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不限流量套餐限速后网速怎么样怎么启消限速

4G套餐不限流量超出后限速 用户吐槽:“重回2G”
  本月,继北京联通之后,北京移动宣布推出一款新的4G套餐,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不限流量”,超出1.5G的套餐流量之后,可以免费享受最高速度128kbps以内的本地流量。然而,这款被运营商视为“优惠”的套餐却遭到了很多用户吐槽,称“低速时和2G没区别”。
  对于这样的吐槽,运营商也倍感“委屈”,表示是为了保证所有用户的正常使用,才采用限速的办法,否则基站可能无法承受。
  新京报记者调查了解到,类似的现象在美国、德国等国家也常有出现。有专家表示,超出部分不限流量但降速的办法也是借鉴了国外的做法。
  不过,对于用户们期待的进一步“提速降费”,运营商也并非毫无空间。分析人士认为,运营商下一步的重点布局是把用户从2G、3G网络转移到更高速的4G网络。未来很可能会推出几元钱起步的4G流量套餐。
  用户吐槽“刷网页都费劲”
  6月,北京移动跟随联通的步伐,推出了一款“46元本地流量套餐”。两款套餐不仅价格“撞脸”,在套餐内容设置上也类似,都包含每月1.5G本地4G流量、60分钟国内通话时长,超出套餐流量后可以免费享受最高128kbps的本地流量。唯一的区别是,中国移动为免费流量设置了50G的封顶值,而联通则没有公布免费流量上限。
  不过,用户在北京联通网上营业厅的评价却出现了不同声音,有的称,这个速度对于一般刷QQ、朋友圈的足够了,听歌也说得过去。而有的用户则抱怨称,刷个网页都费劲、微信里看图片要等半天、仿佛“穿越到了2G时代”。
  通讯专家项立刚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国内限速最高128kbps,这个速率大体上相当于2G,但用户实际体验时,下载速率要按字节再除以8,实际不到20K。”
  项立刚表示,打开一个网站往往需要20K的速度,尤其是刚刚享受完4G高速网络之后的用户,更会觉得2G网络体验欠佳。
  北京联通市场部移动业务运营中心副主任郗博在接受北京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前期调查显示,很多客户日常流量使用基于微信、微博、新闻等小流量,因此,这一套餐便设计为套餐内享受高速流量,超出的低速流量主要满足日常需求。
  中国联通官方客服对此回复称,网速慢可能与周边使用人数过多、网页内容较大、内存空间不足等问题有关。
  运营商称不限速无法承受
  有不少用户纳闷,使用完4G之后,为何自动就“穿越”回了2G时代?免费的这部分流量是在2G网还是4G网络里使用的?
  对此,项立刚表示,一种可能是运营商将4G网络切换成2G网络,但这种办法成本较高,可能性不大。另一种方式则是用户使用的网络依然是4G网,只是把速度限制下来。
  北京联通则回应称,超过流量范围后,用户依然留在4G网络,只不过增加了限速单元,让网速降下来。正是为了保证所有用户的正常使用,才采用限速的办法,否则基站可能无法承受。
  中国联通一位内部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联通确实要为这项服务付出更多成本,最基础的成本就包括计费体系增加模块的成本,而运营商流量收入也会减少。
  项立刚表示,运营商的另一项成本来自于为保证高质量服务必须不断增加基站建设,基站包括微微基站、微基站、宏基站,成本从1万到几十万不等,基站建设还包括占地费用、后期维护费用、用电费用等。据项立刚估算,运营商整个网络运营、维护、用电等花费大约每年在1000亿元左右。
  国外亦有“降速免费”
  放眼中国大陆之外,美国、德国等国家均对增值的流量采取了限速措施。
  项立刚表示,美国曾推出不限流量、不限速的套餐,但因为网络无法承受而叫停,现在超出部分不限流量但降速的办法也是借鉴了国外的做法。不限流量后,运营商会面临营收、网络维护的压力,但是不会特别严重,尚能承受。
  在美国,超出限定流量范围之后,也采取降速免费的策略。而德国的公共福利更彻底一些,基础网络可以免费试用,如果需要高速网络则要购买。“其实德国的智能手机并没有国内普及,因此移动网络的需求也不是很大,我就只用免费公共网络就可以满足日常需要”,在德国留学的熊女士告诉新京报记者。
  在澳大利亚工作的陈女士则表示,澳大利亚的几家大运营商目前还没有推出不限4G流量的业务。
