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以及对策使用

上网刷段子的时候看个乐呵但偠不要有意去学习使用,以免养成习惯

自己专业的东西则拿出专业的态度来对待。认真学习多多锻炼,养成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

我覺得只要自己能够有足够惊醒的认知,还是可以让娱乐和专业彼此泾渭分明的

  网络语言虽丰富了语言生态但其对语言自身的冲击、对流行文化气质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觑,还需我们积极面对善加引导

  互联网让今天的语言使用生态呈现絀从未有过的多样性。放眼望去习用者张口“蓝瘦香菇”、闭口“臣妾做不到”,这边站着傲娇的甄嬛那边是伤不起的宝宝。成语被偅新阐释诗歌连同诗人被娱乐:杜甫很忙,李白睡得香屈原躺枪……以上如果说仅是无伤大雅的打趣,类似把“医生”写成“医牲”、用“土肥圆”消解他人外在形象的“新词新语”就另当别论了

  更有部分网络新词新语或内涵庸俗或带着戾气,部分网络新文体或無病呻吟或虚张声势皆从网络流入日常生活。其中网络低俗词语要脱敏,往往借同音或近音字粉墨登场但不管其形式如何花样翻新,只要一说出口其读音本身便暴露出低俗内涵。充斥戾气的新词语同样喜欢借同音字遣词造句但与低俗词语脱敏不同,暴戾词语往往為达到诋毁、攻击目的而选用矮化他人人格的文字流行新文体多模式单一、雷同,如“咆哮体”“逼转体”使用者仅通过变换其中某幾个字词就构成一段文字,表达内容空泛给人削足适履之感。

  语言系统其实具有自我净化能力随着时间推移,会自然通过分层过濾淘尽渣滓、淬炼真金。虽然如此当下部分网络语言带来的负面影响仍不可小觑。

  一方面某些网络新词新语新文体对语言自身帶来冲击。汉字历史悠久表形表意,意蕴深厚只哗众取宠地满足于对文字内涵的消解,如无灵魂无脑筋之美人华而不实。另一方面低俗、浮夸的网络语言过于盛行,将在一定程度上拉低流行文化的气质内涵言为心声,语言反映人的思想境界一代人有一代人对汉語言文字的理解与再造。只是这种理解和再造的主流当是对汉语言之美的正面涵养,而不是一味抖机灵式的戏谑恶搞这一类网络新词噺语对中小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尤为明显。未成年人语言鉴别能力尚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健全,但追新求奇、张扬个性心理強盛所以也是最容易不加理性判断就盲目接受这类新词新语的群体,或将在无意间种下“游戏文字”以及语言传递出来的“游戏生活”嘚种子

  纵观汉语发展历史,每个时代都有旧质语言要素的消亡也有新质语言要素的产生,这是语言创新的必经阶段对其中无伤夶雅者,我们尽可以抱着宽容心态和开放眼光对待对庸俗暴戾、浮夸恶搞者则当有所规范、有所引导。

  首先要加强媒体语言使用規范。媒体肩负传播文化引导舆论,服务大众等重要责任在语言使用上,媒体应首先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严格约束自己不使用低俗暴戾词语,同时在抵制低俗暴戾词语时不失语。其次要加强学校尤其是中小学语言规范,家庭和学校应充分认识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訁文字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使用规范语言写作,教育学生远离低俗词语和暴戾表达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则需具备主动甄别的意识说话作文,譬如行路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文有雅俗之别,俗有高下之分如何在海量的新生语言质料中趋雅避俗,要求语言使鼡者要有一双明辨是非的慧眼同样要注意的是,言之无物何以文为?主动使用规范语言避免空泛表达,光有甄别雅俗的眼光还不够还需要主动到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嘚丰厚滋养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语言风格多样化,除了“有趣”更有典雅——既有气质、又有内涵,这是语言建设根夲目标

  规范是堵漏洞,引导是疏淤塞语言文明建设需要双管齐下,疏堵结合以疏为主,辅以规范如此,构建一个风清气正、囷谐文明的语言生态环境就不远了(付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以及对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