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在坐月子可以完手机吗上看完了《我不是药神》高清!真的哭惨了,真想分享给大家!友情分享😊

协友分享|再见,墨脱
协友分享|再见,墨脱
【隐世莲花的念想】
墨脱……一朵圣地的隐世莲花,流传着各种传奇。想要到达那里,需要翻雪山,过雨林,历雪崩,染蚂蝗……犹如唐僧取经,经历各种苦难。
门巴和珞巴族是当地望族,至今还流传着满脸纹青的门巴老妈毒酒害好运人,吸取好运的传说。
地处藏南边境的墨脱,凭借喜马拉雅山脉的缺口,印度洋暖湿气流窜进,造就林芝地区的江南气候,墨脱峡谷首当其冲,气候温暖湿热,常年雨季,植被茂密,野生动物活跃,还有著名的蚂蝗。
它是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中国县城,交通极其困难。83年开通墨脱马道,运输物资,一如既往地持续到今日,成就各种传奇。如今至波密公路已通,嘎龙拉隧道略过了翻雪山的天险,四季通畅。
墨脱路不是风光大道,它是一条不折不扣的运输线,就像茶马古道,丝绸之路……徒步它的意义不在观光,而重在体验它存在的意义;体验曾经走在路上的人的艰辛;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争斗……
行走墨脱,是我人生要经历的道路。
…………………………………………………………………………
入藏林芝的航班
飞越天际走屋脊,奔云踏雾揽日月
【舷窗外】……都是天堂
看斑驳雪境
看山河孕育
看大海翻腾
看金光曼妙
飞越高原的航程
总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场景
那些你梦寐以求的名山大川
出现在舷窗里
航班与它擦身而过
【南迦巴瓦】---展露真容
白云万里,尽天际
云海沉浮,雪峰劲
千尺长矛,指苍穹
风啸云卷,摄人魄
难得的上帝视角
实在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
端起准备好的相机
"咔咔咔"响彻满舱
航程已过,心满意足,回望客舱
惊讶 ! 无解 !
乘客们都在淡定地休息
不曾往舷窗外搭过一眼
甚至可能……暗自嘲笑那个拍照的乡巴佬
像第一次坐飞机看风景一样好奇
有时,真的不解
不远万里,花着千金进藏的游客
坐着几天的旅游车去围观它……南迦巴瓦
还经常抱怨它不显真容,不带缘份
可就在他们进藏的第一时间
南迦巴瓦峰已经袒露了它的胸怀
大家却选择了无视……无视
太多太多的人
他们不明白,风景都是在路上……在路上
赶路,赶路……已经失去了旅游探索的乐趣
也许……他们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也许……这就是中国式的旅行
也许……这就是众生
…………………………………………………………………………
【会合启程】
提前两天到达林芝
转转苯教的比日神山
祈祷墨脱路的平安
也算是适应高海拔了,有备无患
第三天集合到拉萨过来的所有队友
下午到达南迦巴瓦的身前……派镇
入住派镇牧场客栈
并邀请了村长的弟弟"帕加"
作为我和夏老师的背夫
当然价格不菲
墨脱线路已经立牌禁止通行了
尤其针对驴友
没有特殊关系是不容易进山的了
在林芝就听说里面才牺牲了位驴友
禁令会更加严格
南迦巴瓦峰作为有名的"羞女峰"
当然是云遮雾绕,不见真容
可就在大伙儿晚饭不经意间
上演了一场夕照金山的大幕
原本山巅纠缠的云雾缓缓化去
火红的夕阳快速点燃一排排山尖
"直插苍天的长矛"
………………………………………………………………………
【多雄拉山】 & & & &
& & & &第一天翻越多雄拉山口,抵达拉格营地住宿。全程17公里,实际可能在20公里左右。 & & & &
& & & &五月,雪山初开,翻越厚厚积雪的山口成为可能。雪崩和滑坠,是最大的风险。在墨脱路上,这两样可让不少人领了盒饭,每次的穿越,领队们都会忧心忡忡。雪崩听天由命。滑坠是可以防范的,一般采用路绳或者结组前进,我们队伍都没有采用,不得不说,全体安全通过,这是一种侥幸。凭老天眷顾,没有风,没有雨雪,整个大晴天……可以上升到人品说事儿了。 & & &&
& & & &登雪山,翻垭口,老驴都知道,出发越早越好。一般日出前,天气最稳定,日出后,雾气升腾,会有迷路的风险。午后山顶和垭口,天气会变得恶劣,不适合攀登。这就是为什么登雪山都是凌晨出发,午前下撤的原因。
各路英豪,齐聚松林口
个个全副武装,英姿飒爽
由派镇客栈乘车至松林口
正式拉开徒步墨脱路
多雄拉山的晨曦金顶
为我们祝福
美得不可方物
美得触手可得
有她陪伴我们起步
顿感脚底轻盈
第一个雪坡
大家还不怎么适应
大气不敢出
大话不敢冒
只顾埋头踏着前人的雪窝上升
向来习惯走走看看的我
发现多雄拉山巅已经褪去金华
纹理清晰,毫厘毕现
守卫在一旁
注视着我们的一脚一步
前挂相机,后背包
几乎成为了我登山徒步的标配
为了制作后期的执念
减负成为了不可能
只求微单再先进一点,价格再便宜一些
本是收捡了一个70+10升的大背包
在和夏老师组合请了一位藏族背夫"帕加"后
大包交给了他
把轻的衣物也分担了出去
最重的摄影设备……留给了自己
夏老师退出来的60升女士包换给了我
女士背负系统不适合我宽大的肩背
尤其是那胸带,直接锁在我的颈部
不系的话,肩带又往两边滑落
一路苦不堪言
背包……适合自己的背包
刚适应了雪坡行走
就上到一个大平台
回望来途,依稀可辨迂回山路
松林叠障,阴晴不定
正好留时间给大家整理装备
正值虫草季节
雪线交界处,可是产虫草的宝地
可惜,认不到神草
拍拍风景照,以解遗憾
那个……谁?
