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号都是隐私为什么会显示医疗美容精准推送广告侵犯个人隐私公司的产品我的粉丝都是我的亲朋好?

无锡尹畅(87年1月19日生于吉林白城)被原单位开除后的尹畅在无锡的饭店给客人跳舞为生,尹畅的真正目的就是靠着给男人跳肚皮舞帮男人助性,还是为男人的开心后再自己赚钱呢,这是自毁名声的节奏?难道年薪二三十万的央企工作不香吗!

无锡尹畅其目的是否还是用相同的手段继续寻找下任目标继续索要钱财后供自己的姘头50岁的马某江挥霍吗?

---全文转载于无锡地方热闻大瓜和感谢承珊女士爆料和供图,不足之处,小编将持续报道。

无锡尹畅(87年1月19日生于吉林白城),尹畅无锡, 2022年9月初,原央企公司无锡人事行政部高级主管--尹畅(事发后已被公司除名)被举报知三当三,插足他人的婚姻、破坏他人的家庭。尹畅无耻的一面完全暴露。2022年9月初,尹畅其所在公司接到举报后迅速将尹畅开除处理。

无锡尹畅,在无锡利用原央企单位(已被开除)的平台和山东大学无锡校友会副秘书长的身份虚设自己高大上人设,同时在无锡对外宣称只是大学里谈过恋爱至已经十年单身,其目的是告诉别人她自己的多么清纯和优秀更好的诱惑和接触到更多有身份、有钱的男人,尹畅只认钱不认年龄。已婚有经济实力的男人为尹畅首选猎物,尹畅知三当三,做小三期间任然不忘和包养她的10年的男人自己的姘头50岁的马某江勾搭并常年保持性生活,专坑现任的钱财供马某江挥霍。

在这里小编忍不住的想请问尹畅?现在和未来的日子,你确定其目的是否还是用相同的手段继续寻找下任目标继续索要钱财后供自己的姘头50岁的马某江挥霍吗?

无锡尹畅(87年1月19日生于吉林白城),在无锡利用原央企单位(已被开除)的平台和山东大学无锡校友会副秘书长的身份虚设自己高大上人设,同时在无锡对外宣称只是大学里谈过恋爱至已经十年单身,其目的是告诉别人她自己的多么清纯和优秀更好的诱惑和接触到更多有身份、有钱的男人,尹畅只认钱不认年龄。已婚有经济实力的男人为尹畅首选猎物。

2021年8月份尹畅(87年1月19日生于吉林白城)在无锡(事发后已被公司除名)和当事人某男认识,尹畅见当事人某男同属房地产建筑行业且比自己的姘头包养自己10年的50岁的已婚男人马某江的经济社会背景等综合实力雄厚,也明知当事人某男是已婚人士并有孩子,依然带着索取钱财、索要别墅和奔驰大G、法拉利或宾利汽车的目的,以自己是央企高管及山东大学无锡校友会副秘书长的身份主动投怀送抱,多次主动前往当事人某男公司和在自己的宝马X3上主动取悦该男并发生性关系,索要财物的同时接又让当事人某男为自己租房在无锡经开区星元名邸随时又便捷的发生不正当性行为,知三当三,长期进行不正当性交往

尹畅主观目的明确,除了生活所需更是向当事人男主索要爱马仕包包、黄金等贵重物品外,豪宅别墅豪车更是理所当然的索要,尹畅更是理直气壮大言不惭向当事人某男索要4000万现金,金额之大,前所未有、匪夷所思。

结果被当事人男主发现在包养她的同时,尹畅同时和一位50岁的马某江进行频繁的性交往,尹畅为得到当事人某男的原谅,向当事人男主承认说自己的姘头50岁的已婚男马某江廉价包养自己10年,并解释一通自己没有拿到什么钱物等托词。此举震惊世人。尹畅自身知三当三,做小三的同时还做着已婚男人马某江的廉价小三,小三小三身份的同时,尹畅竟然不可思议的与自己的姘头这个50岁的已婚男马某江串通合谋当事人男主的巨额财物事情败露,尹畅尹畅无耻的一面完全暴露,竟然无耻到和自己的姘头马某江联手对付当事人男主。

尹畅于2022年8月份挑衅当事人某男原配,2022年9月尹畅被当事人男主的原配以索回夫妻共同财产起诉至无锡滨湖区人民法院,尹畅小三行为被曝光后迅速被原央企单位开除,为此,尹畅在无锡的---两面人的面具彻底被撕开。

尹畅在无锡做小三期间不慎被当事人某男发现并亲口承认自己仍然被自己的姘头一个50岁的已婚男人马某江包养近10年的事情后,接着又被当事人某男发现尹畅多次摆拍的大尺度裸照、情趣照片后,当事人某男震惊,同日当事人某男和尹畅翻脸。尹畅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继续哄骗某男,多次献媚和当事人某男多次录制性爱长视频,并主动自诩为母狗接受当事人某男的性调教,哄其开心姿势情景堪比香港艳照门有过之而无不及,尺寸之大、不堪入目、毫无廉耻之心不愧是山东大学日语系毕业的高材生,真正的做到了学以致用,其拍摄的性爱视频中的情节内容表情更是不输日本女优的专业级别。浪荡成性、私生活混乱的本性和捞女的本质刷新所有人的三观,真是高级玩家的典范。尹畅为了取悦当事人某男,在不知廉耻的做小三享乐过程中,仍不忘多次记录拍摄这欢愉时刻。

尹畅(87年1月19日生于吉林白城)自以为当事人男主会护着她、更是自大的认为自己多年来打造的“两面人”虚假人设及利用原央企公司的平台混进山东大学无锡校友会任副秘书长和无锡众多高校校友群任秘书长的身份包装自己而对外百般打造自己虚假的高端人设,又披着央企人事行政高级主管的外衣包装自己能够让自己做着高级玩家的同时又能平安无事。

经过小编核实,尹畅在无锡做小三被当事人男主发现在包养她的同时近十年来还和自己的姘头另外一名50岁的已婚的马某江常年保持性生活及被其廉价包养十年。

尹畅其目的显然是为了获取巨额财物,在被当事人某男包养期间仍然与自己的姘头这位50岁的马某江保持着密切的性关系(尹畅的性需求确实强烈),除了性饥渴性需求之外,尹畅和自己的姘头马某江是如何合谋算计当事人某男的钱财,只有尹畅马某江清楚,相信更多的细节很快会扒出端倪。

尹畅在被当事人某男包养期间不慎被发现并亲口认错自己虽然被自己的姘头这个已婚的马某江廉价包养和保持性生活近10年,百般解释说没有却拿到什么钱钱,马某江确实只是个嘴上跑火车张口闭口什么几千万生意的诈骗犯,尹畅向当事人某男承认并解释说和这个已婚的50岁马某江常年发生性关系只是临时解决性需求,对现在包养自己的当事人某男表白是真情真爱,一心要嫁给当事人某男,尹畅并主动自诩为母狗接受当事人某男的性调教,哄其开心,尹畅之如此可笑。

