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直吹身体一晚上不好吧?

  或许是自负,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在音乐上还有些天分。

  小时候农村穷,孩子们没有什么玩具,基本上都是玩儿泥巴,玩儿石头子。体育课像是“放羊”。老师(基本是民办)什么时候不想讲课了,一句“上体育吧”,大伙如出笼的小鸡涌出教室。什么是体育?没人懂。我小时候的印象里,体育就是东跑西窜,就是嬉笑打闹。现在想想,当时的老师或许也是这样的认识。因为,有时老师的“体育”是在大雨前,所有孩子们一起到老师家里去把煤球搬进屋里,雪前把老师地里的白菜收回家里,农忙时到老师家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大约四五年级那年,班里一位同学不知道从家里什么地方翻箱倒柜找出一根竹笛,赏赐般地让我吹了几下,自此,我喜爱上了竹笛。我对自己有音乐天分的自负也自此开始。因为,我仅仅百般巴结地得到几次试吹的机会,在没有曲谱的情况下,竟然能吹上一支曲子。后来的半年时间里,我每天跟屁虫一样跟着这位同学,夏天的晚上我俩就睡到他家房顶,只为吹上几下。

  我梦想有一支这样的竹笛,但我一直没有得到。那时候家里真穷。记得每次开学前,父母都要四处为我们兄弟三人借学费。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当时的学费是多少,但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每次开学前母亲的愁容。

  不仅是学费。当时我的每根铅笔都用到手抓不住才向父母开口要八分钱买铅笔,而此时母亲总是习惯问一句“铅笔用完了?”我记得,小时候除了老师要求用圆珠笔,否则,我都会用铅笔写字做作业,因为铅笔写完了可以擦掉,作业本还可以再用。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花或许与学费一样的钱去买竹笛显然是不可能的。

  后来到初中,我逐渐忘了竹笛。到了高中,除了紧张的课程外,假期,就是劳作。上大学前的假期,我走街串巷卖过袜子,到果园做过果农,与同学开过黑出租,在建筑队当过民工。后来,竹笛就在我的记忆里消失了。

  2014巴西世界杯。在与同事吃饭时同事聊起世界杯,我不作答。同事问起“你不看球”,“你一个男人你不懂球”?是的,在整个童年,我几乎没见过球。

  “那你有什么爱好,比如文艺?”

  “比如音乐,书法?”

  “我记得我小时候会吹竹笛。”

  “还可以捡起来吗?”

  于是,我买了自己的竹笛。下班回家,迫不及待地吹了吹,只觉气短。竹笛把我忘记了。

  我不怪竹笛。因为我可以假装自豪地说一声:我小时候吹竹笛可好了。

  (作者:中国财经报社 )

  汽车在公路上飞驰。随手翻开一本书,淡淡的阳光透过车窗洒了进来,连绵的山丘,飘游的流云在书页上以细碎的投影飞逝。周末时光,沉醉于这闲暇与宁静之中,心也随之慢了下来。

  抬望眼,公路两边满目葱茏,连光秃的石壁,也会有一丛绿盎然生长。我爱这漫山遍野的绿。

  我爱这漫山遍野的绿,不仅仅是羁鸟恋旧林,更爱那绿的坚强,那绿对大山的守护。要知道,眼前这诸峰翠涌、芳草萋萋的水墨画卷,曾是严重石漠化的不毛之地!望着这片被绿色浸润的青山,我不敢想象它曾经寸草不生的荒芜。面对残酷的石漠化之害,顽强的绿树青草勇敢地扎根于稀薄的土层,傲然地挺立在陡峭的山脊,用生命捍卫这里每一寸土壤,默默地奉献给人们宜居的生存环境。一阵清风徐来,枝干随风飘曳,小草微微点头,我似乎隐隐听到了它们骄傲的呐喊,也许那是它们直面恶劣环境的勇敢宣战吧。

  汽车继续奔驰,慵懒的阳光惬意地照在我的脸上。此时,我的思绪猛然一震:我身边的财政监督人不正像那一棵棵守卫着绿色家园的树木吗?树木用生命守卫着绿色家园,而财政监督人则用责任为财政资金保驾护航。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他们义无反顾地当好国家财政资金的“看门人”,不论山高路远还是风吹雨打,始终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辛苦指数为人民带来更高的幸福指数。他们是守卫中央财政资金的尖兵,更是守护民生的一群人。

