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式偶像女团在中国不火?

那时候,我们以为杀马特的发型是时尚潮流;我们捧着手机执着地在课间午后按着电视上的号码疯狂投票;当总决选的投票数揭晓时,我们的心随着电视机里何炅、汪涵的声音一起狂跳。没错,刺猬君说的就是《超级女声》,一个真人秀中绕不开的话题,经历了十几年的浮浮沉沉,它又回来了。

互联网时代再看《超级女声》,会有什么不一样吗?这个真人秀界资历最深的IP会如何应对这个全新的世界和又一波新的年轻人?刺猬君带你看看互联网选秀时代的《超级女声》。

刺猬公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

合作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by 魏晓涵 马碧滢 整理

“超级女声”的品牌是蜜糖还是毒药?

从湖南卫视的跨年晚会上,05年《超级女声》三强同台为今年回归的《超级女声》吆喝的那一刻,不少电视机前的粉丝不禁心中一动,似乎十一年前的那些热爱歌唱的少女并肩作战、粉丝们疯狂投票的日子还在昨天。

随着今年《超级女声》的回归,似乎我们的青春也跟着那一声呐喊慢慢悠悠地回来了。(咳咳,刺猬君好像不小心暴露了年龄)

今年对《超级女声》来说有些特殊,“怀旧”成为一个绕不开的主题。不仅是名字从“快乐女声”变回了“超级女声”,连赞助商也找回了当年的蒙牛酸酸乳。当年,这个品牌和《超级女声》一样火爆全国各地,此后他们的命运也在一同进入平台期。甚至今年《超级女声》的制片人,当年也参与过第一届《超级女声》的节目制作。

怀旧归怀旧,今年的《超级女声》和十多年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选秀舞台从电视机转移到了互联网(芒果tv),这意味着更强的互动性和更多新颖的形式可以使用。

果然今年《超级女声》是准备放大招了,从目前公布的消息来看,用“live show竞技+真人秀+偶像养成”可以完美概括今年的《超级女声》选秀模式。除了传统的比赛形式,节目组计划对选手进行24小时、360度全景跟拍。同时还加入了唱吧、贴吧、SNS网站等作为互动平台。

目前从湖南广电公布的数据来看,成果还是不错的。启动66天报名人数突破13万,芒果直播APP选手累计互动超过两千万,视频播放数量累计超过两亿。

多数选手是95后,而不少选手还表现出了二次元的特征。不难看出,新选秀时代,年轻人群依旧参与度最高,而对于被互联网生活习惯浸淫的95后们来说,芒果台的做法无疑是接地气又明智的。

从运作模式上看,今年的《超级女声》对偶像的定义发生了变化。事实是,互联网时代文化更加多元,想要和当年一样选出一个“全民偶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选秀偶像的粉丝群体相对小众化的基础上,加强粉丝和偶像之间的联系,这样的偶像养成计划是湖南卫视正在做的,也更契合当代互联网精神。

回想当年05年《超级女声》总决选的夜晚,李宇春以352万票的优势成为冠军,使湖南卫视的收视率当晚飙到11.65%,这是中国电视史上的一个记录,难以复制。

05年的《超级女声》作为一个现象级综艺,不仅开启了中国电视的“选秀元年”,更成为学术界讨论的话题之一。《超级女声》舞台不仅仅是个电视节目,它曾被时评家和知道分子们阐释出音乐和娱乐以外的社会学意义:“庶民的狂欢”、“一场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反动”、“开文化民选之先河”等等。

2004年到2006年之间几届《超级女声》的成功,引发了国内卫视选秀节目的热潮,《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绝对唱响》等节目也开始成为收视热门。而湖南卫视则于2007年转而举办男性选秀比赛《快乐男声》,捧红了一大批新人男歌手。

