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实说话最早被归入新闻写作的第一要素是什么基本规律是谁提出的?

怎样进行人物专访(所要采访的问题,注意事项,原则和技巧分别是什么)

  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 -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有鲜明特点。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采访失败,就是再精心运作,也写不好。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笔者认为目前记者在提问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提问过大过空,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答。一些记者采访还是喜欢"你有什么感想"等"老三问"套话。二是记者口头表达能力差,提问不能简明扼要。问话让采访对象不得要领,一些记者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他们往往笔头功夫过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认识上还有偏见:认为注重口才是讲花架子,不务实。笔者经常能看到一些记者提问,说了好多话绕不到主题上,如问一个农民企业家,下一步的打算,是否有意于资助农村教育。说来说去,不仅把被采访者说糊涂了,连记者自己也不明白说了什么。三是记者的采访态度不端正,也有学识有限。有的记者提问时信口开河,对对方回答不理解,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反感,从而与记者拉开了心理距离。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了采访对象的谈话情趣。

  被采访对象容易出现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观上是配合采访的,但却由于紧张或激动总是开不了口。来自基层的农牧民、工人容易出现这种现象。二、消极应付采访。虽然开了口,却总是偏离主题,或有意识地回避记者某些敏感问题。三是采访对象牵引着记者跑,被采访者信马由缰,一泻千里地讲下去,记者不能控制局面,采访费了不少时间,看似记了一大堆,要用的却不多,既费时又费力。

  针对以上一些不足和问题,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同行探讨。
  一、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记者在采访前主题明确既可保证采访有的放矢,也能减少时间浪费。记者必须要有几个直奔主题的问题,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计,不打无准备之战。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记者,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一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临阵不会慌乱。二是也可以事先练习问话。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采访的大纲和思路。有助于记者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笔者在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时,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表现欲望很强,话很多却总跑题。笔者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就用上了,一跑题,就用一个问题把她问回来。

  二、用内行话提问。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记者张嘴一问,被采访者就能听出来,你对他的事情了解不了解,你对他的工作认识程度有多高。记者问外行话,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记者也就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记者要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触及他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其心灵。最容易找的共同语言就是采访对象的行业话题。这对于采访性格内向、腼腆、有胆怯心理、不易开口的采访对象有效果。记者可以提问一些他所熟悉的话题来引导他开口,最简单就是和农民谈他的庄稼施了什么肥;和牧民谈产了几只冬羔;和司机谈车的型号性能。当然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冒充内行。如记者采访下岗再就业典型,采访对象是做针织品的。笔者以前曾长期采访纺织行业,对针织较为了解,采访时顺口说出氨纶、细螺纹针、圆形织机等专业用词,让采访对象很惊喜。她认为对她的行业很看重,无形中缩小了心理距离。这次的采访用了8个小时,采访对象把想说的不想说的都说了出来,情况掌握得细、全,通讯写出来就真、有感染力。

  三、提问轻松话题,安定采访对象情绪。对一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象,为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记者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轻松话题让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一盆花、一段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笔者在采访中常采用这种方法。有次采访一位英勇牺牲的警察妻子,警嫂心情总平静不下来,笔者就问有关他们女儿的事情,从年龄问到女儿对父亲的死如何说的、如何想的。然后就引到了采访的主线上来。在采访残疾音乐家方放(国际大奖获得者)时,他因为反感采访,加之紧张,采访无法进行。笔者就问古典吉它与民谣吉它的不同等他所熟悉的问题,使他放松。

  四、对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用老话说,采访也是功夫在诗外。丰富的知识的确有助于采访。笔者在采访一个锐意改革的全国先进法院院长时,院长怕宣传自己影响不好,笔者事先了解被采访者古文造诣很深,对法家思想和军事很有研究,就问他对韩非子、荀子、商鞅和《吕氏春秋》的评价,通过对商鞅"轻罪重判重罪不将至也"的看法,自然而然他就谈到了他进行的改革。采访进行下去了,并改变了采访对象的态度。原只限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不知不觉延长到五个小时。

  五、在提问时兼顾双方,问受众想知道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人物之前总要认真思考。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想,想读者想知道这个人物的什么,会对他的哪些感兴趣。只有心中想着读者,读者才会喜欢看你写的文章。同样,也要站在采访对象角度考虑:他想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他有什么好的经验和闪光的东西对读者有启迪。只有两方面都想到了,记者提的问题才会让双方都感兴趣。还要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不要问粗俗、猎奇与主题无关的问题。

  六、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问题,以免诱导或限制对方的回答。提问多用探讨式、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审判的口气。提问方式根据不同对象采用正问、反问、引导、激将等。记者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要时刻记着贫贱不欺、富贵不媚,提问语气要平和,话语要真诚,不能有训斥、嘲笑的成分。

  七、提问要开门见山,提问语要简明扼要,易听易懂。提问语要用开放式的,多用怎么样、什么、如何等字眼,给对方以广阔的回答空间。不要像法官审判一样问:"是,还是不是。"提问语要注意具体,可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比如问一个农民:"你知道怎样维护消费者利益吗?"就可以分成:"你周围的人买过假冒伪劣的东西吗?""买了怎么办的?到哪去找?找谁?"

  八、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学会多用口语,长句分成短句来问。

  九、适当使用些激将法。充分发挥激将的作用。用有分量的尖锐提问使一些回避主题的采访者不得不直面回答。成功的采访,所提问题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要提一般性的问题,有意突出其尖锐的一面。有分量问题是记者水平的一个体现。名记者法拉奇就是以提问尖锐近乎挑衅而闻名的。笔者在采访一致力于改变的某单位领导时,提出:"你用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推行改革,群众会告你专制强权,也许以后会影响你的政治前途,你有可能会成为牺牲品,你对此怎么看?"这个问题一下就引起了该领导的重视和兴趣。采访完后,他说:"本来想应付一下,念念材料就完了,可你的问题不得不让我说话了。"而在采访一位有争议的企业家时,笔者直言不讳地问:"人们对你的评价是毁誉参半,你对此怎么看,你对自己如何评价。"这个问题打开了采访对象的话匣子,也撕开了他的防护衣。后来采访对象说:"你是第一个涉及到这一问题的,我一下就觉得你对我很了解,而且是公正平等地对待我。"

  写一篇有血有肉、鲜活的人物专访是采写者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做好提问是关键。问题问好了,第一步就走好了,离目标也就近了。

采访时要问什么问题???


