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救西马拉雅DCS与手机的安装方法

今天的喜马拉雅FM是国内最大音频分享平台,深受用户喜爱,截止今日用户数已经达到2亿,但你一定不知道喜马拉雅曾经因为技术团队经验不足停站20小时,曾经有一款产品因为决策失误,上线一周就被完全推翻。今天我们约访了喜马拉雅的CTO陆栋栋,一个能把重大过错敞开来谈的技术领导者。看他来分享创业路上的挫败和成长。

陆栋栋,喜马拉雅FM CTO。中科技大学计算机01级本科,05级信息安全硕士,3年外企,7年喜马拉雅创业,对移动互联网产品和架构,人工智能,技术管理等都比较感兴趣。

既然一无所知,就从零开始创业

2007年毕业后我去了一家外企—东方海外,主要负责公司内部框架的开发,但是慢慢发现外企里面的坑都是填满的,个人发展空间非常有限。于是工作一年之后,我决定去做Java架构师,当时还去了阿里面试,但被阿里泼了一盆冷水,说我没有互联网经验,不能胜任架构师这个职位,然而也正是这盆冷水坚定了我要去做互联网的愿望。

2010年我离开了外企,我认为要想在一个方面快速成长,最佳的方式就是加入创业公司,从零到一的做事,在创业公司里成长也会更全面,能够经历一个公司从发展到壮大的全部过程,于是我下定决心加入一个创业公司,最终选择的是“那里世界”,也就是喜马拉雅的前身。

对新鲜事物把握不准,那里世界创业失败

那里世界主要做主播秀场和社群,我主要负责服务端架构。很不幸,那里世界在2012年4月宣告失败。但失败了也并非一无所获,我们回过头总结了经验和教训。

  • 首先,在团队方面,当时包括老板在内的所有人都是刚接触互联网,对于这一块新鲜事物的方向把握不够准确。

  • 另外,做秀场这个产品,很多人喜欢做擦边球,比如美女秀场等,我们坚持不做。

  • 再来,运营方面也出现了问题,之前跟上海一个企业合作,他们给我们导流,后续这个导流也断掉了,所以多方面的原因导致那里世界失败。

失败之后,我们决定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开始做喜马拉雅FM,之所以做音频这个方向,是因为音乐当时做得非常火,但是我们认为除了音乐以外,还有很多东西是能听的,得有人做一个电台类的产品。当时恰好这个领域还没有人切入,我们就决定做这个事情,喜马拉雅FM一开始上线反映就很不错,毕竟是移动互联网刚起来的时候。但是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喜马拉雅也曾遭遇挫折和坎坷。

停站20小时,从零到一的惨痛教训

人都会犯错,但如果能够换来成长就错的值得。在喜马拉雅发展过程中有两次印象深刻的挫败和过错。

第一次是挫败,发生在我们做服务治理,我们的专辑、声音、用户都服务化,当时我们已有大概两百万DAU用户,却因为服务化上线不顺利停站了20个小时。因为我们做服务化,数据跟服务是串在一起的,所以做了一些合并、拆分,但当时也没有很好的数据无缝迁移工具(后来开发了xmen,数据迁移平台),导致当时只能停站服务,在上线过程当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当时的状态非常不好。这20个小时大家不停修正数字,去做各种服务。因为服务化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需要探索试错,服务化上线以后再没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因为我们可以做到灰度发布、灰度部署,再没遇到这种尴尬的问题,这是0到1的过程中遇到的一次很大的挫败。

脱离用户的创新一文不值

另外一个是决策错误,也就是2016年上线的付费内容,最初我们设计了一个知识产权保护方案,把整个音频做了强保护,用户只能通过喜马拉雅听这个付费内容,只能下载到本地听,不能够在线听。不但不能在线听,在H5、微信、Web网站网页上都不能听,只能在手机上下载下来听。就是为了这个创新,更多的保护知识版权,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这个自认为很创新的产品,但用户并不买单,残酷地讲,从用户角度来看它什么都不是。

