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德福勒模式的主要特点乐互动模式是什么,通俗点


温馨提示:答案仅限参考 2002 年 4 月全国高教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强调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关系的传播效果理论是 A.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B. “培养”理论 C. “意见领袖”论 D. “沉默的螺旋”理论 2.J?赖利和 M?赖利创建了 A.控制论模式 B.5W 模式 C.德福勒模式 D.社会系统模式 3.直接导致“魔弹”论被否定的理论是 A.有限效果论 B.新的强效力论 C.适度效果论 D.信源的可信性效果论 4.符号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它的 A.普遍性 B.抽象性 C.有效性 D.指说性 5.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A.有限效果论 B.议程设置论 C. “魔弹”论 D.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6.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领袖人物是 A.卢卡奇 B.葛兰西 C.霍夫兰 D.霍克海默 7.最早提出“把关”概念的是 A.卢因 B.霍克海默 C.施拉姆 D.拉斯韦尔 8. “沉默的螺旋”理论着重研究 A.大众传播潜移默化的影响 B.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 C.大众传播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D.大众传播同舆论及社会心理的关系 9.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 ,完善了 A.怀特的把关研究 B.霍夫兰的把关研究 C.布里德的潜网研究 D.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 10.符号制作涉及到信息流通过程的 A.译码 B.编码 C.编码和译码 D.反馈 11.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 A.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B.媒介即讯息 C.冷、热媒介之分 D.全球一村 12.可以解释“电视观众往往会在他们方便的时候收看电视节目”的理论是 A.认识连贯论 B.实用论 C.使用与满足论 D.可获得性(易得性)论 13.从哲学角度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的论断的学者是 A.康德 B.施拉姆 C.申农 D.维纳 14.梅罗维茨的理论认为,应当把情境视为 A.信息系统 B.社会系统 C.环境系统 D.组织系统 15.大众传播的反馈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直接性 B.一次性 C.延迟性 D.及时性 16.大众传播最典型的功能障碍是 A.麻醉精神的功能的失调 B.娱乐功能的失调 C.文化传递功能的失调 D.环境监测功能的失调 17. “魔弹论”出现于 A.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 B.20 世纪初到 30 年代末 C.20 世纪初到 40 年代末 D.20 年代初到 50 年代末 18.传播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任何事情,而是为了获得各自的满足和快乐,这种观点是 A.传播功能的自我中心说 B.传播功能的工具说 C.传播功能的“游戏说” D.传播功能的“发展个性”说 19.控制论模式使传播模式从“单向直线性”变为 A.多维单向性 B.双向直线性 C.单向循环性 D.双向循环性 20.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称为 A.受控 B.操控 1

C.施控 D.遥控 21.传播学最具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是 A.问卷调查法 B.抽样调查法 C.个案研究法 D.内容分析法 22.传统学派对传播现状的态度是 A.中立 B.肯定 C.否定 D.批判 23.能完整地对网络传播中的信息流通形式加以概括的提法是 A.互动对话式 B.点对面 C.点对点 D.电子对话式 24.刊登广告所施的传播影响是 A.自由选择的 B.任意性的 C.有意图的 D.强制性的 25.涉及心理过程的实验,要在隔音室中进行,以消除外界之光与声等对心理过程的干扰、这个实验中光与声是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无关变量 D.实验对象 26.传播学研究中的传播学派是由 A.欧洲学者创立的 B.亚洲学者创立的 C.美国学者创立的 D.非洲学者创立的 27.网络传播的新动态之一是 A. “拉”技术的出现 B. “拉”技术的深化 C. “推”技术的出现及其应用 D. “推”技术代替拉技术 28.小组讨论或座谈会属于 A.组织传播 B.人际传播 C.社会传播 D.群体传播 29.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之一是 A.