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前置摄像头进水了 然后屏幕有了条蓝线?

  融入触屏概念的 Aspire S7 是宏碁今年在研发上最用心的一款超极本,宏碁可以通过 S7 来重新展示自己在产品设计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希望能够改变人们对其薄利多销的印象,逐渐走入高利润产品市场,而 S7 可能就是宏碁在后 PC 时代转型的开始。

  从技术角度来看,超极本不断发展的方向已经开始转向工程设计方面,比如触屏的加入。超极本更加看重对屏幕保护、散热效率、便携性以及转轴在不同模式下的工作方式,而硬件性能表现似乎已经没多少人关心了,这与时代完全不同。

  Windows 8 操作系统的触控界面让第二代超极本也充满了活力,通过变形来改变形态的方式非常吸引人,但宏碁显然不打算这样做,在宏碁最新的 Aspire S7 触屏超极本身上,没有翻转、插拔这些热闹的玩意,而是继续有限的机身空间,让超极本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厚度。


宏碁 S7 触屏超极本拆解

  无论何时我们眼睛所能看到的都只是事物的表面,或许有时候的细心发现会让我们对某项事物有所改观,但那些隐藏在华丽外表背后的秘密对于旁观者来说依旧不得而知。因此,就这款号称目前全球最薄的触屏超极本宏碁 S7 来说,它的内部构造是怎样的呢,是徒有其表、还是真材实料?

·机身外壳:顶盖是玻璃而后盖是金属

    宏碁S7的顶盖采用玻璃材料,这在之前的超极本中从来没有过,因为虽然透明的玻璃光泽感更好,也更美观,但很容易出现划伤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宏碁Aspire S7的顶盖选用了第二代康宁大猩猩强化玻璃。


宏碁S7顶盖采用康宁大猩猩玻璃


后盖由11颗六角梅花螺丝固定


卸除固定螺丝后使用拆机撬棒开启后盖


后盖内部表面处理稍微粗糙一些,但的确是金属材质

   机身方面宏碁S7采用了和MacBook相同的一体成型工艺,整个B面、屏幕边框都采用了铝合金材料,unibody一体成型技术目前在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可以完成锻造,其制作方式相对比较复杂,主要是CNC加工,加工后的外壳更加轻薄,这种工艺让S7整体性更强,更具美感。在实际拆机后发现,该机确实采用铝合金材料,后盖也是。

·整体结构:布局紧密但电池容量一般

    宏碁S7的后盖还是比较容易拿下的,并没有太多的卡扣与机身相连,实际上取下后盖的时候都不需要拆机撬棒。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散热口位置卡扣比较脆弱,用力不当会比较容易断裂,毕竟这一块是塑料材质的。


移除后盖整个内部结构一览无余


右边区域(对应正面键盘)


左边区域(对应正面键盘)


拆机的首要步骤是断开电源


电池由一颗螺丝固定,容量为35Wh

    观摩宏碁S7拆除后盖剩余的整体,各个零部件的布局还是比较清晰明朗的。主板看上去不算大,并配有两个散热风扇,相比之下电池的体积就要庞大许多。受机身厚度限制这块电池做得比较薄,虽然占用面积大,但是容量方面就有些吝啬了,仅有35Wh的电池容量。

·零件设备:256GB固态硬盘、扬声器

    宏碁S7为了能够获得更薄的机身,从而牺牲了电池容量,这也说明了追求极致总会有失。接下来就要开始动手对小部件进行拆除,镶嵌在机身外壳上的硬件模块并不多,两个扬声器模块与一个麦克风模块去除固定螺丝后即可卸下。


麦克风模块(机身外壳上有降噪塞)


SSD固态硬盘由一颗螺丝固定

    本次拆机的宏基S7配备了256GB的SSD固态硬盘,从拆卸下来的硬盘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基于mSATA接口的。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发现该机内部的一些细节,比如排线接口数量比较多,而线路的走向算是比较工整的。

·内部设计:触摸屏排线与双散热风扇

    本次拆解的宏碁S7采用一块13.3英寸IPS材质广视角显示屏,并且最大分辨率为,实际的显示效果十分出色。按理来说,一般的屏幕都是一根排线,不过S7又配备了触控功能,所以该机背部设有两个排线接口。同时,该机又有两个散热风扇,一进一出的散热系统。


大号风扇负责向内部送风


小号风扇主要为散热出风


无线网络模块与主板的连线

    拆机到此,宏碁S7的内部结构都呈现出来了。由于1080P分辨率的屏幕需要大量供电,因此触摸屏部分单独输出。另外电源接口的连接头和无线网络模块的连线与主板背面相连,需要将其拔除才能拿下整块主板。

·主板部分:网卡、CPU和内存均板载

    接下来的时间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S7体内的重要硬件,集成度较高的主板模块。当我们拆下这块主板时候,我们还是有些惊讶的,整体来看主板模块的面积不大,而且各芯片之间结构紧密,用料还是挺扎实的。不过整块主板并不规则,形状比较奇特。


无线网络模块变成集成化


内存颗粒也是镶嵌在主板至上


处理器与南桥芯片挨得比较近


散热铜管看起来还是比较单薄的

    总的来说,这款集成度较高的主板拥有不错的用料做工,这也可以看得出宏碁工程师在设计这块主板时还是下了一些功夫的。不过处理器板载也就算了,内存板载虽然限制了用户自行升级的可能性,但其他厂商也都这么多也就可以理解了。可无线网卡都板载,还真是高集成化。

·拆机最后:铝合金外壳难以控制成本

    机壳上剩余的零部件基本上不可拆卸,比如键盘属于一次性封装结构,触摸板亦是如此。宏碁S7采用一体成型的铝合金外壳,从这里我们基本上能够看得出来,用料还是比较十足的。因此想到该机的售价,昂贵的背后是有代价的。


卸除众多硬件后的内部样貌


粘合在机壳上的键盘背光灯控制器

    拆到只剩下机壳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出这款宏碁S7是否表里如一。一体成型的铝合金机壳确实要比普通塑料材质在成本上要贵上不少,不过该机售价万元也确实让一般用户难以接受。即便如此,该机的整体做工还是值得称赞的,对于外观控和品质控来说S7是一款不错的机器。

    Windows 8 操作系统的触摸界面让第二代超极本也充满了活力,通过变形来改变形态的方式非常吸引人,但宏碁显然不打算这样做,在宏碁最新的 Aspire S7 触屏超极本身上,没有翻转、插拔这些热闹的玩意,而是继续有限的机身空间,让超极本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厚度。

    在说宏碁 S7 之前,我们想先聊聊蜂鸟 S5,这款超极本是在第一代 S3 面市半年多之后推出的,算是“1.5代”超极本的一员,也是当时最薄的超极本,重新设计了散热风道,让厚度达到了15.2 mm,此外还加入了电动马达接口 Magic Flip,可见宏碁在 S 系列超极本上花费了很多心血,一直在尝试做改变,而这些改变大多都围绕着技术方面展开,这一点在宏碁S7身上得到了延续。


宏碁 S7 触屏本首发评测

    从技术角度来看,超极本不断发展的方向,已经开始转为工程设计方面,随着触屏的加入,超极本更加看重对屏幕保护,散热效率、便携性以及转轴在不同模式下的工作方式,而硬件性能表现似乎已经没多少人关心了,这与时代完全不同。

    我们知道宏碁曾推出过 Travelmate、Predator 这样十分注重设计细节的产品,也有 iconia 这样的概念性产品,但真正“走量”却是 4741G 这类三千多块的笔记本,从宏碁第三季度的财报上看,营收 35.7 亿元,而净利润只有尴尬的 232 万,宏碁急需一款高端产品来转变自身形象,S7 是宏碁今年在研发上最用心的一款超极本,宏碁可以通过 S7 来重新展示自己在产品设计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希望能够改变人们对其薄利多销的印象,逐渐走入高利润产品市场,而S7 可能就是宏碁在后 PC 时代转型的开始。

· 表面更强更薄更耐划的康宁玻璃

    宏碁 S7 这次在上盖上使用了玻璃材料,这在之前的超极本中从来没有过,因为虽然透明的玻璃光泽感更好,也更美观,但很容易出现划伤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宏碁 Aspire S7 的顶盖选用了第二代康宁大猩猩强化玻璃,从莫氏硬度上看,第二代康宁玻璃的莫氏硬度为 9,仅次于钻石(莫氏硬度 10 ),能够提供更好的硬度和耐磨特性,之前 iPhone4 的前后玻璃就是来自康宁公司和苹果共同研发。


A面玻璃厚度只有 0.55 mm,帮助降低整体厚度

    除了硬度更好之外,这块强化玻璃的厚度只有 0.55 mm,这也是 S7 整体轻薄化设计的一部分,不过面积越大的玻璃越易碎,可以看到手机厂商愿意使用强化玻璃,却很少有笔记本厂商使用。宏碁 S7 的做法是将更易碎的玻璃边缘厚度增加 10% ~ 20%,尽可能保证 A 面的康宁玻璃不会因为碰撞而粉碎。


顶盖采用第二代康宁 Gorilla 强化玻璃

    这次宏碁 S7 采用了和 MacBook 相同的一体成型工艺,整个B面、屏幕边框都采用了铝合金材料,unibody 一体成型技术目前在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可以完成锻造,其制作方式相对比较复杂,主要是 CNC 加工,加工后的外壳更加轻薄,这种工艺让 S7 整体性更强,更具美感。

    与 MacBook Air 外观不同的地方在于,宏碁 S7 通体采用了银色和白色的搭配,而且铝合金表面更加细腻柔滑,而 MacBook Air 的表面则多了一些特意加工出来的粗粝质感。

-----------------------------------------------


视频:宏碁 S7 触屏地图体验(点击播放)

-----------------------------------------------

    不过在实际使用过程的当中,我们发现虽然表面玻璃可以让机身更加美观时尚,但还是难免沾上指纹,S7 在配件中附送了一块拭镜布,应该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 屏幕开合角度达到 180°

  宏碁开合角度可以达到 180°,这个在触屏超极本上非常必要,S7 没有内置重力感应,而是当屏幕打开至 180° 时,按下 FN+O 的快捷键,屏幕就能翻转,让 S7 可以达到接近平板电脑的效果,方便与其他人分享屏幕上的内容。


侧面看起宏碁 S7 的非常轻薄

新材料、新工艺帮助瘦身

  宏碁 S7 这次的厚度为 11.9 mm,与目前最薄的三星 9 系列超极本(12.9 mm)相比厚度降低了 1 mm,主要原因在于新材料的运用和制作工艺上的提升。在制作过程中,首先要将铝合金机身的原材料压成厚板材,再通过 CNC 数控机床进行精密切削加工和表面处理。这样加工后的机壳厚度只有原材料的十分之一,再加上 0.55 mm 厚度的表面玻璃,以及内部硬件部分的重新排列布局,让厚度实现进化。

