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鞭txt”——民族大迁徙史话(超长.ZT)

上帝之鞭-民族大迁徙史话 神州遗少 zz
&目录 01 冰海传奇 02 蛮族天子 03 千秋盛典 04 分道扬镳 05 黑海霸王 06 波斯战鼓 07 一国四君 08 圣主临朝 09 顿河风云 10 幼鹿谜团 11 死亡之雨 12 东西分治 13 洗劫罗马 14 非洲之角 15 多瑙河畔 16 兄终弟及 17 兵临城下 18 联姻恩怨 19 饮马莱茵 20 百族决逐 21 教皇使团 22 新婚之夜 23 反戈一击 24 自毁长城 25 无敌舰队 26 南欧双骄 27 末代皇帝 28 浴火凤凰 29 高卢新贵 30 东方铁蹄 第一节 冰海传奇 那是两千多年前一个模模糊糊的日子,大约是春季吧。也许就是公元前87年,西汉世宗孝 武皇帝刘彻于这年,在与北方劲敌匈奴进行了为期将近半个世纪、两败俱伤的残酷战争之 后,怀着无尽的疲惫与悲愁撒手人寰,把他那庞大的帝国托付给了匈奴的征服者霍去病之 弟、大将军霍光,以及匈奴休屠王太子、车骑将军金日磾;或者是公元前82年,罗马将军 苏拉于这年在血腥地清洗异己之后,成为那个民主共和国的全权独裁者。据说,当时亚欧 大陆的北部要比现在寒冷得多;但即便如此,早春三月的波罗的海北岸上,还是应该已经 被茂密的绿草和鲜花所覆盖了。然而,这一年却与往年有所不同。干燥的北风继续在这块 后来被称为&瑞典&的土地上肆虐,它掀起的滔天洪水把千湖之国化作了一片泥潭。在这 风雨交加中,几十个心事重重的人正在荒凉的海滩上走来走去,一边谈着什么,一边把他 们随手找到的几块残冰向能够吞噬一切的大海扔去,使得这片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水又变 淡了微不足道的几分。 世界上本没有冰,第一块冰是直到23亿年前,随着地球表面温度的逐渐下降,才出现的。 当然,这些人对此一无所知,也并不感兴趣,还没有掌握文字书写技能的他们,是地地道 道的&野蛮人&。他们终日关心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怎样填饱自己的辘辘饥肠,而这现在 成了无法完成的任务。在苦苦熬过了四个日短夜长的冬季之后,他们去年的粮食储备已经 彻底枯竭,而今年的作物却至今无法播种。百年一遇的洪灾淹没了本应水草丰美的沃土, 仅有的几头牲畜都已然骨瘦如柴。更加糟糕的是,就连在这附近几块微不足道的立足之地 上的居住权,他们也要靠你死我活的生存竞争才能获得。白色的大熊不时在四周游逛,和 他们抢夺水产资源,甚至危害人畜的安全。它们虽然看起来身材笨重,但奔跑和游泳的速 度却比人要快上两三倍,在力量和敏捷上,更是占绝对优势,而由于物资匮乏,部落里能 够对付它们武器却非常有限。在饥饿的折磨下,几个邻近的部落之间的关系也紧张了起来 ,常常为了一只小猎物的归属问题而大打出手。很显然,他们正在面临着一场严重的生存 危机。怎么办? &树挪死,人挪活。&用这句古老的东方俗语说明这些人此后的行动,是再合适不过了。 经过讨论协商,他们痛苦地作出决定:把全体人民分成男女老幼比例相同,实力近似的三 部分,然后举行抽签,决定其中哪一部分穿越这片被他们称为&东海&的大海,到遥远的 南方去寻找自己新的家园。只要想想普通人搬一次家是多么麻烦,我们就应该可以体会到 ,一个民族被迫骨肉分离,背井离乡,远涉重洋的过程是多么艰苦,感情要受多大的煎熬 了。然而,这些人并不惧怕远航,他们虽然不像西边的几个邻近部落那样,动辄就扬帆几 千里,把自己的旗帜插上遥远的不列颠海岸,但对于船只操作还是非常熟悉的。更何况, 他们是一个向来以勇力自负的部落,在传说中,他们是战神玛尔斯和大力神赫尔库勒斯的 后代。因此,这个以神的传人自居的部落命名自己为&高特人&(Goti),就是&神子&的 意思。