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主企业怎么实现内河水运国内物流运输的高效管理?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线上线下加快融合,网络货运、智能匹配、数字化服务平台、无人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智能发展、成为新时期物流行业的新风向,为物流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1年3月,由北京弘帆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长航货运有限公司、南京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长江航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安徽省航运商会等重点涉及煤炭运输企业联合起草《煤炭内河水运物流服务通用规范》,规范对涉及煤炭生产制造加工和煤炭运输企业,都明确规定煤炭内河运输物流信息服务要求:  1、应用物流信息技术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物流信息服务。推进互联网+建设,逐步达到物流过程可视化、透明化、流程化、数字化的管理要求。  2、长期批量运输服务企业应具备全程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具备托运人管理、承运人管理、收货人管理、船舶档案管理、船舶定位跟踪、货物跟踪、船舶调度、航线查询、在途管理、单证管理等功能。不能提供完整信息的,可委托第三方服务平台提供。  本项规范已于2022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据笔者所知,湘煤(湖南煤业)集团,作为湖南省煤炭供应龙头企业,服务众多像大唐电力、华电集团这样的煤炭终端企业,于2021年5月斥资3000多万元重点建设湖南省煤炭大数据中心应用系统,其中在一期项目规划建设中明确指出“通过打造七个子系统,一个客户端,一个指数,一个体系”相互结合,其中就涵盖了煤炭物流配送服务子系统,将传统的交易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进行统一整合。正如湘煤集团所关注的趋势:重点智慧化信息化手段不仅应用在采煤环节,煤炭运输也离不开数字赋能。系统上线近1年后,作为煤业集团旗下数字化建设服务的核心单元的湖南省煤炭大数据中心,为完善煤炭物流配送服务系统,实现公、铁、水多式联运的数字化、智能化全覆盖应用,近期和安徽彦思信息科技进行商洽,利用彦思科技在水运物流的领先船联网、和水运人工智能技术和多年水运物流实际运营经验,将目前系统所涉及的水运物流业务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升级,既是考虑到集团物流业务的实际需求,也是作为区域行业标杆企业的担当体现。  彦思科技,通过自身多年行业经验积累和技术沉淀形成了围绕煤炭内河水运提供了一整套智能化水运解决方案,通过结合自身智能水运物流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即可做到:  1、高效化运输管理。平台在煤炭企业的水路运输过程中做到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可自动监控船舶运输过程中各节点状态。  2、便捷化运力管理。平台可在快速部署应用场景的同时对运力档案、船舶方案、船舶轨迹等数据进行安全保护,实现多场景多模式实现运力监控及共享。  3、数字化智能大屏。平台定制化的运力数据大屏可以将运输各个流程的数据展示出来,更加便于煤炭企业提升物流管理能力和业务管理水平。  4、强大的轨迹查询。平台支持船舶轨迹查询时间最长1年,远超行业标杆的时长和数量限制。  5、打造信息管理闭环。平台在煤炭水路运输过程中可实现全程动态系统流程化、实时展示和运输全程的信息规范,保障业务管控。  6、数字化运单管理。平台可通过工具的介入支持手动录入和系统集成,适用于多种运输业务场景。同时安全高效的运输档案管理,可自动规整、永久保留,提高管理能效。  7、全方位运输跟踪。平台支持透明和全方位的内部“无感”监管和实时介入,通过WEB和移动端实时查看运单情况,多维度展现。  8、透明化运输协同。平台支持实现订单计划流转的协同处理,计划信息、运输进度等全程透明。  9、可视化全程监控。平台将每一单的运输全程的节点按照时间先后,清晰展示,也通过对企业所有在运/待运/待卸/卸空的运输计划分类展示,还可通过地图模式快速实现全局展示。  10、移动办公场景应用。货主/货代/船主可通过微信小程序直接操作系统,有效连接货主、货代、船主和客户,实现多方实时协同办公。  彦思智能水运物流管理系统,实现煤炭水路运输计划精细化自动化配置和全程动态高可控管理,并可直接面向终端用户进行自身运力资源的灵活配置和统筹管理,包含船舶运力轨迹查看和港口天气等细化贴心功能。真正意义上为企业实现高效管理、降本提效的目标的同时,彦思科技基于多年水运行业的经验积累沉淀,在融合诸多涉及煤炭水路运输业务流程基础之上极大程度迎合大型煤炭货主和煤炭水运企业关注的煤炭运输模式和场景应用逻辑,力求在遵循用户使用习惯和交互逻辑的基础之上,实现“0成本”上手,全面提升煤炭相关企业水路运输管理效率。  关于彦思科技:  2015年8月,安徽彦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致力于内河航运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作为内河航运的早期一批的创新型物流科技企业,背靠内河航运民营龙头企业,经过近8年深耕细作,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航运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集成作用,推动以船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为基础和工具的航运经济发展新形态。致力于加强企业上下游合作伙伴间的业务协作、资源整合,助力企业优化贸易、运输、审核管理数据分析流程,适用于建材、煤炭、有色金属,粮食,纸业等大宗行业领域水路运输业务,助力智能化水路运输高效管理。  关于湖南煤业集团:  湖南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湘煤股份”)是湖南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整合优质原煤资产,联合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国电益阳发电有限公司、湖南涟钢、湘江产业投资、湖南发展集团、兴湘集团等六家企业于2009年6月发起设立的以上市为目的的股份公司。公司原名湖南黑金时代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6月更名为湖南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证券代码:837893。公司目前拥有全资、控股子公司22家,拥有煤矿29处,员工总数20800人。  公司始终坚持“做湖南能源保障主平台”的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立足煤、巩固煤、提升煤、延伸煤,坚持聚焦主业、创新发展,全力打造“省内最大最具竞争力的煤炭供应综合服务商”,到“十四五”末,煤炭产销量达到3000万吨以上,占全省需求的三分之一,主营收入突破155亿元,实现利税10亿元以上,为全省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提供安全、稳定的能源保障!
