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什么电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天津影迷幼儿园,微信号:theaterjoker。天津影迷幼儿园豆瓣小组成立于2007年1月。2007年8月,基于杨德昌等电影大师的纪念放映,幼儿园开启线下活动。青年学生及社会各界朋友不断融入观影讨论,现已成为具有稳定模式的民间电影放映组织。本文为2018年一月七日天津影迷幼儿园《轻松+愉快》放映及交流录音整理。耿军导演(左)与主持人金劼(右)1导 演 自 述《轻松+愉快》是另外两个编剧跟我一起合作的,其中一个是刘兵老师,还有一个是电影学院的冯宇华其实每一次写剧本我都不是主题先行,我是那种突然有一天就冒出来一个感觉。拍了这么多年我的演员几乎是固定的,从02年拍第一个短片到现在,剩下来的这些精华都在这个电影里。我们第一个冒出来的形象就是刚哥和勇哥,他们两个相逢,就是遇见了。之后他们是干什么的呢?其实写着写着就写出来了。香皂这个道具在里边发挥的作用,尤其是在我们北方的民间已经流传了很多年了,警方也辟谣说这是假的,说不要相信。这个电影今年年初放完之后,民间流传的这个事儿又升级了,说有一批和尚(把两人综合到一起)从火车上下来,换上服装,拿着香皂(这个电影做完是去年九月份),香皂把人迷倒、抢劫财物。这个传说的升级,他们说跟这个电影有关。(笑)我跟别人也解释过,我们拍这个电影,有能耐的人能学到一门儿手艺,没有能耐的人学会了警惕,我就是没有能耐的人。(笑)其实真的是一开始就写出来了今天大家看到的第一场戏,武术青年被干倒。我在北京住的小区经常能碰到有人手里塞那传单,说先生,游泳健身需要吗,少儿英语需要吗,保险需要吗,你信基督教吗。经常能遇到这样的事儿。我就想他为什么会被勇哥给干倒。后来我明白了,我们经常在江湖上行走,最大的忌讳就是占便宜,就是贪婪。这个是电影的开头。我顺着这个开头往下写,才冒出来了体制内的护林员、破案的警察和基督教小二,包括陈静。故事写到中半的时候我发现我的主题是互害,这个东西一直在心里在发芽、在生长。写剧本的时候,主题是写着写着才发现的。这个剧本是2014年8月份写的,我和刘兵写出来第一稿,之后冯宇华加入。写到了2015年3月份,中间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不停地做修改和调整。剧本一开始的时候话比较多,我其实有的时候不自知,会把对白写得特别多。到现在,包括我自己的观影习惯,我自己的喜好,我对台词越来越谨慎。大家现在看到的片子中,对我来说是没有一句废话。创作初衷到剧本完成大概是这样一个情况。2导 演 访 谈▌联合创作带来新的变化金劼:幼儿园的老观众会知道,耿军导演之前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在天津影迷幼儿园做过放映与交流。我们也知道耿导这么多年用的耿家班的核心班底一直没有变动过,像勇哥、刚哥、老鹤,一直贯穿多部电影。我听您刚才讲,好像这次创作的团队又扩大了,两个新的编剧的加入,跟《锤子镰刀》《飞机》《青年》来比的话,也给这次的剧本带来新的变化。我知道之前的编剧都是您一个人来完成的,那这次联合创作会是什么样的感受?耿军:其实拍到上一部片子《锤子镰刀都休息》的时候,我的监制张献民老师就跟我说,耿军他个人的风格有多强烈,他的副作用、局限性就有多大。怎么才能在他的局限性里面发现新的可能?可能就需要有新的编剧和新的视点进入。我挺认可的,电影是一个群体创作,我对自己编剧这事儿也不迷恋。我和刘兵关系又那么好,和冯宇华的沟通也特别好。