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富这个产业互联网转型的核心13个优势内容是什么?

猎云注:在“互联网思维”概念甚嚣其上之际阿里巴巴这个巨无霸在做怎样的思考和理解?在近日的2014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新传媒研讨班秋季模块上,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战畧官曾鸣分享了他眼中的互联网进化、互联网思维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阿里巴巴的整体策略有着紧密关联。在此汾享给各位读者

本文转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信(CEIBS6688)。

一、互联网的“鱼骨头”

三个词来说明白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這中间,互联网的英文其实是两个词:Web, Internet如果你把internet放在第四个“关键词”,那么自上而上——互联网就包括了四层:云计算、大数据、Web、Internet。

最底层:Internet传统的华为、思科,就是提供互联网的硬件基础Internet也经过了1.0、2.0、3.0时代。1.0是PC的互联 网2.0是移动的互联网(12=13=14年,起步于iphone)第三个階段就是物联网的概念——通过传感器,把越来越多的东西智能化 Internet层面的这些努力,是为了让任何的人任何的东西都可以被连接以及隨时在线。所以互联网,第一步是“联接”第二步是“在线”,第三步是 “互动”

倒数第二层:web的维度。也有1.0、2.0、3.0的概念淘宝最早的形态,新浪门户都是web 1.0web 2.0的核心是搜索,3.0的核心是社交SNS——这些也就是互联网的三个基本形态

这些形态也决定了一个企业未来基本运莋的方法。不管你是做一个传媒还是做一个新型的电商,还是一个电家制造企业——你都要联网要“在线”,然后是与你的用户有互動只有做到这些核心的内容,才能说你与互联网发展是同步的

自正往上,第二层就到了云计算它包括几个核心的概念。它本质上就昰IT服务的在线化最早的云计算,就是你有一个帐号就能登陆amazon,或者阿里完成所有的服务。这是对传统软件产业的颠覆

云计算的价徝包括三个方面:

1、移动+云计算=实现了IT服务的“在线化”让技术的门槛大幅降低了,成本大幅降低

2、云计算是一个公共服务,它是可变荿本而不再是固定资产投入,它是“按需使用”创业公司的资本压力由此大幅下降。也因此产生whatapp这样的创业传奇几十口人,产品吸引了上亿的用户它的产品就是架构在amazon的云平台之上。

3、 云计算对于未来数据时代的价值:从“电”的发明以来推动工业生产业的“二佽革命”。原来企业要用电你要自己购买发电设备,买煤来自己发电但后来,美 国建立超级电站和国家电网这样一种公共事业的方式,提供了全国用电的70%这是美国工业化的基础。福特最早就是通用电器的电器工程师他想到了电对于 制造业的普遍意义。福特的第一條T型流水线开启了现代制造业,是从电的国网化开始的而云计算,也是真正要解决一个“大计算”的问题而且是足够的低成本、商業化的模式来解决大计算的问题。以前大家只会想到超级计算机它的运营成本高,而反应速度还是很慢当这些大的互联网应用真正发展时,比如淘宝数亿商家提出的购买需要,实时信息匹配的背后就是大数据的计算。所以云计算,就是分布式的方法解决了海量數据大计算的一种解决方案。如果没有计算能力我们谈不上大数据的时代,谈不上海量数据的高效应用

综上三点,当你没有用一个云計算的方式你根本就没有达到真正的互联网运营,你也没法实现真正的高效运营21世纪医药是中国政府指定的数据服务商。甲骨文是它嘚数据服务提供商但后来甲骨文已经解决不了21的巨大数据量。

云计算的特征:分布式去中心化。用尽可能多的通用服务器联网在一起来提供一个足够好的运算服务。通用服务器的成本非常低机群的设置,还有一个13个优势内容就是 容错率任何一台服务器都有宕机的概率,但机群可以对这个宕机进行控制稳定性和可维护性大幅降低,工程师不需要时时刻刻忙着去解决硬件故障而只用定期 去更换损壞的服务器就好了。

传统产业转型最简单的标准,就是你有多少业务已经放在网上你有多少运营已经架构在云上,让你的数据成为┅个热数据,而不是你把数据存在某个地方用的地时候你再现去找的冷数据。

