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做到全世界人都是他粉丝吗?

大冰的《啊,2.0》已读完,32岁开始动笔的他,八年来写的所有书,我都读了,读他的书,听他的书,就如听一个老友讲讲他一路行走的所见所闻所感,听听那一个个“小孩”的故事。他们不过是普通人,故事普通却又不普通。普通也好,特别也罢,不过是一场人生,一场修行。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都可以潜心修炼,幸福生活。内心的那一点快乐和满足不过是自己给自己的。

喜欢大冰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了,作为一个山东长大的孩子,怎能不知道《阳光快车道》的大冰哥哥呢,当时是个孩子,喜欢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没有理由,就是喜欢。如今想想,喜欢是个孩子的自己,纯粹,真实,喜欢一个人,喜欢一件事哪有那么多理由,为何非得说出个原因呢,只因为他是大冰。此时此刻正如他说的,我不是粉丝,我就是一个读者,一个老乡。

一个四十岁的中年男人,行走于这个江湖中,风霜雨雪,艰难险恶,哪个没见过,没经历过,他结识那么多江湖儿女,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天涯,在各自的世界里,追求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无论艰难困苦,无论快乐甜蜜,谁曾放弃,都在坚定前行,他也一样,一个孤独的前行者。

一个说书人,说好书,讲好故事,努力把人间最美好的东西传递给大家,自己在孤独地做自己,行走在只有自己看得清的路上。他说自己是个悲观主义者,我想到了尼采,一个孤独而伟大的存在,即便悲观,即便孤独,却从未放弃寻找光明,心中毅然相信光明的存在。

孤独,有时是一种无人理解的惆怅。断肠人在天涯。赤子心,追梦人,孤独,倔强,洒脱,去他个娘。有时候朋友再多,有些话也是无人诉说,只有自己消化,那种忧愁只有自己品味。很多人把快乐留给别人,只在一人的时候独自哀伤,哀伤地并不委屈,倒是畅快淋漓。

一个没有哀伤的人是没有活过的,真的无欲无求了,有算是人嘛!我喜欢大冰,因为我读出了他身上的一种忧伤,读出了他的孤独,读出了他的悲观。忧伤如何,孤独又如何,悲观又怎样,因为此,所以他是一个完整的人,真实,纯粹,让人感动。有些人就是这样,因为真实,无论他怎样,都是美好的。自己的解读,自己的感触,与他人无关,与大冰也无关。

江湖人走江湖,五湖四海烟浪里,行侠仗义,施一点善,洒一点爱,结个缘,无论深浅,惜而不攀,有多大的能力走多远的江湖,不靠别人,自给自足,有能力养活自己,有余力帮助别人。

抱怨个什么生活,埋怨个什么命运,不过是自己修的个人生,是苦是甜自己受着,与别人何干,不羡慕别人,不贬低自己,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别人能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我们照样可以。

漫漫人生,总是要向前走,结一点善缘,生活再苦,人生再累,自己再悲观,人间总是值得走一遭,留下自己的足迹,为人间洒一些爱。

为了不让我们失联,请记得「设为星标」

现在的热搜,真是没法看了。

随便刷刷,就是这位“演技炸裂”,那边“剧情绝了”……“好评”如潮里,想要找点普通观众的真情实感,已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向往的生活》第六季,开播没多久,就上了个热搜,叫“向往的生活 无聊”。

尽管评论里也有人为这档主打“慢生活”的综艺打抱不平,不过豆瓣开分,倒是和热搜不谋而合:

6.7分,51.8%的人给出了三星甚至更低的分数。

“他们是上周刚认识的同事吧,跟着老板出来团建”

有人说是这一季的嘉宾表现平平,有人说密集的植入冲淡了节奏,有人说“慢综艺”整体都遇上了瓶颈……

但不少老观众,却把矛头指向了另一个方向:

问题不是节目本身的变化,而是常驻的一员——黄磊。

2017年,《向往的生活》第一季开播。

彼时,作为国内少有的生活类慢综艺,一上线就拿到了不错的评价,说是业界标杆也不为过。

《向往的生活》第一季豆瓣热门短评

最初,常驻成员只有三口人,黄磊、何炅与刘宪华。第二季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彭昱畅。

