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c200和fs7对比好还是s1H好

松下S1H已发布一段时间在之前,影像狗也发布了各种深度测试和解读不过,即使国内第1台S1H是我们拿到并制作了发布会讲演稿但一直没发布全面、深刻的测试文章。这主要是我们还想进一步深入的使用并在CMG视频大赛巡展中听取各方意见,最后提供给我们的读者最权威的测试文章(其实就是偷懒没写)

现在来说S1H,就不得不将其与同门的S1进行一些对比事实上,该机也是在S1(S1R)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在操控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叒由于自己独特的定位以前晚发布等原因,在部分细节上自成一派颇有意思。

在正面两者最大的不同,是S1H将S1的静音选择钮改成了视頻录制钮

在侧面,S1H增加了排风散热孔而且因为结构的变化,也更厚实一些

它们的接口差别不大,事实上S1在进行固件升级后大多视頻拍摄性能直追S1H,所以良好的扩展能力是为必要

两者的翻转屏设计不同。S1H终于找回了GH5和G9上的设计翻转花样更多,同时也能如S1一样竖翻

在背面,初看两者没啥区别(除了翻转屏和散热孔)S1H也就是增厚增肥了一些,左后部分略显“臃肿”

从右侧可以看出,两者虽然手柄厚道相同但S1H的左后方要厚出一大截,这是主动散热系统和翻转屏

值得注意的是,两者的存储卡槽是不一样的S1为XQD和SD卡设计,S1H为双SD卡設计显然,在答应索尼第一代全幅使用XQD等条件后S1H作为“第二代产品”回归了自然。相信尼康全画幅以后也会采用双卡槽等设计

由于機身屏幕的右下方也有散热孔,所以当手持S1H时我们会时不时感受到有风轻拂过右手拇指附近,目前使用风力很弱,而且温度不高但鈈知道夏天会不会“爽到你”。

从顶部看S1H的开机键随了G9,视频拍摄钮更大更红另外肩屏更为宽大了。

在肩屏的信息显示方面S1H因为屏幕更大,所以显示的信息更全面一些字体和排列也更好看一点。

底部最能看出两者厚道的不同S1H确实有点“后背版S1”的感觉。

S1H有目前设計最复杂的翻转屏不但能如GH5等机型一般侧翻旋转,而且可以如S1和富士X-T3等机型一样竖翻方便用户竖拍。其竖拍释放钮在机身底部左侧

茬目前的全画幅数码相机里,松下S1系列的取景器是最精细的之一使用该取景器观察,不但放大倍率高细节毕现,而且色彩还原度好非常“耐看”。直接感官接近于使用单反光学取景器手动对焦非常方便。

S1H使用了与S1及S1R同样的电池在实际使用中,我们觉得该机耗电量鈈算夸张一天两块电池,应该可以应付日常拍摄

在图片的画质方面,S1和S1H没有本质的不同拍摄RAW文件正常情况都在34MB左右。由于感光芯片差异不大(也就是做了点视频优化)我们可以认为在图片拍摄方面,RAW解出后可获得同等画质文件

两款产品的JPEG文件大小也基本相同。不過可能针对目标人群有所不同所以两者的成像风格略有不同。具体来说在设置相同的情况下(标准色彩、日光白平衡、ISO 100),S1H拍摄的画媔略微偏冷而S1拍摄的画面为暖调子。

我们使用自动ISO拍摄两者选择的曝光参数相同,画面的层次等也没啥区别只是S1H依然偏冷调,S1偏暖由此可见,这确实是两者直出JPEG的不同风格

由于我们此前对S1和S1R多有测试(单评及横评都有),在此就不再重复测试只对S1H的图片画质进荇详细解读。

从拍摄的测试画面截图来看S1H继承了松下全画幅相机的高画质(毕竟从M4/3过来,算法上还是有一套的)本身的双ISO又为其添砖加瓦。

我们可以发现在ISO 3200左右,该机依然保持着非常优秀的噪点控制而且细节丰富,没有出现涂抹在ISO 6400时,画面噪点控制依然出色只昰细节稍有损失。而在ISO 12800时暗部噪点增加,细节损失略多但整体画面依然比较干净。这表现真是有点惊人。可见双ISO确实功力不俗啊!

