有客户/粉丝对你的需求!对于账号而言,企业运营者,最优先选择的应该是服务号,而不是订阅号。服务号虽然限制了账号的推送次数,但是却实实在在的每一次都能提醒到你地粉丝,你在关注着他们!而且,你不能要求你的客户,你的粉丝的生活里全部充斥着你地身影,你要做的是,在关键的时候告诉他你地存在,你在关注他,你在关心他。比如在新品出现的时候,在新服务提供的时候,第一时间告知他,让他感受到他在你的心中拥有不同凡响的地位;比如在阴雨天、节假日,温馨的送上一份提醒和祝福,让他感受匆忙生活中的一缕温暖;比如在公司有所成长的时候,适时的分享这份喜悦,告知其中有他们的一份贡献;……总之,对于一个企业的自媒体账号而言,要做的就是与你的粉丝做好每一个环节上的温情互动,从遇到的那一刻,到推送给他的每一篇图文,都需要运营者饱含激情的准备。你愈是投注了情感,愈是能够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回馈。而绝不是,喋喋不休的告诉他最近有什么段子很可乐,有什么事情很重大!对于个人性质的自媒体账号最重要的就是记住,这是你地一块自留地,是属于你的秘密花园,要种什么,当然是最真实、最喜爱、最拿手的那些了!哪怕是像麦兜妈妈的纸包饭。而绝不是去为难自己,整的跟便秘似的生产内容。最真实的就是最感人的,最能够贴近他人内心的,生活中见到的虚伪已经够够的了,谁还愿意再去多关注一个虚假的东西来让自己糟心。从内心来发现属于自己的标签,将这个标签贴满你全身,并让它闪闪发亮。在茫茫人海中,醒目的你,将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热爱这个标签的人聚拢周边。再牛逼的梦想,也经不住傻逼似的坚持!少年,坚持吧!不为征服世界,也要做一个HERO!(本文首发与百度百家)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