这两季,成了《向往的生活》的口碑巅峰。

自第二季8.0的最高光后,风波渐起。

首先,是常驻嘉宾的第一次大变动:刘宪华离开。

节目方给出的理由是档期问题,但网络上“黄磊与刘宪华不合”的传言,已经闹得沸沸扬扬。

事情的起因,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刘宪华的粉丝,对黄磊在节目中称呼刘宪华为“大华”,很是不满:

“正确使用艺人名字,是对一个人的基本尊重……艺人名称在公众平台被不专业地使用,会造成不良影响。”

事情一度闹到节目组官方下场“劝架”。

另一边,黄磊在第二季第一期,用看似调侃的方式,给出了些耐人寻味的回应:

“你说不太希望我们叫你大华,是不是?粉丝们觉得跟你的形象不符,是吧。”

“我们知道在电视机前的各位Henry的粉丝小朋友们,希望我们叫他Henry。”

红字为黄磊实际上叫的称呼,白字为节目组字幕

“要不就尊重一点怎么样?叫‘华哥’怎么样?”

二人在微妙的氛围下,就这样录制完了第二季,而后分道扬镳。

第三季,《向往的生活》邀请了张子枫加入,形成了维持至今的黄磊、何炅、彭昱畅、张子枫的常驻组合。

新版一家四口登场的这一季,也是往生口碑下滑的开始。

现在第三季的豆瓣短评,高赞几乎都是在想念有综艺感的刘宪华。

比起能玩乐器爱咋呼,普通话本身都带喜感的刘宪华而言,彼时还憨憨的彭彭、文静的妹妹,综艺感的确弱了些。

一季下来,俩人几乎只扮演了默默干活的乖孩子角色。

第三季中,偶尔有些状况外的哥哥妹妹

屋漏偏逢连夜雨,常驻成员的节目效果变弱时,嘉宾也出了问题。

第三季第五期,节目一次性请了五位面生的演艺圈鲜肉,让这档主打“同老友一起干活、聊天、吃饭、生活”的节目,一下子画风突变。

何炅一如既往地忙前忙后,招待、暖场、活跃气氛。

而另一边的黄磊,思及要给一群不认识的陌生后辈做一大桌子饭菜,就直接黑了脸。

饭后茶话会,更是直言自己“没必要跟不熟的人瞎扯”。

当时,有观众指责黄磊姿态太高、让晚辈尴尬,但大部分人,都狠狠和黄老师共情:

毕竟谁也不愿意轻松愉快、独树一帜的慢生活,变味成流量们的另一块宣传阵地。

最终,导演亲自下场道歉,这件事才算了结。

转眼到了第五季,另一个成员张艺兴的加入,再次把《向往的生活》推向风口浪尖。

第五季也成了目前为止,评分最低的一季。

现如今再回头看,种种风波,有两个共性。

不同于有着复杂环节、激烈冲突的综艺,有着生活感的“慢综艺”,人员配置更加重要。

嘉宾设置上的不足,造就了《向往的生活》一次又一次的口碑折损,也让节目逐渐走向了“物料”“沉闷”“没梗”。

二来,这一场又一场风暴的中心,都隐隐透着同一个名字——黄磊。

别误会,当然不是说,黄老师一手操控了这些事件。

但不能否认的,身为节目投资人,黄磊在人员选择上,是有影响力的。

他曾在节目中说过,想邀请自己女儿做一期嘉宾,可见在嘉宾选择方面,多少有一些话语权。

现在的常驻成员里,三个“孩子”中有两位,被邀请的原因,想必多少与黄老师有点关系:

妹妹与黄老师,结缘于电视剧《小别离》。

剧中“爸爸女儿”的角色,也一路延续到《向往的生活》里。

张艺兴更不必多说,《极限挑战》里的师徒情谊也带到了《向往的生活》里。

综艺里,黄磊张口闭口“我们艺兴”;镜头外,两人还一起成立了公司。

但喜爱归喜爱,二人的综艺感,确实不尽如人意。

张艺兴的恭敬、客气,和《向往的生活》试图打造的“一家人”氛围格格不入,自己辛苦,观众看得也辛苦。

“点头哈腰叫老师”三连,让节目的综艺感,朝着“同事团建”一路狂奔。

妹妹,则一贯地放不太开。

第六季里,大家聚在一起玩粤语游戏。何炅宣布从游戏开始,屋子里不许出现普通话,然后进入第一个环节:轮流用粤语说动物名字。

大家都不会说粤语,喜剧效果一度拉满。

但轮到妹妹时,却支支吾吾不敢说,场面一度冷了不少,好不容易在所有人的鼓励下,才蹦出两个词。

张艺兴和何炅都在鼓励妹妹:不会说真的不重要

相较网友们对他们作为综艺嘉宾的不满,黄磊对这样的“家庭成员”,却是肉眼可见的满意。

跟随满意度上升的,便是他在节目中越发自在、越发如鱼得水。

但这种自在,带来的不是综艺感更强、更游刃有余地释放幽默天赋。

而是他好像真的把这个节目,当成可以随心所欲,该划水划水,该摆烂摆烂的“家”了。

节目一路走到第六季,黄磊除去做饭,几乎已经不贡献任何综艺效果了。

日常,就是“当家好爸爸”形象,除了厨房,就剩下他看书散步的身影。

对节目里的综艺环节,他“来去自如”:

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就积极参与一下,比如海钓。

但不感兴趣的青年演员小聚会,就难见他身影。

上文提到的粤语游戏,他只匆匆出现几秒。何炅见他难得出现,便邀他一起参与。

他一面连连摆手拒绝,坚决当全场唯一一个硬要说普通话的人;

一面拿出大家长的威严,让彭彭替他受“说了普通话就要做俯卧撑”的惩罚。

违和、无趣、玩不起,而且很快又消失不见。

在节目组多多少少的配合和默许下,黄磊有意无意地在《向往的生活》中,过上了自己梦想中的中年生活:

岁月静好,儿女双全,“媳妇”持家有道,孩子有一点点调皮,又不至于闹到让父母操心。

黄磊,则是当仁不让的一家之主,幽默是一家之主的幽默,威严是一家之主的威严。

在“黄磊向往的生活”里,节目的综艺性在一点点被瓦解。

诚然,一日三餐的贡献,黄老师从没落下过,但“柴米油盐”“为家人下厨”,本也是“黄小厨”理想生活的一部分:

将合心意的人凑一块,自顾自的玩一个大型过家家,其间合心意的事儿,做做;

不合心意的事情,就坚决拒绝。

黄磊老师“综艺”这份工,打得未免太轻松。

更让人惋惜的是,即便已经缔造了一个梦想中的家庭、过上了向往的中年生活,黄磊对它的维持,也越来越流于表面。

家庭成员的存在,只要能满足他展现一位严厉慈爱并存的老父形象,时不时让人觉得好暖,就可以了。

他宠溺孩子们,但却再也没有和他们进行一场有实际内容的对话。

只剩下一些轻飘飘的关心,“小心别摔”“别晒太阳”,和一些完善人设的台词“咱家这个崽真的要了命了。”

但曾经的《向往的生活》不是这样,曾经的黄磊“爸爸”也不是这样的。

那会儿,这个节目像一个明星的会客厅。何炅与黄磊,是会客厅健谈又好客的主人。

一家几口,把酒言欢,招待着爸爸的好友、孩子的同伴,玩新奇的游戏,聊陈旧的故事,处处是火花,处处回忆杀。

黄磊老师一点儿也不端着/《向往的生活》第二季

那时的黄磊,不是游离在节目边缘独自享受生活,而是彻彻底底投入的。

第二季,黄渤、于和伟前来做客,几人商议着打菜籽油,结果一群老小孩带着真小孩,把接菜籽油的塑料膜玩疯了。

那时,“家人”的质感,也更细腻真实。

妹妹刚加入不久,曾有一次坐在院子里,和黄磊、何炅聊天。

两位“爸爸”问起妹妹对未来的规划,对彼时还未高考的她,提了一些选专业上的建议。

“子枫还画画吗”“学设计也挺酷的”“真的可以考虑”。

偶尔遇见客人是些说得上话的业内前辈,便见缝插针的在笑谈里推荐了自家孩子。

虽对蜂拥而至的陌生人有些疲累,但正经接待起演艺圈后辈,黄磊也从不摆谱,照样有梗、有交流、有融入。

黄磊和沈月搭戏《小美好》,不忘玩梗

黄磊会和老狼合唱高晓松谱写的《久违的事》,聊年轻时出演《暗恋桃花源》的故事,张口便是一大段遥远的对白。

彼时的蘑菇屋里,是真的少长咸集、欢声笑语。

当黄磊和老狼一同唱起“岁月不留痕,忘了相亲相爱的人;你我也会苍老连相片也看不清”时,谁能不为之动容?