尹畅(87年1月19日生于吉林白城)在无锡利用曾经身为央企编的身份,混迹山东大学无锡校友会任副秘书长职务,活跃于各种社会交际中包装自己高大上以及告诉众多男人自己大学里谈过一次恋爱至已经十年单身未谈过恋爱、标榜自己的清纯模样尹畅之目的就是在无锡利用原单位平台对外虚假设立高大上人设,然后混入各种社会团体以此获取社会名誉,再包装出一个又单纯又有能力的自己,并活跃于各大征婚网站和场所,以此获得男人的青睐,年龄不是问题,多老的男人都是照啃不误,前提就是要钱到手。

尹畅(87年1月19日生于吉林白城)在无锡曾经身为央企编的正式员工,可以说是一位拿着高薪且经济独立的女性,却用尽手段周旋于众多男人中,插足别人的家庭和破坏别人的婚姻,知三当三,小三成性,小三又小三的和2个男人保持性关系的私生活怎么如此的不堪入目,尽毁三观。

最后,尹畅(87年1月19日生于吉林白城)在无锡被当事人某男的原配诉讼至法院后也被原单位开除,像尹畅这种道德败坏、有悖公序良俗、毫无廉耻之心的人,利用央企公司的平台对外百般打造自己高端人设,披着央企人事行政高级主管的外衣包装自己的同时继续做着高级玩家的行为,再次刷新所有人的三观。

尹畅(87年1月19日生于吉林白城)在无锡未来的日子。相信一个有正确价值观的企业都不会纵容此事发生,更不可能有哪家公司会容留尹畅这种人来败坏公司的形象和声誉。

文章末尾介绍一下前面一直提到的包养尹畅十年的50岁的老男人马某江的情况,以免读者看着不明白:经过小编核实,尹畅被当事人男主发现在包养她的同时近十年来还和另外一名50岁的已婚男人马某江常年保持性生活及被其廉价包养。

小编经过多方取证:该50岁的马某江无业,一直伸手找自己在无锡阳山某医院体检科的老婆王某要钱供其在外各种嫖娼和廉价包养尹畅,马某江的老婆王某也就每个月挣那几千元的微薄工资。马某江常年冒充大款混迹无锡经开区金融街并居住在嘉业财富广场8号楼公寓里,全家无住房。中国裁判文书网可以查询到马某江及其儿子马某琦的所有的被诉讼情况。

尹畅被包养做小三期间仍然和50岁的马某江常年保持性关系,同时合谋包养她的当事人男主的钱财,反过来供这个50岁的已婚男马某江挥霍。尹畅和50岁的马某江合谋空手欲从包养她的当事人男主那里套取钱财。

----全文转载于无锡地方热闻大瓜和感谢承珊女士爆料和供图,不足之处,小编将持续报道。

曾经,他被称为改革开放以来最有争议的企业家。

当众声沉寂,劫波度尽,耄耋之年的他,又一次引来万众注目。

然而对一生跌宕沉浮,他却始终不肯多言,只是说:我希望人家说起我时,会说上一句:

“褚时健这个人,还是做了一些事。”

这句话与他,有多么轻,也就有多么重。

1927年,褚时健出生在云南的一个偏远村庄,矣则。

1942年,父亲在外地做生意时,被日机炸成重伤,病体残喘一年后,留下妻子和六个儿女撒手西去。

身为长子褚时健主动离开学堂,和母亲一起承担起家庭的重担。那年他15岁。

幸好,家里还有祖上留下一间赖以活命的酒坊,自此,700多斤粮,1000多斤 燃料,全靠他一力承担。放粮、蒸煮、搅拌、发酵、捞渣,出酒,…。。。

15岁的少年一天劳作18个小时,常忙到不知日暮月升。

晚年的褚时健讲起来,还非常自豪:别人家三斤苞谷烤一斤酒,我两斤半就可以,还比他们质量好。

可第二年夏天,堂哥褚时俊的到来,把他的命运带上了另一条轨迹。

褚时俊是西南联大的高材生,整个褚家的骄傲。

他不想看到灵敏能干的堂弟整日囿于酒坊山寨。

对他说:你这么聪明,应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你都不知道。

本就好强的少年心里泛起波澜,然而一副重担全然交给母亲他又实在于心不忍。

一生沉默坚忍的母亲却不待他多言,只说了短短一句,我知道,再难也要让你上学。

可送别忍痛送别儿子的母亲不会知道,这并非一条单纯的求学之路。

事实上,在那个山河破碎,风云激荡的时代,也很少有年轻人能够全然的一心向学。

他两个弟弟病死,一个弟弟和情如手足的堂哥牺牲战场。

他一生坚强的母亲再也支撑不住,1950年离他而去。

见过晚年褚时健的人都说,他有很强的命运感。

自他少年起,他就不断品尝命运的无常无情,怎能不知晓命运的规则高高在上,却从不给人答案和谜底。

“很年轻时就知道,把每一天安排好,就是对人生负责任,想的太多,没有任何意义”。

这成为贯穿他一生的态度,无论面对怎样的风浪和苦难,他一直都是承受,坚忍,埋头苦干,不问收获。

1979年10月,几经命运辗转的褚时健被任命为玉溪卷烟厂厂长。

和这个国家的许多人一样,他之前,尝尽了艰辛,被蹉跎多年。

已经52岁的褚时健,希望在这人生新的一站上,实现他希望的,最简单,也最厚重的:多做一些事,多做一些有意义的,实实在在的事。

1979年10月,褚时健举家迁往玉溪。

他的辉煌与陨落,骄傲与耻辱从此与这片土地一生交缠。

尽管有很大的心理准备,褚时健刚到卷烟厂时还是心里一惊:

很多工人祖孙三代挤在28平方米的房子里,有的甚至还生生塞下两家。同样困窘的还有他们的腰包,工资只及其他工厂的一半,很多男工找对象都非常困难。

烟厂厂区内有成群的鸡鸭到处乱跑,烟丝,散支烟遍地都是。

1980年,云南省一次大规模的香烟评吸会上,他们精选的红梅烟,专家只吸一口就给了评语:辣,呛,苦。

别人嘲笑:红梅,红梅,先红后霉…。。

处处是让人心凉的景象。

然而,十多年间,这个暮气沉沉的烟厂,在他治理下,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红塔帝国”,随便找几个数字也是让人心里一惊。

1990年代中期,玉溪卷烟厂年创造的利税达200亿元以上,占到云南财政收入的60%,相当于400多个农业县的财政收入总和。

17年间,烟厂共创利税991亿。

在高档香烟市场中,红塔山的年销量超过国内所有的香烟品牌,占据了80%的市场。

1995年,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发布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研究报告》,红塔山以320亿元的品牌价值高居榜首。排名第二的长虹为87亿元。

很多人感慨:这不是烟厂,而是印钞厂,不同的是印钞厂的面额100,烟厂200。

他自然也获得了一系列荣誉,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等称号聚集一身。

在这些可观的,显赫的数字和光环背后,是褚时健无尽付出和汗水,执念与追求。

每一个和他一起走过的烟厂人都知道。

是很多次他和工人一起背着香烟走上街头,一根根拿出来请人试吸。

是50多岁的他为了和工人一起抢修锅炉,连续3天不眠不休。

是很多人的记忆中,上早班的凌晨五点,他们看到的先是褚厂长的身影。

是数不尽的赶任务的日子里,他除了出差,几天天天都在车间待着。

始终,他和他们一起,带着他们跑,陪着他们跑。

是很多次人事上的排挤阻挠,被告暗状,以致于他的妻子形容他:只知道埋头工作,有人拿榔头打他一下,他才知道抬起头来,谁刚才打我?