但是这个剧作呢,其实是在第一稿剧本完成之后,他俩才开始进入的。它基本保持了刘兵负责把握方向盘、我负责加油门儿(的创作方式),也就是说他提方向、提哪儿不好。因为他是一个知识分子,说话特别讲究技巧。他把狠话、批评的话用特别漂亮的方式,委婉地传递过来。我们三个编剧共同来完成剧作。开拍前张献民老师说,我看完剧本之后闻不到这个电影的味道,这个电影你大概跟我形容一下。我说我要拍一股歪风邪气。他说是聊斋吗?或者《西游记》《指环王》里边,大家经常看到有魔派什么的。我说不是,我说是《新闻联播》一身正气对面的那个歪风邪气。他说这个挺难啊,你试着拍,尽量别用电脑特效。(笑)我试着拍,就拍成了这样。金劼:了解到剧本构成的形式。我在这个电影里边还看到一以贯之的耿军导演作品的精骨所在。比如说整部电影为我们构置了一个荒芜之地,在寒冷的北方。还有一些熟悉的意向也穿插在里边,像暖和的南方。这个意向多次在你的电影里出现过,很有意思。▌需要清醒的信仰观众:耿军导演,我想问您一个问题。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反复出现肥皂的一些场景,还有一些有关宗教和信仰的,比如佛教和基督教方面。还有一点我注意到了,就是两个警察,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你闻这个香皂,一个警察就晕过去了。他醒来之后,另外一个警察问他什么感觉,他说轻松+愉快。肥皂跟信仰,您在拍的时候觉得这个有联系吗?它是不是某种贪婪的反映?
耿军:香皂的第一层面是它的物理性、化学性,能带给贪婪的人一个特别实在的东西。第二层就是它的迷惑性,一个特别简单的具有迷惑性的东西会给人带来什么。我觉得它潜在的东西对我来说更重要。它是一个物体,它能洗手、执行香皂的功能,那个是表面的。它的第二层是我最在意的。宗教方面,我为什么还是用小二这个人物来做基督教的代表,宗教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可能也差不多——有它的迷惑性。我们会经常遇到信佛教或者信基督教的人,对没有信仰的人产生一种优越感,他占有了信仰。我对这些东西内心里其实是有抵触的,有批判的东西在。同时我又肯定信仰,我觉得有就比没有强。其实是这样一个互理的作用。佛教(假和尚,这个角色)在里边更多的是一个行骗手段和骗子的外表,我对我们自己地方的佛教也是有自己的意见的。佛教现在在我们那儿显现的是经济佛教,无论是上香,还是平时卖门票。初一十五上香的人会特别多。我记得一个壮观的场景。你知道很多人会买那种细香意思一下,但是还有很多人他觉得他在这个时刻要靠佛祖来帮他办事儿,他要买非常大的香。那一炷香可能有一米八,可能是一千块钱。一个一米六的人拿一个一米八的香,他有时候就会失控,就会在大堂里边,那个地儿叫三宝寺,我们鹤岗出现羽绒横飞(的景象)——因为冬天嘛,羽绒服给烫坏了,大殿里飘着羽绒这样的壮观场面。对于我来说,见到这些场景,其实内心里面还是有一些回荡的。金劼:挺想看到这个场景出现在电影里面的,羽绒横飞的大殿。观众:小二有一句台词,他说信仰需要冷静,需要一个冷静的环境。这是您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吗?耿军:他的台词是信仰需要清醒,也需要一个清醒的环境。这句话是我特别想说的。需要你不要被蛊惑,不要被迷惑,清醒地去面对它,那当然是高级智慧了。回到个体本身,因为我不是一个有高级智慧的人,但是我对高级智慧是有敬畏之心的。要清醒地面对它,而不是以反常的方式。金劼:刚才这位观众提到警察说了很多关键的台词,包括点题的轻松+愉快,还有一开始说到占小便宜,也是由9527这个警察带出来的。这个也很有意思。