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两字生僻字词语两个字?


2024-02-08 10:24来源:
羊城晚报
  中国农历龙年将至,“龘”字一跃火出了圈,成为生僻字界的“扛把子”。
  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主题“龙行龘龘,欣欣家国”,到中国国家博物馆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序厅中出现的“龙行龘龘”,再到时下应景的祝福语“龙行龘龘、前程朤朤”,都引起民众对生僻字的关注和好奇。  据《康熙字典》记载,“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音同“沓(dá)”。“龙行龘龘”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黄德宽介绍,三个龍的“龘”是从两个龍的“龖”发展而来。在《说文解字》中,许慎将“龖”解为“飞龙之状”,也读作“沓(dá)”。“龘”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音义皆同。“在龙年到来之际,用古字‘龘’来体现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希望新的一年发展得更好、更快,龙腾虎跃、龙马精神,这是可以理解的心情。”
  他指出,事实上,作为一个生僻字,“龘”在文字史上几乎没有实际使用过,但是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积淀比较深厚,这些生僻字都在典籍中留了下来。今人从浩如烟海的字典中把它们打捞出来,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特别是近年来汉字文化热度高,与此相关的文创开发等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如果说这些生僻字就此进入汉字的使用流通领域,这却是不大可能的。应该说,生僻字热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虽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应适可而止。”
  作为《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工作组主要成员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军坦言不太赞成过度炒作生僻字,“常用字的学习和使用更为重要”。
  在他看来,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即使是现在不再使用的生僻字,往往也反映了造字时代的文化信息,就像“龘”字一样,是中国古代龙文化的象征,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活蒸蒸日上的美好愿望。但它毕竟是一个时代痕迹很强的字,现在把它挖掘出来,只能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的符号,而无法进入通用字的层面,不符合进入《通用规范汉字表》的条件。  2月5日,红山文化玉龙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上C位亮相。 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观众步入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时,会在序厅看到从1916年到2024年一共十个龙年的相关四字词语,如1916年的“龙德正中”、1952年的“龙行四海”、2000年的“凤翥龙翔”、2012年的“云起龙骧”,2024年则是“龙行龘龘”。
  该展策展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副研究馆员诸葛英良表示,“龙行龘龘”确实是今年热度比较高的一个词,从策展角度选用这个词来祝福2024年,希望国家发展更加昌盛,民众生活更加发达。
  “从展览来说,为什么以‘中华第一龙’红山玉龙起头之后,紧跟着就是甲骨文的‘龙’字,还把馆藏的《龙藏寺碑》拓片拿出来?其实也是从汉字这一角度来讲述龙文化。都说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我看来,汉字其实也是某种形式的图腾,有着强大的力量。我们在序厅墙上挂这些词语来表达祝福,希望观众看到它的形,念出它的音,除了多认识一两个字之外,也能感受到汉字的文化力量。”诸葛英良说。  这一力量也在四个“月”组成的“朤”中传递。“朤”音同“朗”(lǎng),有明亮、光明之义。前程朤朤,即前途光明。  转自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春耕生产正当时随着气温回升,各地农民抢抓农时,积极投入到春季农业生产当中,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随着气温回升,各地农民抢抓农时,积极投入到春季农业生产当中,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01日春花烂漫踏青时春暖花开时,人们纷纷踏青游玩,不负春光。春暖花开时,人们纷纷踏青游玩,不负春光。春暖花开时,人们纷纷踏青游玩,不负春光。春暖花开时,人们纷纷踏青游玩,不负春光。春暖花开时,人们纷纷踏青游玩,不负春光。01日中国国航北京至济州航线复航3月31日,在韩国济州国际机场,乘坐国航济州至北京航线班机的旅客排队值机。3月31日,中国国际航空北京-济州航线复航仪式在韩国济州国际机场举行。3月31日,中国国际航空北京-济州航线复航仪式在韩国济州国际机场举行。01日花开神州春光好春暖花开时节,处处百花盛开,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踏青赏花,乐享春光。春暖花开时节,处处百花盛开,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踏青赏花,乐享春光。春暖花开时节,处处百花盛开,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踏青赏花,乐享春光。31日北京:三地协同 助力就业当日,“第十二届京津冀招才引智大会暨2024年北京市大型春季现场招聘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据了解,本届招聘会共有来自京津冀三地的企事业单位2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近7000个,为广大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供需精准对接平台。31日春茶采摘加工忙随着气温回暖,各地迎来春茶采摘高峰,茶农们抢抓农时采茶、制茶。随着气温回暖,各地迎来春茶采摘高峰,茶农们抢抓农时采茶、制茶。随着气温回暖,各地迎来春茶采摘高峰,茶农们抢抓农时采茶、制茶。31日春日限定!花海列车已上线近日,北京居庸关长城脚下的山花渐次开放。北京市郊铁路S2线列车穿行于花海间,成为春日里一道美丽的风景,吸引不少游人前来赏春。北京市郊铁路S2线列车穿行于花海间,成为春日里一道美丽的风景,吸引不少游人前来赏春。30日山东港口日照港:着力打造北方能源枢纽港3月29日,在山东港口日照港岚山港区30万吨级油品码头,船舶停靠进行卸油作业(无人机照片)。近年来,山东港口日照港充分发挥联动陆海、东西互助、衔接南北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北方能源枢纽港,目前已建成4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30日湖南长沙:浪漫夜樱引客来3月29日,游客在长沙市晚安家居文化园的樱花树下游玩(无人机照片)。近日,湖南省长沙市晚安家居文化园里樱花盛放,许多游客选择夜赏樱花,感受春天夜晚的浪漫。近日,湖南省长沙市晚安家居文化园里樱花盛放,许多游客选择夜赏樱花,感受春天夜晚的浪漫。30日“奋斗者”号完成首次爪哇海沟深潜任务当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返回海南三亚。据悉,此次爪哇海沟联合深潜科考,也是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发起的“全球深渊深潜探索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进一步加深对全球深渊地质生命过程与地球系统演化的认识。29日载入更多资讯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散步一等奖教学设计(通用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散步一等奖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到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1、读准下面这些加点字的读音。  散步(sàn)熬(áo)咕咕(gū)  分歧(qí)霎时(shà)粼粼(lín)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信服:相信并佩服。  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3、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生,重庆人。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著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三、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把握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的语气和平稳的语调,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并思考下列问题。  1、散步的地点在哪?哪个季节?哪些人物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散步的季节是:初春;散步的人物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步的过程发生了分歧。  2、分歧是怎样产生的?  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3、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母亲固然听儿子的,但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下,更爱孙子,“变了主意”走小路。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4、在解决分歧的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研讨中对每个人物作简要的分析并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注意品评,读出感情。  (1)可以说每个人做得都好,因为“我”:孝顺善良;母亲:慈爱亲切;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乖巧。  (2)家庭成员之间不存在权力的大小,他们之间好像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关系链,那是因为有亲情。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出这种永恒的情感,阐释了一个重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5、在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文章告诉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所以“我”感到中年人的责任重大。  6、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对于“我”和妻子来说,背起来应该很轻松,可为什么我们都走得很慢很仔细?  答:“我们”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小孩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7、这是怎样的一家人?  答:互敬互爱、温馨幸福、融洽和谐、尊老爱幼。  (二)深层探究  1、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答:这句话表达了文章主旨。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为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答: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一处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出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即:对家庭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和重视。  3、作者选取“散步”这个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逐步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和睦、互敬互爱的关系。