写作思路及要点:以采访晚会幕后工作人员为参考 正文: 1、你觉得晚会的节目咋样? 2、你觉得那个节目最有意思? 3、你觉得这次晚会的亮点在哪里? 4、你觉得这场晚会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5、你是否有兴趣参加这样的晚会并上台表演? 6、幕后做了哪些工作? 扩展资料: 1、采访的目的 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适于向大众传播的新闻事实。不论采访的客体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记者注意的只是为大众所关心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2、采访的要求 新闻采访要求采访者具有新闻敏感、应变能力和采访技巧,即能够在纵横交错的客观事物中敏锐地发现新闻,在稍纵即逝的机遇中迅速地捕捉新闻,在各种困难的条件下巧妙地挖掘新闻。 新闻采访除突发事件的采访外,新闻记者在平时还从事主动的、有目的的采访。这种采访事先有明确的报道思想,有充分的资料准备,有周密的采访计划。

采访时,我们应该怎样提问

记者基本功中有一项便是访前准备。访前准备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被称为“静态采访”。有人把采访比作“面对面的短兵相接的战斗”,这意指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在思维上的交锋。要想取胜必须知已知彼。这种“战斗”往往在一两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结束,而为了这短暂的一瞬,记者往往准备了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
新闻作品生动处的来源之一是细节。就是说记者在采访时要挖出那些细微的闪耀点,积累丰富具体的素材。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认识事物。没有一个个具体的事实,具体的数据,全是一般性的材料是难以写出好新闻的。因此记者提问要具体,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大而不当。那种不分场合、时机,动不动举起话筒就问:“你现在感想如何?”的采访提问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问题太宽泛,对方往往不知从何答起,只能说“我太高兴”“太激动”之类。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记者采访提问也应根据不同的人提不同的问题。反过来说,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采访对象,或同一类问题根据不同的人而采取不同的问法。一般规则是问全局性的问题就找负责这方面的领导或工作人员。要问点上的情况就找基层普通干部、群众。要问知识性的事情就找专家学者。

记者的言谈举止、对采访对象的态度不仅深深影响采访效果,而且也将影响到采访对象对记者所代表的媒体的看法。因此,记者在采访时,一定要注意礼貌,尊重对方。现在,人们的素质都有很大提高,注重自我价值,对媒体不再有以前那样的敬畏感和神秘感,也更懂得在媒体中如何充分发表自己的言论。这对记者来说既是有利的,但同时也要求记者更加要重视现代生活中人们交往时遵循的礼节礼貌。特别是被尊重的需要。自以为是、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记者往往会让采访对象避而远之。


以"人生价值"为话题的采访需要问的问题有哪些

一、您对您的人生价值的看法有哪些。 ? 二、您是怎么看待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您在未来的时间呢,还想再做些什么?


人物采访时问什么问题好

你的人物采访是否受关注,这4个问题你必须要问(分析过程)

我也是学生,但我建议你还是要认真点把每个人都采访一下,你可以问一下节目的组成拉,参加者的身份拉,参加的歌曲拉.
建议你不要整那些八卦的事情.把人家的什么隐私也给整出来!虽然那很吸引人的眼球.


应该问什么问题,采访时

我也是学生,但我建议你还是要认真点把每个人都采访一下,你可以问一下节目的组成拉,参加者的身份拉,参加的歌曲拉.
建议你不要整那些八卦的事情.把人家的什么隐私也给整出来!虽然那很吸引人的眼球.


现场采访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现场采访技巧如下;1、采访前要做足准备工作特别是进行一些重大策划报道、技术性强的报道,以及名人访谈时,采访前一定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是查找相关资料,通过网上搜索等途径,找到有关采访对象的所有资料。 2、如果可能,尽早联系采访对象。这可以给你足够的时间说服对方接受采访,也可以让你为采访提前进行准备。 3、提出采访要求时,需要自报家门、姓名、采访理由、采访时长,让采访对象有心理和物质准备。如果对方要求你提供材料,要尽量满足对方的需求。一些组织机构提供采访申请表格和相应的申请程序,找到该组织接待媒体的出口,按照程序办事。 4、提出采访要求时,要考虑到采访对象的心理需求。这就等于把采访从“我记者需要什么”变成“这次采访能满足采访对象什么需求”。例如,适当地恭维对方,让对方开口说话。但注意不要变成拍马屁,否则会让对方怀疑你的动机。

采访应该问什么问题,做什么准备?

这个 你应该先去问下特备喜欢这位教授的学生们 看他们对这位教授又什么特备想知道的问题 再加上你的问题 就可以了


在人物采访中应该提哪些问题

作为一名记者,人物采访是经常要面对的一项工作。在采访人物过程中,提问显得尤为重要。 俗话说,熟能生巧,从事记者工作多年的人,采访过各种类型人物的人,也能从中也获得了一些心得。

高质量的提问离不开采访前的充分准备。采访对象做了哪些具体事情?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的潜在动因是什么?他行为的背后有哪些深层社会原因?包括他的性格和为人,这些都要在采访前做好提问准备,还要尽可能通过各大新闻媒体、政府部门、网络等渠道多获取一些资料,多查、多看、多思考,明确采访主题。记者在采访中要围绕采访主题提问,层层剖析,步步深入。那么究竟怎么提问呢?

一、要通过提问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从而拉近同被采访对象的距离。被采访对象千差万别,有的很容易调动情绪,有的却很拘谨,这时可以用拉家常的办法来拉近距离。

二、提出的问题要具体细致,不要泛泛而谈。有的记者在采访中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您遇到了哪些困难?”“您的感受是什么?”“您的愿望是什么?”“您的打算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就像简单的公式,缺乏个性。泛泛地提问往往得到的是泛泛的回答。那么,怎样避免泛泛提问呢?经验是:记者提出的问题要具体。

三、要善于运用层层追问的办法来挖掘故事的细节、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采访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被采访对象往往对自己做过的事情当中的好多细节不以为然,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这时记者就要以敏锐的眼光迅速捕捉住、追问下去。


在采访领导人物的时候,我要问些什么问题呢?