互联网的最高一层是大数据。现在我们讲求的不是数据嘚“大”而是“活”数据:数据是否被活用,是大数据能否产生价值的标准

而这个“活”,大数据的第一个特点是“在线”——活数據肯定是在线的现在很少有数据是可能实时被使用的。阿里有一个奔月计划就是把所有的数据都搬到云上,实现“实时处理”第二個要理解的点,我们今天的数据跟以前不一样的地方,未来的商业数据是自然被记录下来的,而不再是一种收集的概念这是一个根夲的思路差别。

传统的市场调查是一个数据收集的过程,而且是样本数据因为你不可能收集所有的数据。而互联网时代的数据是全夲的自然记录。比如淘宝有所有用户任何时 间在淘宝上浏览和购物的记录,这是用户行为在淘宝自然沉淀的数据任何商业都很关心成夲。只有这些几乎用零成本的方式因为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存储和运算 的成本会越来越低只有用这种接近零成本的方式存储下的数据,才能够创造价值——这是一个沙里淘金的过程沙要足够多,最后淘出的金也相对会更多

大数据第三个特点:数据和业务是一个有机嘚闭环,它会是一个正反馈的作用以搜索为例,我们有一个全网数据库最主要的考核目标是“实时性”,搜索依据就 是要做出一个铨网实时数据的index,同时要做出一个ranking:对所有网页内容根据搜索要求,进行一个排序匹配Google最有名的研发成果 就是page rank。但这个相关性是由什麼决定——它是由用户每次的点击(CTR)来决定——这个是google每次计算的活数据的来源google没有数据搜集 的过程,任何一个数据的点击就成为下一個搜集实时的信息,这就是一个活数据的概念你搜一个关键字,原则上一个小时前后,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因为 一个小时之后,數据动态更新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结果。这是一个实时的在线系统一个完整的业务闭环: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你的业务在多大程度昰由你的数据流决定了你的用户体验。

云+端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从云的层面说最重要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大数据本身的质量数据與用户的互动——这些都会影响用户的体验;而端的层面,比如微信是点对点的体验,不需要背后云的支持

数据量的大少,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怎么要实现“活”数据。我以出版业为例—— 出版社这个业务我想要的就是一个活数据的闭环——以家电企业,他们有哪些业務是在线的电商版块是在线的,在存货和其他的存货未必都是一盘货。换成媒 体:你们的用户有没有在线你用什么方法跟他们互联網,哪个环节有没有数据沉淀

阿里:我们不是一个纯互联网公司, 我们是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商业的效率。很多互联网公司是一个互聯网技术,做出一个互联网产品而阿里关心的,是怎么样用互联网产品去解决传统商业的问 题。这个解决的过程必须用到这三个互聯网产品形态来支撑它的业务体系——internet硬件,云计算社会化的计算公用服务大数据作为这个平台流动的 最重要的资产,web1.0-3.0作为核心的产品形态——云+端

提问:所有的环节都是可以实现“数据在线”吗?比如大量的非结构数据?

回答:我认为未来都可以实现“数据在线”这是一個解构和重构的过程。

提问:未来互联网产品的特征是去中心化吗?

回答:淘宝目前还是中心化流量的平台我们在促进用户和商家的联系還远远不够。三年前我们就说过我们想把淘宝做没了,因为我们想让淘宝无处不在三年来, 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移动化发展,我们都想努力实现卖家和买家去中心化的交流换句话说,这是淘宝从web.2.0向3.0过渡但2012年开始,淘宝讲小而美和开放平台已经希望在构筑用SNS的生态來建立大的商业生态系统。

微信的这个大生态本身是一个社交需求。到目前为止所有的人,都没有做到用SNS一个产品理念来支撑出一个商业的最大化:让买家和卖家的网可以更加丰富——这其实是商业生态的“毛细血管”部分。这是一个非常难的方向也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我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会试图用这个方式来寻找商业机会

淘宝做的就是web2.0时代的商业引擎。就算3.0时代我们这样2.0嘚一个中心化的平台,还是有它的商业价值后浪推前浪,前浪并不一定会死在沙滩上它可能会成为新时代一个小的元素。

 提问:怎麼看互联网每个“结点”的价值?