  不过,完全不限流量、不限速服务的地区并非没有。台湾是全世界为数不多有真正4G流量不限量、不限速服务的地区。新京报记者查询发现,目前台湾地区仍有“流量吃到饱”的4.5G套餐,合约期内不限量、不限速的套餐月租最低为1399新台币(约合285元人民币),同时享受线内通话、短信等优惠。
  香港也推出过类似套餐。2014年中国移动在香港推出“3G Lite”套餐,售价68港元(当时相当于约合人民币54元),上网流量不限,加上服务牌照等费用,该套餐实际价格为80港元。
  而对于港台4G不限量的原因,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对新京报记者解释称,台湾面积、网络比较小,投资、扩容相对容易实现规模效应。事实上,除了台湾地区,新加坡在建智慧岛,移动网络做得也很好,这也决定了新加坡建网后流量快速升级比较容易。
  提速降费仍有空间
  提速降费一年多,运营商动作不断,根据人民网去年底“提速降费目标完成,你感受到了吗”的调研,96%网友选择了“无”。
  与之相应的则是运营商不断为提速降费“哭穷”,多家运营商均在财报中提及,受提速降费影响,利润受到一定影响。
  关于超出流量限速、运营成本问题,北京移动方面表示涉及多个部门,还需要协调之后再做回复。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提速降费实际上还有很大空间,目前很多运营商优惠对大众用户实质并不多,运营商下一步的重点布局是把用户从2G、3G网络转移到更高速的4G网络。未来很有可能运营商会推出几元钱起步的4G流量套餐。
  而针对整体的手机资费,付亮则认为,目前语音方面在漫游费、长途费还有进一步降价的空间。未来流量增长空间很大,而随着运营商逐渐优化套餐、完善网络,4G流量价格一定会继续降低。
  曾剑秋认为,目前4G处于投资阶段,运营商当务之急是确保用户规模增长,保证服务质量、网络稳定。
  项立刚则表示,此次不限流量,很难说一定是运营商受到政策压力才调整数据计费策略,当前运营商确实也存在对用户的争夺,尤其是联通,对于在运营商中一家独大的移动来说,联通要想从移动手中获得更多用户,就要拿出更大优惠力度。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刘素宏
[责任编辑:-----------
不限流量限速度 4G套餐变“套路”
5月27日,北京林先生接到一个移动客服电话,“对方推荐一款4G网络不限流量套餐,每月78元。如果预订一年,每月再返还30元,相当于每月只要48元”,林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他并没有升级该套餐,因为他仔细询问后得知,所谓的“不限流量”套餐有前提条件,即每月流量超出10G后速度降至3G网络,超出100G流量后,速度降到2G网络。“2G的速度连个网页都打不开”,林先生说。并且他认为,移动推出
低门槛不限流量套餐“已经晚了”,之前因为对移动的4G流量资费失望,他在几个月前就办了联通的49元流量套餐,现在成了一机双卡用户:电话用移动号码,上网用联通流量。
发生在林先生身上的事情折射出4G时代运营商之间的激烈竞争。4月份,中国移动4G用户较3月份流失247万户。移动业务的净增客户数则是2016年6月以来的最低值。目前,国内4G用户增长趋于饱和,用户争夺战更加激烈。运营商开始新一轮资费大战,打出了“超低价不限流量”的旗号。不过从目前看,不限流量套餐的推广过程中,因信息告知不具体,仍存在众多争议。
“不限量”4G套餐遭遇限速烦恼
随着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APP流行,手机流量成为不少4G用户心中之痛。
“现在看视频是我流量使用的大户,”林先生告诉记者,2017年底他想办一个移动的流量优惠套餐,但一直没发现有合适的价格。后来在续办联通宽带的时候,顺带办了一个不到100元的联通4G不限流量套餐。
在他看来,如果当时移动推出类似联通的不限流量套餐,他就没有必要再办一个联通卡号。现在林先生成了一机双卡用户,平常接打电话用移动号码,看视频则用联通流量。
北京的李女士是移动用户,她告诉记者,鉴于换号成本太高,她已经办了一张联通的卡,“我很早之前就想换号了,移动的资费太高。58元的4G飞享套餐包含1G的全国流量,这是升级后的版本,升级前价格不变,只有500MB的流量,几乎每个月都不够用,要额外买流量包。后来我办了联通的卡,充值返话费算下来,相当于一个月四十多块,包含3G北京流量,1G全国流量。”
不过在后续使用中,林先生发现,每月超出一定流量后,网络速度迅速下降,有时候打开网页也需要等待几秒钟。“虽然号称不限流量,但它偷偷限速啊”,林先生表示。
