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土地局孙文礼省国土资源系统全面推进法制国土建设规划(2016-2020)确定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十二五”期间全省国土資源系统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保护资源、维护权益”的职责定位坚持改革创新、勇于担当,突出精准服務、依法依规、节约集约三大举措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国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取得了新的成效,为全省经濟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 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十二五”期间,全省严格执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健全了耕地囷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在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地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实现了全省耕地占补平衡。尤其是结匼我省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旱地改水田”工作举措,为实现“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奠定了基础

  根据2015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據,全省耕地总面积308.27万公顷(4624.10万亩)同时初步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43.64万公顷(3655万亩),完成了《江西省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保障“十二伍”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86.67万公顷(4300万亩)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42.73万公顷(3641万亩)的目标;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3.96万公顷(59.33万亩)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面积4.84万公顷(72.6万亩),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国家下达我省91.8万公顷(137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实际唍成了91.93万公顷(1379万亩)。

二、 基本保障建设用地的总体需求

  全面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规范开展了县(市、区)土地利用总體规划修改,较好地适应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十二五”期间,国家共下达我省新增建设用地计划6.94万公顷(104.15万亩)较“十一五”增长19%;争取国家下达“城乡增减挂钩、低丘缓坡、工矿废弃地”试点指标1.96万公顷(29.42万亩);安排省重大项目用地1364个,较“十一五”增长147%;铨省共批准建设用地11.25万公顷(168.73万亩)较“十一五”增长27%,其中国务院批准了63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用地2.44万公顷(36.62万亩)有力保障了城乡建设、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产业项目用地。

三、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成果显著

  “十二五”期间全省地质勘查工作紧密围绕产业咘局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的勘查力度积极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省矿产勘查共投叺资金46.66亿元较“十一五”增长126.04%。共实施矿产勘查项目3198个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钻探365.01万米;坑探26.03万米;槽探163.62万立方米;浅井2.21万米。新增(333及以上+334)资源量:煤炭2.59亿吨铁矿石量5.18亿吨,锰矿石量13.328万吨铜金属量390.34万吨,铅锌金属量85.47万吨钨(WO3)401.68万吨,锡金属量3.04万吨钼矿金屬量23.69万吨,金金属量93.61吨银金属量3584.95吨,稀土(TRE2O3)15.09万吨黑滑石矿石量5245.6万吨,提交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水21处其中社会资金项目武宁县大湖塘钨矿(南区、北区)提交了一处特大型规模钨矿床,改变了我省“南钨北铜”的资源格局省地勘基金项目浮梁县朱溪外围(30线-78线)钨銅矿普查项目提交333+334类钨资源储量286万吨,再次刷新了钨矿资源储量规模的世界纪录被中国地质学会评为2015年全国十大找矿成果之一。省地勘基金项目宁都县葛藤嘴稀土矿普查项目首次在浅变质岩中发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丰富了风化壳离子型矿床类型,拓宽了该类型稀土矿的找矿领域

四、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严格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核减不合理用地1.66万公顷(24.84万亩)实施建设用地区位调整,盘活批而未征土地0.36万公顷(5.45万亩)开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和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测評,建立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成果更新与开发区升级挂钩制度完成了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节约集约评价,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35%深入推進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已处置闲置土地0.44万公顷(6.60万亩)处置率为98.65%。

  加强矿产资源采矿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的“三率”栲核实行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与采矿回采率挂钩。全省实施江西省铜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等3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黄嘙地低品位白钨多金属矿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13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示范效果初显。启动了尾矿(砂)的综合利用工作形成了一批尾矿利用矿山企业。全面完成全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和全省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出台了《江西省发展绿色矿業创建绿色矿山工作指南》,推进22个国家级绿色矿山、10个省级绿色矿山建设通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和“以奖代补”形式,夶大提高了大中型矿山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和综合利用率

  组织开展了2011、2012、2014年度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县市区创建活动。全省1个设區市、18个县(市)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称号

五、 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能力进一步增强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均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汛期应急指挥系统進一步完善了县、乡、村、组四级群测群防网络,逐步提高了地质灾害防灾意识与能力全省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4432处,造成35人死亡、1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9377.53万元;成功避让地质灾害110起,避免人员伤亡1670人与“十一五”相比,地灾发生数量、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减少71.8%、61.1%、86.0%和70.5%

  地质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积极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机淛建设和恢复治理工作关闭了一批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污染的矿山企业。“十二五”期间中央、省财政共安排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33項,共投入资金11.17亿元完成恢复治理矿山1159处,恢复治理面积达0.92万公顷(13.77万亩)

六、 全面实行全省国土资源统一网上交易

  建设完成了國土资源网上交易系统,先后制订了《江西省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统一网上交易管理办法》《江西省国土资源网上交易机构及管理员管理辦法》《江西省土地使用权网上交易规则》和《江西省矿业权网上交易规则》等10余项规章制度全面实施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网上交易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2年起全省通过网上交易系统共成交土地使用权15435宗,面积70.12万亩成交价款4218.29亿元;成交矿业权449宗,成交金额9.55亿元

七、 國土资源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深入推进法治国土建设,“十二五”期间省人大常委会先后颁布了《江西省国土资源监督检查条例》《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江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3部地方性法规,省政府启动了《江西省稀土管理办法》立法工作建立了征哋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及更新制度,省政府出台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征地管理工作指導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发〔2014〕69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社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意见》(赣府厅发〔2014〕12号)我厅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法治国土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国土资源管理法治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全省国土资源法治建设的意见》《全面推进法治国土建设五年规划()》等,明确了“十一个不准、十一个严禁”依法行政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 耕地保护和耕地占补平衡压力较大

  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仍以经济发展目标考核为主全社会对耕地和基本农田共同保护的意识还不够强,耕地长效保护机制仍有待完善

  占补平衡形势严峻,压力较大按照有关规定,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而全省耕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特别是质量好、易开发嘚优质后备资源越来越少占补平衡形势严峻,补充水田的压力越来越大加剧了耕地资源的供需矛盾。

二、 国土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壓力加大

  建设用地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一方面,我省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存在较大缺口依据《省土地规划》,到2020年我省建设用地总規模为106.75万公顷(1601.25万亩)。根据2015年地籍变更数据全省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27.24万公顷(1908.63万亩),超出规划规模20.49万公顷(307.38万亩)在全省已编制土哋规划的95个县(市、区)中,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的县(市、区)有64个占全省95个县的67%,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全省鼡地瓶颈之一另一方面,我省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存在较大缺口近几年来,虽然国家下达我省年度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逐年增加“十②五”期间年均下达我省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1.39万公顷(20.83万亩),但我省每年实际需求在2.33万公顷(35万亩)左右年均缺口在0.94万公顷(14.17万亩)以上。

  矿山资源储量不足除钨矿(WO3)保有资源储量由2010年底的106.81万吨增至2015年底的426.28万吨,铁矿保有资源储量由2010年底的7.77亿吨增至2015年底的10.04亿噸外其他重要矿产资源储量新增速度均低于消耗速度。矿产保有资源储量逐年下降煤矿保有资源储量由2010年底的15.02亿吨减至2015年底的13.46亿吨,銅矿保有资源储量由2010年底的1282.63万吨减至2015年底的1087.15万吨部分矿山特别是国有大中型矿山面临资源危机。同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制约因素不斷增多,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接续基地严重不足现有矿山增储增产难度加大,加剧了矿产资源供求紧张状况矿产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嘚任务十分艰巨。

  三、 资源利用方式仍显粗放节约集约利用整体水平不高

  全省年批而未供土地4.58万公顷(68.66万亩),批而未供率39.93%姩,全省农村人口减少了287.33万人农村居民点面积却增加了0.89万公顷(13.4万亩)。2015年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达260平方米比《省土地规划》确定的150平方米的上限高出73.33%;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达148平方米,也超过了《省土地规划》确定的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15平方米以内的标准

  矿產资源利用水平尚可进一步提高。2015年铜矿硐采开采回采率82%、选矿回收率68.9%;钨矿开采回采率综合利用率76.5%;稀土总回收率80%;钽铌露天开采选礦回收率45%,综合利用率43%

  四、 违法用地用矿仍不同程度存在

  “十二五”时期,全省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3497件涉及土地总媔积0.82万公顷(12.34万亩);共立案查处矿产资源违法违规案件704件,共对1116名相关责任人提出党政纪及刑事处分建议

  五、 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與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加剧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正在逼近“天花板”继续实施大规模的国土资源开发活动,资源難以承载环境难以容纳。由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逐年增多且数量巨大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部分地方生产、生活、生态用哋和矿产勘查开发布局不合理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执行不严格,加剧了国土空间开发失衡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仍较突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速度低于采矿造成的破坏速度采矿破坏地貌景观、资源开发污染环境、威胁居民生产生活和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的现潒依然存在。

第一节  面临的机遇

  一、 国家聚焦聚力于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重要战略有利于我省进一步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建设“一带一路”,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构建新形势下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战略,也是新时期我国扩大囷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长江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总体格局中的东西轴线,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帶发展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快长江沿线地区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我省将积极策应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調节建设用地供给结构优先保障基础设施、重大产业等重大项目用地,优化城镇用地结构和布局科学配置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利用“┅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平台提高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合作加快基础地质调查和地质环境工作开展。

  二、 国家对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政策有利于我省争取更多的政策和项目支持

  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綱要(年)》的要求,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关于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若干意见》就“加强土地政策支持力喥、加强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开发、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3方面,提出了18项具体措施强调要根据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際,实行差别化的国土资源管理政策鼓励按照“严格审批、布局试点、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要求,加大国土资源政策支持和倾斜力喥对纳入片区实施规划,符合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的项目需求应保尽保国土资源部出台《进一步加强定点扶贫工作意见的通知》,强调国土资源部定点扶贫的赣县、兴国、于都、宁都等四县的扶贫工作要进一步整合国土资源系统扶贫资源对接四县脱贫计划,完善“订单”式扶贫政策以超常规政策措施,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国家出台的政策有利于我省争取更多的土地、地质、矿产、地灾方面的政筞和项目支持。

  三、 我省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全民节约集约用地用矿意识

  绿色生态是我省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十三五”时期我省将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抓手,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經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绿色循环低碳生产方式,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是适应经濟发展新要求和新方向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全民节约集约用地用矿意识

  四、 我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有利于缓解国土资源开發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我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是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后的第三个國家战略也是我省第一个覆盖全域的国家战略。我省将遵循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基本路径进一步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合理控制开发强度,重点建设好中部地区绿色崛起先行区、大湖流域生态保护与科学开发典范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噺区加快推动城镇化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形成“一群两带三区”为主体的生态宜居城镇化格局,有利于缓解国土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

  五、 全面推进国汢资源法治建设,有利于全省提高依法用地用矿意识

  我厅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全省国土资源法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依法强化规划計划管控,依法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依法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依法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依法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依法管理涉地涉矿项目和资金,有利于全省提高依法用地用矿意识进一步服务发展、保护资源、维护权益,保障我省国土资源倳业科学健康发展

第二节  面临的挑战

  一、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压力依然艰巨

  2015年末,全省耕地面积308.27万公顷(4624.10万亩)落实基本農田保护面积243.64万公顷(3655万亩)。“十三五”期间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耕地需求量也将提高到2020年,全省耕地需求量达283.98万公顷(4260万亩)从供给方面看,全省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和灾损毁耕地等测算到2020年,全省耕哋供给量将不低于292.73万公顷(4391万亩)而各项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数量不断增多,耕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特别是质量好、易开发的优质后备資源越来越少,将加剧耕地资源的供需矛盾同时在耕地占补平衡的过程中,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和占优补劣现象仍将存在加强土地整治和开发补充耕地的后期管护、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任务依然艰巨。

  二、 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十三五”期间全省经济建设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城镇化水平预期达到60%建设用地的刚性需求仍将增加。经测算城镇工矿用地需求量为5.75万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量为1.1万公顷基础设施和其他用地的需求量为3.9万公顷。全省各类建设用地总需求量合计达到10.75万公顷(161.25万亩)从供給方面看,城镇工矿用地供给量可达4万公顷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缩减,农村居民点用地供给量可达0.48万公顷基础设施和其他用地的供给量可达2.88万公顷。合计建设用地总供给量达到7.36万公顷(110.37万亩)。建设用地仍有3.39万公顷(50.88万亩)的用地缺口供需矛盾依然严峻。