是一次次起贷款,设备,跑断腿,磨破嘴,一次次立下“军令状”。

是一次次大胆的改革、创新,一次次的跌打又爬起。

始终,他和他们一起,爬过一座山,又望着更高的山……。

只为了,他常说的,可以很重,也可以很轻的两个字:责任。

只为了一步步走向更大的愿景,立下初心时的愿景。

然而,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在五百多年前就告诫说:“追求梦想的人们啊,已经付出就要付出更多”。

辉煌外,也许还有别的。

1991年,作家先燕云接到任务,要写一篇关于褚时健的文章,为了不落俗套,先燕云决定从褚时健的情感生活入手。

但这在褚时健家人看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他的妻子马静芬说:

我和他生活这么多年,目前为止,都不了解他的情感世界。

在她眼里,褚时健是个心里只有事业的工作狂,很多年里,她都在抱怨他的粗线条,她常年体弱多病,随他四处流离辗转,他却几乎从来不顾及她的需要和感受。

他的儿女也甚少得到父亲的温情,在他们的记忆中,父亲展现给他们,似乎只有硬朗的腰板和从不停歇的脚步。

女儿褚映群对先燕云说:我不知道他的情感世界,只知道父亲从不软弱。

但褚映群又为“从不软弱”的父亲深感忧虑,对先燕云说:其实老爸也该退了,你说他是太阳般的汉子,说得好。不过光环大了,人会变成神的,太阳烤多了,人也会被烤糊的。

褚映群不会想到,没有多长时间,在她眼里坚硬如岩的父亲,心里却有了极其柔软的一隅,带泪,不可碰触。

她更不会想到,“太阳烤多了,人也会被烤糊的”这句话竟一语成谶。

1995年3月,一封信来自河南三门峡的检举信让玉溪卷烟厂一片哗然。

该信反映河南洛阳的个体烟贩林正志勾结三门峡烟草分公司,通过行贿而取得卷烟指标。

5月,马静芬的妹妹和弟弟,被河南警方带走。

8月,褚映群亦因此案被从珠海家里带走。

9月,马静芬被从家里带走。

马静芬被从家里带走时,褚时健时正在香港出差,朋友怕他回去恐怕会面临危局,劝他暂缓行程。

褚时健摇头,亲人有难,他必须在他们身边。

何况褚时健认为自己全然说的清楚。一直以来他深知自己那支笔有多重,也故而极为谨慎。

的确有些领导子女来批烟,他实在逃不过时,却也从来没有放弃两条原则:手续齐全,量不大,还总不忘叮嘱:娃娃,懂点事,莫要把你老父亲害了。

然而,谁都不会想到,风暴既然掀起,到底会有多大威力。

褚时健实在光环太大,中纪委对这个案子很是关注。

在褚映群被送往河南看守所后,报道称她:共索要接受3630万元人民币、100港元、30万美元”。(罪名最终没有坐实。)

多年之后,褚时健都记得1995年那个寒冷的冬天。专案组打来电话说,褚映群在河南洛阳监狱自杀,只留下有两行字的遗书。

这个从不流泪的“太阳般的汉子”当即失声痛哭。

那一年,褚映群39岁,她唯一的女儿十岁。

褚时健见到律师马军时,又一次崩溃,语无伦次:“我对不起姑娘,她一直喊我退休了、退休了。映群自杀了,我对不起姑娘……”

马军说:厂长的眼泪大滴大滴地往下掉。

褚映群自小和父母一起四处辗转,跟着他们吃过很多苦,一直忙碌的父亲难得给过她几分温情。

很多年里,褚时健都觉得对女儿有亏欠,一提往事,就总重复:我对不起姑娘……。

在同一个看守所的马静芬对此事却毫不知情,两年之后,她被无罪释放,马静芬一再坚持说:我女儿一定不是自杀的。她始终认定:女儿是生病了。

褚时健不可避免的陷入悲痛,和各种调查中,繁杂的工作却依然在继续。

在马静芬带走后没几天,云南红塔集团和玉溪红塔烟草集团的成立大会上,宣布褚时健同时任两个集团的董事长。

1996年1月,红塔集团召开董事会。会上,云南省委领导对褚时健仍是不吝褒扬。

褚时健也仍是一贯作风,不谈个人,只谈对企业发展的信心与展望。

发言时他面容平静,一如既往。

有些人在下面悄悄说:厂长的心真硬,姑娘刚死。却也有更多细心的人发现,一直喜穿灰色西装的褚时健,那天一身黑色。

除此之外,除了更多的沉默外,任何人都不出他有丝毫异样。

可马军始终不会忘记,1996年的中秋节,他去看望褚时健。偌大烟厂空空荡荡,人们都在欢度佳节。

马军见到褚时健时,他正缩在沙发里,身上搭着一个毛毯,对面开着电视,显然也没有在看,头发糟乱,目光茫然。

马军说:那一刻,我心里真是难受。

然而,一切都还没有完。

1996年12月,褚时健想和友人去新平散散心,新平是他待过近20年的地方,犹如故乡。

新平的领导听闻,立马准备要隆重接待他,一心想安静的褚时健临时改道去了红河州的河口。

河口与越南的边境小城——老街,仅有一河之隔。一个正在被调查的人出现在边境,这嫌疑实在太大。

褚时健也正是在此地真正失去了自由。关于褚时健准备出逃,在边境被抓的消息,很快喧嚣一时。

1997年6月,褚时健被移送司法机关,他被从玉溪送往昆明的云南省看守所。

经年漫长的两年调查取证,1998年1月发通稿:

云南省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严重经济违法违纪案,经过联合调查取证,已取得重大突破。褚时健被控和红塔集团其他几个领导人以私分形式贪污公款355。1061万美元,褚时健得款174 万美元。

坦白:“1995年7月份,新的总裁要来接任我,但没有明确谁来接替。我想,新总裁接任之后,我就得把签字权交出去了。我也辛苦了一辈子,不能就这样交签字权,我得为自己的将来想想,不能白苦。所以我决定私分了300多万美元,还对身边的人说,够了!这辈子都吃不完了。”

他其实一直身处悬崖边上。

他手下一个批条就能价值上百万甚至上千万,想尽办法找他的人一直络绎不绝。就连他女儿到机场,赶着接她的小车也总排成长队。

他以为自己一直足够克制。却在临离开时,一失足坠下悬崖。

他终究不是神,只是一个凡人。

褚时健被移交司法机关后,律师马军拿到一份委托书,上面写道:我请马军当我的律师,全权处理我的事宜。

自从1987年给红塔集团做法律顾问,马军和褚时健打交道已足有十年,几乎见证了褚时健治下的红塔集团发展的全过程,他深知褚时健其人,也更明白这份委托书意味着怎样风险。