记者在每次采访之前,一定要有准备,准备得越充分,采访成功的把握越大。
首先,你应当弄清楚采访对象的事迹特点是什么,你报道的重点又是什么。
其次,你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情况,也就是有关采访对象的材料。
再次,你可以了解一下采访对象的性格爱好,找出一些他(她)感兴趣的话题。这样,采访的时候,他(她)会觉得你很理解他(她),就愿意同你说心里话,这是很重要的。
你不妨试试看。做好了采访前的准备,就会有许多话问采访对象的。没有话问,那就是没有做好采访前的准备。
采访任何一个人,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好感。做不到这一点,你很难采访到最有价值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都在采访对象的心灵大门之内,他锁着呢,钥匙在他手里,是打开还是锁闭,要由他来决定,而他的决定往往是根据记者的态度做出的。


采访先进人物要问哪些问题

一、打探好名人的行程。到地级市的名人特别少,有的偶尔来一次也是匆匆忙忙,很少有闲暇时间专门住下来接受记者长时间的采访。所以一定要做个有心人,事先了解有关信息,并抓住机遇,做好新闻采访的准备。 去年12月中旬,我从《济宁日报》一则广告中了解到,连续两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知心姐姐”卢勤将要到济宁给家长们、孩子们讲课的信息,我及时与编辑部进行了沟通,准备把她作为“周末人物” 来写。于是,我时刻关注她的行程,并与负责此事的济宁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联系采访事宜,让他们提供了卢勤的活动日程,得知其当天上午讲完课后,下午5点离开济宁,有足够的时间采访,这让我放宽了心。

二、准备好名人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采访对象如果没有一定的了解而直奔现场,这样的采访可能会闹笑话。在电影《飘》重播之际,影片中的女主角扮演者费雯丽抵达纽约机场后走进记者室。这时一位记者第一句话就问:“请问你在电影《飘》中扮演什么角色?”费雯丽轻蔑地回答说:“我无法和你这样无知的人交谈。”可想而知,这位记者的采访是失败的。他事先没有对被采访者及其职业生平作任何研究,提出这样拙劣的问题不仅让被采访者笑话,也被新闻界传为笑柄。 为了采访卢勤,我专门购买了她新写的一本书《告诉孩子,你真棒!》,从中了解到她的生平、所从事的主要工作、以及一些经历,并列出采访提纲,对可以提哪些问题做到了心中有数,采访十分顺利。

三、要开门见山打开采访话题。名人十分繁忙,应酬也多,不喜欢拖泥带水,要直接向对方说明来历,单刀直入,缩短采访时间,这会让对方刮目相看。在采访“知心姐姐”卢勤时,我一上来就笑着对她说:“‘知心姐姐’你好,卢老师你好。我上小学时就非常喜欢读您在中国少年报上主持的‘知心姐姐’栏目,几乎是每篇必读。现在我作为一名4岁儿子的爸爸,看你的书、听你的报告,对我教育孩子有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今天能有机会与你这位‘韬奋新闻奖’获得者交流、学习,内心十分高兴。”寥寥数语,就打开了采访的话题,拉近了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距离,卢老师十分愉快地接受了我的采访,我们聊得十分投机。

四、采访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倾听十分重要,倾听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从采访对象讲述的内容中可以找出感人的故事和细节,找出可以继续交流的、读者关注的话题。大家都十分喜欢看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艺术人生为什么受欢迎,有人说是朱军主持得好。但朱军却这样说:“其实作为一个主持人,我一直恪守着三条原则,第一要作个倾听者,其次是提问者,最后才是辩论者。”

五、要学会随机应变。不管你事先采访提纲准备得多么充分,真正采访时,我们总会发现有很多内容出乎我们的想像。这时候,就需要随机应变,抓住对方回答中的新线索、新疑问,继续提问。在采访卢勤时,她提及“徐力杀母”的事件,并说自己已经多次去杭州少管所看徐力。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新闻事实。尽管徐力杀母已是几年前的事,但其在社会上的反响很大。徐力最近在少管所的变化如何,卢勤为什么会多次去看徐力,大家想必会十分关心。所心我就接着她的这一话题问下去,她向我介绍了每次去看徐力时徐力所发生的变化,及自己关心徐力的原因。她说:“我关心徐力并不是关心他一个人,而是关注这一类人,关注青少年思想转变的过程。”所以我在稿件中专门写出“徐力事件的背后”一段,故事性很强,很有说明力。

六、要有一点不怕碰壁的精神。大学毕业时,我去一家公司应聘业务管理员,招聘官问了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如果你到一个单位去推销产品,被对方拒绝怎么办?”初出茅庐的我说:“再去一次试一试。”没想到的是他又问:“再次被拒绝,你又会怎么办?”我开始想别的办法,但所有的招数都被招聘官摇头否定,我无言以对。最后,他微笑告诉我说:“其实你离成功就差一点,你只要说‘再去一次’,我们就可录用你。”从他的话语中我才明白,做产品业务就要有不怕碰壁的精神,不能怕吃闭门羹。做记者采访,特别是采访名人也要有这种精神,看准了就要盯上,想方设法去采访。去年2月,著名剧作家何庆魁和妻子高秀敏回山东汶上祖籍演出,由于事先没有预约,只是在到达现场后才向演出公司提出采访何庆魁的要求,但演出公司并不理会。我又从演出现场挤到舞台幕后,亲自找到何庆魁,向他说明采访意向。但他并没有答复我,直接走到后台。演出结束后,我又跟着他回到宾馆,而他却又去老家上坟去了。我只好在宾馆等到他们回来,这时已到下午5点了,可以采访的时间更少了。我又通过当地宣传部长做工作,联系采访,最终何庆魁给了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当然何庆魁十分友好,向我谈了自己的经历,写作小品的体会。我写出稿件《何庆魁:写戏就是写情》,获得报社当日优稿。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七、采访名人要不卑不亢。采访名人,大都不会像想的那样一帆风顺,特别是有些明星,架子大得很,还有的经纪公司借机故意刁难记者。去年孔子文化节开幕式上,周华健等一些明星来演出,报社文体中心的记者和我听说后联系采访。但组织演出的一位编导提出要给晚会单独发稿子,才能安排采访,对此种交易我们无法接受,就拒绝了他们的这一要求。人人都有尊严,记者的尊严就是不能让别人左右我们的采访,对于无理的要求要坚决拒绝。


采访大学教师可以问什么问题?


