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及大数据时代,组织及基层管理者面临的困难着哪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重心和难点均在基层。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平安中国建设的重中之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的科技、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抓手。“雪亮工程”建设正是在新形势下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的重大战略,也是建设平安中国、平安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多发期,也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雪亮工程”在加强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整合社会治理资源,防范社会风险,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大数据应用;“雪亮工程”;机遇与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思路和要求。强调指出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体制,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研究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本质规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现实需要,是对新时代社会治理发展和创新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1]。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难点和希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指出:“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如何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精细化和更加有效?要清醒地看到,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经济结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环境变化带来的矛盾风险和挑战之多前所未有,给这一系列的新挑战新要求寻找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的主要抓手是什么?根据当前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如何从推进制度建设的角度提出新思路和新举措?如何从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路径设计上进行思考和探索?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的科技、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抓手。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就强调:“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我国大数据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雪亮工程”建设正是在新形势下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的重大战略,也是建设平安中国、平安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城乡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米”,照亮了千家万户的平安。

    大数据时代的基层社会治理首先要有数据治理、权力治理,数据化的权利是一种新的权利合法化[5]。信息技术的发展创造出一个新的领域,即包括大数据、互联网等在内的新的公共空间,各级政府的权利将受到这个空间的限制,政府和社会将在这个空间互动、博弈。将重塑权利的观念,政府的权利边界将被深度调整,权利的逻辑将被深度改写,新的权力主体开始参与进来,一个数据化的全力结构和流程开始形成,新的制度设计路径和思路将会重新构建,新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逻辑将会重新定义,并将以公开透明的态度回应大数据带来的挑战,缓和社会矛盾,消弭社会裂痕。社会治理最高境界,必须注重“互动”。要引导全社会达成利益共识,尤其是针对长期目标的利益共识,就要建立一个适合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框架和社会机制。使多元主体都能够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然后在沟通交流、相互妥协、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社会共识。在行动上,也应该是互动型的,上下配合,同心同德。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多发期,也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为“雪亮工程”在加强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整合社会治理资源,防范社会风险,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2-5]。

    “雪亮工程”,即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是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喻义“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6]。它以“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为总目标,推动重点公共区域、重点行业、领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指导、监督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整合各类视频图像资源;开展视频图像信息在城乡社会治理、智能交通、服务民生、生态建设与保护等领域应用。通过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把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群众身边,发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共同监看视频监控,共同参与治安防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中的作用。从提出概念到向着智能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纵深发展,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在大数据时代有了新的发力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领导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保障国家安全”,“提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法治化、社会化、信息化水平”。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是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预防和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重要手段,是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对于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公共安全工作曾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其中明确指出“当前,公共安全事件易发多发,维护公共安全任务繁重。政法综治战线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坚持科技引领、法治保障、文化支撑,创新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不断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风险,努力建设平安中国。”“要构建公共安全人防、物防、技防网络,实现人员素质、设施保障、技术应用的整体协调。”以政法综治战线为牵头主导单位,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坚持群防群治策略,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决策科学、安全平台和应急技术装备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基于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联网整合,成为了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构建安全保障型社会的重要保障和手段。

    2015年5月,国家9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号)。提出 “综治牵头、公安负责、部门配合”的要求,建设公安部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交换共享分平台。公安部门作为视频监控应用的重要主体,要健全公共安全视频图像建设联网应用标准,建立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支撑各项公安工作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智能服务系统,完善视频图像解析与应用、视频资源云存储等功能,形成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信息体系。建设中央综治办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交换共享平台,依托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综合平台,满足中央领导同志对公共安全、社会治安重大、敏感事件综合研判、决策分析支撑的要求,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促进关键图像信息资源的深度分析与互通共享,完善各级政法综治组织之间视频通信、视频图像深度应用等功能,具备应急情况下视频调用、存储和指挥、控制能力,同时加强对各级各有关部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等工作的有效监督和综合管理。这标志着“雪亮工程”的整体规划和项目建设落地了。

    同年8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综治办和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方案(年)的通知》(发改高技[号)。“雪亮工程”开始向全国推广。其中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在加强治安防控、优化交通出行、服务城市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共同批准临沂市等48个城市成为全国首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程示范城市,并获得中央补助资金,“雪亮工程”建设在国内全面铺开。

    2016年10月,全国综治“江西会议”再次指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核心是提高整体效能。中央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和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设规划,部署开展“雪亮工程”建设。2017年6月,全国“雪亮工程”建设推进会在临沂市召开。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治安管理,建设平安乡村,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到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这是“雪亮工程”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也意味着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将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已经运用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利用信息技术抓平安建设和综治工作,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临沂市是“雪亮工程”的发源地,作为“全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示范城市”,在大数据时代的“雪亮工程”建设中形成了特色经验。以临沂为例,总结“雪亮工程”建设的做法经验,可以为“雪亮工程”建设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在组织推动上,临沂市委、市政府采取党政领导、综治牵头、公安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了市综治办作为建设与运维的主要负责部门以及各有关部门的具体职责划分,在“人、财、制度”等方面全方位保障了“雪亮工程”建设工作顺利推进。比如在推动视频监控联网工作中,各级综治办建立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工作思路,及时协调解决联网工作中的问题、难题,确保了全市“雪亮工程”建设。在财政保障上,建立了“雪亮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建设经费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考核机制上,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用足用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奖惩的措施,完善机制,压实责任。良好的组织推动机制有效的解决了牵头难的问题。

    临沂市在视频监控点位建设和视频监控应用平台建设上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在监控点位建设中充分利用并整合现有视频监控资源,对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技术标准的已建监控点位进行联网整合,避免了重复投资。在公共安全智能视频监控监管应用平台建设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搞“一刀切”,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提出了综治中心分类建设的意见。各地可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量身制作、量力而行,有效减轻了基层的工作压力和负担。比如有些地方旅游资源比较丰富,那么在雪亮工程建设中可以考虑将本地旅游景点的视频推送到互联网上供民众查阅以选择错峰出行。有些地方更强调网格化的管理,那雪亮工程建设中可以将乡村进行网格化的划分,并指定网格员通过前端的APP进行所属区域的问题上报等。

    临沂市政法委综治办联合公安、财政、规划等部门,对全市视频监控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摸清真实底数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各级各部门视频监控、网格化管理、视频会议、矛盾调处等系统资源,建立了以综治信息系统为核心,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分级应用的综治信息平台4611个,为“雪亮工程”建设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撑。按照综治信息平台高清显示屏不同面积,研究制定了“县乡村三级综治信息平台建设分类标准”,实现硬件配置分级分类。开发建设市、县区统一规范的综治系统,将软件应用集成规范化,实现了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指挥调度、监管考核等工作运行的信息化、实战化。打破信息壁垒,整合各级各类视频图像资源,建成纵向连接县乡村、横向贯通重点行业部门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实现横向纵向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选择先进的网络视频传输技术,实现了资源整合、系统联网、授权管理、成果共享的工作运行机制。

