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戒电影故事大全

   对于电影来说,2003年不是个丰收的年头。其中既能受到观众普遍认同,取得极佳的票房收入,同时又能得到专家一致好评,成为奥斯卡获奖热门的,大概非《指环王3:国王归来》莫属。
  刚开始看《指环王:护戒使者》的时候,有些不得要领。对那部在英语世界堪称流行经典的原著小说本来一无所知,更弄不清虚构的中土世界里众多的部族和独特的文化,一下子面对数不清的人物和错综复杂的情节背景,真是不太容易入戏。到了第二集《双塔奇兵》状况大为改观。分述三路人马各自的历险,头绪清楚了,人物的性格也更加分明,我是在这一集才真正进入情况,开始随着剧情发展的起伏跌宕,期待着最后的大结局。
  从《指环王》第一集公映到不久前第三集问世,制片方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在全世界范围来营造一个《指环王》文化,让观众逐步熟悉它,了解它,适应它。因为有了这样的战略安排,《指环王》才敢于走一条慢热路线,让三集戏一集比一集更精彩,并且把最激动人心的部分放在最后一集。同去年风生水起的大量影片续集相比,《指环王》的接二连三是步步走高,而那些《黑客帝国》、《无间道》之类的续集们却给人一蟹不如一蟹的感觉。
  《国王归来》真正把《指环王》推向了高潮。一面是人类与魔王进行着惊天动地的殊死大战,一面是弗洛多和咕噜受着魔戒的诱惑在公义与私欲之间苦苦挣扎,人类命运悬于一线。而这种内在的紧张感是通过一幕幕影像奇观表现出来的。佩兰诺平原上一场上万人马参与的大战,飞羽、巨象、火龙,诡异的索伦魔塔和幻境般的白城堡,还有那诗一样的夏尔田园……在这些瞬息万变的巨大影像面前,你不断受到震撼,血压升高,荷尔蒙加速分泌,甚至有些失魂落魄之感。一直到三个多小时的超级震荡结束了,在极致的快感之后,你还会激动不已,不想也不能理清头绪。如果一定要我评价,我也许只能说:这真是一部――“大”电影。
  最初,电影是作为一种纪录活动图像的工具发明的。它是当时人类实现多年梦想的一种新媒介,也许还会成为一种不错的玩具。不论爱迪生还是卢米埃尔兄弟都没想过,它还会成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后来它还是成了艺术,但由于那个原始的出发点,至少有一派观点认为,电影的本质是纪录。在没有电视,没有DV的年代,这种观点没有多大问题。可是到了电视已经在更大范围,以更大的规模完成着纪录的功能,还包括普通叙事的功能;而DV快要实现一个全民影像书写时代的时候,仅仅纪录的电影还有什么独特的存在价值吗?
  过几天我准备去东非旅行,有朋友劝我带上DV――那可是一次难得的个人经历呀!我却不想带。主要是不想让它干扰旅游的兴致,其次是想到拍回来的几盘磁带虽然对自己来说算是不无意义的纪录材料,但那种没有创意的无剪接原始素材根本不会有人愿意多看两眼。国家地理杂志拍的纪录片那么漂亮,又有多少人看呢。但如果退回20年,情况会怎么样?我想在学校礼堂里搞个放映专场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我们面临的现状就是如此,超饱和的纪录影像让人麻木,要引着观众花钱进电影院,只靠纪录或是纪录式的叙事,实在困难。
  与纪录影像相对的是奇观影像。通过特技制造奇观从梅里爱时代就开始了,但直到近年来,依托着现代数字图像技术,电影的影像奇观才插上飞腾的翅膀。这几年的所谓好莱坞大片无不借助数字技术制造着各式各样的奇观,但同《指环王》相比,不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显然还差着一个层次。
  说《指环王》是“大”电影,不仅因为它用了四年多时间,上千人参加美术设计、制景、服装、化妆、道具和数字制作,有将近10个小时的总长度,花了/3/view-719742.htm

  • (美国) / (中国大陆) / 伊恩·麦克莱恩 / 马丁·弗瑞曼 / 理查德·阿米蒂奇 /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 奥兰多·布鲁姆 / 伊万杰琳·莉莉 / 李·佩斯 / 卢克·伊万斯 / 斯蒂芬·弗雷 / 肯·斯托特 / 詹姆斯·内斯比特 / 约翰·贝尔 / 马努·贝内特 / 杰德·布罗菲 / 亚当·布朗 / 约翰·凯伦 / 瑞安·盖奇 / 马克·哈德洛 / 彼得·汉布尔顿 / 斯蒂芬·亨特 / 威廉·基尔舍 / 西尔维斯特·迈可伊 / 格拉汉姆·麦克泰维什 / 迪恩·奥戈曼 / 米卡埃尔·佩斯布兰特 / 艾丹·特纳 / 彼得·杰克逊 / 泰瑞·诺塔里 / 佩吉·内斯比特 / 玛丽·内斯比特 / 周志强 / 姜广涛 / Isabelle Rose Kircher / 西蒙·伦顿 / 马克·米钦森 / 莎拉·皮尔斯 / 史蒂芬·乌瑞 / 史蒂芬·寇贝尔 / 格雷格·埃利斯 / 达拉斯·巴内特 / Robin Kerr / 伊利亚·伍德 / 雨果·维文 / 克里斯托弗·李 / 克里格·霍尔 / 劳伦斯·马克奥雷 / 凯特·布兰切特 / 美国 / 新西兰 / / 彼得·杰克逊 / 161分钟 / 186分钟(加长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魔戒讲的是什么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