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国产动画片排名的巅峰是哪部动画片?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机甲动画兴盛的第一阶段,从现在往前推,基本都在30年前,那个年代日本诞生了数不清的机甲动画,有些甚至在网上都已经找不到资料了。

但是那个年代,真正引进国内电视台播放的机甲动画,寥寥无几,最出名的大概就是《魔神英雄传》,因为大部分机甲动画都是残酷的科幻战争题材,毕竟这些机甲番大都受到了《机动战士高达》的强烈影响,剧情太过黑暗。

所以,很多小伙伴看过《高达》、《EVA》、《全金属狂潮》等活跃到今天的机甲番,对以前的知之甚少,实际上还有些30年前的机甲番个个都有自己的创意,脑洞很大,今天就带大家回顾下。

01.《圣战士丹拜因》

1983年的机甲动画,脑洞爆表,是动画史上第一部异世界穿越流动画,从科幻的角度去解释穿越,主角穿越时甚至还骑着摩托车一起,剧情是异世界起义军和国家对抗那一套,最奇葩的是主角先混国家阵营打起义军,后来跳槽起义军反过来打。

科幻题材套着魔幻主义的机甲动画,也诞生于1983年,来侵略地球的外星人个个都是变种人,人人魔形女,还能在能量和物质之间转换身体,动画最大亮点是机甲造型颜值比较高,比起《圣战士丹拜因》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03.《忍者战士飞影》

04.《苍之流星SPT雷兹纳》1985年的科幻机甲动画,不得不说日本人很敢想,动画背景是火星上的苏联和美国基地都完蛋了,日本少年驾驶机甲拯救火星殖民地,豆瓣评分8.2。

1988年的机甲神番,也叫《神龙斗士》,这是第二部异世界穿越番,也是第一部魔王和勇者题材的动画,抛开了残酷的星际战争,动画剧情诙谐幽默,正因为此得以引进大陆电视台播放,所以在国内小伙伴心中,上世纪90年代,他的知名度应该是最高的。这部动画也是这批老机甲动画里,唯一一部在几十年后有续作诞生的机甲番。

此外他也是这些老番里,唯一一部被改编成手游的经典机甲动画,《魔神英雄传》手游完美还原动画剧情,配以超清动画cg和原班声优配音,游戏玩起来就像是看重制版《魔神英雄传》动画,还能收集动画中出现的所有正反派魔神机甲,游戏很有新鲜感,可以体验下。

这是一部美国人用《超时空要塞》、《超时空骑团》、《机甲创世纪》混剪出来的新机甲番,但是因为动画有被引进国内播放,因此知名度要远高于上述合体前的三部机甲动画,很多人只知《太空堡垒》,不知《超时空要塞》。

不过《超时空要塞》的改编游戏还是不少的,虽然大都是射击类游戏,但是制作精良,大家伙也可以玩玩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哪吒之魔童降世》未映已火。

编者按: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镜像娱乐,作者崔超越,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哪吒之魔童降世》未映已火。

上映前半个月,动画电影《哪吒》开启了点映,反馈十分不错。这意味着,《哪吒》要以票房黑马的姿态闯入命途多舛的2019暑期档。

从屡遭诟病,到票房黑马,诸人感叹国产动画电影终于崛起。殊不知,中国动画电影早已走过风雨飘摇的70年,其间起起落落,曾经历举世瞩目的高光时刻,而后一点一点丢失光芒。

所幸,文化不死,初心能寻。

中国动画电影的出世,离不开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三兄弟,分别是新中国动画片、剪纸片、木偶片的奠基人。中国动画电影在万氏兄弟改造的仅仅7平米的工作室中,蹒跚起步。

万古蟾(右) 万籁鸣(中) 万超尘(左)

1926年,身在上海的万氏兄弟制作了第一部动画《大闹画室》。《大闹画室》片长仅十分钟,没有配音,中国动画电影尚且处于雏形之中。

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电影,是1941年万氏兄弟制作的《铁扇公主》。

1940年,美国卡通片《白雪公主》在上海放映,收效甚好。万氏兄弟受此启发,决心要做一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高质量长动画片。历经一年半,长达1小时20分钟的《铁扇公主》完成,创下了亚洲地区第一部长动画片的记录。