使用移动99元的家庭流量无限套餐的徐女士告诉记者,“说是无限,其实你用流量超过40G,网络就会自动降速。”徐女士说,刚开始她会没有顾忌地使用流量,后来有几次流量使用超过了40G,网变得太慢了,于是就开始有节制地使用流量。
使用联通大王卡的陈先生也表示自己遇到了网速慢问题,“流量扣费明细也查不到,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便宜的流量费加上使用的大多是微信等免流量应用,一个月还能花三四十元流量费。”
5月27日,林先生接到了文章开头那个促销电话。他表示,如果移动推出相当于每月48元的“不限流量”套餐,并且在超出10G后限速不那么严重,他可能会考虑移动套餐,“现在就看谁给用户的优惠多,用户就会选谁”。
4G用户流失背后:第二卡槽争夺
4月份,中国移动4G用户较3月份流失247万户。据官网披露,2017年中国移动平均每月净增4G用户约319.18万。
联通和电信的4G用户保持增长的态势,联通当月净增4G用户406.2万户,累计达1.98亿户。中国电信4月份4G用户净增586万户,累计用户数达2.06亿户。
此次移动4G用户单月流失是否会成为转折点,还有待观察。通信专家刘启诚告诉记者,“移动4G用户盘子那么大,保持持续高增长肯定有困难,单月用户数流失不能说明太多问题。还要关注接下来几个月的数据,如果接下来几个月用户还在流失,那么说明移动的策略存在一定问题。”
有观点认为,造成移动单月4G用户下滑的“罪魁祸首”是联通推出的腾讯大王卡。腾讯大王卡,是联通和腾讯为回馈腾讯老用户而联合推出的号卡产品。大王卡每月仅需19元(升级版套餐天王卡59元/月,包含500分钟语音通话),腾讯大王卡还默认开通日租宝(1元500MB省内流量),不用不花钱。用户在使用腾讯系APP时免流量费,包括QQ、微信、腾讯视频、NOW直播等产品。
刘启诚认为,联通通过腾讯大王卡的低价策略,的确抢夺了移动的一部分低端用户。
联通、电信合力推广全网通手机正是争夺第二卡槽的一个缩影。去年3月,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共同召开的“推广六模全网通终端行动”发布会。两家运营商表示,将在终端标准、产品上市、渠道合作等共同采取行动。
运营商说的“六模全网通手机”指的是一部手机可以任意使用国内三家通信运营商的4G/3G/2G网络。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了六模全网通的手机就不用再考虑运营商的适配,可直接使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的号卡而不会出现网络兼容问题。
移动推出低价流量卡反击
工信部发布的《2017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手机上网流量达到235亿GB,比上年增长179%,在移动互联网总流量中占95.6%;全年每月人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1775MB/月/户,是2016年的2.3倍。
尽管用户的流量需求愈发旺盛,但在提速降费的背景下,运营商仍面临一定的压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年内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至少要降低30%。
中国联通执行董事兼总裁陆益民认为,如果静态看提速降费,一定会对联通的收益产生一定影响,“随着业务结构的调整以及用户的使用量的增加,我们希望带动整个市场的扩大,是把蛋糕做大,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我们是希望增加市场份额来增加我们的收入,弥补提速降费静态的损失。”
去年12月,中国联通对外透露腾讯大王卡已经发展了5000多万用户,去年5月,用户数为2000多万,增速明显。
面对联通腾讯大王卡的攻势,移动于近日宣布与腾讯联合推出了名为WeSim的互联网手机卡,优惠后只需38元/月,首月还免费,包全国无限流量(超过40GB会限速),送500分钟全国通话,国际漫游上网最低2.9元/天。刘启诚认为,移动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服务好用户,提升用户体验上。
客服是否提前告知限速成争议焦点
“不限流量字面意思非常容易引起误解”,林先生告诉记者,他身边很多人都以为不限流量套餐就是可以无限使用流量,但很多人不了解还有限速这回事。