马军立马表态:我要见褚时健,办理正式委托手续。

为他心中尊敬的那个男人,尽一份力。

开庭那天,马军特意穿了一身雪白的西装,他说了足足有一个半小时。

马军的辩护词中有这样几句话:“玉溪卷烟厂17年税利总额991亿,17年全体干部职工分配为5亿,分配比率为0。625%,褚时健个人17年的全部合法收入总和为80多万,个人收入比例是十万分之一。他17年的全部合法收入,甚至赶不上一个影星一次广告的收入,赶不上一个歌星两次出场费。”

1999年1月9日,判决出来:因有坦白立功表现,褚时健,无期徒刑。

王石说,多少年过去,他都清晰记得那一幕:褚时健头型一丝不苟,非常整洁。在那种情况下,他站在那里,挺得非常非常的直。

听到结果,很多人落下泪来。

很多年后他说:我预估过好几个刑期,从没有想到是这个。

但当天,褚时健却只是不停摇头,一句话都没有说。

说什么呢?从峰顶直坠谷底。

这场审判,事后被称为“世纪审判”。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写到:此案见报后,在企业界和媒体掀起轩然大波,几乎所有的人都对褚报以同情。

甚至,在1998年初的北京两会上,十多位企业界和学界的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联名为储时健“喊冤”,呼吁“枪下留人”。

他们同情的和马军的同情一样,一个为民族工业有着如此巨大功勋的国企领导,他的所得和贡献是否成正比?

他们追问的和马军的追问一样,到底是褚时健罪不可恕,还是在一个转型时代,我们的分配制度尚不够完善?

王石说:“虽然我认为他确实犯了罪,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他作为一个企业家的尊敬。”

波导集团董事长徐立华也不掩饰他对褚时健的敬意:“真正的企业家是褚时健,那是中国天字号的企业家。中国哪一个企业家超过褚时健的?没有!”

他入狱后,政府为给他治病用,建立了一个账户,里面存有几十万元钱,很快,账户里的钱变成了几百万, 谁存进去的呢?不知道。

郎咸平评论说:“红塔集团的储时健贪污,媒体对他百般同情,凭什么同情他?要不是国家不准民营企业做烟草,能有你储时健的成就?企业做得好,功劳就是自己的,凭什么?国家不是给你待遇和荣誉了吗?”

吴晓波这样总结:“褚时健现象”是一面镜子,照得见转型时期的中国商业界在法制观念和价值评判上的模糊、矛盾与迷茫。

这个被定位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争议者”的老者,却远离这一切纷争,亦不对自己做任何评价。

2003年,他对王石说: “改革嘛,都要付出代价。”

好像一切都已经风淡云轻了。

2010年,凤凰台的杨锦麟采访他,说起过去那段身陷囹圄的日子,褚时健不停地喝水,长时间地停顿,……提及他去世多年的女儿时,褚时健又许久许久沉默不语……

杨锦麟追问他:“能不能说句心里话,当初对你的判罚究竟公平不公平?

他只是说:如果今天重新回顾一下,我个人认为,好像有些不应该吧。

到了2015年,面对传记作家周桦,他和夫人马静芬说:“其实想起来,应该要感谢那段经历。没有那段经历,就不会有今天。”

周桦说,他们面容平静坦然。

也许是真的,往事已不再心里掀起波澜。

可先燕云说,面对他的时候,你会觉得什么都是你知道的,下笔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离你很远。

是怎样一步步从深渊中走出的呢?

他从来都不爱倾诉,只有他自己知道。

判决之后,褚时健始终没有上诉也没有任何辩驳,见到他的人都惊讶于他面容的平和,但身体是诚实的,他的健康每况愈下。2001年因严重的糖尿病,他数次晕倒。

也就在这同一年,他因狱中表现良好,减刑至17年,之后保外就医,在他的监外执行审批表上写着他的病情是: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2级、陈旧性心肌梗死。

出狱后的褚时健被任新民接到了大营街。

任新民和褚时健识于微时,任新民任大营街大队支书时,曾率大营街建筑队给烟厂整修宿舍时,认真踏实的任新民,由此深得褚时健欣赏和信任。

1986年后,烟厂在玉溪本地扶持一些厂家生产辅料,褚时健把一些机会给了大营街,贫穷的大营街飞速发展,90年代,大营街已号称云南第一村。

外界盛传任新民是褚时健的干儿子,任新民从不做解释,与他而言,这几个字还是太轻,他心里,大营街人心里,他们几代人都受他恩惠至深。

任新民说:以前他在烟厂,要报答他的人太多,他也不需要。他遇到了难处,正是我们表达心意的时候。

他希望褚时健能在大营街颐养天年,这当然也是每一个亲朋好友的心愿。

对这个一生强悍,一生都在奔波劳碌的男人来说,以劫后余生的姿态,无所事事生活,才是最要命的,他说如果闲下来,“我会病得更重的。”

即使已经75岁了,他说他还是要做点事,否则不甘心。

自然也有不少机会,很多烟厂对他翘首以待,希望能给他们做顾问,开出的价格个个不菲。

可褚时健决心要和过去彻底告别,不愿再和故人旧事有任何交集。

这个农民的儿子素与土地亲厚,几经衡量,他拿出全部家产,又借了差不多1000万元,选择在新平水塘镇的哀牢山上种橙子。

几十年,他历经大起大落,命运兜兜转转,仿佛又回到了原点。

在吴晓波看来,褚时健走上云雾缭绕、荒凉寂寞的哀牢山,犹如一场自我放逐,他说自上山那日起,褚时健的生命已与哀牢山上的枯木同朽。

这个历经创痛的老人,有着任谁都难以想象的生命力。

走上哀牢山与他绝非自我放逐,而是生命重塑之旅。

多年之后,王石都清晰记得初见褚时健时的情形。

2014年11月4日,著名企业家王石第三次登上哀牢山,拜访褚时健

2003年,他以朝圣般的心情走上哀牢山。找到褚时健时,炎炎烈日下,这个76岁的昔日烟王穿着一个发灰的白色大汗衫,蹲在地上认认真真和一个水管工砍价。

“80块太贵了,60块!”

这让王石颇感震动的一幕,不过是褚时健日常生活的冰山一角。

在果园初建阶段,他和妻子住在临时搭建的公棚里,棚子四处漏风,举眼就是朗月繁星。

上哀牢山前,他对果树一无所知,就买来书店所有关于果树种植的书,常常半夜12点爬起来看书,动辄弄到凌晨三四点,一本本崭新的书被翻到稀烂。

他的一位邻居回忆,和褚时健在同一家养鸡场买鸡粪,别人都是直接拎袋子、过秤、交钱,他不一样,他会倒出鸡粪,凑到脸前看,还放在手掌上捏一捏,估计水分含量,看看有没有掺入过多的锯末。

哀牢山缺水,身体尚未康复的褚时健就背着胰岛素袋子,随时打着点滴,花好几个月时间跋山涉水四处寻找水源。

一点一滴都像他从来都那样的,认认真真去做,竭尽全力去做,没有抱怨,没有自叹。

很多个场合,王石都不胜感慨的讲到,那位76岁的倔强老者,指着才一尺多高的小树苗,兴致勃勃的和他谈四五年后橙子挂果时的情形,彼时,哀牢山尚黄土满目。

这位也曾历经风浪的中国顶尖企业家说:我当时就想,如果我遇到他那样的挫折、到了他那个年纪,我会想什么?