那么作者是怎样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呢?  答:通过散步,体现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我的母亲老了……她总是听我的。”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在外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尊敬。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亲对孙子的爱护。  (三)语言品析  1、写景的句子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段文字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2)她的眼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师生适时点评)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样的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比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1)有的浓,有的淡。  (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3)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4)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5)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6)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7)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作用: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4、含义深刻的语句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是家庭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儿子两者间的“分歧”,会影响家庭和谐。“我”把这种“分歧”的处理看得很重,可见“我”对家庭的重大责任感,表达了“我”对母亲、儿子两人浓浓的亲情。  【小结】本环节意在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美点,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美”的感觉、表达“美”的感受、增强“美”的判断、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帮助学生养成一种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观察课文的角度与视点。同时指导学生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样的语言,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要的只是一份朴实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  (四)写作技巧  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有怎样的作用?  生甲: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大词小用。文章以平常事来探讨家庭伦理中的大原则,中年人在家庭中的作用,由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行为到原则,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几处大词小用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展现了作者的匠心。  生乙: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母亲不愿散步却让“我”劝出来了,大小路的分歧及其解决――“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却改变了主意。亲情、伦理、人性的亮丽之光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得熠熠生辉。  生丙:语言平易朴实却生动活泼,内涵丰富,音韵铿锵。全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不少句子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温馨,不少句子言微意远,意在言外,含义丰富。句式的整齐与错杂,语意的对称和反衬,似乎都是信手拈来,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  四、板书设计  开篇点题:写一家人一同在田野上散步  散步散步路上环境情趣  化解分歧――表现亲情  五、拓展延伸  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和同学们分享。  【交流】把遥控器交给爷爷奶奶;主动将台调到戏曲节目频道。  散步一等奖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  1、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2、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词。  2、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⑴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⑵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三、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  1、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1、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3、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四、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五、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1、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2、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  3、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六、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七、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散步一等奖教学设计3  一、定位:  本课的教学,要实现如下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味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语言美,并学习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学生自主诵读、体验、感悟、评价本文的主题思想,并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等活动,获得选材和语言表达的技巧;促成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伦理意识的形成,进而获得有意的生命启迪。另外,根据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当今学生只知索取爱,不知奉献爱,“孝道”的传统道德意识普遍薄弱的现状,特拟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树立“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观。  二、切入:  激活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  2、师讲述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的故事  3、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尊老爱幼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散步》的作者)的温馨家庭去感受一下“母慈、儿孝”的氛围吧  三、探究:  诵读设疑: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色  学生概括读了课文后的最深的感受。(提示:主题、选材、语言等  (1)唤起社会“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  (2)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  (3)对称整饬的语言美……)  跳读理解:“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性情怎么样;母亲性情怎样;儿子性情怎么样(“我”:孝,妻子:顺,母亲:慈,儿子:听话)  品读探讨:  1、合作探究  探讨《散步》一文的“三美”即:人性美、景物描写的诗意美和语言美:  (1)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性美的?[文中四人的性情:“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劝母亲散步、又熬过一冬、委屈儿子、背母亲;妻子:温柔贤惠:在外面,总听我的;儿子:听话:天真活泼,聪明伶俐;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改变主意)。他们真诚善良,温和、谦让、体贴,是真善美的典范]。  (2)文章有哪几处景物描写?这样的景物描写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两处: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第二处是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菜花、桑树、鱼塘……,这些景物蕴涵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给人的感受是诗意般的美。]  (3)文章的语言美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试作分析。[一是情趣昂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二是含义丰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仅供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三是句式对称整饬:“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些句子语意对举与反衬,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韵味无穷]。  探究文章选材特点:作者独具匠心,聚焦祖孙三代散步的平凡小事,唤起人们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和补充。教师也参与其中,或引导或补充,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师小结:我们从《散步》这篇散文中品味了洋溢其中的人性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也学到了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那么除此以外,读了莫怀戚的这篇短文,你的心灵你的思想又受到怎样的触动呢?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记得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了关爱,而我们又回报给父母了多少呢?疼爱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孝敬老人则不容易做到。学了本课,你的思想和今后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交流一下。  细读感悟:  1、组合作交流  (1)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人呢?  (2)你的父母给予了你千般的爱,万般的宠,那么你做过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呢?  (3)你看到或听到过哪些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事?  (4)我县电视台要采访我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典型学生,如果你被采访,你想说些什么?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探究成果,并接受他人的质疑和补充。评选出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十位典型  四、拓展:  1、课外阅读“古今孝道”故事  2、两周后召开“我最孝”班会  3、月底召开“古今之孝”故事会(吴孟代亲供蚊噬、黄庭坚为母洗溺器、陈毅为母洗内裤……)  4、阅读课外书: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播放满文军《懂你》的歌曲,以结束本课  五、反思……  附:(一)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  董永原本是山东高宛县的人。东汉末年,藩镇割据,盗贼四起,董永看到山东不太平,就带着年迈的父亲,到湖北德安避难。没过多久,董父得了了重病,请医吃药毫无效果,离开了人世。董永悲痛至极,而且自己为避难漂泊之身,哪里有钱买棺埋葬父亲呢?无计可施。当地有位姓裴的富翁,闻而怜之,就借钱给他,让他买棺安葬了父亲。于是,董永卖身为奴,进了裴家。(这个情节是正史上记载的,根据当时的社会,是可信的。)  一天董永奉主人之命,外出办事。办完事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丰姿美貌的少妇,上前与他攀谈。少妇说:“你没有娶妻,还是一个光棍;我是个被丈夫离弃的少妇。看能否给你做妻子?”董永是个老实人,在当时社会来讲是个忠仆。他回答这位少妇说:“这件事,我自己不敢自专,须禀告主人”。少妇笑说:“痴郎,你怎么这样的怕主人?既是这样,我与你一同前去见你的主人”。董永乃带着这个少妇,同返裴家。裴翁作主他们的婚姻,令成夫妻。并让他们在一百天内,织出三百匹绢布赎身,做自由的农人。从此天起,这个少妇日夜纺织绢布,快速异常,非常人可及。一百天的前一天,将三百匹绢布交给裴翁,裴翁无话可说,按照他自己说的诺言,退给了董永的卖身契,由此,董永做了自由的农人。  董永方得脱离奴藉,少妇忽然向董永告别,说她马上要走了。董永哭着说:“你为我赎身的恩德,我还没有来得及报答,你怎么就抛下我走呢?”少妇答道:“你我夫妻一场,我也舍不得你。但是,我是银河旁的织女,天帝念董郎孝心,令我下凡相助,今百日缘满,当回去向天帝缴旨”。少妇说完便不见了。现在湖北省的孝感,原来叫德安,即是因为董永的孝心感动了天,所以改名为孝感。民间原始讲的这样情节,与后来《天仙配》中的情节不同,但都是崇孝的神话传说。《天仙配》其实是按照这个原始神话传说,夸张成为”老槐树开口做媒“的神话。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是《二十四孝》这本古书中的一孝,中国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代代以此激励为人要讲孝道。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看过中国的《天仙配》,这是我国有名的以孝为主题的戏剧题材传说。这本《重编二十四孝》,我们应该读读,古为今有嘛!  散步一等奖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朗读,较准确地评价作品人物,体味人性美;  3、合作、探究学习,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特别能品味美文的语言。  4、写作短信,表述并感受浓浓的亲情。  学习方式:  朗读、品味、讨论、质疑。  学习步骤:  一、导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一个家庭,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二、朗读课文  三、课文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它是以爸爸的口吻来叙述的,谁能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给同学们讲述这个故事?  四、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以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一个什么样的奶奶、爸爸、妈妈。爸爸孝顺、有责任心奶奶仁慈和善良、爱孙子妈妈温顺明理,也孝顺我乖巧、懂事  五、请谈谈这个家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和睦,温馨。互相体谅、关爱家人。这是个互敬互爱,充满着骨肉之情的家庭。这个家庭是非常团结幸福的,他们都能顾全大局,为他人着想。  六、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进行讨论(提示:从关键句、关键词入手,注意语言的品味)(学生读书,圈点、勾画,讨论。每个小组可由一人记录通过讨论所形成的问题)。  七、学生把有关问题提交上来,老师归纳组合,讨论发言,共同探究。  八、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九、迁移拓展,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以亲情为主题,发一条短信,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  十一、结课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啊!  十二、布置作业  1、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2、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散步一等奖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一篇,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入牧歌式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字里行间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重要阶段,他们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观察生活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渲染亲情  我们的父母为了抚育我们成长,为了生活付出了艰辛的代价和劳动,有道是,没有衰老的残酷怎会有青春的亮丽?父母终有衰老的一天,孱弱的身躯再也担不起生活的重担。作为儿女,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赡养老人。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莫怀戚看他们一家搀扶母亲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大屏)  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  1、师配乐朗诵,学生初步感受亲情。  ⑴标出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抢答文中六要素。(大屏)  3、自读课文,理解亲情;另拟标题,说明理由。(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准备事物鲜花,小组交流后指名学生手握鲜花到讲台回答。)(大屏)  4、请为文中的人物戴上合适的修饰“帽子”。(指名回答,大屏)  三、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学生自己找出认为文中最美、最能表现亲情、最有深意的句子读一读。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是怎样理解“慢慢地,稳稳地”这两个词的意境的?(大屏,指名答)  四、小组讨论问题:  1、为什么“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是整个世界”?齐读体会一下句子的含义  (从字面上看他们走得很小心,很仔细,害怕母亲摔跌,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中年人既要善待衰老的生命,又要爱护幼小的生命这样承前启后的责任。也表现我国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整个世界”是否大词小用?表现我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屏,指名答)  2、你认为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大屏,指名答。师板书:孝)  3、师小结:  (1)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我一家四口人或者祖孙三代;  (2)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后发生分歧,结果我的母亲顺从我的儿子走小路,体现一家人的和睦互敬互爱以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大屏,中心,齐读)  师:过渡语:这样的画面美不美?让我们也融进这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去感受它美,好不好?  五、小组合作,品读课文,美点寻踪,师通过大屏点拨。(大屏,指名答)  《散步》,美在......为什么?友情提示:美在语言、景物、行动、亲情......  师:提要求前后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把讨论结果写下来,每组推荐组长发言、点评)  1、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2、明确:人性美,亲情美如:和睦温馨美  如第四段,齐读体会指导朗读(大屏)  为什么美在写景?与前文写母亲有没有关系?  有,因为母亲战胜了寒冬,战胜了疾病,我希望母亲也像这春天的万物一样充满生命的活力,作者触景生情,联想到生命,感悟到生命(大屏)  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要珍爱生命  菜花桑树鱼塘(第七段热爱生活)指导读(大屏)  小结:  所以作者选择初春有生命力的季节去散步,可见文中的景物描写也不单是为写景而写景,也包含我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语言朴实美,特别是语句的形式显得整齐匀称,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增强了表达效果。  板书:人性美??景物美??语言美  幻灯展示:教师示范语言对称美,将书写美结合,并由学生抄写积累  小结:  《散步》这篇散文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写的是散步,这样一件小事,作者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亲情。  六、讨论:本文的写作特点(大屏:以小见大?一波三折尺水兴波?借景抒情)  师过渡语: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它不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七十多位诺贝尔获得者在联合国会议中达成共识:拯救21世纪全人类最好的方法:在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当中那里才是全人类的希望,因为它符合人性――人类的天性: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可把人类带到和平?幸福?安乐,21世纪必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纪!“孝悌”排在了首位,可见,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意义深远!  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  齐读:《如果爱是左右手》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七、听歌曲感悟亲情(大屏)  散步一等奖教学设计6  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自读课,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旨”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含意深刻句子的理解,赏析一家四口各成员的性格特点,从中体会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以及尊老爱幼的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课上积极营造一种美(人性美、景物描写的诗意美、语言美)的氛围,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文章的主旨美。注重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而文辞冲淡的文章。学习本文的关键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最终领悟作者借散步表达的深意,有两处关键需要注意:一是面对分歧时所作的决定;二是篇末所说的“整个世界”。