  在重量方面,不含适配器的宏碁 S7 重量为 1.25kg,横向对比其他 13 英寸超极本,只有东芝Z830(1.08kg)和宏碁 S5(1.18 kg)排在它前面。而且这次宏碁 S7 随机附送的电源适配器也比较小巧便于携带,让整体的便携性再上一个台阶。


单手甚至单指都可以轻松拿起

  第二代超极本由于多数使用了触摸屏,屏幕厚度一般增加,只有少数将厂商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屏幕中,但成本也比较高。触屏的 S7 如果和 MacBook Air 相比,宏碁 S7 的屏幕厚度不占优势,但机身整体上要更薄一些。

----------------------------------------------


视频:宏碁 S7 重启速度体验(点击播放)

-----------------------------------------------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宏碁 S7 由于过于轻薄,并没有普通笔记本那种充实手掌的感觉,但却非常容易携带,可以很轻松的放入背包中,不会对背负带来太大的压力,应该是很多商旅人士的最爱。

  很多产品已经形成了其品牌独有的风格,也就是我们说的“家族基因”,像看到小红点就想到 ThinkPad,看到 Book-ID 就想到联想一样,品牌的辨识度是通过很多产品在不断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冷静、克制、简约的 C 面布局风格

  整个机身的设计风格非常简单,通体的银色和白色等冷色调与 Windows 8 热情洋溢的live tile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而冷静严肃的机身折线和圆角边同时又是一对矛盾,在这种冲突下的S7给人很强的设计感。极简的 C 面甚至在键盘区上面设计了大面积的留白,避免了视觉污染,给人非常干净的感觉。


转轴部分的弧线十分别致

  键盘背光已经成了高端笔记本的标配,而宏碁 S7 不但拥有键盘背光灯,还在摄像头的边上放置了一枚光线感应器,可以根据环境光来自动调整背光的亮度,这是个很贴心的设计,不少笔记本的键盘背光十分刺眼,并且无法调节。

  在键盘手感方面,笔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键程非常短,但实际敲击的感觉确实不同于 Surface RT 平板的那种基本“无键程”的键盘,实际输入的准确率还是很高的,有时候键盘的物理反馈只需要一点就够了。


工作状态下,背部的宏碁 Logo 也会亮起

  扬声器这个部分如果设计不好很可能会破坏整体性,宏碁 S7 的两组圆角矩形的扬声器分居于机身两侧,表面是一层极度细密的音孔,这样声音可以经过桌面反射而被使用者接收到, S7 支持杜比家庭影院音效,但考虑到机身过于狭小,对扬声器的声音素质也不能有太高的期望。

  在机身底部还有一排进风口,通过这个进风口吸引冷空气至机身内部,在经由转轴部分上的出风口排出,同时带走机身内部的热量。

  目前多数都选择在屏幕上设计一个 Windows 物理按键,而 S7 显然没有这个必要了。我们看到宏碁 S7 的 Windows 键已经换成了 Windows 8 的样式,通过这个按键可以直接进入到 Windows UI,在新系统下的 Windows

  宏碁 S7 的外观美学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极简化设计的影响,机身更强调冷静,这种外观的“冷思理”与 win8 系统的“暖宽仁”搭配的十分协调,目前来说,S7 是笔者认为和 Windows 8 契合度最高的 PC 产品。

    机身轻薄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是接口的去留问题,不少超极本都将一些VGA、RJ-45 以太网等接口省去了,宏碁 S7 尽可能的保留了大多数的常用接口,剔除的接口就通过外接扩展的方式去实现。


接口位于后半部,前半部由于太薄无法设计接口

    机身右侧是两个 USB3.0 接口和一个多合一读卡器,而左侧为电源接口、一个迷你 HDMI 接口和一个耳机/麦克风。不过和我们之前所拿到的版本不同,工程版的宏碁 S7 是有 ThunderBolt 接口的,但是新版本中,这个接口最后被取消了,可能是考虑到目前采用该接口的设备还是不够普及,无论是连接线还是设备的价格都比较高。

    这次 S7 的适配器也采用了轻量化的设计,便携性很强,放在包里随时携带很方便。

    S7 附送的配件中,还有两个外接扩展转接头,不需要单独购买,其中一个是通过 USB 接口转换成 RJ-45 有线以太网卡,而另外一个则是从Mini HDMI 转成 VGA视频接口的转换头。

    宏碁 S7 随机附送的配件十分丰富,除了两个转接头以外,还附送了一个皮革的超极本内胆包,一个清洁布和一个蓝牙无线鼠标,这个鼠标在S7首次开机会提示配对使用。

  加入了触摸屏的宏碁 S7 同时带来一个问题:如何保证屏幕的稳固。因为在触摸操作时,手指要不断的点触屏幕,如果屏幕不停晃动,那体验会非常差,所以关键就在于转轴上,宏碁用了两个办法来实现稳定屏幕。

  首先是采用了一体式转轴,宏碁 S7 将转轴直接与显示屏幕的边框锻造成一体式的边框转轴,构成一个T字型的骨干,效果如同盖楼时使用的钢筋,这让整体的上盖结构更加稳固,足以承受使用者手指点击屏幕的推力,很大程度的避免屏幕晃动。


屏幕边框一体式的转轴 可以防止屏幕晃动

  为了保证触摸体验,宏碁 S7 的在转轴上采用了分段式力矩的设计,我们在开合上盖的时候,能明显的感觉到推动时所需要的力度变化。

  分段式阻尼的转轴已经申请了相关专利,具体来说就是当屏幕翻转至 110° 时,转轴设置的阻尼将增加到原来的 1.6 倍,这样手指触摸时,屏幕将比较稳固,当加大用力时,屏幕才会继续翻转,最大可达到 180°。


开合至 110° 时阻尼发生变化

  但在实际使用当中,将 S7 翻转至高阻尼角度时,点触屏幕仍然会无法避免的出现一些微小的晃动,但对基本的触控操作都没有什么影响。

  宏碁 S7 的机身厚度只有 11.9 mm,这也注定了机身内部的散热空间不会很大,但要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那么风道一定要设计的很长,这时风扇对转速的要求会很高,通常会达到 10000 转/分钟以上才行,而 宏碁 S7 这次采用的办法是双涡轮风扇协同散热。


出风口在远离用户的机身背面

  宏碁 S7 背后的长条状金属格栅,内部同时有两个涡轮风扇,一个用来吸入冷风,另外一个负责加速排出暖风。

  接下来,我们通过 Furmark 让宏碁 S7 连续运行 30 分钟,处理器和显卡将满载运行,温度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达到较高水平,然后我们通过温度探测仪来观察机身表面的温度情况。


B 面 和 C 面的表面温度

  在屏幕和键盘面上,由于出风口在转轴后方,我们看到热量主要集中在屏幕下边框与键盘的上方,最高温度为 42.9° 略高于人体体温,而与我们经常接触的掌托和键盘的部位,温度都没有超过 36°,散热效果令人满意。

  再来观察一下背部的散热情况,热量也同样集中在转轴的部分,最高温度为 42.5°,总的来说,双涡轮风扇确实可以带来较好的散热效果,而且更关键的是,宏碁 S7 将风扇噪音也控制在了一个较好的水平,这是非常难得的。

  用键盘鼠标的操作电脑是我们非常习惯的方式,那么触屏将带来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能否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呢?就目前来说,使用触摸屏的笔记本和超极本已经有不少款,但 Windows 8 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平台,实际能真正帮到我们的 APP 应用却不多,以后可能会逐步发展起来。

  利用成熟的电容屏技术和康宁玻璃优秀的触感,在宏碁 S7上用手指触摸的体验是非常愉悦的,加上酷睿架构处理器,Windows UI 界面非常流畅,特别是网页加载速度,以及拖拽、缩放等操作都顺畅自如,S7 在这方面如果和 iPad 和 Andriod 平板电脑对比的话,反倒会有一定的优势。

  宏碁 S7 使用了一块 1920 × 1080 的IPS广视角液晶屏幕,最大 178° 可视角度,我们几乎可以在任何一个位置和角度来观察屏幕,此外全高清屏幕的优点在同一个屏幕上显示更多内容,像地图这类的应用,可以不那么频繁的缩放屏幕,而像这类的办公型软件,也能同屏同时处理更多的内容。

  在 PC 行业逐渐走下坡路,产品利润逐渐递减的时期,宏碁接连推出 S5 和 S7 的目的性都很明确,就是希望通过新技术和精良工艺来吸引高端用户,提高产品本身的利润率,虽然短期内宏碁 S7 的价格可能不会被多数人接受,但是从整个市场上来看,基本应用需求得到满足PC消费者会越来越看重产品的设计和工艺。

  某种意义上来讲,宏碁 S7 能让用户重新开始关注精品市场,对于整个处于下行道的 PC 行业来说起着提振的作用,否则 PC 厂商还将继续陷入无尽的价格战之中,难以再次看到出头之日。

  从这几天评测的超极本和笔记本的产品中来看,宏碁 S7 几乎是单枪匹马的将超极本的工艺提升到了另外一个层次,无论是用料还是制作水准都相对于其他产品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笔者在测试的时候,总是不断的在脑海中将宏碁 S7 和 MacBook Air 做对比,二者都是一体化铝合金设计,都非常轻薄,但是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产品,苹果身上的美学品质的一贯性,这可能是宏碁无法比拟的,S7 算是宏碁的一次回归之作,我们还希望有更多的“S7”,我们需要每个人都买得起的电脑,但我们也需要能放在博物馆里的精品。

----------------------------------------------

耳机输出接口,麦克风输入接口
RJ45(网络接口),电源接口
4芯锂电池,2340毫安
12小时左右,具体时间视使用环境而定
全国联保,享受三包服务
3年有限保修,1年国际旅行者联保(ITW)
整机三包有效期1年。保修36个月的硬件包括:CPU、内存。保修24个月的硬件包括:主板、显卡、LCD屏、硬盘、电源适配器、键盘、鼠标模块。保修12个月的硬件包括:LCD之附件、光驱、DVD、 /W、软驱、Modem卡、网卡、摄像头等其余功能模块和部件。电池保修3个月,购机后注册成功,电池免费保修延长到12个月。

· 从触摸屏谈笔记本设计理念

   宏碁近期发布了新一代超极本 S7,这款被很多网友认为是最漂亮的超极本身上,有着太多可以讨论的东西,为了配合迎接 Windows 8 的到来,宏碁 S7 使用 了支持多点触摸的新型屏幕,这样的变化本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普通人眼里,无非就是换一块触摸屏进去,可是,真的只是这样吗?

   之前的笔记本上的 3D 视觉技术和上下双屏技术都成了反面教材,逐渐的消失正在大众视线里,是说这样的技术就不能放在笔记本上吗?当然不是,新技术在商品化 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都搞清楚,才能让技术真的具备使用价值,这需要在设计之前就具备完整周密的思维体系。

  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1、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2、满足想法需要什么样的硬件。3、软件与硬件应该如何配合来实现想法。4、软硬件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把这些都想清楚,再开始动手吧。

1、笔记本需不需要触摸屏?

