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男主靠画画后来有精神系异能用过度还会流血母亲学校里有个实验基地

一直听到很多家长说自己孩子在上这个早教课,在上那个兴趣班,但其 实有时候,也并非出于自己的真实意愿,只是被整个大环境推着走,“人家都在读,所以我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其实不过是家长的焦虑作祟罢了。且让我们通过以下这篇文章来看看德国教育倡导的一些理念吧,比照下我们7岁的孩子吧?


1、体验过自己存在的重要性。例如,听别人说过“你要是在场该有多好啊”、“我们上次聚会就是少了你”等称赞的话语。

2、既有赢的意愿,也能接受输的结果。

3、能理解自己的感受。比如,不会把饥饿误认为是愤怒,把劳累误认为是悲伤。

4、原谅过大人某次不公正的惩罚。

5、知道表示情绪波动的形象比喻。例如,“像一只气球‘砰’地一下炸了”,“像水满得从桶里溢了出来”。

6、有过情绪体验。例如,自己学习进步曾引起周围人愉悦满意的情景。

7、有过亲情体验。看过父亲刮胡子。

8、曾与大人一起做过家务。例如,做饭、擦桌子、铺床、做手工等,特别是单独与父亲度过整整一天的时间。

9、有过身体体验。体会过人体在水中的浮力;会荡秋千,体会过身体与秋千之间相互的作用力。

10、在床上打过枕头大战。即与1人或若干人把枕头扔来扔去地疯玩。

11、以自己的方式感受大自然的一年四季。比如,冬季堆过一个雪人,在沙坑里挖过一个沙碉,在小溪中搭过一个水坝;掌握在野地里生火及灭火的技巧;尝试过做风车和风灯。

12、有关于厨房的基本常识。例如,什么是味道浓厚;什么是食物发霉;什么食物有害于身体;掌握基本厨艺;搅拌、切碎、削皮、揉面,用筛子过滤;懂得烹饪用语(松脆、煸炒、生食、熟食),能把握“少许”盐的用量。

13、有过旅游的体验。在变化了的环境中感受自己的家庭和父母;体验舒适方便与将就凑合的反差,体验过在家和在外奔波的差别;能粗浅地意会一些概念,如思乡、迁移、借宿、无家可归。

14、曾在别人家里过夜,接触过不同的家庭文化,能意识到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

15、认识家庭的亲戚朋友。能初步理清不同的亲属关系,如叔叔、表哥、干女儿……

16、有过施舍行为。曾把钱放进乞丐的帽子中,放进街头艺人的琴盒中,放进公众的捐款箱中。

17、有过一些心理体验。比如,自己提出的一项修改建议曾经被他人或集体采纳,自己在那一时刻像一个英雄。

18、能回答基本的医疗护理常识。比如,呼吸时感到疼痛,应当静卧还是活动?懂得抚摸对稳定情绪有益;学会初步的按摩手法;懂得休息对身体的重要性。知道保养眼睛、耳朵、皮肤和脚;体验过什么是鸡皮疙瘩。曾为自己战胜疾病而感到自豪,懂得生病在生活中在所难免的道理。

19、听过童话故事。通过故事和寓言知道受难和安逸。

20、参观过博物馆,感受过那里的特殊气氛。那些来自久远年代的陈列品将永久地存在下去。曾参观过一个古堡,体验到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老祖母生活的时代与我们的完全不同,家中收藏的珍品可以一代一代传下去。

22、知道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空间,并被分成五大洲。

23、能区别不同的表达词汇。吃饭与进餐、身体的活动与姿势展示、臭味与香气、噪音和音乐,能感觉到环视、匆匆一瞥、仔细端详之间的细微差别,知道散步与赶路是两个不同的词汇……

24、能记诵报警电话号码、医院急救号码或是火警电话号码。

25、能为自己或他人保守一个秘密。理解如下两句话的意思:“这事只有你我知道。”“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

