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柯达新出的斯柯达柯珞克空间间大吗?其它方面怎么样?

撰文、摄影:柳笛@新车评


这个故事还要从试驾会选车开始。

柯珞克在咱们这儿有两种动力总成,1.2T和1.4T。以大众集团的套路,主推1.4T车型是必然。但从消费者的立场走,1.2T的价格一定更接底气。选车的时候,很纠结。听过产品说明后,忽然觉得斯柯达在销售策略的制定上,1.4T的导向性并不明显。根据已知消息,ESP、胎压监测、定速巡航自动启停全系标配,配置实用导出1.2T低配可买,整个逻辑还是清晰的。所以,这次试驾,我们来聊聊1.2T的柯珞克到底是个什么水准。

理论上来说,这台EA211的1.2T发动机取代的是1.6L自然吸气的位置。不管是大众集团自己,还是丰田、日产,类似的趋势在未来几年会更加清晰。所以,说这台发动机,就有两个维度了。一是跟过去比,一是跟现在比。

1.2T(85kW、200Nm)相对1.6L自然吸气发动机,参数升级有限。最终引起驾驶特性的变化,更多跟扭矩输出特性有关。涡轮增压发动机,扭矩平台来的更早。中低速行车,一脚油门下去,柯珞克显然比自然吸气发动机加速更加积极。红绿灯跟思域并排起步,心里也不怎么虚。我甚至会觉得,0-60km/h这一段的加速能力,1.2T跟高配上的1.4T相差不大。

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中高速再加速能力的弱势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也不想抓着这块短板不放。所以,首试发展到这里,我想引入第一个车型——逍客对比一下。柯珞克和逍客同样有1.2T的发动机,单纯比参数,两台发动机(柯珞克:85kW、200Nm;逍客:86kW、190Nm)差不多。我开过手动挡1.2T的逍客,不管是低速的响应性还是中高速的加速能力,都要强过柯珞克。这种结果,应该跟变速箱有着极大的关系。柯珞克配的7速干式双离合换挡逻辑非常偏重燃油经济性,变速箱对油门的深度变化不敏感,有时候油门多踩三分之一,变速箱不降挡或者只降一挡,速比的微调,对加速的增益杯水车薪。从主观上,柯珞克不如逍客的印象就落下了。

归结到导购层面,我是想推荐1.4T的车型,最直接的理由,还是加速能力会好不少。现在柯珞克的价格还没发布,个人猜测一下,区间大致在13-19万。具体到1.4T,起步售价估计估计不便宜了。以斯柯达的品牌形象,拿一个小型车+的车对标日系紧凑级SUV,不容易。何况,一汽大众的T-ROC眼见着就要来了。而如果斯柯达柯珞克的定价策略能够打破合资品牌的常规套路,直面现实,那么事情或许就有比较大的转机。

我在视频里建议斯柯达主推1.2T,完全是一番赤诚。如果1.2T可以有一个版本配了新一代的MIB中控系统,算上终端优惠把裸车价控制在13万出头。放低姿态,主攻缤智占领的市场,还是有希望火一波的。

要火,还是要有品牌力做支撑的。柯珞克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加长,列个表对比一下空间。

自主品牌真心强尺寸是柯珞克把自己定位为紧凑级的原因,毕竟实测空间数据已经可以跟日产奇骏平起平坐了。轴距加长,一针见效。有两点可以赞一下柯珞克的座椅设计,一是坐垫够高、够大,妥妥承托出大腿;二是前排座椅底下给后排乘客留出了放脚空间,大长腿也可以伸的很舒展。而且,我说的空间优势,除了乘坐空间,后备箱空间也在其中。不夸张的说,柯珞克的尾箱容积也是跨级的,拿出来跟奇骏比也不会怂。在视频的留言区,我看有网友问柯珞克跟缤智比有什么优势?我着实思考了一下,比隔音比滤震,真的是欺负本田了。柯珞克的空间比缤智还好用,才是最大的优势,你说对不。