大家快看啊!
【磕(zhao)长(xiang)头】过垭口的 !
后面还跟着……
【信仰之心】
是磕长头换来的
敢于趴下的人
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是一种内心的坚强
看着登山杖的日冕
感觉时候已经不早
需要尽快越过垭口
大家也是卯足了劲,一路健行
山口已经豁然开朗
看着近,走着远
坡更陡,雪更厚
登山杖几次深陷雪中,无法拔出
一处小小的雪壁
需要手脚并用
高度不大,但摔下去也够呛
脚踏实地,小心翼翼地攀爬
终于能看见垭口的玛尼堆了
低矮的风马旗,缠着石块飞扬
一边晴空一边云的山口
如阴阳分界,变幻莫测
一处化雪后的乱石堆
四周竟然长着绒绒的地衣
这里就是海拔4300米的多雄拉山口
小小的玛尼堆,成为这里重要的路标
手长就是好
直接在玛尼堆的尖部
挂上了哈达
祈祷一路平安
风调雨顺……@&#$¥$£卍(内容有点多)
觅了一处僻静避风坳
御下背包,静待队友
难得闲情慢慢欣赏来路
补水补能量,细嚼一颗【大白兔奶糖】
体力如初,心神安宁
(高反是什么鬼)
短短十来分钟
成为今日最美好的时光
队伍继续前行
下山,是最辛苦的
山口左右,两个世界
天堂与地狱
各种的危险与担心
才刚刚开始
还没走出几步
深深的雪窝已经绊倒我们每一个人
深一腿,浅一脚地按着脚印前行
还是难免踏进齐膝盖的深雪
人就坐了下去
登山杖在软软的雪面找不到支撑
花费很多精力,才能立身而起
不断地看着前人摔倒……爬起……再摔倒……
大伙儿正嗤笑各自的狼狈样儿
山顶传来【嘎嘣脆】的巨响
在这无风的雪山间
格外地清晰,格外地"亲近"
怔怔立在当处
像施魔咒一般,集体禁声
四目对望,面面相觑
(没人吃旺旺雪饼啊!看我干嘛?)
遂举头远眺
只见山巅白雪像瀑布一般哗哗流淌而下
身边的雪坡,尽然都是雪崩的产物
我第一念想
"此地凶险,不宜久留"
经过最大的一处雪崩现场
看来案发没多久,雪堆还新鲜成型
它直接阻断了我们的去路
只能绕着它的尾部经过
"什么!不想绕?"
"……那就打隧道吧!"
哗啦啦!又是一阵雪瀑奔涌
都限制于雪坡顶,心稍宽
雪地行走,异常缓慢
沿着一边雪山一边悬崖的道路前进
寻条好道,显得至关重要
雪雾天,迷路坠崖的
在这段可是常事儿
"嘎嘣脆"已经像我们随身听一样
"哗啦啦"也就是个音符
滑坠才是索命的
茫茫雪地已经无法辩识途径
领队试图找到一处安全的下山缺口
到崖边绕了一个圈
有断崖的地方是万万不行的
继续前行,寻找机会
终于寻到一处安全的雪坡
已能远远望见今晚拉格营地那蓝色屋顶
坡很陡,几乎是臀部擦着地面
控制不好平衡
就会翻滚而下
俗话说的:"滚雪球!"
