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gle素材管理软件是台湾软件吗

先上结论:智商检测器,花 199 元买一个硬盘炸弹。有关软件的性能细节,本文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事情已经过去一年多,仍然有信徒骚扰我,并且没有什么实质的依据,我也是个普通人,没有什么时间跟他们扯皮,所以本文即日起关闭评论。另外还请奥先生和其信徒搞清楚,知乎不是你们家论坛,有底气可以在问题下回答反驳,举报答案这种不入流的手段,充分证明了你们的心虚。总结一下作者及其信徒对此文的回应套路:我方描述的 Eagle 的运行原理是否有误?——对方没有人敢直接否认这种运行原理会不会对硬盘造成损伤?——对方建议我方多备份,换高级的硬盘是否承认这是软件的重大缺陷?——对方说软件好看又好用,遇到了问题要检讨自己2020 年 4 月 10 日本来这回答我也不打算更新了,毕竟都过去一年了,虽然你期间不断有信徒过来骚扰,我也都懒得回应了,但是你奥革士想要继续骗用户我管不着,但是你泼脏水,我就跟你刚到底!起因:使用 Eagle 是否会损坏硬盘、减少硬盘寿命?首先我要指出你开头的问题:我作为用户能做的只是尽量提出我的问题,需要你自己去验证,什么时候听说提交给微软 bug 要自己买一台电脑了?你作为作者永远拥有无限解释权,所以是否完整提出实例的相关佐证这个说法判定权利在你方,这句话相当于你同时有立法权和执法权,搞笑不?至于隐藏了部分当时的对话信息这一点,你可以提供证据,不要无端造谣。然后我想说说什么评论权限关闭,知乎好像没有这个功能,我只是将你拉黑了,原因?在这件事发生之后,你第一时间在知乎上回复我我真的一点都没看出阴阳怪气,天真的我还真的以为你学到了什么,出于好奇我点开了你的资料,『关注了你』四个大字让我虎躯一震,难道我这微不足道的用户终于收到你的重视了吗?天啊也太幸运了吧,我好想烧香拜佛!——一般人会这么想吗?你关注我干嘛?虽然我有一颗网红梦,但也是挑粉丝的好么。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我承受不了你带给我的视奸感,出于正当防卫的心态,拉黑你,是很合情,也是很合理的吧?下面我来正式一一回应一下你的几个问题:问题一:使用 Eagle 是否会伤硬盘?这个问题的确更应被探讨的地方是「Eagle 是否有不当、不正常的读写硬盘,直接造成硬盘损害」。你可能对简体中文不熟悉,我帮你改正了,不谢。问题二:Eagle 是否有不当、不正常的读写硬盘,间接造成硬盘损害?原文截图你的回答很巧妙地避开了一个关键问题:写入次数,你只说读取缓存文件,其实就是个所有配置文件的合集,eagle 的存储逻辑是,任何一次修改,都会排队分配到各自的那个 0.5kb 左右的文件里,再整体提交给这个缓存文件以便下次读取,所以无论文件多大,都要进行这 0.5kb 的文件写入,所以用户哪怕是整体移动一次目录结构,假设有 1000 个文件,就会读写 1000 个 0.5kb 的文件,你再试试改标签什么的,分分钟翻倍,0.5kb 大不大?不大,多不多?看你存多少了。只谈单个文件尺寸而不谈数量次数的读写过程——这是不是耍流氓?第三段翻译:别人也这么用,所以我这么用没问题。问题是你有人家 Apple 系统级别的优化吗?另外的软件也可能只是限于年代或水平,没有正确的解决方案而已,还是说,你觉得抄作业应该尊重原作者,连错的答案也抄吗?我倒是很同意你第二句,很多用户的确别说深度了解,基本的电脑常识其实都没有,他们可能只会看你标黄的文字,所以把用户体验这本该是服务用户的学问用到了自己身上来回避关键问题的小窍门,在同样是设计师的我这里不太好用呢 ^v^。问题三:载入 Eagle 资源库是否需要很久?