2008年,广电总局开始叫停各类选秀节目,未能给《超级女声》下发批文,因此,《超级女声》沉寂一年,2009年,和《超级女声》节目形式一样的选秀节目《快乐女声》重新开播,之后的几届《超级女声》们也呈现出新的特色来,唱作型歌手曾轶可、李霄云等个性鲜明的歌手不断涌现出来,她们的独特曲风和作品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超级女声》之后,歌唱类选秀节目如海外引进的《中国好声音》以及《蒙面歌王》、《最美和声》等开始热播,这些舞台上的歌手不再像曾经青涩纯真的“超级女声”们,他们要么已经是专业歌手,要么背景比较华丽,拥有较为优质的社会资源,能够让歌坛重量级导师转身的唱歌水准也非同凡响。

现在的《超级女声》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了。粉丝经济时代,要让偶像和粉丝的互动性更强,距离更近,互联网提供了一切便利的手段,下一步就要考验湖南卫视强大的运作能力了。

一板一眼的选秀没有出路了,

不如试试少女养成计划?

这一次,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终于不是独自战斗了。今年还有一些节目也将它们的目标瞄准了少女们,包括因为黄段子意外火起来的费玉清领衔的《国民美少女》,和正面对抗《超级女声》的同档期节目、来自浙江卫视的《蜜蜂少女队》。同时,《夏日甜心》《元气少年》两档偶像养成综艺也将于今年在湖南卫视和观众见面。

这些节目共同之处在于,玩的都是“少年偶像养成计划”。

以刚播出不久的《蜜蜂少女队》为例,节目和韩国娱乐公司合作制作,计划从100人中挑选出7个女生最终组成女团lady bees,计划使之成为“国内最好的女团”。而观众需要做的则是在电视机前见证这些少女如何从默默无闻到荣誉加身,进入光怪陆离的娱乐圈。

和《超级女声》相比,《蜜蜂少女队》依旧沿袭了传统的播出模式,主要播出平台为电视。从首期播出的收视率来看,在晚间不同时段的综艺大战中勉强能挤进前十位,也并未在网络世界激起太大的波澜和讨论。

《蜜蜂少女队》节目组的一大噱头是背后强大的护航阵容,除了谢霆锋和吴奇隆两位兼具商人和艺人双重身份的明星,另外还有来自编舞、造型、推广、音乐制作等不同领域的精英提供指导。

导师制似乎成为国内综艺节目的标配,成为节目控场的利器,展现出专业的态度。

不过,在刺猬君看来,对于少女偶像培养这样的节目来说,大牌导师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好处在于明星的确能吸引眼球,增加节目看点;隐忧在于他们身上自带的光环可能会吸引太多的焦点,却模糊了参赛少女们的性格特点和个人魅力,最终培养出的这个团体的关注度可能会被大大冲淡。

女团养成选秀《蜜蜂少女队》,吴奇隆担任导师之一

同样是少女团体养成,《国民美少女》走的是日系偶像培养路线,摒弃导师设置了“校长”费玉清这样一个引导节目流程的角色,邀请叫兽易小星等名人参与表演,将36个少女分为几队进行户外游戏、歌舞表演等方面的竞赛,给参赛少女足够的空间展现自身的个性和才艺。

《国民美少女》并没有选择电视而是转投网络平台,显然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收视群体。单期播放量均突破三千万,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了,要知道现象级纯网综艺《奇葩说》的新一季节目,单期播放量也只是在三千万上下徘徊。

节目组的聪明之处在于,《国民美少女》本身的培养计划有一个已经相对成功的商业化模板SNH48少女组合,这个团体为节目培养出的女团类型减少了许多不确定性。每一期节目的主题也相对鲜明,节目擅长展现她们的魅力,这就足够成为一个精彩节目的前提。