领队看着大家行动艰难迟缓
教了大家一个滑降的方法
收短登山杖,两手制动控制平衡
双脚蹬踏控制速度
坐在雪坡上滑下去
节约时间,节约体力
外号:"臀降"
我曾学习过户外指导员教程
知道……这可是高风险
看着伙伴们欢快地滑下
把相机往胸前一挎
顺着前人屁股的滑痕溜了出去
人重,坡陡,速度非常地快
一旦上路,制动往往起不了作用
坡面稍有起伏
平衡就会控制不好
摔个人仰马翻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发现镜头已经被铲起冰雪覆盖
只好放弃,老老实实地下坡吧!
还好有下火山灰坡道的经验
一路后跟踩踏,速度也是不慢
第二次雪坡下降
我就直接放弃了滑降的方法
执着地走下去
& & & &最惊险的一幕却出现了。为了避让后面滑降的队友,我靠着岩石侧下降,突然一脚踏空,左脚至大腿,右脚至小腿,整个人卡在了冰缝里,不能动弹!双手发力也不能拔出一腿。 & & & &
& & & &惊魂一刻 !冷静!冷静!冷静! &
& & & &队友就在身旁,有后援,不怕!
& & & &两腿有知觉,无疼痛,没受伤,不怕! &
& & & &挨着岩石,冰窟窿不会深,不怕!&
& & & &这下心里有底了…… & & &&
& & & &"停下!停下!"……那个那个谁!穿着冰爪朝我滑过来了。还好还好,很温柔地被我挡住了。
& & & &可是坡太陡,人基本站立不住,一时队友们帮不上忙,我那么大个儿,拉不起来啊!在帮我拿走脖子上埋在雪里的相机后,我腾出双手开始刨右脚的雪。还顺利,不一会儿浅陷的右脚拔了出来。有了一腿发力,深陷的左腿在刨开大腿部的积雪后,也一举拔了出来。人出来,安全保障了,可是鞋子在左脚拔出来时留里面了。没有登山鞋,后程可是什么都走不了啊!只得赶紧伸手进冰窟窿里继续刨啊!担心晚一会儿给结冰冻住了就不好玩了。手伸进去齐肩膀,冻得我戴着手套的手都快没知觉了。刨了许久,终于成功取出……
& & & &再次感谢队友的陪伴!
& & & &刻不容缓,倒掉鞋里的冰碴,赶紧套上鞋子保护踏在雪地里脚。在坚持下完这个陡坡后,感觉双脚冻得直疼,眼看还过小段冰雪就到雪线岩石路了,不行!经验告诉我,必须马上处理,冻伤可不是好玩的,哪怕晚个一两分钟,就可能是截指的风险。立马坐下,脱下鞋袜,冻得发红的双脚还算有知觉,取出纸巾擦干包裹好,套上本是保护相机防雨的塑料袋,再套上袜子穿上鞋……稳稳妥妥。
墨脱,你难不倒我!
我继续来了
(就在他们前面一点的位置,岩石周边下部冰雪已经融化,形成空洞,上部看不出来)
事后才知道
前几天牺牲的那位独行侠就是在这山口
滑坠到了断崖下
有可能也是采用了这样的下降方式
只是选错了地方
迎来的盛放杜鹃
告诉我危险已去
下到山脚歇息
回望告别多雄拉山口
领队长长松了一口气
告知大家一路坦途到拉格营地
然后独自直奔拉格而去
为了……订房间
(没信号的原始之地)
多雄拉山正在施工隧道
建成后,翻越多雄拉山口将成为历史
这也是告别墨脱路的开始
再见,墨脱!
在山巅远远瞧见的蓝屋顶
依然眼高手低一样走了许久
却等来领队返程的迎接
扑面告诉我们:"客栈没人……没人!"
今夜老板不在家……不在家!
第一次遇见如此尴尬的局面
感觉要露宿山林成大王了
走进拉格营地
一片荒废的景象,残垣断壁
唯一一家客栈尚存
曾经旺季时,有三家客栈经营
接待往来的马帮驴友
禁令以后,成了如此境地
看来渐行渐远的墨脱路
这是拉格(海拔3200)今天的客栈
幸好,简易的房门依然开着
柴房可以生火取暖
正常的生活不受影响
领队沙洲在和帕加商议后
决定正常入住,留费用让帕加代给
晚餐必须得夸夸队友"小春"
用仅有的土豆腊肉为大家烹制了一顿饱餐
当然,还用了疑似喂猪的萝卜……
屋脚那黑猪与众不同地朝我们嘟噜
不停地往厨房张望
烟熏火燎的柴房
是大伙儿抱团取暖的好地方
男男女女,已经顾不上形象礼仪
脱鞋烤袜,晾衣换裤
热热闹闹,聊天侃地
一切都氤氲在这里
直到有人喊:"……开饭!"
