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田润叶嫁给了谁秀莲第二个孩子生了没

没正式拜读《平凡的世界》一书前,翻了翻书的前几页和中间部分,发现前部分内容少安和润叶名字总是写在一起,后边的内容里写在一起的却是少安和秀莲。情感上的直觉告诉我,少安和润叶是路遥先生一开始安排的感情线,但是后来俩人没有在一起。

由于书中一开始描写了少安是一个家里穷,却十足勤奋、孝顺,积极为小家和集体做贡献的青年,猜想和润叶之间没能够走到一起的原因,或许是润叶嫌弃少安贫穷。

带着这样的猜想和狐疑把原著读完,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浅薄且错误。

润叶和少安是青梅竹马,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童年时期彼此最好的玩伴,只是后来少安辍学在家,润叶家景越来越好,两个人才不得已被历史的洪流分开。

适婚年龄,润叶的二妈张罗着要给她介绍对象,同时有小伙子积极献殷勤讨好润叶,认真考虑感情时,润叶才发现自己的心里一直住着少安,出于女性的矜持,写了张纸条给少安表露心迹。纸短情长,看明白润叶的心,少安同样激动不已,这才知道,原来俩人都在心里给对方留着位置。

只是,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人们固有的思想观念下,相爱的两个人不能在一起,这样的结局,早有预示和必然。

爱一个人,不舍得让对方受苦

真心爱人,舍不得让对方跟着自己受苦,只想把最好的生活都给她。任何时代的爱情,男人都会是一样的想法,如果心爱的女人跟着自己,降低了生活质量,变得清贫,先不说是自己的无能,单单是看着女人受苦,就会心疼。

少安对润叶的心态就是这样,因为家里穷,少安和父亲努力赚钱养家,一家人的生活已经无比艰难,实在没有能力给润叶更好的生活。一旦润叶选择了自己,嫁夫随夫,注定需要润叶放弃当下的教师一职,回到少安所在的村子。

文中曾这样描写少安的心理活动:他要是答应了润叶,实际上等于把她害了。像润叶这样的家庭和条件,完全应该找一个在城里工作的人。她现在年轻,一时头脑热了,要和他好。但真正要和他这样一个农民开始生活,那苦恼将会是无尽的。

与其在一起让对方跟着自己受苦,不如拒绝,避免这一切发生。那个年代,每个人身上都承担着各自的使命,比如少安,养活一大家子人和村上的所有事情,远远比爱情重要得多。

关于润叶的这段爱恋,少安给的反馈很茫然,又很理性。虽然没有当面给润叶一个解释,告诉对方真实想法,让润叶处于痛苦中猜疑和期待,但是从长久来看,拒绝润叶才是正确的选择。

润叶和少安从小在一起玩,这样的情分搁在谁的身上都会选择珍惜,毕竟青梅竹马的爱情任何后来者都没有办法比拟。

只是,润叶和少安的原生家庭在各自父母亲的经营下早就慢慢的拉开了差距,两个年轻人的人生轨迹也因为各自家庭,失去交集。少安上完高小,家里就没有能力继续供他上中学了,十三岁回归家庭,像个成年人一样,理性的面对着自己的人生境遇,把全部心思一心扑在了事业上;润叶则不同,家里有能力让她继续深造,毕业后在城里当了老师。

其实,润叶的心里也很清楚俩人之间的差距,知道少安是农民,而她已经算是吃上公家饭了。为此曾怀疑两个人在一起的可能性,只是情感战胜了理智,让她有了勇敢追逐爱情的决心。

原著中有一段话说得很好:当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可能有家庭条件的区别,但孩子们本身的差别并不明显。可一旦长大了,每个人的生活道路会有很大的差别,甚至是天壤之别!