值得一提的是,该节目虽然网络点击量高,但话题性和新闻性方面还较为薄弱。作为网络节目,《国民美少女》没有引发网络热议未尝不是一种遗憾。

偶像养成综艺《国民美少女》

湖南卫视的《夏日甜心》和《元气少年》两档节目还未露端倪,不过据说走的也是偶像养成的路子。

似乎进入2016年,综艺节目的焦点从亲子类、歌唱类、游戏类,转移到偶像养成类,从《超级女声》的全新选秀形式中也可以观察到。

眼球经济、粉丝经济时代,综艺也不甘落后,粉丝引起的高话题度和高购买力,成为制造偶像团体的原动力,不过单单依靠一档综艺节目想要成功,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05年的《超级女声》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面对选择更多、审美更挑剔的观众和粉丝,综艺节目组遭遇的挑战可能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日韩原版偶像是如何养成的?

从少年偶像TFboys,到引起全民热议的Sunshine组合,再到韩国归来的小鲜肉,国内偶像团体市场的供不应求以及话题度显然吸引了资本的关注。有自媒体统计称,目前市场上的女子团体已经达到近30支,日系女团、中国风女团、游戏宅男女团、星座女团等等。

虽然偶像团体数量种类繁多,但大多数都未能真正掀起波澜。

近几年爆红的小鲜肉TFboys

相比横空出世的偶像团体,通过综艺出道似乎是一种相对速成的培养方式。时长跨越一季度,在电视或网络平台博得高且密集的曝光率,节目结束可以直接出道,高效又节约成本。从这个模式来看,不就是《超级女声》最初的造星模式吗?差别在于,现在培养对象从个人变成了团体。

《蜜蜂少女团》号称利用三个月的时间打造国内最好的女团,真的能够实现吗?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在短时间内通过一档综艺推出一个偶像团体,在日本韩国相对成熟的造星工业下,也鲜见这样的节目形式。即使娱乐公司为偶像团体开播了固定的综艺节目,也是长期的,更注重展现团体成员的个人生活、成长经验,而不仅仅是选拔过程本身。

引进日韩养成模式并进行本土化改造的做法是否真的能达到日韩偶像团体的培养效果?知己还得知彼,我们不妨先讨论一下日韩所谓偶像养成计划到底是啥样的。

韩流这几年在国内风行,相信你即使不太了解,也应该对韩国目不暇接的男团女团有所耳闻。韩国残酷的练习生培养制度虽然饱受诟病却也效果显著。

往往在小孩十多岁的时候就会被星探选到公司作为练习生,出道前进行高强度的才艺训练,从唱功、舞蹈、综艺、演戏甚至舞台礼仪,练习时间短则两三年,长的可以达到十年之久。从身体到心理都要经历严苛的考验,所以我们才能看到他们几近完美的演出。

另外一大特色则是强势的经济公司

韩国的SM、JYP、YG、FNC等几家娱乐公司巨头几乎垄断了所有的偶像团体资源,彼此之间派系分明,同样对旗下艺人的控制和压榨也是不言而喻。今年在韩国国内一度升至CPI(内容影响力指数,由韩国CJ E&M和收视率调查公司NielsenKorea联合发布)第一的少女偶像养成综艺《PRODUCE101》,就是不少小经济公司打破界限,联合起来合作推广自家少女优秀练习生,对抗几大巨头的实践。

将偶像工业发挥到极致的,当属日本的Johnnys事务所,这个几乎输送了日本所有男子偶像团体的经济公司,同样是在很小的年纪就把成员招进事务所,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公司和电视台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练习一定时间后,优秀的小练习生可以上综艺、演戏、为偶像前辈的演唱会和演出伴舞,从而提高曝光率,测试初期粉丝吸引力,再通过不同的机会以偶像组合或者个人的形式出道。

这样的团体往往出道时就实力强劲且人气高涨,团体的稳定性也极强。比如木村拓哉所在的smap团、松本润所在的arashi团都是出道已经二十几年或者十几年,依旧可以被称为日本“国民偶像”的团体。


日本国民偶像男团Arashi(岚)