  记得有一次,一名检查人员的父亲病危住院,一边是工作需要、职责所在,实在抽不开身;一边是应尽人伦孝道以报养育之恩,取舍抉择、事难两全,最终他毅然选择了前者,继续奋战在一线,直至检查最终完成才赶回医院,陪父亲走完最后一程。记得有一次,核查某单位期间,有人悄悄尾随带队负责人,见私下无人,塞给他一个装满现金、鼓鼓囊囊的信封:“领导您高抬贵手,照顾照顾,差不多就得了。”但我们的同志当场严词拒绝:“对不起,我们有纪律,请您自重。”记得有一次,被检查单位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冷眼恶语,故意刁难,我们的同志只是付之一笑,不卑不亢,一遍遍地讲解政策,一次次地协调沟通,并最终让被查单位认识到监督检查不是找茬,而是帮他们发现问题、规范行为……往往,短短几行、几页的检查结论或者审核意见,背后链接着成百上千本财务凭证的认真分析,链接着数日数十日披星戴月的奔波,链接着对事业的一份坚守。

  些许记忆,点滴片段,只是财政监督日常工作的一些缩影。工作3年来,尽管与系统里的老同志们相比,自己还没有资格去奢谈对财政事业的忠诚和挚爱;尽管工作时间有限,还有许多财政监督工作的酸甜苦辣未曾一一体验到,但从身边默默奉献的同事们身上,我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财政监督人的那份对事业的赤诚,对信念的坚守和对工作的执着,让我更加坚定地选择与财政监督事业相依相偎、不离不弃,因为我深爱着这份光荣的事业和身边这群可爱的人。

  不知不觉,汽车渐渐驶离高速,阳光也变得柔和了许多。透过车窗,我望着路边充满生机的田野,农民正在辛勤劳作,三五成群的的牛羊也在惬意地低头吃草,多么祥和的景致啊!远方依旧是峰岭绵延,青山巍然,只是挺拔耸立的树木看上去更加郁郁葱葱。

  (作者:财政部驻贵州专员办 )

  我喜欢读短篇小说。义务教育的时候,我最喜欢契诃夫,实际上这也是教育的成果。从上学起,语文课本及与之一体的课外读物统统是短篇或者节选。这样养成的阅读习惯和癖好一直影响到现在。

  读短篇小说,不但省时间,而且深得欣赏精悍紧凑的乐趣。一两个小时就能读完,不像长篇小说那样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读完。当读短篇小说的时候,我会觉得很有成就感,一个又一个故事读下去,而且可以随时放下。一个短篇小说也就是八九千字,读完后,正好也起了睡意,于是便带着某种审美快感回味一番后,悠然睡去,非常坦然快乐。

  我喜欢读短篇,因为这样我不会遗忘我的来路。众所周知,人物的塑造,就犹如一个生产的过程,母亲在孕育孩子时,总在构想这个孩子是如何的出色和丰富。作家的每一个人物的构建都有其价值,通过人物的某一个举动偷偷的暗示了人生的轨迹。读长篇总是有繁复的情节或者惊心动魄的结局诱惑着你,怎么办?如果精力很充沛读个通宵当然没问题。倘若原本就工作了一天,像我辈这样为衣食住行而操劳的上班族,就很难支持住。睡吧,心却被那长篇的某个情节或人物悬着,想探个究竟;不睡吧,明天还要起早上班挤公交,这正是大多数人的实际现状。

  我认为至今为止有三位伟大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们是法国的莫泊桑、巴尔扎克和美国的欧·亨利。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欧·亨利短篇小说集》,从初一到现在为止,我一共读了八遍。记得读第一遍时,感觉真的是味同嚼蜡,苦涩难懂,只读一点就止步了,后来又仔细地读了几遍,读的遍数越多,就感觉这本书变得有趣了。我也从文中体味到了作者对世界的感情与对周围世人的不解,我读了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作为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就对他人对社会有一份责任,这份责任不是他人强加给你的,而是自己应该承担的。

  我当然知道写短篇小说比写长篇更为费力。写短篇,如果故事丰满,便须加以压缩,不枝蔓故事和文字。要写得恰到好处,全凭作者的功力了。短篇小说最能考验一个作家驾驭文字的功力和他的文学才华,所以文学界对短篇小说就有“吃力不讨好”的看法,一般人都不愿涉足这个文体,写当然可以,但写得好就不那么容易了。一个优秀的作家是敬畏短篇小说的,一个优秀的作家是愿意长期涉足短篇小说的。因此,读到一篇文本的完整性,字数的节制性,乃至文学性、艺术性,通通都集于一身的短篇小说无疑是最好的视觉享受。82岁的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有些意外地荣获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并爆出单凭短篇小说也能荣膺最高文学奖的佳话。门罗不是契诃夫,胜似契诃夫。这一事件,证明独特的文学匠人也能成为大师。