………………………………………………………………
【原始森林】
墨脱路的第二天,从拉格营地经大岩洞到汗密,全程23公里。穿越密集的原始森林,沿途许多过水路段,容易湿脚,坡度平缓,是最简单的路程,几乎没有危险路段。一路走来,轻松愉快。
领队直叹,这是他第五次带队墨脱,这是第一次晴天走拉格至汗密。诚然,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进入这片峡谷,使得墨脱路是出了名的雨路。俗话说:"没被雨淋,没被蚂蝗放过血的,都不叫走过墨脱路。"而我只想告诉领队一句:"世界因我们而改变!"
营地四周景色宜人
雪山环抱,瀑布密集,川流不息
很有一种世外仙境的味道
木屋一觉睡得还不错
已经习惯早起的我,倚在栏杆
深吸一口带着冰雪气息的清新空气
再一次欣赏了日照金山
直到天空变得湛蓝
又是一个好天气
一杯热咖啡的醇香
出发前,来了一张
回望蓝顶的拉格营地
映衬在雪山脚下
掩映在雪松怀抱
天空肆无忌惮的蓝
蓝得让领队沙洲怀疑人生
怀疑是否还在墨脱路上?
出发这一段非常惬意
峡谷两岸初雪消融
带来一条又一条横切去路的溪流
季节还好,水量不大
跳着石头就能过河
再一次打破集体湿脚的预测
背了一路的洞洞鞋,彻底沦为拖鞋
无用武之地
几番过溪流后
一头扎入原始森林
踏入另一个天地
湿漉漉的森林
到处都是泥泞水路
湿滑的青苔布满路石
队伍立刻变得东倒西歪
双眼紧盯脚下,双手紧握登山杖
一丝紧张开始弥漫
欢迎进入墨脱马道
走这样的路
就别心疼登山鞋
该踩的水凼就得一脚闷进去
拣着石头走……那是练【梅花桩】
整日的路都是这样
走一天梅花桩
那轻功也练成了
依旧不断地过水
别小看这些潺潺小溪
在不同季节
那可是没脚及膝的洪流
稍有不慎,也会人仰马翻洗个澡
密集的森林
阻挡了风和阳光
湿热的空气中,混杂着腐土的味道
鸟鸣花香间,蚊虫开始渐多
使我一直不敢脱下闷热的冲锋衣
厚厚的腐殖土,孕育了墨脱的高山杜鹃
花季稍早,杜鹃还在噌噌地冒芽儿
剥落的红衣裳,还以为是初放的花朵
就这样陪伴了我们一路
偶尔碰见盛放的杜鹃
招展着身姿,伸向我们
万绿丛中一点红
格外地耀眼
墨脱一直是教科书里的植物王国
作为植物白痴的我,没有好好预习功课
傻傻地认不清是些什么兰花花
盛开在树干上
集合休息的时候
来了张合影
从大家的笑容
可以看出各自的状态
合影后,大家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开了
我依然悠哉地拍拍走走
寻寻路边的野花……不采的
几个拐弯,又变成独自一人
慢的拉后面,快的跑不见踪影
经过一处弯道
正埋头郁闷没有模特当背景
猛然察觉身边林子里有异响
还没来得及扭头查看
隐隐觉得有个黑白毛发的家伙在近前
第一直觉感到:"完了!要战斗了!"
"遇见黑熊了!"
先前预习过的墨脱有……猛兽
什么孟加拉虎、野猪……黑熊
一股脑儿地往我大脑里闪现
本能反应往旁边一跳
顺手端起登山杖
才拧过头来注视那"黑白无常"
……哎哟!原来是牛魔王啊!
"你瞪着个二筒大眼对我卖萌啊!?"
"你说你伸着脑袋对着我要吃的吗?"
"我有牛肉干,你要吗?"
"你长一身黑毛,我可以当你牦牛啊!"
"可你偏偏头顶一撮白毛!"
"你把黑熊的白领结当帽子戴啦!"
"谁安排你在这里站岗啦?"
"你知道红烧牛肉、灯影牛肉、牛尾汤、尖椒牛柳、丁骨牛排、双层牛肉汉堡……
……是怎么来的吗?"
人在危机时刻
真的小宇宙爆发
一番惊吓以后
吃颗大白兔奶糖
稳稳心,降降血压
骂骂喋喋地继续前进
大岩洞营地
出现在午餐时候
依靠在一处凹入的岩石上
半天然的洞穴客栈
还有点意思
天然一条小溪在营地边
就近满足生活需要
高架的木屋
堆满烧火的木柴
柴房里烘烤着刚采集的药材
一派隐世山居画面
前后参观了这个小小的木屋后
赶紧换下昨日还没干透的登山鞋
松松走了半日乱石的脚,让血液通畅
大伙儿们都开启自带的食物午餐
……看见有人喝可乐了
赶紧找到老板求购
回答只有红牛,太失望了
拉格没喝到可乐,大岩洞也没有
说好的可口可乐线路,怎么就缺货呢?
