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冬不拉拉是什么乐器

冬不拉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1.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民间的一种弹拨型的乐器。

2.只要流行在世界的北亚和中亚等地区,因为其轻便和方便携带,所以适合在草原上迁徙的生活中使用。

总结:以上就是编辑:【敏-Angela】整理原创关于《

冬不拉是哪个民族的乐器你知道吗

》优质内容解答希望能帮到您。

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民间的一种弹拨型的乐器。只要流行在世界的北亚和中亚等地区,因为其轻便和方便携带,所以适合在草原上迁徙的生活中使用。

冬不拉又可以叫做东不拉和东布拉,是北亚和中亚地区的一种传统的民族弹拨乐器,在许多地区都很流行,在中国主要是在东北地区的哈萨克族中流行。

冬不拉出现的时间很早,在公元3世纪的时候就产生了。其主要的制作的原材料是用桦木或者松木做成的,通过弹和拨来发出的声音。

冬不拉这个乐器的名字是根据传说而来的,因为冬不拉在世界好多地区流传,所以也流传几种不同的冬不拉来源的传说,弹拨冬不拉的演奏者也被叫做“阿肯”。

弹拨乐器是中国民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大类,一般来说分竖弹横弹2种。

横弹类指的是古琴、古筝等,我们前面有分别讲过,今天我们重点说说竖弹类弹拨乐。

唐琵琶(图片源自网页)

竖弹类弹拨乐由于相对易于携带,音色清脆,音域范围较广等优点,在中国传统乐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了被称为“民乐首席”的琵琶,还有柳琴、阮、月琴、三弦、箜篌、热瓦甫、冬不拉等等,一般是用手指、假指甲或者拨片弹奏。

阮,即“阮咸”,也称“秦琵琶”(阮与琵琶的具体区别请参见前文),传说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故名。演奏时左手按品,右手用拨片弹奏,一般充当民乐团中音部。近代以来,阮类乐器经过很大发展,逐渐有了高音阮、大阮、小阮、中阮以及低音阮。在香港部分乐团中,常以高音阮来代替柳琴作为高音部演奏乐器。

柳琴。又称柳叶琴,金刚腿,由于琴形制看起来像是缩小版的琵琶,所以人民亲切的称其为“土琵琶”。原流行于苏、鲁、皖等省,以山东临沂及苏北一带为主,主要用来为地方戏曲伴奏。建国以后有了较大发展,从原来的二弦逐渐增加为四弦,并增加了品柱,音域扩大的同时,转调也变得更为方便,遂逐渐开始用于民族乐团。柳琴的音色明亮高亢,常用于民乐团中高音部。演奏办法与琵琶、阮类似。

月琴,琴如其名,共鸣箱呈满月状。与阮相比,月琴的琴颈很短,共鸣箱也显得更突出了。月琴传到台湾地区之后,逐渐产生了八角形、六角形的共鸣箱形制,是台湾歌仔戏的重要伴奏乐器;月琴还是中原地区多种剧目的伴奏重点,诸如京剧、评剧、豫剧等等;此外,它还在中国多个少数民族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西南地区的彝族、苗族、白族等,被当做是男女诉请表意的主要工具。

以上几种乐器,其外形、构造、奏法均相类似,还有一类竖弹弹拨乐虽演奏方式与以上几种乐器类似,但形制自成一派,诸如三弦、冬不拉、热瓦普等。我们先说说使用最广泛的三弦。

三弦,也称“弦子”,“弦索”,长柄,方形音箱,两面蒙皮,一般用于戏曲、说唱类音乐(如评弹)等,音色粗犷、豪放,在独奏、合奏、伴奏中都经常用到。三弦又分为大三弦和小三弦,大三弦主要用来伴奏京剧、鼓书等北方音乐形式,小三弦用来伴奏评弹、粤剧等南方剧种。和月琴一样,三弦也在白族、壮族、哈尼族等多个中国少数民族中流传,使用范围很广。

还有许多与三弦类似的少数民族乐器,最为大家熟知的有冬不拉(哈萨克族传统乐器)、热瓦普(维吾尔族传统乐器)等。冬不拉和热瓦普都有固定品位,冬不拉音箱呈瓢形或板型,张2弦;热瓦普呈半球形,张5弦,都是非常有特点的民族乐器,可以独奏,也可以合奏、伴奏。

整体来说,竖弹类弹拨乐由于音域宽广,易于转调的特点,常常能在现代民族乐团中担任各种角色,也越来越广为人知;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乐器都没有标明音位,演奏技法多变,在民乐中的学习难度也是数一数二的,素来有“千日琵琶百日筝”的说法,因此普及度还不够高。希望感兴趣的各位多多点赞推广,让国乐也能壮大起来~

本文标题: 冬不拉是哪个民族的乐器(中国竖式弹拨乐器有哪些)

版权声明:如果本文导致的版权问题以及内容纠错问题请联系站长QQ:100461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根弦的乐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