    在管理机制上,临沂市建立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运行、工作保障实体化的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各级综治办与综治中心合署办公,赋予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分流指派、督查督办和考核奖惩建议四项权力,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开展。依托市、县、乡、村四级以及重点行业部门互联互通的综治信息平台,对各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重点行业部门、派出所等信息平台24小时值班值守情况进行监管考核,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上考评信息系统,通过设定固定指标和动态指标权重形成考核评价结果,统一制定县乡村三级综治平台管理办法,明确各平台操作细则、保密规定、值班值守等规章制度。并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以管促建、以管促用”,为基层社会治理和基层综治工作增加了抓手。

    网络的本质在于互联,信息的价值在于应用。应用是雪亮工程的核心生命力。临沂市在推进“雪亮工程”建设过程中,着力深化拓展“领导用、部门用、群众用”三个层面的实战应用,充分发挥“雪亮工程”工作效能。比如在领导应用层面上,将“雪亮工程”信息系统接到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的办公电脑和手机上,即时查看平台推送的各种综合分析数据,直接调看重点行业、重点部位的实时视频图像,随时指挥调度有关工作情况。在各级综治组织应用层面上,通过可视化现场调度指挥,适时作出工作部署,全程跟踪办理监管,信息化监督考核,实现了工作联动、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大大提升了工作效能。在居民家庭,升级改造电视机顶盒让群众坐在家里就能看到周围视频监控,积极研发推广手机APP,使群众无论身在何方都能看到村里视频图像,使“人人都是平安员”成为可能。

    全世界数据采集量最大的物联网设备就是监控设备采集的音视频数据。以视频数据存储为例,一个分辨率为的200万像素的高清摄像机 ,码流为8Mbps,每月产生的视频数据就多达2.47TB。对于一个拥有10万个摄像机的中等规模的城市而言,每月产生的数据在250PB左右。庞大的数据量蕴含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7]。由“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应用项目产生的数据大概可以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其中结构化数据以文本为主,非结构化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具体到业务层面,主要有人脸数据、车辆数据、物体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环境数据等。这些数据在通过采集、整理之后,又可以形成非常有价值的专业数据库,比如车辆数据库可以分为:车牌数据库、认证核验库、车辆通行数据库、案事件视频图像数据库等,通过车辆大数据分析系统,可以为交警在实战化中提供数据支撑。将基础数据库整合、互联、共享,使用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全量跨部门数据的分析挖掘,就可以为“雪亮工程”中各项业务提供有价值的情报信息,全面提升公共安全工作能力水平。例如利用采集到的人脸数据,可以通过后台在逃人员的人脸数据库比对,快速找出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轨迹,或者城市中迷路的失忆老人,以及利用道路交通采集到的车辆数据,规避道路出现拥堵的现象。

    (二)“雪亮工程”将解决综治工作多年困扰,解决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

    近年来,中央综治办和全国各地政法综治部门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雪亮工程”建设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这项伟大民生、民心工程建设。“雪亮工程”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多年困扰综治工作的六个方面的难题:一是解决基层综治组织不健全、职能虚化的难题。“雪亮工程”强化了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的阵地和职能,增配综治工作专职人员,有效促进了三级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实体化、实战化。二是解决基层治安防控力量薄弱、常态化巡逻措施难以落实的难题。通过“雪亮工程”,固化基层巡防队伍,壮大基层治安群防群治力量,可以形成队伍巡防与视频巡查联动互补的治安巡防新模式,织密基层防控网络。三是解决平安建设社会动员乏力、治安防范群众参与度不高的难题。通过信息化手段将视频监控图像和治安防范信息送到群众身边,可以形成“人人都是治安监控员、信息员”的良好局面。四是解决综治监管考核效率不高、手段落后的难题。通过视频查岗、网上考核手段,就能实现对各项综治工作便捷高效、科学客观地考核评价,促进基层值守巡逻、矛盾化解等综治工作措施有效落实。五是解决视频监控设施分散建设、日常管理维护不到位的难题。通过自动化探头检测、探头使用数据分析等系统,可规范设备运转、服务运用、信息调阅、维修养护等日常工作,保证视频监控长期稳定运行。六是解决信息孤岛、数字鸿沟的难题。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初步建成综治云大数据、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应用,能有效提升综治工作效能和核心战斗力。

    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一同构成了当代社会建设的两大支柱[8]。雪亮工程建设不仅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具体应用中也带动了公共服务领域的创新。推行“雪亮工程+”模式,将党建、环保、城管、扶贫等工作整合融入,可以大大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比如“雪亮工程”管理应用,使视频监控、视频会议、视频调处、移动视频指挥、手机APP等实现统一整合,并将领导办公电脑和手机联入统一应用平台,实现部门联动更加快速协调、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不断提升。在“雪亮工程”中利用人脸识别技术,重点对社区、幼儿园、学校等重点区域安装人脸抓拍相机,及时发现出现在重点区域的精神障碍患者,破解易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难题。对果林、蔬菜基地实现高清视频全覆盖,在家打开电视机就可以随时看护果园、菜地。外地的客商通过上网远程全天候查看绿色有机农作物生长全过程,生产过程,水果素菜价格水涨船高,实现了农民脱贫致富。临沂是“中国物流之都”,通过“雪亮工程”寄递物流视频监控接入及监管,实现了对全市邮件快递100%实名制、100%开箱验视、100%过机安检的可视化、智能化监管。公交车、危险品运输车辆、城际班线客车全部安装车载视频监控并接入“雪亮工程”联网平台,实现了交通运输安全监管的“看得见、听得到、管的好”[9]。

    (四)“雪亮工程”带动安防产业的发展与形成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十三五”规划中提出,2016至2020年,“雪亮工程”250个示范城市将拨款100亿,计划带动地方1000亿项目投资。据相关媒体调研报告不完全统计,2017年我国安防(政府需求类视频监控 与“雪亮工程”千万项目)市场规模约为423.65亿,项目数705个,千万项目平均投资约为6008.31万,“雪亮工程”市场商机可见一斑。越来越多的省市将加入到“雪亮工程”的建设当中,这样不仅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乡村享受到“遥控器握在手中,安全感长在心里”的安心暖意,同样也是安防产业企业进入视频联网领域的大好契机。视频监控企业占据“雪亮工程”最大建设市场份额,各个巨头都已经展开“雪亮工程”定制化的高端产品应用。“雪亮工程”不仅仅是镜头的重点覆盖,更是视频数据的高效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加入视频数据智能化应用服务市场,安防产业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据ITS114数据统计显示,截止2017年12月底,我国安防与雪亮工程市场中标过亿项目80个,中标过亿项目市场规模总计约260.3亿,同比增长199.2%。其中涉及雪亮工程的中标亿元项目9个,总计31.04亿,以平安城市和雪亮工程为代表的国内视频监控市场已然如火如荼。