这个方案在上线一个星期就被整个推翻,第二个星期出了新方案,我们只保护这个音频的地址而不保护音频内容本身,这个地址只有购买这个人才会看到。为什么要做这么大的转变?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声音是有内录的,用户可以通过内录的方式直接把这个声音录制出来,而且音质跟之前一模一样,你根本没必要去保护这个音频内容,所以这个创新根本就是失败的。我们当时是知道有内录的,还是坚持做了最强的DRM保护方案,这个方案是一个决策失误。

用户从1个到2亿背后的架构演进

现在喜马拉雅的用户已经从1个增加到2亿,架构也做过比较大的调整。我们一开始就是一个整个的单体的服务,接着做了垂直的拆分,后面做了服务治理,现在做到多IDC。另外,我们的内部通讯协议从hessian到thrift,现在我们通过netty走私有协议。数据库我们一开始做得时候只考虑单库的分表,然后做好主从,现在做了垂直的拆分,也做了DAL整个数据访问层的开发。

在缓存方面,我们刚上线的时候没有缓存,后来做了个极端,全部用静态缓存,但全部用静态缓存之后,失效等问题开始困扰我们,于是又加了业务的多级缓存,再配合动静分离做了一些融合的静态缓存。

监控方面,一开始我们只用cacti,nagios,后来自己写了一个黑盒监控,叫momoda,它会定时监控我们所有的服务,看我们服务的状态OK不OK,现在我们自己写了一个XDCS的,整个白盒子能监控我们所有的服务和调用链。

运维方面,一开始我们是手动发布的,后来我们加了Salt的自动化。现在我们自己开发了自己的CMDB,做灰度、自动化的部署发布,

大数据这块,我们刚上线时只有三个节点,是 Hadoop集群最低配, 3台hadoop,三个结点,一个Mast,两个Slap。后续我们增加到十几台,现在我们建了整个数据中心,有两三百台全部跑在sparkonyarn上,已经把Hadoop去掉了。一开始我们用Hbase比较多,踩了很多坑,后来我们把服务于线上用户的Hbase跟做离线分析的Hbase做了隔离,就是online offline做了隔离。现在的On Line,我们还做了读写分离,就是把库写定时再dump到读库里面,保证读的性能稳健性。

除了架构,我们在团队方面也做了调整,最初是纯职能团队,划分为客户端团队、服务端团队等。后来我们按照业务拆分服务端团队,但是不久后发现光有业务团队不行,又提出做专业职能,像平台架构团队,系统架构团队等等,又把专业职能团队再提取出来。

创业公司比不了BAT,我们招不到最优秀的人才,在喜马拉雅还不像现在这样有名气时候,最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到这个平台来。另外,他们要求的待遇我们也满足不了,所以我们招最合适的,或者潜力比较好的人。

当时我们iOS的负责人只有三年工作经验,但是他Python、Java什么都会,做过做百度音乐,百度输入法的iOS开发,最早还做过塞班,是一个潜力非常好的人。虽然经验略欠缺,但我们愿意给他很好的发展平台,让他负责整个那里团队的管理,他也可以有一个转型的机会,这时候他是一个非常匹配的人才。所以要找到这种潜力比较好,又愿意过来的一波人。

喜马拉雅刚在招聘的时候还有一些技巧,比如说跟面试人多探讨一些技术,让他感受到我们都是热爱技术的,我们是在营造一个追求技术的环境,然后多描绘一些发展前景,甚至我们会跟他们一起吃饭聊天,和他们打成一片。

喜马拉雅有了名气之后,陆续有很多人过来,但是BAT的人价格还是很高,因为BAT近几年炒的是越来越高,我们的想法是把握好人才结构,我们注重内部培养人才,所以我们校招开始的比较早。另外,也从外部引进一些有经验的人才,这样把人才结构做好。

允许犯错,但不该错的地方绝对不能错

技术管理方面,首先希望我们整个团队对技术感兴趣。另外,我们都要尊重他人,或许他有些方面确实做得不够好,但每个人都有长处,我们要更多的表扬他的长处,再去引导他改正不好的地方,当然很难融入团队的人肯定要第一时间处理掉。

