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链刚完成20%,华为突然宣布,马斯克的卫星还发吗?

9月14日,华为公开了任正非主题为《江山代有才人出》的讲话内容,其中不仅提到了海思芯片业务,还涉及到了6G网络的研发。任正非表示,我们之所以拼命研究6G,就是为了发展出新的能力,未雨绸缪抢占专利阵地,不要等到将来6G真正有用的时候,我们因没有掌握专利而受制于人。


这番话很好地反映出了,华为对6G网络的研发是非常明智的决定,尽管现在5G网络都还没有完全普及,但提前布局总比临阵磨枪要好。那么就目前来看,华为的6G处于什么样的发展状态呢?其最大的对手或者说阻力是谁?


同样是在9月14日这一天,外媒传来新消息,美国Space X公司再次发射51颗卫星,让星链计划的总在轨卫星达到了1797颗,名列全球第一!没错,美国的Space X公司,就是华为研发6G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并且当前它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Space X公司,也不知道星链计划到底是干嘛的,但谈起Space X的幕后老板,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就是马斯克,不仅是特斯拉的CEO,还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也就是Space X担任CEO兼CTO,可以说是一个全球闻名的顶尖富豪。


马斯克在掌控Space X公司之后,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在近地轨道发射数万颗卫星,以实现全球互联,就算没有网络也能接打电话。为了将这个想法变成现实,从2015年开始,马斯克就展开了全面布局,Space X的卫星发射工作也准备就绪。

起初,星链计划的目标是发射1.2万颗通信卫星,其中有1584颗都将被部署在近地轨道,并于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而后来相关文件指出,星链计划的最终目的不止于此,其卫星数量增加到了4.2万颗,组成了一张无比庞大的通讯网。


大家都知道,5G是万物互联的时代,而比它更先进的6G,则带来了全新的通讯方式—天地互联。通过通信卫星发射信号,用户只要身在地球上,就一定能接收到,不会出现信号覆盖范围不足的情况,这便是6G网络最大的优势,也是5G达不到的水平。

毫无疑问,如果星链计划真的实现了,那么美国将再次掌握6G网络的主导权,4.2万颗通信卫星,想想就让人觉得恐怖。而且Space X公司的卫星发射技术达到了同类顶尖,基本上没有任何对手,其猎鹰9号火箭可以连续使用10次,将成本控制得非常好。


一般来说,一种火箭能做到两三次成功发射和回收,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这其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但Space X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却能够连续循环10次,这为它大量发射卫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星链计划提供了最基本的技术支持。

所以说,马斯克的Space X公司,的确是华为在6G方面最大的对手。尽管任正非曾表示,华为领先的不只是5G,6G也会走在全球前沿,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Space X公司的星链计划,给华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们国内也必须引起重视。


除此之外,近日央视公开发声,点明了“近地轨道”资源不可再生的事实,这不禁让人发出疑问:在这方面美星链计划一家独大?


具体来看,央视财经频道指出,地球卫星“近地轨道”资源不可再生,而且采取的是“先登先占,先占永得”的方案。也就是说,谁先登上了近地轨道,这块领域就是属于谁的,别人无法抢占,如今太空网络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炙手可热!

至于美星链计划到底是不是一家独大,还要从一些数据中才能得出结论,不能光是凭空想象。据了解,有权威天文机构分析称,地球近地轨道一共能容纳大约6万颗卫星,所有想在近地轨道留下足迹的公司,都可以通过发射卫星来达成目标。


而上面已经提到,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大概需要4.2万颗卫星才算是真正完成。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星链计划就相当于占据了70%的近地轨道资源,说是一家独大并不为过。但好在这4.2万颗卫星,并不是全都处于近地轨道,实际情况肯定要好很多。

不管怎样,“近地轨道”资源的竞争,都变得越来越激烈,不只是马斯克的Space X公司,还有其它的一些巨头也开始布局,例如亚马逊、三星等。所以我们国内千万不能掉以轻心,5G方面的领先只是暂时的,在6G领域继续取得优势才是重中之重。


华为5G早已响彻世界,而现在6G网络又成为了新的焦点,相信华为一定能再次创造奇迹,超越美国的星链计划。等到那个时候,国内在通讯行业就会掌握更大的话语权,成为新一代的通讯霸主,这才是所有国人都乐意看到的局面。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和转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近日透露,其“星链计划”将于本周四(9月17日)发射第十三批卫星。目前拥有近800颗卫星的 “星链计划”致力于打造上万颗卫星组成的“太空互联网”,为全球提供稳定、廉价且高速的宽带互联网服务。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星链计划”会颠覆电信与互联网格局,扭转中国的5G优势吗?