着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处蕴含的深刻含意,以理解文章关于亲情、责任及生命的主旨。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  体会文章中的深长意味,借鉴“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在合作探讨中提高赏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中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的情感。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重点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难点:  1、文章“以小见大”的语言特点。初步学会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2、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对于这篇文字浅显却含义深刻的文章的教学,要选择的切入点比较多,可从标题来切入;可从“分歧”来切入;可从人物性格特点来切入;可从人物关系处理来切入;可从初春景物描写来切入;可从全文结句来切入;可从情感表达上来切入。  我这次选择了从情感表达上来切入。基本思路是:以情感表达的探究理解分析带动文章语言的品析,以文章语言的品析带动主旨的领悟。这个基本的学习链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根据学情来灵活处理。  2、确定恰当的深化点。  结合对最后一段这一组特写镜头的分析、品读,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内在含义,从而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七、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制作配套的课件。  八、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过程请。  九、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篇蕴涵丰富的优美散文,文中体现了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散步一等奖教学设计7  一、导入  散步时一种非常常见的生活经历。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散步只是一种休息方式,但是在作家莫怀戚的笔下,散步则成了一个凝聚亲情的纽带。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莫怀戚一起散步,共同体会这浓浓的亲情。(教师板书题目和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完成我们的预习导学案。  三、师生合作,探究文章。  1、师:刚才大家已经读过了课文,大家觉得作者的家庭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引导学生从家庭成员的关系角度出发)  2、让我们把自己融入这个和谐的家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额朗读课文,想象这一家人散步的过程,然后抢答下列问题。(多媒体显示抢答题)  ①散步的时间?(初春)  ②散步的地点?(田野)  ③课文中共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我)  ④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如何?(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产生了分歧,作者解决了分歧)  3、请大家用一句话概括上面的内容。  (一家人在原野上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产生了分歧,分歧在亲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关爱中解除了。)  4、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可能有的句子:  (1)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句话从小孩的嘴里出来,显得特别的天真、可爱,可让学生仿读进行品味。)  (2)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教师可不失时机地问:为什么他们都听我的?引导学生探讨)  (3)这南方初春的田野,……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非常普通的景色,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那样地富有诗意,并且使它与庄重的话题“生命”联系在一起,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作者为什么看到这田野美丽的春景会想到生命?”“这与前文写母亲有无联系?”等问题。并让学生动笔仿写,深入理解语言美。)  (4)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这是一句有着深刻含义,富有哲理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在探讨中,应鼓励学生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  散步一等奖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相关词句,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唤醒感恩意识,激发珍爱亲情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  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生活的细节,一次又一次为我们演绎着深沉的爱。散文《散步》,质朴地展现了牧歌式的情景,同样感动着你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散步》。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正音、释词  嫩芽(nèn)熬(áo)  霎时(shà)分歧(qí)  拆散(chāi)水波粼粼(lín)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分歧:(意见、思想。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三、整体感知  听朗读,思考:(学生听配乐朗读)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几个人物?(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4个人)  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3、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和美”)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四、朗读、探究、简析  1、学生朗读课文1-4段:  (1)问题探究一:“我”决定出来散步的原因是什么?(为母亲身体着想)  (2)情景设想:第2自然段说“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要求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3)问题探究二:第4段写了哪些景物?你感悟到了什么?  明确:景物: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感悟:蓬勃的生机,珍爱生命。  2、轻声朗读5-7段,思考下列问题:  A、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分歧)  B、“我”是怎么解决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  C、结果又是如何?(母亲改变主意,顺从她的孙子)  3、读第8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  A、齐声朗读  B、问题探究:  (1)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  明确:“慢慢地、稳稳地、仔细”写出了“我”和妻子的慎重态度。  (2)如何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明确:“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4、朗读课文  五、课文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字词读音和释义,了解了课文的整体含义……  板书设计散步莫怀戚  母亲走大路  散步分歧→{我妻子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走小路  作业布置:  1、精读课文,为下节课重点研读做准备  2、“读一读、写一写”字词注音书写【散步一等奖教学设计】相关文章:《散步》教学设计(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ppt)03-21《散步》教学设计04-28散步教学设计04-07散步教学设计01-31《散步》教学设计06-25《散步》教学设计07-29《散步》教学设计12-06《散步》教学设计12-06散步的教学设计01-15
散步教学设计导入(精选9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散步教学设计导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散步教学设计导入 篇1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朗读、讨论为主的“师生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学法指导]:  1、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阅读时采用圈点批注法。  2、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进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和最佳效果。  [教学用具]:  CAI课件、字词积累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一家四口散步的图片,打出课题,配以轻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经常散步吗?都和谁一起?感觉如何呢?是的,的确很温馨。一家人一起散步应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莫怀戚的《散步》这一课吧!我们可以细细品味作者是如何通过优美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优秀的播音员即使在接到刚发来的新闻时,也能很好地把握感情,非常流利地读出来。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表现吧!  1、一生读课文,其余同学采用圈点法标出读错的字词,读破的句子。  2、卡片出示字词读音,让学生识读熬(áo)、嫩(nèn)芽、分歧(qí)、水波粼粼(lín)  3、本文写了哪些人物的一件什么事?除以“散步”为题外,还可以另拟哪些标题,为什么?(明确:从文章的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可另拟题为三代人;母亲我儿子等。)  (二)跳读课文,局部探究  1、师:理解分析这篇文章有两个关键,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屏幕显示)  (1)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文章反映了我什么思想?母亲是怎么做的,反映了母亲什么思想?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  (2)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2、生跳读课文分析,同桌讨论交流。  3、班内交流。着重理解第二个问题(屏幕显示画面,引导学生将原句进行删改,与原句相比较,从而理解深层含义。)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你喜欢的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幅画面,  同学交流。(大屏幕显示)  师示范如下:  喜欢词语:“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熬”有耐苦支持的意思,而我们平时所说的“渡过”则没有此意。  句子:“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句话把那种蓬勃的生命力写活了。  