耿军:9527(警察)先生确实是对基层窗口我能碰到的那些人的理解。首先它是一个职业,但职业可能也是次要的。他是一个人,一个贪婪的人,用他的职业和他的欲望互动的人。他行使这个职业(的权力),然后又去作他自己的恶,那样一个“职业”和“人”互动的角色。▌有限的成本最笨的方式一点一点拍观众:导演您好,您这部影片成本是多少?您收回成本了吗?这方便说吗?耿军:这个电影是我从02年拍到现在成本最高的一部电影,它的整个制作到2017年年初参加圣丹斯电影节,130万左右吧。因为圣丹斯,北美的这个电影节,它的市场我以前不了解。去了之后拿了一个奖,市场其实是作用非常大的。当然包括欧洲、北美、东南亚,有七十多个国家吧,它的成本已经收回来了,还算幸运吧。我之前是自己赚钱自己拍,没有其他压力,顶多父母会说,你在干嘛?我又没法跟他们解释,我说我在给自己打广告。他说这是什么情况?我说我拍完《青年》之后就会有人找我拍广告。他说你《青年》拍成那样会有人找你拍广告?实践证明我每年没有向家里要钱,尽管每年过年我妈会说,我再给你拿两千块钱吧。(观众笑)我说妈妈,我已经不缺两千块钱了。没有外债,我这钱怎么来的呢?我当然是通过拍广告、拍宣传片啊,但是他们怎么找到我呢?肯定不是金杰介绍的。(笑)说服他们挺难的,我尽量不说服他们,我们之间就会形成一个和睦相处的方式。逐渐地电影拍起来稍微讲究一点,想把它做得更精细一点儿。这个电影是我目前花费最多的一次电影,在这个类别的电影里边,《轻松+愉快》的运气已经算是相当之好了。
金劼:也不光是运气,我们也要承认这是耿军导演多年的耕耘和实力的证明。观众:导演您好。我还想问一些技术问题,您刚才说总共预算是一百三十万,刨去设备出租,还有导演演员的费用,怎么算也不够,您怎么控制制作成本这的?还有一个问题不知道是现场的原因还是声音混响比较大,这是您在这个影片里特意要去做出来的,要表达一种和现实脱离的一种感觉还是说今天条件的问题?耿军:今天放的是蓝光,是立体声,所以他声音的混响可能会稍微的有点大,但放DCP就5.1的了,所以是放映材质的问题,会给听觉上带来稍微混音有点大的感觉。控制预算这件事从我一开始拍片的时候就做了那样的一个比喻,比如说咱们哥两吃饭,之前举过很多次这样的例子,如果有一块钱吃什么,就找一个地买两馒头一人一个。十块钱吃什么,吃包子。一百吃什么,有炒菜。一千吃什么,有海鲜。一万吃什么,咱们可以打飞的去南方吃。拍电影对于我来说可能也是这样的,我要完成它,在这么有限的钱里面。这一百三十多万前期就用了六十多万了,就拍摄,后期还有一半,走影展什么也是算在里边的。一天一万多这样的预算其实就是吃饭,住店,和基础人员的工资。像我的演员都是以误工费的形式,误工费是什么概念,比如说你在天津一个月挣五千,完了之后我给你五千,就是这样的一个方式来一起艰苦奋斗。有几样是省不了的,灯光师是一分钱也省不了的,摄影助理是省不了的。唯一能省的就是导演费,编剧费(笑)还有我的摄影师。就这几块能省,因为有的时候我们会说一句话嘛,这句话特别不要脸哈,不符合商业社会,说你一年搞了是十一个月的商业摄影,你搞一个月的艺术,这对你来说是一个升华。(笑)完了之后他就被蛊惑了(笑)。效果非常好。我自己说服自己的一件事就更容易了,因为两三年才拍一次电影,创作一次不容易,我就把自己所有的能力都用上吧。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方式。现在这个时代跟前些年不一样了,前些年我们二十出头的时候怎么会考虑房租的事呢,怎么会考虑奶粉安全不安全的问题呢,现在大家可能都会有那样的生活压力。到这个时候能找出来一帮志同道合又有专业能力的人就挺难的。人在这个剧组挣这些,在你剧组也挣这些,其实是一样的。