“星链计划”(Starlink)是马斯克(Elon Musk)领导的美国商业航天企业SpaceX的大型项目。该项目于2015年宣布,计划斥资100亿美元,在2018年至2027年间,打造由12000颗近地轨道卫星组成的“太空互联网”,其中7500颗、1584颗、2825颗卫星分别位于距地面340千米、550千米和1150千米的轨道上。这一卫星网络将提供覆盖全球的稳定、廉价且高速的宽带互联网服务,包括当前互联网基础设施难以覆盖到的山区、沙漠、冰原等地区。

截至2020年9月,SpaceX已经进行了12次发射任务,实现了将近800颗卫星在轨。鉴于当前卫星网络已经达到提供互联网服务的最低标准400颗卫星,该公司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开始在美国北部和加拿大南部提供“太空互联网”商业服务。此外,马斯克已经获得美国联邦通讯署批准,继续在328千米到580千米之间的低地轨道跟进部署3万颗卫星,尽可能地方便“太空互联网”与地面基站的设备连接,提供全方位的太空遥测、追踪和控制等功能。

SpaceX的“太空互联网”一旦成型,将对当前的互联网服务带来巨大冲击。与当前地面基站或地下光缆等提供的互联网服务相比,“太空互联网”将速度更快、容量更大、适应性更强、延时更慢、覆盖范围更广、成本更低、使用更方便。比如,速度方面,“太空互联网”宣称能达到平均1GB的带宽速度,是当前全球平均网速5.1MB的200倍;容量方面,SpaceX卫星系统中的每一颗卫星,能够为用户们提供的下行容量总和在17Gbps到23Gbps之间;延时方面,“太空互联网”的延时能控制在25ms到35ms之间,甚至低于20ms。

 “星链计划”所主打的全球覆盖的、稳定、廉价且高速的宽带互联网服务,对当前的5G技术及设备部署既有互补作用,也带来挑战。5G 是“第五代”蜂窝通信的缩写,主要特点是:波长为毫米级、超宽带、超高速度、超低延时。限于其特性,5G的部署需要密集地设置微型基站,平均500米范围1个。只有在数据高速且大量传输的5G网络中,当前设想的诸多智能应用场景才能成为现实,如智慧医疗、无人驾驶、智慧交通等。与“星链计划”打造的“太空互联网”相比,密集部署微型基站的5G网络在延时、带宽、速度等性能方面并不逊色。

然而,5G对于微型基站密集程度的要求,也决定了其在经济效益上,只适用于人口密度较高、地形结构简单的城市地区。“星链计划”借助大型地表基站的辅助,则可以覆盖到人口密度低、地形结构复杂的地区。事实上,地球七成以上的面积是海洋,且三成陆地面积中也有大量的沙漠、草原、山地、冰原等地区,在这些地区的旅游、科考、军事等活动,以及相应活动中应用的民用智能设备如自动驾驶汽车,军用智能设备如无人机,都将极大受益于“太空互联网”,形成巨大的商业与军事优势。

5G时代的革命性并不单纯在于5G技术本身,而在于数据的高速传播能使人类社会进行万物互联。无论是工业互联网还是物联网,设备之间、人与设备之间、人与人之间的高速、大量的数据连接,都将革命性地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大步前进。这一前进步伐将基本上只受限于数据连接的速度和容量,以及万物互联的广度。“太空互联网”提供的数据传输速度与容量可以达到6G的范围,而其依赖卫星网络所能形成的覆盖范围,理论上可以扩展到海陆空,甚至还能服务于外层空间的人类活动。

在当前中美摩擦加剧、5G应用前景广阔的背景之下,“太空互联网”必将成为大国博弈的新边疆。目前,中国的华为在5G领域遥遥领先,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5G可以应用的技术方面也后来居上,仅次于拥有几十年技术积累的美国。美国虽然在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的基础层和技术层独占鳌头,但在5G领域,则高度依赖于欧洲的爱立信、诺基亚等企业。

自奥巴马时代以来,美国政府连续发布国家战略,不断强调5G的重要性。2019年7月,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要求制订开放与利用5G通讯波段的国家战略,激励私人资本投入。2020年2月的预算案中,特朗普政府也为国家通讯与资讯管理局增资80%,出资额达数千万美元,主要用于支持5G技术的研发和铺设。2020年4月,特朗普专门在白宫召开5G峰会,齐聚美国国内外通讯及科技巨头,这一战略性会议直指反制华为及中国在5G领域的科技优势。