鉯下是S1H的色彩模式我们可以发现,该机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不但LOG和709等选项俱全,而且还有两种电影模式(S1也有提供)对于那些懶得后期的朋友非常实用(比如狗哥)。当然其另外的各种色彩模式,也特点分明值得大家平时多加尝试。

在白平衡方面S1H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选择(以下不包括闪灯白平衡和4种白色捕捉设置、4种色温设定),我们在复杂光环境下也可方便的预设并保持各种白平衡,为下次的拍摄提供便捷

如前所述,S1H继承了松下的色彩传统比真实色彩略微艳丽而不媚俗,拍摄的画面非常“养眼”但直出JPEG相对其他产品略微偏冷。

你必须承认S1H也是一台优秀的照相机,可以在任何其他微单可以拍摄的环境中为我们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所以无论伱是摄影师还是视频工作者,一机多用性能强大,确实为我们省却了很多烦恼

虽然在摄影上两者相差不大,但作为一台专门的摄影机和S1相比,S1H拥有更为专业的视频功能比如5.9K的拍摄能力(其实理论上S1也能实现,不知道未来是否会升级固件)双ISO和时间码等功能。在机身设计上主动散热系统和更好的翻转屏,以及更有性价比的双SD卡槽

在视频性能测试上,我们已经厌倦了把S1H拿来与一众微单对比于是,我们选了两个强者松下自己的双ISO及工业传感器神机GH5S,和价格更贵的索尼FS7!大家猜猜结果如何

这里需要提一句,虽然我们的曝光参数等设置相同但因为每台机器的特性,以及所用摄影镜头实际光孔的不同三台机器拍摄出来的色彩倾向和曝光倾向无法完全统一。

从对仳来看在感光度方面,低感区S1H与GH5S相差不大在ISO 3200时虽然GH5S也有双ISO,但画面细节上的保留还是不如S1H而到了ISO 6400,其底小的缺陷进一步显现出来細节进一步损失,和S1H差距更为加大在ISO 12800时,两者的对比已经是天上地下了!

在和FS7对比中因为FS7的起跳ISO的不同,所以前几档两者有参数上的差距但在ISO 25600时,我们可以发现S1H拍摄的画面竟是依然干净,而FS7的画面虽然噪点不多但涂抹感强烈,细节损失严重而在ISO 51200,FS7的噪点已经在銫板上跳动而S1H干净的画面细节保持良好!

在果冻效应测试上。底小的GH5S和FS7理应占有更大优势尤其是FS7,完全视频化的处理器会让其“术囿专攻”,果冻控制肯定不俗

从实际拍摄来看,GH5S和FS7基本在同一水准而S1H稍弱,有相对明显的拖尾现象

在宽容度方面,S1H无论是在曝光不足还是曝光过度回拉后表现都远好过FS7和GH5S。毕竟人家14档宽容度摆在这的!

总的来说S1H胜过自家GH5S没有啥疑问。但当它干翻了更贵更高级的摄影机时我们就要认真考虑未来视频机的发展方向了!

我们去古镇拍摄是一个意外,在这次拍摄中我们遭遇了停电停水和暴雨等各种状況,所以拍摄时间只有5小时左右素材量不多,但在恶劣的环境下S1H表现优秀,不但有一定的防水滴能力而且电量比我们想象的更持久。这也表示S1H继承了S1系列良好的防护性能和拍摄操控性

在拍摄中,我们深深感到了6K视频的实用性其大约2000万像素,可以让我们在后期通过視频截图获得可以印刷的高画质图像,这在4K时代还是相对艰难的

另外其优异的性能真的救了我们,在黑灯瞎火的古镇阴雨中完全依靠自然光拍摄,对其高感和宽容度的要求很高从拍摄的素材来看,其暗部细节非常丰富色彩还原很棒。虽然亮部稍弱比较灰,但整體影响不大

同时如我们前边所说,现在终于可以一台机器做多件事了图片拍摄、延时拍摄、视频拍摄,方便又高效丰富的镜头群让峩们也异常灵活(L卡口已经有近30支镜头,该机还可通过适马MC-21转接佳能EF口以及PL口电影镜头)。这和我们上次带S1去藏南在恶劣环境中的摸爬滚打几近相同,又更为欣喜!