昨日,记者在移动和联通的网上营业厅相关页面发现,“不限流量”套餐都存在各不相同的限速情况,并在套餐办理页面下端有所显示。不过,不少用户告诉记者,他们通过电话客服办理不限流量套餐时,并未了解到该信息。
天津的罗先生在办理移动88元不限流量套餐的时候,客服没有告知超出一定流量会限速,这成了他对移动不满的原因。“当时客服应该告诉我会限速,否则我会再考虑考虑”。
李丽(化名)告诉记者,当初她接到了移动客服的电话,客服推荐她升级成无限流量套餐,还返还话费半年,不想使用了就打电话取消。后来她发现手机上网速度变慢,“慢得跟2G一样,微信转好几圈儿都发不出去。我这才注意到有一条移动发来的短信,提到超过5G高速流量就要限速,当时在电话里客服没提这个。如果想恢复正常网速,要购买高速流量包。我打电话想更换套餐,客服说返话费活动要半年的时间,半年后才能取消,我不要话费也不能换。”
通信圈一位不具名专家表示,现在不少运营商通过电话推销不限流量套餐,但各地管理力度不一,有些地方确实存在不规范现象,“有的地方为了完成新用户发展数量,可能存在消极告知不限流量套餐存在限速的情况”,他认为,虽然这样比较容易发展新用户,但也给后续服务带来了隐患,导致相当一部分用户认为自己受到欺骗,降低了用户满意度。
(记者 马婧)责任编辑:刘燕
扬州网新闻热线:4&扬州网广告热线:1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扬州网”或“扬州日报”、“扬州晚报”、“扬州时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扬州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
新闻热线:4
广告热线:9
扬州新闻网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号
Yz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不限流量限速度 4G套餐变“套路”-中新网
不限流量限速度 4G套餐变“套路”
日 14:01 来源:新京报  
  不限流量限速度 4G套餐变“套路”
  中国移动4G用户单月流失247万,推低价“不限流量”套餐与联通竞争;用户称双方都存在限速情况
  5月27日,北京林先生接到一个移动客服电话,“对方推荐一款4G网络不限流量套餐,每月78元。如果预订一年,每月再返还30元,相当于每月只要48元”,林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他并没有升级该套餐,因为他仔细询问后得知,所谓的“不限流量”套餐有前提条件,即每月流量超出10G后速度降至3G网络,超出100G流量后,速度降到2G网络。“2G的速度连个网页都打不开”,林先生说。并且他认为,移动推出低门槛不限流量套餐“已经晚了”,之前因为对移动的4G流量资费失望,他在几个月前就办了联通的49元流量套餐,现在成了一机双卡用户:电话用移动号码,上网用联通流量。
  发生在林先生身上的事情折射出4G时代运营商之间的激烈竞争。4月份,中国移动4G用户较3月份流失247万户。移动业务的净增客户数则是2016年6月以来的最低值。目前,国内4G用户增长趋于饱和,用户争夺战更加激烈。运营商开始新一轮资费大战,打出了“超低价不限流量”的旗号。不过从目前看,不限流量套餐的推广过程中,因信息告知不具体,仍存在众多争议。
  “不限量”4G套餐遭遇限速烦恼
  随着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APP流行,手机流量成为不少4G用户心中之痛。
  “现在看视频是我流量使用的大户,”林先生告诉记者,2017年底他想办一个移动的流量优惠套餐,但一直没发现有合适的价格。后来在续办联通宽带的时候,顺带办了一个不到100元的联通4G不限流量套餐。
  在他看来,如果当时移动推出类似联通的不限流量套餐,他就没有必要再办一个联通卡号。现在林先生成了一机双卡用户,平常接打电话用移动号码,看视频则用联通流量。
  北京的李女士是移动用户,她告诉记者,鉴于换号成本太高,她已经办了一张联通的卡,“我很早之前就想换号了,移动的资费太高。58元的4G飞享套餐包含1G的全国流量,这是升级后的版本,升级前价格不变,只有500MB的流量,几乎每个月都不够用,要额外买流量包。后来我办了联通的卡,充值返话费算下来,相当于一个月四十多块,包含3G北京流量,1G全国流量。”