所以在过去,大家对黄老师也是理解且宽容的。

无论是和大华粉丝的争执,还是对小鲜肉说“没必要瞎扯”,大家都愿意站在黄磊一边,表示同情与支持。

但这种支持,是为了保护这个节目给予我们的、纯粹的快乐,不意味着对某一方的偏爱。

更不意味着,观众能够容许谁,罔顾节目的综艺性,在节目里全凭个人喜好生活。

黄磊或许没想过,观众想在《向往的生活》里看到的,真的是“明星过自己想过的日子”吗?

富贵闲人的平淡生活,并非节目的吸引力所在。

观众想看的,归根结底,是明星的另一面,是熟悉的娱乐圈面孔,走到舞台下,做好玩的游戏,唠有趣的嗑。

就像口碑稍微回暖的一期里,沈腾马丽的“贫嘴”“有梗”,或许更贴近观众《向往的生活》。

沈腾初来乍到就开始玩梗,称自己是看张子枫的电影长大的

而不是用观众的时间,给自己缔造乌托邦;耗他人的精力,陪自己玩过家家。

许多人,可能都曾被《向往的生活》那句宣传语吸引:

“我们在一起,就是向往的生活。”

在大家都万分投入这个亦真亦幻的乌托邦时,这句话确实是节目的写照。

后来,“在一起”这三个字,似乎变得愈发微妙。

节目拍到第六季,何炅、黄磊、张子枫、彭昱畅、张艺兴,蘑菇屋家庭成员“在一起”,一个不少,甚至日益壮大。

哥哥弟弟妹妹爸爸,他们也“一起”亲切地叫着。

但日子过的,是哥哥戴耳机做音乐,妹妹拍照片画画,爸爸柴米油盐、享受一个人的清闲;弟弟和另一位爸爸,在卯足了劲儿撑起这个节目本该有的“综艺”部分,累得让人笑不出来。

各有各的岁月静好,也只剩天各一方的岁月静好。

“在一起”,就是向往的生活。

但如今的蘑菇屋家人们,真的还“在一起”吗?

嗨,大家好!之前为你们盘点过九人团谁的粉丝最多,Ninepercent虽然是国产男团但是现在的情况大家也能有所了解,前段时间巡演正式结束所以对成员们来说是进入的新阶段,但是情况就是大部分的人都去录制综艺了,只有蔡徐坤一个人还在专心致志的搞音乐前段时间也发布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成绩还算不错!

所以当之无愧的第一依旧是蔡徐有1335万,这一点基本上是没悬念的,之前在比赛的时候蔡徐坤夺冠都拉第二名好几百万票,可见人气和知名度在九个人中是最高的;第二名依旧毫无疑问范丞丞,753万,涨粉真的非常快!这一点大概跟结束后的宣传有很大的关系,范丞丞真的很有梗但听说《爸爸去哪6》只录制了一期就走了。有点可惜……

但三名依旧是朱正廷,728万!朱正廷这段时间似乎也忙着参加各种综艺节目,不知道为啥总觉得朱正廷的志向不在于舞台而是演戏,之前还有粉丝觉得朱正廷的资源不及范丞丞一半,但是现在这种程度两人也差不多了;这次的第四名不是陈立农而是justin,农农竟然被超越了,justin有699万差一点就能破7了,而农农只有691万差的也不多……

之后的排名大概是第六小鬼484万,第七林彦俊470万第八王子异418万,现在子异的资源似乎也不怎么好了!还有第九尤长靖402。终于九人团所有成员都有400多万的粉丝了,不过尤长靖这个涨幅太慢了。所以也就是说第一蔡徐坤的粉丝数量是最后一名尤长靖的三倍还多!果然没有比较就没有差距……但对于一个正儿八经的vocal来说能有400多万粉丝真的相当了不起了!好了今天就到这了!你们pick谁呢?

本文来源:【天天娱乐爆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权志龙在全世界有多少粉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