宅男们喜欢的AKB48则是日本偶像文化的另一种创新形式。该团体人数众多,分为不同的队伍活动,形成严格的竞争模式,只有人气高的成员才有上综艺、上专辑封面、出演mv和电视剧的机会,年纪大的成员会逐渐毕业,将机会留给后来人。

AKB48主打“可以面对面的偶像”,AKB系的女孩子们都是从地下小剧场一步一步走上大荧幕的,而一年一度的“总选举(即由歌迷选出人气最高的成员担任当年的center)”也是AKB的创举。


日本偶像团体AKB48部分成员

总的来说,日韩式的偶像培养呈现出这样的特点——时间长,粉丝忠诚且有参与感,背后是演艺公司强大的资源、成熟的体系、专业的指导作为支撑。

不妨带入一下,不论什么时候粉上偶像,你都能从影像资料中看到他是如何从一个小小少年或少女成长,褪去青涩,在舞台上光芒万丈,这种时间积累起来的感动是观看一个短时间的综艺节目难以带来的;再不妨带入一下,你是一个不太喜欢跟人聊天的宅男,喜欢荧幕前那个活泼可爱的女偶像,于是你可以去小剧场看她演出,去参加握手会和她近距离接触、合照,甚至可以购买专辑投票决定她的排名,作为粉丝的存在感和参与感是不是瞬间变强许多!

这恰恰是偶像的魅力所在,永远和粉丝捆绑在一起。偶像的培养是一个相互的长期的彼此驯化的过程。

中国目前意识到了这一领域的市场空缺和明朗前景。TFboys起源于互联网,通过粉丝的推动逐步走到台前,走的也是日式偶像培养的路子。SNH48直接是日本AKB48分属海外的姐妹团体,可以直接套用现有的培养模式,最早更有AKB48的成员前来中国对SNH48进行指导。

综艺对于日韩偶像来说,和演唱会一样,是展现自身多样魅力的形式之一。刺猬君并不想给我们不断尝试创新的偶像培养类综艺泼冷水,作为一种全新的综艺形式,它的确吸睛,也可以做得有趣,但这可能只是一个开端。前期需要更多的努力,后期需要更多的资源。

站在长线的角度上看,节目组和制作公司能从中获得的价值可以远远不只一档综艺所能带来的。需要体谅的是,国内卫视节目众多,本身资源方面就存在先天不足,想要打造国内顶级女团,要走的路还很长。

为什么传统草根选秀不好看了

说回选秀本身,从05年《超级女声》选秀的万人空巷,那几年各大电视台衍生出数量众多的草根选秀类节目,到近几年草根选秀节目越来越少,话题度大不如前,收视疲软。电视人心好累:观众越来越不好伺候了。

观众的口味越来越挑剔,注意力被不同类型的综艺分散的确是事实。

一方面传播渠道更多样化了,全网综艺崛起,观众收视习惯变化,电视的打开率越来越低。

以爱奇艺《奇葩说》、腾讯《我们十五个》、中国版《拜托了冰箱》为代表的只在互联网播放的综艺节目,越来越容易受到网友的关注和好评,其点击量和话题度也是不容小觑。纯网综艺和传统的电视综艺相比,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出现更多的亮点和火花。讲隐晦的黄段子,提及敏感词,提及LGBT群体的相关话题,公然卖腐,各种互联网亚文化得到包容,这样的形式在电视上播出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版《拜托了冰箱》邀请何炅和韩国男团GOT7的中国成员王嘉尔共同主持

另一方面,国外资本和优秀文化产品的冲击,也让中国综艺制造者头脑中迸发出新鲜的点子,合作和借鉴都是创新的起步。

互联网的发达带来众多国外优秀综艺产品,网络原创优质内容的崛起,两者作用下观众的口味变得挑剔,简单重复的形式早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了。对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外国综艺进行本土化,网络受众的诟病更少了,关注的重心逐渐走入正轨,关注到节目本身的质量和话题上。

