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百度,抖音,互联网,微信,支付宝,快手,谁创办的

抖音,是中国互联网乃至全球互联网的奇迹。

来看一组数据:2016年9月,内测上线;2017年5月,DAU(日活用户)为数百万量级;2017年8月,DAU过千万;2018年6月,DAU破1.5亿;2019年7月,DAU超过3.2亿。

2018年,字节跳动完成了500亿元营收,行业估计抖音完成约200亿元。据界面新闻报道,抖音2019年的营收目标为500亿元。同比做一个参考,腾讯的最赚钱的现金奶牛《王者荣耀》2018年营收为130亿元。

抖音已成为让腾讯、百度、微博等巨头瑟瑟发抖的“全民公敌”,尤其对于后厂村的编辑和码农们来说,只有眼泪和垂涎的口水毫无抵抗之力。哪怕当年新浪微博如日中天,腾讯搜狐也不服气;哪怕当年微信小龙哥封神,易信来往还要扳一扳手腕。但短视频这一役,堪称互联网史上巨头缴械投降最窝囊的一仗。

谁能够挑战抖音的短视频霸主地位,应该是接下来3-5年互联网一个不会停歇的话题。综合网络观点,花哥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总共七招贻笑大方,仅供参考探讨。

「 快手- 正面硬刚」

只有快手能和抖音55开。

在说快手的故事之前,先温习复盘下中国短视频史。

2005年底,20分钟的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爆红,这是微电影的雏形。第二年后舍男生“出道”,成为第一代短视频网红。

2011年3月,GIF快手诞生,主要用来制作和分享GIF图片;2012年11月,快手从工具应用转型为短视频平台;2013年1月,小影App上线,被定义为“手机视频里的美图秀秀”,10个月内收获注册用户超过100万;2013年8月,腾讯微视诞生;几乎同期时间,韩坤的一下科技推出秒拍;包括微拍、啪啪奇、微录客等一大批短视频应用竞逐,正式拉起第一波短视频大战。

2014年5月,美图秀秀推出美拍,靠着炫酷的滤镜和特效,风头一时力压微视秒拍,数半短视频网红被美拍拉拢到其阵营。2015年5月,一下科技旗下另一款短视频应用小咖秀上线,通过提供现成的场景、剧本,刺激用户对口型表演,上线两个月便冲到排行榜第一名;2016年3月,微视被战略放弃;2017年3月底,快手公布融资3.5亿美金,腾讯领投,彻底宣告腾讯第一波离场。

2013年是中国短视频元年,但是包括腾讯在内,谁也没有想到,2018年以后会是抖音快手双雄争霸的局面。

抖音快手代表完全不同的两条路径,一个是老而弥坚,一个是快婿新贵;一个是平静克制,一个是网红爆款;一个是乡土气息,一个是绚烂多彩。花哥最欣赏倪叔在《短视频大战,一场互联网底层价值观的“对决》一文中的观点。

两款产品鲜明体现了互联网价值观的分野。区别于快手的普惠、轻运营,抖音通过中心化、强运营、沉浸式消费体验,把精致和爆款内容推向大众。这看上去是又一次中心化控制的胜利。高投入买量、高成本运营、高效率变现,抖音的爆款视频、洗脑音乐、明星网红迅速将用户卷入其中。不到两年时间,抖音像洪水一样,自上而下蔓延。

抖音和快手表面都是短视频,但深入内里会发现,两个平台有着完全不同的产品逻辑、基因,乃至互联网价值观。前者商业驱动,后者使命驱动。在产品上,抖音没有太多价值观束缚,或者着眼于要解决某个社会问题,它的逻辑很简单,打造极致的消费体验或者娱乐体验,剩下的就是拉新、留存与变现。拉新无非是投入问题,留存则靠体验和强运营。