画面:“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的画面”很温馨,表达出尊老爱幼的美德。  2、本文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找出来,同学交流。(师采用引导法分析对称句是如何造出来的)  如:写“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接着写背的重量,从母亲的体重到儿子的体重,连起来说,就可以造出对称的句子。一个是不算重,一个是轻,扩展一下,说为什么不算重,为什么轻,一个瘦,一个是幼小,再扩展一下,说到身材,一个是高大,一个是很胖。这样就能写出两相对称的句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很轻。”  屏幕出示应用能力板块进入扩展练习:仿照例句,用“虽然……,然而”造两个对称的句子。  (四)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几方面)  说明:师生要边讨论、边练习朗读、边评议。  如: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讨论完这两个问题之后,练习朗读,生读生评,师点拨,以充分体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不要“拿腔拿调”地朗读。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为例,探讨语速、重音的处理,生先读,看看谁读得好,然后分析说明。说明后生再读,师范读。  说明:重音的“重”要适度,不等于“重重”地读,怎样读要靠慢慢体会。语速的处理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要相互协调,所以结尾这句话应读慢些。  三、拓展升华,涵养人格  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四、课堂小结:  由同学谈本节课的收获与启示。  多媒体展示在阳光下的田间小路上,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散步的动人画面,同时配以播放张也演唱的《家和万事兴》的歌曲。  师结:儿孝母慈,其乐融融是我们读了本文后最发自内心的表白,我想这正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真实写照。愿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真诚的关爱你身边的每一位亲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由你们代代相传!  五、课后作业:  1、摘录本节课的优美词句,并争取背下来  2、自选题:(可任意选作其中的一个)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该节课的作业设计,既要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自学能力。)  六、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我  尊老 母亲 整个 儿子 爱幼  世界  妻子  散步教学设计导入 篇2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到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1、读准下面这些加点字的读音。  散步(sàn)熬(áo)咕咕(gū)  分歧(qí)霎时(shà)粼粼(lín)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信服:相信并佩服。  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3、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生,重庆人。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著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三、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把握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的语气和平稳的语调,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并思考下列问题。  1、散步的地点在哪?哪个季节?哪些人物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散步的季节是:初春;散步的人物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步的过程发生了分歧。  2、分歧是怎样产生的?  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3、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母亲固然听儿子的,但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下,更爱孙子,“变了主意”走小路。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4、在解决分歧的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研讨中对每个人物作简要的分析并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注意品评,读出感情。  (1)可以说每个人做得都好,因为“我”:孝顺善良;母亲:慈爱亲切;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乖巧。  (2)家庭成员之间不存在权力的大小,他们之间好像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关系链,那是因为有亲情。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出这种永恒的情感,阐释了一个重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5、在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文章告诉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所以“我”感到中年人的责任重大。  6、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对于“我”和妻子来说,背起来应该很轻松,可为什么我们都走得很慢很仔细?  答:“我们”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小孩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7、这是怎样的一家人?  答:互敬互爱、温馨幸福、融洽和谐、尊老爱幼。  (二)深层探究  1、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答:这句话表达了文章主旨。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为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答: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一处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出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即:对家庭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和重视。  3、作者选取“散步”这个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逐步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和睦、互敬互爱的关系。那么作者是怎样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呢?  答:通过散步,体现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我的母亲老了……她总是听我的。”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在外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尊敬。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亲对孙子的爱护。  (三)语言品析  1、写景的句子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段文字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2)她的眼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师生适时点评)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样的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比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1)有的浓,有的淡。  (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3)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4)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5)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6)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7)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作用: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4、含义深刻的语句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是家庭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儿子两者间的“分歧”,会影响家庭和谐。“我”把这种“分歧”的处理看得很重,可见“我”对家庭的重大责任感,表达了“我”对母亲、儿子两人浓浓的亲情。  【小结】本环节意在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美点,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美”的感觉、表达“美”的感受、增强“美”的判断、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帮助学生养成一种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观察课文的角度与视点。同时指导学生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样的语言,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要的只是一份朴实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  (四)写作技巧  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有怎样的作用?  生甲: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大词小用。文章以平常事来探讨家庭伦理中的大原则,中年人在家庭中的作用,由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行为到原则,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几处大词小用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展现了作者的匠心。  生乙: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母亲不愿散步却让“我”劝出来了,大小路的分歧及其解决——“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却改变了主意。亲情、伦理、人性的亮丽之光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得熠熠生辉。  生丙:语言平易朴实却生动活泼,内涵丰富,音韵铿锵。全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不少句子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温馨,不少句子言微意远,意在言外,含义丰富。句式的整齐与错杂,语意的对称和反衬,似乎都是信手拈来,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  四、板书设计  开篇点题:写一家人一同在田野上散步  散步散步路上环境情趣  化解分歧——表现亲情  五、拓展延伸  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和同学们分享。  