  (作者:福建省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税务局)

  父亲很早就走了。在我印象中已全然没了记忆。启功老先生说过一句话:遗腹子永远不会梦到自己的父亲。

  小的时候家里有一口樟木大箱子。母亲说是父亲留给我的,又神秘地说长大以后才能打开。可惜懵懂的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还是打开了。那是在一个秋日的午后,家里没人。百般无聊的我馋瘾又犯了,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箱子。原以为里面是好吃的东西,结果发现只有一摞摞红皮的账本和花花绿绿的纸烟盒。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家里人都在为工分和钱米粮油在打拼,玩具几乎没有。这一箱子纸对我唯一的用处是用来折纸片,拿出去和小孩玩了。

  母亲回来发现后透骨酸心,将我打了一顿,泪流满面地指着烟盒上密密麻麻用笔记的数字说道:“你知道这上面是什么吗?这是你父亲记的账呀!”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母亲几乎没有打过我,总是宠着我惯着我。哪怕是我闯祸了之后,她受了别人的委曲,也只是自己躲着痛哭一场。通过这次母亲的教育,我的脑海里有了账本这个概念,也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箱子的纸片。我再一次默默地打开箱子,看着里面的账本,将折好的纸片又拆开,还原好放回去。虽然当时不知道多重要,但是我知道这是父亲留下的不多的遗物,也从母亲的嘴里知道了这是他特别珍视的东西。

  父亲在当地镇上农村合作工厂当会计,在计划经济时代,属于镇上的一家综合型工厂,有服装、铁器、竹器等行业,有二百号工人。父亲以前就是招进来的普通工人,能在这里当会计,当时是很多人羡慕的。除了他聪明的头脑外,还有一颗勤奋的心。

  为了做好账,只有初中文化的父亲跟老会计学,达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为了弄清一笔账务,他到仓库核实,通宵达旦。当时工厂由于效益不好,父亲为了节约办公用品,只是领取了账本。为了找到能用的纸张,父亲就收集纸烟盒。当时工厂很多师傅都抽烟,也知道了我父亲的这个爱好,抽完了烟的空盒就送到了会计室,师傅们形象地形容他是“收藏家”。空烟盒打开后就是一张纸,可以记载很多的数据,也可以节约成本,为此父亲也交了很多的朋友。自此以后,用空烟盒记账就成了我父亲的一种习惯。他在当会计期间,用纸烟盒记的数据多达数千张,俨然成了一笔简易会计档案。由于过度操劳,加上营养条件跟不上,年仅四十多岁的他竟英年早逝。

  在我小时候,经常有我不认识的工友给我帮助,鼓励我读书,使我在这个大家庭里享受到了温暖,一步一步地从一个农村青少年走上了财政工作这条道路。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从事财政会计已二十个年头了。无论我走过多少的岗位,都始终没有离开会计这一职业。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还经常看看父亲的烟盒,会感觉到一丝丝亲切,心中就积蓄起新的力量。在20世纪的当今,他可能想象不到,现在的会计记账早已是无纸化了,再也不会遇到像他那样为记账找不到烟盒的尴尬了。但是看着这些字迹模数的纸烟盒,我懂得了父辈当会计的艰辛和努力,也为我更好地做好会计工作指明了方向。

  (作者:湖北省孝南区财政局预算科)

  清明已过,夜里我还是常追忆我的祖母。

  祖母是个极普通的农村女人。她出生在上世纪初,以童养媳身份来到祖父家,成家后,因祖父性格憨实、不管家事,这个家由祖母担了下来。那时还处在旧社会,家境十分清苦,请客送礼,家里家外,祖母样样打理得井井有条。在那个贫困年代,穷人养家糊口是很艰难的事,据祖母讲,村上常有孩子饿死,祖母生了三儿一女,在她的教育下却茁壮成长。新中国成立后,两个儿子当兵入伍,并参加了工作,唯有父亲留在她的身边。后来,祖父去世了,虽然这时父亲已有一儿一女了,但这个家仍然由祖母管着,一直管到她去世的那天。