我们在团队管理方面宣传一个基本的价值理念“我们有哪些方面能错,哪些方面不能错”,比如我允许你上线出Bug,但是你不能把钱算错了。

还有目标和结果导向,要给每个团队定好目标,然后让团队自己去实现,我们不过多的干预。另外职责要清晰,每个人要为自己的职责负责,如果职责不清晰,他就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是否有回报。我们也会鼓励创新,但是创新的过程要严格把控,因为毕竟是新生的事物,要投入多少,效率如何,或者结果怎样都是要严格把控的。

提倡主动性和沟通的重要性,我宁愿你技术差一点,但是主动性要强,要多注重跟其自己团队、其他团队之间的沟通。另外,要以表扬和激励为主,我们更强调做得好的东西,而不是去批评做得坏的东西。最后就是每个团队要能够自我快速的迭代,不停优化。

与人工智能结合,深度耕耘音频领域

音频领域远没到瓶颈期,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做好,喜马拉雅的下一步计划仍然是在音频领域里深耕。当然,喜马拉雅和其他互联网公司一样,也会面临的很多挑战,比如人工智能。音频内容分发跟音乐不一样,音频的内容非常多样化,很多内容都可以听,而音乐只是一个品类,所以如何根据用户的兴趣制作智能的内容分发是我们要面临的挑战之一。另外,音频跟头条等文字平台不同,头条有大量的文本内容,音频只有音频本身,在语音识别方面还是要深入研究。

加入EGO收获非常大,之前自己很多时候在闭门造车一样的工作,只关注内容创业领域。加入EGO以后,认识很多人,开始关注更多的领域,接触到各行各业的新鲜信息,对我整个的知识体系的升华有巨大的帮助。

↓↓↓↓300余位CTO、技术VP、技术总监、首席架构师等技术大牛尽在EGO。加入EGO,请戳“阅读原文”。

过去每次我在分享HIFIMAN音频产品的时候,都会看到一部分烧友留言说“边博士的自主研发太超前了”。是的,在我们没有面临中美贸易、AKM工厂失火以及全球芯片、原材料危机等大事之前,边博士的自主研发确实有点超前,甚至会觉得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所以,在如今各界科创企业开始走自主研发之路的时候,HIFIMAN就率先打起了第一炮,向外宣布“在FPGA上写了五年的HYMALAYA初代 R2R DAC”,走在了国产音频厂商的前列。而作为使用该芯片的第一款播放器、HM901R的诞生,也意味着HIFIMAN从自研耳机单元一举跃升至自研音频芯片,可以不再把芯片这一块局限在几家知名厂商,完全能够独立制造播放器、解码器这些音频产品。

如此这般,这台象征着自研之路的里程碑播放器、HM901R来到我面前,那就必须要好好把玩才行。

稍早前我在耳机大家坛那边放出开箱Q&A,收集了留言和其他烧友的问题,所以下文就一步到位地进行解答问题、机器体验和官方资料汇总。

这次体验的HM901R默认搭配是平衡卡,开箱便可以看到机器本体和耳放卡。机器的说明文档则是在客服的指引下,在微信公众号直接下载电子档。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HM901R,请务必要在说明文档的帮助进行上手熟悉,理由我会在后边继续说明。

HM901R开机前除了要保证充足电量,耳放卡是必须要正确安装。耳放卡玩法是HIFIMAN上世代播放器的特色之一,过去更换耳放卡需要用螺丝刀扭下螺丝揭开后盖才能替换,这点较为繁琐;这一世代的HM901R则是轻推背盖,注意插卡位置后接上即可,简化了更换耳放卡的流程。

说实话,我是很喜欢更换耳放卡这个玩法的。之前有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使用HM802S,也在朋友的帮助下蹭听、对比不同的耳放卡,领略它们所带来的音质提升。所以我认为有不少发烧友会对当初没收藏耳放卡这件事感到后悔,所以我也希望HIFIMAN能够利用这些年累积的声学经验,研发更多高效且先进的耳放卡产品,为HM901R乃至未来的播放器产品,提供更加丰富的提升空间让发烧友好好探索播放器的潜能。

关于HM901R的正面实体按键,具体操作方式我这边就建议直接阅读说明文档即可。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机器侧边的锁键开关,除了出外通勤的复杂环境外,其余时间一般不建议触动这个开关。

