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社群里做团购,量不大,有推荐的oem吗?

在欧美市场发展数十年,营养棒类(Bar)产品已然十分成熟。IRI数据显示,仅美国去年的能量棒销售额高达60亿美元,而排名前3的能量棒公司(通用磨坊、Kellogg’s和CLIF)就占据了50%的份额,面对如此大的一块蛋糕,怎么能让人不心动?

Bar类产品在欧美市场的巨大成功让人眼红,国外的一些Bar类通过跨境电商、海淘等渠道进入了中国,并且与其在欧美市场的发展路子相似,国内也有企业开始从运动营养&保健品细分市场中开始Bar类产品的小试牛刀,但更多的是徘徊在墙外观望,静待下一步发展。

10月,Foodaily每日食品网(ID:foodaily)以“Bar的江湖,谁与争锋”为话题,在“每日新品烩群”中进行了线上交流,包括优秀代工企业、国际知名原料供应商、新锐的Bar品牌商和对Bar感兴趣的食品er们对Bar进行了深入碰撞,探索了Bar的前世今生乃至未来。

Bar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在国外红红火火的Bar类产品并没有在中国一炮打响? Bar类产品在欧美从运动营养开始爆发,但目前在中国市场中不温不火,Bar的发展似乎还差临门一脚,缺失的短板怎么补齐?从国外优秀Bar的品牌的成功案例中,我们可以借鉴哪些成功经验?

(1)作为舶来品的Bar从哪里开始?中国人眼中的Bar到底是什么?

(2)方便快捷营养的Bar虏获了欧美消费者,这种成功能在中国复制吗?国内有哪些Bar的“觊觎者”和先行者?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优秀的Bar类品牌的成功经验能够为中国的Bar类产品带来哪些启迪?

(4)如火如荼的欧美与不温不火的中国,Bar类产品在中好像遭遇了“水土不服”,如何本土化才能取得突破性发展?

(5)Bar类产品能否在中国市场能否抢占C位?在研发和生产代工、原辅料选择方面,国内市场有哪些优质的合作伙伴,可以共同助力为人们的营养摄入和健康管理提供可能性。

▎出身高冷,由太空食物演变而来

二十世纪60年代,正值美苏太空竞赛的白热化时期,受条件限制,当时的太空食物只能做成黏糊糊的膏状,从牙膏管中挤出来吃。

后来,美国的Pillsbury公司研制出长条形的太空食物,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于一身,刚好可以放进宇航服中的密封舱,以备不时之需;随后又制造出面向市场的商业化版本,命名为“太空食物棒”(Space FoodStick),口味颇为丰富,包括焦糖、巧克力、麦芽、薄荷、橙子和花生酱,外包装则是银光闪闪的铝箔,从而给人以“太空感”。

但随着70年代能源危机爆发,太空探索停滞,太空食物棒销量下跌,Pillsbury公司不知道搭错了哪根筋,干脆把“太空”去掉,将产品名改成了“食物棒”(Food Stick)……这个毫无记忆点的零食只有在货架上落灰的命运了。

1980年,加拿大马拉松运动员Brian Maxwell进入美国加州大学任职,为解决马拉松运动中因糖原耗尽而遇到的临界状态(也称“撞墙”),他决定研制一种能在运动中快速补充能量的食物,经过无数次试验后,他于1986年推出了专为运动员设计的Power Bar,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能量棒”的诞生。

如今已经很难确定“能量棒”是否曾从太空食物棒中获得灵感,但Power Bar确实与太空食物棒非常相似,同样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为主要成分,方便随时补充营养。

Power Bar很快在长跑圈中流行开来,登山、自行车运动员发现它确实能够提升运动表现。2000年,Power Bar被雀巢以3.75亿美元买下,2014年易主至谷物巨头Post Holdings名下。

自PowerBar后,Bar类品牌在欧美遍地开花,分类也越来越细致。包括ClifBar、家乐氏旗下的Balanced Bar和荷美尔旗下的MuscleMilk都纷纷入场;去年家乐氏又以6亿美元天价收购了蛋白棒品牌RxBar;今年,将其引入中国;最近连软饮料巨头…Bar的市场潜力可见一斑。

今天,欧美的消费者们已经将Bar作为一种日常零食了,不仅局限于运动跑步,Bar已经成为了主流饮食。

中国人对于能量棒的初见,大多来自于士力架,尽管士力架的官方宣传“横扫饥饿”,能够迅速补充能量,与PowerBar的定位颇为相符,但士力架的包装上明晃晃的标注了“花生夹心巧克力”。

欧美最为常见的Bar的形式就是长长的一条,含有各种营养元素,蛋白棒、能量棒、零食棒叫法各异。一般来说,应当具有科学合理的成分配比,以达到相应的营养功效,但是,国内外至今都没有关于Bar棒的官方标准,并没有一个Bar的官方背书,所有关于Bar的名称定义,仍是由生产商决定。

目前国内的Bar仍是一个较为模糊和宽泛的商业概念:产品形态上不拘一格,最常见的长条形,以及近几年开始流行的方块、球形等;按照不同功能诉求可分为代餐棒、能量棒、蛋白棒;按照主要原料可以分成谷物棒、坚果棒、巧克力棒等。具体名称叫法取决于产品定位和宣传策略。