  祖母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是她的家教,这在村上是出了名的。我想起央视走基层节目《家风是什么?》,祖母定的家风就是: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受人恩惠、涌泉相报。她对我们这些孙子女要求十分严格,从最细微的接人待物开始,家里来了客人一定要问好,尊老爱幼,不能直呼长辈名字,兄弟间也得按长次来,我排行老五,我得从大哥直叫四哥;孝敬父母、懂得感恩,不得有小偷小摸行为,为人诚实。中专毕业后,我分配到基层财政所上班,上班的前一天晚上,祖母弄了好些菜,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老太婆不知财政是干些啥,但是你得记住,做事得凭良心,你拿了国家工资,就要为国家做一分事,不然你对不起这份工资。20余年来,我从基层财政所干到县局机关,我始终牢记祖母这句训言,作为我工作、处事、为人的标准。祖母已经过世十多年了,还是常梦见她在教导我如何如何……

  多年操持家务,把祖母炼就成了泼辣、果敢的要强个性,在村上,大家给她取了个外号:“烈婆”。“文革”时,我们大房里有一个堂公,解放前给国民党政府当过保长,因此,被打成反动派,村里在大礼堂里开批斗会,正准备批斗时,祖母冲上主席台,义正言辞地与队里干部争论,驳倒了他们所列的“罪状”,并列举了堂公在村里所做的大量好事,赢得村里群众的支持,批斗会只好散了,有人总结她的脾气说:没理的事,她不和你争;有理的事,你别和她争。

  祖母是个地地道道的文盲,但在生活中却处处看得到她的睿智,那时,大伯和叔叔在部队当兵,给家里写信,她拿着信找识字的人帮她读,并要求把文字翻译成本地土话,回信时,她口述他人代写,写完后,代写人得重复用土话念一遍,不恰当处,要修改。1965年,大伯退伍在青海工作,因多年没见到祖母,就写信回家,想祖母来青海看看,于是,祖母持大伯的信,孤身一人,从老家出发,转车十多次,终于找到了大伯的单位,见到祖母时,大伯惊得目瞪口呆,他难以置信,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老太婆,普通话都说不上一句,是怎么来的?!祖母说,全凭这封信了。

  最爱听祖母讲村上的传说。祖母来我们村时,人口才百来号,而现在已经是千余人了。据祖母讲,当时生存环境恶劣,几十年来,孩子生得多,但夭折的也多,直到有一年春节,一天晚上,东南西北方向的四个邻村的龙灯,不约而同的同时齐聚村上,自此,各种病害明显减少,村上人丁兴旺!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已经无法完整地理出来了。祖母十分迷信,出于对她的尊敬和威严,我们从不敢表达反对意见。印象很深的一次是,村上的一人得了重症,百医无效,无助中,想到了迷信,于是请了个“活菩萨”,然后按照“活菩萨”的要求,要烧各种冥纸冥钱,祖母命我去墟镇上帮买回来,我本就不信这些,但又不敢不去,买回来后,才发现找错了钱,多找了2元,祖母当即要我把这2元钱送回去,说如果不送回去,菩萨就不会显灵了!让人哭笑不得!,

  1994年,祖母在病中离我们而去,临终前,弟弟跪在她的床前哇哇大哭,她最后说了句:我咯么多孙子女,想不到我走得时候,只有你这个最不听话的小孙子守在我身边!从此,祖母与我们阴阳相隔。

   (作者:江西省新干县财政局)

  这次忆起老城,是很偶然的。但如果说是时间的抚慰或简单的怀旧,又似乎不太恰当。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被分配在一个叫老城的地方。城是看不见了,从古塔黄昏的飞鸦里,倒能看见往昔历史的沧桑。老城就是古阳平关。行走在靠汉江的老街上,看见曾经的繁华只作斑驳古色在依稀墙面。有古铜色面容的老汉端了硕大的碗在吃饭,总是如此从容。我曾经在这条老街上收过农业税,也由此认识了一个比我年长几岁的本地人。

  在我记忆的那些片段,是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我们乡财政组的人每年都要上门去征收农业税,从早上出门一直到天黑。那年刚从学校毕业,有些书生意气,工作热情蛮高的,自认为是依法征收,应该是能完成任务的。就和带我的老同志天天穿行在这条老街上。通常的老百姓朴实的认识里,缴纳“皇粮国税”是天经地义的,倒不会和我们争执。混的熟了,他们会老远就热情地和你打招呼。和你说说他们家的新鲜事,就像他家新买了个什么牌子的摩托车,儿子初中毕业考到了重点中学等等。和他们的交流是如此的纯净和容易喜悦,我是非常乐意倾听他们含着庄稼和田野的香味的故事。