他们又说,自己的祖先就是古希腊、波斯人所说的&哥特人&(Getae),也即杀死 波斯王居鲁士的那个&马萨哥特&(Massagetae)民族,因此直到现代,&高特人&(Goti) 与&哥特人&(Getae)这两个名字都被混用。近年来,通过分析考古发掘成果,西方学者 已经达成共识:他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民族。 和所有&蛮族&一样,高特人办起事来雷厉风行,几乎就在抽签结束的同时,三艘装备齐 全的木制帆船就停靠在海岸边了。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话估计也不会太多,对于这些居 住在艰苦地区的人来说,分道扬镳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附近很多部落之前都这样做过 。更多的可能是善意的祝福和美丽的憧憬,&人说南方好风光&啊,据老人讲,那里四季 温暖如夏,正午炽热的阳光能够把鸟蛋烤熟,茂密的果树漫山遍野,只要伸伸手,就可以 填饱肚子,再不用像这里那样,整天辛辛苦苦地奔波,却常常一无所获;那里的房屋高耸 入云,墙壁坚硬如石,永不会被狂风刮倒,还有一种不知名的物体,可以在夜晚把屋内照 射得如同白昼一般明亮;那里的人多得像海里的沙丁鱼群,都长着卷曲的黑头发,在法力 无边的保护神教导下,他们能够预知日食、月食、彗星出现的时期,将大地刮平,使河流 改道;那里的食物比蜂蜜还要甜,女郎的笑容比鲜花还要美&&总之一句话:如果你爱她 ,就带她去南方,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就留她在北方,因为北方是地狱。真的 ,如果不是船只数目有限,海上航行又危机四伏,不适合老病妇幼的话,这座被他们叫做 &斯堪德扎岛&上所有的居民,恐怕都会立即踏上南行的不归路。 这座&斯堪德扎岛&,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由于它的北部处于永 冻区,凭肉眼无法与北冰洋分辨,所以直到公元10世纪,人们还把它当作一座四面环水的 孤岛。从公元前6世纪起,来自东南平原上的一些印欧语系民族,陆续在此扎根创业,后 来又渐渐扩张到西南方的日德兰半岛等地。罗马人将他们统称为&日耳曼人&,但他们自 己相互间并不承认是同一个民族。到了公元前2世纪,因为人口压力和原住地自然环境恶 化等原因,这些日耳曼人又开始继续南下到莱茵河东岸、易北河流域、多瑙河上游的中欧 平原地区。日耳曼人一般被分为三大部分:西日耳曼人,如伦巴第人、萨克森人、法兰克 人、施瓦本人等,他们南下后居住在易北河以西;东日耳曼人,如高特人、汪达尔人、伯 艮第人等,他们南下后居住在易北河以东;北日耳曼人,如诺曼人、盎格鲁人、朱特人、 丹麦人、维京人等,他们留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后来多数去了不列颠、爱尔兰等地。著 名的&条顿人&和&辛布里人&,就是日耳曼人南进的先头部队。他们于公元前120年深 入今匈牙利境内,然后挥师西进,于公元前113年进入罗马共和国统治范围,由此开始了 罗马人所谓的&条顿战争&。一开始,条顿、辛布里联军节节获胜,横扫整个高卢,一直 打到西班牙东部和意大利北部。罗马被迫全城戒严,举国总动员,16岁以上男子均被征入 伍,改革了军团编制,还找来盟国骑兵相助,终于在公元前101年消灭了条顿、辛布里联 军。但这只不过是日耳曼民族大迁移的一个小序幕,像高特人这样步条顿人南进后尘的民 族还数以百计。于公元前58-51年征服高卢的恺撒将军,为日耳曼人的战斗力和数量所震 撼,多次提醒元老院,要注意他们的危害。