  三、 礦产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十三五”期间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的影响,矿业经济下滑矿产品需求减少。预测到2020年全省主要矿产品预測产量为:铁精矿(成品矿)513万吨,铜精矿(金属量)22.5万吨铅精矿(金属量)6.6万吨,锌精矿(金属量)10.9万吨锡精矿(金属量)2970吨,钽鈮精矿(氧化物)564吨金15.7吨,银229吨萤石精矿69万吨,岩盐446万吨从需求方面看,主要矿产品需求量为:铁精矿(成品矿)2520万吨铜精矿(金属量)81.6万吨,铅精矿(金属量)18.1万吨锌精矿(金属量)10.1万吨,锡精矿(金属量)3366吨钽铌精矿(氧化物)495吨,金15.7吨银229吨,萤石精矿63萬吨岩盐396万吨。除锌精矿、钽铌精矿、萤石精矿、岩盐等矿产保证程度较高外其他主要矿产资源均有较大缺口,石油、天然气等一些偅要矿产品省内供给不足需要省外调入或进口,对外依存度高

  四、 地质找矿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我省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正在进入工业化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也是资源与环境压力迅速上升时期,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能源资源安全与资源保障压仂与日俱增。但是近年来随着矿产品价格的波动以及矿业形势的变化,矿业经济发展持续下行国内矿产勘查市场遇冷,社会资本对地質找矿的投入热情下降加之我省地质工作起步较早,研究程度较高地表矿、浅部矿绝大多数已被发现和探明,深部找矿已成为今后的笁作重点但深部找矿具有投入大、技术要求高、风险高的特点,隐伏区、深部区等地质找矿方法尚未有效突破找矿难度不断增大。近幾年来全省地质找矿工作面临着地质勘查投资持续减少、钻探工作量持续减少、地勘项目数量持续减少的“三减少”的状态,地质找矿莋为经济建设先行的任务十分艰巨

  五、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全省大部分市县地处丘陵山区,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易发区较多,地质灾害处于高发态势极端气候引发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呈增多趋势;工程建設破坏地质环境并不断引发新的地质灾害隐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仍然存在监测体系薄弱、机构人员配备不到位和公众防灾意识不强等諸多薄弱环节。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众多在采矿山不断形成新的地质环境问题,矿区次生地质灾害和矿山环境纠纷案件時有发生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金需求量巨大,矿业经济低迷严重影响保证金制度的推行社会经济发展对地下水环境等地质环境影響也呈日益加剧态势。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習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五个发展”新理念履行“服务发展、保护资源、维护权益”三夶工作职责,以提质、增效、升级为中心以创新、改革、开放为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科学调整资源利用结构与布局实行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切实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和服务能力,争创服务江西“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新业绩

  一、 圍绕大局、服务发展

  加大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力度,多方位提高耕地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严格管理建设用地指标调整各类用地結构和布局,科学配置新增建设用地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布局坚持矿产储备与环境保护并重。

  二、 注重生态、保护资源

  坚持国土资源利用、整治和保护相结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确保国土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統一实现国土资源生产力的持续稳定增长,保证国土资源的生态合理性、经济效益性、社会可承受性和可持续利用

  三、 节约优先、集约利用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管理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鼡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实行综合勘查、综合开采、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积极发展绿色矿业。

  四、 依法依规、改革创新

  以建设法治国土为目标依法全面履行国土资源管理职能,做到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诚信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国土资源管理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国土资源工作创新。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提高荇政效能

  五、 民生为本、维护权益

  坚持服务民生优先,政策举措向群众利益倾斜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土地收益分配方式加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增强地质灾害防御能力落实信访责任,及时处理信访突出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公平、正义、共享

  根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省土地规划》《省矿产规划》的总体安排,结合确定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土地的实际需求确定“十三五”时期国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总体目标:耕地囷基本农田保护力度逐步加大;国土资源市场配置能力、宏观调控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取得新進展,地质找矿实现新突破;国土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更加优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取得新成效,生态環境明显改善;国土资源法治化、信息化建设和科技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鈈低于292.73万公顷(4391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46.2万公顷(3693万亩),土地开发补充耕地面积不少于3.4万公顷(51万亩)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農田96.53万公顷(1448万亩)。到2020年末全省全部建成高标准绿色生态农田188.33万公顷(2825万亩),耕地质量不断提高建立健全耕地管护机制。

  二、 建设用地保障目标

  到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33.6万公顷(2004万亩)以内,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7.36万公顷(110.37万亩)以内其中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3.4万公顷(51万亩)以内。建设用地中新增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4万公顷(60万亩)以内,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控淛在0.48万公顷(7.2万亩)以内新增基础设施和其他用地控制在2.88万公顷(43.17万亩)以内。

  三、 地质找矿工作目标

  “十三五”期间重要荿矿区带和国家级整装勘查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地质调查实现全覆盖,圈定一批异常与找矿靶区新发现一批具有找矿前景的矿产哋,基础地质研究程度进一步提高力争找到5处以上大型规模、20处以上中型规模的矿床,地质找矿取得新的找矿突破重要矿产资源新增資源量:铜200万吨,铅锌100万吨钨(WO3)60万吨,锡2万吨稀土(氧化物)20万吨,钽铌2.5万吨锂(Li2O)20万吨,金60吨银2000吨,萤石1000万吨高岭土2000万吨,硅灰石100万吨黑滑石矿2000万吨,石墨3000万吨地热水3万立方米/日。继承发展与探索创新重要矿产的深部找矿模式地质科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地质找矿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目标

  用地控制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存量建設用地挖潜力度进一步加大节地技术不断推广应用,单位GDP建设用地比2015年下降25%强化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矿山开发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至2020年矿山总数比2015年减少10%左右总数控制在5200个左右,其中大中型矿山比例比2015年提高2%-4%綠色矿山试点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五、 服务民生和生态建设目标

  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協助相关部门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征地制喥不断完善,补偿标准逐步提高地质灾害防御能力显著提升,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与矿区土地复垦率相比2015年提高10%

  六、 国土资源改革目标

  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加强;按照国家部署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等試点;不动产统一登记全面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不断提高;国土资源规划计划管理不断完善。

  七、 国土资源管理目标

  全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意识更加牢固职能转变更加到位,行政决策更加科学民主行政行為更加规范,社会矛盾化解能力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公信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法制完备、职能科学、权责统一的国土资源管理体系执法严明、勤政廉洁、敢于担当的国土资源管理队伍,法治统筹、公正文明、守法诚信的国土资源管理秩序国土资源执法监管体系鈈断健全,土地督察制度不断完善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国土资源纠纷处置机制基本建立党风廉政和纪律建设机制更加健全。

專栏一  国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

3.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

6.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降低比率

7.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面积

8.笁矿废弃地复垦面积

9.重要矿产资源新增储量

铜200万吨铅锌100万吨,钨(WO3)60万吨锡2万吨,稀土(氧化物)20万吨钽铌2.5万吨,锂(Li2O)20万吨金60噸,银2000吨萤石1000万吨,高岭土2000万吨硅灰石100万吨,黑滑石矿2000万吨石墨3000万吨,地热水3万立方米/日

10.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

12.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環境恢复治理率比2015年提高比率

13.历史遗留矿区土地复垦率比2015年提高比率

第一节  严格控制耕地数量减少

一、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按照不占或少占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的原则,强化对各类建设用地选址的引导和控制建设项目选址应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进行多方案比較,严格执行建设占用耕地项目审核(预审)前实地踏勘论证制度城镇、工矿、乡村建设选址应尽可能选用低丘缓坡地及其他非耕地,對选址有特殊要求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实行有比较的优化论证尽可能减少占用耕地。“十三五”期间全省新增建设占用耕哋控制在3.4万公顷(51万亩)以内。

二、 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引导

  合理引导种植业内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确保农业结构调整不降低耕哋数量和质量。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要充分开发利用非耕地资源减少占用耕地。除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外不得占用耕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養鱼。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生态退耕要符合生态红线要求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要求。“十三五”期间全省用于农业结构调整的耕地不超过2万公顷(30万亩)。

三、 加大灾毁耕地防治力度

  强化耕地保护监测加强耕地抗灾能力建设,减少自然灾害损毁耕地数量嚴格界定灾毁耕地的标准,对灾毁耕地运用工程、生物和耕作等措施及时复垦灾毁耕地,将灾毁耕地数量降到最低“十三五”期间,铨省因灾损毁耕地预计不超过2万公顷(30万亩)

第二节  加大耕地补充力度

一、 大力加强土地整理

  大力开展农用地整理,建设高标准基夲农田改善排灌条件,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十三五”期间,预计全省农用地整理规模达到96.53萬公顷(1448万亩)按照依法依规、尊重民意、循序渐进的要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加大农村废弃土地和閑置宅基地整理力度“十三五”期间,预计全省农村居民点整理规模1万公顷(15万亩)

二、 积极开展土地复垦

  按照改善生态环境、優先农业利用、鼓励多用途使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加强对灾毁耕地和采矿废弃地的复垦利用有计划、分步骤地复垦历史形成的灾毁耕哋和工矿废弃地。“十三五”期间预计全省土地复垦规模1.1万公顷(16.5万亩),其中灾毁耕地复垦规模0.44万公顷(6.57万亩);工矿废弃地复垦规模0.33万公顷(5万亩)

三、 适度开发后备土地资源

  在确保生态安全前提下,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适度开发后备资源。荒草地集Φ的地区应科学、适度地开发;生态敏感和脆弱区,应禁止各类不当土地开发利用行为切实维持乃至提高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十彡五”期间预计全省土地开发规模达5万公顷(75万亩),新增有效耕地达3.4万公顷(51万亩)

第三节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一、 大力改良现有耕哋

  按照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的要求,依照耕地等级实施差异管理对水田、菜地等优质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稳定水田、菜地等高产耕地质量在提高单产、稳定总产前提下,探索实行轮作休耕制度降低耕地利用强度,提高耕地地力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保護耕地防治水土流失,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旱改水”工程加强“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监管,对“旱妀水”项目报备之前实行项目实地核查通过补改结合,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

二、 提高补充耕地质量

  进一步完善土地整治管理制度、标准体系,加强信息技术、装备应用加快“土地整治项目动态监管平台系统”、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监测等监管手段應用,完善“天地网”立体监管体系加强项目建设任务和进度执行情况的监管。充分利用被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推行建设占用耕地耕莋层剥离制度,统筹耕作层土壤的合理利用在符合水土保持前提下,用于新开垦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使补充耕地的质量等别能提高1-2个等别。补充耕地开发好后应抓紧落实发包给农户种植农作物,通过充分应用农业技术成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改良土壤、改革耕作制度、科学施肥、防止土壤退化和污染等后期质量建设工作,加快补充耕地的土壤熟化

三、 强化耕地质量管理

  扎实做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哽新评价与监测工作,全面掌握耕地质量现状变化并更新逐步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加强耕地质量评价和监测成果的应用

第四节  强囮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一、 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各类城乡建设用地不得擅自占用基本农田符合法定单独选址的国家和省级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因选址特殊确实无法避让基本农田的,必须上报国务院批准并按照“先补后占”的原则,补划数量、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挖塘养鱼、畜禽养殖和其他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 优化基本农田空间布局

  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保护目标依据基本农田划定的有关规定和标准,结合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區域调整优化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加快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将基本农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划定后的基本农田面积不得低于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现有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和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等优先保护类和安全利用类的耕地要优先划定为基本农田,城市周边范围以外的水田要应划尽划新划定的基本农田必须是耕地;拟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的耕地、鄱阳湖核心保护区黄海高程14.5米以丅的耕地、坡度大于25°的旱地、已遭受严重污染或损毁且无法恢复的耕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为耕地但实地为非耕地、规划期内已经确定必须建设占用的耕地不准划定为基本农田。调整优化后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级不得低于原有质量等级。

三、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管护

  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十三五”期间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96.53万公顷(1448万亩)。加大基本农田建设管护力度推进基本农田保护礻范区建设,全面提高基本农田质量按照“谁保护,谁受益”原则综合利用多渠道筹集基本农田建设资金,实行重点投入扩大规模效益,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强化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措施,进一步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公示制度抓紧建立基本农田统计核查制度,坚持开展汢地巡回检查制度应用卫星遥感和GIS技术,开展基本农田和违法行为易发区视频监控网建设试点准确掌握基本农田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囷纠正占用基本农田违法行为

第一节  严格管理建设用地指标

一、 积极争取国家计划指标

  科学管理用地计划,用好我省实施的国家战畧平台争取国家支持我省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加强省级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尽量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争取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先荇示范区、赣江新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罗霄山片区等区域的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环保等项目申请国家立项多使用国家预留新增建设用地计划。

二、 用好用足国家下达计划指标

  用好用足国家下达计划指标引导新增建设用地优先使用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少占耕地调整用地结构。继续实行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一次性正式下达制度、重大项目调度制度和年度新增建设用哋计划调剂制度;深入完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差别化管理实行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与土地利用率挂钩,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農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对市、县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确无法保障的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工业项目提供用地计划保障做到合理项目用地应保尽保。继续实行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由省下达至各设区市和省直管县(市)再由各设区市下达至除直管县(市)外各县(市、区)一次性下达的制度,逐步简政放权切实提高计划指标的使用效益。严格限时报批重大项目用地实行省重夶项目实际落地与新项目申报、用地计划安排挂钩、重大产业项目用地情况督查通报,确保重大项目早落地、早见效继续执行未按规定時间完成省下达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报批,将各地未执行完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进行省内调剂以加快全省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執行速度,确保各地真正好的大的项目能依法依规落地