发展“太空互联网”,弯道超车率先进入6G时代也是美国的策略选项之一。虽然,SpaceX为马斯克领导的商业性企业,但马斯克本人的企业从一开始便和美国政府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事实上,无论是马斯克一开始发起的民用载人航天飞船计划,还是如今的“太空互联网”项目,都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国防部有直接合作,或是被直接纳入其研究发展计划,或是接受其资助,或是使用其设备设施等。这些都使“太空互联网”有可能成为日后美国战略部署的一部分。

除了SpaceX与美国政府的关系可能带来威胁之外,“太空互联网”还对中国构成了两大挑战。其一,4.2万颗近地卫星组成的网络将大大消耗近地卫星轨道的有限资源。近地卫星轨道资源、频率资源有限,普遍遵循“先到先得”原则。截至2020年3月31日,科学家联盟(UCS)的数据库显示,地球上发射的在轨卫星有2666颗,其中美国有1327颗,中国363颗,俄罗斯169颗,其他国家合计807颗。中国目前也在建设“鸿雁”“虹云”与“行云”三大低轨卫星系统。其二,对于现代军事活动而言,覆盖范围广、精度高、速度快、延时低的卫星系统已经变得至关重要,一方面卫星系统可以作为通讯系统引导军事活动和设备,比如指挥单兵作战系统、引导无人机和精确制导导弹、指引深海作战舰艇等;另一方面,卫星本身也可以作为作战平台,对地面或其它卫星造成伤害。早在冷战后期的1980年代,里根政府的“星球大战”计划中就曾提出过此类构想。

不过,“太空互联网”的建设并不容易。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批量制造、发射并运营卫星的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但“星链计划”的不少“前车”都败于项目的商业化。毕竟,对于最终上万颗卫星组成的“太空互联网”而言,每颗卫星近100万美元的成本、卫星发射的成本都要求SpaceX能在短期内拿出经济上可行的商业模型,推出大众可以负担的稳定服务。此外,SpaceX并非该领域的独行侠,中国竞争者也正在不断加入该领域的竞争。鉴于近地卫星轨道资源、频率资源有限,SpaceX能否占据足够位置来实现全球互联也未可知。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大国竞争带来的不确定性会否延伸到太空领域及“太空互联网”服务的提供,也有待观察。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助理研究员,21世纪经济报道特邀作者)

6月2日12时00分,"吉利未来出行星座"首轨九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发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据悉,吉利旗下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了这些卫星的研制,其CEO王洋表示,与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制定的计划相比,其公司的野心要温和得多。

一箭九星成功发射,这使得时空道宇成为首批开始组装卫星星座的中国公司之一。这种卫星星座由SpaceX首创,该公司已经有2000多个卫星在轨道上运行。

王洋称,"我们都有汽车制造的背景,我们都希望航空航天技术和卫星可以回馈汽车制造和旅行,区别在于我们制造卫星的目标。"

SpaceX正将其"星链"(Starlink)卫星送入轨道,以构建一个互联网服务星座,成为取代易受干扰的远程陆基系统的低成本替代方案。SpaceX还为全球卫星运营商、美国军方和美国宇航局发射火箭。

相比之下,时空道宇的野心要更温和,它计划部署一个小得多的网络,帮助吉利和其他公司获取和传输自动驾驶数据。王洋表示,时空道宇预计到2025年底将拥有72颗卫星,到这个十年年底将拥有168颗卫星。

"我们希望为用户提供终极旅行体验,而SpaceX则更专注于低延迟宽带,为全球70亿人提供高速宽带接入。"

时空道宇正在追随中国竞争对手银河航天的脚步,后者在3月份将6颗卫星送入轨道。这些卫星平均重190公斤,是中国首批在近地轨道发展星座的项目,与星链相比,中国的星座很小。

王洋称,时空道宇打算尽自己的一份力,向其他品牌开放网络,更多的信息将在三个月内公布。

"吉利未来的合作伙伴将不局限于吉利的生态系统和汽车品牌,"他表示,"我们也在与其他行业建立伙伴关系。"

据介绍,"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由吉利旗下时空道宇自主研发,将提升吉利控股旗下极氪、领克、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等品牌的用户智能出行体验。

通过卫星遥感AI数据服务,极氪将在车载卫星遥感服务领域强化产品的使用体验及用户感知。未来,以车载大屏为载体,极氪用户可随时在车内查看世界高清卫星街景影像,体验卫星飞行视角,接收实时遥感影像热点推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斯克的星链计划的优缺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