少安深知这样的天壤之别按照当下的生活形势,自己和润叶都无法跨越,面对润叶的热烈情感,只好选择拒绝。

爱情可以一时兴起,无关身份和地位,只要心动即可,婚姻却要掂量许多,要讲究门当户对,要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彼此是不是对方最适合的人,婚姻当前,爱情显得有点微不足道。

不被父母看好的爱情,注定没结果

田福堂从女儿开始频繁回村后出门,发现了她的心思,直到看见润叶和少安坐在田埂上聊天,各自扭捏的样子,明白了十分。

从对孩子好的出发点来看,双方的选择都没有错,只是要把这两家放在婚恋市场上估量,少安和润叶便都不是各自对的人。

田福堂为了打消润叶和少安的念头,先是找润叶的二妈,反复叮嘱要给润叶找个城里的好人家,再是趁着少安不测量分地的犯下的错处,和上级打小报告,导致少安被批。

当少安前后联想清楚田福堂就算“杀敌一千也要自损八百”举报自己,猜测到原因后,更加坚定拒绝润叶是个正确的选择。

任何时代的爱情都一样美好,可以让人开心、难过、奋不顾身,只是在《平凡的世界》里,却又不是每个人都有可以爱的自由,肩负的使命,理智的选择,决定了少安和润叶的爱情,只是一场无疾而终的青春遗憾。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获得矛盾文学奖的作品,全书有三部,通篇有100万字,讲述的是1975年到1985年这10年间,发生在陕西的故事。路遥用6年的时间创造了这部作品,小说的主人公,是双水村农民孙玉厚的大儿子孙少安和二儿子孙少平。

孙玉厚是个朴实的农民,他有4个孩子,老大孙兰花,爱上了一个不着调的男人王满银,她是最让孙玉厚操心的孩子;老二孙少安,18岁就成了村里的生产队队长,后来又开砖厂,给村里盖学校,成了双水村的村委会主任;老三孙少平,高中毕业,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见解,不甘心一辈子务农,去了双水村以外的世界闯荡,完成了从农民到工人身份的转变;老四孙兰香,学习成绩优异,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看过《平凡的世界》的人,大多把眼光聚焦在孙家的孩子身上,这4个孩子代表了农村青年的4种出路:在农村继续务农的,在农村折腾出自己一片天地的,外出务工的,靠知识改变命运跻身新的阶层的。但在我看来,这4个孩子的父亲孙玉厚身上有更多值得挖掘的闪光点。毕竟双水村那么多家农户,为什么是孙玉厚家的孩子成了路遥笔下的主人公呢?这和孙玉厚这个父亲息息相关。

孙玉厚的出场是低沉的,他老了,没有能力照顾整个家庭,所以,成绩优异的孙少安辍学,在家充当劳动力,父子一起担起家庭的重任。

大女儿孙兰花被好吃懒做的王满银“勾引”,一心要和他结婚,踏实勤劳的孙玉厚铁定是看不上王满银这种人的,但他没有办法,谁让女儿铁了心要跟他呢?

孙玉厚不得不向现实妥协,路遥是这样描写孙玉厚的:孙玉厚难受地从窑里走出来,站在自家的院子里,不停地挖着旱烟袋。他佝偻着高大的身躯,失神地望着东拉河对面黑乎乎的庙坪山。山依然像他年轻时一样,没高一尺,也没低一尺。可他已经老了,也更无能了……

但如果你认为孙玉厚只是一个无能为力的老农民,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孙玉厚就是路遥笔下的“宝藏男人”,他的光辉事迹值得读者往下继续挖掘。

孙玉厚坚信,世界是识字人的天下

孙玉厚16岁就出去闯荡过世界,他曾经翻山越岭几十天,给山西的商行驮瓷器,他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他比一般的农民眼界都要开阔。他深知,从古到今,世界说来说去,都是识字人的天下。

孙玉厚年轻的时候全力支持自己的弟弟孙玉亭去念书,但孙玉亭偏偏是个不争气的主儿,好容易初中毕业去钢厂当了工人,他又嫌工资低,跑回了农村。孙玉亭也算一朵奇葩,为了他孙玉厚没少受累。

对孙玉亭培养的失败并没有打消孙玉厚心中对知识的渴望,他全力支持孩子上学。孙少安小小年纪回家务农,让孙玉厚心里一直觉得对不起他。他曾经对孙少安沉痛地说,“爸爸对不起你,爸爸一辈子没本事,没把你的书供成,还叫你回来劳了动。”