回答:互联网不断扩张和渗透这张网会越来越密,会有越来越多的点而未来可能每个点的价值也会越來越大。你最需要关心的其实是你这个点,在网上还有没有 存在的价值如果你不能够成一个点,你就会消失了你与这个网无关了。伱要关心的第二点就是你这个点,在网上是不是足够的枢纽所以你要让你这个点,可 以对外越来越多地连出去让你成为一个重要的局部重要的网络——web 4.0有可能是一个部落的生活方式,或者是一个局部网络的生活方式你不必关心整个太阳系发生了什么,你只要关心你局部的范围

告别了大工业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又回到了一个人的时代,人跟人的协同和合作变得更加重要。

从人这个维度我有幾个观点:一是数据的活性,很重要第二个是算法很重要。算法是武器就像以前工业代时代人们会看你的流水线的处理能力是不是很高。算法的核心是一个可以实现闭环的可重复使用的产品;第三个就是人的创造力,它是把数据和算法结合在一起的最重要的成功元素:因为,成本再怎么便宜大数据都是要收敛的,人类给它预设一个什么样的规则也就决定了大数据演化的方向。

工业时代要求人的標准化,而未来新的工业文明中对人的创造性,要求是更高的商学院本身是30年代才开始的,它的目的就是用流水线的方式,批量生產标准化的管理人才当这个需要不存在的时候,商学院也就不存在了投行和咨询公司,也同样面对这样的大势

周鸿祎的那本书,从“术”的角度讲得不错。互联网思维第一个是“用户第一”的理念。

我觉得互联网思维有如下三个特点:

首先以前这只是个口号,昰个哲学思想但现在,用户第一对于互联网企业却是“生死线”——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你第一次知道了:谁是你的用户:他长成什么樣,他的习惯他住在哪里。其次由于有了“互动”和“在线”,你第一时间就能得到用户的反馈:他在你的产品停留了多少他对什麼感兴趣,同时用户有了话语权和主导权而且互联网上,转移成本是非常低的就是一个click away,所以用户体验是互联网时代生存的基本线

苐二是“免费模式+增值服务”—— 这是一个信息的经济学所决定的。信息和物质不一样信息的使用过程中不具备排他性;同时,信息的使鼡过程本身就是信息的增值过程,所以互联网强调你的 “参与”;第三个特点互联网信息产生的边界成本几乎为零——信息抵达海量用戶的成本,几乎为零;第四个特点:信息的定价很难判断。这是一个悖论买方 无法事先判断这个信息的价值。综上四点以信息为基础嘚服务,都倾身于免费:用免费来激励参与用利参与来找到额外价值,再从额外价值中找到商业模式然后完成一个商业模式的闭环。

苐三个特点:迭代第一时间把一个产品的原型放在网上,充分利用正反馈的效应来完成产品的试错迭代。这是互联网产品最经典的打法这是一个演进的思路。

用五个关键词来总结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

第一个关键词:在线要考虑有多少关键环节可以实现“在线”。佷多传统企业面对互联网大潮时你只建一个官网,这是你的传播环节;你开了一个天猫店这只是你的渠道上线了,但你的供应链呢?……(倳实上这些互联网化的过程,与做一个真正的互联网产品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

第二个关键词:互动你是不是做到了双向互动,而鈈是单向的broadcasting

第三个关键词:体验。互联网时代最好的体验,是通过社区来实现而社区也是通过体验来形成?你有没有能力,来形成一個相对比较大的部落和社区这个社区对你提供体验又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第四个关键词:联网要考虑这个社区与更广域的互联网的联網程度:你的结点的广度和深度。

第五个关键词:实时性要考虑你在线的程度——它的实时性。

三、传统企业转型的问题

首先是媒体转型的案例:从产品角度去做报道不能只享受自我认可的报道方式。一种新思路:合伙人制——读者和作者的互动员工与员工的互动。

苐一次对媒体的认知是07年我到雅虎做总裁。当时就有一种产业人士的回馈说内容挣不到钱。当时雅虎还有全网搜索其实有一块就是聯盟的业务:小网站通过 雅虎的流量广告获得分成。当年我发给联盟网站的分成是一个多亿这与那些高大上的内容平台抱怨内容挣不到錢的情况,形成一种反差:这边是纯草根的网站平 台每年获得三五十万的广告分成。可以看到其实当时一大部分内容创作者——那些Φ国的小网站,就已经存在了他们已经就把内容的收入给分掉了。

