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这部电影名吗?

抗日片,很搞笑的.片名好像有个信字的,有一首弹棉花的歌,里面的日本鬼子以为弹棉花的弓是中国乐器.郭达主演.还有个口技很强的人.
  知道的告诉我一声.谢谢

有句话说: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喜欢朴树,是始于才华。

初听他的歌,觉得不错;再一听,很棒!

然后,就陷入了“单曲”循环。

或许,每一个喜欢朴树的人,都有一首他心中的最佳单曲。

从《白桦林》、《那些花儿》,到《生如夏花》再到《平凡的路》,无论你何时入的坑,不愿走出来好像都是一样的。

铺子觉得,这首歌所营造的氛围、表达的情感甚至比电影更加丰盈。

其实,朴树和电影的缘分早已有之。

在第一张专辑面世前,他就已经开始拍摄电影了,那是“大紧”高晓松执导的《那时花开》。

那个年代,电影在许多人眼中还是一件奢侈品,一门高雅(高级)的艺术。

朴树也曾做过电影明星梦,在《那时花开》之后,他还出演了“第六代”导演张元的《如果没有爱》,和周迅、袁泉,羽泉一起“彪戏”。

现在回头看他仅参演过的这两部电影,有两点很清楚:

一、都是不好看的文艺片。

二、他确实不适合做演员。

而他自己现在都不愿多谈那段往事,他说那是人生的“污点”。

但其实,朴树和电影的缘分并没有止步于此。

不做演员的十多年里,他以另一种身份与电影“纠缠不休”。

在许多优秀的电影里,我们都能听到他的歌声。

往近了说,13年管虎导演的《厨子戏子痞子》的片尾曲,是他的《送别》。

有人甚至这样评价:影片片尾的黑白照片配上《送别》的曲子,成了全片最动人之处。

15年,《解救吾先生》的片尾曲,是他03年的老歌《傲慢的上校》。

同一年,他还为侯孝贤导演的《刺客聂隐娘》做了宣传曲《在木星》。

朴树是侯导的迷弟,而他的这首歌用现代感十足的旋律,诠释了别样的“侠义”。

今年,他又为张扬导演的《冈仁波齐》创作了主题曲《NoFearInMyHeart》。

我们知道,《冈仁波齐》是一部平静、深沉、饱含力量的作品。

朴树为它做的这首歌却有一个人找寻自我的起伏过程。

一开始,歌是这样唱的:

这里,人是愤怒的、焦躁的。

可以说,朴树的歌和这些电影是互补或互文的。

现在的朴树,似乎也算是半个电影人了。

当然,既然喜欢一个人,只了解他的一半,肯定是不够的。

不过,从去年开始,他竟然愿意拍摄纪录片了。

虽然只有短短的10分钟,但很难得能看到朴树说了很多。

在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讲述自己“苦难”的朴树。

他说,自己从小就有“做音乐的冲动”,并以此为人生最大的乐事。

但有一天这个冲动没有了,他陷入了人生低谷:我不能想象,我每天不去弹琴,不写歌,我该干嘛?

这种痛苦,在今年的另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去见恒河》中也有提到。

这部纪录片,铺子之前单独安利过,算是目前为止,关于朴树最好的纪录片了。

影片也只有短短的11分钟,记录了朴树在印度恒河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其中,有他创作音乐的迷茫。

第一天觉得自己的作品是天才之作,神来之笔;第二天,再一听却觉得是狗屎。

我们也能看到,他对这个社会的迷茫。

在歌坛,他被认为一直是个特立独行的“怪物”,但他自认不是怪物。

看着肮脏但神圣的恒河,他依然搞不清楚这个世界,依然不知道谁才是怪物。

有时候,我们看到咱们国家那些人

当然,我们还看到,他对自己的反思。

他曾是一个自律的人,他坚信人应该自律,但现在他觉得自己过得没人味儿。

他觉得这不对,人应该多一些世俗的欢乐。

他觉得现在自己还不够好,他希望自己变得更好。

甚至,他祈求上苍,希望自己的妈妈能活得长久,能亲眼看到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是怎样的生活经历,让这个男人变成现在的朴树。

