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下这一问一答是什么剧剧?


桃桃淘电影
2020.11.22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本周五,无数朋友心心念念的泰剧《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终于完结了。迄今为止,本剧在豆瓣依然高达9.5分,并且评价人数超过五万。说它是“年度泰剧”也不足为奇。也许你不爱看泰剧、更不爱看腐剧……但是抛开这些刻板的标签,《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依然能够打动你。是的,像我这种钢铁直男,同样被这部剧感动得不行,魂牵梦绕。这就是真正的“出圈”。在真正跟大家聊一聊这部剧有多好以前,其实更想说的是:真的好不舍啊。为什么一部这么好的剧只有五集呢?太短了,可是心还沉浸在那个南洋夏日的普吉岛海滩边,根本就走不出来。似乎一闭上眼,还是能听到那熟悉的“万里江水滔滔未曾能把我阻拦……” 也很想问大家,整部剧里,让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是什么呢?是第一集结尾,两个多年的旧友,终于站在海滩边冰释前嫌,相对着大哭吗?还是他们倚靠在沙滩的吊床上,像树藤一般相依相生,密不可分。还是他们坐在悬崖的海边,一个人唱歌,另一个人翻译中文。仿佛在一遍遍地对彼此表白。还是那个令人无法忘怀的水下之吻。还是最后一集:两人终于携手还愿,从面馆一直跑到海滩。这一幕甚至有种《爱乐之城》式的梦幻感:当镜头随着两人的身影一步步跑向海角尽头时,你会发现,他们沿途经过的,正是贯穿全剧的一个个熟悉的景点。是故事开始和发生的地方。而这一场奔跑,不仅是主角的还愿长跑,也是这部剧向观众作出的、最温柔的告别。《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的神奇之处在于,这部剧似乎是没什么明显短板的。通常来说,这种剧的主演,只要帅就可以了。但是本剧的两位主角,不仅有颜值,演技也谈得上可圈可点。扮演德的普提蓬·阿萨拉塔纳功表演经验比较丰富,在镜头前自然而灵动,完美地扮演了一个大大咧咧的阳光男孩。乍一看或许不够有记忆点,但很快你会爱上他的酒窝。并且他的哭戏绝对足够有感染力。扮演欧儿的克里特·安努艾德奇康,在长相上更贴近中国传统的“漫画美男”。他的表演经验没那么丰富,一开始在镜头前也略显青涩,但却贵在真挚动人。随着剧情的深入,明显感到他的状态也越来越好。更感人的是,连配角们的表现都相当不错。例如女二号。越往后越觉得这个角色是意难平。她坦率、大方、美丽又善良,是同性题材的剧里,很少见的、极其丰满和可爱的女性角色。最终当你看到她和德和解的时候,会觉得,这才是青春啊!敢爱敢恨,敢犯错,也依然保留对彼此的温柔。真好。还有德的哥哥,忧郁挂帅哥,最后安慰弟弟的画面也特别暖,嘤嘤嘤。接下来再说制作。其实已经不需要再赘述本剧的摄影有多好,制作有多么用心了。但即使看到最后,依然会忍不住感慨,真的是太美好了啊!本剧取景于普吉岛,全剧始终都沉浸在一种复古的、鲜艳的南洋美学里。热烈的光和影,人间烟火,烂漫海岛,每一个镜头都如同一场绚丽的梦。一面是海滩:湛蓝的海,金色的沙滩,透亮的天空。一面则是庭院:风情的建筑,碧绿的瓷砖,摇曳的棕榈树。试问谁看了不想去普吉岛旅游呢?(呵呵,虽然也就想想吧)最后,让我们还是把最大的赞美献给编剧。尽管本剧的内核依然是一部青春剧,两位主角也都是高三学生。但明显可以感觉到,在剧作上花了非常多心思。各种隐喻,前后呼应……每一个细节都是有用的,看到最后都会让你会心一笑。同时,为了让这个故事变得更有氛围感,除了将背景设置在普吉岛,编剧还加入了许多有趣的元素:例如主角们对传统“武侠剧”的痴迷,以及“学中文”这个非常妙的桥段。这不仅让我们这些中国观众感到无比亲切。更重要的是,中文本身是含蓄而诗意的,让两位主角之间的传情达意,变得更加细腻和抽象。一句简简单单的“可以吗?”“可以”就仿佛变成了通关密语,令人感到怦然心动。而另一方面,尽管故事被包裹在了如此多的复古元素里,这依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现代爱情故事。