多针对体重管理者,特别是塑身纤体女性,以及对户外、旅途、繁忙工作等不具备摄入常规膳食条件的场景而设计,一般具有高饱腹感(高纤维)、低脂、低热量等营养特点。有些会强化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专业运动人群或需要控制血糖者,还会选用具有低血糖生成指数(GI)的配方;针对纤体瘦身女性的产品有时会称作“纤体棒”。

主要针对运动健身、户外活动,或其他需要补充能量的场合。往往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或脂肪,高热量、高GI值。健身房、马拉松、登山、徒步,以及军事作战等是这类产品出镜率较高的场景。对于获得能量或能量的体现方式上,欧美与亚洲存在差异。亚洲能量棒多为高热量,而一些欧美能量棒会突出高饱腹感、低热量的特征,通过缓解饥饿来提升“能量感”。今年以来,由于生酮饮食的大热而迅速窜起的“生酮棒”,主打低碳水、脂肪供能比高,也属于能量棒的一种。

主要针对耐力和力量训练者,以乳蛋白、大豆蛋白或其他植物蛋白为蛋白来源,促进肌肉增长和运动后的恢复与组织修复。对于蛋白棒中的蛋白质含量,没有统一的标准。可参考营养学,根据人体摄入蛋白需求而定。

商业上,一般将每根Bar中蛋白质含量划分三层:低蛋白质(0-15g),中等蛋白质(16g-25g)和高蛋白质(25+ g)。也有国内机构认为:25-35%的蛋白含量,低于25%的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为蛋白棒。

使用的原料以坚果为主,这主要是为了突出产品的健康形象,迎合消费者天然,素食,或是原始饮食等消费理念,相比其它Bar类产品来说,普遍口感上松脆,没有那么甜腻,更容易被国内消费者接受。

▲以坚果棒闻名的Kind,图片来源:Kind

国内目前现有的Bar类产品在官方上没有与之对应的法规标准,市售Bar类产品大多参照企业标准,少量参考参照相关产品国标。目前一些可参照的国家标准如下:

  • GB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GB/T     糕点通则;GB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饼干。以谷类、豆类或薯类为主要原料,采用烘焙或冷加工方式的Bar类产品,大都依据这些标准。

  • GB/T 1 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最典型的就是士力架,通常含有较多的糖醇和热量。

  • GB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膨化食品 以及现行部分有效的GB/T     膨化食品。谷物棒、糙米卷等主要依据此标准。

  • GB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坚果与籽类食品。以坚果、草籽等作为主要成分的坚果棒可以参照此标准。

除了上面所列的产品标准,针对特殊人群的Bar类产品还需要遵守GB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的规定。

当考虑对某些营养成分进行强化时,需要遵照GB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

膨化米通/麦通、糙米卷、米饼、萨其马等产品可以称之为棒(Bar),但实际上是以谷物面粉为主要原料,早已存在多年,类似于与欧美的零食宠儿Bar的主流类型有较大的差异,不做重点讨论和分析。

在中国的步伐能否稳健?

在美国运动&营养保健品市场的发展机遇下,Bar取得爆发式增长,2017年仅美国能量棒的销售额高达60亿美元,其中销售额11亿美元的蛋白能量棒增长最为迅速,增长率高达15%,更体现出运动&营养市场对于Bar发展的最佳助攻。Innova市场研究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蛋白能量棒新品发布呈现持续增长,其中北美依然是目前最大、最活跃的高蛋白能量棒市场,而亚太地区是增长最快的市场。

2017年美国拥有414个健康营养棒品牌,其中年销售额超过100万美元的品牌数有105家,有89个品牌的销售额增长超过60%,其中18个品牌的销售额增长都超过100万美元。

主打便捷营养的Bar在欧美大获成功,既归结于营养棒的先天优势,也离不开从运动营养发起后延伸至日常零食领域的市场培育,显然这套成功模版不能完全生搬硬套,但Bar在亚太和在中国的发展机遇确实不能错过的,在国内有哪些Bar的“觊觎者”和“先行者”?

▎Bar的江湖,谁是争锋者?

对国内的Bar类入局者进行盘点,发现当下中国“Bar的江湖”的主要有以下几类入局者:

发展成熟的海外品牌通过跨境电商或是进出口贸易,还有被中企收购或是以合作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如:

Myprotein:全球最大的线上运动营养品牌,欧洲第一运动营养品牌,从运动补剂到营养食品几乎涉及运动营养全线,当然包括能量零食棒,很早就开放了自己的中文官网的海外直邮,也拥有电商平台上开设的旗舰店。

Muscletech:母公司lovate于2016年被西王食品收购,是全球最大的运动营养品公司,全球知名运动补剂品牌,目前除了官网平台,在各大主流电商网站上均开设旗舰店,销售包括蛋白增肌粉等补剂,目前销售一款美国进口的蛋白棒:高性能正氮蛋白棒。

传统运动营养&保健品企业以及食品企业,如:

康比特:中国最早进入运动营养行业的企业之一,致力于运动营养食品,参与赞助大量体育赛事,目前康比特在售的能量棒产品有两个系列,分别是康比特FAST加速系列能量棒、炽金蛋白棒系列、野行家户外营养棒系列。

▲图片来源:京东,天猫

汤臣倍健:作为国内膳食补充剂领导品牌,2015年设立自己的专业运动营养品牌健乐多后,在2016年与全球最大的膳食补充剂企业NBTY签收达成合作,接手了自然之宝(Nature’s Bounty)和美瑞克斯(Met-RX,运动营养专业品牌)在华永久经营权和商标使用权。因此汤臣倍健除销售Met-Rx的产品外,健乐多旗下也有两款蛋白棒在售,分别是健乐多蛋白棒和关键能蛋白棒。

艾兰得:艾兰得营养品专营膳食营养素,作为老牌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和OEM企业,2013年成立自主品牌总部,旗下艾兰得威(Alandv)品牌专注运动营养和健康零食,首家获得“运动营养食品”生产许可证,与曼联达成合作,目前推出的Bar类产品有两个系列:alandv能量谷物棒和alandv蛋白棒。

维维嚼益嚼:风靡日本的大豆产品“SOYJOY”,是日本大冢制药与中国的豆类食品生产企业维维集团合作开发的一款营养棒类产品,采用大豆子叶全利用技术,以营养丰富的纯天然大豆蛋白粉和无公害水果为主要原料,经特殊工艺烘焙而成,是新形态的健康营养食品。

从细分市场切入的新兴初创品牌,如:

野兽生活:作为中国低碳水饮食领域的开创者野兽生活现已成为国内低碳水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品牌,同时也是国内目前最大的低碳水爱好者社群,旗下的功能产品线“理想燃料”今年推出的专业级生酮能量棒,脂肪供能比超70%。

型博士X-DOCTOR:型博士是由原贝果轻食于飞、奥运冠军邢傲伟整合运动营养、健身俱乐部、体育营养、新零售等核心高资源联合创办的品牌。2017年正式与全球500强企业杜邦、中国运动营养领导品牌康比特战略合作,推出的型博士即食营养棒并获得杜邦旗下素宝、利体素两项专利授权。今年7月发布首款基于建康新零售模式的即食营养棒,主要针对运动代餐减肥市场,同时宣布获得千万级天使轮融资。

爱逸A1:食品营销专家周炜平创立的互联网+食品企业,获得过今日资本千万美元投资和厦门产业引导基金的大力支持,拿下梵高油画作品的商业授权作为VI,以多种坚果混合搭配的美丽坚合众国坚果集、今年新推的坚果充垫饱等都是以坚果为主的坚果棒。

Xfire至燃:成立于2017年11月的一家高蛋白零食品牌,已获得天使湾的100万种子轮投资,并与北京、天津的50家健身房达成合作意向。其第一款产品是高蛋白能量棒,旨在帮助有蛋白质摄入的运动和健康饮食人群提供能量,达到减脂抗饿的目的。

面对如此大的一块蛋糕,谁都不甘落后,希望能够提前占位营养棒市场,分得一杯羹,毕竟只有走在消费者前面,才能及时满足他们的需求。

国外优秀品牌案例解析—Quest Bar

Quest Bar是Quest Nutrition公司旗下的蛋白棒品牌,在美国十大最畅销高蛋白棒品牌中排名第二,这家公司于2010年成立,8年间QuestNutrition从蛋白棒起家,利用蛋白棒的先发优势不断为自身谋得发展。

创始人TomBilyeu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创业者,2010年Quest首款能量棒上市之前他花费了几个月时间与产品创意官进行合作,探索各种甜味剂、原料和配方的组成的最佳配比,冒着巨大的风险并负担高额的成本定制Quest专属设备,以满足和实现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最终做出了一款具有清洁标签,营养丰富同时每一口都非常美味的蛋白棒产品,通过健身俱乐部渠道积累了忠实的消费群体。

在目标人群和渠道发展方面,Quest Nutrition循序渐进,从核心种子消费者逐渐过渡到大众消费者。2012年QuestNutrition把握住机遇,利用社群和社交媒体继续发酵推行新产品,被GNC连续两年评为年度蛋白棒品牌之后,发力电商渠道,并且在新渠道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收入。

此后QuestNutrition稳扎稳打,开始在核心消费者端进行深耕,2014年在专业渠道利用顾客的口碑相传实现了1.05亿美元的收入。从核心消费者逐渐扩展到大众消费者,开始进入主流渠道,2015年在主流渠道取得了巨大的增长。

之后,Quest并没有止步原来的配方,开始在蛋白棒上赋予更多独有的特色,2016年Quest 改变了自家品牌蛋白棒的纤维来源,以可溶性玉米纤维为原料,达到高蛋白高纤维的双重益处;甜菊糖+赤鲜糖醇的甜味剂配方,借鉴甜点、饮料等等开发20多种创意口味,美味和健康二者兼顾。

QuestNutrition在发展蛋白棒品类的同时,也在不断丰富自己高蛋白产品组合,相继推出蛋白粉、蛋白曲奇、蛋白薯片等,在最近还推出了高蛋白薄脆披萨,强化自己的品牌定位。2017年Quest Nutrition还与沃尔玛达成定向合作,为其专供定点包装产品。

除了QuestBar,6亿美金卖身家乐氏Rx Bar则以消费者渠道见长。无论是从Bar产品本身,还是市场营销、渠道突破,中国运动营养市场发展飞速,消费分级趋势显著,这种兼具健康营养和便携性的Bar类产品是有潜力和机会成为下一个抢占C位的爆款产品的,而这一切就看如何真正实现Bar的本土化之路了。

Bar类产品在国内市场如何突破?

