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妈妈走了》读后感联想生活实际可以联想生活中的那件事???

  当我们被困在狭小的空间内,急于找到一个新的出口时,开始有机会重新审视10米以内的生活,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关注与自己、家人、恋人的关系。

  教了三个月心理咨询课 我看到曾经的自己

  当我们被困在狭小的空间内,急于找到一个新的出口时,我们开始有机会重新审视10米以内的生活。

  “老师,我在家里快要待不下去了,和爸妈三两句话就能吵起来……”

  “我每天熬夜打游戏,停下来就顿感索然无味,知道这样不好,但控制不了自己……”

  3个月前的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在家里开设远程心理咨询课,现在却成了我的暑假常态,并乐在其中。

  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开启了魔幻的2020年,也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关于疫情的各种信息不断拨弄着敏感的神经,整个人沉浸在焦虑的情绪中,感到失控和疲倦;假期被迫延长,在家里从寒假待到暑假,和父母整日相看两相厌,上演家庭版《囧妈》;事先拟好的实习计划被打乱,长时间宅家生活,甚至出现了“社恐”倾向……

  这时,我偶然得到一个在大专院校兼职心理健康课老师的机会,我正在读心理专业研究生,之前有过在中学心理咨询中心当助理的经历,还没做过高校的心理咨询和授课,于是爽快地应下了。

  咨询师在来访者面前的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以最好的面貌上课,我终于打起精神捯饬自己,不再是蓬头垢面、一身睡衣走天下的居家模样。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开始将注意力专注在眼前的事情上,焦虑情绪也慢慢缓解。

  疫情就像个导火索,引爆了大量被压抑的心理需求,不少同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神经官能症,失眠、焦虑、抑郁等,甚至影响正常的社会交往、学习状态和家庭生活。每天熬夜刷手机或打游戏,网瘾加重;长时间宅家不运动,不仅发胖,还常常眼望天花板失眠到天明;与父母朝夕相处,却矛盾丛生,家里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

  “不要因为自己的任何一种情绪而心怀愧疚。任何人都可能出现负面情绪,因为事不顺而产生低落抑郁的情绪更是正常的。”

  “不妨接纳自己这样的状态,允许负面情绪存在,它本身不是错的,不要为了情绪出现本身而给自己更大的压力。”

  很多人对心理咨询充满了不现实的期待,期待着可以从中获取万能灵药。其实,心理咨询讲究“自助者,人助之”。咨询师运用倾听和共情的办法,鼓励来访者分享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共同去探讨自我调适的方向。

  往往很多被认为是“正确的废话”,确实行之有效。比如,尝试接受一些自己不可控的东西,如果想走出某个情绪,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能做的事情而不是情绪本身;又比如,缓解释放情绪最有效的方式是与人建立连接,多与家人或朋友沟通交流,可以有效舒缓不良情绪。

  常常有朋友会问我:咨询师不会吸收很多负能量吗?其实,心理咨询是一个互相给予的过程。每次咨询到最后,有时很开心有时很怅惘,听完一个故事总会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深邃似海的情绪中去,但我感谢这些来访者给予的信任,让我有机会陪伴他们一起走过这段路。

  有一个小姑娘是为减肥而苦恼,曾努力瘦过,但近期因脚受伤无法运动,很快又反弹了10斤,在家里因为节食的问题与家长多次争吵,一度沉溺在抑郁的情绪中。

  在她的故事中,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也为自己忽胖忽瘦的身材而陷入自厌的泥淖。但后来我明白了,在健康的前提下适度追求美是没错的,但没必要为社会的审美和他人的目光去苛求自己。

  还有许多来访者给我的感觉也一样,做咨询就像是在照镜子,或多或少都能折射出一些自己的经历或个性。那些带着各种各样力量的故事与生命,也带给我很多感动,引领着我,督促着我。

  过去,我们探索星辰大海,汲汲于与外界的联系,但对身边的人和自己的内心世界,却漠然处之。直到疫情时,我们被困在狭小的空间内,急于找到一个新的出口,开始有机会去重新审视10米以内的生活,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关注与自己、家人、恋人的关系。

  感谢这3个月的心理咨询课,专治他人心病的同时,也是在进行自助,让我发掘出自己身上的力量。

  一边读文献一边筛信息 找回时间掌控感

  解决焦虑的最好方法,或许不是找到最合适的方向后再去实践,而是立刻去做那件事,再摸索着往前走。

  2020年6月初,在忙着期末和课题论文的学期末尾,我曾细致地计划了学生时代的最后一个暑假:疫情趋于平稳,学校管控放松,不如早点返校准备毕业论文,同时找个线下实习,为即将到来的秋招各类考试面试做准备。