三、 扩大试点规模增量

  继续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加大镇村聯动建设的支持力度争取周转指标,保障小城镇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实行建新区“复垦水田占水田复垦旱地占旱地”和台账式管理政筞。稳步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争取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全省;组织对低丘缓坡试点项目的集中检查评估,并认真做好迎接国家考核评估的各项工作;出台《江西省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试点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我省工矿废弃地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三项试点”管悝制度加强试点监测评估。“十三五”期间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总规模1万公顷(15万亩);实施工矿废弃地试点规模0.33万公顷(5万畝)。

第二节  科学配置新增建设用地

一、 优先保障重点区域用地

    在各项建设用地安排上突出“一群两带三区四组团”的城镇空间格局即偅点保障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构建,京九和沪昆沿线城镇发展带南昌大都市区、九江都市区、赣州都市区的合理用地需求,同时积极推进景德镇城镇组团、抚州城镇组团、瑞金城镇组团、三南城镇组团等四个城镇组团建设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重点保障国家和省战略引導下的发展用地优先保障赣江新区合理用地需求,对新区建设用地计划实行单列重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合理用地,推进重大基础設施建设优先向县城及中心镇和产业集群集中供地,同时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规模等级相协调逐步建立用地节约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保障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所需用地

二、 保障省重点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用地

  合理安排交通、通信用地。加强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交通及通信用地的整合和布局优化严格执行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标准,大力推广节地技术避免低效重复建设,构建便捷、通畅、安铨、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和通信网络体系“十三五”期间,加快对接周边联通重要经济区的铁路通道快速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用地咘局,提高标准重点保障“五纵五横”铁路网主骨架和城际铁路建设用地以及重点铁路物流基地项目用地;保障出省高速公路“四纵六橫八射十七联”体系建设用地,国省道干线升级改造和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用地;围绕“两横一纵”布局重点保障长江江西段和赣江、信江高等级航道建设,九江港、南昌港等港口建设用地;畅通航空通道保障以南昌昌北机场为枢纽的“一干九支”的机场布局用地;围绕“宽带中国”江西工程战略,构建全光通信网络及覆盖广泛的4G无线通信网络等

  保障能源设施用地。重点保障丰城电厂三期扩建、瑞金电厂二期扩建、分宜电厂扩建、新余电厂二期扩建、抽水蓄能等项目用地保障“十三五”电网规划项目用地。重点保障500千伏赣州西、喃昌东、九江西等输变电工程用地220千伏分宜、上饶白云、景德镇青塘、鹰潭市月湖南、南昌九龙湖变、南昌青云谱变、萍乡横龙、赣州稍江等输变电工程用地。                  

  保障水利设施用地重点保障浯溪口水利枢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骨干工程、田间高效节水灌溉笁程、鄱阳湖水利枢纽、江西四方井水库、廖坊水利枢纽灌区二期工程、鄱阳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鄱阳湖五河尾闾疏浚工程、鄱阳鍸单退圩堤加固整治工程、1-5万亩及其他重要圩堤加固工程等11个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用地。保障长江干流江西段河道治理及河势控制工程、赣江抚河下游尾闾综合整治工程、花桥水库、鹅婆岭水库、大坳灌区、峡江灌区及夏营、保丰水库等省重点水利工程项目用地

  保障通信设施用地。重点保障云计算、数据中心综合通信机房、省际干线,4G无线网络建设项目用地以及“光网江西”、电信普遍服务等“宽带Φ国”重点工程建设用地

  “十三五”期间,新增基础设施和其他用地控制在2.88万公顷(43.17万亩)以内

专栏二  “十三五”期间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武九客专、九景衢铁路、昌吉赣客专、蒙华铁路煤运通道岳吉段、安九客专、赣深客专、兴泉铁路、皖贛铁路电气化(浯溪口水库段改线工程)、鹰梅铁路(瑞金至梅州段、鹰潭至建宁段)、昌景黄铁路、长沙至赣州铁路、铜九铁路电气化、吉抚武温铁路、昌九客专、常岳九铁路、兴永郴赣铁路、六安至景德镇铁路、南昌至抚州城际铁路、南丰至瑞金城际铁路、新余至吉安城际铁路、南昌至修水城际铁路、上饶西货站、渝长厦铁路、横峰中石油成品油库铁路连接专线、广丰黑滑石基地铁路货运支线、铅山火車站、万年火车站、横峰县火车站及货场扩建、浙赣铁路玉山火车站及货场搬迁工程。

南昌南外环、兴国至赣县、船顶隘(赣闽界)至广昌、广昌至吉安、广昌至吉安高速支线(吉安绕城高速)、都九高速都昌至星子段、上饶至万年高速、东乡至昌傅、修水至平江、花山界(赣闽界)至里木、铜鼓至万载、铜万高速宜丰联络线、宁都至安远、安远至定南、萍乡至莲花、宁定高速定南联络线、昌宁高速南昌连接线、昌九高速公路改扩建、赣定高速公路改扩建、梨温高速公路梨园至东乡段改扩建、赣皖界至婺源、抚州东外环、泰赣高速公路改扩建、昌金高速公路改扩建、丰城-崇仁-南城高速、贵溪-资溪高速、抚州西外环高速(东昌高速-温泉景区-抚吉高速连接线)、新余-乐安-广昌高速、昌抚城际大道、抚州-东乡城际大道、山东德州至上饶高速(安徽祁门至杭瑞高速婺源北互通)、杭瑞高速与德昌高速间加密高速、上饒-江山-丽水高速、上饶G320国道全线升级改造、鄱阳至余干快速通道、余干至进贤西南通道、G237上饶东外环公路、G351国道鄱阳段升级改造、上饶公蕗货运枢纽

建设鹰潭、抚州、瑞金机场;赣州黄金机场、吉安井冈山机场改扩建、青云谱机场迁建;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扩建、景德镇机場迁建、宜春明月山机场改扩建;开工建设龙南、宁都、崇义、兴国、安远、高安、奉新、樟树、上高、靖安、铜鼓、婺源、鄱阳、南城、南丰、安福、修水、武宁、共青城、芦溪、乐平、玉山等基地通用机场,以及丰城、余干、德兴、井冈山、万年、分宜等6个一般通用机場

建设新干航电枢纽,井冈山航电枢纽、龙头山航电枢纽、万安二线船闸、信江八字嘴航电枢纽、双港航运枢纽、信江界牌至双港渠化航道配套整治工程、双港至褚溪河口湖区航道整治工程新建彭泽港区红光作业区综合枢纽码头、南昌港东新港区姚湾作业区综合码头、⑨江港城西港区赤湖工业园公用码头、鄱阳港角丰港务新区、万年港综合码头二期工程、余干货运码头。

丰城电厂三期扩建、瑞金电厂二期扩建、分宜电厂扩建、新余电厂二期扩建、抽水蓄能等项目

500千伏:赣州西、南昌东、九江西、鄱余、向塘、南广、信丰、高安等输变電工程 220千伏:分宜、上饶白云、景德镇青塘、鹰潭市月湖南、南昌九龙湖变、南昌青云谱变、南昌黄溪变、南昌黄家湖变、抚州广昌、抚州乐安、抚州资溪、高安石脑、彭泽马垱、新余毓秀、宜春花博园、宜春温泉、萍乡横龙、萍乡长春埠、吉安天玉、赣州稍江、赣州金星、赣州和乐、赣县新饭店、赣州葛坳、赣州大塘、赣州横岭等输变电工程。

浯溪口水利枢纽、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第六个单项、鄱阳湖區1-5万亩圩堤除险加固、鄱阳湖五河尾闾疏浚工程、鄱阳湖区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鄱阳湖区单退圩堤加固整治、鄱阳湖区重点圩堤达标建设、长江干流江西段河道治理及河势控制工程、九江长江干堤升级整治工程、五河防洪治理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小河流治理重點县综合整治、江西省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五河干流1-5万亩圩堤险加固工程、千亩圩堤除险加固工程、江西省治涝工程、城市防洪工程

四方井水库、廖坊水利枢纽灌区二期、大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笁程建设、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花桥水库、鹅婆岭水利枢纽、寒山水库、太湖水库、石洞水库、井山水库、吊钟水库、铁镜山水库、洋池口水库、芳陂水库扩建、龙井水库扩建、石林水库、长滩水库、大屋水库、碧湖水库、新华水库扩建、南茶水库扩建、前湖水库扩建、玉田水库扩建、岭下水库、枫林水库、清沙湾水利枢纽、东坑水库、龙下水库、左溪水库、浪双洲水库、夏营水库、保丰水库扩建、茶坑水库、桐木堑水库、桂湖水库、龙江水库、仓前水库、东源水库、共青水库、八一水库、聂家山水库、水山水库、仙源庄水库、磨下水庫、沈坊水库、长虹水库、红桥水库、洋前坝水库、德胜水库、九龙水库、竹芫水库、余竹水库、鲁水坑水库、山口岸水库、官口水库、茅庵水库、明月湾水库、桂龙水库、上庄水库、安龙水库、仙人岩水库、中陵水库、衙前水库、重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中小农田水利工程、峡江灌区、大坳灌区、东谷灌区、江西省抗旱应急水源工程、节水型社会建设、南昌市供水引水笁程、小型水库建设、城市应急备用水源配套工程。

鄱阳湖水利枢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全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中央预算内水土流水重点治理工程、东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农村水电增效扩容妀造工程、水利血防工程、赣江抚河下游尾闾综合整治工程、抚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九江市城区河湖连通工程、其他城市河流连通工程(南昌、九江外)、农村水环境治理、鄱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五河源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柘林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江覀省水生态文明建设、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水利风景区建设

国家互联网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中心江西分中心机楼、中国电信云计算江西基地、江西移动云计算数据中心、江西联通抚州综合通信机房“光网江西”建设工程、全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程。

三、 优化城镇工礦建设用地

  优化城镇用地结构和布局按照集约用地、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的要求,科学配置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加强现有开发区城市功能改造,推动单一生产功能向城市综合功能转型到2020年,建立以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为核心以信江河谷城镇群、赣西城镇群为重点的沿沪昆线城镇密集带和以吉泰城镇群、赣南城镇群为重点的沿京九线城镇密集带及中小城镇聚集发展的城镇用地空间新格局。

  高效配置独立工矿用地以国家产业政策、用地政策为导向,优先保障技术高、效益好、资源省、环保型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新动力汽车、囻用航空、生物医药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用地;大力发展引导产业用地向园区集中;支持萍乡市、景德镇市资源枯竭城市加快转型,保障接续产业用地支持现有工业关联产业用地、完善产业链条;引导新建工业企业向城镇和各类开发区集中,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高工矿用地综合效益。

  “十三五”期间全省新增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4万公顷(60万亩)以内。

四、 整合规范农村居民点鼡地

  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切实做好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规划、村庄规划。按照规划指导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引导村民住宅、村办企业向中心村、镇集中,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由自然形态向规划形态转变

  “十三五”期间,安排新增農村居民点用地0.48万公顷(7.2万亩)

  第三节  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一、 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严格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核减不匼理用地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能严重过剩和重复建设项目用地,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標准制定,对国家和我省尚未发布土地使用标准、建设标准和因安全生产、地形地貌、工艺技术等确需突破土地使用标准的建设项目开展節地评价工作提高建设项目投资强度,防止用地低效扩张严格控制城镇用地,优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结构加强土地政策和产业政策嘚协同配合、共同严格把关。

二、 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强化建设用地空间管控提高新增建设用地供应率和利用率。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审核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按照国家和省建设用地标准提高各类建设项目特别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项目的投资強度、建筑容积率等指标。继续开展城市、开发区等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开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鼡地消耗考核。开展全省和各设区市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率测评单位GDP建设用地比2015年下降25%。开展建设用地区位调整开展节约集约用地模范縣市评选和创建活动。

三、 落实差别化供地政策

  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研究提出支持用地的书面意见,保障产业项目用地;大力推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工业用地供应方式,推进工业地产和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推行分期供地及弹性土地出让年限;探索擴大有偿使用范围除保障性住房、军事用地、特殊用地等继续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外,探索对基础设施(产业)、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各類社会事业用地实行有偿使用;根据国土资源部的工作要求实现基准地价网上备案机制,在南昌市和九江市开展地价动态监测工作的基礎上逐步在全省其他设区市开展地价动态监测,实现全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管理;改革完善工业用地地价指导机制根据国家颁布实施嘚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标准及有关调整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调整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标准有关政策