instagram和line等等社交媒体深入到了主角的生活里,也变成了他们的爱情工具之一。当你看到主角们的line聊天记录和超级生动的表情包,以及他们是如何互发ins story来吵架的时候,是不是也觉得无比亲切,特别接地气呢?这正是我们在现实生活里会做的事情。这正是互联网时代年轻人们的爱情。于是在这个爱情故事里,复古和新潮形成了完美的和谐统一——热爱看上世纪武侠剧的主角们用ins来谈恋爱。他们既是一群十八岁的朝气蓬勃年轻人,又有着一颗担忧未来与明日的老灵魂。这部剧的另一大好处在于,它对于“恋爱”的描写不是刻板的。此处我们要对标的是其他泰腐剧:大部分泰剧似乎往往都是攻受分明,冰山攻和傻白甜受,壁咚胸咚借位吻,反正怎么甜怎么来。当然,这些剧是轻松无脑小甜饼,同样有自己的市场。只是小甜饼都有创作上限。而《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终于突破了那个上限。例如,很多时候我都会困惑,为什么泰剧的男主角们,对于自己的性取向如此笃定呢?好像泰国真是一个如此开明的社会,直掰弯弯掰直,男朋友女朋友,一切都可以转换得如此自然,天下大同。直到看了《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我才发现,哦,其实原来人家还是会纠结的。对于自己是同性恋这件事,还是会抗拒,会担心家人和朋友的意见,走在街上也会害怕别人的眼光。我也始终相信,一部好的爱情剧,一定要上升到人性的层面。编剧对于人物的描写,不能够仅限于“霸总”“傻白甜”之类的标签。一定要写出有血有肉、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因为要真正爱一个人,就要去了解一个人。好的爱情就像剥洋葱一样。剥开外表、家世、财富……重重的身外之物,还应该能看到两颗心的契合。他们是互补的,是彼此吸引的。他们各自看到了彼此身上的闪光点,像被光源吸引的飞蛾。因为爱上对方,才愿意牺牲一部分的自我,去交换另一个人的存在。而在此层面上,两位男主角德和欧儿堪称彼此的灵魂伴侣。他们既是互补的,又有众多相同之处。在功课上,德是聪明的老师,欧儿是勤奋的笨学生。而在感情上,德是敏感的、自我的、甚至于自我封闭的,他是强势的被动者。但欧儿却很治愈,也很主动。他像一个小天使,包容着欧儿。他是温柔的进攻者。两人的感情模式是很典型的“朋友变情人”。很多时候,在腐剧里,越是强调男主角双方的“攻受分明”,反而越感受不到这种情感模式的张力。而似乎大家都渐渐忘记了,同性之爱的磕点,并不仅仅在于“两个帅哥谈恋爱”。同样也在于,那是两个足够相似的人在谈恋爱。他们应该更有默契,能包容彼此、更能理解彼此。而他们的亲密关系,才会是更加密不可分。当然,这段感情里,最刺激的、最令人怦然心动的地方,就是从友情升格成爱情的一瞬间。这意味着,他们对彼此的渴望和占有欲,超越了社会关系对于一段友情的定义。不同于男女之间“朋友变情人”是水到渠成,同性之间是禁忌的。越禁忌才越有张力,也就越好磕。而《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就很神了。它不仅充分挖掘了“朋友变情人”的磕点,还非常细腻、饱满地展现了这个过程。这两个人是如何跨越了朋友的界限,那种暧昧的气氛是如何产生……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情绪点,都是细腻、准确、非常能让人产生代入感的。例如,两人本来只是互相打闹,但是无意识的肢体接触,反而带来了内心的悸动。这部剧会告诉你,爱是很多细节的抓心挠肝,恋恋不舍,闹别扭和独占欲。是甜蜜的争吵,和双方不断攻防的拉锯战。尽管他们都不肯捅开那层窗户纸,但是感情却像咳嗽一样,根本不可以控制。于是每一次日常接触,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到最后都会变得情意绵绵、变成粘稠而潮湿的情感。好吧,语言怎么说都是苍白的,大家还是自己去看吧。还是不得不说,泰国的编剧真的是厉害啊!真的是太会写了!恋爱大师!瑞思拜!而喜欢这部剧的另一个原因是:它不仅是关于恋爱,更是关于青春。我甚至会认为,这就是一部青春剧。它非常真实,非常细腻,它能勾起我们更多关于十八岁的共鸣。