内容精选+沉浸设计+算法,大大提高了抖音优质内容的分发效率和消费体验。这种一对多的广播模式,带来的是传播和流量的中心化,以及较快的涨粉速度。快手则完全不同,宿华的目标是解决注意力分配不均,让普通人也能被看见,对普通生产者的友好导致了流量分散。由此带来的是,生产者的去中心化结构,较少的爆款,以及较为平滑的涨粉曲线。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社区内的平行关系与兴趣圈层获得良好沉淀,有很强的社交土壤,缺点是加大了内容审核压力与风险。

短视频大战的表面之下,底层价值观决定了两个平台不同的操作系统,乃至未来不同的走向。

2018年7月18日,有媒体报道快手已获得腾讯控股(00700)的新一轮融资,或与腾讯组成新的合资公司,估值在250亿美元以上。亦有江湖传闻,阿里有意向战略投资快手,快手直播电商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2019年2月,短视频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为8.2亿,首次突破8亿大关。当前无论是产品、算法、日活、营收、运营等各个维度,有且仅有快手能够与抖音正面一战,南抖音北快手的格局,恐怕还要维持一段时间。

行业普遍认知,不必重复细谈。

「 趣头条- 网赚分钱」

最好的商业模式就是分钱。

在瑞幸咖啡模式之前,趣头条保持着中国最快上市的记录。2016年6月,趣头条App上线;2018年9月,登陆纳斯达克,抢先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成为“移动内容聚合第一股”。同样是下沉,同样是五环外市场,相比快手和拼多多,趣头条更加像一个金融游戏。

趣头条采用了独特的用户体系运营方法,基于社交关系以裂变式的传播方式触达传统推广模式下无法覆盖的海量用户群体,提升了获客效率,业界将之称为“网赚”。包括注册、签到、阅读新闻、邀请朋友注册得金币(收徒)、分享新闻链接到朋友圈或者微信群等,都能获得一定数量的金币激励。金币和人民币的兑换比例是与趣头条的广告收益挂钩的,广告收益越高,金币就越值钱。收徒模式则进一步利用关系链升级网赚。

将网赚模式用以短视频分发领域,早已屡见不鲜。

早在2017年,趣头条就在Apple Store 上线了短视频APP「趣多拍」。这款产品不仅调性上与趣头条相似,连玩法也与趣头条如出一辙,定位一款“好看又能赚钱的视频APP”,采用现金激励体系来吸引用户,但这款产品并未取得成功。

无独有偶,2018年7月一款在区块链圈爆红的“火牛视频”App,将目标定为“YouTube+抖音+区块链”,宣扬“打赏即挖矿”及高额分红的玩法,两个月时间获得千万用户,最终的结局依然是一地鸡毛,以闹剧散场。

趣头条招股书显示,在2018年第二季度,其忠诚维护总支出为2.46亿元,平均日活跃用户为1230万人,也就意味着每个用户日均获得0.22元奖励,而平均每位阅读用户每天为趣头条创造0.43元的收入。

天然的营销场景、品牌和效果合二为一的双重价值、用户多元参与度,让短视频成为广告主不可拒绝的投放方式。2019年,预计抖音将获得500亿元收入,年人均创造价值达到150元,这还只是刚刚开发的短视频广告市场。

从日营收/日活用户比上来说,短视频Feed流要比从图文Feed流更适合网赚模式。

据自媒体“晚点LatePost”报道,趣头条正在孵化一款短视频应用「球球视频」,定位为“接地气的短视频软件”。该产品于春节前上线了1.0版本,面向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市场,目前DAU已达几百万,仅支持在安卓端下载使用。

有意思的是,趣头条CEO谭思亮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曾经说过一句话——“信息流的竞争对手不一定只是信息流,可能反而是短视频,短视频产品虽然尚处初级阶段,但它撬动的一定不是经济模型。

对于不断开疆拓土的趣头条来说,短视频是胜败必争之地,毫无退路可言。这个能逼得今日头条火速推出”极速版“的公司,三板斧不容小觑。

「 网易云- 新沉浸式」

不要低估网易的战斗力。

腾讯的产品,阿里的运营,百度的技术,号称中国互联网三大基因,基因论隔段时间就叫嚣于江湖。我们还记得字节跳动的矩阵,京东的物流,拼多多的下沉,360的免费,知乎的克制……但是我们都忽略了网易。