正在郁闷可乐的事儿
看见墙上的驴友留言
立刻让我自觉惭愧
人家可都是在雨天穿越的
祈求的是阳光,不是可乐
哎!腐败份子渗透到了墨脱路
"老板!来份蛋炒饭!"
这是炒出来的"蛋炒饭"
加上自带的泡椒凤爪
比啃干粮强太多了
刨了半天,没找到一丝蛋花呢?
原来背夫帕加在斋期里,不吃肉
老板一并照着做了
不过味道大好,软滑的红肉是蘑菇
口感真不错
意外地尝到了山珍
不知道这蘑菇的名字
好看又好吃
五十元一盘
下午的路还长
队友们都早早出发了
我赶紧撑饱山珍,喝饱菜汤
最后一个跟了出去
和来路相同,依旧穿梭在原始森林间
这里最不缺的就是木材
两个营地都没见过水泥建筑
全是实木结构
看着倒在路中间的巨大原木
荒废成了一文不值的柴火
心中直叹可惜
砍掉又不用,浪费
还不如让它多制造点氧气
踏入了墨脱境
这可比自驾来得实在
顿时心生自豪
必须拍照留念
峡谷两侧,山雪融化
沿着沟壑冲刷着马道
道路一直缓降
经常马道与小溪合二为一
越走越湿,越走越滑
摔滑几跤,都成为家常便饭
折损登山杖,更是轻而易举
放山的骡马
吃饱喝足后,自己寻路而归
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
这是它们劳动的路线
却成了我们寻觅的体验
一路高低不平的乱石
就没一块地是能把脚放平整的
滑跤、崴脚
可把小徐和夏老师折腾得不成人形
每个人的脚都会被磨得生疼
水泡脱皮都是家常
真想……像登山杖一样
踩个高跷,踏空而行
选石头落脚……就是苦练"梅花桩"
轻功由此练成
为最后一天的飞奔
打下了坚实基础
初次徒步的夏老师,为此新生
道路越走越黑暗
闷热,潮湿吞噬着一切
就像纪录片里的亚马逊丛林
对一群跌跌撞撞闯入的路人
终于发现了恶心的蚂蝗
它们嗅到了血肉气息
在叶端摇晃着躯体
像磁铁一般,寻找吸血的寄主
像极了《藏地密码》里的虫谷
暗黑的密林,长满蠕动的吸血虫
组成这段令人心悸的墨脱路
登山杖是最招惹蚂蝗的
一旦从身边的草笼扫过
叶子上的蚂蝗即刻吸了上去
并顺着登山杖快速往手上爬来
刚开始遇见这种情况
还真手忙脚乱
想赶紧摆脱它的侵扰
折腾登山杖,又是敲又是刮
要费很大劲儿,才能把它们剥离掉
要是双腿扫过……
……不敢想
被围在这四周密林里
根本不敢停顿下来检查鞋裤
只想赶紧跑到营地
结束这噩梦
逃命一般闯入汗密营地
营地身处墨脱蚂蝗区
走来跑去的各种牲畜都惨不忍睹
碰见的第一头牲畜……白牛
浑身淌着血,从身边路过
我看得仔细,连眼角都还趴着喝饱血的蚂蝗
(照片糊了,限制级的,就当马赛克了)
像拍恐怖片一样
给汗密带来莫名的诡异
队友老薛走路风风火火
蚂蝗沾染得最多
那一脚血迹斑斑的惨象
让大家为之动容
汗密客栈的接待平台上
四处扔着背包和登山杖
盐是这里的主角
每个到达的人
第一时间都在这里清理干净蚂蝗
才能进房间
平台上血腥味十足
带血的纸巾,带血的袜子
……木地板上也是血迹斑驳
案发现场一般
老薛就是老薛
太能体会大伙儿的心情了
一到客栈就找老板杀鸡炖汤
打牙祭补身体了
看着一桌丰盛的晚宴
这哪儿像是一群走在墨脱路上的人啊?
不像减肥路啊!我就当为明日的蚂蝗补血了
(客栈小意外:大伙儿盛宴之际,柴房失火。全靠小白发现得早,不然烤火的装备尽失……整个都是木结构房屋啊!挺惊险的!)
这得有多强大的……内心!
才能把恶心的蚂蝗和丰盛的晚宴
合在一起对比
不想了……喝鸡汤!
不吃血旺! 不吃血旺! 不吃血旺!