如火如荼的欧美与不温不火的中国,Bar类产品在国内好像遭遇了“水土不服”,如何本土ar成功占领C位,取得突破性发展?面对“来势汹汹”的海外品牌,本土土著们又如何赢得先机?

(1)水土不服之一:口感风味是最大掣肘,形式单调

在欧美大行其道的Bar,中国消费者却并不是十分买单。

欧美的Bar大多以健康为首要任务,有些品牌仅仅粗暴地将各种原料硬加在一起,口味上则不管不顾,味道非常感人;一些常规的Bar味道多甜腻,质地相当扎实和耐嚼,特别考验人们的牙口;相对接受度更高的是酥脆一些的谷物棒或坚果棒。但就算是坚果谷物棒类型,坚果棒由于采用天然食材,易发生酸败等情况,外国消费者认为是正常的,可以接受,但是国人是拒绝的。

从形式上看,长条状为Bar最多的形式,方便是很方便,但是较为单调,一条Bar的重量大概在20-80g之间不等,体积较大,克重大,有些消费者一次无法食用完。

口感与风味因地制宜。中国人味觉上嗜甜的比例并不高,更偏爱清淡一些的口味,在蛋白棒开发中应该摒弃高度的甜味,开发更适宜当地消费者的风味,例如清淡的水果、坚果风味,或是将当地的流行风味,比如抹茶风味融入蛋白棒中。在产品口感上人们更偏爱酥脆、酥松的质地,因此在蛋白棒配方上就需要优化来实现质构的改变,迎合本土消费者的爱好,像PowerCrunch在口味质构上进行创新,独特的威化蛋白棒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拓展Bar之外的形式。不能拘泥于字面的“棒”,而是可以衍生出更多形式,可以是球、脆片、Bites(一口咬的小块儿)等多种形式。

(2)水土不服之二:市场定位单一,消费者教育缺失

从国外市场引进的Bar最常见的定位是运动健身,此外还有代餐、体重管理等。

而在欧美市场,Bar的场景则更多元化,除了非正常代餐,户外运动,休闲散步,旅游外出,人手一根Bar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Bar类产品在国内缺乏文化根基,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口味丰富,南北菜系各不相同;营养棒起源于欧美,市场也已经培育出来,市场的基础教育基本完成,国外的消费群体已经建立起来了,消费者已经养成了吃Bar的习惯;而且国外的消费者对于口味要求与中国市场相比差异很大,老外喉咙粗,对于食物的感觉并没有中国人细腻。

反观国内Bar的场景基本没有开拓,消费者们的休闲零食依然逃不出薯片、坚果等中国传统休闲零食的范畴。

持续的消费者和市场教育,向大众化行进,结合更多的场景和定位,挖掘更多的消费人群。Bar不仅仅活跃于运动营养代餐,更可以向大众化、场景化迈进,实际上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知不是基于品类的,而是基于场景的,结合场景和用户来开拓更多的市场。

例如,从父母的角度考虑,家庭中的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在进行体育训练时需要补充营养,但市场上缺乏针对于儿童这样细分人群的产品。针对于具体细分人群去进行Bar的拓展,会是一个可行之道;如此也可类推至儿童、女性。像特殊的低血糖人群,需要随身带糖补充能量,Bar的便捷正是一个好的载体,也可以黑糖,红参等食材作为卖点进行突破。

(3)水土不服之三:法律法规不健全,配方设计复杂,工艺技术有难点

目前针对Bar类产品没有行业标准和国标,只能沿袭国外的技术。

Bar的优势主要在于方便快捷,作为一个承载形式,最主要的是能量供应和全营养。能量来源无外乎碳水、蛋白质、脂肪(包括可可脂),不同的产品定位决定了Bar的形式不同,能量体系也不太一样,供能时间长久不一。士力架是糖醇体系,减肥代餐是代糖体系,国外还有益生元体系,中国将膳食纤维甚至益生元都算作2kcal,经第三方检测(费用昂贵)可以算出代糖体系的热量,因此目前多数代餐棒的热量一般为120kcal/30g;配方设计复杂,要考量的因素很多。

Bar类中增长最为迅速的蛋白棒品类,走补充蛋白的路线,但是蛋白质通常不能经受高温,因此只能走冷加工方式;市场上Bar常采用巧克力涂层,但是受国内气温和仓储的限制全都为代可可脂,几乎不可能使用天然巧克力。