1、在您的教学史上,最另您感到骄傲或失望的是什么? 2、您认为教师现在在学生的心中或是社会中是怎样一个地位? 3、您曾经是否有过特别偏好或是讨厌某个学生? 4、学生做什么会令您特别高兴或是失望? 5、您觉得在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上有什么优点或不足? 6、您认为在教师节接受学生及家长的宴请、礼物,或是在中、高考结束后接受学生的师恩宴合适吗? 7、您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最应该为学生着想的是什么? 8、您认为一个好学生是成绩重要还是素质重要? 9、在您看来,中国现当代的教育有哪些利与弊? 10、最后请您给您的学生们几句关于学习和处世的建议? 扩展资料: 教师的岗位职责: (一)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熟悉和遵守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关规定。 (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教育事业,乐教敬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履行教师聘约,积极承担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按规定保质保量地完成一定数量的教学工作任务。 (四)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教育改革,努力掌握教育规律,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人物采访应该选取什么问题

比如说他做消防时的感触,看到财产遭受损失的心情,从事消防的原因。从细节开始,注意选取经典场面,要着重溯源和客观受众的评议,将以普通人的视角来写,将他放到平凡的人性美中,这样才能打动人


什么是采访?在采访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记者在每次采访之前,一定要有准备,准备得越充分,采访成功的把握越大。

首先,你应当弄清楚采访对象的事迹特点是什么,你报道的重点又是什么。
其次,你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情况,也就是有关采访对象的材料。
再次,你可以了解一下采访对象的性格爱好,找出一些他(她)感兴趣的话题。这样,采访的时候,他(她)会觉得你很理解他(她),就愿意同你说心里话,这是很重要的。

你不妨试试看。做好了采访前的准备,就会有许多话问采访对象的。没有话问,那就是没有做好采访前的准备。
采访任何一个人,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好感。做不到这一点,你很难采访到最有价值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都在采访对象的心灵大门之内,他锁着呢,钥匙在他手里,是打开还是锁闭,要由他来决定,而他的决定往往是根据记者的态度做出的。


做采访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采访前的准备: 了解和采访有关的情况,掌握必要的资料:大到大政方针,小到新闻背景、事件的来龙去脉等等。 了解采访对象:通过第二手材料,对采访对象进行充分了解,并善于分析掌握其心理。对一些即兴式的采访,应根据现场的气氛环境、人们对节目的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采访对象,这对采访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 设计采访提纲:根据节目的主题,确定最佳的采访角度,拟定一个与采访对象谈话的提纲。 精心设计采访的第一句话:采访的第一句话,应尽量具体一些,提出的问题小一些,要抓住采访对象和受众感兴趣的“焦点”做突破口,引发开去,使采访不断深入、展开。 运用好提问的技巧和方法: 不同的环境与场合,不同的采访对象,要求采访者有不同的提问、语气。 根据情况灵活运用提问方法。 提问要尽量具体。只有具体的发问,才能得到具体、有意义的回答。 提问应该具有引导性。 提问要有深度、有意义。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更多更重要的新闻脉络,及时掌握提问的方向,深入发掘新闻价值。 注意倾听、及时反馈。 要重视现场采访中的屏幕形象: 镜头前要有适当的表现欲。 要善于总结经验。 加强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 采访:汉语词语,意为搜集寻访,也专指新闻采访,即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 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适于向大众传播的新闻事实。不论采访的客体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记者注意的只是为大众所关心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采访的要求:新闻采访要求采访者具有新闻敏感、应变能力和采访技巧,即能够在纵横交错的客观事物中敏锐地发现新闻,在稍纵即逝的机遇中迅速地捕捉新闻,在各种困难的条件下巧妙地挖掘新闻。 新闻采访除突发事件的采访外,新闻记者在平时还从事主动的、有目的的采访。这种采访事先有明确的报道思想,有充分的资料准备,有周密的采访计划。 采访的主要方法:采访活动的方法有个别访问、现场查勘、参加会议、开调查会、出席记者招待会、阅读文字材料等。新闻记者因分工和采访习惯不同,采访记录的方式有默记、笔录、摄影及录音、录像等不同形式。

新闻采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和技巧

  先看你是做什么采访了,采访人物还是采访事件?  第一步,先提前做好准备,包括搜集人物/事件的背景资料等。  第二步,列好采访提纲。  第三步,采访时不要直接提问问题,先与被采访者聊天切入话题(人物)/了解事件经过(事件)。记得一定要多问,方方面面,如果是事件,一定要多采访几个人。  第四步,写稿子。


被采访者应注意什么问题

被采访者应注意的——言简意赅
被采访的你,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尽量言简意赅,切中主题。就算你口才再好,也不要没完没了。记者为了充分尊重你,不要让你停来的——特别如果你是领导时。但是在后期制作中,他们就会烦死去:那么长的内容采进去,可能要的就那么几句。

所以,一方面,记者们采访时要注意不能一本正经像审犯人,要多和被采访者沟通;另一方面,被采访者也应努力缓解情绪,想到这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上上电视吗?再有,一般采访记者有两个,可以采取夹角站位,采访记者站在摄像记者夹角15——30度的位置,被采访者对着记者讲,而不用对着镜头,对缓解紧张情绪也有一定好处。


游戏采访的有趣问题有哪些

4、你想对那家伙做出啥举动?
5、你何月何日降临的?
6、你上一次吹灭了几根蜡烛?
7、你觉得你会多久入土?
8、你会在逝去前对周围的人说什么?
9、你认为你会上去还是下去?
11、如果有来世,你会?
12、你认为你上辈子是啥?
13、你这辈子想做些啥?
14、你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
15、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叱咤这个社会?
17、你希望你的对象是什么样的?
18、你会来往多久看清对方真面目?
19、你是否有自制力?
21、你能否为计划生育做出一份贡献?
22、当外星人绑架了你,你会做啥?
23、当老师来一次突击家访,你会?
24、地球毁灭前1秒,你在哪?
25、地球毁灭后1秒,你在哪?
26、你喜欢以什么姿势睡觉?
27、你睡觉前会做些什么?
28、当芙蓉或如花站在你面前,你会?
29、半夜敲门的会是啥?
30、你会对敲们的说啥做啥?
31、你第一次出的是啥糗?
32、你在什么人的面前出糗?
34、你最值得怀念的事?
35、你最珍惜的事物?
36、你最伤心的时候?
37、你希望收到的小礼物?
39、你喜欢喝的饮料?
40、你最不敢相信的事?
42、你最向往的地方?
43、你内心最恐惧的事物?
44、你时常会有什么感慨?
45、为什么会发出感慨?
46、你时常会有什么冲动?
47、为什么你会冲动?
49、你认为什么样是充实的?
50、你会像什么植物一样过完这一生?(以物喻人)
51、你是否有心血来潮写过诗词?请贴上(要诚实)
52、你能做到不虚度光阴吗?
53、你是公的还是母的?雄的还是雌的?