我知道,我一定不会像他那样勇敢。

几年之后,王石再上哀牢山,看着漫山黄橙橙的果子,想起巴顿将军的话:

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看惯太多企业家沉没的吴晓波感叹:他用顽强的人格魅力走出哀牢山了。

他不吝自己的敬意:“一个伟大的人格,可以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当然,更跟上这个时代。

2012年,这个数字有了突破性增长,褚橙也从云南一隅走向万户千家。

这是很关键性的一年,这一年,“本来生活“网站的创始人喻华峰找到褚时健。

“本来生活”主营优质生鲜果蔬,当时刚刚起步。

别人给喻华峰推荐“褚橙”时,也只是因为:褚橙太好吃了,在昆明很好卖。

可是这个曾经的著名媒体运营人,深知褚时健这个名字意味着怎样的传奇,和怎样的商机。

考虑到北京市场的庞大以及互联网辐射的力量,褚时健的外甥女婿李亚鑫给本来生活提了个要求,要卖可以,但要20吨起订。

20吨,这对彼时成交量极少的本来生活也是一个极大挑战。

心里却多少有几分忐忑。

喻华峰为褚橙拟定的宣传语直入人心: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橙)。

甘甜的橙子唤起了很多人心底的记忆,很多初知褚时健名字的年轻人,也从橙子里品出了另一种更绵长的味道:一位70多岁陷入谷底的老人重新创业,80多岁又获成功,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心激动的了。

那一年,褚橙有了个新名字:励志橙。

那一年,一橙难求。褚橙销售量竟突破万吨大关。

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好评如潮,它讲述了来自不同国家、城市,操着不同口音,有着不同育儿方式和教育理念的12位妈妈,有鸡娃的,有躺平的,有介于二者之间的。

其中,谷歌高管妈妈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共鸣,获得了无数的喜欢和点赞。先来看一部分网友的评论:

google妈妈让人蛮舒服的,虽然卷,但卷得有度。
太喜欢学霸妈妈那集了,完全没有海淀区鸡妈那种鸡糟感。儿子培养得那么好,是我努力的方向。
谷歌高管妈妈本身具备的大局观、世界观,太让人钦佩了。
很喜欢谷歌妈妈,鸡娃不如鸡自己。从容和笃定的人真的格外让人倾慕。
自己内心充盈和事业有成的家长,越能从容地面对孩子的教育。这12个家庭里更喜欢海淀谷歌高管妈妈和她家的氛围,这是自己潜意识里希望的生活。

那么,这位谷歌高管妈妈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佩服和点赞?

这位妈妈名叫李琦,45岁,身高1.6米左右。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12岁,上小学5年级,小儿子7岁,上一年级。

单从母亲这个角色的外在来看,李琦十分普通。与其他同龄孩子的妈妈相比,她不再年轻。她33岁才生大儿子,38岁才生小儿子。她也没有靓丽的外表,戴着眼镜,不怎么打扮,扎着普通的马尾,有时就随意披在肩上,穿着也很朴素,公司发什么穿什么,乍一看甚至有点像中年大妈。

从李琦的学习、工作经历来看,她甩普通妈妈十万八千里。她打小学习能力就很强。对她来说,学习从不是什么难事和痛苦的事,一路到大,都是玩着学习的,各门功课轻轻松松就能学好。她保持着这种随性的状态,轻轻松松考上了中 央财经大学。

财大毕业后,她进入互联网行业工作。因不满足于现状,没过多久,她考上美国华盛顿大学继续学习深造。学业结束,她顺利成为美国谷歌公司的正式员工。

2005年,她和谷歌公司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同一班机回到中国,成为谷歌中国公司早期员工之一。如今她是谷歌中国公司的项目经理。

李琦的性格沉稳,不急不躁,很有主见。李琦生在内蒙赤峰市一个教师家庭里,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妈妈。念初中时,她的班主任很严苛霸道,要求学生必须6点半到校跑操,晚上9点半放学。李琦很讨厌班主任要求的晨跑和晚自习。她妈妈知道了,就告诉学校老师,她的孩子不到学校跑操,而且也不上晚自习,理由是孩子需要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老师受不了,对她妈妈说:“你们太特殊了,要不退学或转学吧。”她妈妈理直气壮地回应:“这是国家的学校,不是你们的学校,你们没资格让我们退学。”

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李琦的每一步都按照自己的思路走得很稳,从内蒙考到北京,再自己存钱去美国深造,在美国谷歌公司工作后又毅然回到中国,都有着她自己的节奏。

李琦有一个温和的学霸老公。回国后,李琦遇到了现在的老公。她老公是地地道道的北京本地人,比她大3岁,平时不多言语,看起来随和,跟人说话总是满脸笑意,对她很温柔。

她老公是个典型的学霸,学习之路比她走得更顺,学习成绩也更厉害。也是从小学习能力就很强,小学毕业被一路保送,先是在北京八中读初中、高中,再后来又被保送到大学。大学毕业后,也去了国外留学。如今,她老公在央企设计院工作。

她和老公结婚较晚,彼此都比较成熟,对未来也都有清晰的规划,再加上他们经济收入不错。所以,他们一早在海淀区花了很多钱,买了学区房。孩子顺利去了房子附近的人 大附小念书。可是,房子附近的人 大附中,孩子却上不了了。

李琦养了一个学渣孩子。李琦的大儿子叫小帅,跟她身边亲朋好友、同事同学的孩子比,就是一个学渣。

小帅从小调皮捣蛋,像个小财迷,小脑瓜子总想着怎么挣钱,总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比如想自己印钞 票,自己开银行。直到现在,他还时不时在外面低价购买物品,然后拿去学校高价卖,总被学校老师批评。

上小学后,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垫底。一个班40多个孩子,他总是在后十名左右,特别是数学,经常达不到平均分。连上课外培训班,都被分到后进生班型。为了提高小帅的学习成绩,李琦曾想过很多办法,给他报了五花八门的兴趣班,但小帅都是原地踏步。

眼看就要小升初了,他的成绩没有丝毫起色,进人 大附中希望渺茫。别说当前百分之五的尖子生,他甚至连前百分之五十都进不了。

一向冷静从容的李琦一度陷入深深的焦虑。事实上,在小帅很小的时候,李琦就开始焦虑了。她身边所有的人都说:孩子就是家庭教育的投射,你的孩子学习不好,不懂事,调皮捣蛋,一定是你的家庭教育不好。

