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出自哪里的“乐”字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乐不思蜀,蜀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禅。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正音乐lè:不能读作“yuè”。辨形蜀不能写作“属”。辨义乐不思蜀与乐而忘返有别:乐而忘返无忘本的意思;乐不思蜀则有忘本之意。

  近义词:流连忘返、乐而忘返、乐不可支。

  反义词:狐死首丘、归心似箭、落叶归根、恋恋不舍。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汉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

  陈寿前半生是在蜀汉度过,入仕后,受宦官黄皓排挤而不得志。蜀汉灭亡后,陈寿历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

成语解释 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 乐不思蜀的故事

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成语造句 那麦思敦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食,忽踊忽歌,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鲁迅《月界旅行》第七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乐不思蜀出自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