但和300多年后东方的邓艾将军一样,他的担 心最终在他死后变成了现实:辉煌无比的大帝国最终被野蛮人夺走了半壁江山,罗马、伽 太基、洛阳、长安等名都相继沦陷,后人只有在它们的遗址废墟上为神州陆沉而无奈地仰 天长叹。第二节 蛮族天子 其实,不只是和高特人,直到公元前85年为止,罗马帝国和所有东日耳曼民族的关系都可 以说是良好的,而和西日耳曼民族的关系则极端敌对。这倒不是因为他们也总结出了秦国 的远交近攻理论,而完完全全是形势所迫。就像恺撒向元老院报告的那样,越来越多的西 日耳曼民族习惯性地越过莱茵河,侵略高卢北部。打起仗来,当地红头发的的凯尔特土著 们完全不是这些入侵者的对手,就连罗马军团也必须依靠自己的武器和战术优势,才能勉 强保持住当地的军事平衡。只要打开罗马帝国地图,我们就不难看出,高卢北部平原的地 缘战略地位是多么的重要了。一旦此处有失,不列颠岛孤悬海上,就成了蛮族的囊中之物 ,山南高卢、西班牙、以至于意大利北部,都将成为对方朝发夕至的打击目标。对于西日 耳曼民族来说,他们承受着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所居土地又过于寒冷潮湿,除了山林就 是沼泽,明显不如已经相当繁荣的高卢北部平原易于开发。因此,向西扩张是他们必然的 政策。屋大维皇帝也深知莱茵河防线的重要性,为了防患于未然,确信&进攻是最好的防 守&教条的他于自己在位的第15年,即公元前12年,调集重兵,从莱茵河西岸上百个军营 出发,开始了他所谓的&日耳曼战争&,旨在一举征服所有西日耳曼人。针对日耳曼人没 有城镇,行踪无常的特点,罗马大军采取步步为营的战术,在进攻路线的沿途上造了无数 的碉堡,慢慢收紧罗网。在公元前9年,他们终于粉碎了敌人顽强的抵抗,成功地推进到 了易北河西岸,从莱茵河到易北河的广大地区被罗马帝国正式吞并为日耳曼尼亚行省。当 时罗马军的前敌总指挥是德鲁苏斯&克劳迪乌斯&尼禄将军,他在抵达目的地 之后,还没有来得及好好庆祝一番,便突然病死在司令部中。屋大维皇帝闻讯,立即征调 德鲁苏斯的弟弟、他自己的女婿、此时正在今巴尔干地区镇压达尔马提亚人暴动的提比略 &克劳迪乌斯&尼禄将军北上,接替他亡兄的职位。提比略巩固了日耳曼战争 的成果,但在两年后又被岳父调到东方的亚美尼亚前线。一年之后,可能是因为和自己的 妻子朱里娅吵翻了的缘故,他谢绝了岳父、家人和同僚的苦苦挽留,主动隐退到希腊的罗 得岛,《荷马史诗》中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海伦传说就死在那里。没过多久,朱里娅因通 奸罪暴露而被岳父流放,他自己的地位也因此岌岌可危。但在公元2年,提比略总算又回 到罗马,并很快福从天降:屋大维的子孙相继去世,作为皇帝名义上的女婿,他成为唯一 的皇储候选人。随后他重新去日耳曼尼亚担任总督,然后又回巴尔干镇压当地的蛮族暴动 。正在此时,西北前线突然传来晴天霹雳:日耳曼尼亚行省新任总督瓦卢斯和他的全军一 起,在条顿堡森林中被阿明尼乌斯率领的日耳曼联军歼灭了。 阿明尼乌斯也被叫做&阿明&或&赫尔曼&,在指挥这场历史性的战役时年仅25岁。切卢 斯克族贵族出身的父母在罗马担任人质期间生下了他,他的童年和青年期也是在罗马度过 的。在敌国的首都,这个年轻的日耳曼人认真地钻研了罗马军队的战术。后来他回到故乡 ,按照罗马帝国对待蛮族的惯例,被委任统率切卢斯克族的友军,辅助罗马军队维护日耳 曼尼亚行省的治安。公元7年,他随同提比略到今波斯尼亚地区平乱,这是他第一次参加 实战,由于表现英勇,被授予罗马公民权。提比略甚至还许诺将来封他为骑士,这已经是 一个蛮族出身的军官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了。然而,地位和财富都不能动摇阿明尼乌斯对 本民族自由事业的热爱,但他却很小心地不让别人发现这一点。 