历史比较法 B.内容分析法 C.逻辑归纳法 D.客观描述法 30.传播单位这个概念出现于 A.拉斯韦尔模式 B.申农――韦弗模式 C.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D.德福勒模式 二、多项选择题 31.如果消费者对某些广告的大肆宣传已感到厌烦时广告仍然继续“狂轰滥炸” ,其效果适得其反。这一现象说明了 A.信息超量的后果 B.信息低量的后果 C.大众传播的麻醉性功能失调 D.广告的功能失 E.调信息流量的控制失调 32.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拉斯韦尔认为传播具有三大功能,它们分别是 A.环境监测 B.文化传播 C.社会发展 D.社会协调 E.娱乐 33.作为传播主体的传播组织包括 A.地方电视台 B.广告公司 C.报业集团 D.音像出版社 E.电影制片厂 34.伯洛的传播过程理论的主要论点是 A.传播是一个静态的过程 B.传播是一动态的过程 C.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 D.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封闭 E.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 35.传播作为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过程,具有 A.区域性 B.不同个性 C.共同性 D.社会性 E.全球性 三、名词解释 36.非语言符号 37.休眠效果 38.传播单位 39.大众传播 四、简答题 40.意见领袖有哪些主要特点? 41.传播的控制研究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42.大众传播出现功能失调的原因是什么? 43.与报刊、电视相比,广播的优势有哪些? 44.英尼斯有关传播媒介的偏倚性观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论述题 45.论述在传播效果研究中, “传播流程”研究的基本内涵及其主要研究成果。 46.试以北京申办 2008 年奥运会的宣传报道为例,说明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要点。 答案 1.A

2003 年 4 月全国高教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单选(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1、在得福勒模式中突出并加入了 ( ) A.受众一词 ; B。传播者的概念; C.反馈的机能; D。媒介的概念 ; 2、在数字化时代,经济竞争的关键是 ( ) A.信息竞争 ; B。设备竞争; C.能源竞争; D。物质资料竞争; 3、问卷回收率最高的问卷发放方式是 ( ) A.报刊问卷发放; B。邮寄发放; C.访员发放 ; D。电话发放; 4、受众在信息自选时,所谓“选择性接触”是指 ( ) A.理解; B。注意; C。记忆; D。吸收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众对媒介的议题的经验越是直接,受媒介的影响越大; B.受众对媒介的议题的经验越是间接,受媒介的影响越大; C.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触量越大,受媒介影响越大; D.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触量越小,受媒介影响越大; 6、网络时代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管理中遇到的全新问题是 A.不良信息内容的国际性流传; B。“黑客”现象; C.“垃圾”信息的流传; D。版权纠纷; 7、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引申出一个重要思想是 A.传播单位; B。反馈; C。双向循环; D。符号解读; 8、认为不受限制的自由会带来危险的报刊理论是 A.极权主义理论; B。自由主义理论 ; C.社会责任理论; D。权力媒介理论; 9、人们常常比较容易回忆起在报刊、广播、电视报道中占显著位置的新闻,这一现象印证 A。认识连贯论; B。认知不和谐论 C。实用论; D。可获得性(易得性)论 10、受众给报社、电台、电视台写信或打电话表达他们的意见、愿望和要求,这些充分表明受众是 A。信息接受者; B。信息到达的目的地 C。信息的主动寻觅者; D。大众传播过程的反馈信息源 11、在大街上,对经过某一电线杆的行人进行抽样,每隔 10 个人抽取一个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属于 A.偶遇抽样; B。等距随机抽样; C.简单随机抽样; D。定额抽样 12、在麦克卢汉的笔下,与电视一起被划归为“冷媒介”的还有 ( ) A.电话; B。电报 C。无线电广播 D。无声电影 13、卡尔∙霍夫兰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取得的研究成果是 ( ) A.对劝服态度改变的研究 B。对舆论调查方法的改进 C.对创建信息理论的贡献 D。对战争宣传的分析 14、“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 ( ) A.社会心理过程; B。理性过程 C.感性过程; D。选择过程 15、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中的第二阶段是指 ( ) A.