  即将转为毕业年级的我此前被无数前辈告知,虽然秋招是“金九银十”,但暑假才是毕业季的求职关键期。作为一个“拖延症晚期患者”,我深知这个暑假待在家里很可能只剩一个结果:无限期地无效率拖延。毕竟,学校图书馆的学习氛围远比家里的书桌更催人上进。

  然而计划的脚步永远赶不上变化,6月疫情反弹,一切规划瞬间成空——所有学生停止返京返校,需要老老实实待着直到秋季开学。

  如此一来,计划需要重新准备,焦虑紧随其后。6月末,我的大脑开始为着各类选择与决定天人交战:论文实验进行不了可如何是好?是换个城市还是继续远程实习?一边实习一边搞论文,时间精力能否兼顾……问题一多,作决定的难度便呈指数级增长,让人“头秃”。

  从小到大,我似乎一直很喜欢计划被打破,更不擅长在大事上作决定。初中时,我在书桌前贴上一张时间计划表,把每天放学后的固定流程按照时间顺序布置好,时间精确到分。高中的我则专门准备了一本掌心大小的笔记本,把当天要写的作业设置完成时间,做完后逐一划去。这种对于时间的掌控感让我感到安全,一旦更改计划,我就会陷入焦虑,难以静心,效率低下。

  到如今,我又下意识想逃避。明明毕业论文的备选方案尚未定好,线下实习也无着落,我还是翻出了曾看过的电视剧和电影,和读过101遍的书籍,主动承包了家里的拖地任务,让自己“忙”起来。似乎只要空白的时间被不需要思考的事情填满,就可以忘记时间在流逝,假装这个暑假和过去每年的暑假一样,没什么特别的,也不存在毕业和求职的压力。

  但每当我无所事事地度过了一天,晚上躺在床上刷微信,看着朋友圈的大家分享实习经历和学术成果,自我安慰行为所建构的外壳被一寸寸击破,无力感慢慢渗入内里,脑海中一直有个声音在询问:你为什么不努力,你为什么要拖延,看吧,你已经在毕业和求职的道路上落后了一大截。

  彼时的我依旧没有想清楚,自己究竟是因为同辈压力而焦虑,还是因为对未来尚且没有确定的方向而迷茫。身旁的父母时不时催促:“事业单位稳定,地位高,最适合女生。”“快点准备公务员考试,再不复习就晚了。”疫情影响下动荡的就业市场,稳定性变得格外稀缺,我第一次动摇了求职方向,疑惑自身定位是否正确,要不要遵循那句古老的名言“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在纠结、拖延和自我怀疑之间,暑假的时间逐渐流逝。7月中旬,许久不见的闺蜜从国外留学归来,我们绕着城市广场数着脚步聊天,惊觉目前困扰着彼此的,都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和忧心。

  我们找了一家咖啡店,问店员要了两张便签纸,把彼此所面临的困惑一一列出,再把各个选择的优劣性对照着参考讨论,还是难以找到可以顺利通向未来的最优解。在写下问题和梳理方向的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即使原本的计划被打破、即将面临对未来方向的艰难选择,但最优解本身或许就不存在,如果根本就不去付出尝试和实践,如何知道那个决定是否合适?解决焦虑的最好方法,或许不是找到最合适的方向后再去实践,而是立刻去做那件事,再摸索着往前走。

  暑假过半,待在家的我逐渐找回了对于时间和生活的掌控感,开始一边阅读文献,尝试为论文无法做实验做准备;一边筛选合适的求职信息,不断明确自己的未来方向。焦虑依旧存在,但我似乎适应了它的常态化,毕竟未来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与其躺着,不如行动起来吧。

  在书中我走了很远的路

  也许因为想要出门的心思被彻底切断,我更容易心无旁骛地沉浸在书籍构建的世界里。

  我猜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想尽快从今年这场“大梦”中醒来。国内的一切都在慢慢恢复,经过此“疫”,人们的健康意识明显提升了,口罩戴上了,距离拉开了。对了,也不去旅行了,比如我。

  作为一名资深“驴友”,旅行几乎是我假期清单上的固定项目。去年暑假我与大学室友一同去了四川,在成都的街头上我们几个许下豪言,今年暑假要一起自驾游去西藏。如今豪言尚在耳边,疫情却在外边,我们理智地认为,不能去了。

  没有旅行的暑假仿佛更加漫长,就此浪费时间实在可惜。“诗与远方不可辜负”,远方去不了,不是还有诗吗?一个“驴友”往往也是一个文艺青年——我一般在买书的时候立刻化身文艺青年,因此积下了大量的买而未读的书。于是,我来到书架前,嘴角45度上扬。

