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陆川文昌一本录取率?

罗祺康——广西教育人物(九)

(上接《罗祺康——广西教育人物(八)》。)

“文革”结束,噩梦过去,历史掀开了改革开放的新的篇章。

1977年春,罗祺康抽时间去拍了一个照片。刚好当年他在陆川中学作教师时于1949年3月培养参加中共地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解放之初在陆川县委秘书处工作时一起同事过的学生和多年挚友——陈立来访,罗祺康赠送了一个相片给陈立。陈立一看,相片上的罗祺康笑容满面,精神焕发,英俊潇洒。相片的左下角写有一句:“谈笑凯歌还”。陈立觉得,这个相片的形象和这句题字很有象征意义。象征什么呢?陈立的理解是,寓意罗祺康在“文革”时与极左路线的抗争中,胜利凯旋归来了。由此可见,那时候罗祺康的心情是多么的愉悦和爽快!

1977年7月,邓小平复出,主抓科技和教育工作。8月,他主持召开“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一锤定音, 。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了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广西于12月15~17日举行了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次高考。这次恢复高考不仅是简单地恢复一个入学考试,而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1977年的高考,积聚了太久的希望。那是渴望了太久的梦想,那是压抑了太久的信念;那是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那是一个国家重建社会公平与公正的开始。因为这是文革十年后首次招考,而且招生的年龄放宽,所以大量文革时的中学生,即原本1966、1967、1968年高初中毕业,通称为“老三届”的学生,报名参加了这一年的高考。这批“老三届”考生虽然年龄偏大,不少比应届生要大十岁,但他们生活阅历丰富,文革前接受的中学教育基本功扎实,复习备考极其刻苦,所以在考试中普遍发挥出色,抓住了这个改变命运的宝贵机遇,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罗祺康作为玉林地区教育局局长,有效地领导和组织了玉林地区1977年高考工作。全地区各高中毕业生和包括“老三届”学生在内的往届生共10万多人参加了高考。其中陆川县参加考试的学生8700多人,升学473人,升学率达5.44%,升学绝对数居自治区各县(市)第一。陆川县的主要做法是,动员历届插队青年回原学校复习1~2个月,县教育局统一布置各高中授完授好广西编的高中教材;教育局多次召开高考各科复习研究会议,各学校复习抓得紧。《广西教育》对陆川县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采访和报道。后来,广东、湖南和区内柳州等多个教育参观团前去陆川参观学习。

但由于政审、年龄偏大等种种原因,考试成绩好而不得录取的考生还有很多。玉林地区“老三届”考生除个别外,绝大多数都不得录取。罗祺康为之深感惋惜和痛心。

后来经邓小平提议,国家计委、教育部决定1977年高等学校扩大招生。1978年2月底刚刚完成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3月5日,教育部就发出通知:对于符合招生条件、因计划不足而落选人数较多,高校又有条件的,可以扩大招生。于是,马上开始扩招工作。全国经过扩招本科2.3万人,各类大专班4万人,共扩招6.3万人,扩招比例达29.3%,最后录取了272971人。1977年全国有570万考生参加考试,按考生比例算为21:1,录取率为4.8%。这是中国高考史上最低的录取率。

扩招为高考成绩好却不得录取的“老三届”考生又重新开启了一扇希望之门。罗祺康衷心拥护扩招这个好政策。他很兴奋,多方努力,争取上级批准玉林师范学校大专班扩招,由原来的300多人一下子增加到730人。按罗祺康的想法,这些“老三届”学生年龄都已经30岁左右了,再不招就“过笼”了。而文革后玉林地区很缺教师,招进这批学生,待他们毕业后就可以补充这个急需。当时,玉林师范学校扩招大专班,确实是在十分艰难的处境中进行的。罗祺康与学校师生一起,千方百计,克服了重重困难。师资不够,就从玉林地区八个县抽调了不少老师,动员老师腾出房间,两个老师住一间房。学生宿舍不够,就动员城区一部分学生先走读,逐步解决。玉林地区300多名“老三届”的学生就是这样得以扩招进入玉林地区师范学校读大专的。经过扩招之后,玉林地区1977年高考录取大专以上学校人数为2114人,占广西录取人数10195人的20.74%。