我在上面的空间对比里,留下了小线索——传祺GS3。

柯珞克开起来的感觉还是不错的,底盘有点往运动风格走,这点我一下子想起了传祺的GS3。中低速行驶,两款车的滤震感受很像,都保留了少许了路感;只是路况稍差或者高速阶段,GS3没有柯珞克那么扎实和贴地。但是宏观来看,传祺的底盘调校水准已经很接近斯柯达了,至少有了8成功力。如果再加上动力、NVH、转向手感这些方面,对GS3的评价,真的要在8成之上了。

一方面,我很骄傲于国产品牌的进步。回到公司讨论起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有同感,不少人都是在试驾合资品牌时找到了自主车型的后劲。我现在在给朋友推荐车时,十三四万以下的SUV的统统国产一线品牌优先,一个标志、一个牌子没必要强求。就像是1.2T的柯珞克对比传祺GS3,机械素质差距不是特别大,配置水准天上地下。实实在在的,买个中高配的GS3是现实的选择,而买柯珞克则更需要情怀加成。另一方面,不管怎么定价,总是夹在GS3、博越这样的中国品牌SUV和大众T-ROC、奇骏中间的。最准确的出路,就是凭着空间优势,打同样以空间出名的缤智(就像前面说的,柯珞克的隔音、滤震还是可以吊打缤智的),然而厂家的竞品目标,是逍客、指南者、天逸。有底气是好的,只是落在现实里,还是要对消费者的价格接受能力理性评估才对。


【斯柯达柯珞克1.2T首试印象】

突出优点:乘坐空间超好;尾厢空间极好;配置实用。


【新车评推荐等级(初评)】


说明:新车未上市,尚未代表新车评对该车的充分评价,敬请知悉。

很长时间以来,斯柯达的车给我的印象都是朴实无华,甚至有那么点古板,但是却给人踏实实用、品质出色的感觉。但是在SUV热潮席卷的当下,斯柯达一直有着“SUV荒”。在柯迪亚克推出前,斯柯达旗下只有一款比较奇怪的SUV车型——Yeti。它和我们常见的SUV在外形上不太一样,更像是大众早些年推出的“开迪”。开迪当年惨淡退市,今天的Yeti也不例外,中国消费者还是不太能够接受一款不像SUV的SUV。

终于,柯迪亚克来了,斯柯达也算有了一款正儿八经的SUV。可是价格也一下子比之前的Yeti贵了不少,是不是斯柯达就放弃掉Yeti此前征战的市场了?答案是否定的,对于13-18万级别的SUV这块大肥肉,斯柯达非但没有退出,反而准备了更好的产品,目的就是要抢占更大的份额。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款Yeti的继任者——柯珞克。

外观设计:家族元素 紧致前卫

首先要说的是,柯珞克虽然接过的是Yeti的接力棒,站在了Yeti曾经厮杀的战场,但是柯珞克还是一款看上去比较“正常”的SUV,没有Yeti那么另类。如果你熟悉柯迪亚克,那么柯珞克停在你眼前,你一定会说“这不就是缩小版柯迪亚克么”。乍看的确就是柯迪亚克的翻板,其实在很多地方还是有它独特的设计亮点。

从前脸来看,柯珞克并不像柯迪亚克那么魁梧壮硕,更多了几分精致和秀气。如果说柯迪亚克是肌肉男的话,柯珞克就是小清新了。

大灯的造型采用了和柯迪亚克类似的设计,雾灯也被布置在了大灯的下方,只不过雾灯的形状有所不同。这次我体验的车型为顶配车型,因此还配备了全LED光源的大灯,包括雾灯也是LED的,照射效果自然毋庸置疑。

车身侧面的线条看起来很紧致,虽然相比海外市场的车型已经为讨好中国消费者进行了加长,但是整体设计并没有给人很拖沓、累赘的感觉。加长后2688mm的轴距,也使柯珞克进入到了紧凑级SUV市场的级别中来。车身侧面的“KAROQ”标识很有质感,也突显了一定的运动气息。