  阅读的过程是安静的,其间没有风沙吹过荒漠时的声音,没有繁华都市人来车往的喧嚣,没有浪潮拍击海崖的轰响,也没有清晨时分空幽山谷间的啼鸣。然而,当我读着那些文字的时候,却又分明听到了它们。在《山居笔记》中我从宁古塔走到岳麓书院,看中华千年文明如洪流奔腾而过;在《神秘岛》中,我重回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与被困于太平洋荒岛上的一行人一同自救、经历奇遇;在《白鹿原》中,我置身陕西关中,脚下是雨后湿漉漉的泥地,面前田里的麦苗正泛着嫩绿;在《本源》中,我又登上了圣家族大教堂的塔顶,俯瞰巴塞罗那夜空下的万家灯火。于是我一点点意识到,文字是可以带着人行万里路的。也许是因为想要出门的心思被彻底切断,我更容易心无旁骛地沉浸在书籍构建的世界里,并在其间远眺、仰望、凝视,感受书中人的悲喜与命运的跌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更有漫漫长路,而阅读就像是一场足不出户的旅行,视线在纸页上来来回回,恍然间,便已走出了很远。

  没有固定的阅读速度,有时两三天就可以读完一本书,有时一周才能读完一本。从这个暑假开始直到写这篇文章的此时,我已经读完了不多不少的7本书。我已经记不起这7本书是什么时候买的,在哪里买的,但它们实实在在地送给了我7段各异而精彩的旅程。在旅途中,人们往往会为了难得的人、风景和经历驻足停留,慢慢感受,不必心急。我想,阅读也应如此。

  除了阅读本身,我还关注了一些读书类的自媒体,或是文章,或是视频,内容大多是值得一读的书籍分享以及书评。后来,我开始在网络读书论坛上发表或长或短的读后感,并与和我读过同一本书的读者们交流甚至辩论。我享受这个过程,享受用阅读去社交,以书作为谈资。

  我和小庞便是在论坛上认识的。因为他发在我书评下一条长长的回复,而决定找他私聊。他在云南,我在北京,“书”逢知己,从此多了个朋友。他说他很宅,除了看书听音乐没什么其他爱好。他还说,就算没有疫情,他也不想外出旅行,景点总是人山人海,太拥挤。我回他说,等疫情彻底结束,我还是会继续去旅行,书当然随时读。

  那句话说得很对:“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而此时的我也已发现,书籍不仅使我内心丰盛,更让我渐渐地将阅读变成了一种习惯,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这个暑假已经过去了大半,明明哪里都没有去,但我潜意识里却总觉得自己仿佛已经到过了很多地方。而那些或真实存在,或虚无缥缈的目的地就藏在书里,藏在字里行间,而且不拥挤,没有人山人海。

  异地恋前夕 我和女友漫游漓江

  我曾以为8天的旅程会很长,但是实际上却过得出乎意料的快。相比没有疫情时在北京的朝夕相处,这8天更显弥足珍贵。

  7月初,已经异地7个月的我和女友进行了一次重要对话:

  “我也想你了,我想去旅行,一起去?甘肃?丽江?”

  “不如来桂林吧?我还可以带你体验《向往的生活》。”

  “嗯,思考思考。”

  由于疫情的阻隔,我们俩自今年1月分别以来就再未见过。我获得了自上本科以来最长的宅家时间,经历了毕业论文写作的痛苦、答辩的紧张、回校毕业计划反复修改的大喜大悲、爸妈态度“跳楼式”的转变,以及博士阶段即将与女友分隔两地的“突发”消息。

  好在一切波澜不惊,毕业虽在“云端”,但也还是真切地到来了。当这个稍显特殊的暑假过半,为了舒缓自己的心情,也为下一阶段或许更加艰险的路途做准备,我决定规划一场毕业旅行。

  旅行地点的选择花了一些心思,我们希望找一个两人都未去过、景色优美但旅行花费也能够控制的目的地相聚。我从未到过桂林,女友虽身为桂林人,但也没有仔细领略过家乡的美丽,而她的当地人身份和“交流密码”般的本土口音能够保护我们不至于被“割韭菜”。反复讨论之下,我跨越大半个中国前往桂林。

  当飞机进入桂林上空,从空中俯瞰,满眼都是绿色,各种不同色号的绿杂糅在一起,构成一种虽然颜色单一但又不乏味的美感,蓬勃的绿蕴含着无限希望。然而,地表温度热到让人变形。抵达的日子是我和女友相遇相识两周年纪念日,原本想着见到女友时给她一个惊喜,甚至在手机里设置了提醒,但最后还是“热”忘了。