新闻采集 B。新闻策划 C。新闻翻译 D。新闻加工 16、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人物葛兰西曾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是 ( ) A.物化 B。文化霸权 C。阶级意识 D。批判 17、大众传播的“整合”功能,指的是 ( ) A.社会协调功能; B。雷达功能 C.娱乐功能; D。文化传递功能 18、传播过程中的编码又被称做 ( ) A.符号解读; B。符号化 C。发信 D。解释者 19、以“单一型”影响力为主的意见领袖通常出现在 ( ) A。传统社会 B。农村社会 C。边远社会 D。现代都市社会 20、决定自我传播活跃程度的是人脑信息库的 ( ) A.外存信息量 B。 社会信息量 C.内储信息量 D。网络信息量 21、构筑企业文化的传播层次是 ( ) A.组织传播 B。大众传播 C。群体传播 D。人际传播 22、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用“文化工业”这个术语指称 ( ) A.流行文化 B。通俗文化 C。大众文化 D。商业文化 23、怀特的把关研究提出,输入信息―输出信息= ( ) A.把关信息 B。把关过滤信息 C.冗余信息 D。有效信息 24、在效果层面上“有限效果论”忽略了 ( A.认知阶段 B。态度阶段 C 。行动阶段 D。累积阶段 25、传媒对外来的不健康的文化放任自流,这种功能失调可归于 ( ) A.环境监测的功能失调 B。社会协调的功能失调 C.文化传递的功能失调 D。娱乐的功能失调 26、“典型调查”属于 ( ) A.简单随机抽样 B。偶遇抽样 C。判断抽样 D。方便抽样 27、麦克卢汉把人类文明发展史划分为三个时期,曾借助英尼斯的 ( ) A.传播媒介是人类感官的延伸的观点 B.传播媒介具有时空偏倚的观点 C.传播是历史运转的轴心的观点 D.新的传媒开创了人类交往新形式的观点 28、集中反映个人的神经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反馈现象的是 ( ) 3

A.自我传播 B。亲身传播 C。人际传播 D。群体传播 29、我国目前已正式制定的有关传播内容的法律是 ( ) A. 《新闻法》 B。 《出版法》 C。 《传播法》 D。 《广告发》 30、大众传播最为显露的功能是 ( ) A.说服功能 B。雷达功能 C。娱乐功能 D。社会动员功能 二、多选(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31、超出人们意愿的大众传播影响属于 ( ) A。隐性功能 B。显形功能 C。功能失调 D。正功能 E。虚化的媒介环境 32、信息科学主要包含 ( ) A.信息论 B。控制论 C。系统论 D。数学 E。统计学 33、大众传播受众的主要特征是 ( ) A.混杂性 B。集中性 C。广泛性 D。分散性 E。隐匿性 34、就信息传递的方向而言,组织传播的方式主要有 ( ) A.自下而上 B。交叉 C。横向 D。自上而下 E。纵向 35、传播主体(传播者)包括 ( ) A.编辑 B。记者 C。电视台 D。电台 E。电影制片厂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36、非随机抽样 37、“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38、法兰克福学派 39、“黑客”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40、简述梅罗维茨关于独特的行为需要独特的情境的观点。 41、传播学对传播内容的研究有哪些一般性结论? 42、什么是拉斯韦尔提出的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43、受众研究中有哪几种主要的理论见解? 44、培养理论认为,电视媒介在形成现代社会的“共识”方面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45 小题 9 分,第 46 小题 14 分,共 23 分) 45、试析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时期和效果观的变化。 46、试举出实例说明大众传播环境监测的功能失调。 答案 1.C 2.A 3.C

2004 年 4 月全国高教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4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1.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早提出“文化霸权”理论的学者是( ) A.卢卡奇 B.葛兰西 C.哈贝马斯 D.马尔库塞 2.人们常常比较容易回忆起在报刊、广播、电视报道中占显著位置的新闻,这一现象印证了( ) A.认识连贯论 B.认知不和谐论 C.实用论 D.可获得性(易得性)论 3.针对信息革命实质的问题,美国学者贝尼格尔提出了 ( ) A.控制革命的观点 B.第三次浪潮的观点 C.媒介一人体的延伸 D.信息革命与信息爆炸 4.在“使用与满足”的早期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是( ) A.面访记录法 B.心理实验法 C.实地调查法 D.内容分析法 5.20 世纪 30-40 年代改进舆论调查方法,并取得研究成果的代表人物是( ) A.李普曼 B.卢因 C.盖洛普 D.拉斯韦尔 6.使受众的判断能力和主动精神受到不利影响的是( ) A.文化传递的功能失调 B.