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薛丁山征西故事梗概》中罗章结局如何?

行: 北岳文艺出版社

第一回  立军令重赴龙门县 赌人头皇上做保人

第二回  假山贼叫阵薛王府摆 迷阵复活薛仁贵

第三回  愿复出提出三条件 和稀泥做主程咬金

第四回  金亭馆薛礼遇刺客 受感动钱亮诉真情

第五回  校军场李世民拜印 祭纛旗程咬金着慌

第六回  李道宗中计送驸马 程咬金无奈套白狼

第七回  遭恶报张仁点天灯 自招灾美人溢房中

第八回  金钟内烤死李道宗 逃罪责火焚大王庙

第九回  空城计唐营遭围困 两军阵怀玉中锏亡

第十回  苏保童连伤两员将 薛仁贵又中火龙镖

第十一回  徐茂公激将鲁国公 程咬金搬兵闯敌营

第十二回  编瞎话平安出番营 迷路途山坡遇丁山

第十三回  奉严师命丁山下山 校军场众英雄比武

第十四回  教军场比武夺帅印 薛丁山会战薛丁山

第十五回  界牌关前盘肠大战 死罗通扎死王不超

第十六回  迷路径误走磨盘山 二路帅大战山大王

第十七回  窦仙童活擒二路帅 程咬金山寨做媒人

第十八回  二路帅山寨拜花灯 闯连营鞭砸苏保童

第十九回  薛仁贵要斩亲生子 柳银环哭闹元帅帐

第二十回  程咬金求情情不准 李世民传旨旨不灵

第二十一回  樊金锭听儿劝离乡 薛景山万里去寻父

第二十二回  薛景山路遇一少女 母子俩同找薛仁贵

第二十三回  薛仁贵不认亲生子 樊金锭碰死吊桥桩

第二十四回  窦一虎大败铁板道 兄妹俩难胜飞钹僧

第二十五回  薛丁山再败二妖僧 苏锦莲中途遇败军

第二十六回  苏锦莲追赶二路帅 陈金锭打虎救丁山

第二十七回  老寨主亲口许亲事 程咬金说媒上高山

第二十八回  陈金锭吓病李世民 徐茂公要杀鲁国公

第二十九回  樊梨花连败三员将 薛仁贵再派薛金莲

第三十回  樊梨花亲许终身事 三擒三放唐帅丁山

第三十一回  樊梨花劝父父不允 受误伤父子命归阴

第三十二回  献城池寒江关归顺 花烛夜薛丁山闹房

第三十三回  拒求情薛丁山下狱 战大鹏窦一虎败阵

第三十四回  追败将丁山误入阵 编瞎话骗来樊梨花

第三十五回  樊梨花走马观阵势 为破阵仁贵让帅印

第三十六回  樊梨花大破烈焰阵 赵大鹏师徒同丧命

第三十七回  邹来泰火烧窦一虎 薛丁山走马被活擒

第三十八回  程咬金二请樊梨花 玉翠山薛英龙短路

第三十九回  樊梨花刀劈邹来泰 薛丁山回心拜花堂

第四十回  洞房花烛夫妻谈心 英龙道喜惹出祸端

第四十一回  樊梨花再回寒江关 刁月娥活捉窦一虎

第四十二回  为盗宝一虎再进城 中计策上当又被擒

第四十三回  奉师严命秦汉下山 夜闯城一虎得解救

第四十四回  智秦汉马上抢玉娥 老圣母来到两军阵

第四十五回  刁应祥献关降唐营 两矬子双双拜花堂

第四十六回  赌输赢杨凡肩负伤 白虎帅被困白虎山

第四十七回  朱雀关放回薛丁山 白虎庙一箭还一箭

第四十八回  程咬金回京遇殿下 辕门外要斩薛丁山

