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亚动力DT1990 PRO现在打了七折,后面还会继续降价吗?现在值得入手吗?

新手入门,第一支大耳,最早看中hd650,后想着入一个不同于森海风格的耳机互补,就瞄上了拜亚,最早看中t90,但看评测说太极端,最终选择了这款三频均衡颜值颇高的拜亚动力DT1990PRO。前端目前只有乐彼l3p,听过的耳机也不多,只能简单说一说。
听感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是入手后前两天听到的,以下是第一阶段:

乐彼l3p32欧姆100wmv的推力推250欧姆还是吃力,即使是黑科技特斯拉二代。第一耳就感受到了l3p推力的缺憾,感到耳机整体声场推不开,另还有新耳机不可避免的干冷。

在24小时后声场没变化,但是声音顺滑了许多,听大提琴也终于没了刮木头的感觉,本来在美美的欣赏巴赫的大无,突然听到脑袋上方有呼吸声,往后一看并没有人。原来是耳机里。这是我之前用ie80从来没有听到的,而且定位十分清晰,脑袋后上方两三个拳头的距离。不愧是拜亚次旗舰。

听交响也感受到了比ie80上一个档次的控制力与解析,低频稍少于ie80感觉。

从入手1990到现在已有近两周,每天播放时间在两小时以上,感觉耳机整体状态在逐渐打开。声音的线条感十分明显有力,整体密度很大,控制力也很好,低频量一般,但是很深很有弹性,像牛皮一样的感觉,高频柔顺丝滑,更重要的是三频衔接感觉十分出色。前两天在教研室干活儿,那时带着我的第一款耳机创新air(有了ie80和dt1990后air彻底沦为工作用机),偶然听到vitas的奉献,这首歌声音一出来就让我把注意力转移到耳朵上,这首歌是十分出色的,在air下这首歌感觉高邈飘摇,就像天上飘荡的云,很好听但听完后我觉得并不过瘾,潜意识里认为这并不是这首歌的全部状态。于是便急冲冲的回去带上1990,果然如此!如果说air的声音像云,那1990下的歌声就像一道从地底直射天际的巨大闪耀光柱!耀眼明亮充沛有根有底又高不可见,被瞬间折服。自此终于感受到密度大三频均衡优秀的好处。

另关于古典器乐,由于前端实力有限也没有全面煲开,声场的提升并不能令我十分惊艳,只能说对比之前耳机ie80素质方面是全方位的提升与吊打,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换上1990后的我终于感受到了马勒的魅力,能够让我更好的欣赏音乐,这也就够了。


原创5A(KT88)胆机升级3A(300B)的体验之旅。

自从上年来入了个原创5A+拜亚1990pro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不是折腾换耳机就是想换管、还想升级2A,甚至还想着去学那位老哥换胆换电容,后来都一一打消了。想想还是直接搞个300B更为直接,后续再升级管

创作立场声明:初烧体验,写个参考

如果,你是一个经常回忆,喜欢80.90华语黄金,上了年纪的,去听一下,或者直接拿回家吧。我觉得这耳机最适合的是过去的声音。

本人初烧,本文只作个人听感念想和参考。

本人搭配:PC+高登蓝宝石3+高登evo,请注意字体加粗部分。

虽说众说纷纭,争议不断,但是我现在的搭配很满意,但是能更好。

35欧出声的门槛降低了很多, 但是要上个推力和控制力很好的前端。我的是中正均衡型前端。

对于我而言,让我的三频观念变得正常起来,很严谨的正常风格。十分不建议盲狙

德行这个价格我很满意。

网上都有,基本一致,这里就放个图意思意思 。

头梁那里我包一个布,基本没什么感觉,油头必备

解析,素质,佩戴,用料方面都不用怀疑。声低还是那种刚韧。

之前主听的是DT1990pro,搭配双木三林的M500。

首先是底噪问题 。降到35欧后,原本高阻可以掩盖的前端问题都出来了,比如电,底噪。提升空间和处理麻烦都出来了。这方面我是让厂家加强了滤波尾插,后面可能要上再生电源。