耳机口方面,4.4平衡、3.5普通和3.5LO口这个都很常见,但在接驳前请务必切换对应的输出方式,HM901R的接口旁边都有对应的指示灯,有助于用户快速辨识。底部的USB Type C接口,可用作充电和OTG USB DAC功能,而且HM901R不仅支持连接PC,也支持接驳智能手机,最近Apple Music更新的无损音乐格式,这时就能大派用场了。

当窥探HM901R正面“屏幕”的位置,你就能隐约看到本世代HIFIMAN,乃至是国产音频品牌首次自主研发的DAC项目的结晶——HYMALAYA 喜马拉雅 R2R 架构DAC芯片。作为第一款产品,HIFIMAN也是毫不吝啬,直接为HM901R每声道配备一颗喜马拉雅DAC芯片,用双DAC结构来进行解码处理。

而在官方给出的信噪比对比、总谐波失真对比的柱状图来看,喜马拉雅DAC是直接对标PCM1704的存在。这代表着HIFIMAN多年来叫苦连天的R2R芯片库存危机终于解决了,同时也不用依赖这些知名芯片厂商的局限,无需被未来不稳定的市场而被迫折中设计音频产品。

DAC用了自家的方案,续航和放热又怎么样呢?官方标称续航是9小时,而我在iPad控制 + 4.4平衡口接驳RE2000的使用情况下,能达到8小时是没问题。发热量方面,我的HM901R是平衡卡配置,在26度的空调房里面是感觉不了明显的热量,如果出外的话,按照广州现在的天气,我想是检测不了的。唯一值得拿出来吐槽的是,HIFIMAN可以考虑下给我们HM901R的加装RGB灯的选配服务,因为我是更加直观看到喜马拉雅的DAC本体,这个黑黝黝的“屏幕”有点接受不能啊。

上文提到初次使用HM901R的用户记得看说明文档,是因为本机自备三种聆听方式:App控制、蓝牙和USB DAC,作为官方推荐的第一种使用方式,App控制这个还得有说明文档一旁辅助会比较好。只要经过一次蓝牙适配和App初次设定,下一次使用HM901R的时候就无需进行二次设定就能上手使用。在每次切换不同使用方式的时候,机器前面板都有指示灯提醒当前的状态,这样也能很快辨识。

目前我使用HM901R的环境,是在家里的电脑桌前使用(因为广州疫情的原因),普遍是使用USB DAC功能来聆听电脑中的音乐资源,播放大部分Hi-Res资源时并没有出现卡顿的情况。LO口输出接驳耳放我也试过,主观认为HM901R是可以代替中端级别的数播来使用,素质上乘、背景干净、没有低噪;就是我也希望HIFIMAN能出一个专属于HM901R的底座,这样会方便台式用家使用。

由于没有预备额外的耳放卡,这次的主观听音分享部分仅有HM901R+平衡卡这套组合,但对于平日主听港乐流行曲的我来说,男声、女声,实力派歌手、新晋歌星,HM901R都能轻松应付,给人一种舒适耐听的听音体验。

You”,很容易就能判断出这套组合的表现。中频结像清晰自然,音色细腻柔和,跟AGA她自己偏向圆润、温柔的声线相当般配;在4.4平衡输出的情况下,营造出一个颇为相似舞台的完整声场,配合良好的解析力,即便是微小录音细节也能轻松感知。当全曲去到最后三分之一的位置,改为一班Band队的即兴演出,一般器材面对这个环境也就只能给出普通、平庸,甚至觉得吵闹难听的感觉;但换到HM901R和RE2000的搭配就不会这样,整段演出变得有了一种不言而喻的韵味,令喜欢音乐的你会隐隐觉得这首歌的格调变得与众不同。

不是4.4平衡口,改用3.5普通口的HM901R的表现又如何?这里我就搭配OpenAudio的破军,试听HDtrack、Linn、dCS和Nordost官方推荐的Hi-Res音乐资源。实际试听对比环节中,面对Jazz、Rock、Classic不同种类的音乐内容,这套搭配所展现的平稳、柔和以及不刺激的音色表现,基本能给予我一种耐听的声音体验,我自己就比较喜欢这套搭配聆听Bill Evans的音乐作品,能够体验那种旋律的优美。如果要特化至只听古典音乐单一类型的话,我会觉得HM901R+平衡卡在表现大编制作品时缺少一种氛围感,动态亦是稍微差了点意思,这个时候如果有炮卡和金MiniBox卡替换对比的话,对只听古典音乐的烧友来说会更加适合。