   触摸功能,在笔者看来是通过手指的单点/多点、直线/曲线轨迹的万向变化来实现替代鼠标的技术,未来可能会通过指压力的梯度变化来丰富操作,用指纹和体 温 来提高产品的私密性,这可以看做是人机交互“去工具化”的第一步,未来的眼神轨迹追踪、脑电控制都将沿着这个方向展开。

  我们在笔记本上到底需不需要触摸功能,触摸屏到底给我们能带来什么,更好的人机交互体验?那么我们就要找目前体验最好的iPad来进行对比。纯粹增加一个卖点?那么我们就要考虑这个卖点是否会对其他功能重叠,并造成影响,同时也要考虑成本的问题。

   如果你给一个孩子一部Pad,他会很轻松的知道这个东西应该怎么用,因为整个硬件部分只有一个平面,除了触摸没有别的方式操控,但是换到笔记本上就不是 这 样,同时拥有键盘鼠标和触摸屏,两个输入设备和一个输出设备并存且重叠,会让用感觉陌生和无从下手。在iOS和Mac OS X上,完成一个操作通常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通过约束用户行为的方式来降低操作的复杂性,用户无需面对两条以上的分岔路来引发思考:到底哪一条路是对的呢?


到底用触控板还是触摸屏?

  我们在遇到不熟悉的东西的时候,会产生紧张和恐惧,别人家装饰的再怎么温馨,我们住进去也可能会失眠,触摸屏给我们带来的陌生感不仅是多了一种人机交互路径所带来的选择性困难,更多的是来自使用体验。

   人在松弛状态下站立时,双手自然垂落在身体两侧是最舒服的,这时我们的手指肚的发力方向在平行于身体时最容易,这一点在平板电脑上体现的最明显。笔记本 的 触控板与身体垂直,这样就非常好发力,而笔记本屏幕与身体基本平行,手指需要抬起一定角度来适应,会容易产生疲劳,如果调整屏幕角度就多了一步操作。对于 留指甲的人来说,会带来更加崩溃的体验。

  我们要假定【触摸技术成熟】是普及的必要条件,而且消费者需要这样触屏笔记本。要不然我们后面的讨论没法推进下去。

2、满足触摸操控需要怎样的硬件?

  笔记本的翻转屏+键盘的设计已经用了30几年,这种构造虽然经历过几次小规模的改进,但总体上是没有太大的变化,说明这样的设计从一开始就做对了。

   目前来说,笔者认为笔记本上触摸体验做的最好的是Magic Trackpad,可以说是大号的MacBook触控板通过指点、轻扫、滚动、拉伸就能完全操作电脑了,这款硬件是Mac OS与iOS进行融合的重要一步,因为Magic Trackpad的作用在于让iMac和iMac Pro也开始可以体验到Multi-Touch触控操作,而Windows平台上,是没有这样起到沟通作用的硬件的。


Magic Trackpad可看做一个大号触控板 也可看做是间接触摸屏

  笔记本很早就有触摸屏产品出来,像惠普的TC系列、ThinkPad X2xxT系列等,这些笔记本其实更应该叫手写电脑,却不是触屏电脑,因为他们通常都需要一支笔,通过电磁感应和数字墨水技术在屏幕上完成书写,绘画,用手指操作时的精度极差。


相对来说电容屏更容易实现多点操作

   触摸屏被消费者普遍接受并快速普及,是电阻屏和电容屏两种技术的成熟之后的事,原理上,前者利用压力感进行控制,后者则是通过人体带走屏幕电流所移动的 距 离来定位。相对来说,电容屏的优势更突出,特别是技术上允许加入高硬度的外壳,可以很好的保护设备,对笔记本和手机等移动设备来说很重要,不出意外的话, 未来的触屏笔记本还将大范围的采用电容屏技术。

3、软件与硬件应该如何配合来实现想法

   我们一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Windows7系统在使用触摸功能时,右上角用来关闭窗口的“X”点了好几次也没有反应,这个确实非常尴尬,对于早期的触 摸 技术(硬件)和Windows系统(软件)来说,这个角落是一个死角。为了消除死角,软件和硬件互相配合是必须的。


结合Windows 7的触摸操作体验并不好

· 适应触摸的图形界面

   微软带来了全新界面的Windows 8系统,其中,动态磁贴界面是完全为触摸设备所打造的,界面的图标变成了1:2长方形或1:1的直角矩形,并且面积很大,即便是在Full HD分辨率的宏碁S7屏幕下,手指也可以准确的点到,但是直角矩形对于用户来说,可能没有圆角矩形受用,尖锐的东西对于用户来说是有敌意的,圆角矩形可以 一定程度的消解用户紧张,苹果甚至拿着圆角矩形做专利去和三星打官司,可见圆角矩形的重要。


动态磁贴界面的色块和直角矩形

· 人机交互中的存在感

   对于人机交互来说,没有了触感是个退步,人和机器应该相互意识到对方的存在,这是交互,是沟通的过程,就像我们和朋友在聊天,会观察对方眼睛和表情的变 化。目前的触摸屏普遍没有物理反馈,一些厂商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加入了震动反馈这个很有尝鲜意味的创意,但效果肯定没有突起的按键更好,振幅大小、强度、 时长的变化都缺少指向性,与软件和系统没能结合起来(可能是避免增加用户的学习成本),后来触摸出现了“按键后浮出放大”的功能,但用户不会看到字 母浮出后再进行下一次输入,这样效率太低了。

  很多手持设备上都有Home这个按键,这个词非常好,家让人觉得很亲切很熟悉,这是一切开始的地方,当我们迷惑时,回到原地是不错的办法。Windows系统之前有一个Start键,也是一切开始的地方,与Home键不同的是,一个是软件一个是物理按键。


iPad原本打算设计成这样

   早期的iPad模型是没有任何一个物理按键的,这样最大化的避免了视觉污染,但为什么最终安排了一个Home键呢,有可能是为了增加物理反馈,但笔者认 为 Home键更重大的意义在于它是以一个坐标的身份出现的,iOS用户都有一个习惯:不知道怎么办时就按Home键,它让我们觉得放心。Windows键 (Start键)也是一样的,虽然在功能上与Home不同,但我们进入Windows系统时,会首先找到它,这是去往其他功能的最可靠通道。

  取消Home键和Start键意味着我们不再拥有坐标,一切无从开始,更关键的是,厂商白白失去了好不容易培养的用户习惯,当用户一旦按照你给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时,他们是很难回头的。

   触摸屏笔记本需不需要一个类似Home按键的设计呢?如果说是iOS和Mac OS X的融合给了Windows 8灵感,那么至今没有MacBook采用触摸屏操作,所以OEM厂商们似乎没有能够借鉴的对象,这时的产品的软硬件结合会牵扯到操作系统的通道设计,这个 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但有一条是必须坚持的,给用户归属感,有依靠,让用户觉得可以充分掌握。

   当给笔记本增加触摸屏意味着我们经常需要对屏幕进行指指点点,那么如果亲身体验过,就应该知道,普通笔记本的转轴是活动的,屏幕在被触摸的时候会前后颤 动,手指会有“被泄力”的感觉。在宏碁S7上,屏幕的转轴部分是经过特殊设计过的,当我们开合到一定的角度时,屏幕就像被锁死了一样,这时上屏是十分稳定 的,不会有晃动,然后当我们以更大的力气转动时,屏幕才会继续翻转。


宏碁经过重新设计的转轴

  现在大家都在谈用户体验,想做出好的体验就必须充分的了解设计,充分深入到背后研究,一个功能的诞生要考虑的更加周全,而不能将功能实现当做终点。这需要你有敏锐的洞察力,懂得欣赏,热情洋溢,跟随内心。

四、软硬件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这部分可能与触摸屏和触摸技术没关,只是一些关于笔记本设计的延展性讨论。

   笔记本与我们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应该可以得到很多答案,有人说是生产力工具,有人说是供娱乐功能的玩物,也有人说是供我们了解科技发展的途 径, 还有一小撮人认为是体现身份的奢侈品,这些都对,但这个关系是建立在笔记本的用途上,本质上我们一直将笔记本“物化”了。但是我们想一想,在这个互联网塞 满生活的时代,我们每天需要与笔记本相处的时间有多少,就知道笔记本扮演的角色,远比一些“物”所带给我们的影响更大。

   也有多少人是一静下来就要打开电脑或者手机的呢?以笔者自己为例,每天与笔记本打交道的时间超过5个小时,屏幕、扬声器、键盘、掌托会时刻冲击着感官, 如 果一个人,能和我们每天相处,能够与自己相互被感受被关怀,那她应该与自己是什么关系呢?没错,情人!姜文曾把导演的工作比喻成与观众调情的过程,这是对 待艺术创作的态度,笔者认为这也应该是产品设计的态度。


好的设计应该是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的

   德国工业设计大神迪特拉姆斯的10个“好的设计”理论里曾经有一条是:好的设计应该是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的。为什么我们现在来看一些经典的雕塑和绘画作品 的 时候,依然能从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他们身上的美学价值是亘古不变的,为什么我们会愤怒的面对ThinkPad的改变,因为他打破了人们原本的认识,这里的 “恒”和“破”并不是绝对的,只不过这种“破”不是让作品成为短暂时尚的一次性商品,改改颜色,让屏幕边框更薄这种工作ThinkPad会做,索尼会做, 神舟也会做,如果大家都会做,那么这样的工作是廉价的,是懒于思考的。

  为什么要费这么多口舌来谈产品与用户的关系,因为宏碁S7身上引发了笔者一些思考,一些关于产品身上的戏剧冲突的思考,不吵架的夫妻不会天长地久,冲突反而成了夫妻关系稳固的调和剂。

   如何在软硬件上实现戏剧冲突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马里奥之父宫本茂先生的箱庭理论,当年孤独自闭的宫本茂在上大学时,经常在街道上对着灯光闪烁的窗户 背 后产生奇特的憧憬,窗户背后的家里到底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后来宫本茂将玩家的对未知世界的憧憬心理,临摹在了其作品上,《马里奥兄弟》中,当主人公钻进 水管达到另外一个关卡时,场景的切换都会产生巨大的视觉落差,宫本茂认为,每个人每个群体都有独立而封闭的世界,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相遇就好比两个完全不同 的箱庭世界的相互碰撞,那种奇妙的感觉绝非轻易可以言传……


硬件与软件形成强烈视觉落差

   回头看看宏碁S7,上盖采用康宁强化玻璃制作,机身则采用铝合金材质,玻璃和金属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材料,外观部分只有两种白色和银色两种冷 色 配色,这样的设计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夸张炫耀的成分,如果我们把机器看成是运算的部分,那么外观给人的感觉是谦虚的,冷静思考的。那么根据箱庭理论,内部就 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当我们打开S7时,直接映入眼帘的就是Windows 8的动态磁贴界面,这个界面几乎全是热情洋溢的配色,而且纯度都很高,给视觉上带来强烈的冲击,我们会发自内心的发出“哇!好漂亮”的感叹,这就是一种戏 剧冲突。


屏幕转轴处的直线和曲线同样构成了戏剧冲突

  笔记本的物理尺寸很小,想在一个小场景展示自身的构想,必须形成戏剧冲突,这样才能让人印象深刻,屏幕就是一道门,门外的世界冷静,而门内的世界却无比感性热情。

  反过来我们看看诺基亚Lumia和Surface上Touch Cover的做法,二者都有很多种颜色可选,并且与Windows动态磁贴界面的颜色高度契合,但是大家可以去诺基亚体验店试一下,短暂兴奋之后,会迅速的陷入疲惫。


诺基亚Lumia系列手机与Windows动态磁贴高度契合 但视觉冲击力较弱

   迪特拉姆斯说好的设计应该是谦虚的,产品要像工具一样能够达成某种目的,它既不是装饰品也不是艺术品,它们应该是中庸的,带有约束的,这样才会给使用者 的 个性表现留有一定空间。强调硬件设计与软件的戏剧冲突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让使用者最大化的关注内容,使硬件具备工具属性,这和触摸屏一样,是一种隐去工 具化的思维,是进化的思维。想想为什么iPhone和MacBook只有黑白灰,而iPod Nano、Shuffle却有多种颜色,因为前者人们关注视觉,后者则在意听觉。

  之前我们说过,用户对待熟悉的东西不会产生敌意,在产品设计上应该如何做呢?

