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联通实行淘汰制吗?

本周,运营商财经网独家报道了多位中高层干部调整情况,涉及多家专业子公司及集团部门副总经理。

具体包括联通云启智慧公司总经理曹建民、联通软件研究院副院长马秀发、联通集团党群工作部副主任洪钟、集团审计部副总经理张立萍、集团工会副主席赵全燕以及集团云网运营中心王睿。

中国联通某子公司新任负责人曹建民已上任 仍为二级副职

前不久,中国联通启动了中高层干部的调整,其中联通数科安全事业部副总经理曹建民平调联通云启智云启智慧公司总经理,级别依旧为二级副职。而根据企查查最新登记信息显示,曹建民已上任,运营商财经网试图介绍他的工作背景。

其实曹建民早年起步于中国联通集团企业发展部,当时在2010年期间他就被任命为集团企业发展部综合管理处副经理,相当于副处级干部。那一时期曹建民的部门总经理是邵乃跃、副总经理有林旸川、杨学钰、资深经理赵沛等人。其中,杨学钰目前担任联通旗下创投公司副总经理,担任这一级别长达十多年,他本人也已59岁,即将退休。

2017年,中国联通成立了联通大数据有限公司,专注大数据领域发展,而那一时期曹建民便调任该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当时公司总经理为赵越,总经理助理还有周华、首席技术官宋雨伦等人。

直到2018年,曹建民、周华等人升任副总经理。

不过2021年年初,中国联通在原联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联通云数据有限公司、联通大数据有限公司、联通物联网有限责任公司、联通智慧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基础上整合成立了“联通数科”,这个公司如今非常厉害,在业内赫赫有名,成了中国联通出击政企领域的重要抓手,曹建民也调任为联通数科安全事业部副总经理。

前不久,曹建民又平调联通云启智云启智慧公司总经理,级别不变。该公司成立于2020年,是中国联通与合作伙伴在智慧教育领域深入开展战略合作,联合打造的一家混合所有制互联网科技运营公司。

据悉,“云启智慧”将依托中国联通在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资源禀赋,结合两大国家级研究机构的权威性和科研能力,携手在教育领域具有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等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全流程穿透的产品服务及教育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

目前,前任公司总经理周澄华已拟调任集团科技创新部副总经理,而曹建民也已正式接任。

中国联通软件研究院副院长马秀发硕士毕业 精通IT技术提拔好几年了

前不久,在中国联通大规模的一次中高层干部调整中,作为集团科研机构的软件研究院新添了一位资历较深的副院长王志军,同时纪委书记也进行了更替。马秀发同样作为联通软件研究院副院长之一,去年一直参与集团“四天”系统的构建工作,不知他有何工作背景?运营商财经网试图介绍。

早年曾在联通电子渠道中心任职

资料显示,马秀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本科毕业院校不详。很早的时候他便在中国联通集团电子渠道中心电子化销售支撑处任职,当时中国联通电子渠道中心组建于2008年,也是三大运营商中最早旗帜鲜明地布局电子商务的运营商,由宗新华担任总经理,后来2012年更名为中国联通电子商务部。

2018年联通大瘦身后便在任联通软件研究院副院长

时间来到2014年,为加快信息化企业建设,强化IT自主研发能力,联通集团决定成立中国联通软件研究院(IT研发中心)及济南、哈尔滨基地,负责联通企业内部业务支撑系统,管理支撑系统,大数据及互联网相关软件研发工作及相关技术前瞻性研究与应用。

至于马秀发何时调任而来不清楚,只知道在2018年的集团大瘦身后他便出任联通软件研究院副院长之一,当时院长为耿向东,副院长还有江国通、陈斌、娄瑜等人,马秀发的资历位于陈斌之后。

尤为精通IT工作获不少荣誉

据了解,这些年来,马秀发长期从事企业数字化IT工作,熟知通信业IT系统规划、演进、建设及运营工作,精通电信业业务,洞悉业务发展态势,曾牵头组织了中国联通IT云化集约化的业务支撑系统cBSS、基于AI能力的智慧客服等重大项目、也带领团队打造了数字化敏捷云平台、技术中台等底座能力。