网易的基因是什么,不会真以为是养猪吧。丁老板从来都没有闲着,网易也绝不是一个善茬。我们来回忆一下:163邮箱与QQ邮箱大战,数年战役不算输的太难看;五大门户到如今,网易不弱新浪腾讯,远超凤凰搜狐;游戏现金奶牛一直充值不断,正面强刚腾讯;易信是最后一个微信的挑战者,虽败犹荣;网易考拉网易严选杀出一条血路,一度引领电商新风口;网易云音乐更是在两大版权阵营控制下,获得数亿的好口碑……

事实上,网易已经在短视频诸多试水和布局。

  • 2018年4月,网易新闻公布2018战略,将大力扶持中腰部短视频账号,发布“万人千VV计划”及“万人万粉计划”,积极探索“短视频平台的第三条道路”。

  • 2018年5月,网易云音乐公布“云梯计划”,将在原有基础上,从新上线的视频页面信息流广告中拿出30%收益,共同构成激励基金。

  • 2018年8月,网易推出基于人工智能的AI特效短视频产品《网易戏精》,旨在通过融合AI技术提供更多短视频玩法,为用户提供虚实交错的表演环境,满足其创作和表演的情感需求。

  • 2018年10月,网易宣布发力短视频,已与芒果TV、优酷达成合作,将剧集、综艺等优质短视频上传至网易号。

  • 2019年3月,网易云音乐更新6.0版本,正式进军短视频。

  • 2019年4月,网易推出了一款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短视频项目,名为《知视小视频》,现已进入公测阶段。

  • 2019年6月,网易考拉宣布全面上线短视频荐物频道“考拉ONE物”。

  • 2019年7月,网易上线了一款短视频应用“咕噜”。

总结一下关键词:平台、扶持、分成、人工智能、表演、创作、版权、小程序、电商……几乎集齐了与抖音竞争的一切元素。

我们有理由相信,网易尤其是网易云音乐团队,非常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新沉浸式短视频产品的缔造者。

从短视频的发展史来看,从Gif快手到微视,从微视到秒拍,从秒拍到美拍,从美拍到抖音,是中国互联网用户审美的一次又一次升级,而网易云音乐依然站在文艺青年审美的顶端。从沉浸式消费来看,音频的沉浸式体验和短视频的沉浸式体验异曲同工之妙,网易云音乐在让用户沉浸在自娱自乐自我感动的能力,堪称非游戏类产品之最。从竞争格局来看,网易云音乐也是“后发制人”的典范,在多款音乐App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

而且不像张朝阳老板,丁三石想做的事,从广州到杭州到北京,政令一出必有枪响,网易是少数还有打硬仗能力的“史前巨头”之一。

此处原本应该是猎豹的名字,但鉴于傅盛老师还活在10亿美金出售Musical.ly获利1.74亿美元不能自已的窃窃自喜里,而且从3月开始不打招呼就擅自断更自媒体推文,第四招主角暂时改为360。

理论上来说,所有的工具类巨头,都有机会赌一赌这个入口,包括但不限于WiFi万能钥匙、墨迹天气、美图秀秀(当然已经有美拍了)等等。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小影和VUE。2014年3月,小影获得五岳资本和创新工场数千万元A轮投资,累计用户数过亿。2017年1月,VUE获千万人民币级Pre-A轮融资,累计用户数超过4000万。除此之外,快影、巧影、逗拍、趣推等短视频编辑软件也多次登顶App Store。

在《短视频爆款的新姿势》一文中,作者有分析到“中国每天有10亿人用微信、有3000万人在朋友圈、抖音等平台做微营销、有1.5亿的人刷抖音、有400万人过生日、有无数人结婚表白,短视频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破6亿。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短视频模版的潜在用户。

