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湖南分社明星

辗转城市街巷、乡村田间,实地感知中国非遗独特魅力;撰写书籍,举办书展,她用行动搭建中意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

13世纪,马可·波罗游历中国后,所著《马可·波罗游记》让欧洲感受到东方的无穷魅力。今天,同样来自意大利的一位当代女“马可·波罗”,以她独特的视角,孜孜不倦地为推动中意两国交流而努力。

监 制:尚 军 幸培瑜

记 者:魏一骏 林光耀 李 涛

编 导:王雨坤 刘艳霞 董修竹

审 译:郑清斌 王海燕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联合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原标题:“爸爸们”哪也去不了了?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下发通知,将从节目数量、节目内容、播出时间等方面对真人秀节目进行引导调控,原则上不允许再制作播出明星子女参与的真人秀节目。

这份《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与真人秀节目,不得借真人秀节目炒作包装明星,也不得在娱乐访谈、娱乐报道等节目中宣传炒作明星子女,防止包装造“星”、一夜成名。

一些地方卫视表示,目前已对涉及的节目进行了相应调整,《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明星亲子真人秀将不再制作播出。

据统计,2015年,全国卫视频道有100余档综艺节目播出,其广告市场份额也超过百亿元,其中不乏一些儿童真人秀节目。

业内人士表示,从长远来看,真人秀节目“限童令”将对综艺节目的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及扶持作用。

从《爸爸去哪儿》开始,越来越多的“星二代”在电视屏幕上一夜爆红,拍广告、做代言、出席商业活动……在名利双收的背后,有隐私曝光的尴尬,有被过度消费的苦恼,还有被资本“绑架”的无奈。“限童令”能否为未成年人撑起一把保护伞,让真人秀节目回归正常轨道?

为啥要出台“限童令”?

“星二代”在光环笼罩下生活乃至身心健康受影响

业内人士分析,早些年,明星们更注重对子女的隐私保护,较少在公众面前暴露孩子的信息,但随着明星亲子类真人秀节目开创性地在屏幕上展现明星子女的生活状况,极大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出现了跟风现象。

然而,成名无疑是把双刃剑,虽然获得了名利,但孩子们无意识的言行和隐私却被曝光,甚至遭受非议。如有的被指“太成熟、心机重”,有的被指“霸道、蛮横”……这种贴标签式的评价,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乃至身心健康。

不仅如此,面对社会舆论,“星二代”逐渐了解到怎样才会赢得掌声,其心理也在这一过程中被逐渐异化。

在《爸爸去哪儿》中,有的孩子在第一次面对镜头时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但几期过后便晓得要“耍帅”;3岁的小孩拿着狗尾巴草分发给摄影师,说:“谁给我拍得好,我给谁奖励。”

儿童心理咨询师侯丽霞:家长对孩子的培养要根据孩子的特质决定,看孩子是否适合并且喜欢走什么路。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正好与孩子的特点相符合,对孩子来说就是好事,而如果仅仅是父母单方面的意愿,就可能对孩子的身心不利。

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马晓妍:大多数观众本着对明星父母们的窥视心理收看节目,却无意间被节目中的萌娃所吸引,从而对其产生认同、向往的情感。节目中的儿童形象成为带有观众情感印记的消费符号,随着“星二代”曝光度的增加,逐渐成为公众“围观”的对象。

看似明星间比拼的背后是利用粉丝经济的资本绑架

自湖南卫视引进了亲子类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后,国内掀起一股儿童参与真人秀节目的热潮,《爸爸回来了》《我不是明星》《人生第一次》等类似节目热播,满屏真人秀看似是明星之间的比拼和竞技,其背后却是一场利用粉丝经济的资本大战。

“星二代”霸屏也让“星爸星妈”看到了“凭子贵”的另一种可能。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一位参与者,因会带孩子、会做饭的形象深入人心,身价在两个月间飙升近百倍;有的“星二代”与父母一同现身一档综艺节目时,出场费已是父母的总和……

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亚洲电视研发中心总监吴闻博:《爸爸去哪儿》将我们带入了“投资巨大、烧钱比拼”的时代。一些明星选手片酬可比1到2部小成本电影。

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马晓妍:在消费主义语境下,观众通过消费以实现明星经济价值与形象符号价值的结合,至此儿童成为明星,也成为被消费的商品。

著名演员葛优:真人秀的市场威力令我吃惊,薪酬确实高,比拍电影挣钱又多又快,但为了市场和收视率,会对艺人过度消费。

其实,给跟风严重的明星亲子真人秀降火的呼声早已不绝于耳。2015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相关通知,提出“真人秀节目应注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尽量减少未成年人参与,对少数有未成年人参与的节目要坚决杜绝商业化、成人化和过度娱乐化的不良倾向以及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现象。”

同年9月起实施的新《广告法》也作出明确规定:“不得利用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

专家指出,“限童令”并非要限制“星二代”的未来发展,也并非取消孩子成长的平台,而是为了确保孩子拥有正确的价值引导。“限童令”既是对名人子女的保护,也是对电视机前的儿童的保护。

乐正传媒研发咨询总监彭侃: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政策一般是针对数量比较多、市场风气不正的节目作出限制。显然,明星大肆借助真人秀培育星二代并不在鼓励范围内。

叶榕投资创始人黄历表示:从长远来看,真人秀节目“限童令”会对综艺节目起到正确的引导及匡扶作用,也为尚未成年的孩子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华社湖南分社历任社长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