    随着视频监控建设应用不断深入,技术人才缺口大、数据应用不深入、联网共享不规范、缺乏数据标准、数据安全无保障、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发展。“雪亮工程”建设在机遇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雪亮工程”建设不仅涵盖城市,还要求覆盖广大农村,其很重要一个作用就是要推动实现城乡发展的动态平衡,从当前建设的主要试点地区来看,在解决基层政权治安防范力量薄弱、安全防范联动、安全防控形势严峻等面临矛盾与挑战;在借助现代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在治安防控、人口服务、信息共享、矛盾纠纷调处理等方面的水平提升工作机制尚不完善;特别是在应用于偏远、人员稀少、欠发达等地区,针对不同地区的需求和发展特点,其建设内容要应当有所侧重不同;对于广大城乡社区和老少边穷等欠发达地区,应以补点扩面、提高覆盖率、大力发展社会视频资源联网为主面临困难;对于发达地区,以运用视频结构化描述、数据挖掘、人像比对、车牌识别、智能预警、无线射频、地理信息、北斗导航等现代技术人才急缺,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集成应用力度不够,视频图像信息的综合应用水平有待提高。大数据时代,雪亮工程如何实现现代化升级,是在接下来的建设应用中仍需思考的问题。

    尽管大数据技术已经发展多年,但是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基层百姓,“大数据”的理念尚未真正建立起来,“雪亮工程”的建设与大数据应用还需要一个长期的思维转变过程。很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对大数据的理解还停留在概念阶段,数据仍然只是辅助,还没有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真正落到实处。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设备联网,多数的政府部门还在被企业推着走,从技术上倒逼运行机制和标准体系建设,无法真正从顶层设计出发,科学规划统筹。即便数据库已经建立,数据应用仍是老大难问题,海量数据资源不知如何分析,该从何处着手,如何让雪亮工程建设大数据应用“智能”起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另外,技术人才缺口大也是“雪亮工程”建设的一大阻碍[10]。整体来看我国在大数据采集、大数据处理、大数据储存及管理、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大数据检索、大数据可视化表达、大数据安全等领域均缺乏国产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当前从事数据分析的人才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领域,其对软件开发、程序设计等较为熟悉,但对数据挖掘并不精通。在政府部门中,既熟悉政务又深谙大数据应用的高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日常运维仍需企业支持,政府自主能动性无法发挥。

    (二)共享联网不完善,大数据应用不够深入,大数据在视频技术领域应用面临挑战

    平台系统需要进一步开发完善,特别是重点行业部门信息融合需要加强,智能化综合应用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大数据”社会治理尚未真正形成。复杂多样的承载网络环境给视频信息的整合联网、信息传输、权限管理、运行维护、安全共享等带来诸多挑战。社会视频资源数量多,建设类型各异,结构复杂,且构成各个系统的软硬件品牌繁多,标准杂乱,设备码流及协议普遍私有化,造成图像的编码格式、协议不统一,给整合带来一定的难度。现有视频监控设备主要功能是录像,欠缺对异常情况自动识别、推送、预警的功能。现有数据更多地应用于循迹追踪,系统对大数据进行深度整合、分析提出有价值、可供社会治理决策信息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雪亮工程”如何解决让视频“说更多的话”是最大攻克目标,将视频形式的数据和信息包含用技术手段从不同层面解读,是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方向。以道路监控为例,摄像头拍摄到一辆车经过,能得到的信息有:车的颜色、型号、车牌号、车主信息等,如果整合特定摄像头一段时间内拍摄到的车辆信息,能够判断这一路段车流量状况,进而判断道路拥堵情况。让视频大数据“说话”,需要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算法创新,运用智能大数据手段是视频技术领域未来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此外,目前已开发APP功能不稳定、业务流程有待简化、群众服务功能有待加强。

    “雪亮工程”建设,除了带来了安全防范“无死角”的保护,也带来了隐私“全曝光”的隐忧。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雪亮工程”建设涉及的视频监控图像信息数据保护、网络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等等面对着复杂的挑战。首先,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全时记录每个人的一举一动,其本身就对个人隐私保护造成巨大威胁。而相应的数据安全保护的法规、管理办法、安全标准尚未完善,即便这些信息是在本人知晓并且允许的情况下提供,利用大数据技术将这些原本很少涉及个人隐私的“散状分布”的碎片化信息加工整合之后形成新的数据很可能存在个人隐私侵权风险[11-12]。其次,“雪亮工程”建设点多、线长、面广,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和传输网络极易成为恶意攻击的风险隐患点。社会视频资源的承载网络情况复杂,互联网、自建局域网、自建视频专网、电信运营商、移动运营商等视频专网等各类网络混合组网,种类繁杂,网络信息安全建设面临困境。再次,各个社会单位(个人)对视频监控系统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一般为非专职人员操作,容易导致视频资源信息外流,信息安全难以有效保证。

    “雪亮工程”建设主要着力点在基层,基层人员安全防范力量、技术力量薄弱,也大大制约着雪亮工程建设。乡镇和农村人员多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安全防范力量不足[13],信息值守平台人员多为基层干部或群众,存在信息技术知识匮乏,操作不熟练等问题。城乡结合部、镇、社区、农村监控点位覆盖率低,乡镇户外安防设备缺乏主动故障告警导致故障发现不及时,设备故障处理效率低,社会视频资源普遍存在运维投入不足,设备维护不到位,系统完好率低,可用性差等问题。虽然公安机关要求一些重点行业单位或特殊社会单位的视频监控系统至少要保存15天以上的监控录像,但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手段,等到真有事情发生的时候,往往会发生现场视频录像丢失或设备不录像等问题,而视频录像的丢失将给事件的后续处理带来极大的阻碍。

