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千年年会简单舞蹈集体舞怎么样,好看吗?

  由河南卫视、B站联合出品及制作的文化舞蹈节目《舞千年》近日开播。以舞蹈出发,以创新性的文化剧情样态创新综艺拍摄手法,以充满沉浸感的实景取景加之现代科技的运用,让《舞千年》一经播出,即在荧屏刮起传播旋风,好评如潮,首期节目播出后,《舞千年》在B站评分更是高达9.9分。不得不说,《舞千年》是引导观众进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藏节目,它彰显了中国之美、文化之美,再次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穿越时空撼动人心的非凡魅力。

  匠心 绽放于对传统文化的美的挖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5000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调研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阐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并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中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可供参考和挖掘的宝藏不胜枚举,随意追溯都是一本值得回味的书。《舞千年》借助5位“采舞官”的穿越巡游四个朝代,以奇舞著书《十二风舞志》为指引,共同讲述蕴于舞蹈之中的华夏故事。

  “青青子衿”的汉朝风韵、起舞作歌的汉家女子;翩翩起舞逍遥山水的孔子弟子“子曰”之声不绝于耳;在没有火的时代,人类艰难地与自然相互依存。在首期节目中,《舞千年》共呈现了《相和歌》《孔子》和《火》3个舞蹈节目。

  《相和歌》以东汉七盘舞画像砖复原,描述了汉代轻纱罗裙的少女怀着迎接爱神的喜悦,和鼓和乐、载歌载舞的场景。以历史人物为题材、展现中华风韵的《孔子》片段,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在杏树下传道授业解惑,寄情山水之间。《火》创作取材于古老的人们对火的崇拜,以把火尊为神这样的生活原型来进行创作,通过舞者灵动的身躯、手臂和手指尖,呈现出跳动摇曳的火……

  《舞千年》再现了华夏千年前的繁华场面,凭借舞者精美的舞姿和富于创意的巧思,加入了剧情的元素,紧紧抓住了观众的眼球;通过优雅的舞蹈语言,讲述了一段段昔日故事,再现往日场景,这种边追剧边赏舞的综艺方式,突破了舞台“只见舞姿不解舞中意”的局限,呈现出“沉浸式舞剧”的奇妙影像,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灵。

  “让观众带着情绪去看,更能够读懂舞蹈要表达的意境,我们以舞剧选段这样一个横截面为依托带领观众去展开想象。”《舞千年》总导演冯铮表示,《舞千年》想传递给观众的是超越舞蹈技艺层面的舞蹈作为一种艺术作品带来的美感,“通过营造沉浸式剧情式的体验,来体验舞蹈带来的那种内心的激荡和震撼,剧情是引导,舞蹈是情感的留白。”

  同时冯铮也强调,为了最大化的放大舞蹈的美感,《舞千年》在细节方面精准把控,以匠心去雕琢每一帧细节“人物关系的处理,眼神的拿捏,服道化……我们一直强调这种细节的雕琢。就是当做一个艺术品在打磨”。

  匠心 延续在不破不立的开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磋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正如闻一多在《说舞》中所言:“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舞蹈总是与人类最热烈的感情联系在一起的。《舞千年》将舞蹈融入到有剧情的故事中,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全新演绎,让观众一边欣赏舞蹈一边追剧。节目综合利用三维、5G和AR技术,实现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的完美结合,呈现出精妙绝伦的舞台效果和美轮美奂的视觉冲击。

  除了科技技术的赋能“剧中有舞,舞中追剧”的呈现形式,可以说《舞千年》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综艺方式。《舞千年》执行总导演徐鹏用“不破不立”来形容这次堪称前无古人的创作经历。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可以说,中国有多少年的文明,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我们目前来看舞蹈好像更多的是一种陪衬艺术,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舞蹈一直是以一种独立身姿出现的。”徐鹏认为,“《舞千年》首先要破除大家对古典舞的误区,让舞蹈成为主体,围绕舞蹈讲故事,舞蹈演员也是演员,她们对故事本身也有自己的了解和自己的表达。其次是打破固有的竞技化的综艺形式,这24支舞蹈都是国内顶尖舞团的精品舞蹈作品,集结的也是顶尖的舞者,去竞技化就是要让舞蹈回归舞蹈艺术,不用PK,每一支都有独特的内核和文化内涵。”

  以非竞技化的形式去展现还不够,徐鹏表示,节目最后要打破的是呈现方式,“把舞蹈还给故事,舞蹈适合在哪个场景我们就去哪拍”。《舞千年》总导演冯铮也表示“走出去”这种拍摄方式对于团队来讲无论从精力还是金钱方面都要付出无数倍的。”

  匠心 来源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记录中华民族舞蹈发展轨迹的文物图像和文字,连绵不断,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罕见的。

  从历史典籍、敦煌壁画、汉代画像砖中去寻找中国舞蹈的蛛丝马迹,复原中国古典舞,重现历史场景。《舞千年》借由舞蹈盈盈长袖,挥就了华夏上下五千年的生活画卷。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脚踏日月星辰,飞舞作歌”“李唐盛世 大宋王朝 唐砖汉武 李杜文章”……以舞蹈来联结中国人共同的文化脉动,牵涉出民族情感与文化记忆这个重大命题,儿女情长、家国情怀,深深浸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滋养着街头巷陌的市井人情,也化为新时代中华儿女对自我文化身份的高度认同与执著追寻。

  近年来,随着国潮文化的流行,传统文化以更加多彩的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不少综艺或以此为主题,或融入国潮元素,《典籍里的中国》《向往的国潮》《登场了!洛阳》《美好的星城》等聚焦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节目以丰富多元的姿态,呈现给观众,“国潮”文艺节目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欢迎。对此,《舞千年》总导演冯铮表示,“民族的,才是浑然天成而不矫揉造作的;自信的,才是惊世骇俗而不崇洋媚外的。‘国潮’成为一种时尚,是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充分彰显,也为传统文化创新提供了内驱力,让更多人愿意为传统文化发展而努力。”

  《舞千年》执行总导演徐鹏认为,一定程度上《舞千年》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今时今日的缩影。“中国传统文化本就博大精深,灿若星河,但很长一段时间,凡是传统的都被贴上土气和低端的标签。随着国力的增加,以及年轻一代民族自信心的上升,中国文化及其元素不再匍匐在外来文化之下。国潮崛起,其实源于大国崛起带给国人的自信。”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宝库,中国传统文化需要认同、热爱和守护,才能展现出优美的身姿。只有用忠于历史的讲述、紧贴现实的表达、跨界融合的传播,才能让传统文化节目焕发出无穷魅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零基础学古典舞好还是现代舞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