应对良方:行业共促,推行行业标准的建立,倒逼国标法规的出台。

Bar类生产国内优质合作伙伴推荐

正如前面的分析,遭遇了国内市场水土不服的Bar类产品,能否真正实现突破性发展,抢占市场C位,绝非是一家企业力量可为之,需要各方通力协作。在此,站在第三方的角度,Foodaily每日食品网(ID:foodaily)也从研发、生产代加工,原辅料供应等方面,为大家优选推荐几家合作伙伴,希望能够共同助力推动Bar类产品市场的创新发展,为人们的营养摄入和健康管理提供更多可能性。

注:以下相关信息有企业方提供,推荐的合作企业筛选自“Foodaily每日新品烩”社群,可能不完全列举,欢迎更多关注Bar类市场创新的合作伙伴通过留言或添加小编Cherry微信()与我们联系,与更多行业用户建立联系。

无论是运动、代餐还是健康轻食领域,点心和营养能量棒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恒天然生产应用于能量棒的原料,富含乳品营养,同时提供领先的功能性、卓越的口感和风味以满足消费者繁忙而健康活跃的生活方式。

蛋白能量棒的选择日益增加,当今的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定时变得越来越挑剔。在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口感体验。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恒天然为客户提供NZMP SureProtein TM蛋白系列,提供蛋白能量棒所需要的改良口感和卓越功效。SureProtein TM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从高蛋白运动能量棒到均衡营养能量棒均适用。

欢迎咨询恒天然NZMP的客户经理,商务拓展经理或扫描关注“恒天然NZMP”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

杭州衡美创建于2011年,座落于美丽的西子湖畔浙江杭州,是一家专业从事体重管理、运动营养、营养膳食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型公司。

从bar类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OEM、包装辅料等一体化服务。衡美立志做中国人自己的营养棒,每年投入大量研发费用,产品研发始终处于同行前列。现有厂区5万方,10万级GMP车间、进口金属检测、瑞士克重检测仪、进口成型设备、无防腐剂12月保鲜技术、专利配方,拥有专业技术人员50多人,占总人数20%。同时我们积极与世界优质原料商合作,定制开发专属原料、技术合作,为客户提供多元化服务。

目前合作客户有:汤臣倍健、艾兰得、华大基因、肌肉科技、国药集团、尚赫集团、金士力九阳等等;孵化的品牌有,腹愁者、旧石器、理想燃料、小怪兽、森米等。

业务负责联系人:吴子健(业务经理)

2021年9月17日,大家晚上好呀,最近国内疫情形式不容小觑,小伙伴们还是要做好防疫措施哦!来看看今天都有哪些事发生~

国家卫健委网站9月17日消息,9月1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8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2例(云南16例,河南2例,广东2例,上海1例,浙江1例),含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浙江1例,河南1例);本土病例62例(福建61例,其中厦门市31例、莆田市28例、泉州市1例、漳州市1例;云南1例,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含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在福建)。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

离线无网络也能支付!中国电信数字人民币正式上线

9月17日,据中国电信官微消息,近日,中国电信与中国银行联合研发的“数字人民币”钱包正式上线。

据介绍,用户可在翼支付App中(我的-基础服务)一键开启数字人民币钱包,在通过实名认证、绑定银行卡后,即可通过数字人民币进行存银行、换数币、转账等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信在10月底后,还将试点推出电信SIM卡硬钱包功能,支持“离线”收付款。

数字人民币的“离线”支付指数字人民币在交易过程中,收款方或付款方的终端处于离线无网络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完成支付。

能够满足在地下室、停车场、山区甚至是地理灾害等特殊环境下的支付需求。

特斯拉杀手!Lucid Air: 预发布续航里程最长的电动车

在产品力和知名性方面,Lucid在美国电动车市场,仅次于特斯拉。Lucid首款车型是Lucid Air轿车,这款电动轿车于本月早些时候正式发布,起价为77,400美元。

Autoweek报道称,这款轿车的高配版Lucid Air Dream的续航里程超过了该公司自己的估计,在充满电的情况下可以行驶520英里。

凭借这个成绩,该车获美国环保署认定为续航里程最长的电动汽车。目前Lucid Air Dream的预购已经售罄。这款高端车型的售价为16.9万美元,而特斯拉Model S的高配版起价为13万美元。一辆新的法拉利的价格在20万至40万美元之间。

据了解,Lucid是由特斯拉前副总裁兼董事谢佳鹏和甲骨文前高管温世铭创建于2007年,大部分工程师都是来自特斯拉,其也被誉为“特斯拉杀手”

Switch玩家抱怨了4年的问题,任天堂终于打算解决了?