短视频行业从来都不缺爆款,从微视明星跨年晚会到风靡一时的小咖秀,从美拍大片级滤镜到刷屏朋友圈的创意小视频,只有抖音在常态化运营中,保持非常稳定的优质内容输出。

小创业团队擅长工具和创意,但缺乏持久运营能力和千万级亿级算法分发能力,若有巨头能将二者结合,将在上游拦截一部分抖音等平台的流量。

更何况,快手当年也叫过Gif快手。

实在难以吐槽百度,也实在难以不吐槽百度。如果说腾讯没有to B的基因,那么百度感觉已经丧失了PC时代的战斗力。

字节跳动很聪明,这样释放它的竞争信号,以迷惑竞争对手,2016年百度、2017年腾讯、2018年Facebook。结果是2016年让百度措手不及,2017年以为缓了一口气,2018年彻底迷离。

好不容易在手百Feed流上有一定算法突破和营收突破,抖音的横空崛起让百度再次毫无招架之力,没有移动互联网船票的百度,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2018年百度总营收1023亿元,净利润276亿元,字节跳动很轻松将在一年后超越这两个数字。

抖音在内容分发上采用“连横策略”,包括安卓手机浏览器、工具等平台,不断扩大流量接入入口。同时,“巨量引擎”旗下“穿山甲”作为新一代媒体聚合视频化广告平台,用营收分成强化流量结盟。这两个策略,正在不知不觉地瓦解百度赖以生存的流量基础。

毫无疑问,相比当年200亿押注外卖的决策,百度更应该All in短视频,尤其是“流量合纵”策略,一方面开放其信息流分发算法,整合流量,提供全网精准内容分发(含图文和小视频),另一方面开放利益分成,以利益换取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流量联盟。毫无疑问,短视频和短视频广告拥有更好的CTR,更高的流量转化价值,全面开放是百度唯一赢得一战机会的机会。

只是,百度系短视频的三驾马车——伙拍小视频、全民小视频和好看视频,仅剩后两家,目前仍未见“流量合纵”的影子。

不要轻易动分众的奶酪。

插播一个有趣的新闻,2018年10日,由“梨视频”与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共同组建的“短视频户外媒体联盟”,推出了第一个合作项目“中国60秒”。据梨视频CEO邱兵介绍,通过该项目,梨视频的内容将可覆盖23个省、直辖市的公交、地铁、楼宇、机场的29.3万块终端屏幕,日均受众达2亿人次。

花哥想说明,类似以实体屏为载体、短视频信息流为内容的iDea,已经在随处生根发芽。

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底,分众自营电梯电视覆盖城市约150个,资源数量达到72.4万,同比增长135%;自营电梯海报覆盖城市约220个,资源数量达到193.8万,同比增长60%。2018年,分众传媒营收再创新高,同比增长21.12%至145.5亿元,净利润达到58.28亿元。

江南春对做一个短视频平台没兴趣,除非有人动了他广告大盘的奶酪,尤其在“市场下沉”的环境中,竞争会多元难测。

比如场景1:基于电子显示屏的楼宇广告,与短视频平台的信息流接入,增强广告闲置时间的内容吸引力;比如场景2:在数十万商场购物中心,接入短视频流的本地生活服务显示屏,以趣味方式的广告导购;比如场景3:通过扫码和小程序,人人可参与、人人可代言、人人可分红的短视频广告系统,对广告主的吸引力更大。

所以说,至少有这个可能性,以分众为代表的屏媒体,将以广告效果为初心,重新定义短视频和短视频平台。

你们还没入小龙哥法眼。

抖音的横空出世,让原本BAT的竞争格局变成了ATT,伤害最深的是百度,但最后悔莫及的仍然是腾讯莫属,毕竟微视是第一批进场的。如果腾讯二十周年做一次战略复盘,放弃微视应当入选。假设微视一直存在,至少会像当年腾讯微博拖住新浪微博一样,抖音不会如此“放肆”的扩张。

