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歌曲里的三个人物是谁?

明显低估了大陆观众的审美水平,认为粗制滥造的电影产品便

能满足内地影迷,在经受了内地市场正反多次耳光之后,香港电影品牌开始稳扎稳打,

重新找回自己在大陆市场的准确定位。

香港电影人也逐渐摸索出了趋

利避害的法门。比如这部《扫毒》

,恰是香港警匪题材电影的变异,警没有变,匪徒变

成了远在泰国的贩毒大亨。社会和谐,警察给力。

剧本扎实,环环相扣,严格遵循“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创作标

准,每几分钟便要制造一次剧情的小高潮。如果说武戏带动电影节奏向前的话,那文戏

则合理调度影迷情绪,让打杀不失精气神。

《扫毒》中,尤其以三兄弟之间的恩怨情仇

的发展脉络为重头戏,可谓是用文戏指导了武戏。该部电影特别喜欢制造矛盾悖论,在

生死选择上看似难为戏中人物,实则叩问观众自身。将生死问题,用武戏的方式,呈现

戏剧冲突与感情挣扎来,未尝不是香港电影近几年来,少有的诚意之作。

《扫毒》中的感情戏,无论是兄弟友情、夫妻爱情还是母子亲情,均恰到好

而不做某些同类型港产电影絮絮叨叨挠痒痒的姿态。

继而镜头一扫,楼下古惑仔持刀舞棍杀到,将气氛迅速凝结,战斗意志再次升级。寥寥

几分钟的桥段,融合紧张的剧情裂变,很见主创功底。

影片对三位主演性格的塑造恰到好处,刘青云饰演的大哥刚毅英勇、一心要抓住大

古天乐饰演的卧底恋家心切、

而张家辉饰演的角色虽然看似嘻嘻哈哈,

却能在关键时刻硬朗无比。人物性格,直接推动剧情发展,而剧情的前进,又造就人物

性格的转变,电影在变化中,彰显矛盾冲突。

反观打戏,在前有《逆战》

,近有《激战》的背景下,无论是武装冲突,还是近身

肉搏,都丝毫不输二者。当戏中,直升机开进画面,对地面进行持续扫射的时候,我们

分明可以看到香港商业片崛起并对好莱坞技术大片望其项背的希望。及至影片最后,在

传统文化氛围,又携带了好莱坞现代暴力美学精神,

《扫毒》为东西方文化深层次上的融合走出了艰难而扎实的一步。

自然,作为商业电影,美女与幽默,缺一不可。在《扫毒》中,泰国美女的加盟,

为影片增色很多。该道风景,虽然桥段不多,但也穿针引线,以其对张家辉饰演角色的

感情戏推进了电影剧情的大逆战,没有成为视觉花瓶。至于幽默,影片除了制造三兄弟

之间的欢乐桥段之外,更是别出心裁,做了一个金沙嘴“非主流”老大形象,其间揶揄

电影《扫毒》中多次响起香港经典老歌郑少秋的《誓要入刀山》

其中的主题曲《牧羊曲》也风靡起来,第一届春晚便邀请了原唱郑绪岚来演唱。

郑绪岚一件简单的毛衣一头时髦的卷发,甜美细腻的声音唱着这首极具河南豫剧风味的歌曲。

她唱道: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

辞藻间满是唐律之风,优美的山林景色,李连杰冒着汗珠的面庞浮现在眼前。

《牧羊曲》悠扬婉转,给这部男儿电影增添了一丝柔美。

那一年郑绪岚的粉色毛衣和《牧羊曲》都火了。

1984年——《难忘今宵》

慢慢走向正轨的春晚,在这一年收获了她的“主题曲”《难忘今宵》。

第一年的春晚办完之后,当时负责晚会的导演黄一鹤总觉得缺少一首能和节目配合的歌曲。

于是他找到了创作《我的祖国》的著名词曲作者乔羽。

乔羽先生斟酌再三,写了这首《难忘今宵》。

这首歌有家有国,有祝福有期待有不舍:青山在人未老,共祝愿祖国好。

在黄一鹤的力荐下,上一年唱过《乡恋》的李谷一拿到了这首歌曲。

这首《难忘今宵》成为了每年春晚的压轴歌曲,也成为了春晚的一种标志。

之后的三十多年里,春晚换了主持人换了演员换了舞美,而这首《难忘今宵》却始终没有改变。

1985年——《龙的传人》

现在更多的人知道这首《龙的传人》,都是王力宏在2012年春晚上的演绎。

但这首歌在早在1985年便登上了春晚,由黄锦波演唱。

当时的在台湾政治大学上学的李健复,感觉自己一直被笼罩在历史的悲情之中。

他恨这种懦弱的悲情,抑郁难平的他创作了这首《龙的传人》。

希望能够唤醒当时国人的风骨。

原版的《龙的传人》听起来振奋的同时更带有一种悲伤和不甘。

在那个时代里,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是一种气节。

之后王力宏翻唱的版本更加有底气,更热血,也印证了国人思想的转变。

这首歌也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发展。

1987年——《冬天里的一把火》

1986年之前,费翔从来没有在中国大陆上生活过,对大陆的现状丝毫不了解。

当他得知大陆有春节联欢晚会之后,他自己手写信件推荐自己。

当时台湾和大陆的通信十分不发达,因此费翔的信件是否能够到达他并不知道,只能一次又一次的投递。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费翔作为第一批港台艺人被邀请参加春晚。