当公元7年提比略离开日耳曼尼亚之后,屋大维皇帝委任自己的亲信、他以前死对头安东 尼的孙子、时年53岁的普布里乌斯&奎因克提里乌斯&瓦卢斯为日耳曼尼亚行 省总督。此人曾经在北非和西亚指挥过多次战役,军事经验十分丰富。此时,日耳曼尼亚 的局势看起来已经基本平静了,所以瓦卢斯放松了警惕,没有像几位前任那样恩威并施, 而是仗着自己显贵的身份和辉煌的功绩,在当地作威作福,四处摊派苛捐杂税,强抢民女 。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瓦卢斯的部下纷纷效仿他们的统帅,军纪迅速败坏,整个日耳 曼尼亚行省民怨鼎沸。但在罗马强大的兵威之下,这些日耳曼人暂时还敢怒不敢言。在公 元8年秋天回到日耳曼尼亚的阿明尼乌斯看到这种情况,感到机不可失,就开始积极联络 其它西日耳曼部落,准备发动罗马人所谓的&叛乱&。 在公元9年春天,瓦卢斯率领他麾下五个军团中的三个:第17、18、19军团,从他设在科 隆的主营出发,越过莱茵河向东进军。这是日耳曼尼亚行省总督的例常行动,目的是向刚 刚被征服的日耳曼人显示帝国的军威。作为辅助部队,阿明尼乌斯也带领切卢斯克族战士 们随行。他们在5月份抵达维斯河畔的夏季营地,沿途没有遭到任何有力的抵抗。可能是 因为天气炎热的缘故,瓦卢斯不再继续东进,观兵易北河,而留在这里避暑。8月气温转 凉后,他率领大军拔营起寨,打算返回科隆过冬。此时,阿明尼乌斯已经成为他手下的红 人了,常常在中军大帐中出出进进,利用自己精通拉丁语的优势,向军官们汇报和解释当 地情况。9月初,瓦卢斯军顺利地抵达了条顿堡丘陵地带。 条顿堡丘陵位于今德国下萨克森州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交界处,介于奥斯纳布吕克和 比勒菲尔德这两座后来兴建的大学城之间(经常看德甲的球迷应该对它们不太陌生吧),是 哈尔茨山西北方向的一条支脉,由此再往北,就是一马平川的北德平原了。它的地势并不 险峻,其最高点的海拔仅有468米,上面至今都被茂密的森林所覆盖,现在被划为一个鸟 类自然保护区。当瓦卢斯正要走直线穿越这片丘陵,沿来时的道路向西南方挺进时,突然 从右翼奔来一名阿明尼乌斯手下的传令兵,报告说本部受到敌军的猛烈袭击,情况万分危 急,请总督阁下赶紧派兵增援!瓦卢斯闻报大喜,此次出兵一直未遇敌手,什么战利品都 没有捞到,使得天性逞强好胜的他一直郁郁寡欢。现在敌人居然送上门来,他自然十分兴 奋。&哼,这些胆小的蛮族就会骚扰人家的辅助部队,等我罗马大军一到,他们连眼睛都 不敢睁开!&说着,他就催动自己的全军将士追了上去。 罗马军的布阵如下:最前面是三个重骑兵大队,每队大约300人;然后是6个轻步兵大队, 每队大约500人;然后是数十名军号手和数百名弓箭手;再往后,就是三个列成方阵的重 步兵军团,每个军团6000人;这三个军团的中央,骑在高头大马上的,便是威风凛凛的瓦 卢斯总督本人,他的司令部参谋人员及卫队簇拥在他周围,共约2000人;在兵团两翼掩护 的是一些日耳曼、色雷斯和非洲的轻骑兵,共约3000人;殿后的则是随军家属、后勤人员 、医生、厨师、奴隶等。全军总人数超过三万,战斗人员数目约有25000人,相当于那时 罗马帝国总兵力的十分之一。沿着条顿堡丘陵北麓林间大道前进没多久,他们就不得不改 变自己的阵形了,因为左方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石灰岩山包,而右方则出现了一片广阔的沼 泽,它们之间相距只有几百米。两旁的灌木丛越来越密,丘陵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窄, 也越来越泥泞,因为天开始下雷雨了,而且雷越来越响,雨也越来越大。响亮的雷声、雨 声、风声汇聚在一起,怎么听怎么像是两军人马在激烈地厮杀。一般说来,雷雨总不会持 续时间太久,但这次却不然。