   还是看一下宏碁S7,金属和玻璃成为S7机身上最主要的原材料,为什么一定是这两种,因为用户潜意识将金属和玻璃投射到我们日常生活所常见的东西上来, 刀 叉、咖啡壶、灯罩、自行车、杯子,眼镜,还包括银行的等候椅、汽车车标,这些都是我们最熟悉的东西,而这些材料产品虽然外观经过加工,但是都是以原色形态 出现。


宏碁S7顶盖部分的玻璃

   铝合金的金属原色和玻璃的无色透明,这是苹果设计总监乔纳森伊夫最偏爱的颜色,而他同样曾在第一代iMac上采用了半透明的聚碳酸脂材料,但最新的 MacBook和宏碁S7为什么没用工程塑料作为主要材料呢?首先塑料是一种化工合成材料,我们日常生活见到的经过染色的塑料用品显然更多,彩色塑料外壳 的笔记本无法准确的投射到生活中来。


观察Win8的默认配色,红、蓝和绿三色光谱是最容易被视锥细胞接收的

   早起的笔记本屏幕比例是4:3,这是最接近A4纸张和书籍比例(0.72)的整数比,笔记本被设计的要像书一样,用户接受起来很轻松。Windows 8 RTM版的动态磁帖界面的默认背景是淡蓝色的,蓝色有让时间减慢的作用,意在让用户多停留,另外天空蓝也是我们最常见的颜色之一,我们不会对它产生敌意。 当产品与我们如此的亲近的时候,我们对产品的好感也就此而来,这时我们与产品的关系更像是亲人,亲人之间是可以消除戒备和紧张的。

   PC是Personal Computer的缩写,笔记本这类产品应该更强调私有性,买来的笔记本就应该是自己的,不再是厂商的,不是微软的,也不是英特尔的,用户与笔记本之间应 该是占有关系。这让我想起苹果店,店里规定店员在给顾客介绍商品时,是绝对不能触碰到商品的,当顾客遇到难题是,鼓励用户自己去解决问题,甚至用户将 iPod说成iPad时,店员也要跟着顾客说iPad,这些都是为了强化用户与产品占有关系的行为,可惜很少有厂商注意到这一点。

   多年以来笔记本左右掌托上的广告贴纸成了标配,厂商一直在提醒这款笔记本的出身,很多用户在买来笔记本后,第一件事就是撕掉掌托上的贴纸,或者在上面刻 上 自己的名字,来给笔记本盖个章,证明这个是私有物品。到了超极本时代,这样的情况有所改观,但微软和英特尔的贴纸变成了另外一种设计形式,这是设计师在规 则允许范围内,尽情的发挥自己的灵感。


戴尔 XPS 13的“狗牌”伪装的很巧妙(图片来自engadget)


LOGO被最大限度的隐藏了

   最有趣的是戴尔XPS 13,在机身背面做了一个类似美国大兵狗牌一样的东西,将windows、intel和XPS的商标镂刻在上面,不但满足了客户要求,还让笔记本有了些许 的军工特质,这种自我调侃的幽默感是笔记本中很少见的,笔者隐约能体会到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的悲壮。宏碁S7的做法并没那么极端,而是在机身背后的出风口 下面,用纯度很低的灰色将Windows 8和英特尔的LOGO打上,这样让LOGO几乎隐身的效果也不错。

  很少有笔记本OEM厂商,将“鼓励用户关注内容价值”的概念放到笔记本的设计中来,也就是说都将笔记本作为一次性快消品卖给了消费者,然后只要维护好售后体系就万事大吉了。

  这里涉及到企业责任感,作为国内肩负起创新责任的企业来说,在把硬件卖给了用户同时,是不是有义务培养用户的审美情趣,告诉大家到底什么是正确的,应该做的,与其说每年花大价钱在大学生中间做营销大赛来推广产品,为什么不能做一个读书俱乐部、科技小组呢?

   苹果在中国火了之后,笔者突然发现国内已经开始有很多人愿意付费来购买正版内容了,甚至已经开始为自己不“越狱”而感到自豪,为什么大家会爱上苹果的正 版 体验呢?付款流程被简化到人人都会,而且每次升级也只需要输入密码就可以了,这些“精心”的设计逐渐引导我们去以正确的心态去消费内容。

   笔者在上大学的时候,经常去一家电视游戏店,那个老板几乎每款大作都会玩到精通,跟每个游戏爱好者都能滔滔不绝,大家很喜欢他,相信他,他这样一来慢慢 的 就积累了很多的潜在消费者,大家只要买游戏机、软件都会找他。为什么呢?就因为他了解游戏,消费者会对他产生信赖,任何交易的产生都需要相互信赖来支持。

  未来,拥有内容的硬件厂商会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比如说暂时沉寂却拥有唱片、影业公司的索尼,拥有图书、电影销售渠道的亚马逊,拥有皮克斯的苹果,甚至于一些现在的互联网企业,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虾米网做云,豆瓣做电子书,您是否会动心呢?

  多年以来,笔记本厂商在新技术的商品化过程中,几乎很少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这篇文章不在于讨论触摸屏和技术本身存在的意义和商业价值,而是希望透过类似这样的新技术普及的讨论,来让厂商了解到,笔记本创新不是单一的做加法,做替换。

  现在大家都在谈极简设计、谈产品创新、谈用户体验,但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么多的1999元大屏四核智能机,这么多超极本为了那一、两毫米的厚度打破脑袋呢?

   行业里的创新行为,说白了就是狗撒尿圈地的做法,一个有新想法新技术的产品出来了,别人再做就是山寨,是抄袭,所以大家拼的是一个快,这样出来的产品是 经 不起推敲的,不符合耐久性原则的,而上游软件厂商能否带动OEM实现进化呢?这很难,由于软硬件的控制权分属与微软谷歌和OEM厂商,所以微软和谷歌不敢 贸然进行结构上的改变,要照顾到下游OEM厂商的成本控制,这才使得创新被一再误读,大家的节奏是固定的,都等着微软和谷歌发起冲锋号,要么就都按兵不 动,要么一动就是一窝蜂。

   其实设计这个词含义丰富又空洞无物,苹果首席设计师说他的团队从来不谈设计,只讨论创意形成和产品制造,他们试图做出最终具备必然性的产品。这会让你产 生 此乃唯一解决方案的感觉。如果仔细揣摩这段话,其实可以发现,设计不仅仅是针对产品的外观来进行,更多的是针对产品如何运作展开,让外观为功能服务,让每 一点、线、面都有属于自己的用途,而这过程中,失败的尝试一定不必可少,伟大的设计是通过不断的否定自己最终产生的。

近期通过拆解几款超极本以及Macbook,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电池占据了一大半的面积,但容量却仍然不算很大,从IVB处理器的功耗来看,超极本的电池容量要超过50瓦时才能达到5小时的续航时间,但实际上许多都不到40瓦时,只能用3个多小时的样子。电池技术已经成为瓶颈,亟待革命性的创新,无线充电怎么样?

交流电照明灯发出的光会一定频率的抖动导致sensor图像出现行方向的水波纹,称之为filcker。目前主要的交流电频率有50HZ和60HZ两种。为了避免出现flicker,要求曝光时间大于base值时必须是base的整数倍。

Blacklevel简单的说就是黑电平,指在dark下pixel的输出值,这个值可能为正亦可能为负,在正常光照输出时需要减掉blacklevel值,blacklevel的统计和正常输出时减blacklevel都芯片内部实现,可通过寄存器调整。blacklevel值的统计方法有三种。1帧统计,4帧统计,8帧统计。

通过开关blacklevel来确认,主要可能是blacklevel不稳,如果是单帧统计改为4帧统计,8帧统计是否有变化,是否sensor散热不好引起,>>需要测试ob值的变化。、

通过开关blacklevel来确认,blacklevel统计值偏大会引起暗态偏绿,而统计值偏小会引起暗态偏红。
当预览和拍照采用不同参数时,需要注意blacklevel控制寄存器的修改,因为拍照时间很短,不可能有很多帧来统计blacklevel,因此要求把拍照参数中的blacklevel改为1帧统计。

所以如果 adbd 以普通权限执行,有些需要 root 权限才能执行的命令无法直接用adb xxx 执行。这时可以 adb shell 然后 su 后执行命令,也可以让 adbd 以 root 权限执行,这个就能随意执行高权限命令了。

其中<value>是十进制数值,其定义如下

在确定连上手机后(adb device,可以看到电脑连接的手机)

在cmd窗口中输入如下命令,就可以像Studio中的Logcat窗口中显示日志信息:

//格式1:打印默认日志数据
//格式2:需要打印日志详细时间的简单数据
//格式3:需要打印级别为Error的信息
//格式4:需要打印时间和级别是Error的信息
//格式5:将日志保存到电脑固定的位置,比如D:\log.txt

