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缺爱的人谈不好恋爱在爱情里如何自救?


· 我会一直向前,尽管生活不易。

1.从小缺爱的人,内心缺乏安全感根据依恋理论,那些从小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体验过爱和尊重感觉的孩子,长大后内心是安宁的、平静的,这是安全型依恋模式,但是,如果父母不称职,他们漠视孩子的情感需求,甚至虐待孩子,孩子就会恐惧不安,缺乏安全感,形成不安全的依恋模式。即使长大后,他们的内心仍旧是匮乏的,不安的,而且,这些成人的心理特征还停留在婴儿阶段。这会让他们处于恶性自恋,而这就是“坏”或“邪恶”的根源。一般来说,正常自恋是一种防卫现象,可以保持自我不受侵扰的本能,但如果一个人处在恶性自恋,就是在维护病态的自我,因为一个人要不断突破自我的界限,获得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而不是死死抱着婴儿时的自我存活。就像那些动辄就发火,希望周围人都按照自己意愿行事的人,他们很可能是从小没有被好好爱过,所以才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和别人的生命。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自恋性暴怒,这种人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只能感受到自己的意志。2.从小缺爱的人,可能活在谎言中前面说了,从小缺爱的人,内心缺乏安全感,而他们在人际关系中,不会轻易相信别人,所以很可能会说谎。斯科特·派克曾在《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一书中说到他的一个来访者雪莉,就是习惯性撒谎的人。她从不和作为心理医生的他说实话,归其原因,她是一个从小缺爱的人,也是渴望爱的人。或许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我们很难走近他们,和他们相处时,总觉得隔着什么,他们的防御心很强,我们总是猜不到他们的真实想法,说话和做事喜欢遮遮掩掩,其实这样的人,很可能是从小缺乏安全感,不敢轻易相信别人,坚持保持这种不坦诚相对、蓄意隐瞒的应对方式,目的是为了控制局面,让自己拥有安全感。但是,他们这样做的结果却是,很难和别人建立深度关系,所以,他们的内心依旧是孤独的、缺爱的。3.从小缺爱的人,可能以爱的名义控制别人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就想去控制外面的一切。他们在与他人相处时,很可能以爱的名义去控制对方。比如,那些走进恋情,内心极度渴望爱的女生,很容易用力过猛,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去爱对方,愿望为对方付出一切,而她们这样做的内在逻辑是,"我对你这么好,你一定要爱我",而这样的爱,就变成了强加和控制。因为真正的爱,是出于自愿。更重要的是,她们自认自己付出的爱,就是对方需要的,完全不考虑对方的真实需求。这和“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相似。其实,她们的目的是希望得到对方的爱,还希望控制给她爱的人。可见,从小缺爱的人,会变得喜欢控制别人。4.正视过去,才能拥有未来从小缺爱的人,内心是缺乏安全感的 ,他们很可能活在谎言中,也容易以爱的名义去控制他人,这样他们就变成了坏人,那么怎样走出这种“坏”呢?首先,正视过去,意识到自己现在的状态,和过去有关。正视过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看见”过去,而“看见”就会起到疗愈的作用,因为他们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反思过去,就是改变的开始。


1.从小缺爱的人,内心缺乏安全感

根据依恋理论,那些从小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体验过爱和尊重感觉的孩子,长大后内心是安宁的、平静的,这是安全型依恋模式,但是,如果父母不称职,他们漠视孩子的情感需求,甚至虐待孩子,孩子就会恐惧不安,缺乏安全感,形成不安全的依恋模式。

即使长大后,他们的内心仍旧是匮乏的,不安的,而且,这些成人的心理特征还停留在婴儿阶段。

这会让他们处于恶性自恋,而这就是“坏”或“邪恶”的根源。

一般来说,正常自恋是一种防卫现象,可以保持自我不受侵扰的本能,但如果一个人处在恶性自恋,就是在维护病态的自我,因为一个人要不断突破自我的界限,获得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而不是死死抱着婴儿时的自我存活。

就像那些动辄就发火,希望周围人都按照自己意愿行事的人,他们很可能是从小没有被好好爱过,所以才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和别人的生命。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自恋性暴怒,这种人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只能感受到自己的意志。

2.从小缺爱的人,可能活在谎言中

前面说了,从小缺爱的人,内心缺乏安全感,而他们在人际关系中,不会轻易相信别人,所以很可能会说谎。

斯科特·派克曾在《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一书中说到他的一个来访者雪莉,就是习惯性撒谎的人。她从不和作为心理医生的他说实话,归其原因,她是一个从小缺爱的人,也是渴望爱的人。

或许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我们很难走近他们,和他们相处时,总觉得隔着什么,他们的防御心很强,我们总是猜不到他们的真实想法,说话和做事喜欢遮遮掩掩,其实这样的人,很可能是从小缺乏安全感,不敢轻易相信别人,坚持保持这种不坦诚相对、蓄意隐瞒的应对方式,目的是为了控制局面,让自己拥有安全感。