    推进“雪亮工程”建设首先要成立由党委政府领导的,包括政法综治、发改、公安财政等多部门共同构成的领导小组,一般建议要由市委书记、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由政法委综治办牵头,落实具体分项责任单位,项目承建单位由项目责任单位按照法定程序选择。具体分项包括:市级共享平台、区县共享平台、综治、公安分平台、各部门信息平台及监控点位、传输网络。要落实项目咨询单位(一般为设计院或有工程咨询资质的单位):编制立项报告和设计方案,完成可研报告编制,签订联网共享协议,落实建设资金承诺等方面的综合举措。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最优模式。雪亮工程建设必须要充分发挥法治对社会治理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要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全覆盖、无死角,亟需通过立法进行基本的职能划分、基本的权限赋予、基本的程序规范。目前我国关于视频图像信息安全、数据保护、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的立法尚不完善,地方配套的立法和政策也尚未制定。需要尽快完善政策法规,强化安全准入,规范重点公共区域和重点行业、领域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联网与信息的安全使用。还要尽快完成对现有视频监控相关标准的修改完善,加强网络安全保障,确保产品、系统质量可靠和安全可控,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应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加快建立完善视频图像信息安全、数据保护、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完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项目的方案论证、安全评价、检测验收、效能评估等机制,建立健全日常监督检查机制。以用促建,落实重点行业、领域视频监控系统的属地管理职责,支持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共享,谁建设、谁管理、谁维护。针对目前管理的应用实际,建立完善职业化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和监看队伍,进一步规范相关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和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

    面对社会视频资源纷繁复杂的承载网络情况,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打通网络通道,实现视频图像信息的安全加密传输,并最大限度保证不改动原有网络,不影响社会单位原有系统及应用。针对社会面视频监控系统中品牌众多、标准杂乱的异构设备和异质平台,通过多种兼容性技术手段,实现各类资源的统一无缝接入,通过协议及码流的标准化转换,保证社会视频资源在共享、调用时均符合GB/T28181国标要求。通过社会资源接入可使更多的场所纳入公安布控范围。但同时也需要重视社会视频资源接入时的安全性,如何根据需接入的社会视频资源类型,部署对应的安全接入设备及措施,规避前端设备、传输链路、网络边界、系统应用等各环节安全风险,保证信息安全,确保视频图像数据不会发生外泄。

    打造全城全网视频大数据服务平台,运用人像对比、指挥调度、社情分析、群防群治、一键报警、信息发布、移动APP等创新技术,面向政法、综治、公安、公共安全、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公众等提供视频大数据应用。汇聚全网、全行业及社会面环境下的海量视频大数据的分析应用。采用视频云解决海量资源的共享,建立视频解析中心和智能应用,深化基层治理、综治业务应用,建立视频惠民发布新机制,实现智能运维新模式。通过数据可视化、智慧管理,实现预测、预警、预防效果,为新形势下平安中国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供强力手段,织就守护百姓安全一张网。

    (六)需要整合企业现有资源积极推进城市视频监控联网工作能力建设,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创新运维模式

    各级政府及各地雪亮工程建设主管部门要善于运用市场化的机制,发挥市场化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建设中标企业要拥有雄厚资本实力和技术研发能力、强大的系统集成能力以及快速有效的运维响应服务保障能力,能够足以支撑大范围的多级视频联网应用和大数据管理与数据分析计算手段的能力,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特点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运维企业和厂商应具有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和独特的市场把控能力。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通过支持BOT、PPP等多种运营模式,建立起雪亮工程资金筹措、规划、建设、应用、运维的长效机制。

    互联网、大数据正在把我们带入一个日趋复杂和不确定的世界。在一个日益复杂风险高发的世界如何进行社会决策?如何引导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避免曲折,避免危机?这需要新的社会治理模式。大数据时代在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数据驱动的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中实施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14],无论是政府还是其他组织机构,数据收集和分析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管理部门的基本要求,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政策和法规,将社会管理从事后处罚转向事前预防,在医疗健康、国土安全、智慧城市建设、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社会治安、治理社会腐败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平安中国建设的不断推进,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智能化水平,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已经成为平安中国建设的必要手段和必经之路, “雪亮工程”纵向串联省、市、县、乡镇、村综治中心平台,横向整合公安、交通、市场监管、国土、生态环保、政务、消防、城管、路政、文化旅游、教育等职能部门大数据资源,从真正意义上完善了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传输网络、视频信息共享平台、安全管理系统,促进点位互补、网络互联、平台互通,最大限度实现公共区域视频图像大数据资源的联网共享。在不久的将来,结合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城乡社会治理监控一体化发展建设将为平安中国建设做出更高水平的贡献,让雪亮工程建设打通精细精准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逐步形成社会治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过程人民参与、成效人民评判、成果人民共享的新模式。

    (作者:1,临沂市政法委副书记;2,中央政法委“大数据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课题组组长、首席责任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北京研究院院长、雪亮工程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主任;2,华中师范大学北京研究院科研部、国廷工业和信息化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安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和社会化趋势是大数据产生的本质原因。

大数据并不是量大,它有四个基本的特征:更大规模的数据、更多样化的数据、更加实时的数据、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在之前有很多可以存、可以不保存的数据;而在大数据时代,即便我没有办法保存数据,也一定要把它保存起来,大家都知道数据就是价值,就是权力。

大数据的三大精髓:模糊替代精确、相关性替代因果性、全集代替样本。比如通过一个人的微信朋友圈可以基本知道这个人的工作、生活,甚至家庭、兴趣爱好;再看看这个人的朋友圈谁跟谁相互点赞,就能了解简单的社会关系,这就是大数据的相关性。其次,我们过去的科学研究方法,在没有理论基础的条件下选择抽取样本,放进自己的理论中进行相关的推断;现在大数据的方法是,不需要、不去看样本,而是要看到所有的数据,现在有了超算,就可以把数据的全局拿来分析。

大数据作为生产力,不仅要从经济层面对其进行推动,还需要社会层面为之付出努力。新一届政府提出在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转变政府职能的前提下,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也就是说,政府为在执政过程中更加科学,就要有大数据作为支撑,让大数据成为一些决策制定的合理依据。

为什么要把发展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呢?拿发放低保为例,比如公安部、民政部的数据无法提供给人社部使用,如果要为一个低保人员发放补贴,目前的做法,需要这个人提交申请,再去各个部门开证明,每个证明都要加盖公章。但是真正需要被救助的人往往缺乏相关的社会关系,也不了解申请的流程;由于数据的孤立,也让一部分人有钻政策空子办理低保的机会。

如果各部门的数据可以共享,那么发放低保这样的事儿操作起来就容易得多。比如看申请人名下的存款、汽车、家庭成员构成如何、每月生活必须消费支出如何等方面的数据,就可以为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发放低保补贴。目前这些数据信息分属不同的部门掌握,社保部门想调用这些信息是做不到的。只有把大数据的利用上升为国家战略,由国家整体协调推动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才能极大地提高政府的执政效率和管理能力。