小帅不好好上学,一天就想着怎么赚钱,按照这个逻辑来看,她和她老公也是嗜钱如命。但是,她和她老公明明不是这一路数的人。

小帅成绩总是处于中下游水平,她和老公明明都是学霸,难道是他们教育无方?可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们既没有放任不管,也没有过度鸡娃。这到底是怎么啦?迷茫焦虑深深困扰着她。

生了儿子小亮后,李琦突然想通了。慢慢变得坦然,果断让小帅放弃名校竞争和考试,等候“派位大锅饭”。这看似无奈,其实李琦已另有打算。

李琦说:“孩子有他的使命,有他自己的道路,只是现在我还没有看见”。

现在,李琦和朋友们聊天,说到小帅不爱学习,爱钻钱眼,她会轻松地笑着打趣:“我现在也没想好老大适合干什么,他想的挣钱的法儿都写在刑法上”。

她拿自己举例子。在许多人眼中,她是学霸,但在谷歌公司,她其实是鄙视链底端的人。

他们公司有这样的鄙视链:从来没参加过高 考,直接选入国家集训队代表中国参赛并获奖的是Nomeber 1;获得省级大奖,被自主招生提前上了大学的次之;像她那样规规矩矩通过高 考考入大学,没有加分,也不是状元的就是学渣了。

从这个角度看,小帅无疑就是学渣。换一个角度看,这也印证了学霸是天生的,学渣是相对的。李琦从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渐渐改变对孩子的要求,焦虑也慢慢减轻了。

李琦说:“真 正有领导力且把事情给做成的人,不一定是状元和学霸。”

李琦的焦虑慢慢缓 解,不仅是因为她明白了学霸是天生的这个道理。更大的原因是,她清楚地知道:

应试教育下的考霸,不等同于学霸,考霸不一定有领导力。真 正有领导力,并且能把事情做成的人,一定是综合能力强的人,比如能够理解别人的难处,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知道事情的关键点在哪里……这些都不是学校能考核出来的。

她的儿子小帅,是应试教育的学渣,考试做题这方面确实不够好。但李琦也清楚地知道儿子的优点,儿子身上的其他优点,足够让她获得心理安慰。

  • 小帅财商很高,不担心他以后会饿饭。

小帅并不是单纯地掉钱眼里,他自己研究赚钱的方法,并能努力按计划行事。

有一次,小帅和同学一起去外地打排球,他提前偷偷采购了很多辣条、可乐等零食。

采购零食可不只是为了自己吃,而是另有目的。在同学们都吃零食的时候,他延迟满足自己,自己没有吃或吃得很少。而别人把零食吃完,又渴又饿时,他将零食加价翻倍卖给别人。

那次他采购花了200元的成本。事后,他自己都没想到,翻倍卖,居然还有人买,参加一次活动顺便赚了600块。

看到小帅喜欢赚钱,李琦没有像老师一样全是责备,而是提醒他:“这种做法不厚道。对学生来说,投入产出比高的是学习,而不是挣钱。什么年纪就应该做什么事。”

  • 小帅懂电脑,会剪辑制作小视频,不担心他以后没有生存的路。

小帅是数码控,懂得不少电脑知识,大多人分不清的“内存”和“硬盘”在他看来,是基本的常识。

他经常免费帮别人解决选购电脑的问题,还在知乎上给人出过配置单。甚至,李琦的同事、同学、朋友开玩笑请小帅推荐一下买什么电脑,小帅也会煞有介事地脱口而出:“你预算多少?”

小帅还在网上开了自媒体账号,上传自己剪辑的视 频,已积累粉丝近千个。他剪视 频也是为了赚钱。说起自媒体创作,他滔滔不绝,“一个视 频如果有100万播放量,就能赚3000块,要是能接广 告,随便赚个几千几万不是问题”。

他对未来充满希望,梦想自己能当一个专 业的自媒体创作者,靠自己的创作养活自己。

看到小帅不切实际地做白日梦,李琦并没有全盘否定,既肯定他做视 频很辛苦,希望他让养成自律和吃苦的好习惯。又给他提出忠告:做UP主很难,没法养活自己是常态。

李琦生日时,小帅为她制作的土味视 频,一直被李琦珍藏在手机中。

小帅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玩游戏,只要在规定的时间玩,都不干预。她努力践行着,给孩子更多的自 由生长空间。

  • 小帅做事专注、有主见,不受干扰,不是想象的那么糟糕。

小帅几个月大的时候,他看见大人吃苦瓜,也闹着要吃。李琦给了小帅苦瓜,小帅一边吃一边皱眉头,却还是把苦瓜吃完了。

看到小帅能吃“苦”,李琦并没有觉得自己孩子傻,相反的,她认为这是孩子有主见的表现,认定的事不会受别人干扰。

碰到数学难题时,小帅总会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和思路,就算讲错了,李琦也不会急着公布答案,努力保护他的自尊心。

正因为李琦看到了孩子身上很多其他优点,李琦对学霸有了不同的看法,她学会了放弃和选择。

她放弃了给孩子找家教。在知道孩子凭加压怎么也进不了理想的中学的情况下,她也果断放弃了让小帅去上人 大附中的“早培选拔”培训。

为了不给孩子施加更多压力,她甚至放弃了自已给儿子补课的想法。

  • 小帅有领导能力,说话头头是道,有条有理

小帅在班上创办了一个微型出版社,出版社名叫“刘呱花花”,主要编辑微型漫画。班上共有6人参加,含他自己。6个人各司其职,有的画稿,有的写字,还有的校对,小帅负责创意,并自封CEO。

他们的出版社一共出了14册连载漫画,漫画在全班传阅,还得到老师的肯定与称赞。

有人让他评价自己的成绩,他不好意思地说进不了人大附中,但也不卑不亢地分析了原因——“太卷了,很多同学开始学初中的内容了。甚至有学高中知识的同学。”

让他评价自己的妈妈,他骄傲地说妈妈“聪明,有智慧,能解决各种问题”。他还说:“学习使我妈快乐,我妈快乐我快乐。所以学习使我快乐。”

李琦说:“孩子应尽早了解社会,这与其它方面的教育同等重要。”

李琦期望孩子成为一个身体健康、心智健全、对社会有用的人。她虽然放弃了给小帅请家教补课,但却从未放弃对孩子进行更深 层次的教育。

生活中,他教孩子做家务,煎鸡蛋,折衣服,揉面。假期,她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名人故居,了解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了解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带孩子去乡下捡麦穗,亲近大自然,体会农耕农收。

李琦觉得,任何人、任何时代,都要有更大的目标。这个目标不能纯是利己的,得有对社会的责任。

正因为李琦的这种引导,小帅才能在吃饭间隙,跟她聊社保、中国的产业结构、外卖员的生存现状这些社会话题,和她讨论养老问题,“先进技术不要指望其它国家卖给你”。

“世界这么多人,大都是普通人,大部分人都是做普通的工作。我们工薪阶层没有矿,能给孩子留的就是精气神,这个永远夺不走”。李琦这么说,也的确这么做。

李琦说:“没有孩子天生喜欢练琴,如果他能把一件不喜欢的事情坚持下来,以后他们再遇到艰难的事,也会有信心去把它做成。”