  大概征收近半个月了,我们所分片区基本都已经差不多了,只还有几户人就完成任务了。老同志也跑的比较辛苦,我就主动承担了剩下的清收工作。我选择黄昏时去,照我的经验,前几天老街最西面那家白天时间是没有人的,有的只是紧闭门户的低矮围墙,破败掩盖不住春色,土的围墙上有盎然绿草,院里有桃花开的灿烂。

  照我来看,运气还不错。家里有人,是昏黄的灯光,听见敲门,出来的是一个青年,面容黝黑。看见我进来,迟疑地露出有些腼腆和憨厚的笑。他大概是认识我的,随即很不好意思地把我迎进堂屋里。屋里很简陋,只有一个低矮的桌子和小板凳,角落里有一个小柜子,上面有零乱的杂物。桌子上伏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在写作业。青年局促着嗫嚅:孩子她娘有病,已经住院快1个月了,稍好些时因为钱的原因昨天回来了,自己在家里吃些便宜的中药。果然听见里屋有细碎的声音,有女人问青年是不是来客人了,青年忙大声回答说没有,是隔壁的狗娃来了,同时对我不好意思的笑笑。我有些沉默,小女孩也停止了写字,乌黑的眼睛静静地看着我。在淡淡中药气味的暗淡的夜里,我看见千年前厚土载物,水可载舟的流传。我有些沉重,拍拍青年的肩膀,对小孩笑笑。就出了院子,老街上到处是灯火。有欢喜,有忧愁。

  回到所里,我把情况汇报给领导。第二天一早经过正当程序给他家做了减免。当天晚上我就给他送去,同时给病人买了些东西。他很高兴,有些不相信的样子。并和我谈了很多的心里话和他的理想。我很高兴他能由衷认同我,我本来就是农家子弟,只是出来的久了,难免染些习气。

  由此我们成了朋友,也经常去他家坐坐,能看得见他家的努力和变化。后来我也调回了县城,去看他的时间少了些。他来电话说现在不缴农业税了,他们农民也参加农村医疗保险了,看病费用负担很轻了,有病也都住得起医院了。随着我们县里各样对农村的投入和对农民的补助,我也相信他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我们农村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前年的时候,他一再邀请我去坐坐。迎面是高大优雅的农家小院,和他满足幸福的笑脸。那天我喝醉了,醉在兄弟幸福的生活,醉在乡村美好的未来。

  回望老城,老街,新修的老城墙。在太阳温暖的光里,见老城如一头牛横斜在西北方。躺在时光里安详着,无视千百年前的征战和尘世的喧嚣。依旧安详,它有着幸福的未来。

  我现在不是在太阳下又回到它的梦里了?我记忆中的老城。

  (作者:陕西勉县财政局)

  此刻,正值炎炎酷夏,加之多日无雨,干旱异常,动则汗流浃背。

  日子依旧度过,心中多毫无痕迹,尤为炎热的日子,记忆的阀门几乎也懒得打开了。

  “每年的时候,也没这么热”,常听身边人说这样的话。其实,每年的时候,总有这样热的时候,我是在以前也常这样说,进而感受记忆后提醒自我的。还很清楚地记得,去年时候,举家搬移回楼房里,开空调避暑时,依旧汗流而出。

  在我们存生感知的时刻里,季节的轮回,物候的更迭几乎是遵照着规律行进着,尽管有些微变化,但总不是很大。相较而言,在物候自然的广博无垠里,我们的存生其实就是一刹那,而我们却在仅供存生的三万多个日子里,有时自我感到漫长。

  想到幼年时,酷夏到水窝子里乱扑通并学会了游泳,到村庄的大井里洗澡玩耍,回首时,它们总如幻如影,真觉恍然一梦,作为存生的现实主义者来说,无论如何用心感触,它们的一去不复返是实实在在的了。

  炎炎的日子里,小城的几分水域处,几个宽敞广场处,总能集聚满满的人,这实在是季节物候的选择。往常时候,尤为风急气冷时,这些地方常是那样的空旷冷清,而今是这般的熙熙攘攘、纷纷扰扰。孩子们在这里蹦跳玩乐,他们在本真的世界里玩得不亦乐乎,好似炎热与他们毫无关联。

  在卧室时,仰头看到窗外炎日下的朵朵白云,突然联想到秋日时的它们。而真正算来,再过十来个日子,秋日就要来临了。总是在那一刹那,迥异的气候总给人们巨大的反差感,当闲暇的望着天空,被秋爽空气包绕时,仿佛因跨越时空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而这个日子,你等或者不等,它都要如期而至。