在节目中,他和我们谈及了自己热爱音乐的原因。

音乐于他,算是一种与外界交流的媒介。

说到交流,首选肯定是语言,但他觉得语言这种东西是比较虚假的。

当一个人特别想要表达什么的时候,会用到很多的修辞、逻辑。

于是,说出口的话,和心里想的肯定存在偏差了。

相比语言,他更信任音乐。

他还和我们分享了对自己的音乐(民谣)的想法。

他说,我们需要民谣,但他提醒那些过于喜欢他的歌,喜欢民谣的年轻人:沉浸于民谣其实很危险。

民谣太柔软,太安全,太温馨了,而年轻人需要去碰一碰这个世界的坚硬。

所谓少年的勇气大概就是不怕坚硬吧。

理所当然,在这个节目中,他也说了自己关于“少年”的想法。

少年,是观众贴给这个44岁“老男人”最大的标签。

关于“少年”,他是这样想的:不是我过于少年,而是这个国家的人提前就老掉了。

或许,那么多人喜欢他,就是把自己的那份年轻、那份勇气寄托在他身上。

当然,大家之所以都这么做,是因为他身上确实有这份少年感。

干净、单纯、直接、拗,甚至脆弱。

其实,一双粉色袜子,就暴露了他的“年龄”。

现在,朴树租住在北京顺义的一栋别墅里。

说到为什么选择这栋并不便宜的房子,理由很孩子气。

他回忆,当他第一次走进这栋房子的时候,阳光正好从窗户打进来,那一晚,他就梦到了这一场景,于是,决定非住这里不可。

一尺阳光,这确实是一个少年郎的梦啊。

有多少人,多少年没有做过这么美的梦了?

不仅有少年的梦,他身上还有少年的脾气。

他们家有一位一起生活了11年的保姆,秀梅。

当秀梅第一次做饭的时候,因为厨艺很差,朴树吃了一口,竟然默默地放下碗筷,走了。

秀梅后来说,她当时难过地哭了。

受到朴树的打击,秀梅狂撸各种饮食节目,最终变成了“食神”。

而现在,说起自己当年的任性事,看着秀梅,他还会忍不住笑起来。

从家里来到他的工作室之后,我们还看到了他身上少年的执拗。

他承认自己懒散,但也很专注,他想做一个音乐的匠人。

做专辑时,他能逼疯自己也逼疯别人。

不过,他不简单的认为这是性格上的固执。

他觉得这是他对自我的坚守。

虽然每次调试的,都是我们这种普通老百姓根本听不出的细节,但他不敢对自己说:偷懒一次。

因为,他相信,偷懒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然后就没有底线下去了。

不过,少年有他美好的一面,但也有他脆弱的一面。

他从初中就开始有抑郁症了,几十年来,病情反复,严重时,甚至曾想过自杀。

这也是他曾一度消失的原因之一。

狗狗做手术,他的眼睛哭得肿成胖子。

而有一次在厦门,晚上没事的时候,朴树就上街溜达,结果那种久违的、放松的感觉又让他哭了。

看得出,他的心,其实很脆弱。

但或许许多人喜欢朴树,也有他的“脆弱”这一层原因。

因为他的脆弱,激发了大家的保护欲。

观众想守护这个容易受伤的“少年”。

而且,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少年,而是一个“归来的少年”。

我们常说的: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朴树就是这样的人,他身上有一种曾探访过去或寻找未来后,归来的感觉。

最难得的是,虽然历经沧海桑田,他的心仍是“少年”。

有的人,还没出走,就已经老了。

有的人,出走、归来时,也已经老了。

而朴树是特例、独苗,是许多人理想中,永远年轻、永远勇敢的自己。

他的胸膛里,跳动着一颗磨不出老茧的少年心。

在某种意义上,这颗心,输送给许多人勇敢向前走的血液!

喜欢朴树,始于才华、陷于个性、忠于灵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视频怎么知道电影名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