是Time of flight的简写,直译为飞行时间的意思。所谓飞行时间法3D成像,是通过给目标连续发送光脉冲,然后用传感器接收从物体返回的光,通过探测光脉冲的飞行(往返)时间来得到目标物距离。
光学防抖(英语: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是指在或者其他类似成像仪器中,通过元器件的设置,例如设置,来避免或者减少扑捉光学信号过程中出现的仪器抖动现象,从而提高成像质量。
效应(Ringingeffect)是影响复原的众多因素之一,是由于在中选取了不适当的图像模型造成的,振铃效应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图像退化过程中的丢失,尤其是高频信息的丢失,其严重降低了复原图像的质量,并且使得难于对复原图像进行后续处理。

mipi格式图像数据是一种压缩过的raw图像数据储存格式,采用5字节共40比特来存储4个10bit宽的raw数据采用大端的存储格式。

相关调试模块:黑电平补偿
用黑色物体挡住镜头,然后在完全黑暗的房间中拍摄两张 Raw 图像。

相关调试模块:镜头光源阴影控制。

a.将 MCC 色卡置于光源箱正中央。
b.调整设备位置,保证在 100% 视野 (FOV) 条件下拍摄 MCC 色卡(MCC 色卡的宽度必须
c. 按照 Image Gallery 电子表格中的指定内容设置光源箱条件。如果无法控制光源箱的亮
度,可使用 ND 滤镜进行调节。

每个色温和光照水平组合执行以下步骤。
a. 将 MCC 色卡置于光源箱的右下角。
c. 按照 Image Gallery 电子表格中的指定内容设置光源箱条件。如果无法控制光源箱的亮
度,可使用 ND 滤镜进行调节。

相关调试模块:色彩校正

  1. 从光源箱中取出所有色卡。
  2. 将设备放置在拍摄 100% FOV MCC 图像时的位置。
  3. 按照 Image Gallery 电子表格中的指定内容设置光源箱条件。如果无法控制光源箱的亮度,
    可使用 ND 滤镜进行调节。
  4. 拍摄一张 Raw 图像。

在光源箱中拍摄灰卡图像

  1. 将 18% 灰卡置于光源箱正中央。
  2. 调整设备位置,使灰卡占据摄像头 FOV 的 100%。
  3. 按照 Image Gallery 电子表格中的指定内容设置光源箱条件。如果无法控制光源箱的亮度,
    可使用 ND 滤镜进行调节。
  4. 拍摄一张 Raw 图像。

在晴朗的室外拍摄灰卡图像

  1. 在接近中午时分,在阳光直射条件下,用 18% 灰卡填满预览屏幕。
  2. 拍摄一张 Raw 图像。

拍摄ISO12233分辨率测试卡图像

相关调试模块:自适应空间滤波器(ASF)

自适应滤波是近年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最佳滤波方法。它是在,Kalman滤波等线性滤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最佳滤波方法。由于它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更优的滤波性能。从而在工程实际中,尤其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适应滤波存在于信号处理、控制、图像处理等许多不同领域,它是一种智能更有针对性的滤波方法,通常用于去噪。

  1. 将 ISO12233 分辨率测试卡置于光源箱正中央。
  2. 调整设备位置,使测试卡占据 FOV 高度的 100%。FOV 通常会捕捉图中红色虚线划定的区
  3. 按照 Image Gallery 电子表格中的指定内容设置光源箱条件。如果无法控制光源箱的亮度,
    可使用 ND 滤镜进行调节。
  4. 拍摄一张 Raw 图像。

手机调试程序可用作初步调试的补充自动调试,也可独立自动调试使用,已完成初步调试。如果选择手动完成初步调试,可使用以下管道图中的数字作为指南,这些数字指示对MSM8996芯片组进行手动初步调试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任务的执行顺序,

4.调试镜头光源阴影控制

调试单色项目时,调试管道如下图所示。需要完成的任务相同,但一些与颜色相关的 ISP 模块已从管道中删除,因为项目创建时选中了 Mono 复选框。

常规 2D 卷积滤波会使图像质量劣化,尤其在应用于 Bayer 像素时。为了在降噪的同时不钝化边缘,可采用能够根据相邻像素的值调整其内核的自适应拜尔滤镜 (ABF)。

1.在使用位置调试和微调ABF
调试ABF时,由于RNR会处理边角处的噪点,因此只需要侧重于图像中心噪点。
2.调试光源阴影控制校正。
3.检查光源阴影控制表,判断传感器经过了完全还是部分ISP光源阴影控制校正。
对于经过完全ISP光源阴影控制校正的传感器,rolloff_gain的最大值为2至4。
对于经过部分ISP光源阴影控制校正的传感器,rolloff_gian 的最大值要小的多,该值通常接近于1,因为会进行传感器内光源阴影控制校正。
对于经过完全ISP光源阴影控制校正的传感器,可更改各个区域的spatial_scale参数;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达到满意的效果。
6.重复执行这些步骤,评估所有光照区域和两个传感器一个是经过完全ISP光源阴影控制校正,另一个经过部分ISP光源阴影控制校正,以确保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

高级色度增强模块对颜色进行优化,使其更接近于人眼观察到的颜色。拍摄JPEG快照图像时,RGB颜色空间会转换YCbCr颜色空间,默认情况下,RGB值会转换为YCbCr值,但不改变任何信息。由于人眼观察到的色谱不同于摄像头传感器拍摄到的色谱,因此摄像头捕捉到的颜色会与人眼观察到的颜色有所不同。可对用于将RGB转换为YCbCr的转换矩阵进行优化,使还原色彩与人眼观察到的颜色更为接近。
AEC模块可增强空间色彩,同时不会影响其他颜色。

为ISP模块调试AEC触发点

为ISP模块设置触发点,用于修改各光源条件之间的插值点。
头文件整合到设备中后,使用chromatix工具为每个ISP模块计算AEC触发点。这些值用于修改弱光和正常光之间以及正常管和强光/室外光之间的插值点。
1.将摄像头对准100%FOV的MMC色卡并拍摄JPEG图像,尽管这些信息在任何光源条件下获得,QTI 仍推荐在光源箱内使用 bright TL84。记录用于拍摄图像的 Lux 级。

ASF是一种根据边缘检测结果对图像的不同部分执行平滑和锐化处理的自适应滤波器。他可对细节较少的区域进行平滑处理以实现降噪,对边缘进行锐化处理以提升图形的锐度。

使用ASF映射仿真边缘检测

生成JPEG图像的ASF映射,识别ASF边缘检测内核发现的水平或垂直边缘。
自适应空间滤波器映射使用ASF边缘检测内核处理当前JPEG图像识别水平或垂直边缘,并重叠在原始图像上显示这些边缘,使用透明的蓝紫色覆盖,相应边缘以黄色显示,映射结果有助于判定是否需要对ASF模块进行进一步调试。

有选择性地调整AWB增益值,以对管道中后续模块的AWB算法施加影响。
白平衡用于补偿光源对场景的影响,人眼擅长擅长根据光源条件进行调整,尽管有来自光源的色彩干扰,仍然能够使白色物体呈白色。白平衡算法的目的是还原场景的色彩,以模拟人眼的这种调整功能。一般来说,使用从色彩校正矩阵生成过程计算得到R/G/B增益可获得更佳的性能,因此,默认情况下会选中use gian from color correction 复选框,并且无需对该模块进行进一步调试。如果希望在生成色彩校正时使用不用的白平衡增益,取消选中该复选框并输入特定的R/G/B的增益。

手动设置AWB计算定义灰色区域的AWB参考点。AWB参考点指的是不同光源的灰色R/G和B/G比率,灰色的参考点用来为AWB计算确定灰色区,由于频谱灵敏度的原因,每个传感器模块的R/G和B/G比率都不尽相同。需要针对每个传感器模块进行参考点。
要进行手动调试,应使用下列步骤调试AWB参考点,执行完手动ISP调试部分时,在调试完所有必需ISP模块后执行此操作。

黑电平调试会调整图像最暗部分的亮度水平。会取三张图像的平均通道来计算黑电平偏移值。然后会从像素输出中减去这些偏移值,以获取校正后的值。

色差会导致图像亮暗分界线产生条纹。CAC会校正以下视觉伪影。

使用通道均衡模块的默认值进行初始调试,如果在特定用例(例如,比率差异固定的不均衡 RGB Bayer组件)下需要使用固定数字增益,则在为微调过程中可能会需要调试该模块。
在很多图像传感器中,红色、绿色和蓝色Bayer元件是不均衡的,务必校正颜色通道的不均衡现象,这样才能以最好的执行去马赛克算法。如果不进去校正,各通道之间、特别是奇数和偶数绿色列之间的不均现象会导致去马赛克算法错误地进行边缘检测并产生噪声输出。

图像中的亮区有时会显示轻微的偏色,原因是白平衡不正确或镜头偏色,色度抑制可消除或减少偏色。

图像的亮区有时会显示轻微的偏色,原因是白平衡不正确或镜头偏色,色度抑制可消除或减少偏色。具有高色度值的亮区不受影响。
图像暗区通常为黑色,但色度噪声会在其中加入不必要的色彩伪像,色度抑制有助于自消除或减少这些色彩伪像。
色度抑制的作用是降低过暗和过亮区域的色度值。

调试CCM使用color correction Tuning对话框最大限度的降低色彩还原误差并提高色彩保真度。

调试色彩校正矩阵(CCM)之前,必须确保gamma曲线的准确性。如果对gamma曲线进行了任何更改,都需要重新调试CCM。

紫边出现的原因是与相机镜头的散色、CCD成像面积过小、相机内部信号处理算法。
在拍摄高反差背光物体照片中,物体边缘出现了刺眼的紫边,这一点,几乎绝大部分DC和DV都存在此问题,

所有镜头在它们传输影像的过程中都会受到某些非理想性因素的影响相机的镜头是由许多片单独的玻璃透镜安装在一起组合而成,这些单独的玻璃透镜叫做透镜单元,明亮的光线通过照相机镜头时,一部分光线就会被这些透镜单元的各个表面反射回去。这种内部的反射能够引起一种幻影,并像影响一样出现杂最后的照片上。眩光的主要是由于光源位置与视点的夹角造成的,亮度极高的光源,经过反射产生的高度极高的光或者强烈的亮度对比,就会让观众产生眩光。展览环境中的眩光有一次发射眩光还有经过二次反射产生的眩光。眩光不但会造成视觉上的不适应感,而且强烈的眩光还会损害视觉甚至会引起失明。

拖动Noise weight滑块,改变色彩还原与降噪之间的平衡。噪声权重设置决定噪声的重要程度,如果滑块为0,将优化进行色彩还原,不考虑噪声,向右移动滑块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噪声但会牺牲色彩还原效果。
选中target saturation复选框并拖动target saturation 滑块更改饱和度水平,虽然一般不调整饱和度水平,但在噪声权重增大时,可通过该方法增大饱和度。

缺陷像素会表现为亮点或暗点,有时会成簇或成对出现,在噪声滤波和色彩滤波阵列插值处理前,缺陷像素校正必须找打缺陷像素并将其校正。
FMAX和FMIN值反映校正数量,FMax和FMin相差越大,说明校正量越少,两个值相差越小,说明校正量越大。FMax=FMin表示应用了最大校正量。