新中国成立前,万氏兄弟撑起了中国动画的大半边天;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肩负了全国八成的动画制作。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美术电影制片,亦是中国历史最老的动画制片厂之一。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卡通股,1949年成立美术组。1950年,迁到上海隶属上海电影制片厂。

文艺界百花齐放,上美厂人才济济。杰出人才包括中国美术电影创始人万氏兄弟、漫画家特伟、美术家靳夕、儿童文学家金近等。

中国电影初入世,已是万众瞩目。

1955年,中国美术片在国际上首次获奖,获奖作品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木偶片《神笔马良》,在国际竞选上获得了儿童娱乐片一等奖。

1955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色的》,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完成。1956年,该片获得第七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奖。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辉煌,与中国动画电影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建厂,当时旗下有剪纸、木偶、动画部三大部门。

多个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的“第一”在此诞生:

1958年,第一部彩色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

1960年,第一部立体电影木偶片《大奖章》;

1960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1960年,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

1961年,第一部彩色动画电影《大闹天宫》;

1963年,第一部彩色木偶长片《孔雀公主》;

1976年,第一部水墨剪纸片《长在屋里的竹笋》;

1979年,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片《哪吒闹海》;

1980年,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获奖影片《三个和尚》……

这些很多个“第一”创造了诸多奇迹。

由万籁鸣与唐澄合作导演的《大闹天宫》历时4年完成制作,在40多个国家上映、先后参加18个电影节展映。美联社曾报道称:“《大闹天宫》比迪士尼的作品更精彩,美国决不可能拍出这样的动画片。”

1979年,《哪吒闹海》横空出世。因为缺乏经验,打算参与第33届戛纳电影节评选的《哪吒闹海》错过了报名截止日期。尽管充满遗憾,戛纳依然为《哪吒闹海》安排了放映会。放映结束,这部东方电影获得了戛纳特地为其设置的临时奖项:特别放映奖。

除此之外,堪称经典的动画电影《雪孩子》《九色鹿》《天书奇谈》,豆瓣评分为8.9、8.8、9.1,均是高分佳作,成为一代80后的童年回忆。

至此,中国动画电影已经走到90年代,左手是光明,右手是暗影。

那些认真做电影的年代,成为了让人怀念的过去。

体制与市场的冲击是突如其来的,国企改革、电视的加入,突然打乱了电影市场的原有秩序。

1980年中宣部通过了电影体制改革方案,包括对北影、上影、长影等六家制片厂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独立核算,向国家征税,自负盈亏”的改革。

改革一直在缓慢进行,直到90年代初期,电视机得到普及,观影不再是人们的少有的娱乐形式,电影厂普遍机构冗杂,盈利困难,体制内的工人并不占有工资优势。

上美厂里的年轻人纷纷南下,他们形容这场跳槽是“胜利大逃亡”,奔赴深圳。

深圳有两家动画代工公司,美资的太平洋动画和港资的翡翠动画,这两家公司做的事情很简单——接下已经设定好人物、情节的动画电影,工人只需将动作的过渡画面“填充”出来。因为“计件工资制”,画的快的工人月入过万,远高于上美厂的几百元固定月薪。

曾经启蒙了日本动漫之父手冢治虫、影响了宫崎骏的中国动漫行业,在那时更关心盛行于日本的“计件工作制”。计件付酬不鼓励创新,不断投入新的短片很费钱,而系列片只要搞好开头的部分,角色和背景定下来以后就不会花太多功夫。

之前中国动画产业那种每一部短片都尝试新手段的创作方式正在被抛弃。

可以确定的是,从深圳引发的代工潮已然侵蚀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力。

一面是本地创作力的枯竭,一面是外来文化的攻城略池,大量来自邻国日本的动画片传入中国,90后的回忆被《铁甲小宝》《灌篮高手》《圣斗士》等等动画占据。

与此同时,宫崎骏作品登上神坛,来自好莱坞的动画电影吸引了更多目光——《玩具总动员》系列、《神偷奶爸》系列、《功夫熊猫》系列……中国观众一边吐槽国产动画电影的没落,一边为外国电影贡献票房。