李琦受她妈妈给她教育的影响,很少逼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但是,有一件事,她却坚持让两个孩子都做,那就是练琴。她希望孩子通过练琴,明白一个道理:你弹得不好,是因为练得不够。练习,可以让人改变。

李琦说:“如果再来一次,我愿意当爸爸。”

李琦为了教育好两个儿子,错过了几次升职加薪的机会。她一边想要当个好妈妈,一并又想做个女强人。

尤其是大儿子面临小升初、小儿子面临幼升小、家里又装修的情况下,她这个妈妈管的事情太多了。

同样的孩子和同样的家,爸爸则显得清闲淡定很多。妈妈总是家里操心更多的那个人,吃什么,穿什么,家里怎么布置,周末怎么安排,事无巨细,都得去计划、处理。

从来没人问爸爸是怎么平衡事业和家庭,但女得做得好一点,别人就会问你怎么平衡事业和家庭。

所以,李琦在给自己这个妈妈打分时,她坦白地告诉大家,她,想当个爸爸。

作为妈妈,李琦事无巨细。作为家长,李琦看得很长远。在家和事业发生冲突时,李琦无条件选择了家和孩子。

有李琦这样的妈妈,是小帅和小亮的福气。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小帅肯定会越来越好,相信他和小亮都能拥有踏实精彩的人生。

当然,孩子的成才与否,其实不能过分强调父母的教育,父母要做的是用自己的学识和格局去影响他(她),托住孩子人生的底线,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上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12月8日,网飞花了一亿美元给哈里和梅根拍的纪录片上线了!

不管是乐子人,吃瓜人还是王室粉丝都想看看哈里和梅根这次会爆出什么惊天大料。

而事实上,前三集刚播完,这对夫妻就因为抨击英国和王室,在各大媒体上霸屏,让英国从政客到媒体再到网友,一水的大破防。

报妹这就给大家梳理一下前三集最精彩的看点。


首次公开的求婚当天照片

1、曝光大量从未见过的秀恩爱、家庭生活照

在这部纪录片中,哈里和梅根分别用“M”和“H”做对方的爱称。前三集的主线整理了他们相爱到结婚的过程,因此他们给网飞提供了非常多以前公众从没见过的照片。

比如两人第一次约会在餐厅拍的“定情照”:

还有大儿子阿奇一岁生日派对的照片:

比如,梅根在颁奖典礼后台换裙子,哈里在旁边调侃她:


当然还有各种约会秀恩爱的瞬间,看得出来两个人经常爬山,亲近自然:

一向很少被暴露在镜头下的阿奇这次有不少戏份。他被拍到和父母一起看蜂鸟:

还有阿奇婴儿时期被梅根抱在怀里的样子:

还有一些和父母很罕见的合照:

纪录片大部分实拍镜头位于哈里和梅根在洛杉矶的豪宅内,首次曝光的这些照片能看出来一家人在美国生活很滋润。

2、拍片是为了把真相告诉全世界

梅根表示,在脱离王室风波期间,他们的朋友建议他们自拍一些视频日记,记录他们的感受和最近发生的事,这些视频今后会为他们“正名”。

纪录片中用了一些视频日记的镜头,其中一条是梅根素颜裹着浴巾,非常沮丧地说:“我真的很想赶紧摆脱这些事,我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说完几乎要哭了出来。

目前为止在纪录片并没有通过这些视频展现出更多信息,我们还不知道梅根哭泣的原因是什么。

3、哈里首曝与梅根相识经历

以前报道中两人都说是共同朋友介绍他们认识的,这次哈里揭秘了更有趣的细节。

哈里在加拿大期间刷ins,在首页上看到共同朋友和梅根发了一张带小狗滤镜的视频,觉得很好笑,就问朋友“那个女孩是谁”。

朋友觉得两个人都刚刚单身,应该撮合一下他们,让他们换个心情。在梅根同意下,朋友给了哈里梅根的联系方式,并告诉梅根“这是王子,你好好把握”。

梅根表示:“我根本没搞明白哈里王子是谁”。她浏览了哈里王子的ins照片,觉得他拍的非洲风景挺有趣,于是两人开始在网上聊天。

后来他们一起吃了几次饭,很快就爱上了对方,不过这之后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都处于异地恋状态。

4、梅根初次见凯特场面尴尬

梅根回忆第一次和威廉凯特夫妇见面,他们在家中一起吃饭。

梅根上去就要拥抱两人,搞得威廉和凯特都有点无所适从。这之后梅根才明白,英国人不太喜欢身体接触。

她也意识到,原来王室那些规矩并不是只在工作时遵守一下,回家就能做自己了,英国王室的规矩是刻在成员们血液里的,每时每刻都要遵守。

5、第一次见女王不会行礼

梅根对英国王室的等级制度和家族庞大程度只有模糊的概念。直到哈里把她介绍给女王之前,问她会不会屈膝礼时,她还以为哈里在开玩笑。

作为美国人无法想象为啥一家人还要互相行礼。

梅根调侃道,对她来说屈膝礼就跟中世纪骑士比武一样陌生又古老,所以最后她对女王行的屈膝礼是这样的:

6、梅根分享与菲利普亲王趣事

梅根在片中表示她很喜欢王室大家族的感觉,第一次圣诞节聚餐让她感到了温暖。当时,梅根坐在菲利普亲王身边,一直在和亲王说话,亲王也一直在笑。

梅根很激动地告诉哈里,他们相处得很好。哈里一盆冷水泼在梅根头上:“我爷爷耳背,他应该一句话也没听清。”

7、哈里:梅根很像戴安娜王妃

第一集以哈里成长的脚步为线索,回顾了哈里的童年,尤其是关于母亲的这一部分。和现在尴尬的家庭关系不同,哈里说自己幼年过得非常幸福。

在罕见的王室录像中,还是幼儿的哈里和威廉一起瞎弹钢琴,查尔斯在一旁鼓励“再大点声”。

查尔斯还做鬼脸逗孩子,这么温馨的场景的确不多见。

但哈里说,母亲去世后,他就不太有婴幼儿时跟母亲相处的回忆了。因为那段时光太美好,回忆起来会难过,所以内心已经把这些片段封存了。

哈里提到,他从小就生活在狗仔的追击下,他们经常会被几十名记者包围,并被迫在他们面前微笑挥手。

戴妃为了让孩子们生活得轻松快乐一些,充当起了为威廉和哈里挡镜头的“保镖”角色,曾经在一家人去滑雪的时候直接跟狗仔对峙。

然而戴妃最终在摆脱狗仔追车的过程中死亡,再也没有人帮威廉和哈里挡镜头了。

哈里表示,自己之所以喜欢梅根,是因为梅根“在很多方面都和我的母亲非常相似。她们都很有同情心,很能共情他人,梅根让我感到了温暖。”


阿奇触摸家中的戴妃画像

哈里还说母亲去世后,他基本上被查尔斯抛弃了,得不到情感支持和帮助,也不能在公众面前露出难过的神情。

他在多次前往非洲与当地王室交往的过程中,反而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哈里甚至表示,他实际上就是被莱索托的“第二家庭”抚养长大的。不知道查尔斯听了会是啥心情。