(此为原创,翻版必究)

够了吧,分一定要给我,九成自创,啦
还有能否酌情再追加点啊?一字字打出很辛苦的,呵呵


如何采访,要问什么问题,问题要有价值。

一般记者在去采访之前会准备一份采访提纲。如果要回答采访提纲怎么写的问题?我想还是先要回答什么是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说白了很简单,就是你要采访对象要回答的一些问题的罗列。这些问题又不简单是干巴巴的罗列,需要的是你对他本身的认识。
一般报社在派记者进行采访之前实际上已经确定好了采访主题,而记者需要做的就是围绕主题进行相关背景调查,快速翻阅资料,做到心中有底。
我记得自己在进行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创新之路这个采访主题时整整看了一个下午关于文化创新方面的报道。我始终认为,记者要采访首先要比被采访者在这方面还懂得要多,虽然你不可能是专家,但你可以借着快速充电成为半个专家,不然去采访,可能人就丢大了。
举例来说,你采访的是某个事件的某个人,那么你需要了解围绕这个人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做个一个全面调查,比如有着自己的经历、读过什么样的学校、有着怎样的性格、办事风格是什么?最近他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需要说明的是,也许有些资料对记者来说可能根本就用不上,但我觉得这很难说,其实采访的过程就跟上战场一样,也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如果采访的是一个事件,那么你同样需要对事件先做一番调查。如何调查?你需要调阅大量的资料,你可以看电视上的事件回放、需要看其他媒体对它从各个角度进行的报道,媒体不一样报道的角度也会有不同,同时,你要将各个媒体不同角度进行的采访和报道做个总结,他们各表达出了什么东西,有着怎样的观点,被采访人又是怎样回答这些问题的,他的回答是否一直都是统一的,也就是说从他的回答里理解他的内心所想。把这个事件做到烂熟于心,而且需要将事件里的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弄明白弄清楚,然后站近了看站远了看,是不是还缺少一些东西?你是不是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而这些不明白的地方,就是你本次所要采访时要提问的地方。
通过对被采访人和采访事件的了解,整理出已经成型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以及还未成型的观点,寻找本次采访线索,也即突破口。
通过对人和事件的了解以及对线索的整理,进行问题的设计。需要说明的是,问题的设计是需要环环紧扣的,它们之间并不是分散的关系,采访就是一条流水线,记者需要做的是沿着这条流水线向下走。什么称为向下,就是深入挖掘事件的本质,尽力想办法让事件的参与人告诉人们事件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他本来想收到什么样的效果。让读者读完之后也觉得还是有所收获的,如果你的读者看完之后觉得不知所云,好的证明你本次的采访是失败的,其实从源头上已经失败了,在于你的问题设计不合理。
将问题设计之后你就可以在纸上罗列你的问题了,罗列完之后你需要再看一遍你的采访提纲是否有什么漏洞。
以上都是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关键在于采访过程。在采访过程中,你会发现有时候你的采访对象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沿着你的思路走下去,那怎么办?无所谓就沿他的思路好了,记者需要把握的是采访主题不发生偏移,同时还要注意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线索,可能你在采访前期的准备时并没有发现这条线索,别的报纸也没有提及,而此时你的采访对象说了出来,你就需要紧追不放,在完成新闻采访主题的同时你还拿到了别人之前所没有注意到的新闻。


如何采访一个知名的企业家,问一些有深度的问题

首先是了解企业家的行业,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比如你做商务访谈要采访董明珠,最起码你要知道她的产品有什么特点,否则你根本不会问出什么有深度的问题。如果被企业家一问三不知,那将会是一个失败的访谈。
另外,结合一些优秀主持人的反馈,我们也总结了几点吧。
1、提前做好访谈功课,了解受访人及其产品行业的特点。
2、要能跟企业家产生共鸣,用心去体会受采访人的每一句话。
3、要学会倾听。很多企业家都是行业一把手,习惯发号施令,所以我们要做的也是倾听他们的发言。只要被采访的人感到舒适,有些人就会说一些掏心窝的话,这样也能提升我们的访谈质量。
4、给予企业家正面反馈。当一个人跟你掏心窝子说出一些肺腑之言时,我们一定要给予正面反馈,让被采访人感觉自己的话语得到了重视,这样才能在节目中谈得更多。


采访病人的问题,越多越好,什么问题都行,只要是能问的都可以,帮帮忙

要根据病人的状况来问。。


新闻采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新闻采访包括很多种的方法,一般比较常见的有座谈、访谈、现场考察等。 一 创造良好的对话环境对于新闻采访来说,良好的对话环境可以提供给记者与采访对象一个好的沟通氛围。对话环境的良好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的人际沟通能力。这就要求记者采用合适的方式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一般情况下,记者在对采访对象进行深入的了解以后,可以轻松的用他们所熟悉的事物来引起话头,开展对话,这样能够比较容易赢的对方的信任,引起他们谈话的兴趣。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记者需要把采访提纲交给采访对象,以便使整个采访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信息。这种情况下,开门见山是最好的采访方式了。二 不同采访题材要求不同的提问方法不同的采访题材,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职业等,所有这些因素都使的记者面对的采访对象总是处在变动之中。要想取的良好的采访效果,就必须把握各种采访对象的心理,采取不同的采访技巧。在这繁多的影响被采访者谈话心态的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采访题材。采访题材有时是符合采访对象的利益与价值观的。在这种情况下,记者的采访比较容易进行,记者往往会得到采访对象的欢迎和礼遇。这样记者在采访时,可以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提问,只要循序渐进、理顺逻辑就可万事大吉了。当采访题材不符合采访对象的利益和价值观时,记者就难以与采访对象进行流畅的沟通了。在冷淡、刁难、不合作等局面出现时,记者就需要旁敲侧击甚至利用采访对象谈话漏洞进行提问的方式。旁敲侧击是一种启发和引导,一般先由记者摆出和新闻事实有关的材料,推进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进一步谈话。在凤凰卫视一期节目中,记者通过旁敲侧击的提问的方式,将所谓的 “爱心妈妈”贪污公款的事实摆在观众面前,使受众了解到了事实的真相。三 采访提问要讲求引导的艺术好的提问可以积极引导采访对象对新闻事实进行叙述。当采访对象有难言之隐时,记者不能产生急躁情绪,相反要耐心说服,边等待,边引导,以巧妙的引导来消除采访对象的思想顾虑。只有这样,采访对象才有可能将有关内容和盘托出。“一句话百样说”,在这些多样的提问形式中,要进行灵活的选择,多多揣摩对方的思想、情绪、顾虑等。这样可以促使采访对象进行积极的回忆,从而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新闻题材。除了以上的这几种提问方法外,我们在采访提问中还要注意这样一些问题。一方面要注意提问的逻辑性。记者提问的目的就是获得信息,因此所有的提问都必须以方便采访对象说话为前提。所提问题要给采访对象充分的发挥空间,但又不能偏离主题。采访问题要根据采访目标设计,各问题之间可以是并列、递进、转折等关系,但应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逻辑顺序。再者,提问力求简洁明确。新闻不同于文学,简洁是其基本要求。记者提问,要让采访对象迅速理解问题的意思,并迅速作出反应,提供给记者所需要的有关新闻事实的 信息,明确而不转弯抹角。此外,记者提问要有具体指向性。采访中问题的设计不能过于开放、宽泛,应该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使采访对象的回答能集中在一定的有效范围内。文学作品中有“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之说,但新闻记者采访最好能一句话引出采访对象的千言万语来。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这种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新闻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在采访过程中,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提问方法,才能在采访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做好新闻宣传的目的。