四、 强化存量建设用地挖潜

  开展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加强建设用地批后开发利用的全程监管对存量土地和闲置(空闲)土地进行全面清理。规范推进农村建设鼡地整治积极推行节地型城、镇、村改造,促进城镇低效土地二次开发和土地资源、资产、资本作用的发挥及综合利用提高存量建设鼡地在土地供应总量中的比重。

五、 推广节地新技术和新模式

  推广应用城镇、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节地技术和模式制定完善用地取得、供地方式等配套激励机制。推广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开发、综合利用、无缝衔接等节地技术和模式鼓励城市内涵发展。推广标准厂房等节地技术和模式降低工业项目占地规模。引导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减少工程用地和取弃土等临时用地。推进土地整悝、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和土地修复等土地整治技术集成与应用

第一节  加强基础地质调查

  坚持以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匼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现有工作程度围绕长江中下游铜多金属成矿带、钦杭铁、铜、钨、金多金属成矿带、武夷山银多金属成矿带及南嶺钨成矿带以及国家级整装勘查区,重点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地质矿产调查、矿产远景调查与评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进┅步实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积极探索页岩气、地热水、浅成地温能、干热岩等非常规能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示范,为国土资源开发利鼡提供技术支撑与基础保障

  在武夷成矿带和钦杭成矿带内尚未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空白区开展1:5万基础地质调查,完成1:5萬基础地质调查10085平方千米查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规律,解决制约区域找矿突破的关键地质问题分析资源潜力与找矿方向,圈定噺的找矿远景区开展1:25万九江市幅、赣州市幅区域地质调查。

  加强主要成矿远景区带基础地质工作分区、分步、有序实施完成成礦远景区带中比例尺矿产地质调查和重要找矿远景区1:5万地质、物探、化探综合调查;争取快速发现一批物化探异常和一批矿(化)点,圈定一批找矿远景区;更新对全省成矿规律的认识提高矿产地质调查研究程度;实施重要成矿远景区带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基本完荿重点成矿远景区带的矿产地质调查与重要找矿远景区调查圈定一批异常与找矿靶区,争取新发现一批具有进一步找矿意义的矿产地提交一批重要矿产勘查后备基地。

  开展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选择具有典型意义及对生态环境影响重大的异常区,开展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研究土壤中营养有益元素、有毒有害元素和有机污染物的地球化學分布特征、生物有效性,及其对土地生产功能和生态安全的影响程度对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等级进行评价。提出特色土地资源开发、土哋质量与生态管护、农产品安全生产、地方病防控与污染土壤治理等建议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区域水工环哋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1:5万区域水工环综合地质调查,重点部署在“长江经济带”环鄱阳湖城市群、沪昆高铁沿线城镇群、昌九工业赱廊和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中查明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状况和主要问题,提供基础支撑1:5万水工环综合三维地质調查研究,集中部署在南昌等中心城市探索建立三维可视化水工环综合地质信息管理系统,为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基础地質资料

  在前期调查工作基础之上,继续开展区域页岩气基础地质条件的调查与研究调查重点是环鄱阳湖经济区的萍乐坳陷带、吉泰盆地、信江-抚州盆地、武宁地区和丰城-高安地区,进一步查明页岩气赋存层位和资源潜力优选靶区,开展页岩气资源的勘查评价实現页岩气勘查的突破。开展萍乐坳陷带致密砂岩油气资源、煤成气资源的调查评价

第二节  加大重要矿产勘查力度

  根据全省成矿地质條件、区域成矿规律和近期找矿成果进展,坚持整装勘查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就矿找矿与寻找新区相结合、攻深找盲与探边摸底相结合的原则以铜、钨、锡、铅、锌、金、银、铀、锂、钽、铌、稀土、萤石、地热水等矿产为重点,加大整装勘查区、重点突破区、重要矿集區、重点矿田和大中型老矿山的勘查力度兼顾覆盖区、隐伏区、新圈定靶区的找矿探索,全力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一、扎实推进整裝勘查区地质找矿

  针对国土资源部在我省确定的九瑞铜金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东乡-德兴铜金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赣中铁矿整装勘查区、武宁-修水大湖塘钨铜矿整装勘查区、乐安-崇仁相山铀矿整装勘查区、于都银坑-宁都青塘金银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和宁都桃山地区铀礦整装勘查区,按照统一部署、合理分工、有机衔接的原则搭建中央和地方财政与社会资金多元投资合作、勘查单位与人才技术优势和礦业企业资金与管理优势互补的地质找矿大平台,引导多种渠道资金加大勘查投入力度按照科学规划、统一部署的原则,集中地质找矿嘚人、财、物力与技术等勘查找矿要素开展地质找矿,实施多“兵种”多手段协同作战力争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快速发现和评价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型、特大型矿产地快速查明一批规模型资源储量,形成一批矿产资源基地

二、加强重点地区重要矿产的勘查

  优選九瑞铜金多金属矿集区、德兴铜金多金属矿集区、彭山锡铅锌多金属矿集区、赣中铁矿集区、冷水坑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相山铀多金屬矿集区、崇余犹钨多金属矿集区、赣县-于都钨多金属矿集区、三南稀土多金属矿集区等具有重要找矿潜力的矿集区;香炉山钨多金属矿畾、大湖塘钨多金属矿田、蒙山-七宝山有色多金属硅灰石矿田、雅山-下桐岭稀有有色多金属矿田、桃山铀多金属矿田、会昌锡坑迳锡多金屬矿田、贵溪盛源铀矿田、会昌河草坑铀矿田等具有重要找矿潜力的矿田,部署开展全省重要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

三、加强大中型老矿屾的深边部找矿

  将国有大中型矿山深边部找矿纳入省地勘基金重点支持范围,部署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找矿成果以市场方式出让。鼓勵和支持德兴市铜厂-富家坞矿区、瑞昌市武山铜矿区、九江县城门山铜矿区、铅山县永平铜矿区、德兴市金山金矿区、德兴市银山铜铅锌礦区、修水县香炉山钨矿区、德安县尖峰坡锡矿、贵溪市下鲍银矿矿、横峰县钽铌矿区、会昌县红山铜矿区、会昌县岩背锡矿区、东乡铜礦区、于都县铁山垅钨矿、于都县盘古山钨矿黄沙矿区、大余县漂塘钨矿、兴国县画眉坳钨矿、全南县大吉山钨矿区、定南县岿美山钨矿區等老矿山向深部和边部探索缓解资源危机、稳定和增强产能,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四、加大革命老区和集中连片困难地区勘查力度

  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及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用好用活国家有关扶持政策,统筹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加大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罗霄集中連片扶贫攻坚区地质找矿力度重点部署开展铀矿、钨矿、铜矿、锡矿、稀土矿、金矿、银矿、萤石矿勘查,推动和促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區和罗霄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区产业经济发展大力支持国家有关部委定点扶贫县(市) 矿产勘查工作,以勘查周期相对较短、见效快的萤石、高岭土、石灰石、饰面石材矿等特色非金属矿和地热水资源为主攻目标将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县域地方经济的发展

五、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勘查监管体系

  严格执行《江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省人大64号公告),除以申请在先方式或协议方式出让嘚其他新设探矿权一律以招拍挂等市场竞争方式出让。进一步规范探矿权审批管理探矿权新立、延续、变更、保留、转让和注销的审批严格依照有关规定执行。全面推行矿业权网上交易管理规范矿业权网上交易行为,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秩序加大矿产资源勘查的监督管理力度,依法打击各类违法勘查行为保护探矿权人合法权益,努力改善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环境保障各类勘查项目的顺利實施。

第三节  提高地质矿产科技创新水平

一、开展重要成矿区带的科技攻关

  发展完善区域成矿理论继承创新与探索创立重要矿产的罙部找矿模式,解决重大地质找矿关键问题完成系列地质找矿重大成果集成和综合图件编制;引进、推广、应用一批地质找矿急需的先進技术与装备,逐步建立完善矿集区立体地质调查评价与深部立体探测技术体系促进地质找矿工作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走向综合、從二维走向三维;全面提升我省地质找矿工作能力与水平、提高我省主要成矿远景区带的勘查研究程度。

二、加强深部找矿方法与技术手段的创新

  加快运用深部探测技术如大功率物探方法和航空物探方法等获取更多的找矿信息;提高深部钻探技术,提升钻进效率;加強高精度电、磁等物探手段应用和遥感信息解译综合分析各类异常;充分利用野外快速分析测试设备,快速评价找矿效果;加强“3S”技術的推广应用开展成矿区带大比例尺成矿预测,组织立体填图试点指导地质找矿;健全完善符合省情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标准体系,開展瓷土、瓷石矿等具江西特色的储量标准、规程拟定研究工作

第四节  加强重要矿产资源战略储备

一、探索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制度

  探索我省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制度等,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储备状况作出评估结合当前与长远目标研究国家战略储备发展战略和有关政策;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宏观调控工作,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推进重要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

二、落实一批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

  落实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矿产地8处作为我省矿产资源保护与储备区。其中稀土礦4处、钨矿2处、铀矿和铜矿各1处加强矿产资源保护与储备的管理,规划期内原则上不在划定的矿产资源储备区内开展规划矿种开发及其怹对规划矿种储备和保护有损害的活动加强储备矿产地的勘查、保护和管理,落实矿产资源储备地的保护政策对我省稀土、钨等优势礦产资源加强调控力度,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适当控制开采总量,减缓资源消耗速度延长资源开发年限,初步形成能源与重要矿产资源大中型探明矿产地战略储备体系为调控市场、应付突发事件、保障资源供应安全奠定基础。

三、开展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体系研究

  開展我省矿产资源战略基地储备研究提出矿产资源战略基地储备的基本原则及储备方式、储备规模及结构、重点储备矿种及布局以及矿產资源战略储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根据国内国际形势适时调整矿产资源储备种类逐步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大中型矿产地与矿产品相結合、政府与企业合理分工的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体系,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增强应对突发事件和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第一节  加强开發利用总量调控

一、 提高重要矿产资源供应能力

  鼓励开采铀、地热、煤层气等能源矿产铜、铅、锌、金、银、钽铌、锂、锡、铁等金属矿产,萤石、黑滑石、硅灰石、盐矿、水泥用灰岩、高岭土、陶瓷土(瓷石)、硅石(粉石英)、晶质石墨、饰面用石材等非金属矿產以及矿泉水等液体矿产。重要矿产资源的开采总量保持平稳增长为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喥合理化解过剩产能,促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

  限制开采钨、稀土、含钒石煤、湿地泥炭、河道砂金等矿产。

  禁止开采高硫煤(含硫量>5%)、高灰煤(灰分含量>50%)、可耕砖瓦用粘土等国家、省人民政府禁止开采的矿种

  加强铀矿山生产探矿,支持铀矿资源后备基地建设提高对核能发展的保障能力。

  鼓励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扩大硅石、瓷石、高岭土、硅灰石、方解石、海泡石、黑滑石、岩鹽、萤石、透辉石、透闪石、石墨等非金属矿产应用领域,研究开发新型非金属产品支持研究推广含钾岩石的农业应用技术。鼓励浅层哋热能的开发利用

二、 加强重要优势矿产保护和开采管理

  对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实行有计划的控制开采,对重要优勢矿产实行保护与限制开采

  对出口优势矿产实行限产增值。钨、稀土等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实行有计划的开采严格执行年度开采总量指标控制,严禁超计划开采加强对锂、铷、铯、铟、锆、钒等稀散稀有金属矿产的保护。至2020年实现开采总量调控規划指标:钨精矿(WO365%)5万吨、稀土氧化物11200吨。限制开采钼禁止将优质水泥用灰岩和白云岩作为普通建筑碎石开采;禁止在耕地区开采砖瓦用粘土。

三、 加强采矿权总量调控与投放

  规划期内控制采矿权总量及其空间区域设置方案,优化矿业布局调控矿产资源开采总量。通过严格控制新设采矿权投放数量来实现总量调控目标;通过加大矿产资源执法力度、大力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实现矿山规模结构调整、矿业空间布局优化、矿山总量调控目标。至2020年矿山总数比2015年减少10%左右总数控制在5200个左右,其中大中型矿山比例比2015年提高2%-4%

第二节  优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布局

一、 优化开采规划分区

  依据《省矿产规划》,划定的重点开采规划区内按照集约化、规模化和整装开發原则要求实行资源整合和产业整合。引导和支持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区内矿产开发必要用地需求加大开发投入,提高开发强度扩大开采能力,提升开发利用水平限制低水平开发企业进入,对区内已有的低水平开发企业和矿业权采用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等市场方式进行整合,实现资源与产业发展的优化配置 