还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这一届被扩招录取进玉林师专的“老三届”学生中,原玉林高中“老三届”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分量,其中也有一些是在文革中受“极左”路线影响而曾经错误地严酷批斗过罗祺康的学生;但罗祺康一概不记恨,不计仇,不嫌弃,他只记得,他们都是学生,都是玉林高中的学生。他襟怀坦荡,博爱无垠,一视同仁,尽悉录取,同心关怀。罗祺康表现出了无限宽广的政治胸怀和对所有学生的悉心关爱,这是几十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并无比钦佩的。

就像众多那一年考上大学的“老三届”学生一样,考上大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生的重大转折,尤其是对这一批有过上山下乡经历的“老三届”知青而言,终于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更是好似鱼跃龙门般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批从文革以来3000万被耽误了青春的人中突围而出、久处知识饥渴状态的七七级大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看到过去无法借到的书籍,就像饿虎扑食般地享受知识盛宴。这一批年龄差异较大、多数经历过上山下乡磨炼的大学生明白命运之神对他们的格外眷顾,十分珍惜历史给予他们的这个非常好的机遇,他们都对邓小平、对国家和社会怀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在文革那段特殊历史时期与在学期间所形成的顽强拼搏、刻苦向上的精神,影响了他们的一生。这一个群体较有自信,其中许多人也具有为国家民族勇攀科学文化高峰的使命感,报效国家的使命感也特别强烈。他们作为恢复高考的受惠者和幸运儿,在学习氛围特别好的时代里成长历练,毕业后填补百废待兴时巨大的人才空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后来他们就成为改革开放的推动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玉林师范学校大专班扩招的300多名“老三届”的学生,就是这样的。于1980年7月接替罗祺康担任玉林地区教育局局长职务的李茂生局长回忆说,玉林师范学校大专班扩招的“这批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区直属厂矿子弟学校,以及地区各中等学校,反映很好,许多单位争着要这批毕业生,后来他们大都成了业务骨干。如桂平县浔州高中的校长、支书都是扩招的。现在玉林市教育局有一半干部都是玉林师专毕业的”。了解这个事情的很多人都说,罗祺康局长以他宏阔的胸怀,拯救玉林地区许许多多“老三届”学生的命运于泥淖之中,为这些被文革贻误了的一代人,切实解决了最基本的生计问题,如户口、粮食、工作以至婚姻大事等,从而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而同时,他为玉林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准备了最宝贵、最充实的人才资源。后来这批学生毕业后,大多成为玉林地区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有些人成为玉林师专、玉林师院的教授、副教授,有一批人成为玉林高中和玉林市高中、初中多所中学的校长、副校长,有部分人成为玉林市、县教育局的局长、副局长,或教研部门的领导和教研人员,很多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优秀人才,他们兢兢业业,敬业爱生,刻苦奉献,业绩显著,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有人说,玉林地区教育事业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质量一直走在全区的前列,长盛不衰,罗祺康当年的这个举措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1978年5月,玉林地区行署教育局成立,罗祺康任局长。

1978年6月,根据中央有关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精神,玉林地区行署办公室召开各县教育局和审干办公室负责人会议,部署教育线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地区教育局罗祺康局长亲自抓这项工作。他从教育系统抽调170多人搞专案,对1957年反右运动以来至文化大革命的历次政治运动造成的冤假错案进行认真审查,落实政策,平反昭雪。至1979年3月,据统计,玉林地区文革期间被开除的教师有1227人,非正常死亡的有446人。历次政治运动被开除、下放、辞退的教师有12259人,经专案调查,按政策回收的有3837人。罗祺康认真落实党的政策,秉公办事,仗义执言,大刀阔斧地平反冤假错案。他富有正义感和高度的责任心,急人之所急,热切地为人排难解困。他不辞劳苦,四处奔走,为受迫害的教师恢复社会地位、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他的这些工作莫不使人深为感动。