写过程序的人最著名的梗就是:这个问题我没遇到过。所以就不是 bug 了吗?首先回应一下有关我的截图问题,这其实是陷入了 eagle 的圈套,在我下文明确说过,在我使用过 eagle 一段时间之后,我的这块硬盘读写速率降低到了 10%,但我当时并不清楚原因,也大意地以为硬盘要坏了,而原文中给出的这张截图,反而证明了这个问题,你们可以看到对 ntfs 格式硬盘的效率影响有多大。至于最后奥先生请我尝试该用其他硬盘进行测试,我最终没有协助测试的原因你们也应该理解,我凭什么自己花钱买硬盘给你做测试?你有心解决问题为什么不邮给我一块你测试没有问题的硬盘自证清白呢?问题四:为什么该答主社区帐号被封禁?这里的原因你写的是维护社区品质,而在当初的回复下你使用的理由是恐怕你自己也实在挑不出问题,才出现前后不一的问题吧?实际上你在封禁我之前已经对我提出的功能性假意产生抵触性回复了,这不是一个理智的开发者应该做的事。而你阴阳怪气的回复,也让我一个人最终决定将你的帐号拉黑,而在拉黑你一年以后你才在自己家里偷偷写文顺便抹黑我,这倒是搞不懂。怎么,这个问题是我提的吗?我拉黑你就不能自己光明正大的开贴回答了?(假如文章观点是站得住脚的,那何必不将你的回答写在这个问题下呢)。问题五:为什么有些用户说 Eagle 数据丢失?硬盘损坏?第一、你既然信誓旦旦地保证 eagle 不会损伤硬盘,为什么要用『假定已经可以证实……』这么心虚的说法呢?难道是你残存的良知吗?如果矢口否认就可以把问题甩给花了血汗钱买你软件反而造成更大损失的用户,那么套用你的逻辑我问一句,别人家软件怎么没有这么高的硬盘损坏率呢?第二、软件好坏什么时候由杀毒软件和系统来决定了?你的标准是杀毒软件不会查杀就代表软件安全吗?杀毒软件和系统并不会将软件自身产生文件读写视为危害,而 eagle 正是因此持续伤害硬盘,你作为软件开发者不会不懂这个道理,居然还以此作为辩解,其心可诛。有兴趣了解原理可以看看其他作者的回答,比如这篇顺便说一句,这位作者本身也是软件开发者,因为与奥先生交流此类问题而被奥先生拉黑。所以这个事情你认为到底是『黑天鹅』还是『幸存者偏差』?可能在我揭发 eagle 的原理之前,你的用户死都想不到自己是正版软件的受害者吧?最后的一些补充:这就叫说一套做一套我自己真正的一些补充:刚好过去了一年多,这不长不短的时间里,通过这篇文章,认识了很多朋友,其中不乏竞品软件的开发者,有希望我做推广或者评测的,我基本都以时间为由推脱了,但是仍然有帮助他们测试以及提出建议,甚至有些交流内容每次邮件都长达上万字,而这些开发者,并没有封我的号或者推脱责任,他们无不用心听取(也可能是假装的hhh),甚至在试用期结束前主动为我提供价值几百元的正版序列号做后续测试,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和对用户的负责,期待未来真正兼顾体验与性能还有友好的售卖体验的产品问世。让我们能够用现实结束这场口水仗。至于现阶段我在使用的软件,仍然是 digikam,需要的朋友可以到我的主页文章中翻看(我已经加入汉化项目,正在尝试完美汉化,当然,恰饭是不存在的 hhh)编辑:三月十九日晚上突然好几个小号在评价里洗白,是不是粉丝群来围观了?你们用着没事不等于问题不存在啊,清醒点好吗?介于太多搞美术的不懂技术,被作者耍了还为他洗白甚至指责我,所以我可以举个例子让你们搞清楚是怎么回事:Eagle 的作者相当于为你们设计了一个 logo,你收到的是一张 1024 长宽的 png 格式的图片,用在网页和包装盒之类小地方似乎没什么影响,但你需要做到巨幅海报的时候会发现,多么高级的缩放软件也不能保证无损。这个时候你想起来跟他要矢量格式了,才发现他把你拉黑了。你在给别人当枪使的时候,想想你背后的奥先生在怎样的窃喜吧。编辑:看来作者根本不想好好做这个软件,用户反馈问题影响你的业绩了是吗。 @奥革士 如果你仔细在他的论坛看,就会发现一个很微妙的事情,用户遇到卡,慢的问题很多。而作者对此类问题要么不回复,要么基本都会归罪于硬盘速度不行。而恰恰是因为这款软件的架构导致会产生大量磁盘碎片甚至影响磁盘寿命。(原因看后面)我因为多次提出这个问题惹怒了作者,2019年三月8日13点10分,我在官方论坛被封号。这软件的底子是烂的,和作者的心一样。使用中经常遇到文件读取缓慢和出错,论坛上经常有人反馈文件丢失,连最基本的导出功能都会出现下面这种问题,不去解决问题倒想着来封禁发现问题的人,你可真棒。我已经把图片导出来了,导出过程遇到有的文件夹几百个文件需要花费两三小时的,进去分别导出子目录就瞬间快了,真是玄妙的软件,最后对比丢了1215张图片,我也懒得查是哪些了,赶紧卸了:导出文件后我以为用的是 Windows 98以下是我的发帖记录,最后面还有作者在回帖中对我的抨击:下面是作者前几天在论坛上对我提出问题后表现出的不满甚至抵触,但是我当时并未在意,毕竟谁都有心情不爽的时候:顺耳的话谁都喜欢听,但如果对问题避而不谈,甚至封杀言论,就值得对这个人的品行产生怀疑了。以下是之前写的测评,现在看这的是打脸图片管理工具 Eagle 测评与设计资料整理心得多数专业设计师都会有自己的素材积累方式,否则遇到灵感枯竭就去网上现搜索,难免有临阵抱佛脚之嫌。有些人使用 Pinterest 和花瓣网之类的图库网站,管理方便,资源庞大,但遇到网络故障还是让人着急,何况把自己的职业积累托付于第三方服务,还是需要以防万一的(Pinterest 在国内已经无法访问,而花瓣网则因自身问题关闭过,都是前车之鉴)。有些人把图存在移动硬盘里,用文件夹归类,系统自带的缩略图尺寸能把眼睛看瞎, 整理方式单一又不便于携带,不同系统下硬盘格式的兼容性也是个问题,而且容易损害,非常致命。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一种完整的方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先后使用过 Adobe Bridge、TagSpaces、XnView MP 等等,不仅功能混乱,界面更是丑到受不了,所以一直没有合适的选择。偶然之下在网络上发现了 Eagle 这款软件。初识Eagle 的思路与常规的图片管理工具不同,首次启动需要建立一个文件夹,它会把所有文件按照自有结构复制到里面,通过配置文件展示整理结果,所以可以灵活安排归类而不会有重复文件的困扰。我在初次打开时收到了资源库已丢失的提示,才发现硬盘中残存着两年前使用过的痕迹,这让我产生了好奇:当初到底什么原因使我放弃了这款软件呢?软件为主流操作系统都提供了版本, 界面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好,中性的色调不会喧宾夺主,功能的布局也相对合理。作为整理工具, Eagle 用文件夹和标签作为基本分类方式,提供多种筛选、排序、搜索和智能文件夹方式为辅,功能多而不杂,可以按照使用习惯自定义分类,基本不存在学习成本。作为看图工具,Eagle 的缩略图可以缩放的范围很大,按 Tab 或在不选择任何图片的情况下按 F5 可以隐藏界面,在找灵感的时候使人心旷神怡,只是图片之间的间隔无法调整,有些可惜。作为收图工具, Eagle 不仅可以导入 Artstation、花瓣网之类的图片, 还整合了很多以图搜图引擎,更是为几大主流浏览器提供了扩展,而且功能很强大,基本没有存不到的图。作为素材工具,Eagle
用 Ctrl + 左键双击单独显示图片,可惜顶端还有一条工具栏影响视线。 不能像 SETUNA、Snipaste、MessiGra