【交流】把遥控器交给爷爷奶奶;主动将台调到戏曲节目频道。  散步教学设计导入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  1、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2、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词。  2、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⑴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⑵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三、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  1、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1、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3、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四、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五、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1、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2、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  3、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六、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七、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散步教学设计导入 篇4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重的“爱”。  2、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3、学习对称句。  教学重点:  1、整体感悟课文。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重的“爱”。  2、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3、学习对称句。  教学难点:  1、整体感悟课文。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重的“爱”。  2、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我们闭上双眼,脑海中会浮现很多感人的画面,是谁在日落黄昏倚在窗口焦急地盼我  们归家呢?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细声叮咛呢?当然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中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安适。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一起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莫怀戚的散文《散步》。  二、听文入境  多媒体展示: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一个怎么样的家庭?  听老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思考。  师提问:听完读文,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到一个怎么样的家庭?  抽生回答。  甲:团结的家庭。  乙:和谐的家庭。  丙:友爱、幸福的家庭。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所使用的词语:团结、和谐、幸福、友爱等可以归纳为一个词语:  和谐。师板书:和谐  下面,我们把自己融入这样一个和谐的家庭中,自读课文。  三、读文生情  师出示思考题:听着大家投入的朗读,我仿佛也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通过刚才的读  你一定读懂了很多问题,下面就看这样一个思考题。  多媒体展示:作者在文中写了何事?何人?何景?让一个家庭尽显和谐。  先看第一个问题:文中写了何事?  抽生回答:散步——发生了分歧——继续散步。  师引导学生阐明分歧的具体情况。并板书。  一句话概括: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散步中出现了什么人?文中哪个句子看得出?  生回答: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从课文第一句可以看出。  师出示思考题:人们都说莫怀戚的《散步》语言优美精炼,可是老师在读文时发现了一  个句子:课文第一句。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老师觉得交代人物关系可以更简洁一些,改为:我们一家四口人在田野散步。这样就简洁了,同学们的看法呢?能改吗?  生思考,回答:不能改。文中的句子显得家里每个人都很重要。还交代清楚了一家四口人的关系。  第3个问题:文中写了何景?  生找出写景的句子。  师明确:文中写景的地方有两处,4自然段和7自然段。  下面看这样一个片段。  多媒体投影:课文4、7自然段写景的句子。  朗读这个片段。  多媒体投影思考题。  (1)请同学们思考:这两个片段分别写了初春哪些景色?  抽生回答:  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7段:菜花、桑树、鱼塘。  (2)请同学们思考:从景物描写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呢?  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视生命7段: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珍爱生活  四、赏读入心  师引导学生体味文句之美。  同学们在读这篇文章时,会感到文中很多句子写得很美,其实我也喜欢一个句子。  多媒体投影: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生了解此句的特点。  师投影:对称句的概念。  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句子,我们再去找找。  生找,抽生念。  师投影:文中出现的另外7个对称句。男女生分组朗读上下句。  五、品文入理  鲜花献给可敬的人  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选读课文,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给他(她)的理由。  师小结:意见很不一致,同学们分析得很好,确实,每一个人都做得很好,家庭中也不存在权力的大小。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孝顺父母古来有之,我国的孟子说:  投影:生念。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英国学者培根说: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是人类才有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师说:同学们念到最后一句充满了自豪感,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国的传统美德,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  师说: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  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  在这样一个感人的时刻,请用你手中的笔,把你心中的这份感动写下来。  散步教学设计导入 篇5  教学设想: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因此,我想,在本文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注重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交流,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让这份浓浓芬芳的亲情被学生所感悟、共鸣、升华、传递。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浓浓亲情美。  教学难点:  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亲情  1、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课间播放)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出示一幅反映一家三口去散步的卡通图,引发学生的想象,揭示课题。  导语:亲情是无处不在的,每一个家庭都充满了亲情。家是让我们遮蔽一生风雨的港湾。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跟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那浓浓的亲情。  二、走进散步、感悟亲情  1、听读全文,要用心来听,并留意自己听后的第一感受,按下列句式说一说:  ——(人物)在——(时间)——(地点)  ——(事情),——(结果),我感受到了——  (可听录音或教师配乐范读,目的是以深情的朗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一起走入文本,去体味那浓浓的亲情)  2、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勾画出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并说说你的心理感受.  3、同桌交流感悟。读文中让你最感动的细节、词语、句子,并说说这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浓浓亲情。  三、交流感悟、共赏亲情  导语:让我们来共同分享这一家人的浓浓亲情(学生基本能说出以下句子,再结合学生的所说,适当加以点拨引导分析,并注意抓住重点)  (1)、“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我和妻子是否心甘情愿的背?  明确: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非常幸福、温馨的亲情。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  明确:“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是一个民主的家庭。  (3)、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引导:母亲为什么不愿意出来?而“我”为什么又坚持要母亲出来?母亲为什么又答应了儿子,试想如果“我”依从母亲,把母亲一个人放在家里,老人会怎样想?母亲最后出来了,当时,儿子会怎么劝?(可进行角色表演,劝的过程中可加入文中景色描写的教学,并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母亲和儿子发生什么的分歧?“我”经过思考,作出了怎样的决定?  明确: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我们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景,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引导:这句话可以看出他的儿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儿子这句话极富童趣。他很天真可爱。他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6)、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重点研读)  引导: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为什么要走得慢慢地、稳稳地?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学生畅所欲言:  A、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  B、担心背上的一老一小摔了。  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  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妻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  老师小结:年老的母亲和幼小的孩子,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每个家庭都是如此,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是由每个这样的家庭所组成。