在那种情况下就得靠多年的友谊和刷脸,这个电影是很多很多人帮出来的,后来这个片尾的众筹,大家能看到三百多位。我当时特别不好意思,因为我其实脸也挺小的。众筹一开始是每人三百,然后就有人管我要卡号,说我投十份,就三千,还有人投一千。众筹么,就是大家一起发愁(笑),就是那样。完了我说别他妈弄的跟那个随份子似的(笑),像我要结婚了。到后来筹到的钱有七万多吧,在我们拍摄最艰难的时候,那个钱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住的店是五十块钱一天,标间,都是刷脸,朋友帮忙,当地人啊什么的。金劼:我问一下声音是同期录音还是后期?耿军:声音是同期录音,这个没有任何一处是配音。混音工作是这里边挺重要的工作,尽管我拍的电影里边除了我的演员没有其他人,但是我拍的也是生活区,那是有人的。只不过我在最冷的天拍室外,把人给避开。天气预报,明天零下四十度,我们就拍室外。天冷大家就不太愿意出来,出来的人少我们好控制。但是剧组就他妈倒霉,大家都冻得得叻呵的(笑),反正就是用最笨的方式一点点的拍。金劼:我第一次去看这个片子的时候,那时候还是未完成的片子大概是15年,15年可能是夏末秋初。从那个版本到现在我感觉这个电影变化了很多,最终呈现出来这个最终版本我今天也是第一次看到,真的跟之前那个变化特别大,这个变化是完全由你来主导的吗?还是大家商量的过程,这个变化是怎么形成的?耿军:剪辑师郭晓东他是一个剪辑能力特别强的人,他在瑞士学的电影。之前我们在2015年三月开始到九月份拍完其实有一稿是定了,就是你看到的那稿。定完之后我说,先放一放吧,心里边觉得好像哪不对,经过了一周左右的,一点也没看完觉得,不够意思,有点平庸。我说太理所当然了,这个特别顺,从头到尾特别顺,我觉得这不对。之后就推翻了,到第二年的五月份才定稿是现在这个。那个时候我说那个劲儿,我所有的想法和我内心里的东西全都呈现了,可以定稿了。其实越到那个时候越容易拍板,是定了,特别脆。但是那个时候不满意,因为做一个电影不容易嘛,那么多人付出,那么多人帮忙,内心里边压力还挺大的。做完这稿之后我就说可以让这个电影面对所有人了,仍然是一个有瑕疵的不完美的有缺陷的东西,但是我特别坦然。我所有的能力都用上了。▌我的演员在现场是被保护的观众:导演您好,观影的时候我注意到三点特别有诗意的地方。第一个地方是其中一个配角讲到南方温暖天气和穿着裙子的女人,听刚刚主持人说这是以往在您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温暖的南方的意象。第二个就是在警察死去以后,丈夫的角色坐在桌子旁边说,就像是我失去了树一样。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非常深的印象。第三个就是门的特写,丈夫说是时候关上门了,妻子陈静说再开一会儿吧。我觉得这三点是特别能够触动我的地方。所以在剧作上我想问一个问题,这是您初稿就包含的内容,还是之后三个编剧一起商议,刻意加的一些话?第二个问题,我很好奇您在创作的时候和演员互动的过程。是即兴的表演(还是提前设计好的)?印象很深刻的一场戏,是香皂大叔和假和尚一起走在铁路旁边,两个人在发泄。他们一个人是憋着劲儿,蹲着往地下“啊”,还有一个人是仰着头往天上“啊”,那种节奏。还有两个人是一高(一矮),一个人发泄时往高处走,一个人发泄时往低处走,视觉上特别有意思。所以我想问是两个演员很默契的即兴的结果,还是您的设计?耿军:诗意那部分其实仰仗着刘兵老师的鼓励,他以前是个诗人。剧本一开始是写出来了。暖和的南方,都是女人什么的,那个角色是我自己演的。(笑)确实有文本上的一个互动,像《锤子镰刀都休息》,包括我今年在深圳拍的一个短片,叫《独城记》,里边也有,但我给用反了。