  景点游客寥寥无几,住宿相比往年要便宜不少,这给喜爱清静的旅行者难得的“慢游”机会。一阵山雨一阵晴,一路泥泞爬着山。当和女友坐在龙脊观景房间内的落地窗前,朦胧烟雨中连绵不绝的梯田,禾苗随着风儿波动,就像在演奏动人的韶乐。在那一刻,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祥和。沉默着,两个人相顾无言,一切又恰似尽在不言中,如果要问我所向往的生活,大概就是如此吧。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景盖桂林”,但我们也没想到,有朝一日会在漓江找不到拼竹筏的游客。下午,两人骑着一辆可爱的全粉Hello Kitty电动车加入城市的“电动车大军”,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没有确定的目的地,走走停停,一起欣赏山水之美,吃着路边买的香甜大芒果,习习凉风吹在身上,吹走灼热,说不出的轻松惬意。

  回到市区,晚饭后两人在漓江边散步,不禁聊起了未来。尽管关于异地恋在网上已讨论过很多次,终究不如当面沟通直接有效。去年年末在校园里轧马路,还想着两个人未来3年还在北京,闲暇时我可以骑着电动车带她去探索美食,周末爬香山、去动物园,甜蜜地畅想毕业后两个人的共同生活。没想到5月事情发生转折,就好像没有预想过新冠肺炎疫情会暴发并持续那么长时间,大概人生就是那么不可捉摸又出其不意。一切的机缘巧合,一切的犹豫与抉择,一切的不舍与迷茫,最终尘埃落定的结果,是我即将与女友展开长达4年的异地恋。

  我不支持她的决定,但也没有立即反对。异地恋是有风险的,从沟通上来说,信息传播会存在更多干扰噪音,误解、吵架的几率有可能上升;从感性上来说无法感知对方细微情绪,无法及时陪伴在身旁,难过时的落寞会加倍上升。这些负面情绪增多,无疑消磨两人之间的感情,甚至导致分道扬镳。就像一个矿泉水瓶里余下半瓶水,可以看作资源枯竭的预警,也可以看作希望的存在,未来的不确定,是抉择时往前一步的不可知性,也是往后一步的不可预测,人生在路上,走一步算一步。

  走走停停,两人逛过榕湖逛杉湖,看过日月双塔再到步行街上寻找宵夜。我曾以为8天的旅程会很长,但是实际上却过得出乎意料的快。相比没有疫情时在北京的朝夕相处,这8天更显弥足珍贵。短暂相聚之后,我们也将要开始各自博士阶段的学习生活,在面对面坦诚交流过后,也更能理解对方的感受。我们曾在北京三环边畅想未来,如今漓江边两人也展望未来,希望爱做梦的孩子都可以梦想成真,每一次的分离,都是为了更好的相聚。

  上午享受独居 下午为妈妈做饭

  半独居生活的本质也许就是如此:在准备的过程中收获一个人实践的快乐,而共享成果则实现了两个人的满足。

  作为一名即将升入大二的学生,我在杭州家中上网课度过了第二学期,然后,又接着过暑假。

  暑假是考验人的时刻。卡耐基说懒惰是万恶之源,我靠着母亲大人的纵容,已经懒了整整19年。

  虽然我懒,但这阻止不了我“一心向善”。我决定妥善地安排我的“半独居生活”。家里是母亲和我两个人生活,所谓半独居,就是白天母亲大人上班,我享受独居,晚上她回来,我得准备晚餐,和她共享。

  因此,我特地拟定了一天的计划表:看展,阅读,看电影,板绘,学韩语,准备英语专四考试。

  然而,在戒断症的影响下,手机显得愈发亲切。从睡眼惺忪的清晨摩擦到睡眼朦胧的半夜,精神快感从蓝光中不断迸发出来。只是那滚动的6.1英寸屏幕,终究还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疲软了,而所谓的计划也从未开始。

  这不禁让人捶胸顿足:只有目标没有具体执行步骤的计划都是鬼扯,因此我决定为暑假重新制定一份精确到分钟的计划。

  早上8点到9点背12页的英语单词;之后的1小时看TED演讲,英文、双语字幕各一遍,对着演讲稿做好笔记,又是两遍;10点半开始,对着韩国语教材为我追星10年积累的韩语添砖加瓦;11点半,就着偶像的歌词实操听说读写,顺便愉悦身心。为了集中注意力,我把手机扔在了房间另一头;为了清醒,我拿出了很久没写过字的笔记本;为了生活规律,我放弃了熬夜……

  在假期坚持做这些事并不容易,诱惑环绕,环境浮躁。我们在之前12年的教育中学会了学习的时候学习,玩的时候玩,自律也并非自由的标配。人们总说后就解放了,但成年的我们不再拥有被安排的特权,学习与生活、学校与社会时刻交织在一起,考驾照、实习、做饭、养花……在自由时间内作出自律的安排是我们的权利,更是自由的高配。

  下午虽然依然有阅读、板绘、作曲等活动,但是我对准备晚餐的兴趣从4点开始明显高涨。毕竟没有人能忽略母亲大人打来的慰问电话,以及她对晚餐的暗示,于是烹饪便成了黄昏的重要课题。