皮肤白皙,身材高大,眼窝深邃,在春晚的舞台上,穿着红色的夹克唱了那首《冬天里的一把火》。

“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的心窝。”

清亮的声音自如的舞步,费翔成为了万千少女的梦中情人。

这首《冬天里的一把火》在那个唱红歌居多的年代,如同天外来物点燃了全国人民的心。

1989年——《爱的奉献》

1985年韦唯胜过毛阿敏,获得青歌赛第二名。

1988年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唱歌比赛获得金奖,从此名声大噪。

1989年,韦唯受邀参加春晚,演唱了那首《爱的奉献》。

欧美范十足的韦唯穿着一件粉色垫肩西服裙,深沉有质感的声音唱着: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

这首大爱之歌在韦唯大气又柔情的演唱中感动了无数人,那个夜晚太多人流下了眼泪。

后来这首歌每每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之时就会响起,即便很多人忘了韦唯,但这首歌从来不被时代遗忘。

1991年——《我想有个家》

1990年潘美辰的创作曲《我想有个家》获台湾第一届金曲奖,年度最佳歌曲奖。

1991年潘美辰带着这首《我想有个家》登上春晚的舞台,让这首歌彻底家喻户晓。

潘美辰说她是个典型的巨蟹座女孩,特别恋家。

出去工作无论到哪里都要给父母打电话说说自己的工作,她说这样她就能安心一些。

于是她创作了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游子的心。

“这世界那么大却没有一处属于我。”

在春晚那个阖家欢乐的日子,有一群人却回不了家,他们可能因为距离或许因为工作,总之难以团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晚除了欢乐,还有一群游子需要关怀。

潘美辰这首歌唱出了无数在外漂泊的人的心声,即便过去这么多年,这首歌仍然能引起太多人的共鸣。

1992年——《新年快乐》

小虎队的旋风刮起,全国人民似乎都在关注着这三个各不相同又同样帅气的男孩的成长。

青春洋溢的小虎队、甜美的忧欢派对一起在那个全国欢度的节日里唱起了这首《新年快乐》。

少男少女的情愫借着“新年快乐”一起表达出来。

那年,春晚的歌曲已经开始在意年轻人的情感了。

那时候小虎队的火爆程度完全不输现在的TFboys。

又会唱又会跳的少年如清风一般吹进了观众的心里。

这首《新年快乐》也成为了表白佳曲。

1995年——《同桌的你》

1994年那首《同桌的你》,应该是80后共同的回忆。

那些年校园民谣兴起,朴树、水木年华、叶蓓等一众校园歌手横空出世。

这首《同桌的你》,被老狼唱的意味无穷,让太多人想起在校园时的那段时光。

在“四大天王”盛行的年代,校园民谣歌手杀出一条路。

在老狼清华大学毕业的时候,女友要去留学美国。

老狼用越洋长途电话将《同桌的你》献给了大洋彼岸的爱人,女孩当时感动万分。

1995年老狼穿着白衬衫唱起这首歌,伴舞的是一对少男少女。

观众打着拍子一起哼唱,《同桌的你》从此再也没离开过校园。

1998年——《相约一九九八》

这首《相约一九九八》好像是属于1998年那一年,也好像只属于春晚这一个舞台。

王菲空灵的声音与那英沙哑的声音格外贴合。

那句:来吧来吧,相约九八……成为金句。

这是属于1998年的歌,这一年是很重要的一年。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历经20年,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那英的声音更具真实的幸福感,王菲的声音更有对未来的幻想。

那英是真王菲是幻,真与幻相互交融,其实它属于每一个时代。

1999年——《常回家看看》

1995年《常回家看看》的词作者车行的父亲去世了。

在送走父亲时,与父亲的点点滴滴突然像拍电影一样,一幕一幕浮现在脑海中。

车行突然意识到,其实这么多年,在外面奔波劳碌,最享受的还是一大家子在一起的时光。

可是后来儿女们都长大了,大概属于父母的只剩下了这个春节,甚至有时候春节都不能陪伴在父母身边。

“子欲养而亲不在”可能就是这一生最大的遗憾了吧。

后来车行写下了这首歌:生活的事情和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和爸爸谈谈。

太年轻的人总是不愿停下远行的脚步,回头看看那在原地等待的父母。

1999年《常回家看看》在“一大家子”的包围中被唱出。

表达着普天之下父母的心情和盼望,也时刻警醒着在外漂泊的子女,该回家看看了。

人们对那时候的春晚有着不一样的情怀。

春晚的模式在变,风格在变,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色和追寻。

但那些曾经惊艳了一个时代的歌曲,永远流淌在每一个人的血液里。

或许你选不出哪首是最爱,就像说不出最喜欢几岁的自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十年代的演员都有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