此外,马秀发还多次获得联通公司科技创新奖项,集约化cBSS获得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构建行业领先的全国一体化运营新模式获得通信行业第十七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一等成果。

2020年,中国联通继市场、网络线口改革后又针对科研机构展开了改革,其中整合重组原联通研究院和原网络技术研究院,组建中国联通研究院。而目前,联通软件研究院在内部被称之为“数字与智能创新中心”。院长耿向东在去年指出,“数字与智能创新中心要坚定不移地走IT差异化路线,构筑差异化优势,坚定不移地走自主研发路线,强化自主掌控能力。”

目前,该机构院长仍为耿向东,副院长新加入了王志军以及纪委书记张茂相,其他副院长还包括江国通、尚一多、赵亚晖,马秀发资历在江国通之后。

中国联通某部门副主任洪钟资历深 很早就是这个级别曾负责行政多年

中国联通总部党群工作部作为宣传部门,一直承担着传递党的声音、凝聚奋进力量的职责使命,前不久,该部门新添一副主任。而同样作为该部门副主任之一的洪钟近年偶尔露面,但其资历很深,运营商财经网试图梳理。

洪钟最新一次露面还是在去年的12月,当时他以乡村振兴办副主任的身份出席过“联通温暖 积分圆梦”助学公益活动。不过在去年9月份的时候,他出席了集团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揭牌仪式,身份则是中国联通集团党群工作部副主任。为何出现两种称呼,其实这是因为该部门与扶贫办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中国联通总部党群工作部是集团党组织直接领导下的综合办事机构,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组织建设、干部管理、宣传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等工作,是很重要的部门。

2008年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重组,他便从网通综合部转任中国联通移动网络公司行政服务中心负责人。

不过后来该公司便被整合合并了,洪钟任中国联通综合部副总经理、行政服务中心主任,当时,中国联通综合部总经理是赵中新,副总经理还有田红维、韩艺萌、王霞、陈继春等。

再后来,洪钟调去中国联通集团党群工作部副主任。当时该部门主任为李华,副总经理还有王建。

不过2018年的时候,原中国联通党群部主任李华调任中国联通网络研究院书记,转由原广西联通总经理朱春艳调任中国联通党群部主任,如今,该部门副主任则包括洪钟、熊瑛,以及前不久拟调任的刘志华等。

中国联通审计部副总张立萍:从副处级到部门副总用了十多年

一直以来,运营商集团内部的财务部与审计部都很低调,分别专注于财务、审计工作,部门管理层成员也都鲜少露面,此次运营商财经网试图介绍中国联通集团审计部副总经理之一的张立萍在职背景,她早年开始便一直待在这一部门,一路从副处级干部做到了如今的部门副总,很不简单

网上关于张立萍的报道很少,只知道她在2010年集团处级干部任免名单中出任联通集团审计部内控审计处副经理,即副处长。那时,联通审计部总经理是唐富馨,副总经理是罗重辉、黄宗雄。张立萍所在的联通集团审计部内控审计处经理是李奕。

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便是对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及相关附表所进行的审计,需要强大的专业技能。

而除此之外,还需懂得人情世故,不然很容易得罪人。一般而言,最常规的就职形式是先从财务部做起,积累了丰富的财务工作经验后再转战审计部就比较容易。

目前,联通集团审计部总经理李张挺就是如此,他此前曾担任多年集团财务部总经理,拥有深厚的财务工作经验,此后又调任了几年湖北联通总经理,两年前又调回了集团审计部,很能服众。

而张立萍后来在审计部升任经理,即处长。近两年因工作出色被提拔为审计部副总经理。

也就是说,从副处级干部到如今的二级副职干部,张立萍至少花了十多年的时间,而这期间她并没有放弃成长和进步,一直兢兢业业对待这份工作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目前,中国联通审计部总经理为李张挺,副总经理有李健、张立萍,主要有6个处。

独家:中国联通工会副主席赵全燕去年升任 当了十多年处级终提拔

去年,中国联通集团工会负责人进行了更替,由原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傅铁夫升任集团工会常务副主席,为二级正职。与此同时,原集团工会处长赵全燕则升任工会副主席,为二级副职,那么赵全燕有何工作背景?运营商财经网试图介绍。