  我不敢点火柴,主要依靠电磁炉。对于做饭这件事,我自认天赋异禀,如何搭配、怎么切、放什么调料全凭一时高兴。

  对于在日式餐厅吃到的乌冬凉面念念不忘,于是我用干海带包、香菇和干贝复刻了汤底;日式酱油、老抽和绍兴料酒炒制的洋葱牛肉当作浇头;为了体现其凉面的本质,除了冰块,我还刨了大半根有机黄瓜丝作辅料。

  这碗乌冬面完美地复刻了几年前的感动:鲜甜,嫩滑,弹牙。

  但是仔细一咂嘴,我还是尝到了些许无措:和预想的细碎轻薄不同,海带涨大后从锅底摞到了汤表面,我不得不捞出了一多半;190克的牛肉比预估的多了一倍,直接盖住了所有面条;因为过于想当然,刚一出锅就把冰块都放进去了,“凉面”依然滚烫了好久……

  把这些讲给母亲大人听的时候,她露出了微笑,毕竟我的母亲大人也不是天生的料理王。把直觉变成经验往往需要多次的实践,但是一想到家人满足的笑容,过程也就变得有趣而充实了。半独居生活的本质也许就是如此:在准备的过程中收获一个人实践的快乐,而共享成果则实现了两个人的满足。

  经过一段时间的评测,这份计划在自我充实方面有明显的积极效用,而烹饪也为我和母亲大人的互动带来了良性循环。在自救的道路上,尽管我依旧时常懒惰,但总算是迈出了第一步。因此,为了避免成为万恶之源,耳机里正好传来一句防弹少年团的歌词:“比起苦恼,大家还是走起吧!”

家里来了客人作文(精选29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里来了客人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里来了客人作文 篇1

  烈日当头,如火的七月,不由得令人心生烦燥。树上的领主蝉仍在不知何时终了地叫着。路边的树也恹恹着,仿佛要被炎热蒸干了一样。

  往日的盛夏可不是这样热的,今年也不知是哪里出了问题,站着不动都觉得热。向路面望去,柏油马路上都冒出热气。

  在无聊的红灯时间中,我偶然遇见了他们。

  对,是两个外国人。我确实不晓得是美国的黑人还是非洲的居民,然而的确是纯粹的黑肤色。是一位母亲领着一个小孩,显然是来烟台旅游的了。

  那孩子在和他母亲说着什么,蹦出来的语言我也听不懂。不过从表情看得出来:不是渴了就是累了。可是那位妈妈仍是有些严肃地摇摇头,时而又有些为难而又快拗不过的表情瞟了瞟旁边也在等红灯的一家人,瞟了瞟独自站在一边的我。那一家人也露出了友善的目光与笑容。

  那位母亲终于下定决心,走向了我。我一愣,仿佛明白了什么。旋即又想到了:也许语言不通的尴尬又要出现了,可她说的却是流利的普通话:“小朋友,你好,我们刚到这样,人地不熟,请问哪里有冷饮店?”她说话就像早已想好似的脱口而出,无半点停顿。

  我一惊,赶忙开口,却有人比我更早。旁边的一家人听见,都凑了上来。

  “哎,我知道有一家不错,过了马路右边第一家。”

  “嘿,你别说了,那家贵死了,去往左走最头上那家,又好吃又便宜。”

  大家都急着支招,而那位外国母亲不停地说谢谢,谢谢。其实我觉得不过是买个饮料,可他们却如此热心,把烟台的热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上完了特长班,暮色已经燃透了苍穹,时间也不早了。我放慢了脚步,第一次这么细致地去打量我们这个的城市。又想起那两个不期而遇的外国人,心底生出浅浅的欢喜,像相逢一棵树,相遇一朵花。是他们无意的举动,让我重新感受了烟台的好。

  当家里来了客人,你看到的是新奇,我看到的是一座城市待客的热情。

  家里来了客人作文 篇2

  今天,我预感到家里好像发生了什么事,于是,朋友的生日派对一结束,我就往家里跑。可我东看看西瞧瞧,却什么也没有。

  没办法,我只好拿起了早上没看完的书以此来消磨时光。看着看着,我腿上突然痒痒的。“是幻觉。”我告诉自己。过了一会儿,又痒了起来,我低头一看,呀!我脚边有一个毛毛球――不!是一只小狗!