任天堂Switch自发布之初,手柄漂移问题就一直饱受诟病。据了解,该问题主要源于手柄设计上的缺陷,导致灰尘十分容易进入摇杆内部,摇杆内部发生触点氧化,致使摇杆漂移,影响游戏操控。而在前不久刚刚发布的Switch OLED上,手柄漂移的问题也依然存在。

好在如今,任天堂似乎终于打算解决这一问题了。

根据最新报道,任天堂近期在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认证了编号为HAC043的游戏手柄,虽然认证信息中并没有透露新手柄的任何设计,但此前其实已经有网友曝光了全新一代Joy-Con手柄的专利图。

iPhone 13全系规格对比:mini依然是单卡,其他均为双卡

四款机型的详细规格和对比。

全系都是超瓷晶面板。Lightning接口。

13系列是玻璃背板、铝金属边框,厚度7.65mm,重量140/173g。

红色、星光色、午夜色、蓝色、粉色五种可选。

13 Pro系列是亚光质感玻璃背板、搭配不锈钢边框,厚度7.65mm,重量203/238g。

石墨色、金色、银色、远峰蓝色四种可选。

均支持HDR、P3广色域,200万1:典型对比度,HDR最大亮度12000尼特,典型最大亮度13系列800nit、Pro系列1000尼特。

全系A15。2大4小6核心CPU,16核心神经网络引擎。

13系列1200万像素广角、超广角双摄,光圈F1.6、F2.4,镜片7片、5片,支持2x光学变焦(缩小)、5x拍照/3x视频数码变焦

Pro系列1200万像素广角、超广角、长焦三摄,光圈F1.5、F1.8、F2.8,镜片7片、6片、6片,支持2x光学变焦(缩小)、3x光学变焦(放大)、15x拍照/9x视频数码变焦、夜间模式人像(激光雷达扫描仪)、微距模式、ProRAW、ProRes

广角镜头都支持100% Focus Pixels、传感器位移式光学图像防抖,都支持智能HDR 4、夜间模式。

1200万像素,光圈F2.2,Face ID,人像模式,夜间模式,智能HDR 4。

(了解更多资讯可扫描下方二维码)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豹变”

每一个世代都有自己的特色服装。

Z世代女性服装里有三大件:汉服、JK(格裙)和Lolita裙,分别代表了中日欧美三大文化对于年轻世代的影响。因为太烧钱,这三大件又被称为Z世代女性三大坑、破产三姐妹。

今年4月,国牌JK服头部品牌兔姬舍(已更名“兔缝缝”)的“温柔一刀”格裙再贩,仅仅19分钟销量就破25万。一件JK格裙客单价是118元,单单是这款SKU,粗略估计收入就有2500万元。对于一般不超过10名员工的JK淘宝店铺来说,人均贡献收入惊人。

我们这篇文章不谈文化,只聊产业。

JK,日语里即女高中生。JK制服,顾名思义就是女子高中生制服(即校服)。从外形看,有水手服和西式制服两类。而格子裙就是JK制服的灵魂。

在这个圈子里,大家对于各种“萌款”(爆款)格裙的收集热情,堪比女性买口红的狂热。

各类JK裙子/来源网络

相比破产三姐妹的其他两样,JK裙整体简洁,是更为日常的穿着,所以出圈更快。在微博超话上,“汉服日常”的粉丝数量是5097,“Lolita日常”的粉丝数量是5587,而“JK日常”的粉丝数量是48.9万。

JK制服在中国年轻群体中的流行,源于日本动漫,起于女团综艺,盛于B站出圈。简洁大方,穿搭方便,又有很明显的“青春”文化属性,很快就受到中国年轻人的欢迎。

根据来源产地的不同,JK又分为校供、日制和国牌三类。校供是需要凭借日本学校学生证等证明自己学生身份才能购买的,日制则不需要这些繁琐程序的日本制品牌,国牌则是国内爱好者自己设计、自己出品的国产品牌。

文化属性很强的消费品,通常都讲究一个血统纯正

因此在价格和用户优越感上,校供>日制>国牌。校供顾名思义是一种“专供”,直接买门槛太高,一般只能买二手,价格从几百到上万,闲鱼上刚上架的一件“福冈精华女子中学”的校供JK,挂牌价是5780元。

日制便宜一些,制服品牌商conomi的一件格子裙标价是698元。国内JK主流受众大多数是学生,还没有参加工作,经济上没有那么充裕,价廉的国牌格裙才是大多数人“入坑”的首选。

国牌格裙的平均售价为100-120元,配套领结平均售价为20元。国牌格裙并不是鄙视链的最底端,最底端是国牌或者日制的山寨品。

强版权意识是“JK、汉服、lo裙”三坑的共有原则,买卖双方都对“山寨”深恶痛绝。而且还给穿山寨品的买家起一个非常难听的名字:

甚至有人会在现实中指责那些穿着山寨格裙的人。这种对原创版权极度敏感的人,在网络上被戏称为“JK警察”

版权意识的浓厚是因为受众大多是年轻人。如果你出生在1997年,那么不好意思,你在这个圈子里已经算老人了。大部分JK的消费者还处于读高中、大学阶段,她们出生在互联网已普及的年代。自2000年起中国开始设立了“世界知识产权日”,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开始了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

何为正版,何为山寨,JK圈子有一套自己的规则,她们会把微博、QQ空间当成知识产权局公示中心,网友就是版权评审委员会的委员。

除了这种特殊的正版保护制度以外,JK的购物门槛远远超过普罗商品。

韩国女团偶像的制服造型/来源网络

JK是一种期货,也是一种众筹

首先JK是定时开团制度,不是你想买就买。提前半年做预售,在开团之前做好各种传播,让圈里受众都知道有这么一款新品要上市,做好剁手的准备。大店铺的知名“萌款”(爆款)还会做再贩,基本也是开团后“一秒没”。