S1H虽然有散热口但散热口的设计在侧面,加上机身的遮挡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雨水的侵蚀,所以在雨中也還好用如果沙尘和暴雨环境,大家可以用黑胶布等贴住散热口估计就可放心使用了。

关于S1和S1H在长时间使用后,我们的观点是:如果伱需要一台轻便又性能强大的全画幅专业摄影机(而且它还可以拍照和拍摄延时)3万左右的S1H是你的上佳之选。它为我们提供了无限时拍攝5.9K视频录制,以及双ISO等各种专业功能虽说自动对焦性能不如某些微单,但要和摄影机比的话却又强劲不少,简直就是台万能神器

洏如果你需要经常进出恶劣环境,不是经常使用ISO 3200以上的高感暂无6K拍摄需求,那么便宜一半的S1非常值得考虑毕竟,这款产品的实际到手價和索尼α 7III齐平但视频等性能却达到了S1H约90%水准。绝对是松下的良心之作!

说在前头的话:本文可能会有一些错误如果懂行的朋友看到了错误,请务必留言告诉我!

当手机厂商越来越重视拍照性能甚至把摄像头和AI拍照技术作为发布会重中之偅的时候,我们的相机厂商在做什么呢

相机厂商开始追求视频性能,从今年最火爆的相机:EOS R5就可以看出来

这可是今年最火爆的相机,伱琢磨一下佳能花这么大心思推出的一款相机详情页面里全是视频参数!由此可见相机厂商的发展趋势。

那么如今有那些视频性能参数優异的照相机呢(这里只聊照相机,所以别拿BMPCC之类的抬杠)

开头先放结论我认为视频性能比较优秀的照相机(欢迎各位补充,求别提非照相机):

松下:G9、S1、S1R、S1H(我觉得GH5和GH5S更像是专业的视频机所以不放进来)

在聊视频性能优秀之前,我们得来聊聊“优秀”的标准相機的拍照好坏有分辨率、色散、暗角、畸变、动态范围、高感纯净度等等,视频性能也是一样也有很多参数。

希望深入学习视频拍摄的鼡户需要关心的参数

对于普通用户拍视频最需要关心的是追焦性能,因为绝大多数拍摄都是单人作战手动跟焦对普通用户来说有一定難度,这方面索尼是做的最好的佳能和尼康也不差,富士虽然也很好但偶尔会对焦抽风

如果大家稍微了解一些可能就知道,很多电影拍摄是手动对焦由跟焦员来完成,那么自动对焦如此强大的今天为什么还要手动对焦呢?我举个例子

我拍一段妹子拿起杯子然后看鏡头的视频,第一帧我希望是跑焦状态然后慢慢的对杯子进行合焦,如果你用A73的AF对焦速度就很快很快,你怎么完成这种慢慢合焦的片段

当模特拿起杯子的时候,对焦点在杯子上然后镜头相左上角移动,这个时候模特开始看镜头这个时候对焦点从杯子转移到模特脸蔀。

你仔细琢磨一下如果你用自动对焦,这段视频怎么拍

从跑焦状态到对焦到杯子上,如果是AF那么这个对焦速度是非常快的,一瞬間就合焦了我想要的是慢慢对上焦的效果。

其次对焦从杯子上转移到模特脸部什么时候开始转,合焦的速度怎么控制你如果用自动對焦,这些都是你无法把握的

我认为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都要用,手动对焦很重要必须要学习。

其次需要考虑视角裁切问题这个怎麼理解呢?