  这只小狗是一只棕色的小泰迪,它真的很可爱!一身棕色的卷卷毛,把它小小的身子裹了起来,远远的看,活像一个巧克力球,这样,名字就来了――巧克力。巧克力有一张极其呆萌的脸,圆溜溜的小眼睛,像两粒黑豆镶在它的脸上。两只小耳朵隐藏在卷卷毛中,几乎看不出来。我摸了摸巧克力的嘴,它竟然乖乖地让我摸,还伸出粉嫩嫩的小舌头来舔我的手。

  “怎么样?喜欢吗?这是我专门给你买的哦!”妈妈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我背后。“喜欢!我太喜欢了!妈妈万岁!”我跳起来,搂住了妈妈的肩膀。

  我很快就和小狗巧克力混熟了。每次我回到家,巧克力就冲过来,扑到我的身上,绕着我转圈圈。我进房间写作业,它就跟过来,趴在我脚边,等我写完作业来陪它玩。安安静静的,可乖了。

  巧克力乖是乖,可偶尔也很淘气,不过,教育它一下,它就会“知错就改”。一次,我正在做手工,给巧克力做了一顶帽子。我喊巧克力,它却没跑过来。我一回头,眼前的一幕让我又好气又好笑:巧克力立起身子,两只后爪着地,一只前爪搭在鱼缸上,另一只前爪正伸进水中,准备捉里面的鱼呢!我大喊:“巧克力!你在干什么!”它叫着跑过来,见我瞪它,马上不叫了。它趴下身子,低着头,望着地板,向我认错。好有灵性的小狗啊!

  这就是我家里来的新客人――可爱、乖巧,偶尔淘气一下的小狗巧克力。

  家里来了客人作文 篇3

  我盼望已久的《西游记》终于来到了我们家,驻扎在了我的私人书柜上。这可不是任何一本书都能享受得到的待遇呀。我也加倍爱护它,生怕它离开我家,跑到别人家去。

  它是在我九岁的时候来到我家的。

  那时候,我早已熟知它的名气,一见它就两眼放光,眼睛一刻也离不开它。我生怕爸爸把它掉在地上,便一把抢过来,紧紧地抱着,直到睡觉也没撒手。那时我才上二年级,只认识一小部分汉字,再加上它本身是文言文巨著,我根本看不懂。

  我认可的书有三类:第一类是漫画之类的薄书,被我放在空着的衣柜里;第二类是学校要求的必读书,被我放在写字桌上;第三类是高等书,包括名著和其他我最爱的书,都被放入了私人书柜上。

  《西游记》一来就被我安插进了私人书柜。我常常去看它,希望有一天能读懂。就在一个星期以前,我终于鼓足勇气,把它请了出来。

  虽然过了四五年,但它并没有掉色,反而光照左邻右舍。经过几年的学习,我对文言文也已熟知,可以正式地认识它了。

  当我读到齐天大圣大闹天宫时,不禁大声喊好。仿佛自己是孙悟空,用我的定海神针打出一片江湖。当我品味孙行者三杀白骨精,却被唐三藏骂回花果山时,心中愤怒不平,感叹不已。至于孙猴子三借芭蕉扇,我更是看得津津有味,不舍得放手……

  现在,我对这位访客有了新的认识。它不只是一本普通的名著,更像是一个亲密的朋友,时刻陪伴着我。

  与书为伴,人生更精彩。当你遇到一本前来做客的书,你会怎样对待它呢?

  家里来了客人作文 篇4

  日历催着我一天天长大

  在日历一页页翻过中,我被它催着长大,后我迫于无奈接待了一位客人。

  这位客人脾气不咋好,有时委屈难受哭唧唧;有时火冒三丈;有时却又莫名开怀大笑。

  期末考试前后,连续熬夜写试卷搞得这位客人脾气暴躁,骂骂咧咧的。和父亲对上了。

  你为什么总要来要求我?明明你自己也做不到啊!我质问道。所以你是在要求我吗?现在换你来管我了是吧!父亲立即回答。我不管。空气一时凝固到冰点,两两相望只余失望。父亲一时间也不知怎么回答了。

  这位客人也是从不消停,控制我的身体,别人的爸爸会在旁边看书陪着孩子,你呢,你只会玩手机,你总爱说别人怎么怎么好,可明明别人的爸爸也很好,你怎么从来不去看看呢!说出时我也在震惊,一句都没经过大脑,冲动是魔鬼。父亲一言不发了,我在后悔他在思索。

  父亲走出房间,我听着他的脚步声,他拉开客厅的抽屉翻找着什么,接着他把找到的东西放在我面前,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药,又怎样!我嘴硬道。那你为什么要拿我和别人比,我怎么比?嘴角向下,眼中不在有从前的光了,说完便走了出去,片刻卫生间响起了流水声。

  我才意识到原来我的父亲和别人的父亲注定不会一样,他是一个身患肝病的人,是一个终身不能脱离肝病的老父亲,原来他不是那么强大,他也会被我的语言所攻击到。

  我只冲动一下就让那位客人掌握了我的身体,造成了后悔和对别人的伤害,可我却没有任何办法,我躲避不了只能接待这位客人,我多想它不出现,可它终究是我成长中不可避免的客人,是我家中不可避免的客人。我想但我不可以!我该怎么办?