我不知道您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份担任采访者,以及您所指的业务不熟悉,是指对采访不熟悉,还是对采访者的领域不熟悉.
如果您只是客串采访一下,或是校园记者,您可以以一个学生的身份问他们一些问题,比如他们作为多年教育工作者的心得,以及对现在大学现状和当代大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一下;然后再问他们一些专业性问题,不过不需要太深入,知道他们现在的研究课题或是预备在未来时间的内的一些打算等等就可以了~
至于,业务问题,如果是采访流程不熟悉的话,专业性很强的我也不是很懂,因为我只是大学时代当的报社社长,属于半吊子型~
不过基本步骤还是知道的,你应该在采访前先搜集一下被采访者的资料,如果没有,可以上网搜寻一下,作为老师,即使没有社会类新闻,至少可以在教育网之类搜索出论文j;
二是,你最好能够把预计要问的一些常识问题记录下来,不过不能太多,十到十五问即可,先生活再工作再生活的顺序,这样比较好谈~
还有就是,采访时不要打断对方的话,你采访的人是老师,甚至不需要引导,他们的条理自然会十分清楚,呵呵
最后,就是善后工作,可以问一下他们,如果你把这次访问整理成新闻稿,有哪些是需要侧重的,写完之后,再发稿之前给对方发送一份稿件,象征性的询问修改意见(其实很少有人会让你修改的,这样仅仅是一种尊重对方的表现~)
希望我罗罗嗦嗦一堆,对你来说不都是废话,呵呵,但愿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提问技巧有哪些?


关于新闻采访的五个提问技巧:一、提前准备 记者基本功中有一项便是访前准备。访前准备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被称为“静态采访”。有人把采访比作“面对面的短兵相接的战斗”,这意指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在思维上的交锋。要想取胜必须知已知彼。这种“战斗”往往在一两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结束,而为了这短暂的一瞬,记者往往准备了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 意大利著名女记者、作家奥丽亚娜·法拉奇谈到对邓小平的采访时说:“那次采访很深入、很详细,用了两天时间,很有意思。对于记者来说,那是一次很成功的采访,不太难。对方合作得很好,应该说是一次很成功的采访。我想提的问题全都提了。”这次被法拉奇认为成功的采访与她访前的充分准备是分不开的。她在访问邓小平以前,看了好几公斤的材料。从她的新闻稿中可以看到她对邓小平、毛泽东、林彪、“四人帮”、中苏、中越、中柬关系都有一定了解。 同样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华莱士给自己定的规矩是在进行专访前,至少准备好三十至四十个“扎实”的问题;而在通常情况下,他在纸上会记上一百个问题。 但有些记者采访前根本不做任何准备,不对采访对象进行了解,不对相关信息进行了解,也没拟好问题,出门就向采访单位要材料,然后匆忙上阵,往往不是提的问题没击中要害,就是所提问题有限,找不到话题,采访中出现“冷场”。回来后只好抄材料了事,结果是写出的新闻作品干瘪无味。 二、问题具体 新闻作品生动处的来源之一是细节。就是说记者在采访时要挖出那些细微的闪耀点,积累丰富具体的素材。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认识事物。没有一个个具体的事实,具体的数据,全是一般性的材料是难以写出好新闻的。因此记者提问要具体,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大而不当。那种不分场合、时机,动不动举起话筒就问:“你现在感想如何?”的采访提问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问题太宽泛,对方往往不知从何答起,只能说“我太高兴”“太激动”之类。 我国高校扩招的头一年,湖南日报社的一位记者去某所大学采访,谈到该校为扩招进行的保障工作时,接待的工作人员大谈特谈,但所说的都是些大政策方面的东西,偶然说起新修的一座澡堂,记者马上追问,澡堂有几层?有多少间?可以同时容纳多少人洗澡?每周的开放时间是多少?还有没有其他的新设施?那位负责人很快就将一些数据提供出来。如果当时记者不问具体,对方很可能就一语带过,那么就得不到具体的材料了,而只有概括性的东西。 三、针对性提问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记者采访提问也应根据不同的人提不同的问题。反过来说,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采访对象,或同一类问题根据不同的人而采取不同的问法。一般规则是问全局性的问题就找负责这方面的领导或工作人员。要问点上的情况就找基层普通干部、群众。要问知识性的事情就找专家学者。 一次,笔者到部队采访,想了解官兵关系方面的一些情况,于是问一名战士:“你认为当前新形势下,该如何处理好干群关系?”结果那位战士立在那儿,嗫嚅半天也没说出什么东西来,后来,我改口问:”你认为要做一名受士兵欢迎的队长,他应具有哪些素质?”这下,战士反应过来了,马上谈了起来,而且讲得还很生动。但如果当时是就这个问题询问部队某位高层领导,那么第一种问法就比较合适了。 四、尊重被提问者 记者的言谈举止、对采访对象的态度不仅深深影响采访效果,而且也将影响到采访对象对记者所代表的媒体的看法。因此,记者在采访时,一定要注意礼貌,尊重对方。现在,人们的素质都有很大提高,注重自我价值,对媒体不再有以前那样的敬畏感和神秘感,也更懂得在媒体中如何充分发表自己的言论。这对记者来说既是有利的,但同时也要求记者更加要重视现代生活中人们交往时遵循的礼节礼貌。特别是被尊重的需要。自以为是、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记者往往会让采访对象避而远之。 尊重采访对象,一是尊重对方风俗习惯。记者在采访时应该入乡随俗,以免引起对方不快 其次是注意对方的地位身份,提问得体,不唐突、不鲁莽、不咄咄逼人,不要不合时宜地提问,也不要太让对方难堪。特别对于一些敏感的、涉及他人隐私的话题,突如其来的提问会让对方措手不及,有个性一点的采访对象干脆会拒绝回答。所以更要尊重采访对象,在征求对方意见后,再以对方所能接受的方式提出。 最后,记者在对方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倾听,认真记录,不要随意打断,也不要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打呵欠或玩手上的笔,或是手机响后,不征求对方的同意就旁若无人的接听,这都会引起对方的不满。 五、营造和谐气氛 记者要求在短时间内与采访对象“一见如故”,倾心相谈。这就要记者有一种特殊本领,能够消除陌生,让对方很快熟悉自己,适应自己,达到一种和谐的提问气氛。 营造和谐的气氛,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找一种“媒介”,比如斯诺的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采访毛泽东时,所用的媒介是斯诺珍藏的一张毛泽东的照片,她说这照片好比桥,把她与毛主席联系了起来;在采访王震时,她找的媒介是自已与王震同年和歌曲《南泥湾》,这使得采访气氛活跃了起来。 某省记者也曾谈到他采访一位连长时,前几次都吃了“闭门羹”,好不容易遇到本人了,结果对方却总不大开口说话,气氛一度很僵,他忽然想到那位连长平时爱琢磨训练器械,于是,他就问那位连长最近改进的一种器械效果怎么样,那位连长立即来了兴趣,与记者热烈探讨了起来,态度也热情了,记者因势利导,趁机提问,得到不少素材。 由此可以看出,当对方因为性格内向或对记者不熟悉不愿多说时,记者找到一种“媒介”或对方的兴趣点,以此拉近双方的距离,往往可以让隔阂的坚冰消解,让提问在融洽的氛围中顺利进行。 总之,记者在采访时,就是要能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创造良好的采访提问的气氛,使采访成功,为后一步新闻写作收集充分的素材,从而圆满完成报道任务。 拓展资料: 新闻采访(传播学名词)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参考资料:新闻采访(传播学名词)