2005年,喜羊羊横空出世。尽管喜羊羊被人吐槽画质低劣,“横着走路”,但依然不妨碍其成为00后的主要回忆。国内影人逐渐有了IP化的概念,“喜羊羊”这个IP被开发得淋漓尽致。

2009年,喜羊羊系列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被搬上电影银幕,获得8621万票房。随后,喜羊羊系列动画电影上演了7部,票房升高后又跌落,2015年之后不再上映。

从2014年到2019年, 6部熊出没系列电影票房累计超过25亿元。

低幼动画电影成为市场风向标,加之2014年起,市场疯狂推崇IP,中国电影市场野蛮增长。过分迷信IP,导致电影本身的内容、制作技术、工业化水准被放在了次要位置。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猪猪侠》等基于大IP的动画电影先后被搬上电影银幕,中国动画电影陷入低幼化漩涡。

但中国广大的儿童基础仍然让低幼化电影有了充分的卖座信心。

2015年是一个分水岭。

2015年,历经8年制作时长的《大圣归来》上映。

这是一部引发了国民级关注度的国产动画电影,豆瓣8.3,总票房9.56亿。尽管如同其他的动画电影一样,初期排片不占优势,但《大圣归来》依然依靠“自来水”的力量开辟出一个市场来。

在此之前,不是没有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三部《魁拔》,豆瓣评分为7.9、7.8、8.2,票房仅305万、2535万、2425万。最好的票房不过是喜羊羊最差票房的三分之一。

究其原因,《魁拔》IP受众较窄是其一,定位不清晰是其二——大人不去看,小孩看不懂。

《大圣归来》的意义,就在于给了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一剂强心剂。它是首部票房达到十亿级的中国动画,证明了国风动画市场的强劲;同时也为中国动画电影指明了方向:合家欢、成人向、高工业水准。

《大圣归来》将国风融入动画之中,情节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对话也有了智商。世人仿佛看到了中国动画电影冉冉升起的明天。毕竟中国动画电影沉寂了太久,大家都在为希望买票。

在市场的鼓励下,反低幼化的中国动画电影开始复苏,每一年都有一两部引发国民级讨论的电影。

中国长达5000年的历史资源相当丰富,值得深挖,《大鱼海棠》《大护法》《风语咒》《大鱼海棠》《白蛇:缘起》相继登场。

但票房都不如《大圣归来》乐观。票房高的《大鱼海棠》5.65亿,《白蛇:缘起》4.49亿;但也有《大护法》8760.3万,《风语咒》1.12亿。

单部电影的成功并不能代表整个动漫行业的崛起,一个完整产业链的打造,需要数十年的积累、对此充分信任的投资方、充沛的人才基础…… 而中国动画电影断层了太久。

尽管观众给了面子,但批评的声音没有停止过,主要集中在叙事能力较弱、美术画面有待提高。

如今《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评论,也逃不过这两点。有人说,在这里看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崛起;也有人说,改编得乱七八糟,剧情尴尬。

中国动画电影曾在资本与商业化的影响下一蹶不振,又在商业的运作下重拾希望——卖座的中国动画电影不再局限于低幼化单维度,我们看到了浓墨重彩的中国风电影登上银幕,获得掌声;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先进技术的结合,获得票房。

中国动画电影,风雨飘摇了70年,走到今天,终于又走上了上坡路。

它经历过巅峰、走过了最坏的时代,如今可以是更好的时代。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耳朵里的博物馆

大朋友小朋友好,我是朵朵~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那些本该陪着孩子健康成长的课本、绘本、动画片已经变了模样。

前段时间,央视新闻播了一条关于 "毒动画" 的报道,矛头直指现在网络上一些二次创作动画,他们打着 " 亲子、早教 " 的标签,内容却充满血腥暴力的场景。

其实我们曾经也有非常好的的动画形象和内容,它们很多都来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相信 70、80、90 年代的朋友都不会陌生吧,《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这些动画就算是拿到现在,依旧能站得住脚,给孩子带来一些快乐和滋养