几个钟头过去了,敌人没有能够找到,阿明尼乌斯的部队也 不知道去哪里了,而罗马将士们却全都被淋成了落汤鸡。受气候影响,他们垂头丧气、胆 战心惊地走着,但决不会想到,全日耳曼尼亚行省的反罗马武装力量,此时此刻正像猎人 一样,埋伏在他们身旁的那些灌木丛和丘陵后面,等着他们这些猎物走进陷井的最深处。 在敌国留学多年的阿明尼乌斯,早已琢磨透了双方军队的优缺点。罗马军队身着坚固的铠 甲,手拿沉重的盾牌,列成紧密的方阵,所以需要较为宽阔的战场,纪律严明,行动迟缓 ,守强攻弱。日耳曼军队没有铠甲,盾牌又小又轻,在战斗中不习惯排什么阵形,所以也 不需要宽阔的战场,喜欢各自为战,行动迅速,攻强守弱。因此,对于日耳曼军队来说, 围攻罗马军堡垒是最为愚蠢的战术,其次是和对方在广阔的草地上野战,而最佳方案就是 在地形狭窄的密林中伏击他们。巨大的罗马盾牌在此很容易被灌木卡住,长矛和弓箭在近 距离格斗中派不上用场,沉重的铠甲更使他们成了日耳曼标枪的活靶子。而公元9年9月9 日,条顿堡森林上空的暴风骤雨,更是帮了日耳曼军队的大忙。不幸的罗马士兵们直到他 们杀到眼皮底下,才发现敌人的存在,此时再拿起武器并列阵,已经太晚了。从雨雾中冲 出的无数日耳曼人像蚂蚁攻击长蛇那样,先是把首尾相距达5000米的罗马大军迅速分割成 上百段,然后再慢慢地一口一口吃掉。许多走投无路的罗马将士逃入沼泽,被无情的泥潭 全部吞没。在双方持续激战了两天一夜之后,55岁的瓦卢斯总督看到大势已去,于10日傍 晚和部分高级军官一起用宝剑自杀身亡。但他们属下的抵抗还没有完全停止,直到11日中 午,战斗才终于以罗马将士全军覆没的结局告终,仅有寥寥数人得以侥幸从包围圈中逃脱 。自公元前216年的坎尼会战以来,罗马军团没有被全歼过的光荣记录,连同他们自公元 前53年的卡拉伊会战(克拉苏之死)以来不可战胜的神话,至此一并宣告结束。瓦卢斯的首 级在各个西日耳曼部落中旅行了一遍之后,被富于同情心的马考曼族国王马波德送回罗马 安葬。而他下属的尸体则永远地留在了战场上:两万多个头颅被悬挂在条顿堡森林大道两 侧的树梢上,直到离战场50千米外的地方,都能发现他们被剥得精光的尸体。这里是欧洲 被研究得最彻底的古代战场,直到1988年,一个英国考察队还在此处挖掘出过大量的武器 、数百枚银币、以及一些罗马军人、战马、骡子的完整骨架。 条顿堡森林战役是屋大维皇帝一生中最惨痛的失败,在得知这不幸的消息后,他一连几个 月不理发,不刮胡须,不洗脸,整天一副如丧考妣的模样,像个丢失了心爱玩具的孩子那 样,反复地对着空中喃喃自语:&瓦卢斯,瓦卢斯,你把我的军团还给我!&这句话成为 未来欧洲君主战败后的口头禅,据说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失败后,也曾经愤怒地喊道 :&鲍卢斯,你把我的集团军还给我!胆小鬼,你为什么不像古代的骑士那样自杀殉国? 如果不敢向脑袋开枪的话,完全可以让部下挖坑活埋嘛!& 幸好,屋大维皇帝的失态只是暂时的,皇储提比略很快带了6个军团去增援莱茵战区。连 同被瓦卢斯留在那里的两个军团,罗马帝国总兵力的四分之一都聚集在此。提比略不愧是 久经沙场的常胜将军,他的战术细致而谨慎,不急于求成,先巩固住莱茵河两岸,然后再 逐步向前推进,积小胜为大胜。公元12年,他被召回罗马,得到了凯旋式和胜利勋章的荣 誉。然而,日耳曼尼亚行省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在事实上独立,当地的新任总督、提比略的 侄子、日耳曼人的第一位征服者德鲁苏斯之子日耳曼尼库斯。这个与对手阿明尼乌斯同龄 的年轻将领要比他的叔父大胆得多,他于公元15年夏天深入敌境,以万分沉痛的心情凭吊 了条顿堡森林战场,并掩埋了部分早已化为白骨的尸体。