《独城记》是在深圳,是梁龙和王宏伟他俩演,我在里边写的台词给大家复述一下,特别短的几句。梁龙说,我以前关心全世界,远到布宜诺斯艾利斯,近到这眼前的南头古城。沉默一会儿。他说,唉,现在我只关心不景气的东北。又有点扯又有点伤感,其实是我个人的兴趣。我是东北人,怎么知道南方的呢?其实就是看天气预报。东北在零下四十度的时候,那个可恨的海南,零上二十八度。在我们那儿冻得想哭的时候,(海南的人)穿着短裤、打着伞。但是我四十岁了都没去过海南,就是充满幻想。我前段时间去深圳的时候,深圳也有一个潮汕的朋友,他说我就是想去东北,我都想去那儿定居,我想趴在雪地上。其实是因为不了解产生的好感。再回到这些台词。台词其实写完之后会修改,比如(门)再开一会儿吧,这些东西其实是即兴写出来的,有的地方会修改一点儿。当然要有台词能力才能把这些词儿给说好。再说表演的事儿。表演其实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是即兴的,完完全全是规定性表演,包括他的眼神、台词的间歇和语气助词,都是精雕细刻,拍出来的。最难的一场戏其实就是刚哥和小二吃带鱼那场戏。那个镜头拍了三天,就是因为两个人的那个间隔,节奏,停顿和语气词。因为小二他有点口齿不清,他能把台词说准这件事有的时候都是要靠碰(笑)。其实这种情况下,我们这种低成本的创作是一件特别煎熬的事,因为现场一天的拍摄制作费可能就要一万多块钱。每天现场拍三万块钱之内的都算低成本,也就是说你拍一个月的周期是一百万的成本,我这个拍了五十天。所以我这个每天一万多的制作费。那个镜头拍三天的时候我的制片跟我说他妈的你不能这么拍,你这么拍我们完蛋了,我说那我这场戏拍不好我整个电影都完蛋了,我得对我整个电影负责,我不能对你一天两天负责。每天拍完我都给所有人道歉,我说:不好意思,导演笨,没有办法,让你们受累了。他们说:没事,我们没受累,我们在不远处玩游戏呢。(笑)现在电影所谓的工业化还有那种所谓的信息的传递,二十多天三十多天拍电影,我觉得那些都是有点像催熟。像蒸馒头发酵母。我们小时候发一宿面,现在,十五分钟就OK。其实我真的挺羡慕那些拍半年的,就雕刻时光慢慢拍,我觉得才能拍好。要不就是为了完成,我觉得完成可能做产品更合适,但是想做有点想法的作者电影,完成这件事对于像我这样的笨人可能就稍微有点麻烦。我的演员其实都是非职业的,他们通过这么多年的拍摄,适应了我的摄影机和导演方式,我以前拍摄是现实主义的写实的方式,就是摄影机跟着演员走,他们是没问题的。这两部是我机器定在那儿演员要走位,他们也能够适应。其实是慢慢地教出来。慢慢地他会有个人的特质,因为他们的形象本身就有特质。他们的语言也跟所谓的专业的演员有巨大的区别。这种特质我个人是特别喜欢的,我觉得在电影院里要呈现陌生感,那种好看的广告的那种美法,用光对于我来说就是特别不够意思。我想够意思一点。我想呈现陌生感,同时又要有熟悉的感觉,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有点像好几天不见的恋人的感觉。'唉,怎么瘦了',倒没有那么确切哈。熟悉是什么呢,熟悉就是人之间的事,社会的事。陌生是带来的那种方式的讲述。金劼:这个电影里,我们发现镜头往往是不动的。当刚才他提到的发泄那场戏的镜头动起来,我就会特别明晰的感觉到,镜头它动了。镜头动的慢,人走得快,就互相也产生了一个速度差,就很有意思,有股劲儿就出来了。耿军:对,这个电影里动的地儿不太多。就是门口那儿是动的,还有就是两人喊这块儿是动的。喊这块儿其实我们先彩排了一遍,然后彩排之后又作调整。调整就是两个人别喊到一个方向去,别全都冲着天。勇哥就特别聪明,因为他个矮,个矮朝上,个高朝下。