早在2010年中国联通重组之后的集团处室干部任命中,赵全燕便出任集团工会经济技术部处长,可见其在中国联通工会中的资历之深。那时的工会副主席是姚琼、林夏福,资深经理有刘伟、赵传立,设置了办公室、组织宣传部、经济技术部、权益维护部。

她比较低调,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几乎不露面,直到2017年,赵全燕再次以集团工会权益保护处处长的身份陪同当时中国联通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南新生、运行维护部总经理傅强、党群工作部副主任洪钟等人共同参加了赴河南送温暖活动。

赵全燕还当过中国联通工会企业服务部处长。

直到去年,赵全燕在担任了长达十几年的处长后,升任集团工会副主席,为二级副职。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调整之前,当初的集团工会副主席包括毛孝杰、戴斌、耿宏图,如今毛孝杰已调任联通支付公司出任高管,戴斌也已升任中国联通巡视组组长之一,而耿宏图2018年从河北联通总经理调任,应该是已经回河北联通了。

也就是说,如今中国联通集团工会管理层只有常务副主席傅铁夫和副主席赵全燕。

三大运营商很多被业绩所困扰的干部都想去工会任职,因为在工会工作压力小,历来是非常受欢迎的部门。

联通集团某部门副总王睿深耕网络运维多年 升职已多年如今资历深

随着云网融合发展成为趋势,三大运营商这几年纷纷针对网络相关部门进行了改革,其中中国联通在2020年针对网络线口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将网络运维部调整为“一部两中心”,即网络部、云网运营中心、智网创新中心。

此次运营商财经网试图介绍云网运营中心资历较深的一位副总经理王睿的在职背景,他在网络运维领域深耕多年,是专业的技术型干部。

据了解,最起码在2009年,王睿便开始担任中国联通移动网络公司优化中心无线网络优化处经理,即处长。

那一时期,中国联通移动网络公司运行维护部总经理为范俊谱,副总经理包括杨力凡、高敏、张清贵等人,同时杨力凡还兼任部门网络优化中心主任,也就是王睿的直接上司。

几年后,王睿又辗转升任集团网络运维部网络优化中心经理,仍然是处长,三级干部。当时他曾在2017年亮相媒体表示,“中国联通的匠心网络致力不断提升网络客户体验。全新推出的App Experience Optimization技术,让中国联通能够有效提升视频的表现,为中国联通的客户提供更佳的用户体验。”

直到2018年,王睿被提拔为集团网络运维部副总经理同时还兼任部门网络优化中心总经理,级别提升至二级副职。这一时期,傅强担任部门总经理,副总经理还包括崔荣春、刘北阳、刘洪波,而王睿的资历在刘北阳之后。

2020年,中国联通针对网络运维部改革后,原来部门的名字换了,改叫中国联通云网运营中心,其中王睿的职务名称也就该为集团云网运营中心副总经理。同时,该部门总经理当时任命由马红兵出任,不过在去年已由王鑫接任。

目前,该部门副总经理还包括凌海波、邢志超,还有个高级业务经理邢向前,其中王睿的资历排在副总经理之首,凌海波曾任四川联通副总经理,邢志超是从北京联通提升而来的,人都很不错。

自2019年10月开始,移动、联通、电信这三大运营商正式开始推出5G套餐,截止目前使用5G套餐的移动用户共有约2亿,联通和电信用户也有约1亿。加起来占移动电话用户总量的两成左右。然而在这5G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当下,三大运营商又开始将发力点部分转移到4G套餐上,这是为什么?