为了弥补缺少耳放卡同场比较的遗憾,我找来了一台ZX505来进行比较;彼此价格相近,又是圈中热推产品,蹭听过的人并不在少数。同样是在搭配OpenAudio的破军之下,整体可以明显感觉到HM901R的优胜之处在于细腻度和适应音乐类型广泛的特性,ZX505则是在解析力方面稍微占优。

弗朗西斯的“Gymnopédie No. 1”,是我听过这首曲子的几个版本中速度稍快、泛音较少,氛围感不算过于强烈的。HM901R的细腻、柔和的音色正好和弗朗西斯的“Gymnopédie No. 1”很般配,细腻、柔和的音色令这段温柔的旋律变得格外动听,尤其是明快、清晰的中高频令钢琴声变得韵味十足,细细品尝也能尽情把味弗朗西斯对这段作品的乐句处理,给人一种很轻松享受音乐的那种愉悦感;若换上ZX505,则是可以对录音中的细节进行挑错,如果这时准备320K和16 44.1 WAV两个版本的话,那这个时候就能够透过中高频的细节来进行划分,当然这需要有一定听音经验的人长期训练才行。要想ZX505变得没那么刻板,那可能要升级固件,开启黑胶模式才行。

更进一步来说,HM901R和ZX505来同时播放FIRST TAKE企划的作品,例如“红莲华”、“群青”这些作品,一耳朵对比之下也能轻易感受到HM901R更讨好双耳。这是因为HM901R找准了这类one take作品的悦耳动听和真实感的中间点,令人深刻感受到敢于唱one take版本歌手的实力与歌喉。相对的,ZX505可能只能给你满满的真实,但缺少一种对音色的修饰与修整,而这时则需要用家自己细心聆听比较,透过一段时间的器材搭配和EQ处理来获得满足感。

HIFIMAN这下是扬眉吐气了,国产友商们还在有限的芯片选项中挑选合适的型号来设计产品,HIFIMAN自己给自己做芯片,提前解决了芯片危机。而作为使用这块自研芯片的第一款产品,在提供出色的性能同时,还复刻了可更换耳放卡的玩法,直接为用家提供成熟的方案,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可玩性。至于声音表现这一环节,我对这款“里程碑”杰作是满意的,作为读者的你和我拥有同样的听音喜好的话,那这台HM901R就值得入手的;如果不是,那就建议咨询官方,前往你最近的代理商试试就知道了。

另外提一下价格,目前默认标配两款耳放卡的定价比较合理,不过疫情常态化影响的情况下,就很难保证价格是否会有浮动了。

过去每次我在分享HIFIMAN音频产品的时候,都会看到一部分烧友留言说“边博士的自主研发太超前了”。是的,在我们没有面临中美贸易、AKM工厂失火以及全球芯片、原材料危机等大事之前,边博士的自主研发确实有点超前,甚至会觉得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所以,在如今各界科创企业开始走自主研发之路的时候,HIFIMAN就率先打起了第一炮,向外宣布“在FPGA上写了五年的HYMALAYA初代 R2R DAC”,走在了国产音频厂商的前列。而作为使用该芯片的第一款播放器、HM901R的诞生,也意味着HIFIMAN从自研耳机单元一举跃升至自研音频芯片,可以不再把芯片这一块局限在几家知名厂商,完全能够独立制造播放器、解码器这些音频产品。

如此这般,这台象征着自研之路的里程碑播放器、HM901R来到我面前,那就必须要好好把玩才行。

稍早前我在耳机大家坛那边放出开箱Q&A,收集了留言和其他烧友的问题,所以下文就一步到位地进行解答问题、机器体验和官方资料汇总。

这次体验的HM901R默认搭配是平衡卡,开箱便可以看到机器本体和耳放卡。机器的说明文档则是在客服的指引下,在微信公众号直接下载电子档。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HM901R,请务必要在说明文档的帮助进行上手熟悉,理由我会在后边继续说明。

