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岛网趣头条邀请好友怎么没奖励参与有奖励吗

东方头条是一款看新闻就可以获得红包奖励的手机APP,也是老平台了,以前邀请一个好友只奖励3元,现在一下子涨到了10元,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的缘故,反正这些对我们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赚到更多的钱了。

参与方式:手机扫码下面二维码下载东方头条APP,登录后输入邀请码  有红包奖励:

登录后完善一下个人信息,随便看看几篇新闻,签到什么的,做一下日常任务,都可以得到金币奖励哦。

点击右下角【我的】可以看到“微信邀请”“朋友圈邀请”“QQ邀请”“面对面邀请”几种邀请好友的方式,把自己的二维码发送出去,别人下载后填写你的邀请码,就成为你的徒弟(不填邀请码无效哦),徒弟阅读几篇文章,你就获得相应的奖励了。

首先,10元奖励不是一次性发放的,需要你的好友前7天每天登录一下东方头条APP,看看几篇新闻才可以,详情如下图:

用手机赚钱原来还可以这么简单,就算你每天在QQ,微信上聊聊天,把你的二维码发给别人下载,填你的邀请码,每天都能轻松加到几个徒弟,每天轻松赚零花钱。

如果你还懂一点网络推广技巧的话,比如贴吧,知乎,新浪博客,天涯社区等等,这些地方都是比较好推广的,玩得好一天赚几十上百元没问题!

直销专业网讯 “免费扫码看资讯还能赚零花,不止呢~还能微信提现或者兑话费……”下班路上,裴一(化名)突然收到一位朋友的微信消息,紧接着对方又发来了一张扫码领红包的图片,显眼位置写着“零投入大回报,加入就送现金红包1—10元,只需看文章即可赚钱……趣头条值得信赖。”

摸不着头脑的裴一泛起了嘀咕:看文章就能赚钱?不会是骗子吧。但是在朋友再三保证下,裴一还是扫码下载了这款名为“趣头条”的App,刚一注册完成,朋友的微信消息就到了:“又收一徒,你现在就是我的徒弟,要多在这上边看新闻,给我进贡哦!”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裴一哭笑不得。

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开始研究这款资讯阅读应用,渐渐地,她发现有些不太对劲:看新闻就能拿现金红包、收徒能得奖励、徒弟可以向师傅“进贡”,徒孙向徒弟“进贡”师傅也能得奖励……

“怎么这么像传销啊?”敏感的裴一很快将其模式跟传销联想到一起,不仅如此,跟她有同样疑问的网友不在少数,“这样的软件,到底是谁在看?真的有人拿到钱吗?”

过去一段时间内,趣头条赚足了人们的目光,这个很少出现在聚光灯下的平台,不断传出融资或计划上市的新闻。

3月16日,趣头条官方宣布完成了2亿美元B轮融资。此轮融资由腾讯领投,跟投方为尚珹资本、顺为资本、小米、华新致远、创伴、光源资本,整体投后估值超过16亿美元。

官方资料显示,趣头条隶属于上海基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2016年6月上线。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趣头条累计注册用户超7000万,日活超1000万,月活接近3921万,同比增速高达687%。猎豹大数据显示,趣头条在全网App中排名第41位,资讯类产品中仅次于今日头条。

由于很多人表示从未没听过、体验过其产品,因此趣头条宣布融资后,在互联网行业引发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实际上,趣头条的目标受众并不在一二线城市。易观千帆的调查数据显示,趣头条平台上超过80%的用户来自非一线城市,以中低档消费者为主。

说起趣头条在三四线的受欢迎程度,老家在河北农村的张伟(化名)深有体会,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亲戚朋友们每天都在使用,并且经常比较各自所得的奖励。

“我妈自从被我舅妈推荐安装了趣头条后,一发不可收拾,拉着我收徒弟,一天天手机不离手……总感觉这不是什么好事,不太懂这些软件靠什么盈利……”张伟表示自己对其内容丝毫不感兴趣,“都是些没有营养的内容。”

业内人士认为,瞄准三四线用户成为趣头条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所在,但这只不过为其赢得了一丝先机,真正促使其迎来爆发的则是其用户奖励+收徒的模式。