第四十九回  程咬金讲情赦丁山 被罢官徒步请梨花

第五十回  请梨花反挨八十棍 杀丁山定罪二归一

第五十一回  殿下李治二斩丁山 死罪饶过二请梨花

第五十二回  寒江惊闻梨花已故 太子唐营三斩丁山

第五十三回  殿下李治三赦丁山 三步一拜再下寒江

第五十四回  樊梨花定下哭丧计 薛丁山哭活樊梨花

第五十五回  薛丁山认错接英龙 梨山母关怀探梨花

第五十六回  樊梨花挂印为元帅 薛英龙下书白虎关

第五十七回  重学艺苏海下高山 薛英龙出战丑杨凡

第五十八回  勇英龙请令战丑鬼 丑杨凡活擒薛丁山

第五十九回  樊梨花连斩三员将 薛丁山被绑辕门外

第六十回  六国兵齐集白虎关 樊梨花走马观敌阵

第六十一回  薛英龙偷闯金光阵 仁小将同落陷马坑

第六十二回  脱身计秦英去教场 彩仙桥劈死展阁老

第六十三回  李世民要杀御外孙 众文武求情情不准

第六十四回  为求情皇姑献画牌 观御影万岁思前情

第六十五回  程咬金求情赦秦英 二国舅欲争元帅印

第六十六回  彩山殿比武夺帅印 报父仇不成反丧生

第六十七回  秦英挂帅离京起兵 应登为国指明捷经

第六十八回  罗章战败老将洪杰 月娥连胜两员唐将

第六十九回  洪月娥走马擒罗章 定巧计偷抢对松关

第七十回  洪月娥悔恨追罗章 解饥渴讨饭进村庄

第七十一回  为月娥父女定巧计 欲脱身罗章柜中藏

第七十二回  开房门惊醒睡觉人 心惭愧下跪绣楼中

第七十三回  找先锋兵围李家寨 收双妻罗章拜花堂

第七十四回  为求和下书到唐营 欲擎功押送薛丁山

第七十五回  押丁山绕道独龙寨 蒙面人山川劫囚车

第七十六回  薛丁山被救凶化吉 高兰英暗藏书房中

第七十七回  薛丁山养伤独龙寨 父女俩来到白虎关

第七十八回  赤脚僧私离金光阵 薛英龙回营献阵图

第七十九回  樊梨花派将破大阵 闯四门五路冲敌阵

第八十回  唐兵将大破金光阵 樊梨花滴泪斩杨凡

第八十一回  西凉王归降递顺表 大唐兵征西奏凯旋


      《兵困锁阳》根据传统评书《薛丁山征西》改编绘制。故事讲述了大唐贞观年间,哈密国大帅苏宝童纠集西凉六国,进犯大唐。李世民派兵征讨,苦无良将挂帅。军师徐茂公举荐薛仁贵为帅,李世民率领群臣来到龙门县。无奈,薛仁贵意冷心灰,诈死埋名。徐茂公设计,派程咬金假扮山贼,逼出了薛仁贵。薛仁贵出征之前,促请李世民重审冤案,洗脱清白,程咬金设计逼死了李道宗。太子李治与薛仁贵西征,连抢三关,入驻西凉重镇锁阳城,却中了苏宝童的诡计。苏宝童率军围困锁阳城,连续杀死唐军数员大将,又用毒镖打伤了薛仁贵。

      《三斩薛仁贵》根据传统评书《薛丁山征西》改编绘制。故事讲述了大唐贞观年间,名将薛仁贵被成亲王李道宗派人骗到长安,又用迷酒灌倒,设计陷害。鸾凤郡主不愿陷害忠良,意外致死。李道宗勾结廷尉冯世刚,对薛仁贵严刑逼供,织成死罪。李世民为奸臣所惑,将薛仁贵判为死罪。虽然程咬金、秦怀玉等忠臣多方没计搭救,却无法救出薛仁贵。当薛仁贵被押赴法场,义父尉迟恭赶到京城,血溅宫门,命丧皇宫;徐茂公又取出当年赦旨,薛仁贵得免死罪,去职还乡。