HM901R开机前除了要保证充足电量,耳放卡是必须要正确安装。耳放卡玩法是HIFIMAN上世代播放器的特色之一,过去更换耳放卡需要用螺丝刀扭下螺丝揭开后盖才能替换,这点较为繁琐;这一世代的HM901R则是轻推背盖,注意插卡位置后接上即可,简化了更换耳放卡的流程。

说实话,我是很喜欢更换耳放卡这个玩法的。之前有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使用HM802S,也在朋友的帮助下蹭听、对比不同的耳放卡,领略它们所带来的音质提升。所以我认为有不少发烧友会对当初没收藏耳放卡这件事感到后悔,所以我也希望HIFIMAN能够利用这些年累积的声学经验,研发更多高效且先进的耳放卡产品,为HM901R乃至未来的播放器产品,提供更加丰富的提升空间让发烧友好好探索播放器的潜能。

关于HM901R的正面实体按键,具体操作方式我这边就建议直接阅读说明文档即可。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机器侧边的锁键开关,除了出外通勤的复杂环境外,其余时间一般不建议触动这个开关。

耳机口方面,4.4平衡、3.5普通和3.5LO口这个都很常见,但在接驳前请务必切换对应的输出方式,HM901R的接口旁边都有对应的指示灯,有助于用户快速辨识。底部的USB Type C接口,可用作充电和OTG USB DAC功能,而且HM901R不仅支持连接PC,也支持接驳智能手机,最近Apple Music更新的无损音乐格式,这时就能大派用场了。

当窥探HM901R正面“屏幕”的位置,你就能隐约看到本世代HIFIMAN,乃至是国产音频品牌首次自主研发的DAC项目的结晶——HYMALAYA 喜马拉雅 R2R 架构DAC芯片。作为第一款产品,HIFIMAN也是毫不吝啬,直接为HM901R每声道配备一颗喜马拉雅DAC芯片,用双DAC结构来进行解码处理。

而在官方给出的信噪比对比、总谐波失真对比的柱状图来看,喜马拉雅DAC是直接对标PCM1704的存在。这代表着HIFIMAN多年来叫苦连天的R2R芯片库存危机终于解决了,同时也不用依赖这些知名芯片厂商的局限,无需被未来不稳定的市场而被迫折中设计音频产品。

DAC用了自家的方案,续航和放热又怎么样呢?官方标称续航是9小时,而我在iPad控制 + 4.4平衡口接驳RE2000的使用情况下,能达到8小时是没问题。发热量方面,我的HM901R是平衡卡配置,在26度的空调房里面是感觉不了明显的热量,如果出外的话,按照广州现在的天气,我想是检测不了的。唯一值得拿出来吐槽的是,HIFIMAN可以考虑下给我们HM901R的加装RGB灯的选配服务,因为我是更加直观看到喜马拉雅的DAC本体,这个黑黝黝的“屏幕”有点接受不能啊。

上文提到初次使用HM901R的用户记得看说明文档,是因为本机自备三种聆听方式:App控制、蓝牙和USB DAC,作为官方推荐的第一种使用方式,App控制这个还得有说明文档一旁辅助会比较好。只要经过一次蓝牙适配和App初次设定,下一次使用HM901R的时候就无需进行二次设定就能上手使用。在每次切换不同使用方式的时候,机器前面板都有指示灯提醒当前的状态,这样也能很快辨识。

目前我使用HM901R的环境,是在家里的电脑桌前使用(因为广州疫情的原因),普遍是使用USB DAC功能来聆听电脑中的音乐资源,播放大部分Hi-Res资源时并没有出现卡顿的情况。LO口输出接驳耳放我也试过,主观认为HM901R是可以代替中端级别的数播来使用,素质上乘、背景干净、没有低噪;就是我也希望HIFIMAN能出一个专属于HM901R的底座,这样会方便台式用家使用。

由于没有预备额外的耳放卡,这次的主观听音分享部分仅有HM901R+平衡卡这套组合,但对于平日主听港乐流行曲的我来说,男声、女声,实力派歌手、新晋歌星,HM901R都能轻松应付,给人一种舒适耐听的听音体验。