授予地位的功能失调 C.社会协调的功能失调 D.娱乐功能失调 7.美国政府在 60 年代为缓解贫富儿童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而制作的著名的儿童启蒙教育电视片是( ) A.《米老鼠与唐老鸭》 B.《猫和老鼠》 C.《芝麻街》 D.《汤姆历险记》 8.互联网是( ) A.单一型媒介 B.复合型媒介 C.第三媒介 D.传统媒介 9.传播活动是一种( ) A.客观现象 B.主观现象 C.心理现象 D.社会现象 10.把关人所处的位置,就是卢因指出信息在传播渠道中流通必经的( ) A.地区 B.门户 C.门区 D.枢纽 11.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 决定作用的是( ) A.信源的可信性 B.媒介的权威性 C.传播对象的自身属性 D.内容的说服力 12.杂志在传播媒介的竞争中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 A.增插静态图像 B.注意扩版 C.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D.模仿报纸的做法 13.创新与普及的研究表明, “知识沟”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 ) A.社会政治结构 B.社会经济结构 C.社会教育结构 D.社会文化结构 14.在控制研究领域中,探讨传播者究竟为谁传播、为什么传播等重大问题的是( ) A.耶鲁学派 B.哥伦比亚学派 C.传统学派 D.批判学派 15.“有限效果论”注重考察的是具体传播活动的( ) 4

A.微观效果 B.宏观效果 C.长期效果 D.潜在效果 16.会分散和冲淡受众对重大问题注意力的传播内容是( ) A.新闻性信息 B.娱乐性信息 C.消息性信息 D.维持性信息 17.有关自然灾害和战争威胁的报道,体现了大众传播社会功能中的( ) A.社会动员 B.社会规范 C.环境监测 D.社会协调 18.针对传播主体展开的研究是( ) A.内容分析 B.议题设置 C.媒介研究 D.控制研究 19.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研究对象( ) A.区别很大 B.完全相同 C.各不相同 D.有重合之处 20.“编码与释码”理论的提出者是( ) A.霍尔 B.萨尔瓦焦 C.贝尔 D.罗杰斯 21.各人的心理差异影响他们对信息刺激物的挑选及其对信息刺激物意义的解释,这种看法出自( ) A.社会分类论 B.个人差异论 C.社会分化论 D.社会关系论 22.媒介的“高清晰度”指的是( ) A.字迹清晰 B.声音清楚 C.信息的明确度高 D.画面清晰 23.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用“文化工业”这个术语指称( ) A.流行文化 B.通俗文化 C.大众文化 D.商业文化 24.在调查问卷上,适宜于放在前面的问题是( ) A.有难度的 B.敏感性的 C.容易回答的 D.反映主要情况的 25.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 A.双向沟通 B.多向传递 C.单向流动 D.循环往复 26.批判学派可以追溯到( ) A.霍夫兰学说 B.功能主义 C.信息论 D.法兰克福学派 27.受众收听、收看轻松愉快的信息内容,主要的动机是( ) A.满足信息需求 B.追求娱乐与消遣 C.获取知识 D.交往的需要 28.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被称为( ) A.人际传播 B.自我传播 C.群体传播 D.网络传播 29.大众传媒的授予地位功能,可使个人和集体的地位( ) A.规范化 B.合法化 C.合理化 D.标准化 30.“小道消息”不胫而走,造成信息的误传和混乱,这说明了信息富于( ) A.传递性 B.扩散性 C.扩充性 D.共享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 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在大众传播中,来自受众的信息反馈是( ) A.及时的 B.有限的 C.滞后的 D.大量的 E.真实的 32.口语传播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 A.缺乏亲切感 B.传播距离有限 C.不利于信息的保存 D.传播范围有限 E.表达不自然 33.巴斯的把关模式中, “双重行动”是指( ) A.新闻加工 B.新闻编辑 C.新闻策划 D.新闻报道 E.新闻采集 34.非随机抽样的主要形式有( ) A.等距随机抽样 B.判断抽样 C.整群抽样 D.雪球抽样 E.多阶段抽样 35.格伯纳将大众传播比喻为现代社会的( ) A.故事讲解员 B.熔炉 C.文化武器 D.镜子 E.看不见的手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60 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36.参照群体 37.意见领袖 38.简单随机抽样 39.信息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40.什么是阿特休尔有关控制研究的基本观点? 41.从经济角度简要分析传播媒介的主要作用。 42.简述德福勒模式的主要特点。 43.在组织传播中,组织的权威性和传播内容的可信性之间有什么关系? 44.新闻与非新闻信息相比有哪些特殊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45 小题 9 分,第 46 小题 14 分,共 23 分) 30.B 31.BC 32.BCD 33.AE 34.BD 35.ABC 2004 年 7 月全国高教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一般认为,传播理论得到整理和系统化是在( )。 A.20 世纪 10 年代 B.20 世纪 20 年代 C.20 世纪 30 年代 D.20 世纪 40 年代 2.哈罗德?拉斯韦尔的代表作是(