这两个月里,我搭配过双木三林M500、高登隐士耳放、高登EVO耳放、直插电脑、丁丁2020年版E4耳放,线下听过享声A1PRO。东西不多,只是我列出这些是想表明,这代T1对于每个前端都有不同反应。当然这不是废话吗 ?但是像,森海,歌德,甚至拜亚自家的DT990,无论任何前端下都会展现自身的特点 。是这代T1的声音反馈就是正常,几乎只反馈前端的声音,没有明显音染,或许对比品牌本身低频显得比较突出,但是我觉得还好不轰头。突然想到,这就是“监听”吗?

关于争议最大的低频,对于我来说,T1三代没有DT1990PRO的“清晰”,但这也是我觉得DT1990pro不够氛围的缘由。绿坛上有很多坛友表示这代T1低频轰头,污染整个三频。我之前是主听DT1990pro,再之前是dt990,都是比较“刚”的声音风格,一开始我也不能接受,甚至头一个月还在想换银乌,这两个月我或许慢慢被T1三代改变了听感,已经适应了T1三代,从刺激向变成柔和向。

不管别人的评语,现在我用T1三代搭配高登的EVO的确很享受,乐器婉转,人声鲜活,低频最贴脸但是包裹感很好没有很压耳,最多就是拍一下,就像别人和你打个招呼似的(当然有人一直按的话我早就一人字拖拍死了 )。总结就是正常,能听到一种很均衡,很正常,很中规中矩金字塔型的声音,不高不低不厚不薄,声场也不大不小很圆,总之就是各方面都中规中矩。

不过这也表明了没法在某些音乐中或许想象中的声音,不像银乌,abyss TC,dt990,歌德。或许,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一款真正杂食的,就是需要配上一套风格中正的系统。

T1三代的声音的确发虚的,像绿坛的一位评论,有种像是感冒的鼻音,但是如果有足够的控制力和推力,就能出空气感 。

这里说一下,世纪格雷那个银狐和DAC1.0+金平面的耳机,人声无敌。

为什么我留下了T1三代

其实我头一个月还在考虑是否留下,那时候是搭配高登的隐士耳放,低频直接爆炸,就很挑音源了 。后面搭配了高登的EVO耳放,声音变得正常规矩,完全杂食起来才符合我退烧的要求。或许我还会入个银乌或者其他偏向某个风格的耳机,来听想象之上的声音,不过作为杂食向打底的耳机,我觉得T1三代符合我 。

关于替换T1二代平衡线

由于某些原因我特意收了一条T1二代的平衡线,的确是有变化,但是变化比较小。平衡线比原线更加分离,声场大一点,动态好一点,人声远一点,这不一定是好事,听感因人因音源而异,现在我就换来换去。所以我对这个做法持保留意见

的确,换了之后整个低频收敛起来,整个声音变得清晰起来,但是可能由于耳机本身设计,高低频和中频中间的衔接落差蛮大的,一开始是蛮好听的,后来越听越感到不对劲 ,整个声音我觉得怪起来,我换了一天又换回来了。所以我对这个做法持保留意见

这代T1风格大变,初听我也觉得低频出事了,但是现在正如我开篇所写,这代T1争议很大,只作参考。目前可以试一下搭配享声A1PRO,双木三林D1P1,高登EVO耳放之类的,很很很中正或者注重中高频或者素质类的前端,当然这只是参考。

非亲自听过不建议盲狙,对前端要求控制力很高,35欧简直是个笑话,我觉得底噪还搞人些,还不如直接整250欧。

国行这价格有点作si,德行不错但是售后有顾虑,所以自行考虑。

有疑问可以留言,有空看到会尽量回复 。

什么,你问我T5三代啊,他不讲武德, 我一拳就把它打骨折了,很快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拜亚动力t1和dt88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