孙家最小的孩子孙兰香,因为初中要多上半年才能毕业,于是她回家说她不想继续上学了,要回家帮助爸爸和大哥,被孙玉厚父子俩拒绝了,让她回去安心读书。孙兰香不负众望,考取了重点大学,成为孙家唯一的大学生。

在还没有高考制度的时候,农民孙玉厚就坚信,这个世界是识字儿的人的天下,知识才是改变一切的最终力量。他也尽他所能,让孩子尽可能的多读书,多上学。尽管这个选择,会让他更加辛苦,让他没有富足的劳动力干农活,但他依然全力支持孩子上学。

现在社会很多人都在抨击考试制度,认为考试不合理不公平,让孩子压力山大,甚至有人呼吁应该取消高考。这些呼吁真的有点“何不食肉糜”的讽刺。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高考才是他们的捷径,几乎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孙玉厚识大体,对家人无保留

孙玉厚是一个粗糙的农民,他的心却异常细腻。

大儿子孙少安和秀莲结婚以后,开了砖厂,家里越来越忙,人手成了问题。小儿子孙少平刚当满三年老师,正好可以回家帮忙,但他又不想一辈子在农村,想去外面的世界闯荡。

孙少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孙玉厚,孙玉厚支持儿子的决定,让他去问大哥的意见,毕竟他的出走会增加大哥的劳动量。

在这一点上孙玉厚做得很好,他没有像有的父母一味偏袒小儿子,放纵小儿子去做他想做的事情,把责任都推给大儿子。他支持小儿子出去闯荡的想法,同时也要求小儿子取得大哥的支持。他不独裁,也不希望为一个孩子牺牲另一个孩子,他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想法。

孙玉厚还做了一件干脆漂亮的事儿,就是和孙少安分家。分家是大儿媳妇秀莲跟少安提出的,但是少安不同意,他心疼父亲老迈,要照顾奶奶,还要供养妹妹。孙玉厚及时打消了少安的顾虑,他再次显出年轻时的气魄,坚持分了家。

他想让儿子过几天松快的日子。他的想法非常的朴实,“趁他还能在山里刨挖,就尽量给娃娃们腾出几年时间,让他们各自凭本事去踢腾上一番……”

我们经常说要做孩子坚强的后盾,但又有几个父母能毫无私心的做到这一点呢?很多的人以“为孩子好”的名义,限制孩子的交友、社交,让孩子按照父母设计的路线行进,完全无视孩子的需求和想法,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不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利,这算是什么后盾呢?只不过是满足自己的控制欲罢了,我们真的要向孙玉厚学习,给娃娃腾出时间,让他们各自凭本事去踢腾上一番。

孙玉厚的善良,是最大的财富

最初孙玉厚家很穷,给弟弟孙玉亭娶媳妇要借钱,给孙少安娶媳妇同样要借钱。但他不是老赖,他也有羞耻心,每次借钱都让他难以启齿。

在孙少安和秀莲要结婚的时候,他鼓起勇气去找老伙计金俊海借钱。他还没张口说借钱的事儿,金俊海的妻子就主动问孙玉厚家里办事儿钱紧不紧张,需要的话他们可以拿钱出来。

孙玉厚感动得眼圈都红了,金俊海家人这么好主动借钱给他。这一切都是孙玉厚换来的,因为他也是个好人,好人才会碰到好人。

金俊海和儿子金波平时都在外面跑车,孙玉厚家经常帮着金家干地里的活。也因为孙玉厚和金俊海的关系好,所以孙少平和金俊海的儿子金波是好朋友,孙兰香和金俊海的女儿金秀也是好朋友。他们在学校互相扶持,步入社会之后互相关怀,真正显示出友情的伟大。

孙玉厚不仅帮助好朋友,连昔日的宿敌他都能帮忙。曾经陷害过孙少安的大队干部田福堂,独自一个人气喘吁吁的种地时,孙玉厚也默默的去帮忙。

孙玉厚的善良让孩子耳濡目染,所以孙少安在生活好转之后不忘带领乡亲们致富,重修学校,孙少平当老师的时候,不顾门第偏见去帮助和孙家不对头的金光亮家的孩子补习功课。孙家父子的善良,让孙家在双水村的威望越来越高。