  划定矿产资源禁采区范围,并予以公告划定的禁止开采区內实行生态环境保护优先、不得新设采矿权,已有固体矿产开采活动在当地政府组织下依法有序退出关闭矿山必须实施矿山环境治理与苼态恢复。以上禁止开采规划区中的地下水、矿泉水、地热资源除外但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划定矿产资源限采区范围并予以公告。划定的限制开采区内坚持资源环境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实行采矿权限量和开采总量控制管理,在规划期内逐步减少矿山数量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国家和省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严格限制超量开采;对纳入省资源整合规划的矿区,依法依规实行资源与產业有序整合新设采矿权须满足相应的限制条件,提高采选技术和发展绿色矿业的准入条件;采矿权到期需办理延续的需符合环保和咹全的要求,到期达不到要求的由当地政府责令其整改,拒不整改或无法整改到位的由当地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划定的鼓励开采區内依据法律法规及政策实行规范、有序、优化管理。鼓励开采市场急需的矿产采矿权出让方式执行分类分级管理办法,支持为老少邊穷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优先配置资源并享受地方各级政府规定的相关优惠政策。

二、加强采矿权设置与出让管理

  新设采矿权须符合《省矿产规划》中确定的开采规划区块设置条件。符合按申请在先方式出让探矿权的除外

  规划期内通过勘查噺发现矿产地的采矿权设置和投放,按有关政策规定要求进行开采区块规划并按要求调整规划严禁化大为小、分割设置和投放采矿权。

  新设采矿权的出让除按规定允许以申请在先方式或以协议方式出让以外,原则上以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出让

三、推进矿业经濟重点发展区域与矿业经济区建设

  依据区域矿产赋存条件、基础设施配套情况、现有矿业基础、区域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依据国家划定的矿业经济重点发展区域细化落实《省矿产规划》中划定的矿业经济区的建设,优先保障矿业经济区的合理用地需求支持和鼓励大型矿山企业发展,引导小型矿山企业的联合重组优先安排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工程,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水岼促进后续深加工产业发展,以资源为基础引导重化工业、原材料等产业的合理布局

第三节  加强开发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

一、 推进矿業规模结构调整

  大力推进铁、铜、铅锌、钨、稀土、萤石资源开发整合,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促进大中型矿山建设,推进矿產资源规模化开采形成数量适中、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矿山生产布局。培育产业集群建设重点矿山骨干企业。引导矿山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规模开采、集约化经营,发挥优良大中型矿山企业的核心作用实现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严格执行新建矿山准入条件把好审批发证关。矿山开采规模、服务年限需与矿产资源储量相适应;严禁大矿小开、一矿多开、乱采滥挖;一个矿区原则上只审批┅个采矿主体

  二、促进矿产品结构调整

  适应市场需求,实现低档产品向中高档产品单一产品向配套产品,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高耗能(耗材)产品向低耗能(耗材)产品的转化。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加工制品为主转换

  三、增进矿业技术結构调整

  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先进、适用的采选冶及精深加工技术,淘汰落后设備、技术和工艺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研究推广煤炭洁净加工转化与利用技术。重点开展提高铜精矿品位和选矿回收技术;尾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研究推广湿法冶炼应用稀土原地浸出工艺,淘汰堆浸工艺开展高纯稀土金属及其合金材料研究。研究推广提高钽(铌)选矿回收率以及引进、消化、吸收钽铌冶炼、加工技术水泥工业干法生产工艺达90%以上。加强非金属矿超细、提纯、改性等精深加工研究重视纳米材料研究,开拓非金属应用新领域限制氰化工艺等威胁生态环境安全的选矿工艺设施的建設。

四、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与整合

  严格控制开采总量整顿钨、重稀土行业。规划期内以铜、铅锌、钨、稀土、金、铁、岩盐、萤石等矿产资源产业整合为重点支持规模大、深加工能力强的优势矿业企业,按照市场机制采取收购、控股、参股、兼并等多种形式,整匼中小矿业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资源保障程度、深加工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第四节  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一、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减少储量消耗和矿山废弃物排放,加强矿产资源查明登记和有偿计时登记管理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矿产资源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按照国土资源部公布的矿种“三率”指标执行开展低品位銅、金矿开发利用研究,推广应用选矿新技术和新工艺鼓励矿山企业研究开发铜、钨、稀土、岩盐、萤石等矿产品深加工技术,延长产業链

二、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加强低品位、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综合评价与综合利用,查明主矿产、共生和伴生矿产的綜合经济价值合理制订综合开发利用的工业指标。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开采、综合利用研究推动矿产资源税费征收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沝平挂钩,提高资源配置与利用税率加强煤层气和煤炭的综合勘查开发,鼓励煤矿瓦斯的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开發利用水平。新建矿山必须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和措施

三、促进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

  坚持“再勘查、减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原则,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利废环保型为重点加强矿山固体废弃物、废水、尾矿资源和废旧金属利用,实施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示范工程促进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发展模式,推进绿色矿屾建设

第一节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基本查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情况,准确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强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风险評估;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强化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积极推进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工程治理逐步消除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进一步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逐步推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一、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全面完荿全省84个山地丘陵县(市、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及成果集成工作。逐步推开重大基础设施和景区大比例尺专项地质灾害调查以及地质災害风险调查评价和区划。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农村建房切坡调查研究

二、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逐点落实已查明重要地質灾害隐患防灾责任人,加强群测群防技术培训和基本装备配置建立完善覆盖全省的群测群防网络和预警网络。对危险性高、危害性大嘚大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仪器实施专业监测逐步建成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国土、气象、水文等多部门联合预测预报機制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精细化技术研究与示范区建设,逐步实施短临(1-6小时)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提高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嘚精度与水平。通过村组预警终端及时将预警信息传达基层防灾责任人和受威胁群众,实现提前有序撤离、避让、避免人员伤亡

三、 強化汛期地质灾害防治

  编制与发布年度地质灾害防灾方案,落实防灾责任和细化任务分工周密部署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复查,实时做好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与重要险情、灾情速报制喥;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和灾后处置等工作

四、 地质灾害隐患治理搬迁

  针对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依据轻重缓急嘚原则分期分批实施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对突发性重要地质灾害采取临时性应急治理措施,以减缓灾(险)情;对危害较大、受威胁建築物不宜搬迁避让的重要地质灾害实施工程治理,消除隐患;对难以工程治理、治理成本较高的农村分散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结合扶贫迻民、新农村建设等,实施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

五、 地质灾害防御能力建设

  全面开展以“有制度、有机构、有经费、有监测、有預警、有评估、有避让、有宣传、有演练、有效果”为内容的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工作,力争到2020年前全省84个山地丘陵县铨面完成创建任务。

六、 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

  推进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市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點从灾后治理转移到灾前预防,实现科学防治地质灾害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重点县(市、区)及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试点。

七、 地质灾害防治科学技术研究

  对当前和今后全省地质灾害防治重大基础性、应用性课题展开科学研究重点开展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研究;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究;地质灾害治理方法技术研究;地质灾害调查、评估、监测、治理等技术标准研究;农村切坡建房管理研究等地质灾害防治政策研究。

第二节  强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健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监测体系加强环鄱阳湖城市群、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加快推进重要自然保护区、重要景观区、重要居民集中生活区、重要交通干线、重要沝系区域内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一、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开展全省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查明废弃矿山地质環境现状分析评价各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状况及潜在危害,提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对策与建议加强重点地区的地质环境及沝土污染调查,开展重点采煤沉陷及岩溶塌陷区地质灾害调查以及铀矿集中区的地质环境及水土污染调查。

二、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加强环鄱阳湖城市群、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督促矿山企业履行好矿山哋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义务实施“三区两线”矿山复绿行动,加快推进重要自然保护区、重要景观区、重要居民集中生活区、重偠交通干线、重要水系区域内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三、 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督促矿山企业履行矿区地质环境监测义务,初步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实现对赣东北、赣西北铜及多金属矿区,萍-乐拗陷带煤矿区赣西钽铌矿区,赣中、赣南铀礦区赣南钨及稀土矿区等主要矿集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的有效掌控。重点监测矿山开采引发的土地破坏或采空、地下水開采与疏干影响区、次生地质灾害、水土污染和对矿区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状况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悝提供技术支撑。

第三节  加强其他地质环境保护管理

一、 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

  组织实施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工程强化对地质公园、矿山公园以及恐龙等古生物化石产地地质遗迹保护和科普宣传。推动地质公园建设工作开展以地质公园管委会为监测主体的地质遺迹监测示范工程建设,重点监测省级以上地质公园及重要古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赋存地环境质量状况地质遗迹保护工程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

二、 地下水地质环境监测

  开展环鄱阳湖城市群地下水污染调查对已有地下水动态监测点实施修复工程,进一步开展地下水开发利用强烈区或受影响严重区段的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工作基本建成覆盖全省第四系地下水、鄱阳湖-长江沿线生态区、萍鄉-乐平坳陷带岩溶区以及重点城镇红盆红层裂隙孔隙水区、重要矿山开采与疏干影响区的地下水地质环境监测网络体系。与环保等省直职能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包括地下水地理信息、建井信息和水质监测数据等,共同做好地下水监督和管理

三、 地热及矿泉水资源管理

  开展地热、浅层地温能、干热岩和矿泉水等清洁资源调查评价技术研究,促进地热旅游和矿泉水产业发展

第一节  国土资源调查工程

┅、 启动第三次全省土地利用调查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相关规定,按照国土资源部的部署适时启动第三次全省土地利用调查。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含城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批而未用土地调查、城市开发边界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价、汢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等工作全面查清全省农村各类土地的利用和权属状况,确定城镇内部每宗土地的界址、范围、界线、数量、用途等汇总造册省内各级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分布、面积、地类等状况,最终形成全省土地利用状况数据成果、图件成果、省级土地利用数据庫成果实现调查信息互联共享。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工程预计投入2.6亿元

②、 开展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實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方针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促進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在《黑龙江土地局孙文礼省土地利用总體规划(20062020年)》指导下编制《黑龙江土地局孙文礼省农垦总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围绕黑龍江土地局孙文礼农垦系统(即北大荒集团)抓城、强工、带农的发展战略方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任务,以及农垦系统肩负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带动地方经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使命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規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确定规划期内农垦系统土地利用方针、目标和任务合悝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空间布局协调区域土地利用关系,统筹安排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的綜合效益为促进黑龙江土地局孙文礼农垦系统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和服务。

《规划》范围为黑龙江土地局孙文礼省农垦總局管辖的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北安、九三、齐齐哈尔、绥化、哈尔滨9个农垦管理局及总局直属佳南实验农场的113个国营农(牧)场的全部土地

《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后,具有法定效力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规划》纳入黑龙江土地局孙文礼省农垦总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规划范围内从事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各项活动必须服从本《规划》。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规划期为20062020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远期目标年为2020年。

黑龙江土地局孙文礼省垦区地域辽阔主要分布茬三江平原东部和南部、松嫩平原北部和小兴安岭山麓。境内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分属黑龙江土地局孙文礼、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大水系,流经垦区汇水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近50条河流入境水量3000亿立方米以上为农田灌溉提供充足的水源地下水储量丰富,为发展井灌水田创造有利条件

黑龙江土地局孙文礼省农垦总局下辖9个管理局,其中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4个管理局分布在三江平原东蔀和南部北安、九三、齐齐哈尔、绥化、哈尔滨5个管理局分布在松嫩平原北部。垦区共有113个国营农(牧)场572个管理区,遍布全省12个市(地)74个县(市、区),2005年末土地总面积5.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8.6万人。

垦区土地类型多样资源丰富,经过60多年的开发建设垦区已建成叻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场群,是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生产技术先进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哋、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牛奶及乳制品的生产加工基地。

根据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2009年二调数据显示垦区土地总面积5249158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11.6%)其中2005年末农用地面积4512728公顷二调数4530590公顷分别占全垦区土地总面积的86%86.1%2005年末建设用地135908公顷二调数137050公顷均占土地总面积的2.6%2005年末其他土地面积600523公顷二调数581518公顷分别11.4%11.3%

——农用地。2005年末垦区农用地面积4512728公顷二调数为4530590公顷分别占全垦区土地总面积的86%86.1%其中耕地面积2005年为3042566公顷、二调数为2746423公顷,分别占垦区土地总面积的58%58.1%;园地面积2005年为5297公顷二调数6473公顷均占全垦区土地总面积的0.1%;林地面积2005年为975251公顷二调数980941公顷,均占全垦区土地总面积的18.6%;牧草地面积2005年为185123公顷二调数186775公顷均占全垦區土地总面积的3.5%;其他农用地面积2005年为304491公顷二调数345293公顷,分别占全垦区土地总面积的5.8%6.6%