其次,JK和“三坑”其他两个品类一样,都是以销定产,每次都是在等收到定金之后才开始安排工期。买家从下单到拿到成品,少则一月,多则半年。在圈里有个“快团”“慢团”的说法,就是指不同店铺、不同产品从下单到交付的时间长短不一。经常有买家在春天下了单,到冬天才穿上。

卖家不需要为库存担心,也不需要为资金担心

因为以销定产,总体上供不应求的状态,也就出现了代拍,以及高价出售二手JK的情况(被称为h狗),闲鱼上经常可以有人看到将现裙和期裙一起h价打包出售。

很难想象,在今日中国居然在服装行业还存在这样一个卖方市场。

JK店铺千千万,在豆瓣小组“JK一本正经讨论交流组”中,有小组成员表示2020年几乎每天都有一家新店产生。

服装行业产能过剩,通常采用OEM模式制。JK大火,玩家涌入,从代工厂环节可以看出。

东莞一家做了3年JK制服的服装加工厂告诉豹变,2020年上半年他们的JK订单突然暴涨,“去年每个月大概就做一两百件,今年一个月达到了一万件的概率”。

另一家做日本校供、国牌7年的合肥JK代工厂对豹变表示,他们的订单高峰是在2019年,今年因为大量厂子做JK,他们的订单反而少了两三成。

由于JK采用的销售是饥饿营销策略,商品上架周期非常短,所以并不能直观看到销量。

总体上,目前第一梯队的有中牌制服馆、兔缝缝、梗豆物语等,豹变以主要交易平台淘宝店铺粉丝数量作为观察指标,最多的中牌制服馆,淘宝粉丝数量超过340万。

上新比较快的是梗豆物语,目前每个月至少可以上新至少10条,销量少则几百,多则两千,一位JK店铺的老板对豹变表示,梗豆此前每年至少有1000万的销售额。

而梗豆近期曾公开表示,今年8月淘宝新势力周上,3天时间卖出了近六百万销售额。

头部品牌中牌制服馆每次出一个系列,每个系列有10款SKU,每款销量在2000以上,年销售额取决于发布多少系列。如果按每件裙子100块,一年如果高于5个系列,就有1000万以上的销售额。

根据《IT桔子中国二次元服装消费市场分析报告》指出,预计2020年JK、lo裙以及汉服市场规模达到3.87亿元。

上述东莞代工厂告诉豹变,代工厂环节毛利润率大概只有10%,“客单价90块钱的JK格裙,我们的利润不到2元”。

JK生产的要求比较高,他发给豹变一张29道工序的生产表,“现在做的人多了 ,竞争大,单价比较透明”。

上述合肥JK代工厂表示,如果是生产5000件的订单,自己的毛利率能到10%-20%,“卖家那边毛利率起码有30%-40%左右。

豹变简单测算,布料M起订,1000米布料可以做800件裙子。在阿里巴巴的内贸批发平台1688上,全涤面料是大概10元/米,Tr面料是20元/米左右,所以一次订货至少需要投入1万元-2万元布料成本。

平摊下来,每条是12.5-25元的布料成本。小作坊的加工费在每条40元,所以加总下来每条成本是52.5元-65元。对于JK店铺来说,设计费很低忽略不计,以100块的客单价(不含配饰)计算,毛利率在35%-47.5%。

当然,像梗豆物语这样拥有两家工厂的头部品牌毛利率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这基本符合服装行业的毛利率水平。设计师品牌江南布衣公布的2018财年综合毛利率是63.7%,拉夏贝尔的毛利率也一直维持在60%左右。

不过,JK厂牌实行预售制,没有库存,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要比传统服装企业低不少。所以虽然在毛利润率上并没有高多少,净利润率估计却是要吊打传统服装企业。

火出圈的JK,不断有玩家涌入这个赛道,其中还不乏一些大品牌,比如做格子很专业的天堂伞,在今年7月联合乐町推出联名款,买格裙送格子伞。

乐町、天堂伞/官网旗舰店

本身也给日本学校代工的合肥代工厂告诉豹变,自己也有意直接搞个淘宝店卖裙子,“日本学校的格子卖的价格就比较贵了,那就不是118的事情了,是三、四百的事情了。”老板告诉豹变,成本大概100多,在网上能卖到三四百块,利润率高的惊人。

所以才有JK暴富的说法。

JK格裙有春夏款和秋冬款,除了格子裙,长短袖衬衣、西服、领带/领结等也算是JK标配,入圈的买家们都有兴趣购买。

一家JK店主告诉豹变,买了裙子,基本上都会配一个同格领结。JK订单剩下的布料可以接着做发夹、发圈、同格领结,成本都很低。“领结成本在3-5元,售价在18-20元。”

想要把钱回流一下,就会出小物”,这位店主对豹变称,“有的JK店家出这些小物就能月售上万件”,如今新开的店太多了,竞争激烈,店铺里还会上很多别的东西,比如光腿神器、无痕衣架等。