他就能形成一个视觉上的不一样。但尽管这样也拍了接近二十条。嗓子也哑了,因为我们这还有个大远景。远景到后期的时候给剪掉了,远景更费嗓子,我们没地儿躲没地儿藏的。也是导演笨,其实后期可以做的,不用那么喊。演员是需要催眠的,我说远景在大荧幕上看几乎就是近景。他们不太理解,我说近景在大荧幕上看就像你的一张脸相当于半个球场。后来他们看的时候理解了我说的话。演员需要催眠嘛,你得让他足够的信任你。我其实很少跟演员发火,有的时候我发火是我他妈刚才又对自己不满意了,是我发火了。演员在现场大部分时候是被保护的,我也让他们自己保护自己。我说不要开玩笑,不要玩快手啊不要这那的。他说为什么啊,我说因为人他的丹田之气,他的气力精神头是有限的。比如说我把你叫到现场,八点钟你到了。我拍你可能下午四点,你的精神头全都耗没了,到时候你怎么演都演不出来。我说你要保护你自己,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边儿,拿本红楼梦看一看(笑)。当然很难达到了,但我会告诉他们保护自己的方式。▌拍摄设备与后期的问题观众:导演您好,我有三个问题想问。第一个是我看到最开始的天空过曝,我想问您最开始就这么设计是因为宽容度就不够还是您本身就想这样?第二个问题,您说这是一个小成本电影,拍摄周期只有五十天,我想问是用什么机器什么镜头拍的?第三个问题是您比较喜欢呈现东北的样子,因为我本身没有去过东北,就是从你的镜头了解,我想问一下后期是否有调过色,还是机器出来什么样子在影院呈现的就是什么样子?
耿军:开始的那个天空的镜头也没有过曝,完完全全在安全区之内。可能今天的放映是那个灯泡还是那个蓝光的问题,可能会给你这样的错觉。但是我告诉你那个是没问题的。包括结尾那场追逐的戏,我们拍的时候就是天公作美,确实呈现了那样的好看的天,这都是运气,撞上了,赶上了。包括结尾的戏我们拍的时候是没下雪,后来就突然下雪了,下了两个多小时,我们就后期用的时候都是用的下雪的,就是觉得特别好看,也给气氛增加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这个电影是用艾丽莎拍的,是用标配镜头。这款机器是我的好朋友的公司,完完全全的赞助给我的。就是他特别够意思,我帮他干过活,那个活让人给骗了,他又给我结工钱,我觉得他让人骗了三十多万我那么点钱你还给我结工钱,开玩笑呢,我们还是不是朋友了,完了之后他就过意不去,他说哥你什么时候拍,我说我要用你的佳能c300,他说我有艾丽莎你为什么不用,我说那太好了,我就用了他的艾丽莎,用的是标配。我的摄影师其实他想用那个更牛逼一点儿的镜头,但那个镜头我要出去租的话预计会给成本增加三十万,我就劝服我的摄影师,我说我这个电影啊,是一个二流电影,拍好了能到二流的上游,拍不好可能都到三流的上游去了。我说不要太自信,二流电影当然要用二流的镜头(笑),我们就用了那个标配的镜头来完成了这个拍摄。他完成的很好,王维华他这几年是进步特别快的摄影师。第三个问题是调色了吧,这个是非常严重地调了色。因为调色这个工序,也不是说古时候,就是胶片时代配光,它其实是很重要的一道工序。这个电影可以调成那种特别漂亮的那种商业片的味道,当然我没要。我们经过了几次的讨论,他调出来给我们看,最后还是要了这个有一点旧,有一点能在荧幕上和观众产生陌生感的这样一个色调。基本还原了本地建筑颜色,没有美化它。调色那个公司叫HOMEBOY、北京特别有名。我的最近的片子都是他们调的。▌耿导的东北情怀观众:导演您好,请问刚才您在回答中多次提到梁龙和东北。我想问抛开你们的私人交情,您为什么会和二手玫瑰来完成咱们的片尾曲?您的电影和二手玫瑰合作,我觉得这种东西已经形成了很长时间了,这个可以理解为东北文化的产业链吗?