客栈依然没有可乐
老板叫我去旁边客栈试试
终于在网红曾眼睛店找到了向往已久的可乐
由于季节运输困难,价格已涨到十五元
喝一瓶,带两瓶
一夜大雨绵绵不绝
众人皆心忧
…………………………………………………………………………
徒步墨脱路的第三天,据说是最艰苦的一天,不仅路程长达30多公里,要经过天险【老虎嘴】和一、二、三道桥及塌方区……全程进入【蚂蝗谷】。大家一直盼望修了路的三道桥新桥是否桥面铺板……仍然信息模糊,当地人各执一词。如果运气好,过新桥,就可以直接跃过最危险的塌方区,否则……
经历了两天的好天气,终于迎来了真实的墨脱……雨。雨水的补给,使天气更加闷热,也让蚂蝗更加地活跃。看了昨日种种血淋淋的惨相,大伙儿都还心有余悸,缠裤腿、裹盐包、摸盐水、扎领口……做好各种防范措施。
【墨脱雨】,在最艰险的一天出现
一夜的雨,让大伙儿心情沉重
凌晨七点多需要准时出发
雨已经转小,预备的雨衣依旧套上
天还黑黑的,相机乖乖地躺进背包里
实在赶路应付不过来
因为相机入包,后背重量立刻增加不少
本来背负就不适合的背包
变得特别沉重
连多一升水壶的重量,都觉得是累赘
想到昨日陪着夏老师的背夫帕加一直拖后
完全可以作为随时补充的后盾
就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把水壶留在了帕加的大包里
方便自己在闷热潮湿的雨林里穿越
几乎一路地下坡
中老年人的膝盖承受着一次次地冲击
外面下雨水,里面流汗水
沉浸在典型的墨脱暖湿气候里
地面光溜溜的乱石林立
隔着厚厚的登山鞋底,都能把脚抵得生疼
刚开始还在用盐袋不停地清除
登山杖和鞋上时不时沾染的蚂蝗
随着道路越走越窄,越走越陡,越走越滑
时刻离不开登山杖的有力支撑
更别说去慢慢使用盐袋了
专心致志地行走
取代了对蚂蝗的关注
只求墨脱路上
运气更好一点
一段之字形的艰难下坡后
来到了墨脱路上有名的天险【老虎嘴】
曾经跑过马帮的背夫帕加
感叹到:"这里不知道摔过多少骡子!"
老虎嘴还不光吞噬骡马,还有不少人命
为此才在这段路,特意修建了一段铁栏杆
多少能挽回几条生命
老虎嘴是硬生生从悬崖壁上
人工凿出来的道路
顺着山势蜿蜒曲折
它是墨脱马帮运输物资的必经之路
人走尚且惊险
更别说托运着重物的骡马
尤其是碰上来往交汇
骡马间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
人畜间的交汇
据领队说,那可被骡马挤下山谷不少人啊!
看得出他情绪紧张,一再强调:
"万一碰上,千万千万要贴在山内侧!"
"别管蚂蝗了!"
"铁栏杆千万千万别去拉扶!"
"不可靠的,摔过人的!"……
……随后他从容地
摘下他颈部和手腕上吸饱血的蚂蝗
正好一处避雨的山坳
路还算宽敞
一阵急行军后,全身分不清雨水和汗水
口渴得不行,水壶在帕加背包上
随着夏老师逃命一般远去
如此惊险的地方,不能留下遗憾啦!
浑身湿漉漉地取下背包
……拿出了相机
让开道路后,默默地掉在队伍最后
在雨中,拍下这段珍贵的照片
这可气得领队不好
谷底的雨下得不小
窄得只容一脚通过的道路
像小溪一样淌着水
一侧是布满蚂蝗的山石草笼
一侧是烟云流水的幽深峡谷
破烂的铁栏杆,只是心理上的安慰
是蚂蝗放血,还是跌入峡谷成仙
……这不是选择题
快速通过,是领队最要紧的任务
匆忙间,湿滑的乱石头路面
依然让我摔了两跤
吓得领队脸色大变
大伙儿逃命般通过的老虎嘴
其实风景还不错
典型的峡谷地貌
没有恐怖小说里的有毒瘴气
没有塌方滑坡泥石流
没有骡马交汇
除了烦人的雨和……那吸血虫
快马加鞭地走着,突然觉得脖子处一紧
手一摸,软黏黏的一团
知道被放血了
自己还扯不下来,赶紧让领队给拔了
最终全体安全通过老虎嘴
这一路负重下坡,还摔了两跤后
感觉右膝盖生疼
行走速度……明显降低
尤其是赶到一道桥休息的修路驻地时
已经是一瘸一拐了
最后一个进休息区
就看见大伙儿正忙着宽衣解带
……欢快地捉身上的蚂蝗
我是第一时间喝水、喝水……再喝水
随后脱下里外湿透的冲锋衣
立刻引来大伙儿惊呼
我知道,肯定中彩了
一背的蚂蝗在乱串
不知什么时候附在手背上的
没来得及拍它的在场证明
留个伤口作纪念吧!
