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音量怎么调节能够自己随便调节音量大小吗?

感音神经性耳聋,特别是感音性即耳蜗性或内耳性耳聋的患者,相当多的人有重振现象。重振(Recruitment)亦称为复响或复聪,是一种病理现象。通常所说的重振是指响度重振(Loudness recuitment)。听觉功能正常的人所感受的声音响度是随声强而变化的,其变化呈一定比值的依赖关系。某些内耳听觉受到损害的人,感觉声音响度的增长,在不同程度上超过了强度的增长的速度,即患者对较强的声音比较敏感,有重振现象者,接触强声时,忍受能力显著降低,甚至忍受不了。而对于比较弱的声音又听不见,这就是有重振现象患耳的最显著的特点。因此这类耳聋戴助听器时,音量开小了听不见,音量开大了承受不了,很难调到一个合适的位置(音量)。普通的助听器,由于没有考虑到重振听力的这些特点,所以不能起到改善听力的作用,甚至还会导致其听力变化,对助听器与听力学了解不多的人常以为感音神经性耳聋不宜戴助听器。如果按照聋耳重振的特性来设计助听器,有重振的聋耳也会有很好的效果,很多年以前这些理论已经清楚,这种助听器国内国外早已设计出来,生产出来。

鉴别重振的方法有很多,在纯音听力计上测双耳响度平衡(ABLB),做强度辩差阈试验(DL),短增量敏感指数试验(SISI)。用语言测听根据言语清晰度曲线的形态,听阈距或阈距的范围等均能确定重振有无。

正常人的听力范围从0dB到120dB。最适响度级在不适响度与听阈之间即60dB。有重振的聋耳其听力范围比正常耳及传导性聋耳都窄,其不适响度与听阈之间范围小于120dB,而且最适响度不在听力范围的中间,而是偏向不适响度一侧。

针对重振聋听力的这些特点来设计助听器,才能使聋耳获得较好的使用效果,新助听器应有以下特点:

● 不论外界输入到助听器的声音有多大,特别是突然出现的强声进入助听器,控制助听器的最大声输出均不得超过聋耳的不适响度级UCL,这样聋耳才不会有疼痛感。

● 助听器的声输出必须是以最适响度为中心,动态范围大体上与舒适响度范围一致,其上不能超过聋耳的不适响度级,这样聋耳通过助听器听到的声音其响度基本上在舒适响度范围之内。

● 由于有重振聋耳的听力范围比正常耳及传导性耳聋窄,控制助听器声输出范围使之比普通的助听器声输出窄,由于不同的重振者其听力范围各异,则要求助听器的输出范围是可调节的,这样一台助听器可适用很多人。

各助听器厂家为了宣传自己的助听器能够适合重振聋耳选配,分别声称有自动重振控制电路,简称ARC,自动响度控制电路ALC,自动音量控制AVC,以及自动增益控制AGC,ARC、ALC、AVC、AGC,它们的实质是通过压缩电路实现电路的自动增益控制,达到能够控制助听器声输出的目的。

如今的趋势各种随身播放器空前繁荣,MP3、MP4以及音乐手机等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精彩,同时也让我们的听力越来越衰弱。有研究指出,仅在欧洲,因持续收听大音量音乐就将会让多达1000万的人面临永久失去听力的危险。人体的内耳有18000个感受听觉的细胞,它们是直径约0.01毫米的纤毛细胞,容易受噪声影响,一旦受损,不能再生。据统计,在生产性噪声为100分贝的环境中工作40年的工人,噪声性耳聋患病率高达41%。而当人们在使用MP3等随身播放器时,即使以低音量收听摇滚乐,其音量也已超过90分贝,甚至有时耳膜接受的噪声高达115分贝。还有,播放器的耳机多塞在外耳道,噪声的能量全部集中在耳朵里,其危险大大增加。如果耳膜长期反复不断接受噪声刺激,最终可因听觉细胞的不可逆损害而导致永久性耳聋。因此,要保护好听力,应远离噪声的威胁。平时在看电视、用电脑进行影音娱乐等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不宜过高,更不要长时间把耳机塞在耳朵里听音频等。此外,维生素B1、 B2、B6 和C 能保护听觉细胞,可适当补充。也可多进食含维生素B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助听器音量怎么调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