耿军:如果像你说的能形成东北文化的产业链,我回去得和梁龙一人喝瓶白的,如果能形成就太好了。其实我请他们做电影音乐和片尾曲,重要的原因是,我首先是他们的歌迷,我喜欢他们的音乐,喜欢他们的现场,同时又是哥们儿。还有就是我跟他们沟通特别容易,比如说这个电影的音乐做起来那么费劲,因为乐队的形式他和电影音乐还是差别很大的,我们经过三轮的反复录音做成了最终版的,前两轮那些都不用了,是耗费了一些心血。片尾曲是他完完全全独立创作出来的,根据看完片子之后写的片尾曲。有默契,好沟通,他们对电影音乐创作也是有兴趣的。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就是东北文化的这种,像你说的融合,对于我来说很重要。我希望早日形成产业链,早出衍生品。
观众:导演好,我想请问您打算什么时候走出您导演的舒适区,离开您成长的东北的环境,去展示一下您的成长。有没有这样的计划,如果有的话题材大概会是什么?还有一个我没看懂最后的一组镜头,几个人闭着眼走在雪中,尤其是警察,因为他已经死掉了嘛,那肯定是要表达一个象征的意味,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是在生活中的这种无选择中茫然吗还是什么?谢谢。耿军:我个人的成长我没明白是什么意思,就是我都已经四十岁了我还怎么成长。(笑)你是说离开东北环境,离开他们是吧,我为什么要离开他们呢?这个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别不好回答的问题。我可能会拍不在东北拍的东西,包括今年一月份在美国纽约也拍了一个短片,在深圳也拍短片,我在其他地方拍东西是没有障碍的。我的新片也会加入新的演员但他们还在。我特别想构成一个共同成长的美好的幻觉,但我不知道那个是不是幻觉,但我觉得可能是。我特别想共同成长。我不希望某个人,包括耿军或者是其他人,走到一个时刻,完了去跟更牛逼的人合作,我不愿意那样,我不是说他们不牛逼,他们牛逼就牛逼,就让他们牛逼去吧,我觉得他们牛逼挺好的。我其实想能更多的让我们这些没什么能力的人,包括耿军在内,有点儿想法的人,能一点一点地拍点东西或者搞出点创作,能填充这样一个不景气的电影环境吧。我对于现在的电影环境特别不满意啊,我也是一个观众。我那天被刘兵老师蛊惑着去看前任3(笑),出来我想踢死他(笑),他蛊惑我。结尾其实我非常明确地在这里边表达了善意,因为,睁眼开枪他是一个警察,是他的职业,闭着眼开枪是他的本能。这个东西在做后期的时候是打向我,因为四十嘛,四十不惑,我还依然迷惑依然愤怒,我想让这一枪打向我就是让耿军不要麻木。在电影放映的时候是打向观众,也是一样的,我自己在这里是这样恶趣味的善意的一个东西。当然结尾的那个场景大家怎么理解都可以,我希望能有留白,能有回味。我不想每一帧,每一场都有导演自己做解释。当一个电影彻底被做完,它面对观众的时候。电影它有时候是那样的,你说剧本写完了吗,我说写完了,好,这就完成一半了啊。拍,拍完成了,好,这个电影你完成一半了啊。我靠,我说我剧本写完就完成一半了怎么拍完还是完成一半了,他说你还有剪辑呢,当我剪辑完,把电影彻底做完,好,你真的完成一半了。另一半是交给观众的。可以用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和个体的思考去随便解读它,都挺好的,只要你看了它。
