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综艺节目,我忘了叫什么了,只记得每一个参赛者都有自己的原创歌曲。

这个周末,在《清澈的爱》《漠河舞厅》的刷屏中,《为歌而赞》第二季如约而至,并快速在卫视端和网络平台掀起追看热潮。我们复盘了首期节目的各维度数据表现,结合真实的市场反馈和内容看点,来探讨节目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以及这档以创意突围的“黑马”音综,为行业带来哪些灵感。

台网热度双高,多个舞台出圈,抖音用户互动热情高

音乐大概是所有内容里破壁力最强的载体,得益于音乐作品强大的穿透力,音综一直是综艺市场长盛不衰的类别。《为歌而赞》第二季首播便出圈的热度表现,再次印证了优质音综和优质音乐作品的强大影响力。

4月10日晚,《为歌而赞》第二季在浙江卫视首播,受到卫视端受众的热烈欢迎,实时收视率高达1.1259%,拿下了今年Q2周六档季播综艺实时收视第一的好成绩。在抖音平台,节目同样反响热烈,首日短视频播放量突破3.8亿,全网总曝光高达10.64亿。


节目不仅在台网大面积“圈粉”,还引发受众积极互动,首日节目总互动量达到394万,斩获42个全网热点。

上述数据表明,《为歌而赞》第二季在开播之初就快速在卫视端和网络平台聚拢来高关注度。这种头部流量聚合效应与首季节目攒下的受众基础和优异市场反馈分不开。

《为歌而赞》第一季开播期间,其中7期节目跻身卫视同期收视冠军,为第二季节目奠定了强大的收视人群。在抖音平台,首季节目网播量超10亿,流媒体平台播放量超30亿,节目互动量超5.34亿,创造了100+热点话题。爆款量级的流量号召力,也让这档音综原创节目演变为可供持续开发的自IP品牌。


与这季节目首期便留下《清澈的爱》《漠河舞厅》等热歌一样,首季节目里也有多首音乐作品风靡全网。比如因强大的情感穿透力而迅速出圈的《海底》,同时成为网易云音乐新歌榜、热歌榜、飙升榜三榜冠军。还有新歌出圈代表《超能力》,吸引了50+明星及300+抖音创作者参与互动。

首季节目的高热度让第二季站在了较高的起点上,但内容本身的竞争力才是这季节目首期便出圈的根本原因。与首季节目相比,《为歌而赞》第二季在舞台效果、音乐多元化等方面又有了不少突破。更高级质感的视觉化叙事表达,从视听层面为音乐作品步入大众赋能,而包括民歌在内的新鲜类别音乐风格的加入,让观众耳目一新的同时,也传递出节目在创新方面的果敢和诚意。

首度亮相就获得如此高人气,《为歌而赞》第二季到底有何亮点?

民歌、民谣释放“破壁级”情感能量,观点“切磋”直击市场痛点

任何一种文娱内容形态,能吸引观众的魅力都是好看而新鲜的内容,《为歌而赞》第二季也不例外。首期节目里六组新老音乐人带来的音乐作品,果然没有辜负观众期待,这些好听好看且打动人心的音乐舞台,构成了节目最核心的看点。

比如爱乐歌手雷佳带来的《清澈的爱》,她用洁光凤羽的声线,带来穿越灵魂的温暖,在舞台开始通过独白的方式深情诉说着边防官兵「初心一颗,只为家国」的温暖故事。民歌独特的穿透力,搭配着戍边战士们守护国土的雄伟身姿,传递出浓郁的爱国情怀,轻易唤起不分年龄和性别的观众对边防战士的敬仰。这首音乐作品不仅让现场观众沸腾,播出之后也快速在抖音传播,破圈力十足。


还有爱乐歌手、抖音音乐人柳爽重新编排之后的《漠河舞厅》,在舞台精心打造的怀旧光影里,观众随着述事般的演唱,没有过多华丽的技巧,只有真诚动人的歌喉中,不自觉沉浸在这个跨越生死的感人爱情里。电影般的叙事舞台,释放出能引发观众共鸣的情感能量。至此,这首原本在年轻人中流行的抖音热歌,在惊艳了观众的同时,也无差别地走入大众。