尾部的设计可说是颇具看点,短小精悍的车尾造型,通过丰富的线条勾勒,突出了车尾的立体感。回旋镖式的尾灯,是斯柯达最新的家族式设计语言之一,是尾部视觉效果的点睛之笔。

内饰表现:配置丰富 空间硕大

在外观上我们看到了斯柯达全新的设计语言,前卫、犀利,富有现代感。而转到车内,新鲜感就会少了很多。整体的内饰风格还是偏沉稳和中庸的设计,造型也与柯迪亚克类似。但是在一些细节之处,却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惊喜。

我不卖关子,先说第一个惊喜点,那就是仪表板。虽说顶配车型也没有采用现在很流行的全液晶仪表板,但是“白外圈绿内圈”的仪表板设计真的很漂亮,也是斯柯达的品牌特色之一。尤其在夜晚打开仪表灯光之后,灯光色彩更为靓丽。不过在功能方面并没有太突出的地方,中间的屏幕为行车电脑显示屏,和大部分大众品牌的仪表板没有太大区别。

方向盘的握感很舒适,粗细适中,同时还配备了丰富的多功能按键,操作便利。不过我个人觉得方向盘的尺寸稍大,如果能再稍微小一点就好了,毕竟这款SUV本身不大,如果是小女生来开的话,这款方向盘的尺寸会有点大了。

在中控台的上方配备了一块触控显示屏,采用电容屏,操作手感很好,没有卡顿和延迟的迹象。系统支持苹果CarPlay和百度CarLife手机互联系统,操作也很便利。本次体验的车型配备了倒车影像功能,显示效果和分辨率都很高。但遗憾的是,其轨迹线不能根据车轮的转向而摆动。

刚刚说了仪表板的亮点,如果你觉得那个不够吸引你的话,那么柯珞克配备的全景天窗则是“真亮点”,因为这块天窗是“真全景天窗”。还记得标致2008头顶的那块大玻璃吗?人家也管这叫全景天窗,可你并没有办法打开它,而柯珞克不仅天窗尺寸够大,而且可开启的面积同样很大,在同级车中实属罕见。

另外,柯珞克的座椅乘坐舒适性也是很有亮点。座椅不仅包裹性出色,而且其采用的菱形纹理的设计,更增加了乘坐的舒适性。同样值得一提的是柯珞克的乘坐空间,别看它虽然看起来个头不大,但是内部的乘坐空间相当宽敞。编辑部里个个都是人高马大,坐满五人也丝毫不显得拥挤,比不少尺寸更大的紧凑级SUV的空间还要宽敞。

后备厢的空间也令我满意,我们在体验期间驾车来了趟自驾游,五个人的行李以及随车需要的矿泉水都能够放在后备厢,甚至还有富余。455升的后备厢容积很规整,而把座椅放倒后的装载空间更是被进一步释放,搬个小家都能轻松胜任。

驾驶表现:动力充沛 底盘扎实

在动力方面,我此次体验的280TSI车型搭载的是代号为EA211的1.4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50马力,峰值扭矩250牛米。与之匹配的是代号为DQ200的7速干式DSG双离合变速箱。此外,还有一款入门车型230TSI搭载的是1.2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16马力。

驾驶柯珞克还是很轻松畅快的,150马力的动力推动不到1.4吨的柯珞克还是相当自如的。当然,也谈不上性能澎湃,毕竟作为一款代步用的SUV,过剩的动力非但没有用武之地,反而会大大拖累燃油经济性。

柯珞克提供了四种驾驶模式供驾驶者选择,分别是经济、普通、运动和个性化。顾名思义,经济模式下整体动力响应都是以节油为第一要素。普通,就是咱们日常开车的模式,不温不火。在运动模式下,油门踏板的响应会变得更为灵敏。而这四个模式,对于转向和悬挂等机构,则没有什么影响。