如今,黑客入侵的目的更多是要偷有价值的数据。就像小偷入室盗窃一样,有多少贼是开启防盗门进屋偷东西的?恐怕不足百分之一。防盗门做得再好,小偷可以从窗户进来,可以破墙而入。只要小偷能够进来,就会失窃,那么再好的防盗门都将失去意义。所以,现在我们要认识到的数据安全就是让黑客即使入侵系统也拿不走数据,即便拿走了数据也无法使用。这才是数据安全防护的较高境界。

大数据安全层次主要分为六个层面:应用软件、网络安全防护、容灾备份系统工具、数据库、操作系统和cpu。

这六个层面的发展是不能越级发展的。因为这六个层面的发展是由低到高的过程,越高级别,就需要越深入地了解相应的知识。应用软件是最浅层面的,只需要了解最基础的软件知识和程序编写技术。而到容灾备份这个层面,需要了解的知识更多,不仅包括网络传输协议、数据库的知识还包括操作系统、带库等各种知识。所以当没有掌握相关的知识之前,是无法越级发展下一个阶段的技术革新的。

在容灾备份市场上,外国公司几乎占据了超过80%的市场份额。emc公司是全球信息存储及管理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方面的领先公司。世界上最重要信息中的2/3以上都是通过emc的解决方案管理的。而另一存储巨头ibm近期发布了ibm中小企业存储市场战略和ibm最新推出的融简单、易用、经济为一体的产品。

我国目前在应用软件和网络安全维护方面已经做得不错,国内有一些发展很好的企业,比如,浪潮、华为、同有科技等,经过几年时间的市场锤炼,国内厂商表现出相当的实力和竞争力。

在容灾备份层面,是正在发展的时期。做不好容灾备份这个层面,想做数据库是几乎不可能的。因为没有发展完整的产业链,容灾备份没有做到国产化,与数据库兼容,那么数据库就好像空中楼阁,根本无法正常运转,这就是产业和技术发展的规律,从这个层面上说,备份是数据的最后一道防线。

、、、、、,就选光环大数据!

光环大数据,聘请大数据领域具有多年经验的讲师,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教学水准。讲师团及时掌握时代的技术,将时新的技能融入教学中,让学生所学知识顺应时代所需。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较快的掌握技能知识,帮助莘莘学子实现就业梦想。


更多培训问题,欢迎咨询光环大数据官网()在线客服了解详情!

无论选择在哪进行学习培训,都建议先来光环大数据试听一下课程。光环大数据提供一周的免费试听课程,点击留言即可获取机会,听一听再决定哪个更合适!


来源:数据观综合报道 时间: 15:14:51 作者:

大数据背景下由物理空间、社会文化空间、信息网络文化空间构成的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强烈地冲击了传统美术的生成方式和活动领域。今天正处在类似于哈贝马斯指出的公共领域结构的转型时期: “所谓公共领域,我们首先意指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公共领域原则上向所有公民开放。公共领域的一部分由各种 对话构成,在这些对话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形成了公众。”新媒体的发展,为城市公共领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它促进了公民自我意识的形 成,推动了公共文化发展中“人本意识”的崛起,为“文化民主”的集体述求提供了平台和空间。

今天的数字化城市公共领域的美术新形态颠覆了以往大众对于美术的认知。它的即时性形成了新的资源汇聚和交流空间,它往往不仅是单向传播,更多是交互平 台,大众可以从纯粹的个体经验出发,发表评论与交流,创造新型的美术审美模式。它的网上传播的虚拟空间消解了传统美术馆、博物馆墙面实体,在艺术家身体缺 场和虚拟在场情形下,穿越物理的空间、时间,跨越地理的地域、地缘,形成美术展示新方式。它的便捷、高效的贴心服务和操作便利,满足公众对个性化美术的需 求,使大众自创成为可能,产生大众美术新平台。

城市公共领域的数字化,还催生了新的美术创作方式和手段。3D打印和三维建模、各种图像软件程序、视频剪辑手段,构成了设计、绘画、雕塑等造型领域的新的创作方式。

在私人倾述与创作和公众需求与欣赏之间平衡的美术形态,面对一个体现公民平等对话互动、开放公共舆论、体现公民公共精神的城市公共空间,无论从美术的创 作方式和技术手段,作品材料载体和传播展示、呈现方式,还是信息获取、资源利用,以及学习交流,包括艺术品的生存和市场运作管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卡 尔·波普“三个世界生存方式”由于新媒体虚拟世界的补充,城市公共空间的美术生存方式和审美世界有了前所未有的新的立体图景与格局。

2015年11月15—18日,2015年第五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本届大会是“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协会”首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美术教育学会”正式接轨,标志着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协会发展的新起点。

本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主题为:大数据时代的创意美术教育。

近年来,人类已进入大数据时代,这一崭新的时代对全球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大会为全球华人美术教育学者、美术教育工作者以及艺术界人士,提供大数据时代这一新的视角与背景下,国际美术教育创新发展的对话场所与探究平台。会议围绕美术教育与社会、美术教育与文化理解研究、创意美术课程与教学研究、跨学科的美术教育研究、美术教育与科技发展、美术教育评价体系研究、美术教师教育的新发展、美术教育的新空间等议题展开讨论,探寻美术教育创新发展的新途径。会议通过嘉宾主题演讲、专题发表、青年学者论坛、自由研讨等多种形式,从不同视野和角度反映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全球以创意为本的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大数据时代下的美育:一秒钟改变世界

大数据时代来临,很多固有的美术观念和教育形式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互联网上出现的美术新形势仍旧无法得到良好的理解与诠释,可以说,学院化的美术教育与大数据时代美术的平民化之间正在形成极大的对立,作为传统艺术教育形式之一的美术教育究竟该何去何从?大数据对于美术教育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美术教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又该怎么迎接时代的挑战?