没文化的孙玉厚,心怀忧患,宠辱不惊

孙玉厚没啥文化,但他不像有的人咋咋呼呼,有钱就得瑟,没钱就耍赖。他始终能心怀忧患,宠辱不惊。

在孙少安的砖厂扩大规模即将投产的时候,他也没有像别人一样欢呼雀跃,他心中始终怀着惧怕和担忧。事实证明,孙老汉的担忧成了真,孙少安破产了,繁华成了过去。

孙玉厚没有指责儿子,而是贴心的叫儿子媳妇回家吃饭,一起来面对困难。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没有什么是一顿热乎乎的饭菜解决不了的。

孙少安找到了新的贷款,还差1000块钱才能动工,孙玉厚想起了孙少平寄给他用来盖新房子的1000块钱。他想用这笔钱支援孙少安,他也没有擅作主张,给孙少平寄了一封信,详细说了家里的情况,征求了孙少平的同意,把这笔钱给了孙少安。

面对困难,孙玉厚始终没有退缩,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面对荣耀,孙玉厚也始终保持着一颗淡定的心。孙少安给村里盖的学校建成之后,孙玉厚去参加落成典礼,他的脸上没有任何嘚瑟的激动和愉悦,尽管这次活动他会是全村瞩目的焦点,因为这是他老孙家的孩子出钱盖的学校,这是几代人的荣耀,他依然保持淡定。

孙玉厚就是这样一个农民,一辈子依托着黄土地,眷恋着黄土地,用他的汗水在黄土地扎根,用他的远见给孩子翅膀,用他的无私给孩子依靠。就像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所写的,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高贵的一群。孙玉厚,就是这样的勇士,看起来默默无闻,却给人深远的感动。

在这样一个平凡的世界里,有很多像孙玉厚一样的农民,尽自己所能滋养着黄土地,养育着自己的儿女,给他们最无私的爱,让他们能去更广阔的天地。他们没有想着养儿防老,没有自私的把孩子留在身边,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孩子诠释着爱和责任,这样朴实的家庭教育,胜过讲千万遍的道理。

“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这是路遥在书中写到的,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很多人看着都像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当细究他的生活时往往能发现不平凡的一面。书中的许多人物就是这样,平凡的角色,却又用他们的汗水与付出铸造着自己生命中的不平凡。

故事的主人公是老贫农孙玉厚的二小子孙少平,虽然是农民出身,但他的宽广的眼界却会让你对他彻底的折服,处理姐夫王满银惹下的烂摊子,危险之中跳入洪水去救曾经的“仇人”——跛女子侯玉英,替郝红梅解围,前往黄原表演节目……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真的很适合他,生活的苦难造就了一个强大的他,让他在面临一些挫折的时候能够更加冷静理智地处理。在原西高中他度过了最后的学生时代,在那里,他体会到了初恋的甜蜜,也更深刻的感受到了与金波之间的兄弟般的情谊,结交了今后将在他生命中掀起巨浪的田晓霞,认识了温文尔雅的班长顾养民。从村小到石圪节公社再到原西县,曾经羡慕的大地方最后都变成了熟悉的街头,在分别时依依不舍,眼界也随着扩大。但真正扩大他眼界的还是要归功于他读过的书,书中的人物,书中的故事。“他也许一辈子是个普通人,但他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在许许多多的平常的事情之中,应该表现出不平凡的看法和做法出来。”这是孙少平的想法,而且他最后也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书中的亲情,友情,爱情,邻里间的互帮互助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怀让书中的故事充满暖意。哥哥少安的担当,父亲孙玉厚对弟弟和儿女的疼爱,妹妹兰香的懂事让贫寒的孙家却也焕发着无限爱的光芒。每每看到金波和金秀对少平和兰香的帮助,我都会很羡慕。能有几位好朋友常伴左右,陪自己度过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也是一件幸事。润叶对少安的爱,李向前对润叶的爱,他们的爱都很伟大,却不是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那时极其讲究门当户对,而当时已经捧上公家饭碗的润叶和依旧在田地里劳作的少安之间早已被这些世俗给隔开,他们的恋情最后也以失败告终。马兰花依旧开放,信天游仍在回荡,可是却早已物是人非。无论是基于对爱情的绝望还是胆怯,两人都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相对于令人艳羡的少安秀莲夫妻,润叶和向前的生活就显得十分的不幸了。还没从绝望中走出来的润叶根本无法投入到她不爱的那个新家。“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只好听命于生活的裁决。这不是宿命,而是无法超越的客观条件。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者实现。”相信润叶也是明白的,所以她只是选择了短暂的逃避。古话曾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在少安结婚前对孙家的帮助着实让人心头一热,一些粮食,一个窑洞,两百块钱……