此后他更加猛烈地向敌人进攻, 终于在公元17年5月26日于安格里瓦尔瓦战役中为瓦卢斯报了仇:阿明尼乌斯只身逃走, 他怀孕的妻子图斯内尔达被俘虏,三面罗马军团鹰旗中的两面也被缴获。不过,屋大维已 经听不到这胜利的消息了,这位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于公元14年8月19日在诺拉城与世长 辞,提比略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奥古斯都的接班人。在不知不觉中,他也开了个恶劣的先例 :从此之后,莱茵河前线的将领频繁地被士兵们拥立为皇帝,原因很简单:为了抵御日耳 曼人的入侵,那里云集着全帝国最精锐的军团。 作为一位日耳曼专家,提比略深知在那里作战是多么得不偿失:那里湿冷的气候不适合罗 马人定居,也没有什么值得开发的自然资源,征服它却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因此,在安 格里瓦尔瓦战役后,日耳曼尼库斯被立即调往西亚,并在两年后神秘地死在那里。很多人 说,提比略一直在嫉妒自己这位侄子兼养子的军事才华,并应该为他的死负责。不管怎样 ,提比略即位后在日耳曼尼亚执行的新战略相当成功。他敏锐地看到,罗马帝国真正的危 险不在于西日耳曼部落的独立,而在于它们的统一。经过他的精密策划,西日耳曼部落之 间很快爆发了内战;公元21年,阿明尼乌斯被自己的亲戚杀死,一度强大的切卢斯克族从 此衰败,西日耳曼人也因之群龙无首,罗马帝国的莱茵河防线暂时安静了下来。 时至今日,阿明尼乌斯依然被誉为日耳曼民族的解放者。马丁&路德曾经满怀崇敬 地说:&我从心底爱这位赫尔曼。&在条顿堡森林深处,高高矗立着他高达53米、手举利 剑,指向法兰西(高卢)的青铜雕像。它自公元1838年开始建造,直到1875年才峻工,前后 共耗时37年。我们不应忘记,就在这期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于色当会战中俘虏了法国 皇帝拿破仑三世,并在巴黎加冕为德意志皇帝,由此开始了日耳曼地区新的辉煌。在纳粹 党执政期间,阿明尼乌斯更是被奉为最伟大的德意志民族英雄之一。的确,如果没有他指 挥的条顿堡森林战役,欧洲乃至世界的历史必将被完全改写:罗马帝国也许会统一全欧洲 ,民族大迁徙即使仍然会发生,也肯定将和后来的过程截然不同了。公元30年春天,拿撒勒人耶稣因为被指控为打算背叛罗马帝国,自立为犹太王,而被钉死 在各各它的十字架上,享年35岁。6年之后,东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消灭蜀帝公孙述,重 新统一了中国。又过了一年,也就是公元37年的3月17日,提比略皇帝在他的鲁库路斯别 墅里因病去世,他的养孙、日耳曼尼库斯之子盖乌斯&尤里乌斯&恺撒&日耳曼尼库斯成 为罗马帝国的第三位皇帝,世称卡里古拉。同年,在意大利北部重镇拉文纳城中,一位白 发苍苍的老人也孤独地走完了人生中最后的旅程,他就是前任马考曼国王马波德。 拉文纳城始建于公元前49年,不久后被屋大维皇帝加固为全意大利最坚实的堡垒:他把城 北的波河水引到城南,使得它在南北两面被这条&意大利河流之父&所包围。城东是深不 可测的亚得里亚海,而城西则是一望无际的大沼泽,其中只有一条小路可供进出,狭窄得 连两匹马并行都不允许,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式。这还不算,每当波河涨潮 时-这是常有的事,全城就成为一座汪洋之中的孤岛,没有船只,外人根本无法接近它。 虽然它很适合防御,但居住起来却非常不舒服:城内遍地都是黝黑的泥浆,连一口象样的 井都没有,卫生状况极差,常常流行恶性疾病。就是这么一座集脏、乱、差于一体的堡垒 ,因为易守难攻,在300多年之后,却成为全欧洲最炙手可热的焦点城市,外面的人拼着 命也要进去,而里面的人却死活也不肯出来。