1978年8月,罗祺康主持组建成立玉林地区教师进修学院。这是一所以培训在职初中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为主要任务的成人高等学校。这是罗祺康重视抓紧在职初中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培训提高,抓紧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获得平反之后的原玉林高中副校长陈业堃被任命为玉林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当时,原玉林高中党支部书记李志仁已任玉林地区师范学校党委书记,罗祺康任玉林地区行署教育局局长。人们可以看到,当年六十年代原玉林高中党政领导班子的“三驾马车”又跃然在玉林地区教育高层的主要领导岗位上,这可以看作为对当年玉林高中办学的充分肯定,也可以看作为玉林高中办学的方向和经验将会在整个地区教育工作中得到弘扬、扩展和推广。该校于1983年10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改名为玉林地区教育学院。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知识分子和广大教师成为工人阶级队伍的一员,教育事业得到新的大发展。中央和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法律、法规和决定、规章等,如《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重要性、基础性、先导性逐步被广大人民所认识,“依法治教”、“尊师重教”、“教书育人”、“科教兴国”越来越深入人心。国家实行教育体制改革,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不断加快。玉林地区的教育工作如同全国、全区其他地方一样,进入了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玉林地区教育局局长罗祺康心情畅快,集中精力,加紧领导,积极筹划玉林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工作。1979年4月,罗祺康同时任玉林地区行署文教办公室副主任。
罗祺康一直希望把玉林地区师范学校大专班办成正规的专科学校,在玉林地区办成一所正规的普通高等学校。经过他和自治区教育厅领导同志的多方努力,经过1977、1978年两年高考的招生和扩招,玉林地区师范学校大专班的办学条件和规模已经具备专科学校的标准。正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同时,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玉林师范专科学校成立,成为一所培养初中教师的普通高等学校,校址就定在玉林市东郊场原玉林高中的校舍,以玉林地区师范学校为基础而建立,校园面积158.5亩。次年,中共玉林地委任命:玉林师范专科学校党委书记为李志仁,校长为罗祺康(地区行署文教办副主任兼)。为办好玉林师专,校长罗祺康求贤若渴,加紧从各县选调有真才实学、有较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充实到这所学校;又从地区以外、要求调回原籍任教的教师中,选调优秀的人才到师专任教。这样,经过几年的培养和实践提高,促使一批优秀的教师晋升为教授、副教授,从而为后来玉林师专从培养大专学历升格为玉林师范学院培养本科学历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该校不断发展提升。1994年3月,更名为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玉林市教育学院、玉林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玉林分校合并组建成立玉林师范学院,这是一所自治区所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院校。玉林师范学院成为广西第一所由专科升格的本科院校,是桂东南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现在玉林师范学院已发展成为有13个教学系,34个本科专业,教职工一千多人,面向全国招生,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一万一千多名学生的高等学府。罗祺康成为这所地处玉林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的主要的奠基者和创建者之一。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玉林高中于1969年9月被解散停办的前后,一些县的重点中学如贵县高中、桂平县浔州高中等也先后被解散停办。在1978年4月22日至5月16日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进一步强调办好重点中学是为了加速培养造就人才和带动整个教育水平的提高。根据教育部“关于办好重点中学”的精神,贵县高中于1978年1月复办,桂平县浔州高中于1978年9月复办。罗祺康局长抓紧工作,积极筹划恢复玉林高中。这个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愿望的人心所向的大好事很快得到上下各级的大力支持。1979年5月19日,玉林地区行署决定,在玉林城东郊金鸡岭原玉林县高级中学(玉林县属,其前身为玉林镇一中、玉林工农兵中学、玉林工农兵战校、玉林县第二初级中学、玉林县第四初级中学)的基础上恢复玉林高中。定为县级单位,由玉林地区教育局直接领导管理,面向全地区八个县(按人口比例)招生,择优录取。玉林高中除接收玉林县高级中学全部教职工、在校全部学生、所有档案及设备外,原玉林高中的文书档案、印鉴、图书等亦一并归入,已经散遣到各地的原玉林高中的教师李毓洵、钟兴柱、姜德聪、何雁英、刘殿雄、莫沁惠、庞宏润、唐环忠、霍达勇、罗洁琨等12人,被抽调回来,教师队伍得以充实。玉林高中终于恢复兴办了,罗祺康感到由衷的快慰。老校长和这伙老同事们欢聚一堂,共庆新生。后来,这些老玉高的教师们齐心协力,出谋划策,殚精竭力,为获得新生的玉林高中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生的玉林高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迅跑。人们欣喜地看到,六十年代罗祺康主政玉林高中时期所形成的“红、勤、巧”的学风和“明、准、严”的教风已经与玉林高中于二十年代著名革命家朱锡昂校长提出的“思想革命化”和“生活平民化”的育人要求,以及三、四十年代学校提倡的“服务社会”和“教学民主化”的办学思想有机地联系承接起来,成为玉林高中的优良的办学传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既扎根于自身优良办学传统的沃土,又置身于改革开放、知识创新的时代氛围的玉林高中坚持继承“育德为首、育智为主、健体为本、与时俱进”的优良办学传统,与时俱进,秉持“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办学宗旨,确立了“求真、求善、求美,自立、自重、自强”的校训,形成了“馨德、博智、强体、尚美”的校风,奏响了新时期创建现代化窗口名校的主旋律。 1981年4月,玉林高中成为广西首批办好的十四所重点中学之一。2003年5月,玉林高中被评为自治区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 。多年来,玉林高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三个面向”,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该校严格学校管理,重视教育科研,推进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高。1984年以后,每年高考升学率都达到90%以上,高考升学率历来稳居广西前茅。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一年上一个新台阶,2002年、2005年两次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广西文明学校、广西文明单位、广西文明庭院、广西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学校、广西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广西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广西食品卫生等级A级单位、广西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广西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广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广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08年5月又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状殊荣。玉林高中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不断创造着新的辉煌。