关于新闻采访与写作方面的4个问题

1.是电视记者认识客观事物,采集发掘事实与信息的调查研究活动。电视采访与报纸广播采访区别在于 报道事实材料的手段不同。电视记者将新闻事实转化为流动的画面和声音进行传播,诉诸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这体现了电视这一现代化电子媒体的传播特性。
电视采访作为新闻采访的一种,当然就有新闻采访的一般规律,即共性。但由于媒介特性,电视采访又有自身的媒介采访规律,即个性。

在共性方面,电视采同报纸,广播采访一样,要遵循采访活动的基本规律并运用基本方法。在个性方面,电视采访与其他采访最大的区别是镜前采访。
2.避免尴尬和语误,这样会让被采访的人感到不高兴的,准备工作可以让你能够更好的完善自己的问题,避免因粗心而造成采访过后却发现还有好多问题没有提出的倒霉催了的事情
3.开放式提问相较之下气氛比较轻松,可以谈及的问题更多,没有那么多的局限性
需注意的问题:再提问之前最好先对被采访者进行初步的认识,最重要的是不要问到别人的大忌(比如:如果人家刚死了老婆,你却让他谈谈老婆死后的感受,这不是无中生有吗?)
4.不要老想着这是一则广播新闻,就当是平时写日记一样,可以先用一些平常会说的比较多的话,甚至一些网络用语,写完之后再进行修改,但是在修改的过程中,也不要给自己压力太大,就当是修改自己的作文给老师过目一样(一般你写的一般般老师也不会多说什么的不是吗),广播新闻最重要的是纪实,真实性和可靠性,语言略显风趣也无不可,如果写的够好,反而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或许会有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是请你相信,我并没有敷衍了事。
最后贱贱地说一句:亲!采纳不?


个人专访一般要问什么问题

首先是开场白,可以对其接受采访表示感谢。
接下来,根据采访目的确定提问的主要内容及重点话题:

可以是其所经营管理的企业的历史、现状、未来规划等;
也可以是对方的成长历程,重点放在成长过程中的某些特定历史时刻(对其有特殊意义);
也可以希望对方对某些相关领域发表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请他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包括问题和不足;
适当可以加入一些小花絮,比如令对方感兴趣的一些私人小问题或无伤大雅的小玩笑,活跃现场气氛,调动受访者情绪。

结束采访时,意思表示必须清楚、明确,并对受访对象表示感谢。

注意要点:采访前,必须与受访对象良好沟通,建立互信;采访时言谈举止必须大方、得体,提问必须清晰、明确;学会根据受访对象的具体情况,随时改变提问策略,以确保采访的顺利进行;始终保持良好心态,千万不能“自乱阵脚”。


人物采访时问什么问题好

你好! 作为一名记者,人物采访是经常要面对的一项工作。在采访人物过程中,提问显得尤为重要。 俗话说,熟能生巧,从事记者工作多年的人,采访过各种类型人物的人,也能从中也获得了一些心得。 高质量的提问离不开采访前的充分准备。采访对象做了哪些具体事情?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的潜在动因是什么?他行为的背后有哪些深层社会原因?包括他的性格和为人,这些都要在采访前做好提问准备,还要尽可能通过各大新闻媒体、政府部门、网络等渠道多获取一些资料,多查、多看、多思考,明确采访主题。记者在采访中要围绕采访主题提问,层层剖析,步步深入。那么究竟怎么提问呢? 一、要通过提问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从而拉近同被采访对象的距离。被采访对象千差万别,有的很容易调动情绪,有的却很拘谨,这时可以用拉家常的办法来拉近距离。 二、提出的问题要具体细致,不要泛泛而谈。有的记者在采访中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您遇到了哪些困难?”“您的感受是什么?”“您的愿望是什么?”“您的打算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就像简单的公式,缺乏个性。泛泛地提问往往得到的是泛泛的回答。那么,怎样避免泛泛提问呢?经验是:记者提出的问题要具体。 三、要善于运用层层追问的办法来挖掘故事的细节、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采访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被采访对象往往对自己做过的事情当中的好多细节不以为然,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这时记者就要以敏锐的眼光迅速捕捉住、追问下去。 四、记者在遇到采访对象隐晦的问题时,可以采取迂回式提问的办法,避开正面提问而从侧面深入。比如,一个名模的成功受人注目,她成功的背后更引人关注。但这类问题她们是不会正面回答的。于是在采访时我们不去就事问事,而是从侧面了解她、观察她,从她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中看出她的处事之道。 人物采访中关于提问的技巧还有很多,比如采访一些专家学者提出的问题就要比较专业一点,那样才能和被采访对象拉近距离;当遇到被采访对象文化比较低、表达能力比较差时,记者要有耐心;当遇到被采访对象说话跑题时,记者要想办法引导他回到正题等等。总而言之,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素材,记者所有的采访技巧都应该为这一目的服务。 参考资料:记者学问


1.你是怎么申请做的奥运志愿者,初衷是什么?
3.(若是开闭幕式的志愿者)奥运会开幕式你在现场的感受是什么,若你是在电视机前欣赏的开幕式,两者感受会有什么不同呢?
4。在你做志愿者期间有没有什么特别感动的事情呢?
5.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
6.有没有接触到外籍友人,他们对奥运会怎么看?对中国文化怎么看的?
7.做奥运志愿者对你影响大吗?如果中国若干年以后还有机会申办奥运会,你还会去做志愿者吗?
最后一个最经典的:来前儿的火车票报销了吗?