在腾讯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老大任宇昕(Mark)眼中,可能对头条抖音早已如芒在背;但在小龙哥这里,每次版本微信升级,都是轻描淡写的“敷衍”一下。

  • 2014年9月,可以拍摄6秒视频,发至群聊或朋友圈;

  • 2015年12月,取消微信首页下拉拍摄小视频;

  • 2016年12月,视频时长延长到10秒,可在朋友圈分享相册中的视频; 

  • 2017年7月,可以对视频进行编辑,如剪辑、涂鸦、加贴纸等;

  • 2018年4月,在“互联网短视频整治”过程中,微信封禁了抖音、火山、西瓜、快手等短视频应用;

  • 2018年9月,内测看一看小视频;

  • 2018年12月,上线视频动态功能,拍摄的视频会在朋友圈顶部以“朋友的新动态”展现,其他用户还可以参与互动;

  • 2018年6月,微信联合微视推出新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微视发布30秒视频至朋友圈;

  • 2019年7月,朋友圈视频增加了默认播放功能,拍摄完成后的编辑里可以“添加背景音乐”;

小龙哥并非真的不在意抖音。

根据QuestMobile 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年度大报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均超过1小时,这已经非常接近微信的85.8分钟。

当抖音的用户量级再翻一倍,完全有可能成为一款在用户时长、品牌忠诚度、生态丰富性媲美微信的国民应用。抖音对于腾讯来说,最大的风险不在于流量或者营收,而是字节跳动有可能拿到了十年内第三张移动互联网船票(微信、支付宝)。

而是基于腾讯当前的巨头体量,至少还有“豪赌微视”、“内部赛马”、“收购快手”三大平台战略没有实施,然后才轮得到以微信航母抵御抖音驱逐舰的生死战。紧急时刻的战略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浮窗入口”、“强升推荐”、“朋友圈小视频化”、“微视小程序”等。

小龙哥不需要我们教他做产品,他也很少教别人怎么做产品。除了2014年的一次私下交流,他和微视前负责人HY说了一句话,大意是“想要做好微视,多去KTV等地方感受下,什么叫老百姓的生活。”

——写在最后,商业的竞争是血腥残酷的。对于字节跳动来说,抖音无疑是伟大而成功的,值得欢呼和香槟。但对于上地、西二旗、中关村、五道口、建外soho等等的互联网从业者来说,这不只是PonyRobin们的决策判断,每一片雪花都有责任。花哥作为第一代短视频从业者,尊敬抖音,也期待新的挑战者。

注:本文参考《短视频大战,一场互联网底层价值观的“对决”》、《中国短视频发展简史》、《趣头条快速上市造富》、《趣头条加紧布局下沉市场短视频生态》、《短视频爆款的新姿势》等相关文章,无任何商用目的,如若侵权,将第一时间删除。

短视频的风从2015年刮到现在,没有任何止步迹象,无论是行业领头羊抖音、快手,还是后面的追赶者腾讯、百度们,在短视频这片战场上,谁也不敢轻言放弃,谁也不敢断言行业格局已定。短视频的敌人,不是“友商”,而是时间,可又有谁能持续“霸占”时间呢?

百度竖屏短剧App“番乐”iOS版上架

11月5日,有媒体报道称,百度即将上架第四款短视频产品“番乐”。11月8日,番乐App的Android版本开始逐步上架,11月21日,番乐iOS版正式上架App Store,番乐与百度网盘、手机百度、百度地图等属同一个开发者,ID为“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番乐App是竖屏短剧形式,用户可直接用百度ID进行登录,在“热门”频道中,用户可以看到一系列短剧内容,剧情共分为古风、都市、青春、单元剧几个形式,单集内容时长从30秒——5分钟不等,目前更新的短剧中,最长的有100多集。视频无广告,用户也不需要向内容创作者打赏。

从产品名称来看,百度短视频战略玩的是“去百度化”,比如,好看视频、Nani小视频、全民小视频,这几款产品都没有用“百度+XXX”命名,而百度早期的诸多产品,都是直接以“百度+XXX”命名,比如,百度地图、百度网盘、百度文库等。