现在,玉林高中已经度过了百年诞辰,在2008年欢度百年校庆时,最新规划的玉林高中新校区已于玉林市师院东区一带破土奠基。百余年来,在光荣传统的熏陶下,在优良学风的浸润下,玉林高中培养了三万多名学子,为民族、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其中,有肩挑重担的国家栋梁,有德厚流光的社会名士,有学富五车的专家学者,有叱咤风云的商企精英,更有无数在各行各业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专业人才。他们驰骋天地间,纵横海内外,用汗水和智慧,演绎着一曲曲玉高学子奋斗、拼搏、创新的激昂乐章,为母校赢得了莫大的荣誉。他们永远是母校的骄傲与荣光。 在神州大地上,玉林高中的学生就如璀璨的群星,熠熠生辉。

当前,玉林高中全体师生员工,正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广西一流、全国有影响的现代化窗口名校”而努力奋斗!

无论是当年在玉林高中任校长,还是后来任玉林地区教育局局长,以至后来离休之后,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罗祺康总是为玉林高中操心着力,竭尽辛劳。在玉林高中那耀眼的百年丰碑上,永远镌刻着罗祺康的无尽的心血、辛劳和光辉的业绩。

罗祺康局长全面统筹,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开展整个地区的教育工作。他十分重视抓紧扫盲工作。这期间,经过地区教育局和各县的艰苦工作,1977年,平南县获自治区评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县”;1978年1月,陆川县经验收成为广西第一个脱盲县。1979年7月,玉林地区工农教育委员会成立。由行署专员黎允武任主任,罗祺康和另两位同志任副主任。下设办公室在地区教育局,由教育局分管领导和配备专职干部负责,切实加强此项工作。1979年,玉林、博白、容县、北流、桂平、贵县六个县先后通过地区检查验收合格,成为基本扫除少青壮年文盲县。1980年1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玉林地区成为广西第一个基本无少青壮年文盲地区。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教育成果。

罗祺康从实际出发,大力抓好调整高中、压缩初中、加强小学的工作,使基础教育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他积极推进发展职业教育。他努力动员社会力量集资办学。他化大力气解决中小学危房问题。他认真重视组织开展好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教学工作、体育卫生工作、勤工俭学工作,以及那时候刚刚起步的电化教学工作等,召开了各方面的会议,深入调研指导,促使各项工作井井有条,有序有效。