故事的背景是文革的最后几年,在那个阶级斗争高于生产的年代,我的心里无比佩服,田福军这样的领导人物,他真正的深入农民之间去了解他们的疾苦,不作假,不贪慕,采取有效办法及时的给人们送去帮助。他欣赏有想法的人,无论是下级白明川还是普通农民孙少安。也许他的做法与当时的一些政策相抵抗,但他依旧坚定自己的想法,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有评论说道,路遥的故事故事情节发展的太慢。的确,这样的一部作品穿插着人与人,人与家,家与家,家与国之间的大大小小的故事,正是路遥用细火慢慢熬出来的精品啊!故事中精彩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和他们的心理描写,正是这些描写,让我感觉自己像是亲身的去经历了一番,无论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

黑暗总不会持续太久的,光明终会来到。“把黑夜留给鬼魅吧,白天应该是属于人的。”

很多人会问,幸福是什么?该怎么去寻找自己的幸福?路遥在书中写道:“在我们短促而漫长的一生中,我们都在苦苦寻找人生的幸福。可幸福往往与我们失之交臂,当我们为此而耗尽宝贵的青春年华皱纹也悄悄地爬上了眼角的时候,我们或许能稍微懂得生活实际上意味着什么……”

对于孙少平而言,“幸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勇敢地去战胜困难。”高中毕业回村后的孙少平幸运地又当了几年的老师,当老师的那段时间里他和田晓霞两人仍保持着书信来往。地区的限制并不能限制孙少平的思想,晓霞带来的书和报纸给他打开了另一个世界,让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向往。也正是由于这种精神境界上的不同,所以当少平失去教师这份工作的时候,他毅然决然的选择自己一人前往黄原,去更广阔的天地,增长的自己见识,放飞自己的思维。即使在黄原的日子又苦又累,但精神上的满足让他忘记了肉体上的痛苦,更何况对于他而言,战胜困难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在这个过程中,他也邂逅了另一种的幸福——和晓霞在一起了。幸福,原本是那么抽象的一件事,可当少平沉浸在书中时,沉浸在与晓霞一起侃侃而谈时,幸福就变得具体可形了。

而对于哥哥少安,幸福莫过于一家人不愁温饱,开开心心地,体体面面地做人。在实行生产责任制之后,双水村的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至少大多数的家庭可以不用再愁温饱问题了。而少安更是抓住了时机,选择投资建立一个烧砖厂,不久便成为了村里数一数二的人物,甚至还成为了全村唯一的“冒尖户”。物质上少安很快就凭借自己的能力超过了一大批的人,可是对于少安来说,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至少他还有一个可爱的家庭,还可以凭借他的双手和头脑去打拼。可是自从办砖厂赚到一笔钱之后,妻子秀莲却一直闹着要分家,分家,对于少安来说是多大的一个打击啊,从小在奶奶怀里长大,从未想过今后要离开这个家,而如今他深爱的妻子却提出了分家,这让他何等的心痛,一开始的幸福仿佛消逝殆尽。善解人意的父亲不断地开导着少安,弟弟少平也跟着安慰他,这才让他的心里平衡了一些。虽然说分了家,但两家人的关系和一家人并没有什么区别,而且长大了的少平也自愿撑起了那个家的天地,这让少安彻底的放心了。