第五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带着这些问题,邀请了来自中国大陆、欧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美术教育专家与学者们参与,共同研讨大数据时代下,全球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会议于11月15—18日如期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整合科学、艺术思维启发创意教学

“海量的数据,不仅影响社会,还会带来回馈与互动,可以说是在一秒钟改变世界。”

大数据不仅仅是数字,也不仅仅是图像,在某种程度上,大数据已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提起大数据的应用,给人们最直观的概念就是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数据的收集分析。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孔新苗解释说:“这两点都是大数据非常基础的概念,比如说我们通过数据可以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然后做出预测。多媒体的技术展示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思路、新的拓展。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大数据让我们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设计问题的思维方式变了。当你有一种图像的思维进去以后,你可能就不会像原来一样完全是靠逻辑的推演产生智慧、结果,而可能会产生一种跳跃,得到新的启发。大数据这个平台把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整合起来。以前我们都说科学的思维给艺术家安上翅膀,在没有大数据的时候我们觉得这都是一种个人的灵感和智慧,而在今天有大数据之后,很多人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这种结合。我觉得这是大数据给我们的一个最有前景的最具本体化的改变。”

海量的数据,不仅影响社会,还会带来回馈与互动,可以说是在一秒钟改变世界。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第五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执行主席韦天瑜明确表示,大数据在美术教育上的应用,绝对不只是新媒体技术的使用,“新媒体只是其中的一个载体,比如今天的3D打印、三维建模,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绘画的一部分功能。原来我们的绘画应该是手工的工匠精神,有手工的神圣感,大数据之后这些都没有了,所以现在针对这方面也有很多批评的声音。但是,现在这些普遍的价值观在未来还有多少价值都很难说。所以,对于未来我们不预测。我们今天的预测在未来回过头来看都是非常可笑和幼稚的。”

“我们已经被大数据俘虏了。”韦天瑜直言,“从现状来看,可以说是五味杂陈。我们有不适应,有不理解,有些人感到受到冲击,有些人坚持捍卫传统。任何新生事物出来的时候,这种状态都是一样的。但是,大数据是不可战胜的。美术教育只是受其影响的一个非常小的部分。你的价值观、美术教育生存方式、教育模式以及学生的课程内容、学生做作业的具体方式,课堂的概念、展示的概念以及跟老师接触的概念都不一样。这些都是表层的现象,而大数据的思维是最重要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价值的综合诉求。”

美术教师既要是杂家又要是专家

“大数据时代下的美术教师,不仅要知道材料的教学,更需要理解中小学生是如何进行美术学习的、哪些经验能帮助他们联接已知的和需要知道的、哪些教学变化能保证他们获得生存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美术素养。”

大数据时代裹挟而来,冲击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刻意回避或因循守旧都不是出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美术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有了大数据以后,对创意的要求更加高了,灵感的整合和拼装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在提到大数据与创意美术教育之间的关系时,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副主任王远表示:“当下的美术教育,应该要把原先传统的教育理念与科学时代发展的进步的因素结合起来,所谓融古通今。美术教育过去不太和外界联系,它总是自己有一个圈子,这个领域不是很大。我个人认为,现在的美术教育与时代的发展联系还不够,它与当代艺术和各个门类的艺术发生关系还比较少。它没有跟今天的时代联系起来,包括理念、包括科技手段、包括前沿的艺术。今天为什么有些人要从事当代的美术教育,就是因为今天的人和过去的是有差异的。这次我们召开这个大会,就是达成共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我们交流、碰撞,大家从学理、学术上去探讨。但是整个美术领域与文史哲的特定学术精神不一样,所以现在的美术教育也需要跨学科、跨媒介,多去牵线搭桥的。”

美术教育涉及的面非常广泛,所有的绘画门类都会汇总到里面。“美术教育有它的困难性,作为一个美术老师,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怎样培养学生的美育、艺术兴趣,你不仅要讲得好,还要有多种能力去展现,要有不同的办法去激励,让他们更好地接受。这样的教育理念,是会影响一代人的成长的。民众的美育素养关键在教育,如果教育把美育放在一个相对重要的位置,培养出更多能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人才,或许再过一百年,美育作为一种信念就不再是一个需要去讨论的问题。”王远说,美术教师要有奉献精神,要有热情,要热爱这个行业,很多东西需要不断学习,既要是专家又要是杂家。

在大数据时代,教师要为学习者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平、宽容、全纳、安全和可持续的世界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价值观以及态度,这些都是当代和后代人所必需的应对未来全球化挑战的重要元素。

“美术教师应当主动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挑战。”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钱初熹表示,“人类的差异和认知的复杂性,使学习无法通过单一的假象的标准经验和途径获得。我们要把差异巨大的个体,培养成为美术教师,而美术教师还要使差异巨大的中小学生群体达到比以往更高的预期标准。因为,如今的美术教师,不仅要知道材料的教学,更需要理解中小学生是如何进行美术学习的、哪些经验能帮助他们联接已知的和需要知道的、哪些教学变化能保证他们达到共同的目的——获得在一个高度复杂的世界中生存和交流必不可少的美术素养。”

大数据是把双刃剑,关键看怎么用

“可预测某种趋势与方向,也可能阻碍创意的发展。”

在大数据影响下,传统美术教育的模式、内涵和定位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美术教育会有怎样一个新发展空间,未来的美术教育会变成什么样,这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

韦天瑜说,“目前的冲击可以看到一些表面的现象,比如说我们的网对网,多大程度能替代课堂的面对面;今天网上自由地选择老师,多大程度上能替代我们课堂里的因材施教;网上的虚拟展厅,多大程度能够替代美术馆的现场审美。你到虚拟展厅里去感受,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感受到大师的作品,但是大师的气场、风采和现场的感受可能没有,这里面都存在一些矛盾。”

从目前来看,大数据在中国美术教育的实际应用中还不太广泛。中国美协少儿艺委会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尹少淳举例说:“大数据最初的用处是在商业上,比如在西方有些国家,通过海量的数据统计显示,很多男人去买尿布的时候,顺便会买啤酒。于是在商业运作上,商场就会把啤酒和尿布的柜台放在一起。但是大数据时代最大的问题就是它不讲因果关系,比如为什么会同时买啤酒和尿布,大数据本身不提供原因,要问为什么,是社会学的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把大数据应用到美术教育上?这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

大数据是要有海量的数据,但这个数据的量我们现在还没有做到那么大。尹少淳认为,大数据将来的应用主要是在预测上,以及一种趋势的判断上。这种趋势是两方面的,一个是大家都做,我也可以这样做;另一个是回避,你这样做,我就不这样做。我们可以从大数据中预测教学的方向,包括学生在关注的问题、老师关注的问题,或者显示老师的缺陷,提示老师需要什么东西。当然,这种预测也会带来一定的问题,比如可以去迎合某种趋势,反而阻碍了创意的发展。所以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怎么去运用它。”