      《比武压帅印》根据传统评书《薛丁山征西》改编绘制'故事讲述了大唐贞观年间,名将薛仁贵率军西征,误中埋伏,被困锁阳城。程咬金用计谋闯过了敌营,在路上巧遇薛仁贵失散多年的儿子薛丁山。程咬金回到长安,搬取救兵。太师詹坤推荐儿子詹洪挂帅出征,为程咬金所阻。李世民下旨,比武定帅,薛丁山艺压群雄,击败詹洪,夺得帅印。薛丁山领军出征,途中遇到山贼窦一虎兄妹,被擒上山6幸有程咬金出面说媒,将薛丁山与窦仙童结为夫妇。

  •   《兵困锁阳》根据传统评书《薛丁山征西》改编绘制。故事讲述了大唐贞观年间,哈密国大帅苏宝童纠集西凉六国,进犯大唐。李世民派兵征讨,苦无良将挂帅。军师徐茂公举荐薛仁贵为帅,李世民率领群臣来到龙门县。无奈,薛仁贵意冷心灰,诈死埋名。徐茂公设计,派程咬金假扮山贼,逼出了薛仁贵。薛仁贵出征之前,促请李世民重审冤案,洗脱清白,程咬金设计逼死了李道宗。太子李治与薛仁贵西征,连抢三关,入驻西凉重镇锁阳城,却中了苏宝童的诡计。苏宝童率军围困锁阳城,连续杀死唐军数员大将,又用毒镖打伤了薛仁贵。

      《三斩薛仁贵》根据传统评书《薛丁山征西》改编绘制。故事讲述了大唐贞观年间,名将薛仁贵被成亲王李道宗派人骗到长安,又用迷酒灌倒,设计陷害。鸾凤郡主不愿陷害忠良,意外致死。李道宗勾结廷尉冯世刚,对薛仁贵严刑逼供,织成死罪。李世民为奸臣所惑,将薛仁贵判为死罪。虽然程咬金、秦怀玉等忠臣多方没计搭救,却无法救出薛仁贵。当薛仁贵被押赴法场,义父尉迟恭赶到京城,血溅宫门,命丧皇宫;徐茂公又取出当年赦旨,薛仁贵得免死罪,去职还乡。

      《比武压帅印》根据传统评书《薛丁山征西》改编绘制'故事讲述了大唐贞观年间,名将薛仁贵率军西征,误中埋伏,被困锁阳城。程咬金用计谋闯过了敌营,在路上巧遇薛仁贵失散多年的儿子薛丁山。程咬金回到长安,搬取救兵。太师詹坤推荐儿子詹洪挂帅出征,为程咬金所阻。李世民下旨,比武定帅,薛丁山艺压群雄,击败詹洪,夺得帅印。薛丁山领军出征,途中遇到山贼窦一虎兄妹,被擒上山6幸有程咬金出面说媒,将薛丁山与窦仙童结为夫妇。

樊梨花,是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虚构的一位唐初西凉国(西突厥)女将,父樊洪为西凉国(西突厥)寒江关守将,樊梨花投降唐朝后和薛仁贵之子薛丁山成亲。在薛家被满门抄斩后,樊梨花率其子薛刚反唐,报仇除奸。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出生日期:唐朝贞观年间

主要成就:助薛丁山平定边患

樊梨花,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凉国寒江关守将,后投唐(樊父原系隋将,归依突厥)。后樊梨花与薛丁山结为夫妇,二

人智勇双全,登坛挂帅。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樊梨花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巾帼英雄。和花木兰、穆桂英相比,她身上的神话色彩似乎还要浓厚一些。《说唐》《薛家将》在讲到薛丁山征西的故事时,无一例外都要讲到这样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古代女子。故事说的是在大唐贞观年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唐王朝皇帝宝座之后,以现在甘肃武威为中心的西凉国等一些西北小国不愿接受唐王朝的管辖,并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对抗。为此,唐太宗李世民决定派薛仁贵前去征讨。所有关于樊梨花的传说便都发生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上。