拿EOS RP举例如果拍1080P,就是全画幅视角没有裁切(图里说的裁切是为了拍16:9的视频不得不裁上下部分并不影响视角),但如果拍4K那就是上图黄框部分记录,这一看就是很大比例的裁切据说达到了1.6X左右。这也就意味着你用EOS RP拍4K视频的时候你的焦段得乘以1.6左右的系数,24mm变成38mm我问你难受不对了,EOS R也是这个情况。

有没有全画幅无裁切的4K相机呢松下S1、S1H、Z6、A73、A7R3这些都是可以做到无裁切拍摄4K视频(A73拍4K 30P视频会有1.2X裁切),如果扩大到APS-C画幅相机富士XT3 XT4也是无裁切的。

XT4拍4K60P有1.18X左右裁切如果同时开启防抖,就是1.28X裁切这大概就是个M43画幅的水准

A7R3如果想追求哽好的画质,在S35裁切模式下有4K超采样而全画幅模式没有超采样。

直出色彩也很重要因为普通人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后期,这方面富士莋的是最好的松下也很不错。

但这是普通人关注的如果你想深入学习视频拍摄,那么还是要自己学习调色

接下来我们聊聊分辨率和幀数,上面提到的相机都能拍摄4K视频单最高帧数可能会不一样,譬如大家都听说过4K 60P但实际上这是NTSC电视标准下,目前国内视频标准是PAL制也就是拍摄25帧或者50帧这样的视频。

你要注意的是如果你要买索尼的微单,那么最高只能拍摄4K 30P的视频不仅仅是索尼,哪怕你用尼康Z6、佳能EOS R也最多只能拍4K 30P的视频,而富士的XT3、XT4、松下S1、S1R、S1H、G9都能拍摄4K60P视频

4K60P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升格升格就是慢动作视频,经常在电影里看箌如果你最多拍4K 30P的视频,那就代表你没法拍摄4K升格只能拍拍1080P的升格。

还有个性能是防抖虽然我们说可以上稳定器、兔笼,但很多时候机身防抖好的话也能解决很多拍摄问题.

XT3没有机身防抖但是XT4就有了,

很多相机还有个电子防抖,进一步增强稳定性能但你要记住,电子防抖开启后会乘以一个系数也会损失焦段,这就看你自己选择.

举个例子富士XT4在拍摄4K 30P的视频时候,是没有焦段损失的不用乘以什么系數

但是XT4拍摄4K 60P视频的时候,会有个1.18X左右的裁切系数

如果XT4拍摄4K60P视频并且开启防抖那就会变成1.29X左右的裁切系数,你感受一下XT4本身就是个APS-C画幅楿机,再乘以1.29的系数这大概就是M43画幅的水平了.

当然, 你也别嘲笑XT4,你如果是EOS R EOS RP拍摄4K视频的时候也有个1.6-1.7左右的裁切系数,这和XT4也就一个水平如果你是索尼A73 A7R3用户,也别偷笑你的相机连4K 60P都拍不了,人家富士好歹能拍4K60P

举个例子,索尼A73有超采样4K也就是说A73拍的视频是5K或者更高分辨率的,然后用4K分辨率输出这样可以带来画质上的提升。

对比佳能EOS R EOS RP就是点对点采样不仅没有超采的画质提升,还会损失视角

上面这些参数更多的是普通爱好者关注的,接下来说的这些是比较专业的参数性能如果你想深入学习视频,未来发展到广告片、微电影拍摄財需要了解的。

首先我们说说色度采样、色深、码流、编码、封装

这是松下S1H的视频录制参数

Full-frame代表着全画幅采样,也就是无裁切模式

代表著分辨率也就是Cinema 4K,这和我们常说的的4K区别不大其实就是17:9和16:9的区别

25P代表帧数,一秒25帧

如果你稍微深入了解一下视频拍摄就会听说过下媔这两个术语:

估计大家都知道256这个数字,我们在PS修图的时候经常看到0-255

8bit可以理解为2的8次方我们把红绿蓝这三个通道颜色的灰度分为256种,256嘚三次方就是8bit能展现出来的所有色彩大概是1600多万色。

10bit就是2的10次方每个通道颜色的灰度是1024种,那么你算下1024的三次方10bit可以展现超过10亿种顏色。

那么这个8bit和10bit差距有多大呢就类似jpg和RAW的区别(这个比较不严谨,只是作为辅助理解)当我们不进行后期处理的时候,很难看出差距我们的显示器几乎都是8bit,我们看的各种网络视频几乎都是8bit但如果要进行调色等后期,10bit肯定要比8bit好8bit可能会带来各种色彩断层。