  家里来了客人青春期。

  家里来了客人作文 篇5

  “吱――吱”。宁静的夏日里,尖锐的叫声刺破燥动的空气。我不情愿地睁开双眼,寻找着声源。向窗边一看,原来是一只不安分的蝉搞乱了我的午觉。

  天气异常炎热,因为天是阴着的,空气有些湿。闷热的空气配上“悦耳”的蝉鸣。让我的心绪也不免烦闷。这是一只通体黑黝黑发亮、极其魁梧的“不速之客”,伏在窗纱上,仿佛有使不完劲似的,撕破喉咙地“号叫”。我不满地咕噜着,拉开窗户,隔着窗纱送给了它一个弹指。黑蝉被击中后,竟没失足落下。向着窗缘爬了爬。仿佛是为了报复我,叫得更加刺耳了。

  我心中咒骂着这只闯入我家中的黑蝉,心中突然浮出了一个邪恶的念头。我拿起我的水杯,朝着它一泼。水从杯中“喷涌”而出,劈头盖脸地向黑蝉身上扑击。它很悲哀地叫了一声,便携着“惨叫的余音”,从窗纱上掉了下去。但我仍是气愤,以为惩戒地还不够,心中依旧不快。

  刚躺下,“好”事就成双了。一声惊雷炸响,我又醒了。看着外头猛烈地大雨。我心想,这次可无能为力了。看向窗外,又想起了刚刚的那只黑蝉。它现在会是什么样呢?我暗想。但一看这么大的暴雨,再联想到那黑蝉的命运。我不禁心里有些低落。

  雨后,次日上午,又与小伙伴们在楼下嬉戏。远方的青山上,浮出淡淡的彩虹。昨日的“良心受愧”早已被我抛在脑后。我出于好奇,来到卧室窗户正对的楼下,想看看那只黑蝉到底还在不在。

  楼下是一个小水洼,乍一看,没有任何东西。可仔细地盯了一会,却发现水洼边有一具黑色的昆虫尸体。我心中一惊,不会是那只黑蝉吧。一想到这,心上就有一根小刺扎了进去。联想到平日心中信誓旦旦地保证绝不伤害小动物,再想那只蝉的命运。我心中的针便扎得更深了。

  唉,对不起那只可怜的蝉。

  从此,每看到那扇窗户,我就不免有些失落,因为,那扇窗户,记录了我的一件过错,令我羞愧。

  家里来了客人作文 篇6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我正在读《史记》,看到这句话的典故,不禁黯然伤神。

  “咚咚,咚咚……”一阵轻缓的敲门声打破了宁静。我没有应声,轻手轻脚地走过去,心里想着要是不认识的人就不睬他,待会就走了吧!

  从猫眼里望去:衣带翩然,一身黑色长衣也掩不住他卓尔不群的英姿,天生一副潇洒豁达气势,英俊无比的五官,仿佛是用大理石雕刻出来的,棱角分明。锐利深邃的目光,不自觉的给人一种潇洒感。

  “他是谁啊?”我小声低估着。倏忽地想起刚才镶在《史记》中的照片:“哎呀妈呀,他这样的衣着装束,是古代人?”

  我让他进来了,他跟我讲,他叫苏轼,来我家做客的。

  家里来客人了,沏茶是必不可少的,我跟苏轼说:“汝等须臾,我去沏茶给汝。”他微笑点头示意。

  我还是有所顾忌:“他真的是苏轼吗?要不试一试他?可这样会不会太没有礼貌了?他可是客人呢!”

  沏好茶,我用托盘端出厨房,边向他走去边喊到:“一衰烟雨任平生!”另一边同样传来了洪亮的回应:“也无风雨也无晴。”

  他真是苏轼!那为什么来我家做客呢?他来是为了什么呢?什么目的呢?现在是现代,他是怎么过来的?我的心里顿时有一百万个疑问,不过,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定要好好和他交流交流,说不定还能学到不少心得经验。

  苏轼先开口了:“我是从宋代来的,你好。”

  “咚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我从床上惊醒:原来是梦……人不复在,而我却早已难以抑制心中的悸动:“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家里来了客人作文 篇7

  普通的秋夜,月朗星疏。我正坐在阳台上,和那本《红星照耀中国》做斗争。

  终于,我实在读不下去了,我无力地瞅了一眼密密麻麻的字,起身开门,伴随着树叶的沙沙声,进去了。坐回桌边,翻下身找书,就看到桌子下,有一个恐怖的黑球!我“嗷”一声,呼来了睡眼惺忪的爸妈。