如果说惊艳的音乐舞台是吸引观众的直观看点,体现了一档高水平音综的内容本体魅力,那么节目对当下音乐生态不同角度的探讨,以及由此产生的观点对撞,则是《为歌而赞》系列能在竞争激烈的音综里以创意突围的重要内容特色。从首期节目来看,《为歌而赞》第二季对音乐产业的探讨依旧直白坦率,入木三分。

节目设置了百位由抖音创作者组成的百赞团,他们审美多元,坦率直白,对喜欢的音乐不吝赞美之词,对无感的作品也毫不客气,比如去年曾以一首港风《大风吹》风靡抖音的歌手王赫野,此次带着新歌《热铁皮房顶的夏天》出现,有的百赞团成员大为欣赏,有的则坦率表示缺乏惊喜。


以陈铭、爱地人、彭十六、房琪kiki等为代表的爆赞团成员,则代表着来自行业的审美,他们的“金句”输出,也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比如乐坛老将杨宗纬的一首抒情歌曲《我想要》,引发现场百赞团和爆赞团关于“音乐人是否应该待在舒适圈”的探讨。针对大众对音乐人是否要自我突破的争议,陈铭金句频出,“一位歌手唱的这首歌像自己的上首歌,大家认为是套路,我们似乎都忘了一个艺术家成长的基本规律,速度和节奏,这个时代我们全在快进了。”


这些围绕音乐作品而展开的“切磋”,鲜活而直白,让歌手直面市场真实反馈的同时,也为节目带来不少火花四溅的名场面,为节目聚拢来关注度和讨论度,激起网友社交话题讨论热情。

同样引发观众探讨的还有音乐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有别于同类节目只关注成品舞台的视角,《为歌而赞》的舞台不仅有高完成度的优质舞台,还将音乐作品背后的完整周期呈现出来,直观增强了内容层面的可看性和新鲜感。

《清澈的爱》的灵感来自于去年感动全网的边防战士的故事;《漠河舞厅》的创作背后,是一个孤独的老人在舞厅怀念故去的老伴的故事;郁可唯改编《删了吧》时,逐字逐句从每个音节里寻找独属于自己的风格。这些音乐人的创作初衷、改编思路,以及音乐里想要传递的情感和价值观,甚至到市场宣发传播和反馈等完整工业链路,都被完整搬上这个重磅音综舞台上,给观众带来截然不同的音综体验。

有音乐,有态度,还有故事,《为歌而赞》第二季能吸引观众并不让人意外。

多元听众“搬上”打歌舞台,“大屏+小屏”解决音综售后难题

一直以来,音乐综艺都是备受市场欢迎的节目类别。有别于以娱乐为主打的其他类别综艺节目,好的音综不仅能呈现美轮美奂的视听效果,还能捧红音乐人,推出热门音乐作品,甚至能让原本小众的音乐类型步入大众视野,对音乐产业的发展起到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


近二十年来,国内市场对音综的探索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素人选秀为主,这档节目为华语乐坛输入了一批有才华且自带粉丝基础的歌手,最终在经历了同质化的桎梏后退出市场。

第二阶段是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产业化阶段,专业化的音乐人加入,让音综从“娱乐化”转向“高水平”舞台输出,至今“好声音”依然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音综之一。

第三个阶段为圈层化时代,在网络平台的入局下,“嘻哈”“乐队”“音乐剧”等小众音乐类型被搬至音综舞台,屡屡破圈。而2021年《为歌而赞》的出现,拉开了音综“台网融合”新阶段的序幕。

不管是在哪个发展阶段,音综需要解决的命题却始终没变:一是在表现形式上,音综如何保持内容的新鲜感,规避由此带来的审美疲劳;二是怎样推出音乐人,让音乐作品出圈。前者是为了实现综艺节目的商业价值,后者则是音综的独特使命。《为歌而赞》系列之所以值得被探讨,正是因为在这两大维度均带来可供参考的价值。


从上文提到的首期节目亮点不难看出,《为歌而赞》系列在内容层面很好地完成了第一大命题,而第一季节目和第二季节目首期播出之后的优异数据反馈,也直观佐证了这一点。事实上,在《为歌而赞》之前,市场对打歌节目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歇,如何在专业性和娱乐性之间做好平衡,是横亘在所有打歌节目面前的难题,毕竟,市场往往会用收视率和播放量来反馈一档打歌类节目的受众影响力。