图为满载870余吨湖北年货产品的中欧班列从武汉市吴家山站开出,驶向德国汉堡。
本报记者 吴 君摄物流网络是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畅通经济循环,扩大高水平开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都离不开强大的物流网络。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近年来我国物流网络建设取得了哪些新进展,还面临哪些重点任务?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企业、专家。交通骨架更加完善,运输服务稳步提升物流支撑总体有力川藏铁路及配套公路、引江济淮航运工程等建设有条不紊,京哈高铁、京新高速全线贯通,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投运,中老铁路建成通车……2021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打造物流网络,设施建设是基础,运输组织是关键。交通网络加快完善的同时,综合运输服务水平也在持续提升。——攻坚克难,保障国际物流稳定畅通。国际海运承担了我国约95%的外贸货物运输量。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全球综合运力最大的航运企业——中远海运集团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努力克服境外一些港口拥堵、“一箱难求”等困难,保持稳定运转。2021年,中远海运集团在全球承运货物13.6亿吨,货运周转量达3.87万亿吨海里,同比分别增长1.2%、4.2%。此外,2021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5万列、同比增长22%,发送146万标箱、同比增长29%,也为保畅通发挥了积极作用。总体看,一个开放共享、覆盖全球、安全可靠、保障有力的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正在加快建立。目前,我国水路国际运输航线覆盖100多个国家,全球海运连接度最高,国际航空货运通航全球80个国家,中欧班列连通欧洲23个国家170多座城市,国际道路运输合作范围拓展至19个国家。——效率提升,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去年‘双11’期间,得益于国内最先进的电商物流智能分拣线,京东在乌鲁木齐市的八成订单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新疆其他地区包裹到达时效也缩短了2天以上。”京东物流有关负责人表示,京东在强大物流网络基础上构建起完善的供应链体系,目前在全国93%的区县和84%的乡镇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调整运输结构、发展多式联运、提升城市配送效率、完善农村物流网络……近年来,我国系统推进物流提质增效。去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完成集装箱多式联运量620万标准箱,开通联运线路450条;发展“四好农村路”,村村直接通邮,乡镇快递网点基本覆盖。——补足短板,航空货运等实现较快发展。2021年,民航全行业货邮运输量达到732万吨,同比提高8.2个百分点,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97.2%。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南航大力发展航空物流,依托国内规模最大的波音777货机机队,执飞19条国际货运航线,截至目前已组织客改货航班约1.3万班。“防控疫情让航空货运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以前,我国95%以上的航空货物由客机腹仓运输,这两年通过货机运输的比例不断上升。”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运输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观察到,我国航空物流运力正稳步提升,空域和时刻布局更有保障,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也更加顺畅。2021年,我国全社会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2.4%、6.8%,折射出物流网络建设的积极成效。在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邓延洁看来,近年来我国综合交通网络和供应链体系加快完善,已能基本适应大宗物资、农产品、工业品、日常消费品等各类物流需求。连通水平、综合效率、企业竞争力需进一步提升继续增强网络韧性“当前,世纪疫情交织百年变局,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多变。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物流网络还须解决好结构布局不够均衡合理、内外联通性和总体效率不高、自主可控能力不强等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认为。在不少受访者看来,“内外联通、安全高效”对物流网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多措并举、补足短板,提升物流网络的效率、水平和韧性。更畅通——提高交通网络连通水平。“总体看,国内网络优于国际网络,城市网络优于农村网络,普通网络优于专项网络。”