责任制实施后,农民增产增收,“农民啊,他们一生的诗情都在这土地上!每一次充满希望的耕耘和播种,每一次沉甸甸的收割和获取都给人带来多大的满足!”农民对庄稼就像是对自己的儿女一样爱惜。而在另一个地方,还有一群人在操心着庄稼的问题,不,更确切地说是操心农民的生存问题,那就是省市县各级的领导。在当时的农业大国,农业是最棘手的问题,此时任省委书记的乔伯年将田福军这个能手下派到黄原去管理当地的事务,确实合适不过。开阔的眼界让田福军知道,大包干已是大势所趋,而他也顺着形势开始大干。市委书记并不是一个坐着喝喝茶看看报的职务,田福军几乎每日都在忙碌,而他的业绩也是十分显眼的——没过几年,黄原的发展便由倒数追了上去。

成长仿佛是一瞬间的事,当初还是青涩高中生的少平、金波、润生等人如今都已长大成健壮的青年,有着自己各自欢喜痛苦,但在他们这个年龄,爱情似乎是每个人都在纠结的。复员回来的金波,带着他对那名西藏女子的思念,开始了他的另一份职业——汽车司机。工作或许可以暂时的麻痹他的感情,但是一旦工作结束,看到那只白搪瓷壶,对藏族女孩的思念便立刻涌满心头,挥之不去,只能唱着那首曲子来缓解自己的思念之苦。而晚熟的润生也终于在一次意外中邂逅了他今后想用一生来守护的女人,郝红梅。也许是他在她面前的自卑,也许是他对她的怜悯,亦或是在相处过程中擦出的火花,两人便陷入了爱河,但这注定是一条难走的路,一个是书记的儿子,一个是地主的孙女,而且刚成寡妇还拖着个孩子。但明理的润生是不会在意这些的,他不想想姐姐和姐夫一样,活在痛苦的爱情里。说到润叶,我的心不禁又揪了一下,她依旧放不下少安,只是没之前那么难过罢了,但是当听到向前出事后,她心里作为妻子的那份责任苏醒了。我们那可爱的润叶啊,在这时似乎是真的放下了,决定开始了新的生活。最让我艳羡的一对莫过于少平和晓霞了,他们两个不仅是生活中互相的陪伴,更是精神和灵魂上的伴侣,“不要见怪,不要见外,田。”就这样的一张小纸条,足以打湿我的眼眶。不以我是的委书记的女儿而高高在上,不觉你是揽工农民而骄傲自大,晓霞,你就是少平心中的暖流,滋润他受尽沧桑的倦容,你如春风,拂过他的脸庞,阵阵舒爽。

一个时代的故事总会身上总会印下那个时代的特点,改革开放以后的人们正处于思想激荡的时候,新潮的和老旧的在互相抗衡。但永远不会改变的是少年们的一腔热血。故事中的主角们都在自己的事业上大展宏图。少安兢兢业业的经营着自己的砖厂,少平也成功当选为工人,在无尽的黑色中打拼自己的信仰,兰香更是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国内知名大学,学习自己最爱的天体物理学,晓霞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记者,润叶润生两姐弟也从爱情中获得了甜蜜,并投身自己热爱的职业中去了。

但一帆风顺的人生是培养不出一个真正的人的,在第三部书中,人们没有少摔跟头,甚至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少安砖厂倒闭,面临破产,破产让他对今后的事业更加的小心谨慎,也让他看清了世间的冷暖。但这次的破产和人们的冷淡并没有浇灭少安对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不久后的他在胡永合的帮助下,再次让砖厂运转起来。在赚到一笔钱之后他听从了弟弟少平的意见,用它来帮助村里人盖小学,完全不计较当初人们在他落没时的冷漠。正是这样善良,坚持,勤勉的优秀品质,让双水村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在这平凡的生活里感受到不平凡的伟大。也许少安在更大的世界里是个极其普通的人,,但在他生活的村县里,他绝对是个十分了不起的人物。没有家庭背景的支撑,没有广阔的人脉,完全靠着自身的能力和诚信的品质打动一个又一个向他伸手提供帮助的人。这对于我们现在又何尝不是一种启发呢?靠走关系等建立起来的联系终究是不稳固的,利益面前,又有多少人肯退一步呢?但如果你用真心去待一人,将心比心,收获的往往会出乎意料。可是上天却在最后跟他开了个玩笑——秀莲罹患癌症!那段时间的过度操劳早已累垮了这位可爱的妻子的身体,在这里,我都不仅在怀疑着,难道我们都要在得到一些的同时失去一些吗?