A.《解放社会矛盾》 B.《人民的选择》 C.《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 D.《个人影响力: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 3.库尔特?卢因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什么概念?( ) A.大众传播 B.社会传播 C.把关人 D.二级传播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拉斯韦尔模式五环节的是( )。 A.传者 B.媒介 C.效果 D.技巧 5.控制实验法的突出特点是( )。 A.没有变化 B.设计控制 C.取自自然 D.就地实验 6.大众传播的四功能说是下列哪项的具体表现( )。\ A.同功异构 B.一构多功 C.同功同构 D.多功多构 7.下列哪项传播功能不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的?( ) A.重申社会准则 B.授予地位 C.协调社会 D.麻醉精神 8.一般来说,“控制研究”研究的是传播五 W 中的哪一项?( ) A.谁 B.说什么 C.通过什么渠道 D.对谁说 9.控制研究中的“施控”主要指的是( )。 A.外界因素对传播者的控制 B.传播者对传播过程施以控制 C.传播者对被采访者的控制 D.传播机构对传播者的控制 10.一般认为,传播学中的信息指的是( )。 A.情报资料 B.消除或减少讯息不确定性的量 C.表现特质特征精神属性的东西 D.语言传播的内容 11.符号与意义之间的指代关系是通过( )。 A.某个专家的研究认定的 B.辞典的编写确定的 C.人类约定俗成的 D.语法和逻辑的规则形成的 12.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广播台 KDKA 出现于( )。 A.1865 年 B.1920 年 C.1936 年 D.1901 年 13.提出“热媒介冷媒介”区分的是( )。 A.威尔伯?施拉姆 B.哈罗德?英尼斯 C.戈夫曼 D.马歇尔?麦克鲁汉 14.说服性传播研究采用的最主要方法有( )。 A.实验心理学方法 B.个案分析法 C.抽样调查法 D.内容分析法 15.媒介印象指的是( )。 A.媒介给人的总体感觉 B.对媒介能否满足自己的现实需求的评价 C.对媒介的不同特点的认识 D.对媒介的内容是否优秀的评价 16.下列各项关于舆论权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舆论权威一般指的是职业传播者中的一员 B.舆论权威具有较大知名度,对公众有影响力 C.舆论权威一般是在长期的大众传播活动中形成的 D.“舆论权威”其实就是“意见领袖” 17.传播学“控制”研究中的“控制”一词的含义理解错误的是( )。 A.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和影响、左右和操纵 B.传播者既受到外界制度等的制约,又受到自身文化等的主观制约 C.指传播学研究中都对现象用控制实验法进行研究 D.传播者一方面施控于传播过程,一方面又受控于外界各因素 18.知识沟理论假说起源于 20 世纪( )的美国。 A.30 年代 B.40 年代 C.50 年代 D.60 年代 19.传播学理论建构的 4 种类型不包括( )。 A.归纳理论 B.记录 C.机能理论 D.模式 20.研究者按照某种既定的标志将总体分层(分类)后决定其分配比例和数额的抽样形式属于下列选项中的( )。 A.非随机抽样 B.定额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判断抽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 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21.下列各项中属于批判学派代表人物的有( )。 A.霍克海默 B.阿道尔诺 C.马尔库塞 D.卢因 E.哈贝马斯 22.下列属于宏观效果理论的假说的是( )。 A.两级传播说 B.知识沟假说 C.培养分析 D.议程设置说 E.使用与满足说 23.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主要有( )。 A.科学性 B.操作性 C.平衡性 D.综合性 E.量化性 24.下列属于控制分析中传播主体“谁”这一要素的有( )。 A.记者 B.报社 C.电影制片厂 D.电视摄像 E.通讯社 25.对信息的共享性特点理解正确的有( )。 A.信息交换双方,即传者和受者都有可以享有被交换的同一信息 B.信息一旦出现,一定是被传者和受者同时拥有的 C.信息在交换或交流过程中,可以同时为众多的接受者所接收和利用 D.信息传给了一个人,其他人的信息不会因之而减少 E.信息只有共同拥有才有价值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26.传播 27.布里德“潜网” 28.传播模式 29.传播单位 四、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30.简介传播学研究的两大学派。 31.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失调主要有哪些具体表现? 32.简述信息科学对传播的影响。 33.简述信息匮乏的后果。 五、论述题(每小题 9 分,共 18 分) 34.分析我国各类大众传媒应在竞争中求发展的对策和现状。 35.分析信息高新科技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6