现在三道桥的铺桥路况依旧不明
不知是否能通行
领队作了最坏的打算,预留时间通过塌方区
因此大伙儿又刻不容缓地上路了
我之前报告了领队,膝盖受伤
领队安排背夫帕加留后关照我
郁闷的是,刚灌下两瓶雪碧后
(这里条件还不错,有补给)
又有一只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原伤口上作案
一而再,再而三地翻我旧伤
是不是太过份了
大伙儿撤离以后,院子空荡荡的
感觉满地的蚂蝗扭曲着身子
都在朝我爬来
在吸取"人水分离"的教训后
把包两侧插满可乐
就着这一件短袖
头也不回地逃离此地
我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膝盖正疼得厉害
把两个护膝绑在右膝盖上
大队伍已经远去
练好轻功的夏老师却急匆匆地带走了
背夫帕加这根"救命稻草"
留下我独自一人
在丛林中试探着膝盖伤痛,努力行走
今日的路况不比昨日
两侧灌木森林异常茂密
人在其中钻……窜
只现前后三米的曲折小径
各种推想的意外,开始不停地浮现在我脑海
迷路……如何寻找前人的踪迹?
伤重无法前行……如何自我救助处理?
返程……如何回到刚才的休息站?
甚至遇上猛兽……如何脱身?
理清思路后,减少了担忧
雨停了,一路基本上坡
膝盖疼痛减少
不停地补充水份,减少负重
按着自己的节奏行走
不敢停下休息,站立时锁住膝关节
再起步就非常艰难疼痛
嗖呼! 一条青蛇在脚前窜进了草笼
直叹:"原始生态真好!"
一路还算顺利地赶到二道桥
与休息等待的大家伙儿汇合在了一起
掉队的担心终于解除
继续一路埋头急行,合力冲击三道桥
终于碰上修路的队伍
轰鸣的机械,在才炸开的山体间工作
把我们拉回到现代社会
松散的山体
时不时有小石头滑下
即使这样,砸在人体上也会是个重伤
瞅着领队盘着手串,低吟阿弥陀佛
安排大家一一通过
好心的施工人员们
也帮着我们观察牵拉通过塌方区
其后的路都是这样的"康庄大道"
踩着软泥的感觉
简直太幸福了
大伙儿仿佛回到了童年
专挑稀泥踏去
没有遮天蔽日的丛林
视野豁然开朗
大伙儿的心情也跟着一样
吊在登山杖上的盐袋
已经失去了它的价值
……蚂蝗谷已被甩在了身后
一切都变得好起来
曾经的羊肠小道
变得如此敞亮
欣赏风景的闲情雅致又重新焕发
解放双手后
相机再次重见天日
之前脚边一晃而过的峡谷
终于看清了它的清秀面目
人在自然面前总是渺小的
走在山崖边的队伍,在大自然中
也就是一个移动的色点
敬畏与尊重大自然
是我们行走得出的真理
一直让领队放不下心的三道桥
终于在一个峡谷弯道后出现
高大的新桥与铁索旧桥
高低同在一处,横跨峡谷
曾让领队担忧了三天的三道桥塌方区
也是墨脱路上最后一道鬼门关
已被新路替代
掩埋在脚边的悬崖下
稳妥结实的新桥
正在施工中
看到领队在桥头心情放松地迎接我们
就知道,顺利通过是没问题的了
依悬崖边俯瞰
旧桥依旧在脚下飘摇
铁索上,缠着颜色艳丽的风马旗
知道它才被离弃没多少时日
几十年来,墨脱路上大名鼎鼎的三道桥
终将成为历史
艰险的墨脱路
正在与我们道别
正在铺板的新桥
全是镂空的钢结构
午餐时间,工人们回驻地休息去了
留下空空的大桥,任我们畅行
只要你的胆量够
收拾好登山杖,急不可待地上桥了
使出走平衡木的功夫
边走边欣赏脚下变幻的峡谷深沟
水流带着河风,从缝隙间上涌
奔流水声回响在山谷
比起那些网红的玻璃栈道
可刺激多了
一根钢梁轻微地一晃
心里咯噔一下
走完大桥,居然没有给自己留影
必须倒回去,拍照纪念
后面那个……谁?……兔子!
夸张的过桥姿势,还是第一次遇见
你是来抢镜头的 !
在桥头等待休息
顺带检查身上是否有不明血迹
低头瞧见了自己那面目全非的登山鞋
这才是它该有的形象
很有成就感
来不及取掉鞋部的防护来仔细检查
自己很清楚在前路经过了什么
估计有些小的蚂蝗
还在里面探寻血肉
跺跺脚上的泥土,放好登山杖
御下背包轻松了一刻
无意间伸手摸进裤兜
瞬间……脸色大变
手指触碰到一团熟悉的软黏黏的东西
这都中标啦?怎么进去的?