You”,很容易就能判断出这套组合的表现。中频结像清晰自然,音色细腻柔和,跟AGA她自己偏向圆润、温柔的声线相当般配;在4.4平衡输出的情况下,营造出一个颇为相似舞台的完整声场,配合良好的解析力,即便是微小录音细节也能轻松感知。当全曲去到最后三分之一的位置,改为一班Band队的即兴演出,一般器材面对这个环境也就只能给出普通、平庸,甚至觉得吵闹难听的感觉;但换到HM901R和RE2000的搭配就不会这样,整段演出变得有了一种不言而喻的韵味,令喜欢音乐的你会隐隐觉得这首歌的格调变得与众不同。

不是4.4平衡口,改用3.5普通口的HM901R的表现又如何?这里我就搭配OpenAudio的破军,试听HDtrack、Linn、dCS和Nordost官方推荐的Hi-Res音乐资源。实际试听对比环节中,面对Jazz、Rock、Classic不同种类的音乐内容,这套搭配所展现的平稳、柔和以及不刺激的音色表现,基本能给予我一种耐听的声音体验,我自己就比较喜欢这套搭配聆听Bill Evans的音乐作品,能够体验那种旋律的优美。如果要特化至只听古典音乐单一类型的话,我会觉得HM901R+平衡卡在表现大编制作品时缺少一种氛围感,动态亦是稍微差了点意思,这个时候如果有炮卡和金MiniBox卡替换对比的话,对只听古典音乐的烧友来说会更加适合。

为了弥补缺少耳放卡同场比较的遗憾,我找来了一台ZX505来进行比较;彼此价格相近,又是圈中热推产品,蹭听过的人并不在少数。同样是在搭配OpenAudio的破军之下,整体可以明显感觉到HM901R的优胜之处在于细腻度和适应音乐类型广泛的特性,ZX505则是在解析力方面稍微占优。

弗朗西斯的“Gymnopédie No. 1”,是我听过这首曲子的几个版本中速度稍快、泛音较少,氛围感不算过于强烈的。HM901R的细腻、柔和的音色正好和弗朗西斯的“Gymnopédie No. 1”很般配,细腻、柔和的音色令这段温柔的旋律变得格外动听,尤其是明快、清晰的中高频令钢琴声变得韵味十足,细细品尝也能尽情把味弗朗西斯对这段作品的乐句处理,给人一种很轻松享受音乐的那种愉悦感;若换上ZX505,则是可以对录音中的细节进行挑错,如果这时准备320K和16 44.1 WAV两个版本的话,那这个时候就能够透过中高频的细节来进行划分,当然这需要有一定听音经验的人长期训练才行。要想ZX505变得没那么刻板,那可能要升级固件,开启黑胶模式才行。

更进一步来说,HM901R和ZX505来同时播放FIRST TAKE企划的作品,例如“红莲华”、“群青”这些作品,一耳朵对比之下也能轻易感受到HM901R更讨好双耳。这是因为HM901R找准了这类one take作品的悦耳动听和真实感的中间点,令人深刻感受到敢于唱one take版本歌手的实力与歌喉。相对的,ZX505可能只能给你满满的真实,但缺少一种对音色的修饰与修整,而这时则需要用家自己细心聆听比较,透过一段时间的器材搭配和EQ处理来获得满足感。

HIFIMAN这下是扬眉吐气了,国产友商们还在有限的芯片选项中挑选合适的型号来设计产品,HIFIMAN自己给自己做芯片,提前解决了芯片危机。而作为使用这块自研芯片的第一款产品,在提供出色的性能同时,还复刻了可更换耳放卡的玩法,直接为用家提供成熟的方案,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可玩性。至于声音表现这一环节,我对这款“里程碑”杰作是满意的,作为读者的你和我拥有同样的听音喜好的话,那这台HM901R就值得入手的;如果不是,那就建议咨询官方,前往你最近的代理商试试就知道了。

另外提一下价格,目前默认标配两款耳放卡的定价比较合理,不过疫情常态化影响的情况下,就很难保证价格是否会有浮动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cs怎么用中文语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