使用去马赛克模块的默认值进行初始化调试。去马赛克模块会对色彩滤镜阵列样本进行过滤并重建成完整的RGB彩色图像。
前提条件:数字彩色图像的每个像素点通常都是有三种颜色样本组成,即红色、绿色、蓝色。但是在数码摄像头中如果为每个像素点分别使用三个颜色传感器来测量R/G/B颜色值,成本将非常高。因此,大部分数码摄像头都使用单芯片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中的每个像素都被R/G/B色彩滤镜覆盖吗,以此捕获颜色信息。单芯片图像传感器中覆盖像素的微小色彩滤镜的马赛克称为色彩滤镜阵列。最常用的CFA是由2x2的马赛克块构成的bayer马赛克,每个马赛克都包含两个绿色滤镜、一个蓝色滤镜和一个红色滤镜。

为每种亮度条件准备gamma曲线。
chromatix提供多种类型的gamma曲线,除非需要使用自定义曲线,一般都可以提供的列表中选到满足要求的曲线。按照程序查看chromatix提供曲线或创建自定义曲线,自定义曲线可以基于已有的曲线、可以通过幂函数创建。也可以通过导入gamma表创建。

某些传感器的Gb和Gr通道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失衡,因此失衡导致的伪像可能无法完全由bayer域中的ABF降噪模块校正。绿平衡校正可以消除因传感器对Gr和Gb通道的不同灵敏度而造成的带状伪像。

根据摄像头大小和质量的不同,图像中心看起来通常要比边角区域亮,镜头光源阴影控制调试会校正亮度衰减和不均匀色彩亮度(色差)。

局部色调映射(LTM)使暗区或亮区的细节更加明显,他通过增强对比度来提升图像的视觉效果。

某些特定颜色(列如生动鲜艳的绿色与明亮蔚蓝的天空)是从主观上衡量颜色质量的重要指标。MCE模块可确保在增强某种颜色时不会影响该颜色在Cb-Cr空间工作区的其他颜色。

试用SCE模块优化肤色,使图像赏心悦目。

SNR会检测图像中肤色并检测区域实现平滑降噪处理,可以选择对该ISP模块进行调试。

如果在弱光条件下拍摄的图像中出现不需要的色度噪点,调试小波降噪模块可减少亮度和色度的噪点。

同时对光照区域进行WNR调试

图像FOV中的噪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由于光源阴影控制校正的原因,图像边角通常包含较多噪点,因此会使用RNR使FOV中的噪点均匀分布。

ADRC可防止图像背景过度曝光,而不会导致整个图像变暗。
使用100%GTM可提升对比度,但是导致褪色,使用100%LTM可导致部分区域对比度下降但色彩效果更佳。
边缘增强可增强边界局部对比度,从而增强图像的清晰度,CPP硬件中的ASF模块使用高通滤波器增强边缘,平滑处理可应用到非文理区域来抑制噪声。
ASF逻辑模块包含新的ASF结构,其中包括用于检测边缘和实现锐化的独立组件ASF模块使用基于边缘定向的锐化,由四个边缘检测器、四个定向锐化滤波器以及一个对称锐化滤波器,边缘定向结果决定使用哪个锐化滤波。

钳位参数可帮助校正在边缘锐化过程中可能产生失真,在开始调试时应采用较宽的钳位值,即绝对值较大的值。在ASF调试最后几步中应采用严格的钳位值,即绝对值较小的值,这些交严格的钳位可以改善光晕的效果,正常或较低光源条件下通常会产生光晕效果。

混合采用中值滤波器功能可以抑制GrGb通道不匹配造成的尖峰和噪声伪像。可以再Tune Adaptive Spatial Filter对话框的other选项卡启用或禁用该功能。

由于图像感光器所具有的特性,传感器对场景的亮度的输出响应不一定是线性的,并且不同光源条件下可能有所不同,列如传感器光子响应曲线在强光饱和度条件下几乎是平的,在黑楠环境下,由于暗电流的原因,传感器输出将不会完全为零,
黑电平偏移值取决于使用的具体传感器,并且是包含集成时间。曝光对应的整体增益设置和温度的函数,必须为不同光源条件下每个像素的每个通道校正传感器响应的黑电平。
黑电平偏移使用2通道或4通道黑电平校正,然后会从像素输出中减去黑电平偏移值,以获取矫正后的值。

缺陷像素会表现为亮点或暗点,缺陷像素有时会成簇出现,出现坏点的原因包括:
传感器模块半导体工艺存在缺陷-传感器制造过程中势阱渗漏、像素灵敏度异常或电阻损耗可导致坏点/坏点簇产生。
安装镜头时落入灰尘-灰尘颗粒在安装镜头时会在传感器顶部。
传感器模块老化-传感器模块积累的坏点随使用时间变长而增多。
坏点簇定义为同一颜色平面内的两个或多个缺陷像素,成对坏点簇由同一颜色平面内的两个相邻缺陷像素组成。三重坏点由同一颜色平面内的三个相邻缺陷像素组成。
下图显示的是两个单独的坏点,一个坏点位于Gr颜色平面,而另一个坏点位于Gb颜色平面。
缺陷像素和缺陷像素簇检测方法是将图像传感器的特定彩色像素值与同中颜色相邻像素值进行比较。可用于校正点的调试选项包括。

DBPC可校正热像素或冷像素,他是用4通道、3x3掩码,然后使用8个相邻像素检测并校正单个坏点。

色彩混叠校正用于图像中的视觉伪像,其生成原因是不同带宽的入射通过镜头时发生轻微折射,未达到摄像头传感器的同一视觉平面。
CACv2调试参数不仅最图像视觉伪像的检测造成影响,还会影响为消除检测到的伪像而施加补偿量。
由于摄像头系统中使用的光学元件和传感器所具有的特性,当图像显示在特定输出介质上时,原始RGB数据可能不能真实地呈现给人眼,因此需要进行色彩校正。
在现代数码相机设计中,由于色彩校正可帮助系统实现更高的色彩质量和更高的保真度,因此已成为色彩信号处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常使用3x3矩阵进行颜色校正。色彩校正矩阵(CCM)调试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色彩还原误差并能提高色彩保真度。
阴影表示各光源条件下的对角色彩饱和度参数:

值越大表示色彩饱和度越高
值越小表示色彩饱和度越低。

使用色彩校正对CC矩阵进行微调,以提高色彩的饱和度。在chromatix头文件中,共有七个CC矩阵:

三个用于表示不同色温的矩阵
两个用于表示弱光和户外条件的矩阵
两个用于表示LED闪光灯和频闪闪光灯的矩阵。

最终CC矩阵首先根据色温在三个矩阵之间通过插值进行计算,让后在将计算所得的矩阵根据AEC条件通过插值计算。

如果LED关闭,则矩阵通过弱光或者户外矩阵之间的插值计算得出,并通过AEC光源条件对矩阵进行控制。

如果LED开启,矩阵在LED闪光灯矩阵之间进行插值计算,并且通过LED触发点进行控制。
由于存在多个CC矩阵,因此必须先确定所要调试的矩阵。可通过AWB日志和A-light或D65触发点进行确定,这些触发点可指示在当前条件下占据主导作用的矩阵。
AEC日志显示增益和lux指数信息,而chromatix头文件中的弱光触发点决定是否使用弱光CC矩阵,然而,是否使用户外CC矩阵则由Gamma中的户外触发点决定。
如果闪光灯LED打开,情况将没那么复杂,首先调试LED闪光灯CC矩阵。
可使用chromatix工具从JPEG图像中嵌入的3A调试信息获取A-light和D65触发点以及弱光和户外触发点。
为确认增益和LUX指数,使用AEC调试日志并搜索关键字luxidx和aec_process_pack_out。要查找色温,执行以下操作之一:

图像中的亮区有时会显示轻微的偏色,原因是白平衡不正确或镜头偏色,色度抑制可消除或减少偏色,就有高色度值的亮区不受影响。
图像暗区通常为黑色,但色度噪声会在其中加入不必要的色彩伪像,色度抑制有助于消除或减少这些色彩伪像。
色度抑制的作用是降低过暗和过亮区域的色度值。

传统视频显示系统的像素值响应呈现非线性、冥定律特性,例如棘突阴极射线管的系统。gamma校正是指对图像传感器所摄亮度进行预调,使更暗的信号的在视频监视器上获得更佳显示的效果技术。例如gamma校正可能为像素值的1/2.5次幂函数,下图显示了gamma曲线如何提高深色区域的亮度。

本章提出的方法可以实现质量的gamma校正效果,能够在几乎没有任何视觉质量损失的情况下逼近实际的gamma曲线。通过各种实验证明,不必使用面向12位数据的具有4096个条目的LUT。受显示分辨率和人眼分辨率的限制,使用少数点逼近gamma曲线并用直线连接这些点即可。只要用于逼近gamma曲线的点的数量不是太少,经过线性插值处理的曲线就可拥有与原始曲线几乎相同视觉性能,针对每一帧的每种颜色都可以使用一个包含64个值LUT执行这种单像素、单颜色的gamma变换。
即使向gamma校正模块输入12位的数据,也不必准备4096个条目LUT。64个条目的LUT就足以满足要求,并且可通过线性插值扩展对这些条目。

gamma调试会调整摄像头传感器的像素灵敏度以增大特定颜色各种阴影之间的对比度,当拍摄数字图像后,会将各灰度级编码为特定的像素亮度值。像素编码可采用线性编码或gamma编码。
采用线性像素编码时,单个像素产生的信号量与照射在像素上的光子量之间呈一对一关系。不过gamma编码为非线性,需要通过提升和降低指定色调的像素信号水平来提高对比度。降低曝光曲线最左端并提升中部,借此可提高感知图像的对比度。

某些传感器的Gb和Gr通道可能出现严重失衡。此类失衡导致的伪像可能无法完全由bayer域中的ABF降噪模块校正。GIC可消除因传感器对Gr和Gb通道的不同灵敏度而造成的带状伪像。

镜头光影阴影控制调试概念

根据摄像头大小和质量的不同,图像中心看起来比 边角区域亮,镜头光源阴影控制调试会校正减衰和色差。色差通常是拍摄图像时使用红外滤镜造成。
传感器模块差异、镜头材料以及光源条件也会导致色差的出现。

镜头光源阴影控制调制参数

校正亮度光源阴影控制特性
需要为颜色通道响应进行中性光源阴影控制校正。仅适用一张表,光源阴影控制校正程度必须保持在适中水平,以避免弱光条件下“增强”。
无色差调试强度决定色调和色彩与对象之间的决策。
增大无色差强度值可能会产生以下副作用:

对对象或色彩造成不希望出现的效果
平移时可能会看到“拖尾色调”
场景中极弱的颜色会出现投影或丢失现象。

AWB Raw图像会查看一张完整的静态表来计算AWB参考点,利用正确色彩亮度均匀性进行光源阴影吧控制后,必须测量目标设备bayer网格统计数据中R/G和B/G,以此检查AWB参考点。