前文说了,这是一种众筹,不需要备货,所以相比传统的服装业启动资金不需要太多。

二次元少女唐千颂疫情期间开起了JK店,她告诉豹变,前期3万到5万的资金就很充裕了。

中国的纺织业非常发达,通常来说你如果想要做一个JK品牌,只需要有订单即可,剩下的事情交给服装厂就可以。当然即使是头部品牌,每年销量如果不到100万件,这个制作量对于服装厂来说并非一个大订单,所以很多品牌还是作坊式生产。

中国的批发电商也是同样发达,直接在内贸批发平台1688下单,就可以找到工厂。获取大量订单是品牌商唯一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事情,如何获取订单有两个重要的环节。

第一是设计,第二是营销。

JK是制式服装,所以在设计中预留的空间不大。所谓的原创设计就是色差、格柄的排列组合。因此相对其他服装的设计,JK服的设计是可以全员参与的。这也正是JK服的魅力之一,可参与感强。所以品牌商也不需要去花巨资养设计师,直接在社区(微博、豆瓣)买一些看得上的设计就可以。

JK的设计是投稿制度。常见的就是去微博关注“JK投稿”相关的账号和超话。掌握了流量的头部店铺如果看上合适的设计,就通过淘宝、微博、微信群、QQ空间等平台公开展示,一是为了避免“山寨”,防止侵犯别人的原创,宣示自己的原创性;二这是一种直接且更为有效的宣发手段,这种手段叫做“种草”

稿费结算非常便宜,大概在300元人民币左右,至多不会超过1000元,也有的店铺实行“底价+提成”的购买模式,按照销量阶梯提成。一位粉丝数量在1200人的店主表示,如果销量在100件的话,会给设计师提成每件1元。

有了稿子,剩下最重要的就是营销了。

JK营销策略可以总结为一个字,就是“圈”。JK是文化属性,文化同好会有认同感,所以会在设计、购买上相互探讨、集体传播。JK店铺和产品几乎不需要做广告,就会形成广泛的讨论。这种策略也被称之为“私域流量运营”

其次要取个好名字。对的,每一款JK都有自己的专属名字。我们在开篇提到的兔姬舍的招牌产品就叫“温柔一刀”,著名的JK服还有“山吹”“森林来信”等。有了好听的名字,就能加速形成传播。

再次是产品广告的社群化、互动化。JK服和大学社团里的文化衫一样,是“征集(投稿)-发布-收集修改意见-再修改”的发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参与了设计,有十足的成就感。

由于圈层的存在,拥有号召力的KOL的意见会成为很多新人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店家如果要推萌款(爆款),要多和KOL合作。这种策略会让产品信息直接传递到潜在买家,节省了渠道和传播上的损耗。

第四,JK起于线上,所以线上都是一些已经模式化的电商运营策略,转发集赞、返图送礼、满减促销。由于JK本身具有的圈层性、集聚性,这种策略更为有效。以兔缝缝温柔一刀为例,236万粉丝,购买超过25万,平均每9名淘宝店铺粉丝就有1人成为买家,转化率惊人。

第五,销售模式上,JK服的售卖和小米手机刚出道的时候一样,采用的是饥饿营销策略。很多头部品牌的淘宝店铺几乎没有什么销量显示,是因为预售制和开团制。如果有好奇者想入手一条JK裙,淘宝检索“山吹”“温柔一刀“,搜到的都是”山寨品“。正版裙子在上架几分钟内几乎就售罄。

当然也有一些圈内人士否认“饥饿营销”的说法,他们把这个称之为“限时按需制作”。其实就是不做库存,先有订单再去制作。

小店铺店主唐千颂说,“限定成团、售完不补是为了防止山寨、防止盗版,只有在特定时间买的才是正版,其余的都是山寨。”

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感这种期货式的售卖方式。一些被卖家“坑”苦的人士把这种交了钱见不着货的裙子称之为“空气裙”,钱付了,东西还没影子。

空气裙的形成早期和受众小有关系。因为受众少,店家需要凑满足够单数才能有工厂愿意接受订单。但现在已经形成足够多的用户的情况下,供应能力显然不能是一个足够有说服力的理由。

如今头部的一些大品牌开始建设自己的服装工厂,完善供应链,现货卖裙。随着消费者的增加,以及大量新玩家涌入,所带来的行业洗牌,过去这套游戏规则还能坚持多久,是个问号。

JK成于“圈”,也受限于“圈”

有“圈”就有鄙视链,有“圈”就有优越感。校供高于日制,日制高于国牌,国牌限量定制高于现货。如果完全开放成一个可以接受纯现货的市场,固然可以解决“一裙难买”的问题,但也有可能会让JK裙沦为平平无奇的普通格裙,让头部店铺无噱头可以搞。

不过,虽然有人控诉依然不妨碍这个生态圈继续欣欣向荣。JK相关的豆瓣小组人数要比汉服、Lolita裙多很多,每天都有新人入坑。

温柔一刀,这个名字起得好。一刀割韭菜,以“版权”之名温柔地割。

(应受访者要求,唐千颂是化名。封面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豹变(ID:baobiannews)”,不代表TechWeb观点。

完全“撞脸”今日头条,这家店火了!已被今日头条起诉商标侵权...

成功蹭到iPhone 12热点,杜蕾斯再上热搜,关联公司却因小黄文广告被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区团购供货商好做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