薛丁山与樊梨花的故事是以唐,贞观年间平定西北边乱为背景,描述了一幅热血儿女平乱定边,沙场挥戈的壮阔画卷。其中的薛丁山三请樊梨花最为哙灸人口,被戏曲、曲艺等艺术形式广为传唱流传不衰。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完成了豫剧电影艺术片《樊梨花》,2000年央视完成了东北地方戏曲艺术电视剧《三请樊梨花》,近年来又被港台的电视人拍摄成电视剧,使故事的艺术载体更加丰富。

樊梨花,美丽无双,武艺最高,天下无敌;虽受辱含冤,却申明大义,顾全大局,以德报怨。她的形象是超常的,美丽的,深刻的,她所体现的正是中国妇女伟大的独立于世的精神。

樊梨花形象最早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如莲居士作《说唐三传》,又名《异说后唐三集薛丁山征西樊梨花全传》,后人亦称《征西全传》。书中叙述樊梨花与薛丁山马上订亲及薛丁山三休、三请樊梨花的故事,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故而在民间有很大影响。戏曲中一些剧目即取材于此。如《马上缘》《三休樊梨花》(或《三请樊梨花》)。

明清小说中有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历史小说、英雄传奇采自民间口头传说,经文人创作加工为案头读物,随即又为广大的市井说唱艺人借鉴为话本,进行再加工、再创作,口传心授,世代流传.后来也有人整理为“说书体小说”.以纯散文形式出版。在由民间传说、小说到说唱,再到“说书体小说”的过程中,故事情节得到提炼,人物形象愈加丰满。

《征西全传》中的樊梨花,性格尚嫌模糊,缺乏生活依据。因作者采用神魔小说笔法,有些情节荒诞离奇,如移山填海、上天入地,神箭飞刀、摄魂铃、捆仙绳等,在人物塑造上成就不高。然而在后来民间说唱中,樊梨花形象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说书人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现实中寻找人物思想性格形成及发展变化的轨迹,把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在众多有关樊梨花故事的说书体小说中,西河大鼓名家郝艳霞所作《薛丁山征西》对樊梨花形象塑造的再度加工创作,就最具代表性。

樊梨花在民间尚有人脉。关于她的评书和剧目不下数百种,主要有:《薛家将》《樊梨花挂帅》《樊梨花出山》《樊梨花招亲》。则《三休樊梨花》(或《三请樊梨花》),是一出流传甚广的传统老戏,我国有好几个剧种都演过这出戏。可以说,一直以来,樊梨花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了。她的形象,近千年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已成为我国古代巾帼英雄的代表人物之一,深入人心,广为传颂。

(节选)第三十三回 樊梨花登坛点将谢应登破烈焰阵

前言不表。再言程咬金说道:“小姐,虽是薛丁山无情无义,须念公婆面上,休得记恨,要做宽洪大量之人。破了阵图,好待元帅进兵。小姐十大功劳,我都晓得,快些去吧。”那小姐十分做作。程咬金在旁苦苦相劝。

小姐只得允往。遂别了母亲,上了马,夜宿晓行,相近青龙关。程咬金报进,柳氏夫人同两个夫人,并金莲小姐,迎接樊梨花入营中。樊梨花对元帅、夫人禀道:“元帅、夫人,自从被令郎休弃之后,我已出家修道。今蒙夫人书召,并劳老千岁远行,我只得勉强前来面辞,伏望元帅、夫人不见怪,我出家人不管俗事了。”元帅夫人流泪道:“媳妇呀,这畜生虽则薄幸,当以国家为重。但是这畜生,今陷在妖道阵中不知死活,若能救得出来,自然夫妻团圆。”程咬金道:“长话不如短说。请小姐兵打阵要紧。”小姐道:

“既然如此,待奴同二位姐姐去救世子,看一看,然后开兵打阵。”元帅说:

“小姐见识甚高,赛过张良,胜如诸葛。”命女儿金莲,同了三位姐姐一同去看。

四人领命,全身披挂。樊梨花仍是道妆打扮,各跨上马,带了数千精兵,向番营东西南一看,对窦仙童、陈金定道:“那个妖道,果然仙机奥妙。今观此阵,非同小可,不识仙机,难破此阵。”金莲小姐问道:“此阵何名?怎生破得,如何救得哥哥?”樊梨花道:“此乃周朝十绝阵中第九阵,名‘烈焰阵’。凡人若到阵中,立刻化为灰尘。幸得世子乃王敖老祖门下,身上有许多宝贝,不为大害。若要破此阵图,贫道权掌帅印,好号令众将,召请仙人,破此恶阵。”薛金莲道:“既能破此阵,待我禀知父亲,权交兵符将印,嫂嫂掌管,救出哥哥,自然赔罪,重谐花烛。”樊梨花见说,好不欢然,说道:“姑娘安慰我心极好,但不知你兄心中如何。我们且回营中,打点破阵便了。”于是姑嫂带马回营。

且说番儿报知道人,说:“有四员女将到来看阵。”朱顶仙听了,仗剑上马,赶出关来,大叫道:“好大胆的蛮婆,偷看我阵。不要走,看剑!”飞马赶来。四人住了马,樊梨花喝声:“妖道!慢来,看我法宝。”背上拔出诛仙剑,祭在空中。道人抬头一看,说声:“不好!”逃回阵中。樊梨花笑道:“你也晓得宝贝利害,逃回去了。明日破阵,取你狗命未迟。”遂收了宝剑,四人回到营中,见到元帅夫人,问起阵中如何,金莲禀道:“爹娘,樊梨花深识仙机,熟谙阵图。他说是十绝阵中之第九阵,名曰‘烈焰阵’。

凡人必死,幸兄有法宝护身,烈火不能侵害。要破此阵,必须全付帅印,嫂嫂代管,发兵请仙破阵,救兄出阵。爹爹意下如何?”元帅喜道:“请媳来破阵,自然悉听主张。”于是传令大小三军,明日三媳点将开兵便了。樊梨花说:“多谢元帅。”同了姑嫂三人,一齐回营去了。

次日,众将披挂完备,都在帐前候令。樊梨花顶盔贯甲,升坐帐中。只见元帅手捧兵符将印,在帐前等候。樊梨花连忙下阶赔罪,说:“元帅在上,我贫道今日代为发兵破阵,妄僭①威仪,先容告罪。”说罢,即便下礼。夫人连忙扶起,说:“今日全仗你出兵破阵,何消多礼。”樊梨花只得升帐,元帅送上兵符将印,樊梨花接下,放在案前。诸将上前打拱,说:“甲胄在身,不能全礼,望乞恕罪。”樊梨花道:“不敢。列位将军,请立两旁。贫道权①僭(jiàn ,音见)——超越本分,地位在下的冒用地位在上的名义等。

掌帅印,各宜肃静,听候发令,不遵者立行枭首。”众将齐声答应:“是。”樊梨花道:“秦将军过来,听令。”秦汉听了,连忙上帐,说;“有何将令?”樊梨花说:“你有钻天帽,把手过来,待贫道书五雷符一道,飞上当空,上管天门,不得有违。”“得令!”秦汉戴了钻天帽,飞在云端等候。又说:

“窦将军过来,听令。”窦二虎听了,走上帐前,说:“帅爷有何将令?”樊梨花道:“窦将军伸手过来,待贫道书符一道,你有地行之术,下管地府,倘朱顶仙到来,不可放走。”“得令!”窦一虎走下帐来,把身子一扭,往地下去了。又点窦仙童说:“与你青龙旗一面,守住东方,不得有违。”“得令!”窦仙童即镇守东方去了。又点:“薛金莲过来,听令。”薛金莲走上帐中说:“有何将令?”樊梨花说:“姑娘,与你红旗一面,守住南方。”“得令!”薛金莲上马提兵往南方不表。又点:“陈金定过来,听令。”陈金定连忙走上说,“主帅有何将令?”樊梨花说:“姐姐,与你白虎旗一面,镇守西方,不得有违。”“得令!”陈金定上马提兵,往西方不表。又点:

“先锋罗章过来听令。”罗章连忙走上前,说:“元帅有何将令?”樊梨花说:“罗将军,与你黑旗一面,带领本部人马,守住北方,不得有违。”“得令!”罗章带兵上马,往北方去守,这也不表。

且说樊梨花自己即叫麾下人马小校,拿了黄龙旗,向中道而进。只见阵中烈火腾空,四面通红。樊梨花难进阵中,想起师父赠我金钱,何不祝告?请了上仙,好进此阵。口中念道:“金钱一个,祖仙传下,特请仙人,消灭烈火,焚香报告,虔诚感求。”念毕,摆下金钱,忽见一朵红云,落下来一位仙人,手执宝剑,头戴一顶逍遥巾,白面,五绺长须,布衣道服。樊梨花见了,连忙稽首道:“大仙留名。”答道:’小仙乃蓬莱山散仙谢应登,前来助你,破此阵图。”樊梨花道:“既蒙大仙下降,快请入阵,消灭烈火,速擒妖道。”大仙听了,解下背上葫芦,揭开水晶盖,放出雪白一道亮光,变成四条白龙,张牙舞爪。顿见满天乌云,落了倾盆大雨,立刻将烈火泼灭。

朱顶仙见破他法,大怒冲天。出来抬头一看,见谢应登在云端里,吓得魂不附体。大仙喝道:“孽畜,那里走?吃我一剑!”朱顶仙臂生两翼,往东方逃遁。只见东方撞着青龙旗罩住,上有灵符,不能逃出。又见窦仙童手舞双刀,忙来敌住。朱顶仙无心恋战,向西方走,又被白虎旗守住,陈金定提起铁锤来打。只得逃往北方,又见黑星旗下,罗先锋飞马杀来。又往南方而逃,却撞着红云旗守住,薛金莲小姐手舞双刀杀出。朱顶仙无法可逃,难以脱身,说:“不好了,我乃逍遥自在神仙,为了徒弟,走入是非门。你看四面八方守住,叫我往哪里走?也罢,不如借土遁而去罢。”那窦一虎却在地下看见,开手放出一声霹雳,把黄金棍打来。朱顶仙见了大惊,只得飞身往天上而去。

秦汉见了,把手一放,虚空一个霹雳,打将下来。朱顶仙半空跌下,秦汉也落尘埃,手提琅琊棒,正要打去,只见一个道人喝道:“秦汉小侄孙,且慢动手。他是南极老人坐骑,逃身下凡,不可伤他性命。”秦汉大怒道:“我与你素不相识,讨人便宜,叫我侄孙。”举起琅琊棒打来。这个大仙把剑架住,只见樊梨花,带同三员女将,一齐到来,说道:“秦将军,休得无礼。

此乃上界大仙谢应登便是。”秦汉回说道:“他讨我便宜,叫我侄孙,故此气恼。”大仙笑道:“你祖父秦琼,与我是八拜之交,故叫你侄孙。”秦汉道:“原来如此,多多有罪。”便倒身下拜。“请问叔祖,此道何物变成?①稽(qǐ,音启)首──古时的一种礼节,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现了真形看看。”大仙便念动真言,喝声:“孽畜,还不快现原形。”朱顶仙无奈,就地一滚,变成仙鹤,大仙道:“樊梨花,你夫身陷阵中,我收回四海龙神,你进去救出丈夫。我将这坐骑送还南极老人。”只见道人跨上鹤背,腾空而去。众将骇然,只得望空拜谢。然后一同入阵,只见火光尽灭。

又见薛丁山如醉如痴,醒将转来,一见妻子妹子,放声大哭道:“莫不是梦中相会么?”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薛丁山征西故事梗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