  妈妈还在不满地抱怨我,爸爸弯腰一看,惊奇地说:“哈,是个刺猬!”留下我俩久久不能回神。

  “还不快送出去!”妈妈说到。“你就当家里来客了呗!”爸爸笑笑。而我,也终于看清了这位客人:披甲而来,一副盔甲上全是细而尖的刺,刺尖还是白色,像冬天没化干净的小雪,一张脸还是很可爱的,和老鼠没什么区别,似乎是不喜光,他一动不动,很不满地缩着脸,像一颗巨大的、没剥壳的板栗卧在一边,好像我们一个招待不周,他就要拆了我家,一副蓄势待发的样子。

  我刚回过头来,就见爸爸用逗狗的方式,嘴里念着:“去去去。”用手去扫人家,可是这位客人除了对我房间的光线不满外,似乎没什么要求,卧在暖和的墙根,赖着不走。看着爸爸一副自作聪明而又束手无策的莽撞样子,妈妈不耐烦地说到:“哎呀你快起开吧哈,有工夫能不能去百度一下他爱吃什么?”

  爸爸赶快操起了手机。刺猬面对我们忙成一团,正不亦乐乎地看戏呢!我拿来一片苹果,问妈妈:“他吃这个,我要插他背上吗?”妈妈迷惑地看了我一眼,我解释说动画片里刺猬不就是一后背食物吗?妈妈哭笑不得地看了我一眼,指挥一边的爸爸拿来以前的鱼网,苹果往里一丢,用纸板啪的一下,将刺猬抓住了。把这位客人吓了一跳,还没反应过来,他就被送到了阳台外,面对苹果和航班的平稳落地,他很受用,看上去满意极了。

  “累死了吧?快回去睡觉,开门放进刺猬,真够能的!还有你爸,莽撞啊,弄坏人家怎么办?”妈妈给我俩定了罪,转头离开,关了灯。

  夜风习习,送来难得的清爽,我躺在床上,经过这位客人一翻折腾,心情却是极好的。

  家里来了客人作文 篇8

  那天,家中来了一位新客人。

  晚上,我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突然楼下传来一阵“汪汪汪”的叫声,不一会儿,一只黑白相间的哈士奇就这样被爸爸用绳索牵进了家。

  我有些慌张,这只狗狗是真的有点大,它一进来,就把前面两只脚蹬在了窗台上,这下差不多和我的爸爸一样高了。

  这只狗也不害怕人,见我过来就冲我趴下。我有点害怕,向后退了两步。它一路跟着我到卧室,我的手一抖,准备摸它两下,可是这只狗见我冲它走过来,突然就把目标对准了床垫,上去就是一口。我有些生气,对着它脖子上的绳索就是一拉,它一下跳起来,有些茫然地望着我。我的心中一乐,这个狗真傻,怪不得外号叫“二哈”。

  过了一会儿,它灰溜溜地走到客厅,找个地方趴着,那红舌头露在外面,不停地喘着气,脑袋也跟着到处张望。

  妈妈做好晚饭后,我们就上桌吃饭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二哈来到了桌子下面,“汪汪”叫着。它叫了一会儿,看我们都没有理它,就直接上饭桌把爸爸吃完的骨头给叼了下去。

  看到这一幕,爸爸妈妈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想打它却又下不了手。我夹起一块肉就向它扔了过去,它被惊呆了。一个转身,直勾勾地看着那块肉,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

  我去妹妹房间把她的玩具狗狗拿了出来。

  二哈看见自己的“同类”出来了之后,竟然理都不理。我就把玩具狗扔在它的身上,它一下子摆出了一个攻击的架势,一动不动地望着玩具狗,看样子是要准备扑上去吧。

  过了一会儿,爸爸就把二哈弄去洗澡。二哈一进厕所,水管就喷出一条直线,直直地打在二哈的身上,它受惊般猛地弹起,水花一下子溅到爸爸身上,爸爸就把他按到水管下面,强行为他洗了个澡。二哈想跑又跑不了,嘴巴一张一合的,看着要多可怜就有多可怜。

  第二天,二哈就被二姨接走了。这就是我家的客人――一只顽皮又可爱的二哈。

  家里来了客人作文 篇9

  你是人间漂泊的一位孤行客,我不知道你因为何事泪流满面。

  母亲骑着电瓶,急匆匆的样子,话也没说上一句没头没脑的撂下了一团干巴巴的仙人掌,吩咐我好生对待它。

  我问仙人掌哪儿来的,母亲说觉得仙人掌开花稀奇,不娇贵又好养,路上看卖花的小贩扔到一旁,就从一道拾回来了。我看它长得有些畸形,难怪不得卖花小贩的疼爱被随手扔在大路边,想来就算精心栽培也长不成什么样,约莫也活不了几天,于是即便母亲让我偶尔看一看,上点心,我也不甚在意。一个破旧的花盆,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后感作文4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