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铁路、高速公路对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城市的覆盖率均超过95%,民航运输机场已覆盖92%的地级市,但综合交通网络仍有提升空间,比如部分战略骨干通道亟须强化、西部地区铁路网覆盖仍须加强,又如部分农村地区、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仍须提升。王微认为,让物流网络内外联通,要从通道、枢纽、网络等方面入手,既整合优化存量物流基础设施资源,降低全程运输、仓储等物流成本,也加快国际物流运力和服务网络调整,建设高时效、多方式的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更高效——提升物流运输综合效率。“欧洲某快消服装品牌,基于价值链和营销策略,物流基本靠航空。产品下线后,1天覆盖欧洲,3天送达全球。更快‘触达’市场,给品牌推广赢得更多时间。”邓延洁举例说,产业链供应链高度融合,物流时间压缩,就能带来更高收益。与产业升级同步,我国物流网络也在不断升级。《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明确目标:2035年,“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基本实现。“建设上,要突出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形成交通网络‘一盘棋’;机制上,要深化市场化改革;技术上,要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邓延洁认为,久久为功、扎实推进,《纲要》会逐步变成现实。更安全——增强物流企业竞争能力。“当前,我国有国际服务网络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比较少,物流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多采取轻资产方式,较难形成稳定高效的服务网络。”王微认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需要我们发展和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近年来,中远海运、招商局、京东、顺丰、菜鸟等企业已在加快海外布局。2021年,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口有限公司第二期股权交割完成,协议收购汉堡港CTT码头35%股份。京东物流陆续在中泰、中美、中英间开通包机货运航线,已可实现48小时“门到门”送达。南航物流表示,将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引进大型货机,打通洲际“空中大动脉”。交通运输部也提出,鼓励骨干物流企业与进出口货主企业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鼓励有实力的物流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物流服务网络。完善交通网络,优化货运服务,加强国际物流合作多措并举推进建设岁末年初,有关物流网络建设的重大进展、重要消息接连传出。2021年11月14日,又一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深圳妈湾智慧港开港。目前,我国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已建和在建规模均居世界首位。2021年12月29日,湖北鄂州花湖货运机场启动校验飞行,为今年如期投入运营奠定基础。作为我国首个专业货运机场,鄂州机场投用后,将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2022年1月,《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相继印发,为今后一个时期物流网络建设绘就了蓝图。“‘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建设交通强国的关键5年。”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着力调结构、优服务、补短板、促创新、守底线,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设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围绕“6轴7廊8通道”加强出疆入藏、沿边沿江沿海、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骨干通道建设;加快国家高速公路待贯通路段建设;加快沿江高铁建设、内河高等级航道提等升级、沿海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建设支线机场、通用机场。提升货运服务能力。巩固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成效;加快发展铁水联运、江海联运、高铁快运等,推动“十四五”时期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推动冷链、城市配送、农村物流等快速发展;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物流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货运物流转型升级。加强国际物流合作。海运方面,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完善全球海运服务网络;航空方面,发展全货机运输,壮大国际航空货运机队规模,完善航空货运枢纽布局;铁路方面,创新中欧班列组织和服务模式,加快集结中心建设,促进开行模式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公路方面,加快国际道路运输能力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和亚欧大陆桥沿线合作,提高运输便利化水平。《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16日