  不过在后续使用中,林先生发现,每月超出一定流量后,网络速度迅速下降,有时候打开网页也需要等待几秒钟。“虽然号称不限流量,但它偷偷限速啊”,林先生表示。
  使用移动99元的家庭流量无限套餐的徐女士告诉记者,“说是无限,其实你用流量超过40G,网络就会自动降速。”徐女士说,刚开始她会没有顾忌地使用流量,后来有几次流量使用超过了40G,网变得太慢了,于是就开始有节制地使用流量。
  使用联通大王卡的陈先生也表示自己遇到了网速慢问题,“流量扣费明细也查不到,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便宜的流量费加上使用的大多是微信等免流量应用,一个月还能花三四十元流量费。”
  5月27日,林先生接到了文章开头那个促销电话。他表示,如果移动推出相当于每月48元的“不限流量”套餐,并且在超出10G后限速不那么严重,他可能会考虑移动套餐,“现在就看谁给用户的优惠多,用户就会选谁”。
  4G用户流失背后:第二卡槽争夺
  4月份,中国移动4G用户较3月份流失247万户。据官网披露,2017年中国移动平均每月净增4G用户约319.18万。
  联通和电信的4G用户保持增长的态势,联通当月净增4G用户406.2万户,累计达1.98亿户。中国电信4月份4G用户净增586万户,累计用户数达2.06亿户。
  此次移动4G用户单月流失是否会成为转折点,还有待观察。通信专家刘启诚告诉记者,“移动4G用户盘子那么大,保持持续高增长肯定有困难,单月用户数流失不能说明太多问题。还要关注接下来几个月的数据,如果接下来几个月用户还在流失,那么说明移动的策略存在一定问题。”
  有观点认为,造成移动单月4G用户下滑的“罪魁祸首”是联通推出的腾讯大王卡。腾讯大王卡,是联通和腾讯为回馈腾讯老用户而联合推出的号卡产品。大王卡每月仅需19元(升级版套餐天王卡59元/月,包含500分钟语音通话),腾讯大王卡还默认开通日租宝(1元500MB省内流量),不用不花钱。用户在使用腾讯系APP时免流量费,包括QQ、微信、腾讯视频、NOW直播等产品。
  刘启诚认为,联通通过腾讯大王卡的低价策略,的确抢夺了移动的一部分低端用户。
  联通、电信合力推广全网通手机正是争夺第二卡槽的一个缩影。去年3月,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共同召开的“推广六模全网通终端行动”发布会。两家运营商表示,将在终端标准、产品上市、渠道合作等共同采取行动。
  运营商说的“六模全网通手机”指的是一部手机可以任意使用国内三家通信运营商的4G/3G/2G网络。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了六模全网通的手机就不用再考虑运营商的适配,可直接使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的号卡而不会出现网络兼容问题。
  移动推出低价流量卡反击
  工信部发布的《2017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手机上网流量达到235亿GB,比上年增长179%,在移动互联网总流量中占95.6%;全年每月人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1775MB/月/户,是2016年的2.3倍。
  尽管用户的流量需求愈发旺盛,但在提速降费的背景下,运营商仍面临一定的压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年内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至少要降低30%。
  中国联通执行董事兼总裁陆益民认为,如果静态看提速降费,一定会对联通的收益产生一定影响,“随着业务结构的调整以及用户的使用量的增加,我们希望带动整个市场的扩大,是把蛋糕做大,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我们是希望增加市场份额来增加我们的收入,弥补提速降费静态的损失。”
  去年12月,中国联通对外透露腾讯大王卡已经发展了5000多万用户,去年5月,用户数为2000多万,增速明显。
  面对联通腾讯大王卡的攻势,移动于近日宣布与腾讯联合推出了名为WeSim的互联网手机卡,优惠后只需38元/月,首月还免费,包全国无限流量(超过40GB会限速),送500分钟全国通话,国际漫游上网最低2.9元/天。刘启诚认为,移动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服务好用户,提升用户体验上。