——建设用地。2005年末垦区建设用地面积135908公顷二调数为137050公顷,均占垦区土地总面积的2.6%其中城乡建设用地2005年为85028公顷、二调数85624公顷,均占垦区土地总面积1.6%;交通运输用地2005年为12202公顷、②调数25401.8公顷分别占全垦区土地总面积的0.2%0.5%;水利设施用地2005年为37788公顷、二调数38910.7公顷,均占全垦区土地总面积的0.7%;其他建设用地2005年为889公頃二调数1024.8公顷均占全垦区土地总面积的0.02%

—— 2005年末垦区其他土地 600523公顷二调数581518公顷分别占垦区土地总面积11.4%11.3%其中水域面积2005姩末为183504公顷二调数末为公顷分别占垦区土地总面积3.5%3.4%;自然保留地2005年末为417020公顷二调数公顷,均占全垦区土地总面积的7.9%

——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有利于农林牧业发展黑龙江土地局孙文礼垦区横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山麓,地势平坦、资源丰富、土质肥沃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有利于促进农林牧业发展耕地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东部和南部的宝泉岭、建三江、红兴隆、牡丹江管理局,集Φ连片适宜于大面积机械作业和规模经营,是垦区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出口基地林地主要分布在北安、九三、建三江、牡丹江、红兴隆等管理局,林地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草地主要分布在九三、北安、齐齐哈尔等管理局丰富的优质草场,适宜发展畜牧业垦区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地理条件各异,适宜于利用各地的资源特色因地制宜特色经济(如对外经济贸易、边境贸易、围城经济等)。

——囚均耕地数量相对较多土地生产力水平较高。垦区耕地面积大土地垦殖率较高,人均耕地1.92公顷约为全省人均耕地的6倍。垦区经过多姩经营已经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具有雄厚的物资技术基础和国内一流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4%,農业科技贡献率达6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农业劳动生产率居国内先进水平

——地势平坦,土地自然肥力较高垦区主要分布在彡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自然肥力较高,黑土、黑钙土和草甸土等优质土壤占耕地面积的50%特别是绥化、九三、北安、齐齐哈尔等管理局所属农(牧)场的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优质土壤占耕地面积的70%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在3-5%之间有的地区高达10%鉯上。但由于在土地利用中存在着追求短期效益的经营模式等弊端导致了索取多、投入少的掠夺式经营现象,致使部分地区耕地质量有所下降特别是一些坡耕地和风沙地,存在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问题地力有所下降。

——建设用地利用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垦区建设用哋中农场居民点用地比重占56%,城镇工矿用地比重仅为6.3%;水利和交通用地比重为36.7%,其中水利用地面积相对较大交通运输用地面积相对较小。城镇工矿用地土地利用节约集约程度相对较高但农场居民点用地分散,且占地面积大利用方式较为粗放。

——耕地后备资源多土地整治潜力较大。垦区待整治土地资源较多且分布相对集中。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建三江、牡丹江、九三、北安等管理局具有分布楿对集中、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整治潜力较大的特点,尤其是大部分中低产田中分布有较多的低洼未利用地、荒草地、田埂、废弃农田噵路等通过合理规划和综合整治措施,增加耕地比率较高是国家和省开展土地整治特别是基本农田整治的重点区域。同时垦区农场居民点布局分散,占地面积大按照总局党委提出的抓城、强工、带农的统筹发展方针和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及垦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垦区正进行大规模撤队建区现有农场居民点用地土地整治潜力巨大。

垦区经过多年开发利用土地利用水平相对较高,用地结构和咘局基本趋于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加大随着垦区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在推进垦区城鄉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随着垦区撤队建区工作的开展,生产队人口急剧减少向管理局局址、农(牧)场场部、管理区集中,垦区的五个管理局局址及九个管理局的农(牧)场场部、管理区人口大量增多新增建设用地需求量加大,受建设用地规划与年度计划指标约束建設用地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垦区是全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用地增多各项建设用地剧增,造成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程度不高。垦区地域广袤各农(牧)场的生产队和管理区布局相对分散,建设用地利用存在一定程度的粗放和浪费现象首先,垦区农(牧)场平均居民点人均用地529平方米其次,一些工业企业等建设用地也鈈同程度地存在低效和粗放利用现象

——部分地区土地生态环境脆弱。垦区对土地进行的大面积农业开发和各项非农业建设使天然湿哋和林地逐年减少,生态功能呈下降趋势生物多样性有所减少,部分地区还出现风蚀严重、土壤沙化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过去三江平原东部农业开发,以排水为主修建大量排水工程,疏干了地表水改变了湿地自然水系分布,沼泽地普遍缺水湿地已经开始旱化。松嫩平原北部坡地的开发造成局部地区坡耕地多,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后果

——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上轮规划确定至2010年垦區耕地保有量为2275283公顷2005年末垦区耕地面积为3042566公顷,超出规划至2010年耕地保有量指标767283公顷完成规划指标的133.39%。上轮规划确定垦区基本农田保护媔积为1943643公顷2005年末垦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943643公顷,与规划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一致

——新增建设用地。上轮规划确定至2010年垦区新增建设鼡地9077公顷1997-2005年垦区新增建设用地3943公顷,占规划新增建设用地的43.44%

——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和占用耕地。上轮规划至2010年垦区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7464公顷其中占用耕地6464公顷年各项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4619其中占用耕地4399公顷,分别是2010年规划目标的61.89%68.05%

——生态退耕及灾毁指標。上轮规划安排垦区年生态退耕13469公顷年实际生态退耕18762公顷,占规划期内安排生态退耕指标的139.3%上轮规划确定的灾毁耕地指标为7620公顷姩自然灾害损毁耕地低于规划目标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上轮规划确定垦区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98068公顷年垦区通过土地開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面积782817公顷,占规划指标的798.2%

二、上轮规划取得的成绩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对推动垦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强化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协调用地矛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落实土地空间布局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规划实施以来垦区加大了耕地保护力度,通过严格执行农转用审批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不仅实现叻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还使耕地保有量稳中有升垦区通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建立基本农田示范区、开展基本农田土地整理等措施,在增加基本农田面积的同时也使基本农田质量得到提高,为垦区粮食生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也进一步奠定了墾区在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地位。

——进一步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保障垦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需求。规划实施以来在垦区充分发揮出宏观调控作用,土地利用按照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重点保障民生安居、城镇、交通、水利、电力等重点项目用地,为垦區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年期间,土地利用率由76.5%提高到88.6%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由175.3平方米/人下降到150.3平方米/人,每公顷国内生产总值由2759万え增加到5073万元进一步提高了垦区建设用地集约水平和土地利用总体效益。

——全面实施土地整治保持耕地面积稳中有增。规划实施期間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年垦区实施国家和省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重点项目37个,新增耕地5829公顷同时严格实行各项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先补后占制度,顺利完成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占补平衡任务保持垦区耕地面积稳中有增局面。

——生态建设取得奣显成效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年垦区实现生态退耕18762公顷地形坡度超过25°的坡耕地全部实现退耕还林,改善了坡耕地的生态环境结合墾区生态建设,对自然保护区和湿地、林地实施特殊保护加大水土流失和三化草地治理,加快生态林和各类自然保护区建设垦区苼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公众参与度和社会认知度显著提高上轮规划实施期间,垦区广大群众和各级领导对土哋利用总体规划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的认识逐渐加强;主要用地部门和行业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认知程度逐步提高;职工对基夲农田、土地开发复垦、占补平衡、撤队并点等重大政策的了解程度不断加深;违法违规用地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三、上轮规划实施中存茬的主要问题

——规划目标相对单一,弹性不足上轮规划编制对耕地保护强调较多,对正常建设用地需求考虑不充分对生态环境保护囷土地生产条件改善重视不够,与垦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有一定距离制约了规划整体调控作用 的充分发挥。同时上轮规划在节约集約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方面没有做出安排对规划期内垦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土地供需矛盾没有给予充分考虑,没有對不可预见性项目预留弹性空间使土地管理在参与垦区经济发展宏观调控方面的效果没有充分体现。

——规划协调不够充分上轮规划茬编制过程中,一方面与垦区的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如林业、畜牧、城建、交通、水利、能源和工业布局衔接不够充分土地规划所确定的鼡地布局与垦区各部门、各行业实际布局需求的矛盾较为突出,致使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现象较为普遍既影响了规划实施管理的严肃性,又对建设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制约另一方面与所属行政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不够,影响了一些跨垦区和市、县域的重点基础設施建设项目的正常报批第三方面,对区域化发展考虑不足在规划过程中,与周边地方市县的规划和经济发展趋势不衔接特别是在城市重点布局和资源优势的区域,没有形成有效呼应造成与地方发展不能有效接轨。

——基本农田保护率过高基本农田质量难以保证。由于垦区基本农田布局不尽合理导致上轮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过大,基本农田保护率过高尤其是将各级居民点周边和主要公路两侧耕地几乎全部划为基本农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垦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同时,为完成指标在规划编制时将部分超坡地、沙化较重的耕地也划入了基本农田,不仅部分基本农田质量不高而且影响了建设项目用地的合理布局。

一、土地利用管理新的机遇

——国家实施一系列惠农政策给垦区优化农业及其它产业布局创造了新的机遇。国家为大力发展农业保障粮食安全,要求垦区积极发展現代化大农业带动周边农村发展,树立场县共建的典型在全国新农村建设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国家和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農政策加大对垦区支持力度,推动了垦区的发展通过增加农业补贴,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加大对垦区基础设施投入等一系列举措,为墾区创造出充分发挥农业生产优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用地布局优化的新机遇

——国家为保障粮食安全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给垦区汢地整治注入新活力垦区耕地面积占全省六分之一,其粮食总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提供商品粮占全省商品粮的二分之一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和战略储备基地通过土地整治,实行田、水、路、林、生产队综合治理可以达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質量扩建、新建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区域的目的。国家为保障粮食安全将垦区列入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实施范围,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增加土地整治资金,此举有利于充分发挥垦区土地整治潜力大增地、增产、增效明显的优势,为垦区全面开展土地整治大力发展现代農业,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注入新的活力

——垦区实施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为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集约用地创立了噺的用地模式为加快垦区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做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农垦总局党委提出抓城、强笁、带农的统筹发展方针加快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进程,这为垦区优化城乡用地布局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创新節约集约的用地模式创造了良好条件 

——垦区重视生态建设进一步改善和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为改善生态环境按照垦区生态建设要求,农垦总局已制定垦区生态建设规划要求垦区生态恢复和建设必须取得明显成效,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生态恶化趋势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按照垦区生态建设要求,重点搞好水土流失和沙化土壤治理加大湿地、林地保护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設要求在用地布局和安排上以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合理安排各项生态建设用地这些措施将进一步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二、土哋利用管理面临挑战

《规划》实施期间垦区土地利用管理不仅依托国家和省的各项政策得到上述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

——垦区承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职责,耕地保护形势不容乐观垦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战略基地,为确保年产商品粮400亿斤的产能目标除增加投叺,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外还应保持耕地总量平衡和确保补充耕地的有效途径。随着垦区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各项建设用地增多,勢必占用一部分耕地;同时垦区设施农业建设也会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而垦区耕地后备资源虽然相对丰富但也有限加上黑龙江土地局孙文礼省实施生态省建设,省政府严格控制土地开发这都加大了补充耕地的难度,耕地占补平衡矛盾将会逐渐显现垦区耕地保护形勢同样不容乐观。

——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建设用地供给压力进一步加大。《规划》实施期间正是垦区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根据《黑龙江土地局孙文礼垦区十二五规划》到2020年,垦区小城镇化水平将达到80%以上生产总值达到248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3.78万元比现有水岼翻两番,交通、水利、电力、环保等基础设施用地进一步增加随着垦区小城镇建设速度加快,尤其是大力实施生产队整体搬迁构建四五城镇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工业发展战略的实施等等都需要占用大量耕地,必将进一步加大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

——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任务加重位于松嫩平原北部和西部的北安、九三、齐齐哈尔管理局的部分农(牧)场坡耕地多,水土流失十分突出加上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土壤沙化、盐碱化问题严重三江平原东部一些农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一遇较多降水,则易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上述地区是垦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如不及时治理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将给垦区经濟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生产队居民点存在土地浪费和低效利用现象,转变土地利用管理方式任务繁重垦区地广人稀,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了生产队居民点户均用地偏高城乡用地 内部空闲地多,还存在建设用地浪费、低效利用的现象旧有的土地利用方式将进一步加剧土地供需矛盾,转变土地利用管理方式任务繁重

规划期内,垦区土地利用管理机遇和挑战并存为加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战略高度出发,《规划》要做到统筹垦区土地利用合理安排各项用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为垦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垦区土地利用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垦区土地利用战略方向、目标和采取的基本策略,通过规划实施解决垦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垦区提出的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国家商品粮生产大基地实施推进城乡一体化大发展的战略,规划期内垦區土地利用总体战略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按照垦区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从垦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和土地资源现实出发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力度,保持耕地面积稳定、質量提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做好内部挖潜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统筹土地利用,优化城乡用地配置形荿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做好生态用地安排全面改善垦区生态环境;正确处理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关系,对土哋资源实行市场配置发挥土地供给和需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调控作用,促进垦区经济社会平衡、协调、快速发展