全国 05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传播内容和传播目的无关的信息干扰,可看作是( ) A.信息匮乏 B.信息反馈 C.信息低量 D.信息超量 2.布里德认为,在特定社会环境中传播媒介所担负的职能是( ) A.思想控制 B.社会控制 C.外部控制 D.内部控制 3.在传播学中,大众传播的环境认知效果也称( ) A.示范效果 B.心理归因效果 C.视野制约效果 D.累积效果 4.在整个社会系统中,传播媒介是信息流通渠道的( ) A.不固定的把关人 B.重要把关人 C.次要把关人 D.主要把关人 5.大众传媒的自我控制也称为( ) A.他律 B.内律 C.自律 D.外律 6.如果要分析某一特定事件的报道,在抽取特定的"日期样本"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A.指定法 B.日历法 C.系统抽样法 D.等距抽样法 7.下列研究方法中,所需费用相对来说最低的是( ) A.问卷调查法 B.内容分析法 C.抽样调查法 D.控制实验法 8.传播过程中的译码又被称为( ) A.符号解读 B.符号化 C.接受信息 D.传送信息 9.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论的共同缺陷是( ) A.概念界定不够清晰 B.缺乏批判精神 C.过分强调媒介的作用 D.学术观点过时 10.大众传媒延续社会传统、传播社会经验与知识的教育功能,属于( ) A.说服性功能 B.文化传递功能 C.环境监测功能 D.使用与满足功能 11.面对面接触时产生的信息沟通和互动行为,属于( ) A.大众传播 B.人际传播 C.组织传播 D.社会传播 12.在网络时代,社会信息传播中信息把关方式的改变指的是( ) A.把关现象在社会上全然消失 B.把关操作变得更为简单 C.把关仅依靠技术手段完成 D.受众在某种程度上参与把关 13.能够避免出现环境监测功能失调的是( ) A.授予地位功能 B.文化传递功能 C.传递信息功能 D.社会协调功能 14.介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信息交流层次是( ) A.网络传播 B.跨文化传播 C.群体传播 D.大众传播 15."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强大影响发生在( ) A.认知阶段和判断阶段 B.判断?意见阶段和行动阶段 C.判断阶段和意见形成阶段 D."认知→判断?意见→行动"的全过程 16.就传播过程而言,批判学派关心的是传播者,传统学派关心的是( ) A.内容 B.媒介 C.受众 D.环境 17.在人类最早的传播方式中,听觉系统和视觉系统的信息符号是( ) A.分离的 B.合一的 C.并用的 D.整合的 18.电脑网络上的信息提供者是( ) A.网络服务供应商 B.各种传媒机构 C.网上的个体用户 D.电脑网络用户 19."培养分析"研究最初的着眼点有( ) A.电视暴力与社会犯罪的关系 B.电视色情与社会犯罪的关系 C.电视的视听兼备对感染力的影响 D.电视业的垄断化对观点多样化的影响 20.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创立了著名的( ) A."信息论"和"控制论" B."群体动力学"和"场论" C.二级传播理论 D.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21.在各种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最有影响的是( ) A.政治经济学派 B.法兰克福学派 C.耶鲁学派 D.芝加哥学派 22.魔弹论产生的理论背景是( ) A.传统社会理论的流行 B.依附理论的流行 C.大众社会理论的流行 D.现代化理论的流行 23.保罗?拉扎斯菲尔德潜心研究传播理论达 30 年之久,成为传播学中的( ) A.耶鲁学派的创立者 B.哥伦比亚学派的创立者 C.格式塔学派的创立者 D.芝加哥学派的创立者 24.提出"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的学者是( ) A.卡兹和麦奎尔 B.卡兹和布鲁姆勒 C.麦奎尔和布鲁姆勒 D.麦奎尔和贝雷尔森 25.认为个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着媒介效果的观点,出自( ) A.个人差异论 B.个人关系论 C.社会关系论 D.社会分类论 7