三大运营商各自推出自己的新版4G套餐卡,面向不同的细分市场

在5G套餐增速放缓的前提下,还没有饱和的4G市场吸引了运营商的关注。移动主打的是“手Q宝藏卡”,联通主打的是“沃派青年卡”,而电信主打的是“孝心卡”。前两者主要是对网速要求没那么高的年轻客户,流量套餐部分主要是定向应用流量。而电信的“孝心卡”主要是面对65岁以上的老人,流量较少,主要向老年人提供防骗等配套服务。

4G套餐使用人数超总数一半,因为5G套餐本身问题也不少

许多用户表示5G的用户体验并没有比4G好太多。目前5G网络仍然在架构当中,覆盖率比4G网络还低,预计到2023年才能达到基本要求,即使一线城市的5G用户也会出现网络不稳定的情况。而且,需要使用5G网速的应用本身还没有成熟。

5G套餐比4G套餐要贵许多。5G网络建设的投资部分实在是花费太大,远远高于2G和3G。然而羊毛出在羊身上,这部分成本最终还是要用户来买单。而且由于各种原因,2014年4G套餐才被推出,本身还有很大的潜力以待挖掘,没想到5年之后的2019年又开始推出5G套餐,各大运营商自然是要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联通和电信甚至共同建设并共同使用5G网络,以节省成本,当然也是为了减小移动带来的竞争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5G手机比4G手机要贵出许多,故而5G套餐的用户并不一定是真正的5G用户。以2020年底的统计数字为例,当时三大运营商的5G套餐用户达到3亿,但是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出的5G手机仅有1.7亿。也就是说,许多客户仅仅是因为运营商提供的套餐优惠而升级成5G套餐,而他们使用的手机并不是5G手机,这样的话,他们并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5G用户。

所以目前三大运营商虽然极力地推崇和宣传他们的5G套餐,但他们的大部分客户仍然在使用4G套餐和服务。

国内依然有部分2G、3G用户,可以转化成4G用户

原本作为2G、3G服务配合使用的非智能手机已经十分边缘化。据统计,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13.5%,与此同时,国内非智能机用户大概占手机总用户的4%。而因为利润低等因素导致这类俗称为“老年机”的老式非智能手机在被边缘化。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手机并不是“全网通”。虽然三大运营商的2G和3G的网络依然可以正常使用,但如果买了非制式手机,例如买了联通的手机却用电信的卡,就容易出现不能配套使用的问题。

随着5G网络的大规模覆盖,原来的2G、3G基站将慢慢升级成5G基站,这样的话,2G、3G网络的信号也将慢慢变差。而市场上也已经推出了适应年纪较大的用户使用智能手机,它们大多也比较便宜。5G套餐的主要吸引点是网速大大提升,但这一优点对于老年人的吸引力十分有限。故而让老年人将原有的2G、3G服务升级为4G服务就成了运营商新的着力点。

此时或许是4G手机的春天

就像4G、5G已经占了绝对优势的今天,2G和3G依然顽强存在一样,当5G网络完全普及时,4G手机和套餐也必然存在。此时手机生产商都在大力推销5G手机,相对应的4G手机的价格必然直线下降,4G手机正处于一个性价比最高的时候。

4G过渡到5G是必然,但现在或许不是5G的最佳表现时刻

5G的网络尚未完全覆盖、5G套餐贵、5G手机贵……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了各大运营商5G套餐的用户数量并没有达到预期,反倒是4G套餐仍然占据着运营商的大半壁江山。为了增加营业额,各大运营商一时竟“转战”4G套餐,深耕4G市场。

这是5G技止于此、江郎才尽了吗?2年时间里5G套餐达到2成的占有率,5G手机的热卖都说明5G的生命力不止于此。当5G的手机成熟,基站铺满,应用完善,收费降低,这一些条件达成,5G的春天才能真正到来。

  持股?转岗?劝退? 联通混改第一步

  两个月要完成“瘦身健体” 省市分公司开始落地

  来源:IT时报记者 孙妍

  近期,推出了力度最大的混改方案,引入了、、、、等14家投资者,将BATJ几家互联网巨头揽到一个盘子里,这是前无古人的大胆创举。然而,一夜之间,联通混改方案又被撤回,乌龙闹剧背后,各方利益的博弈激烈,及时发布混改方案也是让大家没有退路,从中足以看出王晓初的焦虑。

  此后,联通混改方案被证监会作为“个案处理”放行。9月7日,中国联通宣布,全面启动“瘦身健体”,相关工作将于今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如今,联通集团总部已完成机构精简,总部部门由27个减少为20个,减少26%;处室从238个减少为127个,减少46.64%;总部人员编制从1787人减少为891人,减少50.14%。