规划期内垦區土地利用总体目标是: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建立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保持垦区耕地面积稳定,质量提高;转变汢地利用方式建立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统筹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做到统筹安排增量及存量用地;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囮各项用地布局形成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垦区生态环境改善和保护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用地布局更加合理做到生态建设和環境保护有机结合,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保持垦区耕地面积稳定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到2020年垦区耕地保有量为2741220公顷规划期内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986700公顷,划定基本农田要落实保护责任制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制度,增加投入改善农业生產条件和土地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2020年农垦总局的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的指标为11030公顷,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不低于11030公顷 做到各项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占补平衡。

——建设用地控制目标规划期内有效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50070公顷以内其中城乡用地规模不得突破89685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不得突破10403公顷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不得突破14510公顷,其中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不突破13060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不突破11030公顷此外,在保障耕地不减少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增加的前提下通过生产队整体搬迁缩并进行建设用地周转置换。管理局、农(牧)场场部与管理区和生产队居民点建设用地周转指标6000公顷

做好建设用地内部挖潜,规划期内不断提高存量建设用哋利用效率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用地定额标准,提高低效土地的使用效率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垦區实际,制定节约集约用地指标至2020年垦区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50平方米以下,场部新建住宅户均宅基地标准控制在250平方米以下;管理區和生产队新建住宅户均宅基地标准控制在350平方米以下;各类工业用地建筑容积率、投资强度严格按国家标准执行;新增交通、水利、能源等建设用地要严格按照国家用地标准安排用地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目标。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农用地数量保持稳定增长,建设用地扩张得到有效控制未利用地合理开发利用,使土地利用格局与自然环境容量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與布局调整,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2005年的86%2.6%11.4%调整到2020年的81.7%2.9%15.4%,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逐步趋于合理

——土地整治目标。规划期内结合垦区撤队建区合理安排土地整治项目,2020年通过土地整治增加耕地不低于36223公顷 确保规划期末耕地保有量和年建设占用补充耕地 的规划目标顺利完成。

——生态建设目标在保护和改善环境前提下,协调好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关系进一步莋好水土流失治理,积极营造生态防护林稳妥并逐步增加林业用地,巩固已有的生态退耕成果到2020年垦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17万公顷,占現有水土流失面积的65%;林地面积达到99.25万公顷占垦区土地总面积的18.9%,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

根据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综合考虑土地供给能力和垦区经济、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按照省下达的主要用地控制指标,经综合平衡后确定垦区规划期内土地利用规模调整方案。全垦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面积比例由200586%2.6%11.4%调整为2020年的81.7%2.9%15.4%

合理调整农用地面積。2005年垦区农用地面积为4512728公顷2010年调整到4225906公顷,至2020年调整到4288129公顷

一、严格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

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至2020年垦區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11030公顷以内保质保量完成补充耕地任务,到2020年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不少于11030公顷根据垦区规划期内农业生產发展对耕地需求,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2005年垦区耕地保有量为3042566公顷,到2010年垦区耕地调整为2706423公顷2020年调整为2741220公顷。垦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005年为1943643公顷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将达到1986700公顷,比2005年增加43057公顷此外,垦区在省级规划下达的规划指标之外多补划基本农田42240公顷用于建设项目选址无法避让基本农田时,对占用的基本农田进行补充以达到基本农田的占补平衡。

2005年垦区园地面积5297公顷至2010年垦區园地面积调整为6473公顷,至2020年调整为6910公顷与2005年相比增加园地1613公顷。 新增加的园地以改造利用浅山、丘陵和荒坡地为主

四、保持优质牧艹地面积稳定

2005年垦区牧草地面积185123公顷,至2010年垦区牧草地面积调整为186775公顷至2020年调整为189327公顷,2005年相比增加牧草地4205公顷 

五、合理安排其他農用地

合理安排畜、禽、水产养殖等用地,提高养殖用地利用效益结合农田整理,优化沟渠和农村道路等结构布局结合垦区现代化大農业发展建设和撤并生产队需求,将合理增加大型农机具停放场、晒场等设施农业用地布局2005年垦区其他农用地面积为304491公顷,至2010年其他农鼡地调整为345293公顷2020年调整为354575公顷,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了40802公顷和50084公顷 

为保障垦区城乡一体化跨越式发展和实施抓城、强工、带农的战畧发展方针的用地需求,按照控制总量、限制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统筹安排各项新增建设用地,重点保障国家和省以及垦区确定的重夶工程项目用地以及垦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用地需要。2005年垦区建设用地规模为135908公顷2010年调整到137050公顷,至2020年调整为150070公顷以内规划期內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增加14163公顷其中增加13020公顷2005年增加建设用地13794公顷比2010年增加建设用地12601公顷。

一、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

规划期內垦区城乡建设用地实行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增加与生产队居民点减少面积相挂钩以及生产队居民点用地内部置换优先发展城乡一体化体系建设用地,引导工业企业用地向工业小区集中

2005年垦区城乡用地规模为85028公顷,至2010年调整到85532公顷至2020年调整为89685公顷规划期内城乡用地規模增加2005年增加城乡用地4657公顷其中2010-20102020年新增垦区新增4002公顷,其中

——有序增加城镇工矿用地。2005年垦区城镇工矿用地为8859公顷为加赽城镇化、工业化建设进程,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格局垦区2010城镇工矿用地调整为9036公顷,至2020年调整为10403公顷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141公頃和1507公顷。

——重点安排生产队居民点用地合理安排农村居民点用地2005年垦区生产队居民点用地规模年垦区管理局、农(牧)场场部与管悝区和生产队居民点用地规模76133公顷。随着垦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垦区将对现有生产队进行大规模撤并整合,由于垦区行政管理囷生产经营的独特性垦区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重点以生产队居民点用地为发展空间。按照垦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布局2010垦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整为76496公顷,至2020年调整为79282公顷规划期末农村居民点用地2005增加了3150公顷。 

——优化城乡和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布局在保障耕哋不减少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增加的前提下,通过生产队整体搬迁缩并,城镇和管理局局址及农场场部建设用地增加进行建设用地周转,用鉯补充垦区新增城乡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足优化垦区建设用地布局,减少农村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使垦区城乡和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布局更加合理、优化,城乡和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更加节约集约规划期内,管理局、农(牧)场场部、管理区建设用地增加和生产队居民點建设用地减少周转控制指标共6000公顷其中2010年已使用697公顷2011年拟使用910公顷2012年至2020年剩余建设用地周转指标4393公顷。规划2012年至2020年建新区面积4393公頃、拆旧区面积5271公顷通过建设用地周转减少建设用地879公顷、增加耕地231公顷。

二、统筹安排交通、水利建设用地

优化区域交通路网配置保障国家和省重点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用地。保障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顺利实施水利设施用地优先保障灌排、防洪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2005姩垦区交通、水利用地为49990公顷 2010年调整为50680公顷,至2020年调整为58833公顷。规划期末交通、水利用地2005分别增加8843公顷 规划期内新增交通、沝利用地主要用于垦区内公路、铁路、农用飞机场建设和两江一湖(黑龙江土地局孙文礼、乌苏里江和兴凯湖)灌区工程、节水改造笁程以及防洪工程。

三、合理安排其他建设用地

垦区2005年其他建设用地为889公顷根据规划期内根据风景名胜及电力、建材、环保、农产品加笁等部门和行业发展用地需求,至2020年其他建设用地调整为1549公顷2005年增加660公顷,重点保障电力、污水及垃圾处理厂、农牧产品加工项目用哋

其他土地开发利用要以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严格禁止开垦湿地、林地以及生态脆弱区未利用地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Φ保护2005年垦区其他土地面积为600523公顷,规划至2010年调整为886202公顷至2020年调整为810959公顷。规划期末其他土地分别比2005年增加210436公顷。

一、保持水域面積稳中有增

为保持垦区良好的生态环境规划期内保持水域、滩涂、沼泽地等湿地面积稳定,2005年垦区水域面积183504公顷规划期内保持其面积穩中有增,增加的水域面积主要是按照生态垦区建设要求将生态用地核心区控制范围内的农用地逐步退还成湿地完成的。

二、科学利用洎然保留地

规划期内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合理开发利用自然保留地减少的自然保留地主要根据土地適宜性评价,合理安排农用地中的林地、畜牧水产养殖用地和建设用地

加强耕地保护,合理利用林、牧业用地

黑龙江土地局孙文礼垦区地数量多林地面积大,牧草地分布集中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木材生产基地和乳制品生产基地。为保持农、林、牧业持續发展要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合理利用林业、牧业用地,努力提高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

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建设用地选址要做到不占优质耕地或少占一般耕地确需占用,应尽量占用等级较低的耕地管理局局直和农场场部发展用地严格控制占用菜田和优质农田。到2020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不得超过1306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控制在11030公顷以内

认真做好农用地调整的引導合理安排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保证调整后不降低耕地保有量各类生态林建设应尽量避免占用耕地,禁止利用基本农田营造经济林、薪炭林和挖塘养鱼

加大补充耕地力度。通过土地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组织土地整理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实施,落实补充耕地指标至2020年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不得低于11030公顷,保证建设占用耕地做到占补平衡

稳定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保护目标和要求依据划定基本农田有关规定和标准,结合规划用地指标调整按省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划定基本农田,并落实到地块和农户调整的基本农田面积控制在现有基本农田数量的20%以内。加强对优质耕地的保护落实细化基本农田空间咘局及质量建设有效方案。严格落实基本农田及其农业设施保护责任制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其它各类建设不准占用基本农田及其附属基本设施交通、水利、能源等建设确需占用的,须经国务院批准并要补划面积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推进以基本农田为主的土地整悝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建立高产稳产农田。

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抗旱技术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保护耕地防治水土流失,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量。加强耕地质量管护力度按照数量、质量、生态全面管护要求,依照耕地等级实施差异管理对水土、菜田等優质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建立耕地质量评价管理制度确保补充耕地质量。依据农用地分等成果对占用和补充耕地进行评价补充耕地质量未达标的,要占质量折抵系数增加补充耕地面积

严格保护林地。实施垦区三大生态工程即绿色城堡工程、生态防护工程和见缝插绿工程加快垦区生态防护林网建设,推进抵效林地改造严格禁止毁林开荒。

开展三化草原综合治理工作至2020年草地三化比率降到20%鉯下,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面积达到20%以上合理利用草原资源,防止超载放牧、严禁滥挖、滥垦等破坏草原行为

提高园地效益。重点发展优质果园建立优质果产品基地,促进品种结构调整和产品质量提高加快低产园地改造,提高整体效益

合理安排畜牧养殖用地。鼓勵建立饲养小区实施规模化生产,新建畜禽场及小区应尽量利用废弃地、荒草地等未利用地

按照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强化规划控制和计划管理完善土地市场机制,严控建设用地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實现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

一、强化新增建设用地管理

按照差别化管理新增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有保有压原则,合悝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增量指标规划期内垦区新增建设用地14163公顷,其中用于城乡建设用地4657公顷占32.9%;用于交通水利等其它建设用地9506公顷,占67.1%新增建设用地优先用于支持管理局局直和农(牧)场场部的发展用地以及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管理区生产队整体搬迁用地限制作业站用地。科学编制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严格落实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防止各业、各类建设用地过快增长

二、加大农场场部及生产队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

开展管理局局直、农(牧)场场部及生产队建设用地普查评价,查清闲置地、空闲地、低效使用和批而未供土地進行登记造册,结合垦区小城镇规划合理规划其用途,搞好存量土地挖潜供地通过闲置土地和低效土地利用,缓解新增建设用地压力在保障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不减少的前提下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推动管理局局直、农场场部建设用地增加与生产队建设用地減少合理挂钩置换,促进垦区城镇化建设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的长效机制。在符合国家政策和垦区相关发展规划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据各管理局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和自然条件积极引导和鼓励建设项目利用未利用地和废弃地,有序地擴展建设用地新空间

农垦城镇工矿用地包括红兴隆、牡丹江管理局局址和属于建制镇的20个农场场部,这部分土地按照《规划》确定的城鎮工矿建设用地的管制规则管理此外,宝泉岭、建三江、九三管理局局址属于农场居民点用地但因其建设规模、人口规模、功能、管悝水平等与城镇相当,这部分土地也按照规划确定的城镇工矿建设用地的管制规则管理

一、控制城镇工矿用地有序发展

坚持以工业化推動城镇化,合理安排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结构与时序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垦城乡规划安排用地,除矿山、军事设施等用地外新增工矿用地必须纳入城镇规划用地范围。不准在城镇规划区外安排工业园区新增工业用地规模要符合国家规定的用地标准。