关于学习的采访问题和答案 要快 来不及了!!!!!!!!!!!

1、学习上有什么好方法?
2、对哪门课程感兴趣?为什么?
3、如何看待那些不想学但有必须学的课程?
4、如何对学到的东西加强记忆?
5、如何对一个知识点进行扩展?
6、如何理解学习上的举一反三?


提一些关于采访警察的问题

1.这么多年来,你辛辛苦苦的工作,只换来人们一声“人民警察为人民”
2.你一心扑在事业上,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有没有考虑过家人
3.这些年,你又没有遇到过特别高兴和特别兴奋的事
4.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另你无法面对
5.给大家讲讲你的事迹把?
6.有没有觉得自己有时特别伟大?


我不知道您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份担任采访者,以及您所指的业务不熟悉,是指对采访不熟悉,还是对采访者的领域不熟悉.
如果您只是客串采访一下,或是校园记者,您可以以一个学生的身份问他们一些问题,比如他们作为多年教育工作者的心得,以及对现在大学现状和当代大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一下;然后再问他们一些专业性问题,不过不需要太深入,知道他们现在的研究课题或是预备在未来时间的内的一些打算等等就可以了~
至于,业务问题,如果是采访流程不熟悉的话,专业性很强的我也不是很懂,因为我只是大学时代当的报社社长,属于半吊子型~
不过基本步骤还是知道的,你应该在采访前先搜集一下被采访者的资料,如果没有,可以上网搜寻一下,作为老师,即使没有社会类新闻,至少可以在教育网之类搜索出论文J;
二是,你最好能够把预计要问的一些常识问题记录下来,不过不能太多,十到十五问即可,先生活再工作再生活的顺序,这样比较好谈~
还有就是,采访时不要打断对方的话,你采访的人是老师,甚至不需要引导,他们的条理自然会十分清楚,呵呵
最后,就是善后工作,可以问一下他们,如果你把这次访问整理成新闻稿,有哪些是需要侧重的,写完之后,再发稿之前给对方发送一份稿件,象征性的询问修改意见(其实很少有人会让你修改的,这样仅仅是一种尊重对方的表现~)
希望我罗罗嗦嗦一堆,对你来说不都是废话,呵呵,但愿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新闻采访的一些问题

问题一:首先我觉得电视台这样能通过直播或转播的媒体能更好的采访到当事人。因为平面媒体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弱化,动态媒体大量植入受众的日常生活

问题二:不会一一去找当事人进行采访,这些媒体会把当中最有权威的一家媒体的言论作为通稿进行采编,然后再发放出来

问题三:一般都会是电话预约,自己找到相应的媒体反应情况,媒体内部也设有热线电话服务平台,记者会根据你提供的信息和你进行交谈和实地采访

问题四:一般情况下,记者所编写的信息都会以化名来陈述当事人的时间,如果是电视采访,当事人有权要求媒体进行图像处理(打上马赛克或者虚化人物,保持当事人正常声音信息即可),在采访过程中如果当事人需要应主动提出保密当事人自身信息,如媒体没有保密,给当事人造成困扰,当事人可通过法律途径与该媒体进行协商。

问题五:不应该是规定仅一家媒体可以去做后续采访或深度报道,可能其中有买断信息源之类,最后只有天下博客能做独家采访


1,首先就是做好调研工作,不管是采访知名人士还是采访普通人,都需要做一个调研工作,为的是让自己在采访的过程中有话题聊,更是为了制造一些话题性,增加专访的关注度。 2,根据自己的调研情况,罗列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或者主要内容,并且自己在仔细斟酌之后也给被采访人一份,让对方要提前看一下。 3,规避被采访人忌讳或者令其尬尴的事情或是问题。其实作为访谈类主持人,很多时候需要自己发挥,可能在整个的采访过程中会突然想起一些问题,这个时候就要注意规避被采访人忌讳或者会让被采访人尬尴的事情,这是主持人的大忌。 4,一个合适的发型和一副合适的妆容。访谈类主持人的发型和化妆类型十分重要,面对镜头要有很强的画面感。 5,一套合适的着装。准备好发型和化什么样的妆之后,还需要选择一套合适的着装来搭配,让自己的整体气质符合整个的专访主题,也和被采访的嘉宾看上去很搭配。着装是很重要,作为主持人,气质非常重要。 6,多看书,多看其他同行业人的节目,学习和借鉴优秀的地方,进行总结和分析,让自己的气质和才华都能够得到提升。 7,和其他的工作人员搞好关系,并且最好安排彩排环境,哪怕没有嘉宾在场的时候也需要认真和其他的工作人员现场演练一下,自己说说台词,问问其他人话筒音效如何,音乐是否可以另选择一种等等。 8,熟悉采访的内容,掌握好整个访谈的节奏感。任何的事情最好的训练方式就是简单重复,要成为佚名合格的专访类主持人,在做专访钱需要的准备工作之一就是重复熟悉谈话内容,掌握好每一个节奏是什么,知道哪一个环节应该做什么。


记者在每次采访之前,一定要有准备,准备得越充分,采访成功的把握越大。 首先,你应当弄清楚采访对象的事迹特点是什么,你报道的重点又是什么。 其次,你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情况,也就是有关采访对象的材料。 再次,你可以了解一下采访对象的性格爱好,找出一些他(她)感兴趣的话题。这样,采访的时候,他(她)会觉得你很理解他(她),就愿意同你说心里话,这是很重要的。 你不妨试试看。做好了采访前的准备,就会有许多话问采访对象的。没有话问,那就是没有做好采访前的准备。 采访任何一个人,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好感。做不到这一点,你很难采访到最有价值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都在采访对象的心灵大门之内,他锁着呢,钥匙在他手里,是打开还是锁闭,要由他来决定,而他的决定往往是根据记者的态度做出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闻写作的第一要素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