因而,中年人肩负的也是一种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并适当的挖掘其内在的意蕴。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7)、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很平常,但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和美的亲情图。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令人感动的亲情。  四、悉心捕捉、诉说亲情  导语: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和自己的父母朝夕相处,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份浓浓的亲情,这份亲情是无声无息的,也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请同学们谈谈平时父母是怎样关心和爱护你的,你又为他们做过什么?  学生准备1分钟。全班交流。  (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感人故事讲出来,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尽可能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关心父母。)  老师也有故事要讲:从反面举例,引导学生明白,要孝敬父母,尊重父母  五、情浓落笔、抒写亲情  导语:对亲情,我们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情浓之时化为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配乐:萨克斯《回家》)  1、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  2、以亲情为话题编一则50字左右的短信来歌颂亲情  3、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  4、根据本文思想内容拟一副对联呼唤亲情(选择其一,畅所欲言)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六、真诚行动,营建亲情  导语: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是父母的无偿给予,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真诚的回报。家的温馨和睦要靠家中每个成员的努力,家的亲情营造建设,需要我们每个人尽一份义务。  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并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七、古今吟唱,传承亲情  导语:古往今来,亲情被善良的人们代代传唱,让我们一起朗读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来结束本课,并祝愿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散步教学设计导入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生字词,理解文章内涵。  2、能力目标:赏析文章美的特色  3、情感目标:理解孝顺是中国传统的美德及青年一代所肩负的家庭的重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2、3  难点:目标3  三、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优美的散文《散步》,散步这项活动,相信生活中很多同学乐此不疲,那么作者所讲述的散步与我们的故事一样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二)检查字词  之前早读课我们对这篇课文做过预习,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信服咕咕分歧霎时拆散水波粼粼嫩芽  (指名读生齐读)  【师】同学们预习,今天我们分为三个步骤深入文本:理解文意、朗读文本、赏析文美  (三)理解文意  1、老师将这篇课文朗读一遍,同学们可以参照屏幕上所显示的问题,试着一边聆听一边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生抢答)  (1)散步的时间  (2)散步的地点  (3)散步的人有  (4)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5)结局是  2、很明显,文章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所以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同学们试着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文意。  明确: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3、读至此处,同学们有没有疑问:祖孙三代为什么要去散步呢?文章中说了,母亲老了,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那作为一个孝顺的儿子是不是应该让母亲多休息呢?  明确: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时候死去了。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  指导:太迟、太迟了总算熬  【师】:初春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母亲熬过了一个酷冬,出来走走,可以唤起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出来走走。  (这里学生可能回答:儿子的劝说,可进一步追问,儿子为什么要劝说母亲去散步。)  初春的景色很美,比如第三段,可追问母亲为什么要欣赏这美好的景色呢?  4、总结:到这里我们明白了散步的缘由、过程与结局,文题散步二字,简洁、准确又富于内涵,有故事的味道又有画面感。理清了文章的内容,我们要把自己对于文章味道的理解融入到我们的朗读中去,下面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  (四)朗读文本  在朗读之前,老师给你们一个小建议:读的时候注意慢慢地、深情地朗读,就好像在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朗读的要求:读出叙事的波折性;  读出角色的差别  通过朗读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理解三个人物的性格:“我”孝顺善良、我的母亲“慈爱亲切”、我的儿子“聪明乖巧”、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五)赏析文美  闻一多认为诗歌有三美:音乐美、建筑美、节奏美,那么我们这篇散文你认为美在何处呢?  1、画面美(主要体现在两处景物描写)  第四段  第六段  2、语言美  (1)小家伙儿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儿子的聪明与天真。  (2)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改句:我们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母亲,我,妻子和儿子。  好在何处:连用两个我的,显示出我与母亲、妻子和儿子之间的深厚情谊;突出我,显示我在这个家庭中责任重大。  联系:文章中显示我责任重大的句子还有哪些?  文章第六段:“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师】在严重历史关头,民族领袖的决策和取向,影响着民族的命运和社会发展。人到中年,“我”是家庭的主脑,母亲、儿子、妻子都听我的。  3、情感美  赏析最后一段(形容词、比喻)  总结:作为中年人,“我”和妻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有一种高度的使命感。  对文本赏析到此处,相信本文的中心呼之欲出:孝顺老人以及中年一代所肩负的使命感。  【补充说明】: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的写作契机是两个。其一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  第二个契机则是较有理性色彩。我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悌”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云云。  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师】可能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中年人的使命感感受不是那么真切,但我们应该体会到父母的艰难,承载着两代人的压力。孝顺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不能丢弃。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用行动关心自己的长辈。  (六)写法探讨  象这样通过一件小事去反映一个大的主题,请你给这样一种写法取个名字。(以小见大)  一滴水可以反射阳光。只要用心去感悟生活,再平凡的事情也能够发掘出深厚的主题,这种写法叫“以小见大”。  活动: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小事,也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下面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事。然后推荐一个同学给大家说说。  散步教学设计导入 篇7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及其难点  1.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2.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  3.通过分析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形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家庭当中的一员,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沐浴着家的温暖,是家的温馨使我们快乐的生活。当我们高兴时,家是撒欢的场所,当我们遭遇困难和不幸时,家又是避风的港湾。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莫怀戚笔下的这个和睦友爱家庭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朗读(配乐)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基调深沉而欢愉,语气温和,亲切庄重,语调平稳。  2.知识抢答  读过课文,老师来考考大家:  (1)散步时间是?(初春)  (2)散步地点是?(田野)  (3)文有哪些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4)散步的途中发生了件什么事?(分歧)  (5)分歧是怎样解决的?(母亲作出了让步,选择了走小路)  (6)请据以上问题的答案概括文章内容。  三、再读探究  1.赏读美句  要求: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讨论:你在这些人物中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  板书设计  母亲――善解人意 我――温和稳重  母子情 珍惜亲情  夫妻情 珍惜生命  祖孙情 互敬互爱  妻子――温柔贤惠 儿子――聪明懂事  3.感悟作者的情意  大家说了如此美丽的句子,现在老师来大家一起赏析这一句“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是怎样理解“慢慢地”、“稳稳地”这两个词的意境的?  ――尊敬老人,爱护孩子。  4.请举一个你身边的例子,说说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师生情、父子情、母子情等。  四、小结及布置作业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写一写“我理想中的温馨的家庭”,作为本周的周记。  散步教学设计导入 篇8  一、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理解课文真实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方法。  2、在合作探讨中提高赏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中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有人说,幸福的家犹如港湾,让我们的心疲惫时靠岸,有人说,浓浓的亲情犹如甘泉,滋润我们枯涸的心田。