在趣头条上,用户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得到奖励,奖励内容或为现金红包,或为平台的金币奖励。按照目前平台的规定,用户注册、签到、阅读新闻、分享新闻链接到朋友圈得金币、完成任务得现金红包。

而点对点收徒则是趣头条主要的获客手段,也是用户见效最快的赚钱方式。即用户通过自己的邀请码邀请其他人注册,用该邀请码注册的趣头条用户将成为其徒弟,每收一名徒弟,师傅即可获得金币和直接的人民币奖励。此外,徒弟分享、阅读、评论新闻,“师傅”也能获得“进贡”,也即金币奖励。

法治周末记者体验趣头条发现,平台列出了收徒奖励制度,收徒2人可得6元现金奖励,收徒4人得16元,收徒1000人得12000元,收徒2000人得28000元。但不过收徒2人的6元现金无法提现,只能到收徒4人时能提现16元。

那么徒弟再收徒弟后,师傅又能得到何种奖励呢?

趣头条平台客服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若师傅的徒弟收徒后,徒孙对徒弟进贡满60金币后,师傅将会获得徒孙100金币奖励(一共2次,一日仅限一次)。

按照平台说明,金币兑换人民币的比例是不定的,按照趣头条每日的收益来定。有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基本维持在1000个金币兑0.5元这一水平。

法治周末记者注册趣头条后,看了两篇新闻,未邀请其他人加入,前后不过3分钟时间内,账户里已经有1元钱现金。张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有个亲戚半天时间内挣了20元,“只有收徒才能挣到钱,看新闻留言评论都没有这个快。”张伟道出了其中的差别。

“发展下线,拉人头,从下线身上获得收益,这不就是传销吗?”裴一非常疑惑,长年为父母普及防骗知识的她,越想越不对劲。

趣头条“收徒”式推广营销海报。

“师傅、徒弟、徒孙构成了上下层级,并且师傅还能从徒弟、徒孙处获得收益。趣头条的收徒模式符合传销的构成要件。”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表示。

赵占领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判断某种模式是否涉嫌传销主要看两点:其一是组织要件,即发展人员,组成网络,也就是俗称的“发展下线”,下线还可以再发展下线,以此组成上下线的人际网络,形成传销的“人员链”;其二是计酬要件,以参加者本人直接和间接发展的下线人数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以参加者本人直接和间接发展的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形成传销的“金钱链”,“很明显趣头条的收徒模式符合这两点,涉嫌传销。”赵占领表示。

不过赵占领指出,这种模式并不新颖,在互联网发展早期,PC时代这种模式就曾一度盛行,移动互联网时代,类似的做法也很多。

“只不过趣头条的收徒模式中,人们贡献的是时间,而不是金钱;再加上它对外宣传收徒模式时,并没有将徒孙这一级奖励也大力宣传出去,所以会让很多人觉得它不涉嫌传销。”赵占领说。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明祥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趣头条平台上的用户从收徒模式中所获得奖励全部来自平台,并且平台上投放的广告全部为正当合法广告,那么尽管其模式看起来符合传销特征,但由于用户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出现钱财损失,那么就不能认为其涉嫌传销。

“平台对用户收徒的奖励制度,更像是一种有偿劳务,或者可以理解为烧钱推广,与传销还是有本质的不同。”刘明祥说。

互联网行业资深人士葛甲则对趣头条即将上市的消息持怀疑态度。

“风险太大,主要是它模式单一,单靠广告收入反哺用户,这种模式能否长久?”葛甲表示,仅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平台上并没有优质的内容,用户大部分又是被高额奖励吸引来的,平台上的广告转化率如果差强人意,势必会导致广告收入减少,如此一来用户的奖励也会大幅降低,从而进一步造成用户流失。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目前,市场上迅速涌出了趣头条的同类产品,如惠新闻、淘新闻、东方新闻等等。葛甲认为,除非这类平台能找到其他商业模式,否则即使能拿到融资,甚至勉强上市,也无异于刀尖舔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趣头条邀请好友怎么没奖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