柯珞克的底盘整体给我扎实的感觉,对于大震动和细小颠簸,都能够做到充分的过滤。但是,在高速通过颠簸时,悬挂对于震动的吸收就不够到位,会给人比较松散的感觉。转向的手感,要给柯珞克一个好评,整车开起来并不像是一款SUV,而更像是一辆灵活的两厢车。转向的指向精准,对于驾驶者的转向意图执行得很迅速。

朴素之中露锋芒,这是我对于柯珞克的最终评价。说实话,柯珞克这款车的钥匙刚刚交到我手上的时候,我并没有什么欲望去驾驶它。因为斯柯达多年以来都给我一种“中年大叔”的感觉,但是转眼间,我也渐渐迈向中年,心想说不定能够有新的收获。而体验下来发现,柯珞克朴实无华的外表之下,隐藏着一身全面的武功,以车评人苛刻的眼光来审视它,也很难挑出它的硬伤。阅尽繁华,唯有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柯珞克,正是平凡之路上的那个答案。

  斯柯达柯珞克这款车相信大家不算太陌生吧?它就是Yeti的接任车型,而对于这款新车很多网友并不算特别看好,虽说颜值配置是够了,但是动力真的够用吗?大家别急着下结论等看完下面内容再做决定。

  对于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SUV车型已然成为了绝对的主力车型,各大厂商也是竞相推出全新SUV车型,来抢夺这个市场大蛋糕。2018年斯柯达也将全面布局SUV市场,“德系紧凑型多功能SUV”柯珞克(KAROQ)填补了斯柯达紧凑型SUV的市场布局,新车型将于今年3月上市销售,预计售价15万起。


  从外观方面来看,上汽斯柯达柯珞克的外观风格延续了柯迪亚克上的设计语言,造型采用了源自波西米亚的水晶切割设计理念,只不过相较于柯迪亚克的粗犷硬朗,上汽斯柯达柯珞克看起来更加精致,并且由于采用了更多的扁平化设计,所以更显犀利。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斯柯达柯珞克大灯的设计灵感同样源自波西米亚传统的水晶工艺,“睫毛”状的灯带非常吸引眼球。灯源方面,展车配备的是全LED灯源,夜晚点亮时,极具辨识度。

  而在空间方面,斯柯达依据中国消费者的喜好,与海外版柯珞克整体尺寸相同。国内版经改良后,轴距加长50mm,达到2688mm,大幅提升了第二排的乘坐空间与舒适度。同时还具备一个最大扩展可至1630L的后备箱,可以放下一台小冰箱,空间实用性高于主流的同级别SUV。

  在动力方面,国产版柯珞克与海外版KAROQ采用完全不同的动力系统,柯珞克提供1.2T/1.4T两种动力车型供国内消费者选择。这套动力总成对于大家来说真的算是老朋友了。

  大众集团旗下多个品牌都在使用这套经典的动力组合,包括大众的高尔夫、速腾、途安L、帕萨特以及斯柯达明锐等车型。而来到这台柯珞克身上,它的整个动力输出特性与感受依旧无变化,没有被进一步的区分化调校,还是熟悉的味道。

  首先,这台150马力的1.4T发动机在柯珞克上不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应付它的“躯壳”已经足矣,甚至给予你一种动力储备很丰富的感觉。

  发动机1750rpm就会输出最大扭矩,输出平台一直持续至3000rpm,只要将发动机转速控制在这个区间内,动力基本随叫随到,还能够收获很强的加速效果,毕竟没有四驱系统,这种效果来的还会更加直接。

  所以,它属于那种不需要通过“地板油”操作去压榨极致动力表现的类型,这样的好处就是赋予驾驶员非常简单轻松的驾驶感受。

  虽然如今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但柯珞克紧凑型suv的市场定位不论是在动力还是在配饰内置都经得起考验,与其他紧凑型SUV竞争具有较大优势。15万的起步价也让众多消费者十分期待3月份的上市开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斯柯达柯珞克空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