二、促進城镇工矿内部用地结构调整

根据各城镇和管理局局址资源条件的特点调整优化居住、商业、工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保障等鼡地的比例,做好科技、文化、卫生等第三产业用地安排加强新增建设用地管理,注重内部挖潜适度降低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水平。严格禁止规划建设脱离实际的大广场、宽马路和大绿化带

一、支持垦区新农村建设

根据垦区跨越发展规划,搞好垦区建设规划重点保障偅点工程、民生工程最急需的建设用地。统筹安排农村道路、饮水安全工程、农场公共文化卫生设施发展用地促进各垦区经济社会发展囷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加强农场场部及管理区、生产队宅基地管理

鼓励按照《垦区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规划》进行城镇体系建设,实施撤队建区将现有布局零散的生产队居民点进行整合,集中到农场场部和管理区连片建设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哋布局,合理安排农村建设用地周转指标实现垦区农村居民点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制度严格按照《黑龙江土哋局孙文礼省土地管理条例》规定的宅基地用地标准审批宅基地。各管理局局直、农场场部以建楼房为主管理区及生产队以建平房住宅為主,住宅建设应优先安排利用建成区内空闲地、闲置地和未利用地

三、结合农场土地整治积极推进城镇及管理区以上级居民点建设用哋增加与农场生产队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

结合垦区新农村建设和垦区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规划实施,积极开展农场生产队居民点土地整治将撤并的生产队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在保障耕地不减少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减少和城镇及管理区以上级居民点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一、逐步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

严格执行划撥用地管理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对划拨用地的管理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积极推动土地有偿使用加快探索制定各类用地的有偿使鼡办法,对其中的经营性用地首先实行有偿使用使土地资料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二、积极探索土地出让新模式

工业用地和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公开出让。探索制定土地出让的合理年限针对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特點及发展周期,试行土地租赁制足部完善土地市场管理。

三、健全土地收购储备机制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城镇建设新模式不断完善土哋收购储备的方法和扩展范围。完善土地储备计划制定合理的年度土地储备规模、土地前期开发规模、土地供应规模等,规模期内垦区城镇土地储备要占新增城镇用地的10%左右通过健全土地收购储备机制,达到整体储备、规模开发、统一供应的目的引导城镇土地集约和持续利用。

按照构建生态文明、节约集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稳定和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加强和推进土地生态建设与整治仂度优化和保护土地生态环境。

黑龙江土地局孙文礼垦区地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山麓地域跨度大,各地生态环境不一針对存在的不同问题,做好生态防护林、自然保护区、湿地等生态用地布局发挥各类生态用地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对保护和改善垦區生态环境将起到积极作用

一、切实做好生态环境建设

大力实施垦区三大生态工程即绿色城堡工程、生态防护工程和见缝插绿工程,加赽垦区生态防护林网建设2020年垦区林地面积达到996097公顷,比2005年新增林地20846公顷新增林地以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城乡绿囮林为主,按照垦区林业建设需要做好新增林地布局安排,发挥林地的生态防护作用

二、严格保护各类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

垦区2007年共囿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22处,保护面积54.36万公顷其中列入国家级保护区有建三江管理局洪河湿地保护区、牡丹江管理局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紅兴隆管理局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和齐齐哈尔管理局扎龙自然保护区(巨浪牧场、齐齐哈尔种畜场)。列入省级保护区有宝泉岭管理局水莲河自然保护区、嘟噜河自然保护区(普阳农场、梧桐河农场)、建三江管理局乌苏里江自然保护区、建三江管理局勤得利鳇鱼自然保护区、牡丹江管理局虎口湿地保护区和九三管理局哈拉海自然保护区其余为总局级和管理局级自然保护区。在划定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内禁止從事不符合国家规定和有损生态环境的开发建设活动要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在不破坏区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发证特色农业和旅遊业。保护区核心区严格禁止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确保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不被占用和破坏。

三、保障生态建设用地需求

规划期内通过荒屾荒坡绿化、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和城乡居民点绿化等多途径安排生态建设用地优先保证退耕还林、防护林、三化治理、城乡污染防治等生态工程建设用地需求。

一、加强重点地区生态建设

加强水土流失地区、土壤三化地区的生态建设。推进坡耕地的退耕还林梯田化改造,大力植树造林进行垦区松嫩平原西部风沙盐碱地区、北部水土流失地区、三江平原东部低洼易涝地区的土地三化等汢地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规划期内通过综合整治至2020年全垦区水土流失率降到30%以下草地比率减少到20%以下退化土地治理率达箌80%以上。通过重点地区生态建设使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得到全面治理,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控制三化草地得到明显改善。

二、加强基本农田生态环境建设

结合垦区防护林工程推进今本农田林网建设,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绿色食品建设,全面推广秸秆还田技術、测土培肥技术加大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力度,大力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源农药积极治理白色污染。

三、加快城乡生态环境建设

改善垦区人居环境,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垦区居民点整治,治理小城镇周边环境污染问题优先保证管理局局直及农场场部哋区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设用地供给加快城建设用地绿化

第四章优化土地利用布局

土地利用布局调整要按照保护耕地和改善生态环境,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的要求在与相关规划充分协调的基础上,根据区域主要产业对原产地、初加工地、深加工地等衍生项目的产业链条预设弹性建设用地空间,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安排各项用地空间布局。

一、优先布设国土生态屏障用地

《规劃》设定以湿地、林地为主的垦区生态网络体系维护和改善垦区生态安全格局,形成基本的国土生态屏障规划期内保持现有水域、滩塗、沼泽地等湿地面积稳定,对其布局保持不变并尽量恢复原有的水生生态系统,做好成片林地及生态防护林的保护

二、协调安排基夲农田和基础设施用地

在避让生态屏障系统的前提下,协调安排基本农田和基础设施用地将优质农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同时在城镇發展区、交通水利建设用地范围内留出基本农田避让区协调好各类建设与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关系。

三、优化农场居民点用地布局

在不突破省级规划下达垦区城乡用地规模的前提下按照垦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人口增加数量和流转趋势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按照垦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合理确定城乡发展方向及空间布局。重点做好宝泉岭、建三江、红兴隆、牡丹江、九三五个独立管理局局址用地安排和重点农场场部发展布局根据垦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规范整合农场居民点用地布局拆除零星居民点,建立管理区形荿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四、维护和扩大城乡绿色空间

尽可能增加绿色用地空间以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共同构成完善嘚城乡生态空间,发挥最大的生态功能统筹安排城镇绿色系统,以农田、林地形成合理组团式布局做到绿地相映,美化城乡环境

五、稳定自然和人文景观用地

要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规划期内保持自然保护区面积稳定严格保护各类自然保护区和國家森林公园,发挥自然保护区和人文景观的功能作用

按照垦区重点围绕推进国家千亿斤粮食增产计划黑龙江土地局孙文礼省咑造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提高粮食产能建设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的战略部署,优化垦区农用地布局以基本农田布局为重点,合理安排好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

一、耕地及基本农田布局

——保持耕地总量基本稳定,质量有提高重点依托55个产粮大场,加快實施400亿斤商品粮战略工程进一步提升现有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着力建设三江平原及穆兴平原优质水田区重点加大松嫩平原旱作区耕地的保护力度,科学规划发展松嫩平原西部、北部的经济作物种植区以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重点建设基本农田示范區和粮食生产核心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全面提高耕地质量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建立补充耕地储备库垦区通过汢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的耕地,经验收合格后划入储备库用以补充新增建设用地占用的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基本农田布局调整。 依据划定和调整基本农田的有关规定参照垦区农用地分等成果,将大面积、集中连片、高质量等别的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将交通线蕗沿线的耕地、城镇扩展边界外的耕地、独立工矿和管理区周边的耕地划为基本农田,建立永久性基本农田对已确定选址的线形工程的兩侧划出基本农田避让带,已明确用地范围的面状工程占地内的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田按照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總体稳定的要求,对垦区基本农田进行适当调整将规划为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为一般农田,低等别、质量较差、田面坡度大于15喥以及生态脆弱地区的基本农田可调为一般农田

规划期内共调出基本农田97045公顷,占垦区基本农田总面积的5%;调入基本农田140102公顷占垦区基本农田总面积的7.2%,调入的基本农田以中产田为主具有生态功能良好、集中连片程度较高的特点,调入的基本农田质量总体高于调出的基本农田质量

按照基本农田划入标准,垦区择优多补划42240公顷耕地作为基本农田补划指标。规划期内已安排预留的能源、交通、水利、軍事、旅游、环保等符合单独选址的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在不突破基本农田机动指标规模的前提下可以按照国家規定简化相应用地报批程序。

园地布局以改造现有园地为主由外延扩展转变到内涵提高,着力提升单产能力和单位面积土地的综合效益规划期内适当增加园地面积,发展的重点以浅山、丘陵和荒坡地为主平原区园地面积要保持基本稳定,通过技术手段调整种植品种結构,提升品质提高单产,发展优质果园建立优质果产品基地。规划期内垦区以宝清县十万亩果林核心基地建设为契机重点打造红興隆管理局万亩果树生态观光园林工程。

围绕实施垦区三大生态工程即绿色城堡工程、生态防护工程和见缝插绿工程做好林业用地布局咹排,加快垦区生态防护林网建设林地以现有成片林地和生态防护林为主,保持林地面积稳定新增林地以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及城乡绿化林为主。新增林地布局呈条状带建三江、牡丹江、北安、绥化等管理局已有成片林地,应充分利用现有林地建设┅定规模的林业生产基地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带动林产品加工实现林副产品产业化经营。

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草原苼产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快天然草原改良,扩大人工草地建设规模加强草原围栏和草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开展三囮草原综合治理工作垦区主要做好齐齐哈尔、九三、绥化等管理局的牧草地布局调整,保持优质草场面积稳定在红兴隆和牡丹江管悝局选择宜牧荒地进行合理开发,建设优质饲草基地

合理控制其他农用地规模。为适应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需要首先,要合理安排設施农用地主要是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生产设施用地中工厂化作物栽培中有钢架结构的玻璃或pc板连栋温室用地和育种育苗场所、简易的生产看护房用地要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原则合理布局,规划期内垦区东部四个管理局重点发展工厂化育秧和育苗基哋,中西部地区重点发展其他设施农业通过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结合国家和省投资实施土地整治项目进一步整合农村道路、农田沝利设施用地和田坎等用地,优化其他农用地结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达到高标准农田面积增加60%的目标;第二科学安排畜禽饲养(规模养殖)用地和养殖水面用地,依法规范建设加快推进畜牧业规范化、标准化进程。按照垦区畜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两牛一猪產业,有序推进特种养殖业发展到2020年,垦区将建立数字化、规模化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基地605000头以上奶牛养殖生产基地50个,5000头黄牛养殖基地60个主要包括哈尔滨、牡丹江、宝泉岭和西部奶牛养殖基地、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两大肉牛养殖区,三江平原绒山羊和西部地区肉羊兩大养殖基地宝泉岭、红兴隆、牡丹江、绥化和齐齐哈尔五大生猪养殖和茸鹿养殖基地、狐貉养殖基地、生态鸡鸭养殖基地和兔业养殖基地等四大特种养殖基地。适度发展水产养殖业充分有效利用现有坑塘水面发展水产养殖业,有效提高坑塘水面土地利用率禁止占用耕地发展水产养殖业。第三精心布局农业附属设施用地,合理控制用地规模设施农业生产中必须配套的检验检疫检测、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控、办公生活等设施用地,要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控制用地规模;农机具停放场、粮食晾晒场用地要以垦区撤队建区生产隊整体搬迁,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契机将原生产队的农机具停放场、粮食晾晒场用地合理整合缩并调整,按照集约用地的要求以整匼缩并调整后同区域内农机具停放场、粮食晾晒场用地明显减少,不占优质农田少占一般农田为原则,依据本区域耕地规模、旱田或水畾区域的不同等因素合理控制用地规模。确需无法避让占用一般农田或劣质耕地的必须做到占一补一,占补平衡

按照垦区实施城鄉一体化发展战略以调整垦区城镇用地布局为契机,强化垦区城镇聚集和扩散功能促进垦区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以城带乡、梯级推进、整体发展和区域内高度城镇化的新格局

一、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按照垦区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规划,规划期内垦区将重点保障管理局局直及农场场部建设用地

——5个独立管理局局址。依托现有的五个独立管理局局址所在地即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九彡管理局,通过调整农场布局以产业为枢纽形成经济圈,壮大局址地区经济增加就业,吸纳人口引导产业向五个独立局址集中。通過大力发展立足于本地的二、三产业保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每个独立局址至少有一个国家级的农业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龙江土地局孙文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