曾经我给了我同事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在互联网上做出中国好声喑。后来我们给虾米这个需要他们报了一个方案,提出音乐人的收入我们的CEO问这是一天的收入吗?回答居然是一年。但与此同时谁挣箌钱了呢?YY。

其实媒体作为一个产业,也在面临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这中间的差别,在于互联网化和互联网平台之间的差别

很多企业都茬努力作互联网化,但这个不解决问题在他们做互联网化的同时,有很多草根网站在做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纯互联网业务开发和针对全产業链创新所以我 常讲C2B模式——它是一个协同共创的过程——是靠大家一起往里面填东西。这就是社区一个共建共享的过程,你分不清誰是创造者谁是享用者。所以找到一种怎么样的协同方法,来共同创造来最后形成一种网状的协同机制——这可能就是未来任何一個产品的供应链模式。

所谓的传媒也分了好几类:1)偏公共服务的;2)信息类电商——大综商品贸易的行情信息;财经类的咨询和深度分析3)现在,还有很大的一团转型出路是不 太清楚的,其中一类是偏生活类的资讯另外一类是跟传统企业的营销相匹配的内容。这两大块内容吔是多数传统媒体赖以生存的主要内容来源。

阿里深入传媒业的思路——动漫案例:我们做云计算的时候当时因为有一个大学的动漫研究教授,坚持用云计算来推动漫产业在这个行业,服务器的数量决定了你用多大的投资在多短的时间内完全多高质量的产品——动漫渲染(rending)的过程。我们就参加进这个事让很多小公司不用再担心渲染的部分,而专注于创意环节这就可以帮助降低创业的门槛。

媒体社区囲创的案例:一个网上做普洱茶的纯做内容的自媒体,商业上是否成功我还没找到一个成功的案例。但这个普洱茶切入的自媒体很赽演化成一个社区, 同时给他们提供普洱茶然后再演化为线下沙龙。这是一个立体的垂直的社区——包括了文化的创造产品的售卖,垺务的体现——不断深化社区

未来没有独立的媒体,媒体都会依附于一个商业社区这是一个精准实时的过程:人已经在这里了,我怎麼把内容和传播做好未来,媒体从业者依然是有一个懂传播的人但用的方式,不再是过去的模拟模式这个可能是未来大部分媒体的方向。

这个方向跟我们观察到的电子商务,以及整个经济的演变是同构性的——基本的思路是一致的。

传统媒体的一个误区是把互聯网当成分销渠道,而互联网对媒体的价值其实是低成本创造内容。另外近年来大部分媒体没法解决用户的“在线”和“互动”。目湔媒体的互动功能对于支撑媒体,还是做不到如果没有盒子,电视连谁是你的用户你都不知道盒子第一次让你可以感到你的用户是“在线”的,在此基础上才会有互联网化的应用。

传统家电行业我也纠结了好几年。我以前也困惑互联网这么牛,为什么救不了家電产业

2008年,淘宝在家电领域做了1000亿国美苏宁百联的收入都在我们之前,也在1000亿多一点的水平但这五六年下来,你可以看到这两个平囼的差剧在拉开家电行业再细分,是有两个生态:1)家电企业2)家电卖场,国美苏宁以及升级的京东这样的网上卖场

过去几年,他们走嘚是非常互联网化的过程但他们仍是工业时代最成熟的产业,工业化逻辑是深入骨髓的过去几年,他们并没有开始在互联网平台创慥一种新的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是由智能家电开始的

新的灵感来自于智能家居产品。比如最近上市的一个做摄像机的公司:GoPro,它是一个专业的数码摄像机——但不同的是这一次,它第一天就是一个在线互动产品在一个传统领域里面,第一天开始从互联網服务切入,它上传摄像机拍摄 内容是最容易他上传运动品质的内容,社区也是最活跃的(youtube里最活跃的频道)——他的CEO说视频分享看似是┅个体验最差的领域,但它是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真正做到一个互联网体验的产品:一个非常简单的APP+照像机,七天的视频内容免费再長的存储就收费——内容云存储。先把体验搬到网上再做到社区的环节。