传统的选秀模式已经很难满足观众的需求了,正如《中国梦之声》总导演王磊卿在媒体采访中说到的那样:“现在的选秀已经不再只是草根的平台,节目需要借助评委和成名歌手制造话题,需要高品质的表演吸引观众。”

就选秀本身来讲,选出来的明星同质化、表现疲软也是不争的事实。

看看此前的一些选秀草根歌手的现状如何,不难发现,能依旧有一定大众知名度的无一不是以鲜明个性著称的,从好声音的吴莫愁到快乐男声的华晨宇。而另一些选秀明星,则是靠着走出“选秀”“歌唱”圈,选择走入更广阔的银幕,为观众展现个人魅力而圈粉。李易峰、井柏然、马天宇,当年从好男儿走出来的选秀明星因为出演热播影视剧而大火,陈翔、于朦胧等则是凭借出演电影、电视剧甚至网剧,在年轻人中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

这种毕竟是少数,不妨碍观众对选秀本身产生厌倦情绪。实际上,我们的选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有媒体人将选秀划分为两个时代——

选秀1.0:引发全民狂欢的05年前后的《超级女声》时代。

选秀2.0:以好声音为代表的,重视专业性,提倡导师和选手平等交流的选秀方式。

在刺猬君看来,越来越多的偶像培养综艺即将把我们带入选秀3.0时代——互联网成为选秀的主阵地,选秀的操作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直播、VR技术、偶像团体养成,即时互动、参与感才是互联网选秀的精髓。

纵观这十年来一夜爆红的超女们,李宇春走向世界舞台,曾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张靓颖演唱了多个影视剧主题曲,成为歌坛的“30亿姐”;周笔畅出了7张唱片,几乎拿遍了华语乐坛所有的专辑奖项。

但之后的几届超女发展却远不及05年超女的风光。迅速蹿红之后,不少人选择继续完成学业;有的则寻求安稳工作退出娱乐圈;也有的改变发展方向,转型求得演艺圈生存之路。就连爆红的李宇春等超女们也纷纷表示不愿再被贴上选秀出身的标签。

如今,互联网时代的娱乐方式与十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数倍增长,媒体平台的信息飞速膨胀,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已不再有当年那样“万人空巷”的收看热情,新一届超女,将靠什么突出重围呢?

《超级女声》的归来能引发多大的热情,还能复刻当年的光荣吗?我们不妨期待一下它的新生,毕竟它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提到偶像,相信很多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些明星,殊不知,还有一种偶像,叫做虚拟偶像。2020年11月,乐华娱乐推出了首个虚拟偶像女团A-SOUL,这也是由本土头部艺人经纪公司推出的第一个原创虚拟偶像女团。

  SOUL女团主要是由五名人设各异的虚拟偶像组成,分别是贝拉(BELLA)、向晚(AVA)、珈乐(CAROL)、嘉然(DIANA)、乃琳(EILEEN)五人,该偶像女团目前已入驻微博、抖音和B站平台。仅用一年多的时间,A-SOUL女团完全改变了很多人对国产虚拟偶像的印象,凭借超强实力与人气,成为了国产虚拟偶像的顶流。

  SOUL女团实力到底有多强呢?

  A-SOUL女团刚刚面世就在行业内引起巨大反响,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当中,便吸引了上百万的粉丝关注。2020年12月,A-SOUL发布了团体首单《Quiet》MV在全平台的播放量即达百万。随后2021年五一期间发布的全新团体单曲《超级敏感》,还登上了国内知名动漫展萤火虫嘉年华进行新歌首演,粉丝反应火爆。

  今年7月,身担A-Soul队长的贝拉生日会直播,凭借着超强发挥,一夜狂揽200万创下“奇迹之夜”,B站最后的数据超过1万1千舰,总弹幕量接近22万,观看人数超过5万,礼物收入总计超过174万,刷新B站直播多项数据。成为B站有史以来第二位突破万舰的UP主,亦是B站虚拟偶像分区的第一。