  关系到饭碗问题,联通内部员工陷入了“冰火两重天”,核心员工有可能拿股权,边缘员工面临转岗甚至清退。距离联通董事长王晓初给出的最后期限只剩不到两个月时间,在多次电信重组中不断与其他运营商合并、拥有数十万员工的中国联通,将迎来有史以来最大的人事动荡。

  “瘦身”行动启动 中层干部最焦虑

  “我今天正式告别坚守了二十多年的体制,离开联通,自谋生路了,请朋友们多多关照。”2017年8月21日,一位联通老员工在微信群里跟通信业同行们告别。

  同一天,公布混改计划的联通A股交易复盘后,直接涨停。

  根据联通集团的“瘦身行动”计划,各省公司开始拟定落地方案,据了解,有的省公司方案中曾设想,全体员工中按1%劝退,按3%转岗,其中,中层管理人员至少要按5%的比例转岗。但在具体执行中,可能先转岗,如果业绩考核仍旧不达标,再劝退。

  几天前,联通集团公司下发了《瘦身健体精简机构实施方案》(下简称“方案”),从全国来说,联通计划将31个省份的697个管理部门精简到516个,整体精简目标接近26%,并要求各省公司在10月底前就完成机构及人员调整。

  省级分公司机构设置的总体规则是,北方省级公司本部管理部门优化到18±2个(现平均为25个);南方优化至16±2个(现平均为22个);探索通过薪酬调节机制,鼓励省分公司进一步压缩管理部门数量;生产单位原则上数量不超过8 个。基础业务的生产单位设置从严,创新型业务的生产单位可以试点,但要有淘汰退出机制;建立机构数量与收入规模关联机制。

  改革必然伴随着人事动荡的阵痛,于联通而言,动荡的前夜如期而至。有人选择主动离职,有人选择观望、转岗、重新适应。

  此时此刻,最为焦虑的是联通中层干部。一方面,他们盼望着自己能成为那1/7500,但是拿到股票也意味着要扛上更重的业绩压力,如果够不到解锁要求,三年后这些股票就成了“空头支票”;另一方面,他们不希望自己变成那5%里的一员,下放到一线后,职级会不会发生变化?自己是否又能快速适应新岗位?对于四五十岁的中层干部们来说,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另一位联通某省公司的中层干部对《IT时报》记者说道:“近几年来,中层从来没有过这么大的人事变动。基层员工考虑更多的是工资待遇、考核指标等具体情况,总体来说,压力会越来越大。比如对新进员工来说,末位淘汰的风险也更高了,如果试用期不合格就有可能面临淘汰。”

  对领导层“动刀”是此次方案的一大重点,省、地市、县级公司班子成员及各级公司职能部门员工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全口径员工总数的5%。被精减人员要么往一线生产部门转移,要么选择内退,或者去其他的非领导岗位,形式可能多样。转岗不下岗是大原则,所以此次“瘦身行动”的核心不是减员,而在于管理和生产的分离。

  “一刀切”能否治愈大企业病

  部门臃肿一直是“大企业病”,在行业人士看来,经过几次电信重组,先后与小网通、吉通、网通等电信运营商合并的联通,是三家基础运营商中部门最为冗杂的一家。如今要与互联网企业共事,必须先要将部门结构扁平化、精简化。

  多位联通基层员工在与《IT时报》记者交流时反映,在联通,每一层都有非常细分的管理部门,真正做事的却是分局,或者外包单位的员工。

  一位联通的合作伙伴向《IT时报》记者透露,在与联通合作的这些年里,最头疼的就是部门之间互相扯皮,部门设立太随意,有时候刚对接上一个部门,没过多久,整个部门就不存在了。最希望的是,混改之后联通能少折腾点,部门固化下来,不要像以前一样,每年就进行一次内部重组。

  通信专家付亮在详读了“瘦身行动”方案后也提出了质疑,集团定了详细的精简指标,但如何执行?省级公司有很大的权限,但不同层级的公司,发展目标不尽相同,为适应新业务的发展需要重点组建新部门,但如今的方案却倾向于“一刀切”。