“去百度化”后,少了一些辨识度,但却让产品更容易扎进用户层,比如“好看”、“全民”更符合用户口味。

番乐的名称并不时髦,也不便于记忆,不过,它的命名自有其因。番乐官网的title是“【番乐App】年轻人都在玩的番剧社区”,番剧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过。百科显示,“番剧”是一个外来语词汇,意思为日本连载动画电视剧,属于二次元用户常用语。

最近几年,二次元成为行业最热的概念之一,而且二次元还是年轻人的代名词,二次元的代表公司哔哩哔哩更是成功赴美上市,市值近52亿美元。

由此来看,番乐要圈的就是年轻人群体,而不是快手、抖音这种全年龄段用户。

BAT三巨头中,对短视频追的最狠的是腾讯和百度,阿里巴巴在短视频方面表现的非常佛系。连续推出14款短视频App后,腾讯仍然没有停下推出新短视频App的步伐,当然,其主力仍是微视。

百度并没像腾讯一样搞多产品围剿策略,但它在短视频上的投入也非常大。

百度在短视频领域的布局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百度子业务线推出的产品。比如,“榴莲”,榴莲App的前身是“百度图片”App,这款产品并不在百度主核心范围内。上线仅一年时间,榴莲App就夭折了。

百度贴吧团队也曾试水过短视频业务,2017年12月,百度贴吧推出了一款Nani小视频产品,这款产品跟百度贴吧结合地非常紧密,多个主要区域中都被Nani小视频占领。可惜好景不长,Nani小视频仅过了8个月时间便更名为伙拍小视频,不久后伙拍小视频便销声匿迹。

百度云团队曾推出过一款图片变视频的短视频产品百度大导演,不到一年时间,百度大导演便悄然下线。

2019年7月29日,百度网盘团队推出了一款工具型短视频产品一刻相册,用户通过该App能制作卡点视频,上线至今,该短视频产品并没有出彩的地方出现。

百度的短视频业务,最终还是要看核心业务线。当百度核心全力聚焦的时候,效果明显不同,百度的短视频产品迅速跃升至行业一线阵营。

2018年,百度上线了两款短视频产品好看视频和全民小视频,好看视频主打横屏短视频,全民小视频主打竖屏短视频。

2019年春节期间,百度和央视春晚达成独家互动合作,百度投入10亿红包资源,受此刺激,好看视频、全民小视频的用户量暴增,好看视频还拉来了林志玲做代言人,至此,百度短视频彻底站起来了。

百度2019年Q1财报显示,3月份好看视频日活跃用户达2200万,同比增长768%。2019年5月,百度好看视频总经理曹晓冬透露称,好看视频独立App月活用户已破亿。

幸运的是,番乐同样来自百度核心业务线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这样它的资源等方面会好很多。它还与好看视频、全面小视频进行差异化竞争,番乐主打的是年轻人群体,内容也是以短剧模式为主,番乐、好看视频、全面小视频三者在百度内部互不干扰。

很多互联网产品之所以被“打趴下”,并不是被外部友商给打败的,而是因为内耗斗争导致内部资源分发不均,最后落得个“悄然离场”局面,现实就是如此魔幻。

竖屏短剧并非番乐首创。竖屏短剧的诞生与网络自制剧的爆发有很非常大的关联。

2013年优酷的自制剧《万万没想到》爆红后,各类短小精悍的自制剧内容开始先后爆发,比如爱奇艺的《废柴兄弟》、腾讯视频的《快乐ELIFE》等,时长近20分钟左右的短网剧成为用户的最爱。

短视频成为热点后,部分内容创作机构也开始尝试制作横屏版的短剧内容。再之后竖屏短视频爆红后,一些短视频创作者也开始尝试竖屏形式的短剧。2018年末,优酷、腾讯视频、爱奇艺都有过竖屏短剧的尝试。