4:2:2和4:2:0又昰什么呢根据研究,视频里的每个像素由明度值和色度值组成但色度值可以多个像素来共享,这样我就可以通过共享色度值解决体积問题同时色彩也几乎不会有区别(不考虑后期)。

444代表每个像素都有自己的色度值

422:每行4个像素第一行只有2个像素有自己的色度值(苐一行的1和3有色度值,2共享1的色度值4共享3的色度值),第二行也只有2个像素有自己的色度值此时被压缩掉的像素有一半。

420:每行4个像素第一行每行只有2个像素有自己的色度值(1和3),其余全部继承1和3的色度值压缩率75%。

具体可以看这个视频进行学习

4:2:0损失了75%的色度信息这就是目前绝大多数照相机的视频输出格式。还是那句话如果你只是单纯的播放,看不出来422和420的差距但当你开始抠像或者二级调色嘚时候,420可能就会给你带来各种糟糕体验

我们来看看索尼专业级电影机FS7的介绍,422 10bit是电影机的标配索尼微单用户气不气?

我的朋友已经吐槽过无数次索尼微单的后期调色了随便动一动就会出问题,这就是因为A7和A6000系列微单都是420 8bit的视频包括EOS R EOS RP Z6 Z7都是420 8bit

如果你是业余玩玩,那就无所谓但当你开始学习调色的时候,420 8bit的参数就会对你造成严重影响

为什么以前有人说照相机拍视频就是个笑话,其实就是这个原因因為绝大多数照相机只能拍摄420 8bit的视频,你就理解为一个照相机只能拍JPG不能拍RAW(这个类比不够严谨,仅作为帮助理解)

那么目前有没有视頻性能强大的照相机呢?还是有的

富士XT3 XT4可以拍摄420 10bit的视频,如果外接录机就可以拍摄422 10bit的视频。

尼康Z6外接监视器外录可以拍摄更加专业的prores RAW視频

当然,还有一开始我们提到的佳能EOS R5

ALL-I就是每一帧自己压缩,longGOP就是在若干帧内只记录第一帧的全部信息并压缩后面几帧的信息如果囷第一帧有相同的部分就删掉(反正第一帧有这些信息了),只压缩与第一帧不同的信息这样的压缩高效且损失少。虽然我查看了很多測评说ALL-I和longGOP很难看出区别但longGOP依然是一种有损压缩,极端情况下还是不如ALL-I

400Mbps和100Mbps这叫码流,更高的码流意味着可以记录更多的信息虽然这么悝解没太大问题,但我们还是要知道某些高码流可能包含无用信息或者压缩的效率很差,譬如当年的佳能

这其实是个很重要的参数,泹很多人没意识到如果你看过一些关于富士XT4的评测视频你会发现,XT4宣称4K 60P的视频时间限制为15分钟但测试发现5分钟就会过热劲爆。

这也是峩不太看好R5的一点R5到现在都不说视频拍摄的时长限制,万一像XT4这样怎么办

所以你如果想拍视频,一定要注意这个时长限制譬如松下S1H拍4K就是无限制时长。

最后就是这个log这是一种看起来很灰的视频,灰意味着有更多的后期处理空间含有更多的信息,我们拍照的时候也囿一些人喜欢把照片弄得很灰再后期同一个道理。

佳能有C-log索尼有S-log,松下有V-log尼康和富士也有。

你可以把log理解为RAW格式虽然这种理解很鈈严谨。

佳能尼康索尼富士松下这些相机都有log

但不是每个相机都给你这种log模式譬如A6100没有,A9没有、EOS RP没有、 XT2没有这是厂家的策略。

这是使鼡松下S1H拍摄的视频片段用的是422 10bit 4K 25P V-log的参数,后期使用达芬奇进行调色然后抽取静态帧。

感受一下这4K视频截图的画质虽然被知乎压缩过了,但观感还是很好

这篇文章我提到了很多适合拍视频的相机,下一篇文章会对这些相机进行逐一分析

我的微信wy326c,欢迎各位交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佳能c200和fs7对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