尽管我们都看到大数据带来的双刃剑般的正面冲击和负面影响,但这跟大数据造成的“线上一天线下千年”的变革相比,那些负面的影响显得微不足道。韦天瑜说,“我们必须好好来探讨大数据给予我们的非常多的可能性。但是回过头来,我们的传统美术教育不能因此就否定了。传统美术教育有工业时代留下的特征,它有统一的时刻、统一的学年、统一的考试分数、统一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至少它将长期存在,因为它跟社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的美术教育在今天还是非常薄弱的。我们的整个社会对审美人格的培养是薄弱的,是有缺陷的。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但是它有个问题就是如何跟当代的文化接轨。我认为这些东西还需要我们来共同推动。从现在开始,我们能做的就是慢慢融合,不能一蹴而就。现在大数据带来的是新的传播方式、新的认知方式、新的沟通方式。我认为美术的生存空间跟它的审美方式已经进行了改变,但未来怎么样我们很难预测,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我们已经被大数据俘虏了”第一次听到是时候,还觉得有些夸张了。但是2015年11月23日,浙江省特级教师王五一在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先后给美术学(教师教育)15年级本科学生、2014、15年级学科教学(美术)研究生现场教学两场。

教学中,王五一依据大数据背景下视觉图像信息海量涌入的生活现实,首先与全体本科学生、研究生建立两个微信群平台,然后,即时发送了音乐、近期在背景、上海、南京、杭州、温州等地发生的重大美术事件的信息若干则,学生们立刻进行自主浏览,提问,由微信中的各条目信息,引发一系列主题性论坛。

王五一说“这是大数据时代新的教学方法:微信教学”每一位美术教师面对学生的时候,如果都能够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入手,思考教学问题,受益的肯定是学生!

   不被眼前看见的美术大数据的发展大好形式所冲昏头脑,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大数据时代美术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1.大数据支持下的作品记录——艺术档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了美术的学科特点: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对学生的评价不限于最后的测验、考试(相对于数理化等学科),更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领悟、创意和实践,以及人文素质的增长。但这种进步并非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要利用过程性评价替代终结性评价,需对学习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记录和分析,档案袋评价是较为理想的方式之一。

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又称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综合评价。一般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起来的,可以反映学生的努力情况、进步情况、学习成就等的学习作品的汇集。展示了学生某段时间内、某领域内的技能发展,也是美术学科常用、适用的评价方式。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在1~9年级中大约上540节美术课(按小学每周2节、中学每周1节估算)。除了少部分美术特长生或对美术课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初中毕业时保存的完整美术作品屈指可数。由于空间要求大、时间长,原始作品基本上遗落丢失;而作品数字化转换复杂、缺乏完善的系统等原因使得数字作品档案一直没有规范化建立。

大数据时代数据采集和存储的成本日渐低廉,这就意味着教师能够储存更多的过程性数据,结合学生各阶段作品进行分析,这样有利于教师完善教学记录和研究进程。改变如下:(1)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器材,在尽可能保存原始作品的基础上将作品转为数字格式保存;(2)拍摄的电子文件经整理后上传至个人电脑、学校服务器、云端等处保存,基本不受时间限制且存取方便,可随时随地在各种设备上查看;(3)电子设备的价格降至绝大多数学校和学生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且拍摄质量好、操作简单。

这样每个学生在初中毕业时,都将拥有一份自己的美术学习档案,这份以时间为维度、记录7~16岁成长的、不间断的艺术档案对学生个体和教育研究者将具备多层次、多角度可供数据挖掘的价值。

2.从学习过程的关注到考试方式的变革

档案对大部分非美术专业学生仅是一份完整的成长记录,设想:这也许会改变未来高等美术院校的考试方式?

众所周知,国外的高等美术院校一般采取申请+递交作品集而非一次性考试的方式,以便全面考察考生的综合素养。而国内由于报考规模、场地等原因尚无法以此种方式考核申请者。未来这种状况可能会因数据而改变,数码照片的Exif信息内嵌在图像文件中,由数码相机在拍摄时实时采集。记录的参数包括:相机的品牌和型号、色彩编码,以及摄影时的光圈、快门、ISO、日期时间等数据,甚至还包括拍摄时录制的声音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信息。

据此完全可以设想:美术学院招生部门可以通过网络或云端查阅考生的艺术档案。优秀的学生应有完整、丰富多样的作品和相应的过程记录,包括创作时间、地点、环境等丰富信息,以照片或视频形式呈现;而“临时抱佛脚”者在大数据背景下则无可遁形——突击数日应付一次考试或从网络中拼图凑数很容易,但伪造几年甚至更长时间艺术档案的难度可想而知!这也能为那些一次性考试不理想的考生争取完整展现自己的机会,选拔出更合适的人才,推动考试公平进程。教师和家长还可以通过他们的艺术档案,在合适的时间段进行相关推荐(如继续深造、就业等)。

3.教师评价方式变革与美术教材编写

(1)教师评价方式变革

未来将有更多的即时教学、评价设备出现在课堂,学生可对教师实时评价,如利用手持设备直接打分并提交教学、评价系统。教务部门汇总并进行数据挖掘后,就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并和教师商榷修改方案,真正打通“教学——反馈——再教学——再反馈”的流程。

上级机构也可以借鉴学生“艺术档案袋”的思路,运用大数据和云平台建立教师“教学记录”或电子工作档案,以便完成教师的评定、晋升等工作。著名的霍桑实验告诉我们,人会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上升,大数据平台下的教师“教学记录”能更便捷地让美术教师看到身边的优秀例子,激发其积极性。同时将高效的教学行为经过分析转化为学习数据,为年轻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提供借鉴。

过去游戏公司设计游戏依靠设计团队做决定,但现在通过对游戏中玩家的交互反应记录进行挖掘后,转为基于玩家喜好;同理,过去影视公司拍摄作品基于制作团队,现在则基于观众。2013年被称为用大数据“算”出来的美剧《纸牌屋》就很好地应验了这种新模式:剧集包含了3000万用户的收视选择、400万条评论、300万次主题搜索。拍什么、谁来拍、谁来演、怎么播,都由数千万观众的客观喜好统计决定。可见大数据对反馈观众意见的重要性,这也为教材编写工作带来启示。既然美术的教学、评价方式多元,可选择余地比数理化等学科宽泛,是否可以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度挖掘?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信息得知:2014年我国小学生9360.5万,初中学生4440万,高中生2435.9万。基础教育范畴内的人数超过一亿,加上全国约24万名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这个群体的呼声不可小觑。全国地区众多、层次各异,教材编写难度很大,出版社、教科所等机构可用“创意池塘”方式将可行部分列出,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度调研,结合教学可行性、学生兴趣等因素编写出内容详实、结构清晰、既有高度又充分考虑一线“用户”需求、可操作性强的教材。反馈也将更加透明和及时:亮点和不明确之处都能及时汇总上报给教材编写团队,以便后期修订。