18 版)
经过了5天疏通,苏伊士运河的“世纪堵塞”抢救工作仍在继续。3月23日,苏伊士运河航道被搁浅货船堵塞,经过多天抢救,至今仍无力脱困。荷兰救援专家团队认为,此次造成堵塞的“长赐号”脱困条件远比想像中困难,保守预期可能要耗上数个星期。苏伊士运河开通于1869年,全长约163公里,连接着地中海和红海,是全球最繁忙的海运路线之一。据统计,全球贸易额的12%都要通过其运输,平均每天有近50艘船只通过该运河,单是每日在运河中进出的原油的数量就在100万桶以上。此次堵塞也是苏伊士运河历史上最严重的货轮搁浅阻断航道事故。据《华尔街日报》估计,每天因航道阻断滞留的货物金额高达120亿美元。关于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地位和此次堵塞的经济影响,各家媒体的报道基本介绍很详细,本文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从物流的角度看,此次堵塞对供应链环节各方有哪些影响?面对此类事件,物流企业有哪些应急方案?01运河堵塞的影响介绍影响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国际货运的基本流程。由于国际货运的复杂性,一直以来,国际货运由货代公司、运输企业、发货方、收货方四方协同构成,货代企业和运输企业共同组成第三方物流。以CBX GLOBAL国际货运为例,CBX GLOBAL前方对接货主,后方和船运公司(马士基、长隆等)、陆运(中欧班列)等签订合同,其性质类似于无船承运人。在这个体系中,最忙碌的是货代企业,一方面,他们要结合客户的需求不同给出相应的运输方案;另一方面,还要处理货物国际入关、清关等一系列事宜。由于价格和体量的因素,海运一直是国际货运中占比最大的运输方式。据CBX GLOBAL中国区销售以及市场总监窦丽敏介绍,在不堵的情况下,从上海到鹿特丹的时效约为35天。那么,此次堵塞对于各方又有哪些影响呢?首先是船东,对于当前在等待的船舶来说,堵塞造成航运周期变长,时效降低。数据显示,苏伊士运河平均每天通行量为50艘,目前有300多艘船舶正在等待运河解除堵塞后通行。当然,如果船舶选择绕道好望角,则会增加半个月以上的运输时间,航程增加约1万公里,且额外花费约合300万人民币。但值得一提的是,船东的成本增加是很少的,苏伊士运河一直是埃及政府的摇钱树,其收费是根据每条船的净吨位和运河费率表计算出来的。以1艘5000箱位的集装箱船为例,单向通过运河的价格大概为30万美元。对于大船而言,过河和绕道的成本差不多,只是会增加时效。其次是货主方,货主无疑是此次事件最大的受害者,由于物流的延长,货品交付周期的改变,企业的库存管理将迎来重大挑战,如果企业的安全库存不足,甚至会影响到生产、交付等一系列因素。对此,企业在此次事件后,应该更多的审视供应链的抗风险性,甚至选择其他航运线路,在库存容量和物流运输上面找到新的平衡点。第三是货代企业,作为货主和船运公司的链接方,货代属于轻资产运营模式,在此次事件中,他们做的更多的是提供应急方案以及即时更新每一天的船舶动态。最后则是港口的压力,一般集装箱船到码头后,如果能马上开始作业,即使24小时不停操作,卸一条船也需要12小时。据汉堡港介绍,苏伊士运河“堵船”的时间越久,被延误的邮轮越多,恢复通航后,鹿特丹、安特卫普、汉堡等港口的邮轮数量激增会加重港口作业负担。02 物流企业都有哪些应急方案?“如果是仍未出行的订单,我们就会建议客户选择中欧班列的形式。”窦丽敏表示。中欧班列作为铁路运输,相比于航空其成本就更低,相比于海运时效更高,而且还安全、准时、受自然环境影响也小,其运输网络也覆盖了亚欧大陆的主要区域。数据显示,2020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达3.36万列,运送集装箱近300万标箱,运送货物货值超过1600亿美元。在运输网络上,中欧班列已构成了以西安、成都、重庆、郑州、乌鲁木齐为代表的五大枢纽地区。以郑州为例,其发车辆基本上保持一周5列,工作日皆有发车。由于全球经济的复苏,目前列车仓位仍是供不应求,苏伊士事件更是加剧了这种状态。“中欧班列到欧洲的运输时效大约在18天左右,但目前仓位紧张,从货物进仓到最终出货会比平时多10天,综合时效在30天以内。”对于已经在路上的货物,窦丽敏表示,只能选择等待或者绕道好望角,但绕道好望角,则会增加近半个月的运输周期。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多出来的成本由谁补偿。事实上,货船搁浅并非罕见事故,而是造成运河航运事故的最常见原因,根据安联全球企业与特种事业部(AGCS)的调查显示,过去10年由搁浅引发的航运事故曾发生过25起。此次的堵塞的“元凶”长赐号长400米,宽59米,重22万吨,是目前营运的最大型巨型船舶之一。长度大,意味着转弯半径大,操控不容易,苏伊士运河原来是为油轮和散货船设计的,河面宽度窄,稍有意外,就容易堵塞。从船东角度看,长赐号是一艘日本正荣汽船所有,被中国台湾长荣海运公司租赁的货船。事发后,从长荣海运的声明来看,这次理赔很可能由正荣汽船及其投保的保险公司承担。“正荣汽船”公司也在同日发表一份声明:“我们正与地方当局和舒尔特船舶管理公司合作,试图让‘长赐’号浮起来,但我们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对于给苏伊士运河上航行中及计划通过运河的船只及其相关方带来的巨大担忧,我们真诚地道歉。”有航运律师认为,这可能成为一起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索赔灾难,仅仅是船体和救援机械损失就能达到9亿人民币,而由于堵塞问题短期无法解决,后续的赔偿只会更多。一个好的消息是,目前抢救工作向好的趋势发展,据《今日埃及》报道,当地时间27日,苏伊士运河搁浅货轮“长赐号”开始移动,船只已经向北移动了17米,有积极的迹象表明,由于当天的涨潮,船只将很快重新漂浮。来源/物流指闻(ID:wuliuzhiwe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内物流运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