26.对传者、受者的自我形象、个性结构、社会环境等的分析属于( ) A.马莱茨克模式中的概念 B.传播单位模式中的概念 C.赖特夫妇模式中的概念 D.丹斯模式中的概念 27.施拉姆提出传播的"雷达"功能的比喻,指的是( ) A.麻醉性功能 B.社会协调功能 C.娱乐功能 D.环境监测功能 28.提出"S-M-C-R"传播过程模式的学者是( ) A.戴维?伯洛 B.拉斯韦尔 C.施拉姆 D.德福勒 29.说明信息概念的实质的是( ) A.信息即情报 B.信息即知识 C.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D.信息是不确定性减少的量 30.提出"感觉的平衡"这一概念的学者是( ) A.英尼斯 B.麦克卢汉 C.梅罗维兹 D.戈夫曼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在传播过程中要发送和接收信息,就得进行( ) A.制码 B.编码 C.读码 D.译码 E.代码 32.霍夫兰在说服性传播的研究中指出,传播效果的形成会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这些条件是() A.传播主体 B.信息内容 C.说服技巧 D.受众属性 E.传者愿望 33.传播学研究的特点是( ) A.重视理论探索 B.重视业务探讨 C.关注广播电视研究 D.采用定性分析方法 E.采用定量分析方法 34.在赖利夫妇提出的社会系统模式中,三个相互关联的概念是( ) A.基本群体 B.参照群体 C.更大的社会结构 D.社会总系统 E.自然群体 35.西方学者提出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中,除报刑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外,还有( ) A.封建集权理论 B.社会责任理论 C.启蒙主义理论 D.集权主义理论 E.自由主义理论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36.选择性因素 37.传播的工具性功能 38.内容分析法 39.批判学派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40.在网络时代,电子传媒与印刷传媒之间出现了界限的模糊化,它们表现在哪些方面? 41.传播学诞生的条件有哪些? 42.什么是传播学研究的定量化? 43.大众传播受众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44.为什么伊丽莎白?诺尔一诺依曼将舆论比喻为"我们社会的皮肤"?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45 小题 9 分,第 46 小题 14 分,共 23 分) 45.在关于媒介普及与社会文化水平的关系这一重要问题上,试述"知识沟"理论与一般观念的不同之处。 46.试从传播技巧的角度阐述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的具体内容。 答案 1.D 2.B 3.C 4.D 5.C 6.A 7.B 8.A 1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大众传播科学”这一概念第一个提出者是( )。 A.拉斯韦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卢因 D.施拉姆 2.人类传播活动最基本的层次(基础)是( )。 A.自我传播 B.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大众传播 3.从理论上透彻说明“过程研究”重要性的传播学者是( )。 A.拉斯韦尔 B.布雷多克 C.戴维?伯格 D.施拉姆 4.布雷多克 7W 模式是在 5W 模式上增添了两个环节,一个是情景,再一个是( )。 A.噪音 B.反馈 C.社会系统 D.动机 5.控制论模式的主要贡献是引入了( )。 A.信源 B.信道 C.信宿 D.反馈 6.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作了重要的补充,指出传播具有第四种功能,即( )。 A.议程设置功能 B.授予地位功能 C.娱乐功能 D.监测环境功能 7.在大众传播的多种功能中最为显露的功能是( )。 A.环境监测功能 B.社会协调功能 C.文件传递功能 D.娱乐功能 8.麦奎尔在分析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时,新增了一项“动员功能” ,其实该功能可以归属于拉斯韦尔提出的( )。 A.环境监测功能 B.议程设置功能 C.文件传递功能 D.社会协调功能 9.控制研究针对的是( )。 A.传播者 B.受众 C.媒介 D.政府 10.《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的作者是( )。 A.李普曼 B.拉斯韦尔 C.施拉姆 D.阿特休尔 11.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思想中,继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之后的是( )。 A.集权主义报刊理论 B.集团垄断报刊理论 C.社会责任理论 D.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12.以下观点不属于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是( )。 8

A.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B.天赋人权 C.权力是衡量真理的尺度 D.政府有权控制信息的流通 13.“双重行动模式”的提出者是( )。 A.卢因 B.怀特 C.巴斯 D.布里德 14.一般认为新闻信息就其对受传者的心理效果而言,应归属于( )。 A.维持性信息 B.复原性信息 C.说服性信息 D.刺激性信息 15.第一台金属活字手摇印刷机的发明者是( )。 A.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福勒模式的主要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