4.教育部门决策参考与美术教育大平台搭建

(1)教育部门决策参考

教育部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全国中小学生艺术测评标准,并将于2015年印发《中小学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公示办法》《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等文件。学生艺术档案可为国家掌握各地区学生艺术学习情况提供第一手数据,这样在制定教育政策、平衡地区差异、执行和考核过程中,就有了数量可观、质量可靠的数据库。再如高中阶段结合艺术档案,还可以检验小学、初中阶段的美术学习是否起到了作用,瓶颈在何处等,以便教育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宏观调整。

(2)美术教育大平台搭建

互联网上的眼睛,将使所有的错误都无所遁形。各领域可尝试对接以实现校内与校外、学术机构、社会的资源共享。在无数人的编辑之下,知识传播的形式将不断优化、效率不断提高。在数据的不断累积过程中,最好的视频、教案将变成经典的学习材料和在线平台的交易产品,课程是否受欢迎,通过点击率和分享次数体现。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授课视频放上网,美国某网站宣称收入排行榜的前十名教师年收入都超过5万美元,最高可达20万美元,优秀教师的月收入可能超过绝大多数教师一年的收入。

这些现象都会给教师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改变。教师不是高收入群体,行业的竞争性也不强,薪酬不高,常常吸引不到最好的人才。但正在兴起的教育浪潮,可能造就教育明星和通过教育致富的高收入群体,这将大大提高教师行业的吸引力,增强教师行业的竞争性。结合我国基础教育超过一亿人的现状,大数据技术将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

5.社会人类学价值凸显与“视觉中国”构建

(1)社会人类学价值凸显

阿尔塔米拉岩洞壁画、古希腊人体雕塑、宋代山水画、明清文人画等遗存不但彰显了艺术家个人的思想境界和审美趣味,也表现了其所处时代的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美术作品不仅是个体的,更是民族的、社会的,是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录,具有极高的人类学、社会学和民俗学价值。如能将学生的美术作品(视觉图像等)转化为数据,通过分析和处理,能揭示词语、图像随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据此发现几百年来人类思维发展和思想传播的轨迹。

2012年著名建筑师王澍荣获普利兹克奖,当看到自己小学阶段的版画作品时惊讶不已,感慨良多。一个人儿时的兴趣有可能成为毕生的追求,倘若有完整的数据记录,相信无论未来是否从事美术工作,都能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感悟良多。研究者若能持续追踪、连续记录,以做研究的意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相信数据能够呈现出更多的惊喜。

美术还可能通过作品分析,揭示学生的心理卫生情况和问题,避免极个别抑郁症患者采取极端方式。

(2)“视觉中国”构建

当今许多地区都面临传统缺失、青少年文化认同意识薄弱的问题。如何从小激起他们的民族复兴意识,并将其量化呢?借鉴维基百科、百度知道、知乎等网站的模式:号召熟悉某问题的所有人来回答问题,高水平的答案随处可见,这种大数据的思维远超某大百科全书编写团队的智慧。

我们可以汇集各地学生的美术作品,建立大型数据库——绘画、设计、摄影等形式均可——绘制整个中国的“视觉地图”,构建“视觉中国”。以科技为推手,通过视觉作品反映青少年的成长,通过作品记录所有人对社会和世界的看法,分析一代人记录世界的方法和过程,从美术学科蔓延到社会层面。这种持续性记录将形成一部视觉历史,体现社会变迁和人的认知变化过程,也有助于人文和非遗项目的开展,如传统工艺的记载、传统技艺传承、口述历史等。

谷歌公司的街景计划(Google Street View)也带来启示:随着更多走进人们的生活,我们有可能安排学生进行日常生活的记录和数据采集。通过对内容的整理和分析,一方面可以得知周遭环境对其视觉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能总结出他们的观察方式以便分析利用。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大数据是很重要的概念,代表了重要的趋势,但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概念——因为越是万能的,就越是空洞的!

苏珊·朗格(Susan Langer)在《哲学新视野》一书中说:某些观念有时会以惊人的力量给知识状况带来巨大的冲击。由于这些观念能一下子解决许多问题,所以它们似乎将有希望解决所有基本问题,澄清所有不明了的疑点。每个人都想迅速地抓住它们,作为进入某种新实证科学的法宝,作为可以用来建构一个综合分析体系的概念轴心。这种“宏大概念”突然流行起来,一时间把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挤到了一边。

这段话通常被认为是对万能概念(如精神分析法)的善意批评。现今大数据、的概念被吵得沸沸扬扬,仿佛是万能的,但其某些固有的特点却与教育研究目的背道而驰。

2.三个转变对美术教育的挑战

大数据与三个重大的思维转变有关:

(1)首先,大数据要求分析与某事物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是依靠分析少量的数据样本。目前以美术教育领域来看,短时间内要达到对所有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还有相当难度,这个过程注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其次,大数据乐于接受数据的纷繁复杂,而不再追求精确性。经过大平台上的横向对比,教学研究从个体深挖到寻找普遍性问题。暴露问题越多,反馈也越多。这就更凸显了教研员和资深美术教育研究者的作用,但对一线美术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

(3)最后,大数据思想不再探求难以捉摸的因果关系,转而关注事物的相关关系。例如超市通过发现了“尿布-啤酒”搭配销售的秘密,但分析到此为止,仅注重“是什么”,却把“为什么”放在较低位置。大数据确实更能体现城市、农村学生的整体发展情况,从这个角度看比获得个别学生学习情况的价值高。可教育研究不是单纯停留在宏观维度的表层文章,还需要针对个体深挖,做到宏观和微观“两手抓”,不但弄明白 “是什么”,还要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研究,搞清楚“为什么”。总之,大数据重全体、重关系、重预测等特点尽管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在美术教育领域的实际操作中还会带来各种问题,需要相关人员深入思考并集中力量解决。

总结:通过美术大数据平台的汇集和深度挖掘,美术教育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改变,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美术教育研究者可总结出学科发展规律;心理学家找出学生心理变化规律;美术史家、社会学人类学专家等均能挖掘出自己专业的内容并传播反馈;商业公司也可以开发运用其成功的模式……相信那时,美术学科诉求从“图画——美术——人的发展”之转变将有机会真正践行。

 注:本文综合整理自房斐撰写的《大数据时代基础美术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媒体报道与网络公开发表文章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数据化的呈现方式,使得采样更加全面,让样本变成了全本,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相对精准的信息,对于趋势预测、艺术研究领域、艺术成果展现提供了一定的量化参照;另外,对于投资者、收藏家来说,也不失为一种直观和具体大数据会给艺术品市场带来什么?

大数据推动艺术产业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大数据应运而生,并成为一种新型信息资产,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更多通信大数据相关内容,请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层管理者面临的困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