一样只显示图片,无法在使用参考图进行创作时使用,这也是个遗憾。右键可以创建拼图,这个需求是用户在官方论坛简单提出的,作者也就简单的实现了,所以多少有些鸡肋。另外软件为每张图提供了色彩信息,聊胜于无。正式使用我摩拳擦掌,我跃跃欲试,硬盘里上 T 的图片终于可以好好整理一下了,通过简单的拖拽,我先添加了 5,000 张左右的图片,并简单进行了分类,标记,然后关了软件。软件重新打开后会花点时间读取一些分类设置,1.9 版图片存在本机的情况下,使用期间基本不会有卡顿了,于是我把图片转移到了局域网共享盘里,前前后后又导入了几万张,共计 30,000 张左右,然后就出事了。到这里需要说一下我的设备环境,路由器是
WRT1900AC v2,刷了 Openwrt 18.06.2,外接一块 STEA4000400 移动硬盘,5G 无线传输速度在 10~15M
左右,不算快。一台 Windows,一台 MacBook Pro,因为需要两台设备换着用,所以在路由上用 Samba 做了一个 NTFS
格式的共享盘,因此习惯性的把 Eagle 资料库也存在了上面,结果再次打开软件卡在进度条上了:迁移资料库到局域网后首次打开而添加图片的速度更是令人发指:500 张图片存到外网也不用这么久甚至图片拖拽和浏览都出现了长时间的卡顿和加载困难,如果说等待可以解决,那整理图片就是一场灾难,因为配置文件写入速度太慢,我花了几个小时分类整理的图片,完全没有保存!我承认路由器不是顶配,硬盘转速也不够高,网速也不够快,综合性能肯定比不上正牌的 NAS,但这个运行效率一定不正常。我把问题抛到了官方论坛,通过沟通我了解到,作者认为硬盘存取速度直接影响软件运行效率是正常的…… 好像没什么不对,是这样吗?那么淘宝网双十一几十亿的交易量,能承载这种数据存取,服务器用的应该是音速,哦不,是光速硬盘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性能问题爆出的架构缺陷我查看了
Eagle 的配置文件和资料库结构,发现它把每张图单独保存在资料库内的一个文件夹内,旁边是软件生成的 540px
宽的缩略图和图片的整理信息,以 JSON 格式明文保存(数据结构还大量冗余),而软件的配置文件下有一个,甚至数个这些文件的合并版,作为缓存。如果你对硬件知识稍有了解,就会知道,无论是机械硬盘还是固态硬盘,对于小文件(500KB 左右以下)的读写速度都远远落后于数十 MB 以上的文件的,所以软件配置文件越散乱,效率越低,更不要说图片资料动辄要十几万几十万张,结果这个软件还把这个数量乘以三了。怎么理解?假想你的工作是做人口普查,城里有 30,000 家庭,你有两种方案:每天分别按顺序拜访这 30,000 家庭,然后收集整理到一起把所有人都叫到广场里分好小组,每天需要谁直接喊一句让他过来所有人都会选择方案二吧?但 Eagle 偏偏使用了第一种,所以每修改一张图片,相当于要跑一户人家,想象你同时标记几百几千张图片呢?再给他们改个名,再加个注释,分个类?每次都要重!跑!哦!如果图片数量有 300,000 呢?!也许你会说硬盘速度比人腿快多了,但 Eagle 运行在网络硬盘上就基本等于用腿跑,再快的硬盘也会事倍功半。而且 Eagle 是 Electron 开发,相当于网页,性能完全比不上原生软件。更何况大量的小尺寸数据存取对机械硬盘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 NTFS 格式,我那块硬盘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速度降低到了 10% 以下,Windows 10 系统基本都智能磁盘整理,但外置硬盘自己可不会整理。何况,磁盘整理也有可能损坏硬盘。知乎上已经有很多人对软件架构和效率产生疑问了,甚至在官方论坛搜索 “卡” 字也会有相当多的结果,然而作者的回复大多类似或者无视。我终于想起来两年前为什么我放弃了它。