但是,他们这样做的结果却是,很难和别人建立深度关系,所以,他们的内心依旧是孤独的、缺爱的。

3.从小缺爱的人,可能以爱的名义控制别人

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就想去控制外面的一切。

他们在与他人相处时,很可能以爱的名义去控制对方。

比如,那些走进恋情,内心极度渴望爱的女生,很容易用力过猛,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去爱对方,愿望为对方付出一切,而她们这样做的内在逻辑是,"我对你这么好,你一定要爱我",而这样的爱,就变成了强加和控制。

因为真正的爱,是出于自愿。

更重要的是,她们自认自己付出的爱,就是对方需要的,完全不考虑对方的真实需求。

这和“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相似。

其实,她们的目的是希望得到对方的爱,还希望控制给她爱的人。

可见,从小缺爱的人,会变得喜欢控制别人。

4.正视过去,才能拥有未来

从小缺爱的人,内心是缺乏安全感的 ,他们很可能活在谎言中,也容易以爱的名义去控制他人,这样他们就变成了坏人,那么怎样走出这种“坏”呢?

首先,正视过去,意识到自己现在的状态,和过去有关。

正视过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看见”过去,而“看见”就会起到疗愈的作用,因为他们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反思过去,就是改变的开始。


· 安慰语言的巧妙实施,是人类最古老的疗方。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
正视自己缺爱,不是让大家都缺得理直气壮,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用一句“我缺爱”来解决,而是要知道:第一,缺爱并不是你自己的问题。小时候父母没有给你足够的爱和关心,不是他们真的不爱你,更不是你自己不值得被爱,而是有很多外界因素,比如父母只是不善于表达,比如父母只是想多赚钱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爱你,只是你没有感觉到,你永远是父母心里的宝贝,你很好,你值得被爱。第二,别人并不欠你的。很多人童年的时候缺爱,长大了就习惯性从别人的身上索取爱,甚至自己都完全没有意识到。比如缺爱的人很容易对人产生依赖,一旦别人对自己好,就希望对方一直对自己好,要是对方哪一天做得没有那么好了,缺爱的一方就很容易产生抵抗情绪,觉得无比失落难过,甚至会因爱生恨。但你要知道,你的一切反应一切情绪并不是因为对方该对你好,而是因为你本身缺爱,你需要对方这么做,你要做的不是继续不停地索取,而是控制自己的需求。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发生的也都发生了,无论童年经历了怎样的阴影和挫折,你都无法回过头去改变了,那不如就承认它,就正视它,就坦然面对它。

要紧的是现在和将来,不要再想着去弥补,而是怎么过好现在的自己。

通常缺爱的人会寻找一个能给足自己安全感或者能够填补自己不圆满的人,例如女孩子会找比自己大很多的男生,而男生则会找比较成熟的女性作为恋爱对象。

如果拿着这种心态去谈恋爱,那么迟早会出问题,因为你对另一半的期望很高,希望对方能够满足自己感情的需要,但其实对方并不一定能理解你,时间一长真的会出问题,会对你造成二次伤害。

所以你要以平常的心态来面对,要做一个可以和对方携手并进的人,要和对方平等相待。


· 把复杂的事情简单说给你听

缺爱的人如何“自救”呢?唯有接受和改变。

就像伊能静在印度上重生课程后,学会的那三件事一样:

阻断来自你父母不健康的原生家庭;
开启你自己新的健康的原生家庭。
接受原生家庭不完美的一面,与过去和解,才能真的重生。

除了靠自身能力去改变,还能依托于一段好的婚姻解救。

其实,孙俪的原生家庭并不完美,12岁时,父母离异,往后的日子,都是母亲一个人既当妈又当爹的在照顾着她。

孙俪内心非常渴望父爱,但却得不到满足。加上心疼母亲的处境,她对父亲的怨恨与日俱增,和父亲的关系多年来不和。

后来,直至她遇到了邓超。

邓超用语言感化她,用行动温暖她。在爱情的滋润下,孙俪终于鼓起了勇气,与父亲和解,也活成真正自己想要的幸福模样。

缺爱的人在为人父母后,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又能做些什么呢?

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下面这样一句话,深以为然。

“一个母亲给孩子留下的财富,有两点特别珍贵:

一是开心相伴的幸福回忆;

二是推动周围社会环境变得更加良性。”

父母的爱,是安全感的基石;而社会良性,则是安全和幸福的延伸。

原生家庭,我们无法再去重新选择,但再生家庭,我们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最后,愿所有童年不被爱的人,都能和伊能静一样,从原生家庭的痛中走出,热爱生活,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同时,能在为人父母之时,给予自己孩子最好的爱,让孩子活出幸福的样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缺爱的人谈不好恋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