  在贝拉生日会直播过程中,贝拉向大家展示出了她绝佳的舞蹈实力,十分钟的个人舞剧,展示了中国舞、芭蕾舞、现代舞等多舞种的表演,堪称精彩绝伦。其间,贝拉向广大的粉丝讲述了自身经历,她曾经是个芭蕾舞演员,因为伤痛只能挥泪告别舞台,而成为偶像,则是贝拉人生的一个新转机,也正是因不愿放弃对舞台的热爱,让贝拉从伤痛中走出来,成为了现在大家心中优秀的贝拉。

  其实,贝拉生日会动态一经发布,就吸引了诸多粉丝的关注与预约,截至贝拉生日会当天,B站预约生日会直播的人次更是高达3.4万人,可见社会大众对于A-SOUL女团的关注度与喜爱程度。

  在团队之中有“小恶魔”之称的向晚,生日会当晚的直播成绩也非常不错。在2.8个小时的直播过程中,付费人数达1.17万人,付费大于9元的人数达9217人,互动人数达2.94万人,发言人数达2.25万人,弹幕总数达20.65万条。据悉,向晚生日会当天总营收125万,其热度也是超过一种虚拟主播。

  早在贝拉生日会之前,A-SOUL官宣将在Bilibili World上进行见面会后,BW门票瞬间疯抢,都足以可见A-SOUL女团的魅力。不管是五一期间的萤火虫漫展,还是7月的BW展会与生日会,每次A-SOUL的线上、线下活动,都会吸诸多粉丝关注。

  一路走来,A-SOUL从开始的不被认可,到后来的超高人气,也经历了诸多挑战。相信,“国V之光”不会只是粉丝们的一句口号,A-SOUL会用自己的实力将其变为现实。当下,属于国V偶像的新纪元大门已经打开,A-SOUL会用自己的实力创造更大的舞台。

中国网娱乐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刚看有人发贴感叹河妹现都没原选秀手下败将网红粉丝多,让我突然想到现全国偶像女团其实已所剩无几。我知道的就河妹四个48团+734。河外就隔壁sh,剩下就硬糖,乐华的name了,其中硬糖下个月就解散了。到时就剩七个团,当中五个团同公司的(丝芭真中国最大女团公司),且48属性占六个团。想想六年前女团热潮时,光上海就有二十多个团,全国有两百多个团,数年后竟衰败至此,真一声叹息!


河又一次赢了,这年头果然只要活得久,就能熬死所有对手


因为当网红赚钱真快,成本更低,女团成高,收益慢,效率低下。如果,叫子杰重新选择,他可能不会投资。


微博、抖音、B站上一堆民间女团,比如鲸鱼汽水、YQH_Ltd等


人家韩国 5000万人口, 日本1.3亿人口
却可以养 成千上百个女团

中国13亿人口, 但是养10个女团也做不到


光上海还有五六个,广州也有三四个,其中一个福建的,专门跑中泰发传单
平时有时间开垃圾帖子,还不如多增长些知识


偶像产业线上网红化主播化,线下剧场化地下化。狗芭算是两条腿走路


音乐市场不景气,唱跳类型的没有舞台。这也是我说在南韩能火但是在内地就一般了。


实际上国内毫无日韩成熟的产业链和造星环境,当年女团火热本质是娱乐圈和互联网泡沫的延续,大量热钱流入文娱产业。而这几年内娱不断暴雷,没了风口的猪纷纷摔地,爱豆不得不成为演员或者主播。
偶像产业对于小女生而言,是一个靠低门槛让自己成为“公众人物”的机会,当年国内能有这样低门槛的,只有河,所以会出现早期每期招生数千人报名的盛况。而直播的兴起改变了这一切,相比当偶像,当主播的门槛更低,除非家里有矿以及真心热爱偶像产业,现在大部分女生都不想进团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中国女团发展不起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