到2019年,越来越多的竖屏短剧内容诞生。2019年4月,快手开始推出为竖屏短剧专门推出了快手小剧场版块。2019年8月,快手小剧场被独立出来,形成“追鸭”APP。

据郭静的互联网圈观察,“追鸭”App推出后,快手在后续的版本中,并未用到“追鸭”这个名字,而是将产品名称恢复为“快手小剧场”。相对来说,“追鸭”名字不便于记忆,因此,即使是快手旗下的产品,在没有辨识度的情况下,很难获得大的流量。而采用“快手小剧场”名称,则可以借用快手的热度,同时也能跟快手App进行结合。

快手小剧场App目前仅有Android版本,华为应用市场、豌豆荚、应用宝等应用商店中均可以下载,iOS版暂未上线。

在产品形态上,番乐与快手小剧场非常相似,两者都是主打竖屏网剧。不过,因为上线时间更早+内容生产者更多的缘故,快手小剧场的分类要更多,其包括霸总、校园、动漫、恋爱、乡村、古风等近20个频道;快手小剧场会呈现聚集内容的播放量,而番乐则展示的是剧集“喜欢数”;另外,快手小剧场还支持搜索功能,而番乐目前版本暂未推出搜索功能。

番乐算是竖屏短剧领域的后来者,不过,番乐贴着“百度”的标签,谁也不敢小觑。

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6.48亿,网民使用率达75.8%,互联网娱乐应用中,短视频的用户规模和网民使用率仅次于长视频。短视频已经成为“杀时间”的利器。

短视频是属于大众的,但随着行业的竞争,大众市场的短视频产品已经没有变量。

艾瑞指数显示,2019年10月短视频App月度独立设备中,前十名的名次和2019年1月短视频App月度独立设备排名几无变化,只有“皮皮虾”的位置被“腾讯微视”给抢走了。

这意味着近10个月时间,尽管行业有众多的App先后推出,但头部的位置已经恒定,想要做大众市场的短视频产品,根本没有“出头之日”,月独立设备做到千万级别的都很少。

既然大众市场没有想象力,那么,小众市场是否还有空间可以挖掘呢?

就目前来看,百度番乐、快手小剧场走的就是典型的小众短视频路线。

二次元行业,“番剧”人尽皆知,但在大众市场,“番剧”是什么,用户根本不知道,该关键词甚至没被百度指数收录,这意味着“番剧”每天在百度中的日均搜索指数小于100。

毫无疑问,番乐找到了一块好的“处女地”,在竖屏短剧这块市场中,少了许多竞争对手,如果番乐能在竖屏短剧这块小众市场也站稳脚跟,对于百度的移动生态而言,显然是好事。

抢来抢去,最终都是抢时间,时间就是金钱。

  阿里巴巴一直想和微信抢夺社交软件的市场,从支付宝身上我们就能够看到,阿里巴巴的野心,从最开始的“过年集福”,“到店消费获红包”等等,这些都是阿里巴巴的“布局”。

  比如,过年集福,如果你能够获得新用户,你可能会获得更多的福,或者通过将福转赠给别人,都会获得不同用户的使用,可以说——阿里巴巴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于社交平台的“野心”。

  其实,后来的阿里巴巴推出了“钉钉”,对于我们来说,钉钉的优势可能会更多一些,毕竟从钉钉身上,我们确实见到了它强大的吸引用户的方式,特别是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各类网课之类的,网上会议等等。

  而抖音和快手作为短视频平台,也是目前可以瓜分国内短视频平台的了,也有大批量的用户。很多人说,将短视频用户转化为社交平台用户?

  实际上,我们也知道这种可能其实并不大,因为短视频用户的重点还是短视频,而微信的用户很明确就是社交,本来已经有很方便的微信,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呢?

  其实,腾讯的优势在短期内很难有同类的竞争产品会竞争过它,但是也并不是说没有可能,在社交领域有一些颇有特色的社交产品会获得用户的认同;另外一个方面,如果微信在某个方面某个环节出错的话,也有可能会导致用户的转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腾讯和支付宝是一家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