他尤其重视抓好当时特别紧缺的教学教辅资料、考试复习资料和考试评价的工作。为了适应高考、中考和教学的需要,行署教育局通过地区教研室组织一批有经验的中学教师编印了一批高、初中各学科补课复习资料、中小学通研教材资料和教学参考资料,供中小学师生使用。1979年5月,地区行署教育局研究决定,在地区内实行小学、初中升学统一命题考试,命题范围源于课本,深浅程度按课后练习、单元练习、总复习练习题的7︰2︰1比例进行。9月,行署教育局研究决定,实行分县定科的教学研究体制,每个县分工负责一个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玉林县:中学政治,贵县:中学英语,桂平:物理,平南:小学语文,容县:中学数学,北流:小学数学,陆川:中学语文,博白:化学。1980年9月,在地区各县建立县、公社、学校三级教学研究网,开展以“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减轻负担,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活动。同时,行署教育局以玉林县玉林镇解放路第一小学为点开展小学语文、数学两科的教改试验,很有成效。一年后,《人民教育》对此进行了报道。同在1980年9月,行署教育局在玉林召开地区重点中学教育工作会议,着重研究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办好重点中学,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要求做到,“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保护竞争,促进联合”,要端正思想路线,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干部政策,加强学校政治思想工作,下决心加强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有这些措施和工作对玉林地区当时恢复、整顿、建立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推动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有效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学习教育科普、开展教学研究、推进教育科研和学术研究工作的积极性,1979年4月,罗祺康主持成立了玉林地区教育学会。玉林地区教育学会比于1979年12月成立的广西教育学会还早八个月,这是广西第一个教育学会。这是一个以推动广大教师学习教育科普、开展教学研究、推进教育科研和学术研究工作的群众性的学术团体。地区行署文教办副主任、地区教育局局长罗祺康任会长,陈树明、卢在民、马钜生、李辉贤、李茂生任副会长。有理事18人。此后,玉林地区小学教学研究会、玉林地区中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英语、体育、音乐等学科教学研究会,以及幼儿教育、学校管理、电化教学、勤工俭学等16个二层研究分会陆续相继成立。地区各县教育学会也陆续相继成立。玉林地区成为广西所有县完全成立教育学会最早的地区。至1985年5月,玉林地区教育学会举行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有理事45人,会长继续由罗祺康担任,直至1990年12月。罗祺康连续十一年担任玉林地区教育学会两届会长。这期间,玉林地区教育学会和各学科教学研究会经常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主要如,1981年3月,在玉林召开中小学教学方法改革研讨会,探讨按“加强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减轻负担,提高质量”的要求开展教学改革试验。1983年初,在容县自良召开了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议,10月在贵县樟木召开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议。1983年11月,在北流召开地区中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会和地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二次年会,研究学习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从实际出发,改革语文教学的问题。1984年7月,在玉林举办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讲习班。1985年以后,就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重大问题,多次召开各种研讨会,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和办法。玉林地区教育学会和各学科教学研究会的研究工作和活动搞得红红火火,培养了一大批热心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工作的学科骨干教师和教育科研人才,形成了热烈的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氛围,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如,1984年秋,在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的支持和协助下,总结形成博白县实验中学李国秀老师政治课教学精讲多练、启发思维、应用复习巩固的“三段式教学法”,被誉为当时全国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四大模式之一;录制成课堂教学实况录像,呈送教育部后被国家电教馆采纳为远程教育教材,通过卫星反复播放,影响全国。还有1986年博白县实验中学刘业伦老师创立的初中语文教学自学、讲课、练习的“三段教学法”,被喻为“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在整个地区宣传推广;以及1987年县级玉林市玉林镇古定小学创立了导思点拨教学法,后来向全区推广等。所有这些工作,成效十分显著,为推动玉林地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这期间,罗祺康为玉林师专一名退休教师李明沂同志的一份许学研究的遗稿《汉字浅析》组织了校审、复印、出版工作,使这本学术专著得以面世。许慎是东汉著名文字学家,有“字圣”之称,所著《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说解文字原始形体结构及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其推究六经之义,分部类从,至为精密。李明沂早年参加革命,解放之初1951年2月即任玉林专员公署文教科副科长,罗祺康于1955年6月到容县专员公署文教科任副科长时,李明沂同为文教科副科长,两人相识共事了一段时间。李明沂对文字学,对许慎的“六书”有较深刻的研究,目的是探索一条运用“六书”原理加快识字教学的途径。他自六十年代初开始此研究和探索,到文革时已成果颇丰。正待整理出书,却因文革被打成“历史反革命”而遭抄家,书稿散失殆尽。他本人遭迫害退职遣返农村,直至文革后拨乱反正才得平反昭雪,安排回玉林师专任教至退休。李明沂在遣返玉林茂林农村期间,每次从茂林到玉林,往往会到罗祺康、李志仁两位老同事处坐一坐,聊一聊,遇粥食粥,有饭吃饭,十分推心。在交谈中自然会谈到教育,也自然谈到他的书稿。罗祺康、李志仁都热情鼓励他坚持把这本书写出来。李明沂凭着浩劫残存的一些零星笔记资料,靠着自己在已研究探索中铭刻下来的惊人记忆,重写书稿,以至后来留医病床,仍然抱病疾书,硬是写出了《汉字浅析》这本书的初稿。可初稿写完不久,李明沂于1981年12月4日病辞。为了完成饱受磨难的老同事、老教师李明沂的遗愿,罗祺康与李志仁商议,组织玉林师专中文系一些师生对书稿进行了精心的校对、誊写、制版、复印和装订工作,又得到地区文教办、地区教育局和玉林师专等单位的鼓励和资助,并发动玉林地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和小学教学研究会集资出版该书,以供玉林地区许学研究者和中小学部分语文骨干教师学习参考之用。该书编印出版时,李志仁为该书题写书名,罗祺康于1984年2月写了一篇文章《为纪念李明沂同志而写》代作序言。这篇文章是这样写的:

《汉字浅析》是玉林师专退休教师李明沂同志的遗稿。李明沂老师自六十年代初开始从事许学的深入研究,其目的是要探索一条运用六书原理加快识字教学的途径。

李明沂老师是在艰难的处境下长期坚持这项科学研究的。由于左倾路线的摧残,他的身心受到严重创伤。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李明沂老师以锲而不舍的精神,积累资料,撰写心得,及至退休乡梓,病魔缠身,仍无半点懈怠之意。终于整理所得,编成了《汉字浅析》初稿。它采用字典的形式,既分析字的本义,又标明字的今音今义,具有通俗易懂和实用范围较大的优点。透过其密密麻麻的小字,我们看到的不单是某字的解释,而且是一颗跃然跳动着的热爱祖国和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可以说,这本书稿是编者理想、毅力和心血的结晶。

不幸,初稿写完不久,李明沂同志便于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四日与世长辞了。因而书稿所存在的一些缺点、错误,未能由作者亲自精心修改,李明沂也不能看到书稿的出版问世,这是非常令人痛惜的。

可喜的是,如今玉林地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和小学教学研究会决计集资复印其遗稿,以供我地区许学研究者和中小学部分语文骨干教师学习参考之用。这本遗稿的复印,还得到地区文教办、地区教育局和玉林师专等单位的鼓励和资助。玉林师专中文科讲师潘鹏同志对书稿进行了精心的校对,教务处朱刚、何建军、禤应滨等同志和中文科八一级全体同学,对誊写、制版、复印和装订等一系列的工作分别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由此,我认为《汉字浅析》的复印出版,既是对李明沂同志的最好纪念,也是人们尊重知识、热爱科学的一种反映。我为此而深感快慰,并借此机会,衷心祝愿有志之士通过自己的有关研究与实践,对许学的发展作出优异的贡献。

这篇《为纪念李明沂同志而写》的序言,既表达了罗祺康对李明沂的深切感怀之情,更赞扬了李明沂“热爱祖国和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尤其高度赞扬了李明沂历经磨难,“锲而不舍”,执着顽强地潜心教育学术研究的工作精神,从中也充分体现了罗祺康对同志、对同事、对教师乐于相助的慈心柔情,更体现了他对知识、对人才、对教育学术研究成果的尊重和顾爱。这本凝聚了李明沂“理想、毅力和心血的结晶”的《汉字浅析》的编印出版,为玉林地区的许学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学术资料,同时为玉林地区中小学语文教师学习运用六书原理加快识字教学提供了一本富有实用价值的工具书,对推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1985年2月,已满63岁的罗祺康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批准离职休养,享受厅局级干部待遇。离休之后,自治区教委聘任罗祺康为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兼职督学。

(未完待续,下接《罗祺康——广西教育人物(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西民族高中一本上线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