在高动态范围HDR条件下拍摄的图像可能会缺失亮区或暗区的细节,自然场景的动态范围较快,可能包含无法在显示设备中清除呈现的信息。
局部色调映射使暗区或亮区的细节更加明显。他通过增强对比度来提升图像的视觉效果,检查和像素的领域像素可确定像素是否需要光照。与全局色调映射相比,LTM的优势在于会照亮暗区,而不会对正常亮区进行处理,从而避免下降或意外更改色调的现象。

在原始图像中,亮区已饱和且缺少细节,而暗区过暗,细节不可见,在理想图像中,亮区得到的抑制,暗区得到的照明,细节可见度更高,理想图像效果赏心悦目,并且与人眼的响应相符。

具有以下功能的各光源条件的核心参数
暗区提升机亮区抑制控制
局部色调增强和衰减控制

该参数控制饱和度并且可降低对非线性域施加增益而引起的饱和度。
如果饱和度是一条不为零的直线,LTM的结果与为进行饱和度控制的结果相同。
要降低已提升区域的饱和度,饱和度曲线必须呈现右侧下凹并且左侧上凹的状态。
在弱光条件下,进一步降低饱和度同样会进一步降低色度噪点。

使用ABF3对暗区进行降噪
使用LTM增强局部对比度会提升暗区噪声,因此室内或弱光场景中的LTM作用不应付过强。如需对深色进行降噪,使用ABF3。ABF3中的噪声消除取决于噪声水平,因此可以使用此模块实现降噪。软件可以再ABF3噪声模板中自动增强降噪强度。从而对弱光图像的阴影区域进行动态降噪。

使用ASF9x9对暗区进行降噪

使用ASF模块可控制基于像素强度等级和活度的锐度强度,该模块可通过调试增益LUT降低暗区锐度强度。

AE收敛过程中的闪烁和振荡问题

1.如果AE收敛过程中曝光指数变化幅度较大,降低局部色调强度和局部色调对比度参数值可使LTM得强度发生衰减。

尽管色彩的真实性对于通过色彩保真测试非常关键,但呈现令人赏心悦目也同样非常重要,MCE调试模块在增强某些色彩的同时不会影响其他色彩。
生动的鲜艳绿叶、蔚蓝的天空以及红色增强的效果可提升观察者对于图像质量的评估结果。人眼在判断真实记忆色方面的准确度不是很高,因此色彩的饱和度越高,对观察者的吸引力越大。MCE可用于一般室外条件或特殊的最佳 拍摄模式,例如风景模式。

要获得高质量的人像照片,正确渲染肤色至关重要,尽管肤色属于记忆色的一种,但是人眼可能无法识别出真正的肤色,人眼会对因种族。文化和地域不同而导致的某些肤色差异表现出更多的关注。
肤色增强模块会对Cb和Cr分量进行处理,以增白或加深肤色,此模块还用于色彩强调以及色彩转换。由于SCE模块位于视频前端VFE中,因此无需进行后期处理,SCE会在拍摄过程中完成,因此功耗较低,几乎不存在任何延迟。
在现有的VFE管道设计中,ACE可调整颜色空间八个区域的任一区域的色相饱和度,然而,调整一个区域会对多达七个区域造成影响,此外,同一区域内的颜色必须沿同一方向调整,例如,不能再同一区域内增大某些颜色的饱和度,同时降低该区域内其他颜色的饱和度,这是ACE模块的固有限制条件,SCE模块可调整不同区域中特定颜色的饱和度。

肤色降噪(SNR)功能这一模块杂色彩转换和色度增强完成后出现。SNR的第一部分为肤色检测,该过程噪YCbCr通道应用低通滤波器,生成肤色概率图并对其进行平滑处理。SNR的第二部分为肤色降噪,该过程尽在Y通道应用LPF,并根据概率应用软阀值。

降噪模块的空间降噪功能能产生的效果不足以防止频闪现象,例如使用小波降噪WNR对摄像头预览或摄像头录下视频进行降噪就是如此,在观看此类视频时经常会看到频闪现象。若前一帧的噪声与当前的噪声几乎没有关联,会产生时域噪声,从而造成在视频中出现雪花伪像,时域降噪功能可将当前域之前的帧进行比较并基于比较结果进行降噪,因此可以有效的降低时域噪声。

来自传感器和VFE的图像通常带有多种噪声,小波降噪模块使用高级降噪方法降低亮度和色度噪点。

达到最低调试要求后,主观图像质量评估结果可能表明需要进行微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微调涉及到以下操作:
调整个别ISP模块的某些参数。ABF、ASF、色彩校正、Gamma和WNR模块的chromatix用户界面包括微调调整。
依照典型问题用例确定需要进行哪些调整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色彩在现和色调在现的典型问题

修改镜头光源阴影控制、色彩校正、ACE和SCE模块的光源触发插值点。
务必在初始调试的后及微调过程中检查AWB触发点,确保其正确性,调试ISP模块时需检查触发点:

这种现象叫做频谱混叠,在待采样物体的空间频率高于手机摄像头的奈奎斯特采用频率时,输出图像就会出现频谱混叠现象,即上图中青色与红色的宽条纹。

AF前期基础确认的流程
1.拿到模组,确认景深、结构是否有干涉、VCM上下电是否正常。
拿到golden模组,和模组厂确认远焦和近焦烧录的方向,而进取确认Dac Range是否合理,必要的时候进行margin修正覆盖最大Dac范围。

camera调试/测试时减光片的使用方法:

减光片通常是用在拍摄图片有过曝风险的时候,大部分都支持长时间曝光,因为在好的照明条件和比较慢的快门速度时,常会发生过曝,减光片可以减少进入镜头的总光量,并且允许我们可以从激流的河流得到平滑的表面。
另外,在使用大的光圈时,减光片有助于获得小的景深。在摄影时,利用景深拍摄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一个小的景深是通过虚化背景强调主题。

如果在结合ISO,光圈和快门速度仍然不能达到正确的曝光,在某种程度上进入的光量必须减少,要在光进入到化学系统之前就减少。

当试图近距离拍摄高大的直线结构,比如建筑物或树木的时候,就会导致另外一种失真,假设使用的是广角镜头,并且认为只把照相机稍微向上瞄准一点,就可以离得很近也能把整个结构拍摄下来,但是由于实际平行的线条显得不平行了,结果建筑物或树木好像要倾倒下来似的,这种失真现象称为线性畸变。
问题是处于向上倾斜照相机,镜头所瞄准的方向导致建筑物或树木的两侧充当了典型铁路轨道一样的及哦角色,及它们朝中心汇聚产生了正常的纵深透视。

测试色彩和色调还原效果

对色彩和色调还原效果进行微调之前,评估示例 图像以获得调试信息,使用此信息验证调试后的变化情况。
将MCC色卡置于光源箱中,并切换到标准光源,例如D65,在80%FOV条件下拍摄MCC色卡RAW图像。

使用直方图测量色彩分布

通过JPEG图像的所选ROI生成一个直方图,可以查看色彩分布情况。
使用直方图可以检测所选ROI中像素的色彩分布,直方图的x轴表示色彩强度值,y轴表示图像个数。

使图像色彩更加生动鲜艳

如果图像色彩杂某些光源条件下显得暗淡,提高色彩饱和度使色彩更加生动鲜艳。

使用手动测序“调试色彩校正矩阵”调试color correction gamma ISP模块,在该调试过程中,遵循以下指南提高整体色彩饱和度设置。
3.将所有饱和度滑块设为1.2,为使色彩更加生动鲜艳,一般采用该值开始调试。
4.按照color correction gamma调试步骤运行仿真,以此检查颜色质量,如果结果不理想,则遵循以下指南继续调试:
使用不同的整体色彩饱和度设置执行该调试过程。
运行仿真,使用新的整体色彩饱和度设置生成JPEG图像并保存:并且以不同的整体色彩饱和度设置创建更多的比较图像。
对采用不同饱和度设置拍摄图像进行比较,确定具有理想色彩饱和度设置的图像。
接受想要的设置并点击optimize,计算色彩校正矩阵。
提高整体饱和度之后,每种颜色的优化结果显示参考更高的色度值。结果可能会受AWB触发点设置的影响,如有必要,可按照调试AWB触发点程序检查并重新调试触发点。

常规的调试步骤可同等程度的提高除绿色以外所有颜色的饱和度,如果某些图像希望使用的绿色。则需要增大绿色通道的饱和度值。

在执行AWB调试后,肤色仍然偏黄或偏红,微调可以纠正肤色问题从而形成更为真实地色彩。
色彩转换会影响整体的色彩向量和饱和度。更改色彩转换值的同时应该考虑到色彩协调性更改默认参数时,红色将变得不平衡而且色彩协调性不理想。

增大a_m还会增大黄色饱和度,在图中由向上指向黄色区域的箭头表示,减小a_m还会降低黄色饱和度,在图中由向下指向粉色区域的箭头表示。
增大c_p还会增大红色饱和度,在图中由向上指向红色区域的箭头表示。减小c_p还会降低红色饱和度,在图中由向下指向蓝色区域的箭头表示。
增大b_p会将肤色向量更改为蓝色色调,在图中由向下的箭头表示,减少b_p会将肤色向量黄色色调,在图中由向上的箭头表示。

改善过于偏红或偏黄的肤色

在运行3a日志的同时拍摄一张或多张人脸测试的图像,日志必须提供CCT触发lux_idx/gain触发信息。结果可能会受AWB触发点设置影响,如果必要,可按照调试AWB触发点程序检查并重新调试触发点。
通过调色色彩转换以及调试肤色增强的方法改善肤色,开始进行色彩转换调试,以改善肤色,如果需要进行附加调试,则继续执行肤色增强方法。

动态范围较窄会对gamma和线性造成负面的影响,导致图像变得模糊,调整gamma曲线好人黑电平可以改善图像模糊的情况。
建议对于所有光源都采用相同的线性值。

修正过暗的暗区和饱和的亮区

由于某些场景动态范围有限,图像中会包含过暗或过亮的区域,局部色调映射可用于显示暗区或亮区中隐藏的细节,如果gamma值过大,对比度将降低,因此必须根据可能造成的副作用来权衡对LTM进行的调整。

使MCC色卡中的颜色与参考设备对应的颜色相同

完成基本调试后,调试后的设备的一些图像颜色也可能与参考设备不匹配。
蓝色的天空应稍微像紫色调整
绿色的树叶应稍微向黄色调整
使图像与参考设备相匹配可能需要额外进行CCM调试。可以对MCC色卡中的单一颜色进行调整,使其更匹配参考MCC图像并且对其他颜色几乎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纠正蓝色图像偏紫的问题