  客服是否提前告知限速成争议焦点
  “不限流量字面意思非常容易引起误解”,林先生告诉记者,他身边很多人都以为不限流量套餐就是可以无限使用流量,但很多人不了解还有限速这回事。
  昨日,记者在移动和联通的网上营业厅相关页面发现,“不限流量”套餐都存在各不相同的限速情况,并在套餐办理页面下端有所显示。不过,不少用户告诉记者,他们通过电话客服办理不限流量套餐时,并未了解到该信息。
  天津的罗先生在办理移动88元不限流量套餐的时候,客服没有告知超出一定流量会限速,这成了他对移动不满的原因。“当时客服应该告诉我会限速,否则我会再考虑考虑”。
  李丽(化名)告诉记者,当初她接到了移动客服的电话,客服推荐她升级成无限流量套餐,还返还话费半年,不想使用了就打电话取消。后来她发现手机上网速度变慢,“慢得跟2G一样,微信转好几圈儿都发不出去。我这才注意到有一条移动发来的短信,提到超过5G高速流量就要限速,当时在电话里客服没提这个。如果想恢复正常网速,要购买高速流量包。我打电话想更换套餐,客服说返话费活动要半年的时间,半年后才能取消,我不要话费也不能换。”
  通信圈一位不具名专家表示,现在不少运营商通过电话推销不限流量套餐,但各地管理力度不一,有些地方确实存在不规范现象,“有的地方为了完成新用户发展数量,可能存在消极告知不限流量套餐存在限速的情况”,他认为,虽然这样比较容易发展新用户,但也给后续服务带来了隐患,导致相当一部分用户认为自己受到欺骗,降低了用户满意度。
  新京报记者 马婧 实习生 杨婷
【编辑:魏巍】
>产经频道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运营商“不限流量”套餐背后:套路满满,限量又限速_凤凰财经
& 财经滚动新闻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运营商“不限流量”套餐背后:套路满满,限量又限速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运营商“不限流量”套餐背后:套路满满,限量又限速
图/视觉中国
每经记者 赵娜 实习记者 刘春山
每经编辑 卢祥勇
近日,三大电信运营商新一轮流量大战拉开帷幕。中国移动推出了“任我用”套餐,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之前就推出“不限流量”套餐。对于到哪都要问“WIFI密码多少?”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可真相的确如此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运营商宣传海报中承诺“任我用”、“不限量”,实则充满了套路:超出流量上限会被降低网速,甚至还可能被停止上网功能。
专家表示,尽管运营商“不限流量”套餐限制了用量,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远远达不运营商规定的上限。有业内人士则表示,如果真的完全不限量,极有可能造成通信网堵塞,这是运营商为了控制服务质量的一项措施。
今年2月份,中国联通就推出了“冰激凌”系列套餐,以198元档为例,用户最多可用100G数据流量。可根据北京联通官网介绍,用户当月全国数据流量达到15BG后,上网速率将降至最高3Mpbs,当月累积使用100GB后,将关闭上网功能,次月自动恢复。
中国联通官网截图
中国电信199元的“天翼不限量”套餐则为当月国内手机流量达到40GB后,网速将降至3G水平,不能再享受4G网络的快捷,当月流量达到100GB后,上网速率降至128Kbps,用户可以继续低速率上网。
中国电信官网截图
同前两家运营商相比,中国移动的步伐似乎迈得更小,“任我用”套餐流量断网上限仅仅只有中国联通100G的一半,为50G,低网速阶段限制为最高网速1Mbps。
中国移动官网截图
综合来看,这些所谓的“不限流量”套餐,并不是真正的“任我用”。用户当月流量使用量达到某一个数值后就会限制其网速,回到3G、2G时代的速率,总量超过50G或者100G之后部分套餐还会限制用户上限,可谓是“限量又限速”。用户随心所欲使用手机流量的场景并没有出现。
虚拟运营商的套路也不少。小米米粉卡当月手机上网流量达到40GB后,上网速率会降至3G网络速度。腾讯王卡针对腾讯游戏、微信、腾讯视频、QQ音乐等免流,同时也规定当月流量累计使用达40GB时系统将关闭上网功能。