向前失去了一双腿,却又得到了妻子的爱,这种的交换对于他而言也许是很平等的吧,毕竟他将润叶已经爱之入骨。身体上的残疾没有丝毫的妨碍他心灵上的满足。“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尊严的活着。”已经不能再开车的他选择学一门手艺,即使每日盈利极少,也是对自身劳动的一种肯定,润叶也很支持丈夫的做法。劳动最光荣,这句话即使是在现在也永远不会过时!

无论是像领导们一样坐在办公室里开会,还是和孙少平一样在煤矿里挖煤,他们都是在劳动,在用心的对待自己的工作。说到少平,如今的他已经独自一人在大牙湾里待了几个年头了,从一个新手再到熟练工,他在里面挥洒了数不清的汗水,也流淌了许多的血液。虽然工作辛苦又危险,但这里可以满足他对外界的向往,更何况他还带着和晓霞两人的爱情和约定,那是支撑他的精神支柱啊!他从未想过这根支柱会在有一天倒坍!晓霞在死去前应该是在回想着她那掏碳的男人吧,她将手向前伸,抓住的就是她对少平的爱呀。不知为何,每次在晓霞死的章节总会忍不住落泪,那个活泼爱笑的姑娘,真的就从此消失在了大家的生活里。不!只是肉体的消失,她永远会活在一些人的心中。“伟大的生命,不论以何种方式,都会在宇宙中永存。”至少少平用“第三类接触”这种奇特的方法与晓霞在一次见面了。古塔山下,麻雀山旁,都有晓霞留下的影像,那个约定其实谁也没有失约。晓霞用她的生命换取了另一个年轻的生命,这样的得失谁也不能说是不是平等。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事物将会取代旧事物走在时代的前列。原西县和双水村的领导班子也在不久后彻底改组了。年轻的一代,正用他们的满腔热血去改变着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田福军多次的提拔就是对他能力的最好肯定,从一个县到一个市再到一个省,田福军都管理得井井有条。他针砭时弊,对症下药,责任压在肩头他并没有想把它丢开的意思。相比于现在很多的领导,这样的领袖人物就显得更加的难得了。

每个人都是在一次次的摸爬滚打中长大,即使是晚熟的润生也长大了。在他看到姐姐姐夫两人的生活,在重逢郝红梅之后,他就真的成长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担当。年纪较小的兰香早已在贫穷中学会了许多人不懂得道理,这个成熟的小姑娘最后也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曾经我以为最后算是个悲剧,是为了打动我们,看到第三遍才明白,原来这个结局是个喜剧,大家都会在自己的生活里继续向前,不会停止脚步!

好的故事才能打动人,路遥用自己的亲生经历为素材为我们带来了孙家兄弟的精彩故事。他们是这个世界上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农民出身,没有干过让全国震惊的事,只是兢兢业业的在自己岗位上默默努力,但当我们随着故事去深入的了解时,我们会被他们身上的淳朴所打动,认识到他们身上的不平凡之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悲是喜,你总不枉在这个世界上活了一场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惜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他们用自身身份告诉我们“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也不要鄙薄我们的身份,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享用不尽;但我们有一定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义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故事的背景是在文革最后两年到改革开放的几年间,那几年的国家状况用田福军等领导人物和孙少平等普通百姓去呈现。以小窥大,化大为小,为我们呈现着那个年代的颠沛流离。在不了解那个年代的时候,我们站在现在的条件上真的很难想象,那时候的生活会有多艰苦。透过这些故事来了解不失为一种办法。一本书中,还可以收获许多其他的知识,对那个年代的政府和村委会机构算是多了一些了解吧。

那个年代也许物质条件十分缺乏,却也有让我十分羡慕的地方——陌生人的关怀。少安去米家镇给牛看病时的河南铁匠,阳家沟的曹书记一家,还有少平的师傅一家人,即使没有任何的关系,却伸出援助之手,对比当下的老人摔倒不扶等事,那个年代展露了它温暖的一面,让人向往。

生活总要向前,把黑夜留给鬼魅吧,白天应该是属于人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凡的世界田润叶嫁给了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