总之我认为传统家电的互联网化,最终还是会输给互联网平囼上全新产生的智能家居产品

在线广告体系,也是这样的例子——广告变成一个可变成本它的转化价值是可以评估的。

那 么现在要討论的是,如何能够实现branding和sales markting的双重效率?——一条路是SNS;另外一条路也是阿里正在研讨的一种方式,就是尝试用大数据的方式来找到美誉喥的ROI:从几百个用 户行为的指标,来推出品牌滞后的一个受影响程度这是我们在研究的一个方向,如果实现了这可能会为高端传媒寻找一种出路。

小结: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五个冲击:对广告模式、零售渠道、物流行业、柔性化生产、以及对整个供应链的再造

C2B:用户提出需要,调度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快速应对

电商第一个阶段,淘宝在最前端形成了商家跟用户非常好的互动。第二个阶段就是偠实现怎么样给用户提供产品设计的建议。

传统服装企业新品发布的提前运作周期,要三个月但淘品牌,两三年前就能做到一周上新淘品牌的做法:小批量生产、快速上新——收集用户的认可度——决定哪个新品可以进行更大批量的生产。

为传统企业配套的供应链周轉都特别长此外传统的生产线都是大批量和小品种——开工一次,基本的订量必须有保证的所以这一批创新的淘品牌,最大的困难是沒 有大厂家为他们服务他们只能找手工作坊,数量和质量都是问题所以淘宝在过去三年,真正努力的是上游的厂家跟淘宝品牌商之間的合作。现在已经出现了一 批可以提供柔性生产服务的制造企业:小成本多批次,小批量的生产帮助卖家实现“多款少量”——100款,每单50件接下来,根据用户反馈确定最受 欢迎的产品,再进入大批量的生产——这时候的需要是快速补单,比如1单补5万件你补单嘚速度要足够快,才能抓住市场

形成足够的正循环之后,未来越来越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被拉进来,这个过程其实是C2B的压力会一步步地往上游传递,最终没准会上升到棉花种植

这不再是一个厂家说得算,也不再是一个厂家通过控制供应链来压缩成本、提升效率而昰更强调和依靠上下游快速协同。

提问:用户有时候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C2B怎么做?用户反馈真的可以有效指导产品的走向吗?

回答:首先,社区的种子用户非常重要以小米为例:发烧友是意见领袖,他们的意见先反馈至产品然后用这款产品再去影响更多的用户。C2B的模式吔可以采用到所有的数字娱乐和传媒产品——用户体验先行,反馈需求然后形成立体的社区。

其次为什么这个时代大家也非常讲“设計师”,这其实是指——非常讲究对社会的洞察力我把它叫做“体感”。一个成功的产品往往你有一个有洞察力的设计师。与此同时这个公司的CEO有可能是首席产品体验官(或者回到社区,CEO必须是这个部落的精神领袖)这两方面的DNA都要好,要匹配好洞察力在这个时代,吔变成了非常稀缺的商品:在最佳的时间打中最大的那个需求点

明白地说,阿里的数据真的做得很差很差。我觉得大数据未来会沉淀荿为平台的一部分但人的创造力同样也很重要,所以我不同意机器人统治社会的那种理论的机器代替不了的部分,是人类创造力要用仂深挖的地方我们不要只停留在一种“知识积累”的阶段。

平台的机会都会很大社区和社区的交换(协同),变得很重要的能够把足够哆的点链接起来,谁就是一个平台级的服务商平台跟多元物种是一个共生关系。平台连接多元物流——后者活得越好平台也更有魅力。

移动互联网大家都很困惑,好像都没出什么新的东西但我个人感觉,可能下一步就是无时无刻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平台,用协哃的方式来工作过去的二十年,只是延用以前的工业时代的惯性在提升这里面,到底哪一点可以激发出更大的经济效益这里需要有佷多基因的碰撞……

最大的变革来临的时候,你可能就是拼了命往前跑最后还是被人替代掉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3个优势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