图像中天空呈蓝绿色,而不是天蓝色微调可以纠正天空颜色问题从而形成更为真实地色彩。
包含蓝绿色天空的图像显示为偏向DeltaE图的红色区域,也就是天空颜色。

调试图像对比度以匹配参考设备

如果调试设备上的图像对比度与参考设备不匹配,将调试设备的gamma曲线调整为与参考设备相匹配可修正此问题
1.确保调试设备与参考设备的AEC设置相同。
2.使用调试设备在下列光源条件下分别拍摄Kodak灰度卡的raw图像
图像照明;室外光照;弱光
3.使用参考设备在相同光源条件下拍摄Kodak灰度卡的JPEG图像。
4.通过使用参考设备在相同设备拍摄的gamma图像生成gamma曲线并保存。

使用MTF图形测量锐度

通过生成MTF图形来评估分辨率测试卡JPEG图像的某些锐度特性。调制传递函数图形是一种用于评估锐度和对比度的行业标准方法。图形的Y轴表示对比度,X轴表示每个像素周期数。

使用骁龙相机拍摄.raw图片,点击多次红眼消除,把ZSL关闭才能拍摄raw图。

弱光条件下拍摄图像出现不必要的色度噪点
现象:色度噪点通常在弱光条件下比较明显
通过足部增大denoise scale和denoise edge softness并减小denoise weight,可降低弱光条件下的色度噪点,denoise scale 结合噪声模板来确定降噪范围。denoise scale值越大降噪强度更大,这样便可控制噪点量。不要过度增强色度降噪,这样可能导致产生渗色伪像,如果丢失过多色度信息,则图像整体饱和度就会降低。
验证:测定原始图像与调试图像的信噪比,验证图像的噪点是否有所减少。下例显示均匀修改Denoise scale设置后的结果,在各图像中,对所有频率等级采用相同的设置,第5层和第6层中的Y通道除外,这些设置会对所有频率等级产生降噪效果,但是可能会因第5层和第6层的降噪精度增大而产生渗色问题。
edge softness 用于控制提取原始图像的噪点量,下例显示均匀修改denoise edge softness设置后的结果,在各个图像中,对所有频率等级采用相同的设置。这些设置会降低频率等级的降噪强度。
下例显示均匀修改denoise edge softness设置的结果,在小幅和大幅修改的用例中,各个频率等级对应的设置均有不同,这些设置会对每个频率等级形成不同的降噪强度。
denoise weight 用于控制软阀值过程中wnr对原始图像的降噪强度,权重值越小,降噪强度越大。
下例显示均匀修改denoise weight 设置后的结果,在各个图像中,对所有频率等级采用相同的设置,第5层和第6层中的Y通道除外,这些设置会降低所有频率等级的降噪强度。

现象:湛蓝天空的图像出现不必要的噪点,微调亮度降噪参数可减少这些噪点。
减少亮度(Y)通道中蓝色天空的噪点,逐步调整Y参数值,增大denoise scale参数或者减小denoise weight参数可实现降噪,增大denoise edge softness参数时应多加小心,应小幅调试该参数,尤其针对在强光条件下拍摄图像。
利用各种设置生成MCC色卡并进行对比,以确定最佳降噪参数配置,将色度参数设为最佳值。
验证:增大亮度降噪会导致边缘和细节信息丢失,测定原始图像与调试后图像的SNR,验证图像的噪点是否有所减少,下图给出了与原始图像和调试图像相关的SNR测量值。

增加绿草图像细节或提高图像整体锐度

调整边缘增强可改善包含绿草的图像中的细节。
拍摄包含绿草的户外图像以评估噪点和细节水平,噪点和细节水平会受到锐度提高的影响,在chromatix头文件中,使用微调后的LUT比较调试设备中的新图像与参考设备中的图像。调节边缘增强程度可以提供更多边缘细节,从而提升图像清晰度。
拍摄户外图像以评估天空和建筑物的噪点水平,噪点会受到锐度提高的影响。
拖动detail滑块调整细节锐度,调整details滑块时必须多加小心,因为他会噪点水平和细节。

锐化类似清晰度,只作用于物体的边缘,但原理有所不同。锐化主要是通过在边缘两侧,增加黑白相间的高对比线条“隔离带”,让边缘看起来更加突出锐利。

减轻光晕效果还会减少锐度,调整固定钳位值可减轻边缘的光晕效果,这两个钳位值分别用于UL和LL。可直接在头文件中调整这些值,在ASF调试的开始时使用较大的绝对钳位值,默认设置非常是适用于初始调试。在ASF调试的最后步骤,可根据需要降低钳位值,较严格的钳位可减轻光晕效果,产生更为自然的图像,尤其在正常照明/弱光条件下更是如此。

图像可能包含需要很多细节的区域和必须无噪点的平滑区域。对树的细节进行调试后,平面区域的噪点增多了。

强化边缘清晰度并消除点状噪点

如果因图像线条上存在点状噪点而导致线条边缘不清晰,可通过调整锐度、调整细节和平滑参数来改善线条边缘。

在AFD开启状态下改善带状噪点

频闪自动检测处于开启状态,但存在带状噪点。
静态带状噪点-深色水平线图像,不在帧间移动。
滚动带状噪点-深色水平线出现在图像下方,可在帧间移动,视觉效果是带状噪点在图像上向下滚动。
由于滚动带状噪点检测更加稳定,因此除非项目严格要求帧率为30fps,否则将传感器配置为使用滚动带状噪点检测。

chromatix6摄像头调试工具的图像质量评估功能允许用户客观的测量图像上的以下图像质量参数:

配置IQ评估能自动在指定根文件夹创建..\IQ目录结构、定义criteria.xlsx电子表格的位置,并且允许用户指定IQ测试模式。
1.为要保存的测试报告创建或确定可写入的results文件夹。

自动模式是运行IQ测试的首选方法,在该模式下,IQ评估功能会自动获取用于特定测试的正确图像、根据测试选择每张图像中的特定ROI,并会进行所有必需测量和计算以确定测试结果。
但是,用户有时可能会分别运行IQ测试,例如,完成一些附加调试后,用户可能要重复运行失败的测试。如果配置过程中选择了在手动模式下运行测试,则会提示用户执行完成测试所需的ROI选择、测量和计算操作,但是,如果没选择在手动模式下运行测试那么ROI选择、测量和计算均可通过各个测试的IQ评估功能自动执行。

用黑色物体挡住镜头,然后在完全黑暗的房间中拍摄两张 Raw 图像
调整设备位置,保证在 100% 视野 (FOV) 条件下拍摄 MCC 色卡( MCC 色卡的宽度必须等于图像宽度)。
1. 拍摄Flat Field图片时,不用更改FOV及光源亮度(最大水平)。相机位置和拍摄MCC色卡像时一致。2. 分别在三种光源(D65、T84、A)条件下拍摄Raw图片
1. 将18%灰卡图片填满预览屏幕。2. AWB参考点调试图像 – 当七种光源分别在最亮水平时,拍摄raw图片。 3. AWB lowlight LUT调试图像 – 打开TL84光源,在六种亮度(1000、400200、100、50、20 lux )条件下分别拍摄Raw图片。如果light booth不能控制亮度水平,则使用减光镜。

传小米200W充电头已备案上产线

据博主 @数码闲聊站 称,该充电器已经备案上产线了,超百瓦方案已经储备好就等新机落地。不过看规划接下来到明年上半年主流走量百瓦机型还是 120W。

微博数码博主@魔法科技君 昨日曝光了 TD Tech P50 的真机照,摄像头模组采用与华为 P50 相同的双环设计。前段时间在中国电信天翼产品库中就已经上架了这款新机,型号为 AVA-PA00,为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新品。

根据天翼数据库的消息,TD Tech P50 拥有「雪域白」、「耀金黑」和「可可茶金」三款配色,正面采用 6.5 英寸屏幕,分辨率为 ;影像上搭载 5000 万像素主摄+1300 万像素镜头+1200 万像素的后置三摄组合,前置镜头为 1300 万像素。TD Tech P50 可以说除了 5G,其他的配置基本上与华为 P50 一样。

近日有网友曝光了为配件开模用的iPhone 14 Pro Max铝板图纸,其中不仅展示了新机的外观,还列出了详细的三围尺寸。

诺基亚T20平板电脑1299元起

诺基亚官方今日宣布全新的 诺基亚 T20 正式发布。新版诺基亚 T20 平板电脑采用了 10.4 英寸 2K 全面屏,内置 8200mAh 电池,预售到手 1299 元。

这款平板电脑搭载紫光展锐 T610 八核处理器、4GB 运行内存、64GB 存储,支持 MicroSD (TF) 拓展。该机采用了 10.4 英寸 分辨率屏幕,通过瑞士 SGS 专业低蓝光认证,采用全金属机身,仅有 7.6mm 厚,重量不过 465g,内置 8200mAh 电池,支持 15W PD 快充,续航可达 7 个小时。该机前置 5MP 镜头、8MP 后置镜头,配备对称式立体扬声器,支持 OZOPlayback 全景声技术,内置应用市场和教育中心功能,提供各种学习资源。

荣耀平板 8 真机曝光

今日,荣耀平板 8 真机曝光。 从图中可以看到,荣耀平板 8 采用了直角边框,底部为左右扬声器和 USB-C 接口,后置长椭圆形状的镜头模组,厚度比较突出,机身类似淡淡的金色,荣耀 HONOR 标志居中。

商品页面显示,荣耀平板 8 的屏幕达到了 12 英寸,爆料博主“旺仔百事通”称,荣耀平板 8 将搭载骁龙 680 芯片,采用 2K 分辨率屏幕,支持 22.5W 快充。

消息称OPPO测试快充已达最高功率

6 月 25 日,数码博主 @数码闲聊站 爆料称某家大厂在 evt(工程验证测试阶段)试产 24 伏 10 安的 240W 充电器。今日,该博主确认了这家大厂就是 OPPO。

该博主称,对于采用双电芯三电荷泵设计的电池来说,其理论峰值功率为 300W。而目前 USB Type-C 接口规范的最高功率为 240W。此外,这次 vivo 考虑到散热问题,采用了满血 200W 快充。值得一提的是,虽然 OPPO 测试了 240W 快充,但快充策略偏保守,实际速度还不如 vivo 的 200W 满血快充。

华为Mate 50系列还有新机

根据爆料,华为 Mate 50 系列旗舰手机将在 8 月底发布,会有华为 Mate 50、华为 Mate 50 Pro 型号,现在另一款 Mate 50 系列型号曝光。 据微博博 主 @旺仔百事通 称,华为 Mate 50e 搭载高通骁龙 778G 芯片,尚未确定有无 5G 手机通信壳 。

今日,著名分析师郭明錤预测iPhone将于2023年开始采用潜望式长焦镜头,相机模组成本将有所提升。郭明錤认为如果iPhone采用潜望式长焦后市场反馈不错,国内安卓品牌可能会提升其长焦镜头。

Pro上的长焦镜头只支持3倍光学变焦,而三星Galaxy S22 Ultra支持10倍光学变焦。 完整的潜望式镜头模组包括1个玻璃镜片、2个塑料镜片以及2个棱镜与镜筒。 这将导致相机模组成本提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掉水里出现绿线了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