金劼:说得非常好。感谢耿军导演今天能带着新片来和我们做这样一个放映和交流。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交流就到这里了,感谢耿军导演,也感谢大家能来参加今天的放映交流,谢谢大家。观众评价用简单的镜头叙述多种情节,故事脉络清晰,人物之间像是各自走动,却又相互关联,牵动情节发展。导演用突发的灵感,描述一段互害的黑色式喜剧。整部电影用冷色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很棒,台词总结:精炼,不失真。——by 张倩幽默的地方取自现实,挺有意思。但画面比较沉郁,始终没有痛快地笑出来,演员很出彩,希望能有更好的结构串联。——by 陆兴庆真实的,现实的,幽默的,从电影中看到了东北的独特之处,发出了会心的笑。——by 俞丽演员镜头感佳,台词小品化,黑色幽默荒诞有料,但感觉表达欲望过满,后半段失控。可用作开玩笑的“金句”很多,底层的尔虞我诈逃不过游戏框架,王维华延续了《清水里的刀子》里的高水准摄。结局略不好玩,喊叫吓坏了睡觉的大哥。——by 王学硕荒诞类黑色戏剧,也很有东北特色。——by 匿名由于本人来自北方,所以对片中所表现北方的大环境还是很能感同身受的,导演很能够将北方寒冷及经济大环境的衰败用这种简单又诙谐的方式呈现在大屏幕上。很喜欢这种批判现实主义的调调。——by 倔强的傻瓜源于现实,高于现实。——by 雪喜欢摄影和二手玫瑰的配乐,派出了东北后工业时代的荒凉和荒诞。导演个人风格很强,人物特色很鲜明,但是台词和情节很散,有些笑点但很可以,看了三四十分钟睡了十来分钟,可能漏看重要情节导致评价偏颇。——by jiangyuchen故事比较新颖,情节设置有趣味,但主线不明晰,没太看懂,人物个性不鲜明,感觉对白都像一个人说的。结尾是大家一起走向地狱(天堂)了?——by 高大葱第一次看耿军导演的电影,情节很新颖,人物表现得很成功,每个角色性格特别突出鲜明,整体氛围比较轻松,但是台词比较难以突出故事内容和人物区别,转折有些生硬,整体来说是个不错的文艺片。——by 阿滢好玩,有趣,不是很理解结尾的梦境。——by 李家桢电影节水平的影片,超现实结尾稍突兀。——by 杨樾色彩,色调特别漂亮。节奏和细节有意思又打动人,加上导演对细节情节设置的解读,让人感觉整部影片很美很舒服。“高级智慧”人人都想占有,但是这部电影没有假装。带观众揭开了骗子所编织的“很香”“带来好运”“可怜”的假象,表面现象,让人松了一口气。——by 刘畅觉得可以拍成个短片。浅白口语化对白台词之间的巨大空挡让人无所适从,人物设定过于符号化。荒诞与严肃诉求之间的节奏把握感觉混乱,脾性不清晰,对中国尤其北方观众来说艺术表现过于肤浅。倒是片中特别是片头的“现成品”静物力量很大,应该是导演辛勤的采集积累。总之,北方很深刻,不过电影提炼得不够。还有,丢树的隐喻挺好,但是有些老套。还有个人好像碰巧没看过耿军导演的其他作品,这部片中选角的故意丑化让我不舒服。如果不是故意的,演员不会都这么丑。对了,摄影还是挺不错的。自觉这部影片讲的是“向善”,一直喜欢这种朴素的影片。落地有声,片尾二手玫瑰的曲儿,有种敲掉和梳理整部影片的小总结,很贴合。总之,看似潦倒的选景,处处透着与人为善的和谐之音。自然轻松的节奏,一步步推进片子向高潮。录音整理\王文婷 yyy摄影\问号 泼猴儿编辑\阿烂 TttM
- FIN -天津影迷幼儿园不是幼儿园,又是幼儿园。微博 豆瓣@天津影迷幼儿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部电影讲述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