26、曾实现过自己的一个诺言。

27、曾推选出一个代表自己利益的人参加会议讨论。

28、掌握一种防止食物腐烂的保鲜方法,会修理简单的东西。购买一件物品时会首先考虑维修是否方便的问题。

29、能区分农贸市场和超级市场。

30、发育速度略微超前,比实际年龄稍成熟一些(比如以玩具说明书上规定的年龄为标准),能向成人解释自己的手工制作。

31、曾经提过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回答的问题。

32、曾经爬过一棵树。

33、曾不小心掉进一条小溪。

34、在农田里撒过种子,收割过农作物。

35、研究过皮包上的拉链和门上的锁,会使用插销和钥匙。不会将自己不小心反锁起来。

36、会将电器(比如一个收录机)插头插入插座。

37、知道典型的男孩玩具和女孩玩具。如果有人问到时,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回答。

38、有把自己打扮漂亮的愿望,对“服装风格”有所感觉,比如会说:“这件毛衣不适合我。”

39、曾给别人写过信,并从来信中得到过慰藉;满怀热情等待过一封信的到来,或者收发过一封电子邮件。

40、曾好奇地想:如果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沙盘上会是什么样?要是写在雪地上、森林的地上和结霜的窗户玻璃上又会怎么样?

41、接过一张白纸,想到即将在上面画画就会紧张和兴奋。

42、从头到尾仔细阅读过一本书。

43、曾在一幅描绘冬天景色的画上看到过用蓝色表示阴影。

44、曾经向别人讲述:今天我做了个梦……

45、调解过一场纠纷,并使双方停止争执。

46、使劲想象自己出生前的几个月或几个星期是什么模样。

47、有意识地削过水果皮,然后打开果核看个究竟。

48、曾经对树叶上的脉络和自己手上的血管进行观察,并加以比较。

49、能够分辨不同水果的香气,至少有3种最喜爱的香型。

50、能够找到自己唱歌的音调,曾经把自己的名字当作歌词唱出来。可以模仿鸟和动物的叫声;参加过一次多声部的合唱,并经历了各种声部的协调过程;在大自然中听过回声,从脚步声中感觉到过节奏,知道自己的耳朵有无法承受的音高限度。

51、能够控制自己的力量(比如在打鼓或是帮人按摩的时候)。

52、掌握诅咒和骂人的话,能把握这些话的使用场合和深浅程度。

53、钉过钉子,拧过螺丝,换过电池。

54、能将电话上听到的信息传达给他人。

55、看到别人把东西掉在地上,能主动帮助拾起来。

56、能倾听别人把话说完,排队时也能够耐心等待。

57、懂得不是所有愿望都能立刻实现。

58、能识别跑步、走路和漫步之间的差别。有过长途跋涉的体会,有过含饥忍渴走长路的经验,体会过“目的地就在眼前”的感觉。

59、认识几种树叶,知道大自然中什么植物能吃,什么植物不能吃。

60、认识大自然的多面性。大自然有美好的一面,也有艰难、脆弱、需要保护的一面,同时也是不可战胜和藏有危险的。

61、曾与别人为一条既定的规矩进行过争论,曾经改变过一条规矩,能理解常规和例外的相互关系。

62、对计量单位有一定的概念。比如,3公升相当于3个装满的牛奶瓶,并会用自己的身高丈量房间。

63、会举一反三。我会什么?电脑会什么?初步建立“智慧”这一概念,知道人的智慧和技术创造的人工智慧。

64、做过表象和存在的化学实验。知道空杯子并不是空的,因为里面还有空气。

65、曾根据操作规程做过一次实验,并多次反复练习。

66、知道自己眼睛的颜色,曾画过一张自画像。

67、曾给自己测过脉搏,也给小伙伴和小动物测过脉搏。

68、认识一位大师、一位专家或是一位能手,并与他们一道“工作”过。

69、仅仅因为自己是一个孩子(一个普通的孩子)而自豪。

来源【心理圆】,若有事儿,可以招呼工作室的小助手【心小圆】,微信号为:psycounseling。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孩子,是生命的延续,是父母的牵挂孩子的言行,真实反映着家庭的缩影
如果你希望孩子人格独立性格温暖快乐但又苦于不知如何教养?不妨学习心理学,做优秀家长!

德瑞姆心理学院推出【教养指导课程】,从0~18岁孩子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入手,教你解决日常教养孩子过程中的各方面问题,让你轻松管教孩子。

长按二维码立即免费预约试听课!

3.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

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

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啦、刺啦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

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粝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网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形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

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

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

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饭后的奖赏。

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以及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的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

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

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角后院有世界的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