  此刻,夏热依旧,稍稍动弹一下,汗珠子就会从身上滚落下来,一会儿便浸透衣服,仿佛肆意样的留下夏日的印痕,任由人们如何的烦躁、热燥,它依然如故,其实,它本然如此,一直如此。

  在这自然里,在人的每一个匆匆的历经中,我们多不由自主,那梦幻也罢,这当前也罢,你甚至没有半点主动的余地?便常常感叹,梦幻的只是过往的影子,当前的常常匆匆即逝。

  于是,望去看,在春夏秋冬中历经过的一个个平平常常的日子里,细数一下,你深深地记住了几个?恍然之间,好似印象全无,不成这就是我们所谓匆忙急促的生活常态?若如此,酷夏给人几分穿心的炎热,是不是一份馈赠呢?到底是,短暂人生的每一刻都与我们相偎相伴!

  (作者:山东省昌乐县财政局)

  绿宝树又名幸福树。在大冶市城投公司上班时,这树陪伴我三年,今天才知道它叫幸福树,惭愧啊,觉得挺对不起它的,我那样喜欢它,竟然误会它的名字了。

  瞧,绿宝树长得多茂盛啊,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别看它现在长得这么好,它可是经历了二次劫后余生的。记得去年冬天刚拿到办公室时,气温很低,才移栽花盆中,我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不敢浇太多水,担心养不活它。开春后,我到省委党校学习二个月,担心它不好养护,专门叮嘱小卢,经常把办公室打开通通风、浇浇水。等我回来后,看到树叶全掉光,成了“光头和尚”。我心中那个担心:是不是养不活了。赶紧搬到阳台去,让它晒晒太阳,每天浇浇水。这样随着气温升高,春天的来临,“光头和尚”也长出了新的嫩芽,一天天地长成了茂盛的绿叶,看得我开心极了。6月份到武汉开会学习四天,没人浇水,回来后绿宝树奄奄一息了,我想:不会就此失去它吧!心中好惋惜,当天就给它浇饱水,第二天上班,走到阳台一瞧,它恢复不少活力,心想有救了,坚持小心养护着。三天后它又回到了枝繁叶茂的生龙活虎状态,我心中那个高兴啊,无法言表。

  现在就放在我窗户边,每天上班做事累了时,抬头看看它,心中就充满活力、充满信心,做事也有了干劲。窗户边的一抹绿,能给你生命力,能催人奋进,也很养眼哦!

  幸福树,我爱你!希望你时刻能给大家带来幸福和幸运。

  (作者:湖北省大冶市财政局)

  母亲是外公第五个孩子,家里唯一的读书人。每次去学校前,母亲先给外公热好姜糖,外公总是喘着气夸母亲乖巧、懂事,鼓励母亲用功读书,将来进城,天天有得白面馍吃。母亲没辜负外公的期望,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是优秀的。

  母亲高考前一周,外公去世了。眼看着将步入大学的校门,母亲只能忍痛放弃。现实的逼迫,她不得不迈上坎坷的生活之路。母亲出嫁了,嫁给了父亲。父亲是工人,每月十多元的收入。母亲能吃个饱饭,却受到了不应有的待遇。母亲来我们家,我是第一个孩子,一个女孩。深固的重男思想影响,母亲遭遇了所有家人的白眼、指责,也包括父亲。读书人有读书人的心胸,母亲能体谅几千年封建思想对家人的侵害。日子在我的啼哭声中一天天走过,家人的冷漠随着时间慢慢有了转变。父亲每次从单位拿回刚发的工资,全交给了奶奶,母亲对此没一点微词,母亲知道父亲的难处。一天,父亲给了母亲一百二十元,母亲不解地问,怎么有钱给我!?爹妈让你姐夫为媛媛买辆自行车,母亲满口答应。去二姨家的路三十里,母亲步行而去。姨父是个能行人,得知母亲要给小姑买自行车,为母亲分析了事情的厉害,母亲主意已定,下午把车骑了回来;看着崭新的车子,全家人露出了赞赏的目光。一月后,二婶来了老屋,仔细查看了车子,骑了骑,这车子能值一百二?我就不姓王!车圈不圆,还是翻新货。奶奶一听便破口大骂,驴都不日的种!合伙骗我们一家,把外装车子卖给了我们,还从中掏腾(钱)!这话刺的母亲心里如针扎般痛,她第一次发了脾气,够了,够了!我把车子退了,把钱要回来!爷爷一听,从屋里跳了出来,你说的是啥话?车子咱用了一月天气,哪有退的道理。爷爷出面后,平息了事情。