这种软件设计方式来看,作者似乎是一位前端工程师,而且是第一次开发软件,经验不足可以理解,但是对这个问题置若罔闻,就不是太懂了,毕竟官网上有很多大公司用户的背书,普通用户也不好说什么,只是感觉现在的软件更像一个完成度很高的 Demo,这个架构方式完全不可能开发多人功能。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如果市面上有任何一款软件功能可以做到 Eagle 的程度,我都不会打这么多字。说归说,软件的本地使用体验是真的不错,既然已有的功能无法满足,我们只好自己想办法。功能补缺单人多设备解决方案基本有以下 3 个方向:云盘,官网有一些国内外主流云盘的共享教程,但受限于免费云盘的流量和容量,专业用户基本不用考虑了。NAS(网络附属存储),应该是最方便的方案,一次购买终生受益。我想重点说一下同步工具,也叫私有云盘,这类软件类似
Dropbox,多年来出现了很多免费开源的替代品,比如 ownCloud / NextCloud、Seafile、Resilio Sync
等,性能表现不一,经过比较我选择了
Syncthing,免费、开源、使用方便,性能高,只是界面比较简陋,同步稍微有点不智能,并不一定最好,但比较适合我。因为上文提到的软件架构问题,多人同步会导致文件冲突造成不可逆的错误。PS:多亏 Syncthing 同步的时候榨干了设备性能导致机器很卡,才揪出来电脑里藏了几个月的木马 233图片查重Eagle 自带了重复图片查找功能,但只能查找重复文件,还容易误判。我本机找到的重复图片,谁能告诉我后面 4 张哪里相似?专业的事情还是请专业的软件来实现吧,我从众多同类软件中选出了最佳的两款:网上可以搜到的速度与结果最平衡的非人工智能类图片查重工具叫做 AntiDupl NET,免费且开源,可以在 GitHub 下载。如果你需要对比影视类图片,唯一的选择是 VisiPics,免费,这款软件把过滤选项跳到 “松散” 对比出的结果最接近人眼。使用方法就不介绍了,需要注意的是尽量在导入 Eagle 之前进行查重,因为 Eagle 生成的缩略图会混淆比对结果,即使排除 540px 以下的比对,还是会有配置文件残留。非要说的话,Windows 下用 Everything 搜索 _thumbnail.png 删除后再比对(你看 Everything 就不卡哦,启动速度也很快),重启软件后重新生成缩略图,比较麻烦,而且有可能误删文件。可以期待的功能万幸的是作者对于表面功能的开发还是很上心的,简单又需求大的功能只要在官网提出就有机会在几个月后实现,目前我想到的功能大概有这么几个:简单的图片调整,色相明度色阶、翻转旋转裁剪,去色反白之类切除黑边、白边,电影截图上下黑边和证件照周围的白边之类图集提取,自动 / 手选 提取 Sprite 图元素生物识别,这个对人像照片整理很有帮助按平均色排序,风景照归类很方便全部快捷键自定义,我真的很不习惯默认的按键结论如果你是单机设备使用,这无疑是最理想的离线管理方案。如果你是多设备使用,需要 NAS 或者架设私有云盘的能力。如果你是多人使用,直接去买花瓣网会员吧,有离线客户端花瓣 Pro。试用期间如果没有意外,我是一定会买的(编辑:发现是硬盘炸弹我是死都不会买了,买过的小伙伴赶紧检查硬盘坏道吧,指不定你的资料就随着你的硬盘去了)尾声金玉其外的产品让深度用户时刻有一种危机感,很影响软件形象。仅靠个人用户的购买早晚会遇到销售瓶颈,不如重构底层还可以早一步开发团队版。褒褒贬贬总归是希望软件越来越好的,不是这一款,就是下一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agle素材管理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