它有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可以看到的喜剧成分。而不是小孩子看了笑傻了,成年人看了没有感觉。

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文学名著、历史故事…其实中国动画从来不缺好内容,而最让人赞叹的是,老一辈艺术家运用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水墨、皮影、折纸、剪纸、壁画…让动画片变成了艺术品。

今天朵朵就挑选了12 部经典动画,宅在家里时,和娃一起欣赏吧。

长按二维码进入我们的后台

回复 "牛气",直接观看

朵朵回忆:上周末朵朵又看了一遍,重温童年熟悉的东西总能给人以特别的愉悦。很难想象这是 60 年前的作品,在没有电脑,没有软件,没有手绘板的年代,全凭艺术家们手中一支画笔来完成。

整个动画风格融合了壁画、年画、京剧等传统艺术元素;动画配乐讲究,运用了文场三大件的京胡、月琴、弦子和武场三大件的单皮鼓、大锣、小锣等乐器。

一经上映,获得了六项世界大奖,是孩子认识《西游记》,感受传统文艺的很好切口。

除了这部动画片,还推荐你看另外的两部《人参果》《金猴降妖》。

朵朵回忆:小时候每年夏天的常规活动之一,就是抓蝌蚪,所以每次看这个动画片,总会特别亲切,而它也是朵朵最早的美的启蒙。

据说当时的制作团队为了表现中国独有的水墨技法,翻阅了不计其数的资料,最终才决定以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的原作作为基础,将哲理、画意和诗情相结合。或许正是这机缘巧合,才成就了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动画片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了自己妈妈的奇妙经过,还能看到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以及生活习性的变化,青蛙遇事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朵朵回忆:上次去敦煌前,还看了这部动画片,它是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改编的佛教经典故事。

动画片采用敦煌壁画的形式,用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风格讲述了九色鹿经常帮助遇到困难的人,在帮助过弄蛇人后,弄蛇人向国王告密出卖九色鹿,九色鹿用神力化险,弄蛇人受到应有报应的故事。

据说当年在制作《九色鹿》时,为了画出真实的敦煌,背景设计冯健男老师,曾花了两个月时间,走了一遍丝绸之路。为了这短短 24 分钟的动画,冯老师临摹了 21 幅壁画,手绘了 5 本速写。

因此最终呈现给咱们的动画,都尽量还原了敦煌壁画里的色调、风格和原貌,就连鹿行动的姿态也和壁画姿态基本保持相同。

朵朵回忆:5 年前朵朵去乌兹别克斯坦时,真的来到了阿凡提的老家,在布哈拉的广场上,就有一尊阿凡提的铜像。

这也是朵朵看的第一部木偶动画。虽然没有现在的动画片里的各种耀炫电脑特效,但它处处有着朴实的幽默风趣。

" 人人都叫我阿凡提,生来就是个倔脾气,骑上小毛驴我走呀走四方 ..." 阿凡提倒骑毛驴,捋一捋胡子就有好主意,帮助老百姓教训土财主,幽默得很。

朵朵回忆:这可以说是中国水墨动画的巅峰之作了,豆瓣高达 9.2 分,被日本动画界称为 " 奇迹 ",全片没有任何对白,但一眸之间,一琴之声,却抵过万语千言。

动画片讲述了一个很动人的故事——老琴师在荒村野渡中病倒,幸得渔家少年照料,老琴师康复后传授琴技给爱吹笛子的少年,为了让少年突破琴技,不受自己的约束,最后赠琴少年遁去,少年仓皇失措,十分不舍,在一片苍茫中抚琴相送。

2006 年,在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评选了 " 动画的世纪 · 100 部作品 ",《山水情》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动画作品。

朵朵回忆:要说朵朵小时候就喜欢画画,大概也是受马良的影响吧,当时都想拥有一支马良手中的神笔,在墙上画,在地上画,如果考试的时候能有这支神笔就好了。

同时,片中也有许多地方让人觉得幽默,比如马良不肯画元宝而怼员外,临行死刑却因为一句话又被放了,行刑官无奈地说着 " 去吧去吧 "。每次看到这些镜头时,儿时的我都会大笑。