  妹妹的降生,加重了家人对母亲的待遇。又是一个女孩!不能生男孩被认为是女人的耻辱,有辱祖宗!妹妹无休止的哭泣,母亲心乱了。此时,噩耗传来,父亲做生意赔了一万多;爷爷闻讯赶紧找人盖了三间瓦房,妹妹没出月,房内是湿泥,大年二十九爷爷告诉父亲去你们家住吧。当时房内湿漉漉,如今每到雨天我和妹妹全身便发痒。一万多元的债,是一座山,压得父母直喘气!为还清欠债,父亲外出干起了建筑活,家里十亩庄稼的收种全由母亲一人承担,在机械化程度极低的情况下,母亲以怎样的毅力与勇气完成这些庄稼的收种?难以想象。体能上的极限,不能压倒母亲;精神的折磨让母亲难以忍受,每到过年时,家里讨债的人能踏破门槛!母亲好话说尽、嘴皮磨破,讨债人百般刁难、辱骂,母亲默默承受着!十年的艰难度日,还清了所有的债,父母松了一口气。接下来的日子是平静的、转瞬即逝的,不知不觉中我和妹妹有了不错的工作,母亲已年过六旬。平凡的母亲,有不为人知的内心苦楚;坚定的信念,母亲迈上了心怡的生活之路。

  (作者: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姜村镇财政所)

    不知何时起,世人称白茅洞的桢楠为夫妻桢楠树!

    这两棵树身围阔大,须三人方能合抱其一;身材高挑、挺直,均在30米以上;冠盖如云,枝叶纷披;根,深扎于石罅,唯恐倾覆于足下深沟;目光总是向天空张望,竞争新的高度。据传,这对夫妻共沐风狂雨骤、同览云卷云舒已近千年,难怪引得惊艳一片!

    山间清泉滴答喷涌,山下小河哗哗奔流。山里时光大抵是寂寥的。

    可也有热闹的时候。遥想当年白茅洞供起菩萨、住进和尚的时候,这里也曾宾客云集、香火旺盛。香火熄灭了,接踵而至的又是那些来白茅洞野炊的师生,到树下定情的情侣,越来越多的远客……以及怒放的野花,喧嚣的鸟鸣树语!

   这里不单是竹类生长的王国,也曾是珍稀树种桢楠生存的乐园。但在特殊年代里,无数合抱大小的桢楠被砍倒,化作修建铁路的枕木,变为水上游弋的舟船......一次一次,这对夫妻树都幸免于难,矗立山间,成为过往的见证。

    在此之前,也并不太平,也还是险象环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自然法则就是这样的。

    据说,为了把它们打造成白茅洞永久的风景,当年那位和尚对它们实施了残忍的保护:在斧钺能及的树身,钉入了无数长大的耙钉。可以想象,当时那个锥心剌骨之痛啊!

    天下苗木,除了生长在皇家园林、名山宝刹、名人苑囿的能长成参天大树以外,山野之树,就是极其普通的诸如松树、杉树、桦树之属,又有几棵能长得顺风顺水,茁壮成材的?

    这两棵桢楠,历尽劫难幸存至今,太不容易了。所以,山风肆虐,大雪纷飞,它们从容沉静。共同的经历,让它们珍惜彼此的相依相守。

据老年人言,这对桢楠很久以前是各自独立的。现在看去,已长得亲密无间,紧紧融合在一起了——任你是高富帅、白骨精,怎么挡得了第三者插得脚?“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可这对桢楠树却能在患难中越挫越勇,于时光流逝里相互慰藉、不离不弃,把寂寞当热闹,用平凡成就崇高,乃至痛并快乐着——叹当今社会,世上还有多少这样的“夫妻”?就连追求“门当户对”的俗世男女也能从这对桢楠比翼齐飞,“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外形上找到爱情的佐证!

    难怪,白茅洞不因佛家招香客,却藉古树结善缘。

    伫立夫妻树下,我心如止水,神情庄重肃穆。轻抚已结痂的树干,上面是县林业局挂的珍稀树种保护的牌子。抬头仰望,恰遇一阵熏风吹过,夫妻树开始翩翩起舞,并有几只长尾巴鸟驻足树顶轻言细语……为了听清楚它们谈论的话题,我恍惚间变成了老夫妻足下的一棵小小桢楠树!