青梅竹马,仇敌变爱人,这些还不足以概括本剧的内核。我相信本剧真正的内核其实是,“学习”和“成长”。首先,他们要学习什么是爱——一开始,两位男主角都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对彼此的感情,他们以为这只是兄弟情。接着,他们要学会如何去爱别人:如何去表达自己的爱,如何去给予自己的爱。这方面,德显然又屡遭惨败。他无数次地吃醋、和欧闹别扭、单方面地给予。显然,最开始的他是相当“自我”的。但是,正是在这个过程之中,他学会了去体谅和感知他人的心意。这同样也是爱的功课。所以我们会感觉到,虽然德和欧儿好像总是在吵架,虽然他们的关系里总是有许多小的磕磕绊绊,但是每次在吵架之后,他们的感情都会变得更好。因为他们在经历一个误解 — 理解的过程。误解来自于一颗敏感的、成长的、害怕受伤的心;而相爱的过程,则是他们卸下自我防备,勇敢地向彼此敞开心扉。于是就撬开了柔软的蚌壳,挖掘到明亮的珍珠。人都是孤独的,我们渴望被理解,也希望能理解一个人。但是这种体验到底是可遇不可求。这也是为什么在看《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的时候,经常会觉得很感动,甚至于热泪盈眶。因为,这两个小男孩,是真的很真诚啊!真诚地去帮助对方,也很真诚地表达自己。越真诚越笨拙,越笨拙越需要去学习。而慢慢变成熟的过程,也就是“成长”了。成长总是指向自身的。在此层面上,你会觉得,爱的作用是变了成一面镜子。德和欧儿,都要通过去爱对方,从而更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最终再去爱自己。欧儿最开始是一个“做什么都只有三分热度”的人,但因为德,他爱上了表演,这是唯一一件令他坚持了多年的事情。而后来,也因为德,他才开始真正思考了自己的性取向。印象更深刻的是,有一次他扑在父母怀里问他们,“爸妈为我感到骄傲吗?”相信这是我们每个人在青春期都想要问的问题:我们害怕如果自己做得不够好、没有实现家长的期待、没有考到高分,就会成为那个讨人厌的孩子。我们都在渴望一份无条件的爱,一生都在找寻安全感。但这份安全感只能是自己给自己。德就不用说了。显然他是那个更别扭的孩子。他始终无法认清自己的心意,不肯承认自己对于欧儿的爱。他复杂的、迂回的心情,也几乎成为了本剧最大的虐点。在另外一部剧里,看到这样一个男主,你一定要大骂他“渣男”,大骂编剧“狂发刀片”。但是,在这部剧里,这样一个优柔寡断、自我矛盾的德,只会让人感到心疼:因为,我们完全明白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一个心口不一的人。编剧把他写得太好、也太真实了。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他的妈妈靠开面馆拉扯大两兄弟。可以想象,这是一个坚强的、严厉的母亲。尽管她爱自己的儿子,但是却未必懂得表达。于是落在德的眼里,他好像变成了家里那个“总是不够优秀”的儿子。尽管他成绩优秀、聪明、有表演天赋,却总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强、不够好,并且有太过旺盛的竞争欲。“竞争”始终是他最大的心结,是他心中的一根刺。因此,他和欧儿的童年友情之所以破碎,是因为“竞争”;他们能够重拾友情,是因为欧儿落榜,他们之间不再存在“竞争”关系。而看到这里,你也会明白,当故事讲到最后,德决定将自己的入学名额主动“让”给欧儿时——这对于他自己而言,是做了一个多么艰难的决定。但故事到此,他的人物弧光也就完成了。他愿意为了爱人而放弃“竞争”,放下自己多年的心结。因此,这份爱让他成长了。他也终于与自我和解了。爱让我们变成更好的人——这才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最理想、最美好的爱。哎,还能说啥呢。期待第二季啊啊啊啊啊2021年快点来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只想和你好好的电视剧演员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