不过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三大运营商的大流量套餐限量限速的最低触发条件远超普通用户的正常使用量。中国联通和电信的限速触发是40GB,中国联通的限量触发点是100GB,而中国电信没有限量触发。中国移动的限速触发最低是12GB,限量触发是50GB。而2017年4月,我国手机用户平均使用流量是1.3GB,中国移动的最低限速触发流量接近平均流量的10倍,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触发流量相当于平均流量的30倍。可以说,触发条件远超过普通用户的正常使用量。
付亮同时指出,“不限流量”套餐更多的是面对小众人群,对现在月资费超过150元的用户以及流量重度用户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这部分用户占多大比例?估计不会超过10%,公众和媒体更应该关心的是30元以下套餐(甚至10元以下套餐)那部分用户。
打着“不限流量”的噱头,实际设置种种“限制”,消费者颇多微词。从现实环境来看,真正的“不限流量”时代尚需时日。
中麦通信副总裁宋宏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整个运营商通信网络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如果大规模无限制地开放流量使用,极有可能造成通信网堵塞,用户得不好的移动网络体验。目前有限制的“不限流量”套餐更适合市场需求,是运营商为了控制服务质量的一项措施。
“不限流量”套餐限速限量并非中国三大运营商独创,美国电信运营商之前推出的“不限流量”套餐均有限制条件。美国电信运营商Verizon的“不限流量”套餐规定每月流量超过10GB时,使用速度将降至3G水平,超过22GB,进行更低速率的限制。就全球范围来说,目前也鲜有“不限流量”的套餐。此前美国AT&T在3G时代尝试推出过真正的无限流量,但是短时间内一些基站信号传输瘫痪,造成其他用户3G网络无法使用,最后AT&T不得不终止该项服务。
那么,5G时代会不会意味着真正的“不限流量”时代到来?宋宏生指出,5G通信时代被寄予厚望,每次通信技术的更迭都带来更多想象空间,从2G到4G以及未来的5G,运营商技术承载力在提升,更多的需也求被挖掘出来,通信资源的有限性决定即便到了5G时代,短时间内还是无法实现“不限流量”套餐的普及。
长远来看,用户流量需求在不断激增,大流量套餐是大势所趋。值得注意的是,流量服务在运营商的营收占比也在不断增加。
在三大运营商最新业绩报告中,流量收入表现抢眼,已经超过语音通话和短信等服务,顺利接棒成为挑起电信运营商收入增长的大梁。微信等OTT服务(指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数据服务业务)盛行,也促使运营商加速向流量经营转型。
中国移动2016年财报显示,无线上网收入较2015年上升43.5%,占通信服务收入比46.2%,年度首次超过语音通话和短、彩信收入之和,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用户无线上网流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01%,与此同时,OTT业务对语音业务的替代作用继续加深,总通话分钟数较上年同期下降7.0%。
中国电信方面,2017年一季度移动用户数达到约2.22亿户,手机上网总流量同比上升115%,继续保持高速增长,4G用户每月户均流量达到1.271MB。
中国联通在今年一季度报告中指出,移动服务收入为人民币371.97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2.8%,比去年第四季度上升5.1%。同时中国联通表示继续发力流量经营,以低增量成本促进4G业务发展和收入提升。
在提速降费的大背景下,此次“不限流量”套餐大战,和此前的漫游降费、流量不清零相比,更能刺激用户的神经。可以预见,流量业务将成为三大运营商主要经营竞争的板块,同时不排除后续会出现针对“流量经营”的多种业务模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44682
播放数:90472
播放数:21439
播放数:16437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限流量达量限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