放血位置太尴尬 !
吓得我赶紧拉出裤兜检查
原来是 一颗融化的大白兔奶糖 !
绝对的蚂蝗后遗症
后路已无天险
早已是通车的道路
善解人意的领队沙洲,找来了一辆皮卡
里里外外塞满15人
往背崩的解放大桥而去
看着大伙儿在车前留影
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是满足,是自信
有艰辛,有成就
背崩属于边境
通过解放大桥是不允许拍照的
边防检查非常严格
查验每一个背包,甚至相机里的照片
再一一核对边防证和身份证
每人逐一拍照留档
我们人多,需要花费不少时间
我干脆坐在桥面
慢慢打开鞋部防护捡蚂蝗
先打开右脚,Perfect ! 非常完整
再打开左脚
……哎! 已经见红了!
解开缠绕的保鲜膜
四五只蚂蝗已经喝饱了血
隔在保鲜膜间睡大觉
还有三只正在急忙忙地寻找下口的机会
帕加捡起清理下来的蚂蝗
扔进了桥下的树林里,念念蚂蝗咒
就当放生了
哎!又扔掉了几十元!
要知道墨脱蚂蝗可值五元一只
干制入药,比起人工饲养的,效力大增
这一路,扔掉了几百万啦!
正在查验的一位官兵,瞧见我血淋淋的脚
忍不住递来纸巾,安慰一下
自己那脚模样是挺渗人的
刚想拍照纪念
才清醒这里是严禁使用相机的
这是到背崩客栈补拍的
清理了的伤口,刚止住了血
很大的一个乡镇,边防驻地
距离墨脱县城还有一天30几公里的行程
全程公路取代了马道
也就代表到达了墨脱路的【终点】
背夫帕加在这里与我们告别
原本想继续徒步进县城的队友
被一夜大雨给熄灭了斗志
还是乘车踏实
入住背崩"徐老幺客栈"
灌饱冰可乐,吃饱辣川菜
全面整理洗漱收纳衣物
时不时大伙儿还捡出一只蚂蝗来嬉闹
原以为吸血虫已经离我们远去
不曾想"老妖客栈"
却使我遭遇最恐怖的……跳蚤
满手满背满头被咬得直接过敏起疹子
吃了一周过敏药,至今手背还满目疮痍
"真正的杀手"
……就在你放松的时刻动手
没错,《七十七天》里的女主角"蓝天"原型
也是走墨脱路
在背崩客栈二楼扶栏看蓝天时
栏杆垮塌造成了后半生的轮椅为伴
住宿背崩的跳蚤客栈
算是经历唐僧取经般的最后一难
躺在脏得起球的床单上
合着衣服入眠
各种带翅膀的飞虫
扑向明亮的灯泡儿
灯光照亮着墙上的留言
走进墨脱的人
"梦的都是蚂蝗!"
号称中国最后一个通车的县城……墨脱
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来证明自我
或自驾,或徒步
车前马后,你来我往
在建的隧道、公路、桥梁
一座现代化新城,在山坡上拔地而起
即将消失的墨脱马道
正在失去它的历史价值
也许,今年
也许,明年
是时候该对它说"再见"了
继续乘车离开墨脱县城,直奔波密
雾气开始在山林间升腾
给墨脱徐徐拉上了离别的面纱
合上她的花瓣,等待有缘人来再次盛放
再见,墨脱
浩瀚尘世间
我犹如一只微渺的蜉蝣
在你怀间飞过
只沾染了一丝莲叶的清甜
再见,墨脱
多雄拉山口的皑皑白雪
留下了我们的脚印
那里有洁白的哈达飞扬
呢喃着声声祈祷
再见,墨脱
今生也许不再与你相见
隐世的莲花
即将沉浮于今世的浪潮中
接收芸芸众生的祝福
也许,是新生
也许,是解脱
"神经质般的思维,疲劳筋骨的虐行"
烙印心田,不能遗忘
再见,一群可爱的人 !
【再见,墨脱】
…………………………………………………………………………
感谢:领队沙洲、背夫帕加的一路引导扶助。
感谢:队友老薛、老赵、老吕、夏老师、小白、小徐、小春、小辛、兔子一路相知相伴。
感谢:高山牦牛指路的脐橙,好甜的!
感谢沿途客栈老板的热情款待!
感谢可口可乐的友情销售!
感谢修路工人的挖挖机!
感谢解放大桥的免费拍照!
感谢墨脱邮局的明信片!
感谢队友的照片支持!
感谢……£$¥&@#%*
下一篇:沒有了
扫一扫,加关注
Copyright (C)
Share Dent 口腔诊所 All rights reserved.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完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