家因为有了真爱而温馨,因为有了亲情而美好,那么,家究竟是什么呢?是一所老房子,是一张旧照片,还是一种挥之不去的记忆?今天我们来学习《散步》,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进行一次别样的心灵之旅  设计目的:(以优美的排比句式导入,营造美的氛围。让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  (二)新授: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哪些人散步,在哪散步?读课文时要注意这些问题。  2、先看大屏幕,掌握目标  3、然后欣赏一组关于亲情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  4、配乐朗读,想象本文的意境。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我们来探究两个问题)  设计目的:  (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阅读,熟悉课文内容。教师作适当点评,鼓励表扬。)  5、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文中的几个人物谁的权力最大?究竟听谁的,是由人决定的吗?(让爱作主)(教师提醒边看书边划书,并做旁批,教师板书)  老师:一家三代在田野散步,表现出尊老爱幼,互相关爱的浓浓亲情,推而广之,人类的延续,社会的推进何尝不是这种爱的传递呢,母亲爱儿子,儿子孝顺母亲,那文中的母亲,儿子各有什么特点呢?  6、研读探究:  (1)用两个字概括文中人物的特点,你最欣赏哪个人物,为什么?设计目的:(教师发挥引导的角色,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理解。)  (2)找出文中关键语句,体会其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  (3)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4)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文中的分歧。(畅所欲言)  (5)这个家庭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如此和睦温馨?(爱与责任)  7、学生质疑:分组研讨  8、赏析优美语句,从你喜欢的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9、体验拓展:  (1)亲情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停留在作者家中,还弥漫在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需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那你了解哪些亲情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2)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_。”(“和美”的家需要我们用爱去经营,需要我们用责任去支撑。)  老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父母为我们做的太多了,父母的深爱我们无以回报,怎样才能表达对他们的感激,怎样才能承担起家的责任,让父母快乐轻松一些,是我们做儿女值得深思的问题。  (3)谈收获,谈感悟。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欣赏了一篇秀美隽永的散文,就好象沿着心灵的轨迹完成了一次愉悦的旅行,在旅行中,我们体会到,亲情不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不只是父母殷切的希望,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亲情不单是今天课堂上的片刻领会,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悟,去实践。就让我们的小家永远亲情洋溢,让我们的“大家”永远爱意无限,让我们的心灵之舟在“家”这片海域里有所归依,没有终极-----  (四)作业:写作文〈〈亲情树〉〉  放一首关于家的歌《让爱住我家》,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五、教学反思: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小组讨论、揣摩鉴赏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在教学方法上,我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  散步教学设计导入 篇9  【教材及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这样阐述语文教育的作用:语文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为主,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散步》是七上第五单元的一篇散文。此单元所选取的内容主要是有关亲情的文章。结合课程标准来看,单元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浓浓亲情,培养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散步》一文短小精美,适合学生朗读,本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几处关键的词语和句子,从“散步”这件小事中学习作者孝顺父母的美好品德,从而理解全文。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想象更好地把握主题。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及拓展阅读的学习方式  3、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珍惜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揣摩关键语句。  【教学难点】  对于部分中下游的学生来说,理解几处关键句子稍有难度。教师应通过问题引导。  【学法设计】  学生参看《目标》上的《学习内容指要》和《学习方法点拨》,做学习笔记(概括文章内容、查阅疑难字句、赏析摘抄精彩句子),在预习时圈点关键语句。  【预习作业】  1、 预习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查阅疑难字句、赏析摘抄精彩句子  2、 收集古今中外关于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教学设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学们认为自己能做到孝顺父母的,请举手!在不违背是非原则的条件下,自己的愿望和父母的不同时,能够顺从父母的再举手!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做孝子容易,做顺子难。在不违背是非原则的条件下,宽容和忍让也是孝的重要内容。  二、学生预设学习目标  根据导语,学生可以合作预设本课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目标》上的提示提炼归纳,并作适当补充,出示教学目标。  让学生预设学习目标,可以使其更好地明确学习目的,由教师设置变成学生主动参与,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思想。  三、整体感知  学生自己朗读全文并概括文章内容,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  此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教师提示学生可从记叙文的六要素方面进行概括。  精读课文6、7两段  1、教师出示问题组,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面对“分歧”时:  ⑴母亲、妻子、儿子分别是怎样的选择?为什么?  ⑵我最终的决定是什么?为什么?  ⑶事情最终的结果又是怎样的?为什么?  ⑷“分歧”解决了,一家人的关系是怎样的?  ⑸在整个事件中,谁是关键的人物?“我”的身上具有怎样的优秀品德?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由于一家人互相谅解、忍让,“分歧”得到了解决,一家人和和美美继续散步。在整个事件中,“我”是主要的,“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我”作为中年人,责任重大,“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由于我的孝顺,事情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细致揣摩在面对“分歧”时,不同人物的心理及性格特点。从而认识到在出现家庭矛盾时,在不违背是非原则的条件下,应该先顾及老人的感受,特别是孩子,也要学会宽容和忍让,要孝顺老人。  2、教师启发:  看看文中哪些地方还能体现“我”的孝顺?  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细致揣摩语句,例如,我让母亲出来散步、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背着母亲等等。  四、想象训练  想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是怎样一种情景?  教师引导:可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以及景物描写等角度想象情景。特别是想象我怎样扶着体弱的母亲,说着怎样的话等。  此环节的目的使学生从这个细节中认识到在生活中“我”一直是非常孝顺母亲的,把母亲放在第一位。  五、研读探究  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品味语言,体会它们的作用。  学生合作赏析:两处景物描写都写出了春的气息,生命的活力。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最后一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就是整个世界。”  四人小组讨论:部分中下游的学生对于“整个世界”的理解可能有难度,教师可设置问题提示:我和妻子为什么“慢慢地,慢慢地?”  1、怕摔了母亲和儿子,小心谨慎!  2、感到了一种沉重,一种责任的沉重,中年人对家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大责任。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人的生命有三种形态:老年,中年,孩子。母亲、我和妻子、儿子构成了整个世界。因为有了对生命的珍爱,所以有了一代一代生命的延续,才有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教师小结:中年人在家庭中有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对社会而言,则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中年人应有强烈的使命感。作为子女,应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为父母解忧,孝顺长辈。  在此环节中将这两个问题联系在一起,能更好地强调对生命的珍爱,生命的使命感,也使学生认识到做父母的不容易。  六、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在你的家庭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家庭矛盾,是怎样解决的?  古今中外有关孝顺的名言很多,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准备的材料。  通过此环节的交流,增强学生的体验,认识到在自己的家庭中也有类似“分歧”的矛盾,要学会处理,并积累精彩含义深刻的句子。  七、拓展阅读  学生阅读文章《有一天我们也会老》  此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强化学生尊老敬老的意识。  教师小结:在人的一生中,生命的两头(孩提和老年)时都需要人照顾,只有中间(中青年)是照顾别人。尽孝是我们每一个社会公民的责任,记住培根的话吧:哺育子女是动物都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伟大壮举!  小结的目的:强调本文的主旨,深化学生敬老尽孝的意识。  八、作业  1、阅读《三代》,与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  2、教师推荐诗歌《有一天我们都会老》【散步教学设计导入】相关文章:散步的教学设计01-15散步教学设计01-31《散步》教学设计09-15《散步》教学设计07-29散步教学设计06-26《散步》教学设计04-28散步教学设计04-07《散步》教学设计12-06《散步》教学设计12-0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字生僻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