  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引自《易经》)。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披星戴月,风餐露宿,栉风沐雨,历尽千辛万苦,尝遍人间冷暖,谱写出一部部人间生活的美好画卷。那么,生活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生活是吃喝玩乐,有人说生活是苦尽甜来,有人说生活是养家糊口,有人说生活美好,也有人说生活艰辛,答案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比比皆是,举不胜举,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我看来,生活就是面对人生挫折,遇到排斥,面对孤立,面临无助,身临困境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生存勇气,既不自暴自弃,亦不怨天尤人,心平气和,冷静思考,尽力而为。夫为不为,人也,遇不遇,时也。君子博学深虑非为通,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知祸福相倚而心不惑,故君子博学修身正行以易时,一切顺其自然,“尽人力以听天命”。

  假如生活遇到排斥、孤立与忽视,与其默默承受伤害,不如积极面对,与其讨好他人,不如自强不息。排斥、孤立这类伤害,不像诸如暴力、辱骂、体罚、欺负等伤害能够及时受到大家关注,而是常常遭到忽视,无法得到及时纠正。这种忽视的伤害甚于身体伤害,面临这种困境,无需灰心丧气,无需默默承受,更不必怨天尤人。唯有告别牢骚,打破沉默,自强、自省、自爱、自励,方能自救。

  其实,生活不是自动扶梯,无法自达站点。生活无法通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来诠释,靠的是临危不惧的勇气、一往无前的信心与百折不挠的精神,靠的是“胜不骄、败不馁”的境界。生活中遇到挫折,半途而废最不可取,唯有持之以恒,知难而上,方能决胜千里。有时候,我们出发时信心满满,行动匆匆,开足马力,奋勇当先,生怕输在人生起跑线上,可一遇上挫折,便失去理智,夸大困难与挫折,满腹牢骚,怨天尤人,大骂生活不公,忘了从困境中总结经验,忘了自我反省和寻找出路,忘了出发时的雄心与壮志,忘了实现美好生活的夙愿,前进的动力和步伐就此戛然而止。我们常常走得匆匆,忘了因何出发。生活无法处处天遂人愿,我们无法事事左右逢源,与其灰心丧气、浪费时光,不如坚定信心、知难而上,须知美好生活无法自我设计,更无法自动实现,唯有艰苦卓绝,锲而不舍,方能成就美好未来。

  生活好比爬楼梯,无法一步登天,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登。最终能否到达终点,靠的不是开始时的速度而是行进中的恒心与毅力,靠的是不舍的奋斗与攻坚克难的勇气。速度快并非总是抵达终点的最佳方式,放慢生活脚步有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关键是始终保持一颗戒骄戒躁、不轻言放弃的谦卑之心。“进德修业”非一日之功,无法一朝而就,需要一点一滴的努力,需要我们“不断肯定、不断否定”,不因一时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不因暂时的失利而灰心丧气,时刻怀揣理想,珍惜时光与机会,直面前进路上的风风雨雨,向着心中的目标一步一步迈进,屡败屡战,且行且珍惜。生活的乐趣在于战胜困难的豪情与包袱卸去的放松,唯有不畏艰险,心平气和,“戒急用忍”,方能稳步前行直至成功。

  生活是一段五味杂陈的心路历程。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挫折也有机会,有困难也有希望。人生因为曲折而生辉,生活因为改变而美好。生活的真谛在于解决困难而不是享受成功,只有随时准备改变并勇于接受生活挑战、不畏艰难险阻的人才会因生活改变而美好。只想收获,不愿耕耘,不是生活,即使存在,也只能昙花一现。金木水火不因土而不立,辛酸苦辣不因甘甜而不能成味,一马平川、没有丝毫挫折和困难的生活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与活力,生活恰是一段充满希望又布满荆棘的心路历程,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噙者眼泪继续奔跑的人。

  生活无需太多,只需你我泰然处之。人生没有轨迹可循,生活没有公式可用。生活无需太多理由和假设,无需嗦与幻想,更无需满腹牢骚。生活需要我们双手创造,嗦与牢骚无法改变现状,面对生活苦楚,勇敢者寻求突破,牢骚者寻找借口。生活有时需要等待,偶尔发发牢骚可以理解,但决不可能成为不劳而获或不思进取的理由和借口。生活并不缺乏美景,而是缺少发现。唯有乐观进取,勇闯激流,方能享受生活,创造生活。

  好了,哩嗦了一大堆,也该告一段落了。当下,正值酷暑,烈日当空,激情四射,排斥、孤立无所遁形。生活中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也没有唯一的标准和答案,生活需要妥协与包容。我们不是苦行僧,无需负重前行,放弃有时也是一种生活。让我们伸出双手,敞开心胸,除祛牢骚,告别傲慢与偏激,用心真诚地拥抱生活的每缕阳光!快乐生活每一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调开一夜对身体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