长大后再看,才觉得原来它的内涵也是杠杠的。

朵朵回忆:这是一个剪纸片,这种形式其实现在已经很少看见了。

因为课本中也学过《滥竽充数》,所以对它的印象就更深了。

南郭先生压根不懂吹竽,却还是用花言巧语和伎俩哄得齐宣王非常开心,并被赐赏钱财美人。随着行情水涨船高,南郭先生越发得意,春秋大梦甚至做到自己成了国君,哪想到,齐宣王突然驾崩,而继位的齐愍王恰是个不喜热闹专爱听人独奏的国君。

它给人的意义就是没有真本事,不管你处在什么样的位置终要被淘汰掉,把中国文化的传统理念潜移默化的根植在幼小的心灵里。

朵朵回忆:"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

这句谚语在动画片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虽然整个过程没有配音,但是通过人物设计、故事情节和音效,仍然具有强烈的个性,尤其是三个人物的个性,既有幽默感,又给人以朴拙、善良的美感。

朵朵记得有一年,看过 " 三个和尚 " 主题的花灯,红、黄、蓝三个颜色的和尚正在打坐念经,到现在印象深刻。

《三个和尚》其实不是一部教育片,告诉孩子们该怎么样,不该怎么样。但是它在里面宣传了一些普世的价值观,我想这才是让这个故事一直流传的原因。

朵朵回忆:在这部动画片中,可以找到李可染的影子,当时为了让动画中的牛更加逼真和生动,他特地画了十四幅水牛和牧童的水墨画,给绘制组作参考。大家用了两年的时间,制作了这部精美的动画片。

同样也是几乎没有对白,有的只是原汁原味的中国风。

牧童骑牛进入森林,在蝉鸣声中神游自然,在山川间自由奏笛,梦醒后又和牛儿一起相伴还乡,整体一气呵成,而那些悠远童真的意境,余音绕梁的笛声,是千金万两也难以买来的,原来大自然才是最美的梦境。

朵朵回忆:这是根据庐山 " 白鹿书院 " 中一个有趣的传说编写的。老药农和他的小孙女在深山采药时,救护了一只受伤的小鹿。小孙女把小鹿领回家,细心照料,建立了亲密的感情。

在小孙女为保护小鹿而腿部受伤时,小鹿还代小孙女上集市卖药和采购食物。后来在上山采药时小鹿忽然遇到失散的父母,小鹿戴着小孙女赠送的铜铃,依依不舍地和祖孙俩告别。

动画片的美术指导,是著名的国画家程十发,他当时画了大量的作品,来寻找创作的感觉和灵感。

朵朵回忆:哪吒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此后也多有翻拍,但上影厂的这部绝对经典,它和《大闹天宫》并称 " 中国手绘动画双璧 ",也是个获奖专业户。

这里的哪吒个性丰满,和龙王以及父之间的恩怨情仇的刻画也入木三分,尤其是第一次看到哪吒自刎时,哭成了泪人。

一直都觉得他是个悲剧角色。被父权欺压,一身反骨,刮骨还父剔肉还母,自弃肉体。但又在违反自身意志的情况下被用莲藕重塑,失去部分记忆的重生哪吒甚至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做着背叛从前自己的事。

朵朵回忆:记得小时候从电视上看,每次只播放一小段,每次苦等都很痛苦。去年朵朵还曾经专门介绍过它,是因为它的 4K 修复版上映。

这个动画片同样也是改编自古代传奇小说,讲述 " 袁公 " 和 " 蛋生 " 师徒智斗三只狐狸妖怪,勇于牺牲 " 小我 " 从而造福百姓的故事。

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袁公和蛋生间师生或父子般的感情。袁公的形象也是对所谓善恶的颠覆,天庭对他惩罚之时,也是他播下种子造福人间之时。蛋生的成长,有知识的力量,也有挫折的磨练。

在动画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山水画、雕塑、戏曲、古典园林等等。

除了这些,还有《雪孩子》《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等,陪着我们成长的动画片实在是太多了,分享在评论区吧!

长按二维码进入我们的后台

回复 "牛气",直接观看

和娃去博物馆,不懂找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产动画片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