  但联通真的等不起了,为了尽量缩短阵痛期,选择“一刀切”实属无奈之举。今年上半年,联通55周岁员工买断工龄的传言不绝于耳。其实联通各省市单位早就开始为“瘦身行动”做准备,研究具体的员工退出管理办法。联通某省市员工就透露,考核等级为不称职或两年考核等级为待改进的员工就会被劝退,退出员工可在联通内部流动,未重新上岗的,职级下降一级。

  持股员工也要对赌三年

  自联通发布员工股权激励方案以来,外面开始发出“半价福利”“一夜造富”等主观论断。其实,能拿到股票激励的员工只是少数,要解锁股票激励有着十分苛刻的业绩条件限制。

  根据方案,联通将向核心员工授予不超过8.48亿股限制性股票,价格为每股人民币3.79元,这一价格较混改方案公布前1个交易日的股价折价了49%。但是,能拿到股票的员工只有7500人左右,占联通集团合同制员工总数的3%,平均到总部和31个省公司,每个省公司的名额不过200多人。

  按照解锁条件来推算,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要达到2629亿元,利润总额不低于87.68亿元(相当于2016年利润的15倍),才能解锁40%的限制性股票;剩余的60%,要满足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2813亿元,利润总额不低于172.18亿元(相当于2016年利润的29.6倍);2020年收入不低于3044.6亿元,利润总额不低于253.5亿元(相当于2016年利润的43.6倍)才能全部解锁。

  从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收入来看,中国移动一周的净利润,中国联通要干半年才能达到。

  联通面临业绩掉队的严峻考验,前几年联通中层人才流失严重,混改后实行核心员工持股计划,一来为央企混改带个好头,二来也是为了稳定军心。对拿到股票的员工来说,如果达不到业绩指标,手里的股票就会被限制出售,这何尝不是一场长达三年的“对赌”。

  统一企业文化 造一支“王家军”

  十几年来,联通一直没有解决企业文化统一的问题。联通内部员工甚至用“帮派林立、诸侯割据”等字眼来形容联通的内部文化。今年4月,2015年从来到联通的王晓初给7万余名联通党员上了一堂党课,他说,联通的当务之急是要解决文化迷失,打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方华(化名)是一名老联通人,与他同期的那一拨老联通人经历了多数改革与合并,他们的故事贯穿二十多年的中国通信业改革史。

  方华最早在吉通工作,随着IP电话的发展,吉通迅速从一家数据公司成长为通信公司。2001年,中国电信南北分拆,把北方10省划给了网通。2002年,原小网通、原吉通和原中国电信北方10省组成了新的网通集团。也正是在这一年,方华经历了第一次合并,来到了新网通集团。

  给方华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合并后的文化碰撞。原小网通的CEO田溯宁是海归,员工相对年轻,做事风格更偏向于外企,然而,原北方10省出来的老电信人做事风格更为传统,几方人员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磨合期。

  此后,方华又到了联通,他曾经历过联通手握C网和G网两张网的痛苦时期,两手都要抓,怎么让两手都硬起来。“改革就涉及换公司和转岗,一切都要从零开始,重新积累人脉资源,必须要具备快速适应的能力。”方华对《IT时报》记者说道。

  2008年,电信业迎来了第三次重组。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成为新中国联通。原本就由十大股东成立的联通,内部人员组成再一次复杂化,网通的内部文化碰撞在联通身上重演,联通的南北差距一直存在到现在。

  经历了这次改革后,方华的老同事们有的留在了联通,有的适应不了联通内部复杂的文化碰撞而选择离开通信业。

  方华发现,经历了多次大改革的老联通人几乎都到了临近退休的时候,也看穿了每次改革都不是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在混改面前变得较为淡定。

  王晓初来到联通就是为混改做准备的。在行业人士看来,改革要看人,怎么打破内部的利益格局,怎么不让这场“瘦身行动”演变成一场劣币驱逐良币的派系清洗,将一批有心改革、有心做事的人收归麾下,组建一支“王家军”,是摆在王晓初面前的最大难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联通内退的最新消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