当《为歌而赞》用优异的市场反馈证明了打歌节目也能解决变现难题,无疑会让市场对打歌节目重拾信心。可以预想到的是,打歌节目的归来,不仅能为新老歌手提供面向观众的专业舞台,也会成为国内音乐产业复苏的重要一环。

在助推音乐作品出圈这一命题上,《为歌而赞》带来了更为清晰的思路。节目“大屏首唱,小屏二创”联动模式带来的传播效应,有效解决了音乐作品出圈难的命题。抖音的平台传播优势,以及直接被搬上舞台的百赞团,都成为优质音乐作品破圈的强大助推力。

从第二季节目升级的舞台表演,以及从PUGC到UGC的转变来看,节目显然更为注重“二次破圈”的可能性。在节目营造的舞台和碎片化的传播渠道下,不管是民歌、民谣、说唱,还是流行乐,都能得到高效传播,以触达更多元的听众人群。


规避内容同质化,解决商业变现难题,实现“推歌推人”,这种基于平台特质打造音综的开发思维,赋予了音综更大的想象空间,也为深陷同质化困扰的音综注入了活力。

在华语音乐“有热歌、缺金曲”的当下,音综被寄予振兴行业的重托。音乐创作是否应该遵循“流行公式”?音乐人该如何使用新兴的媒体形式走入大众?在行业审美和大众审美之间该如何平衡?在《为歌而赞》的舞台上,当消费者、音乐人和乐评人如火如荼地交流时,一场音乐工业的祛魅工作正在完成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周传雄曾经写的一首歌,因撞车周杰伦被埋没,如今却在抖音火了!歌手并不是一味的抄袭,终究只有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才会得到歌迷的认可。说道原创歌曲,就会让人想起周杰伦和许嵩,他们都是有着很高的音乐天赋,特别是创作音乐这方面。他们创作了很多经典歌曲,因此早就了他们如今的地位。

其实还有一位天才歌手不知道的大家爱还有没有印象,他就是周传雄了。他创作了很多经典歌曲,比如《寂寞沙洲冷》、《黄昏》等等。当初的周传雄可谓是红极一时,只可惜当初他因为患病,不得不选择退出歌坛,这一退就是很久。

而如今再次复出,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位歌手,他也在华语乐坛没有了从前的地位,只能够去接一些比较低档次的上演。虽然他也想着上综艺节目,给自己增加一点人气,只可惜反响不是很好,一时间粉丝们都有一点惋惜。

周传雄写过很多旋律非常好听的歌曲,不过后面因为种种原因被埋没了。而《青花》就是这样一首歌,创作这首歌周传雄也花费了很多心思。歌词写的非常好,十分的有意境,而且还和爱情搭上边,一听便会让人沉醉其中。

当时这首歌出来之后,可以说是小火了,也已经有大火的趋势了。然而当初《青花瓷》这首歌却是横空出世,一时间传遍整个华语乐坛。而这首歌的中国风深受歌迷喜欢。一时间这个后起之秀,就把《青花》的名声个压下去了。

时至今日,小视频的崛起,让周传雄很多当年没火的歌,如今在抖音上面爆红。就比如《青花》,很多短视频的背景音乐就是用的青花。估计周传雄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歌,多年前没有红,如今却在抖音里面爆红了吧。

在最初的正大综艺中(大概是95年以前),有一个叫名歌金曲的小栏目。每期播出港台和外国流行歌曲的MTV。不少人是经由名歌金曲这个栏目第一次接触国外的流行歌曲.

 这里借助网上众网友的怀旧文字,总结以下《正大综艺》名歌金曲中播放国的外国音乐。

《The music of goodbye》,译名《再会的旋律》,是根据著名的奥斯卡经典电影《Out of Africa》 (《走出非洲》)的旋律填词而成的男女二重唱。《走出非洲》获得了1985年7项奥斯卡大奖,其中也包括最佳原创音乐奖,至今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电影原声音乐之一。这首歌是根据其中一段优美而感伤的旋律填词而成。

Out of the blue 是gibson同名专辑中的主打歌,这是gibson的第一张专辑。这张专辑包括10首歌,都是Debbie Gibson。此专辑达到了白金销量(美国3百万分,全球800万)。凭此Debbie Gibson成了美国流行音乐史上最年轻(17岁)的获得白金唱片荣誉的创作歌手。

空中铁匠(Aerosmith)是一支著名的美国硬式摇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们相爱吧2 综艺节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