莱索托王子和哈里在当时都失去了母亲

8、公开恋情前最后的“疯狂”

梅根透露在两人公开恋情之前,一直像做贼一样小心翼翼,就是害怕被狗仔发现,影响正常生活。

朋友告诉梅根,如果你在英国有什么想逛的景点,抓紧这个时间去,公开之后你就再也回不到以前的生活了。

梅根和哈里公开前的最后一次“疯狂”,是与尤金妮公主以及她现在的丈夫一起开万圣节派对。

梅根回忆,这之后不久恋情就被曝光了。和哈里说的一样,她再也不能回到从前了。

哈里和梅根穿着飞行员的衣服,玩得非常开心。

9、梅根曾被狗仔跟踪、潜入房间,揭露英国疯狂狗仔文化

纪录片中解释,王室进入现代后与大众达成了共识,王室的存在建立于他们能娱乐大众的基础之上。

王室成员有义务牺牲一部分隐私,甚至配合记者们,来保住君主制。

英国有一个叫“王室轮值媒体”的名单,在这个名单上的媒体有权追踪任何跟王室相关的新闻,即使对某些成员出言不逊、乱写一气也不会被除名。

相反,如果王室成员总是不配合记者,他们就可能被造谣,或被挖掘黑历史。

查尔斯都承认,这样的系统下,他们几乎每天都生活在无孔不入的镜头下,每一个动作都会被记录在案。

“如果你不能在内心中找到在这种情况下活下去的方法,那你就可能疯掉。”

梅根和哈里公开后,梅根经常从片场出来就坐飞机去英国看哈里,下了飞机要躲开狗仔,每天都在追车、易装、躲人。进到宫殿里过两天二人世界,就要飞回北美拍戏。

梅根在美国也得不到安宁。一开始她看到有记者拍照,还会挥手甚至客套两句,哈里很快就制止了她。

王室的宗旨是不给予任何回应,因为小报会利用你的反应写各种天花乱坠的新闻。

梅根的家周围全是蹲守在各个草丛、墙角的狗仔。家门前停着6辆车,每辆车里都有四五个拿着摄像机的男人,她求助哈里,哈里也没有办法。

梅根还提到,有小报记者为了打探她的消息,挨家挨户敲邻居的门,甚至买通了一个邻居去梅根家偷偷装监控摄像头。

梅根周围的熟人、儿时玩伴、演艺圈同事也都深受其害。甚至他们的父母和家人都被狗围追堵截。

狗仔从剧组买梅根的行程,在山坡上用大长焦偷拍她,闯入剧组的房车搜刮消息。梅根表示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恐怖的事,她不得不学会全天都拉着窗帘生活。

10、梅根童年秘照大曝光

纪录片第二集主要讲了梅根的童年和成长。

有非常多她小时候的照片首次被曝光:

梅根在父母离婚后就一直生活在一个黑人社区,她认为自己从小到大并没有受过歧视,但与哈里恋爱后,她发现英国种族歧视的环境和美国不相上下。

纪录片里还特意提到梅根曾经和父亲的关系很好,她说自己是一个“爸宝女”,但是因为父母离婚,经常会感到孤独。

片中再次提到梅根引以为豪的“性别歧视”广告投诉成功事件。她给当时的自己定义为“小活动家”,非常关心社会事务。

除了跳踢踏舞之外,梅根还是话剧社的常客。闺蜜竞选学生会长,她曾做过竞选经理。

也因为父亲是灯光指导,她常有机会去摄影棚参观甚至当个小群演,这是她后来成为演员的契机之一。

11、哈里曝王室成员不满梅根搞特殊

目前放出的几集纪录片中,英国种族歧视问题是笔墨最重的。

两人恋情曝光第一周内,英国媒体把梅根描述成“真实版《冲出康普顿》”。这是一部讲几个黑人小孩闯出贫民窟最终变成世界著名说唱组合的纪录片。

英国媒体暗示梅根和他们一样,鸡窝里飞出金凤凰,口气颇为不屑和骄傲。

看到这个标题哈里和梅根都震惊了。哈里想给梅根鸣不平,王室有几个人告诉他:每个嫁到王室的女人都要经历这些,这就像她们的成人礼,我们的妻子也被这样对待过,也都挺过来了,你为什么要搞特殊?



12、梅根抱怨进王室后无人指导

梅根表示两人订婚收到了亲朋好友的祝福,但她一直很无助,因为她什么规矩都不懂,在女性穿衣服的礼仪上,哈里完全帮不上忙。

所以她只能自己摸索,在慌乱中参加了首次亲民巡游,忙乱中连衣裙的拉链坏了,最后还是用别针别起来的。

梅根表示,不像《公主日记》里的安妮海瑟薇有一位导师,能告诉新晋公主需要做什么。她什么都不知道,最后只能去谷歌上学英国国歌,学屈膝礼。

穿衣服不敢穿太亮眼的颜色,所以一开始总是穿王室不太爱穿的白色和驼色。她表示,这里有太多她不懂的惯例,她不是故意想叛逆的。

英国媒体回击了这个说法,表示女王安排了专门的助手给梅根,帮助梅根理解王室的生活。

13、狠批殖民帝国历史,哈里为无知道歉

让英国人最破防的是影片的第三集。纪录片中痛批英国殖民历史,黑奴贸易,歧视被殖民国家。

还给如今的英国取名为“帝国主义2.0版本”,说如今英联邦除了公关能力更好了,种族歧视的毛病一点也没变。

这段描述之后,哈里开始“洗白”自己。他年轻时曾经被拍到穿纳粹军服参加派对,引起轩然大波。

哈里在纪录片中道歉,并表示这是自己这辈子做的最错误的一件事。

他还说自己在伦敦找了一名拉比忏悔,在了解了犹太人被屠杀的历史后幡然悔悟,从此更加重视种族平等,为过去的自己赎罪。巧妙地把自己从刚刚英国“人均歧视黑人”的地图炮里择出去了。

别看后三集影片还没放出来呢,英国人,尤其是被点名的英国小报和英国政客一整个大破防。

小报一天写了30篇骂哈里和梅根的文章,政客们指责夫妻俩为了1亿美元的高昂报酬“脸都不要了”。

有人提到,夫妻俩今年参加女王白金禧年庆典时,没有经过女王同意就带了摄制组来,根本不尊重女王。现在在美国住着用查尔斯的钱供起来的豪宅,还要卖惨,实在看不下去。

英国政客法拉奇说,从短期来看,这个纪录片系列是为了圈钱,为黑而黑英国王室,而从长远来看,这是梅根在建立一个平台,让梅根可以在美国开展她的政治事业"。

其实英国人现在破防还早了点,以目前的叙事看来,后三集会讲哈里梅根婚后到离开英国这段时间的故事,这才是真正的爆炸点,谁都不知道会有什么事发生。

大家拿好小板凳,等报妹再探、再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准推送广告侵犯个人隐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