整整20年来,曾经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马 波德国王,一直在这座比监狱还像监狱的城市里,过着与世隔离的悲惨生活。此时此刻, 他万念俱灰的心中,也许正在感谢死神的召唤吧。 马波德的早年生活和阿米尼乌斯如出一辙:作为蛮族领袖的儿子,他以人质的身份在罗马 度过了快乐的童年,长大后回到祖国,并于公元前9年继承了马考曼族的君位。马考曼族 是古施瓦本人的一支,在公元前1世纪定居在今法兰克福附近的美因河流域。即位之初的 马波德很不走运:罗马将军德鲁苏斯为了征服所有的西日耳曼人,向他的民族发动了猛烈 的进攻。马波德见势不妙,就三十六计走为上,带着族人向东撤退了。他们一直跑到易北 河的发源地波希米亚,这里是东、西日耳曼人之间的缓冲区,当时人口还不多,属于所谓 的政治真空地带。马考曼族仗着自己人多力量大,顺利地把这里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 们连战连胜,其势力范围南抵阿尔卑斯山脉,北至苏台德山脉,西起巴伐利亚高原,东达 喀拉巴阡山脉,伦巴第人、汪达尔人、卢吉人、查特人、塞蒙侬人、夸德人等周边地区的 日耳曼民族全部称臣纳贡,马考曼族俨然成为中欧霸主。马波德见此处山高皇帝远,便正 式划疆域,定法律,自称&Rex&(拉丁语中&国王&的意思),建立起了第一个真正意义 上的日耳曼王国。当时罗马帝国的日耳曼尼亚总督提比略知道自己鞭长莫及,于是也就顺 水推舟地承认了马波德的国王身份,并和他结成了同盟。 条顿堡森林战役之后,切卢斯克族威震四方,连易北河以东的许多东日耳曼民族都遣使朝 见阿米尼乌斯,表示恭顺之意。只有马波德自以为是罗马的盟友,不肯有所表示,他的那 些附属民族因此也都动摇观望。阿米尼乌斯此时正要乘胜前进,联合所有的日耳曼民族, 一举把罗马人赶过莱茵河,占领全高卢,见马考曼王国居然没有加入自己的统一战线的意 思,心里自然恼火。他于是派人给马波德送去了瓦卢斯总督的首级,表明自己希望双方结 盟,讨伐罗马侵略军,共分高卢之意。但如果不能蒙马波德恩准的话,他就只得先安内, 后攘外了。偏偏此时提比略也派来使团,卑辞厚礼地请求马波德,看在双方多年友谊的份 上,不要落井下石。马波德知道,保持中立是不可能的,自己必须得罪其中的一方。几经 权衡利弊,他认为罗马毕竟国大兵强,阿米尼乌斯只不过是个走运的暴发户,一场战役不 足以改变双方的实力对比。何况在危急时刻背弃盟友,又是不道德的事。最后,他决定为 国家和民族的长远之计,保持和罗马的同盟,并把瓦卢斯的首级交给了提比略使团。阿米 尼乌斯闻报大怒,调动全部兵力,东下攻击马考曼王国,马波德也召集伦巴第、汪达尔、 夸德等族联军迎战。双方旗鼓相当,从公元14年初一直打到公元16年底,依然不分胜负。 日耳曼尼库斯乘虚而入,从西北偷袭切卢斯克族的大后方。阿米尼乌斯慌忙回师,结果被 罗马军以逸待劳,在安格里瓦尔瓦战役中打得惨败。但马考曼王国此时也精疲力竭,在日 耳曼尼库斯撤兵之后,双方整军再战,这次阿米尼乌斯大获全胜,而提比略许诺的救兵却 迟迟不到,各附属民族纷纷转而投靠阿米尼乌斯,一度强大的马考曼王国瞬间土崩瓦解。 国民无不埋怨马波德的外交决策失误,沮丧的贵族们在公元19年发动政变,推举瓦尼乌斯 为新国王,众叛亲离的马波德只得落荒逃往意大利,被提比略安置在拉文纳城软禁起来, 靠着难民救济粮度过余生。阿米尼乌斯在公元21年被谋杀,马考曼民族因此得以幸存下来 ,他们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来终于死灰复燃。 在马考曼和切卢斯克这两个地区霸权同归于尽之后,西日耳曼人失去了核心领导民族。在 继续混战了一番之后,它们中的大部分又改向罗马帝国称臣。不过,还有很多民族仍然桀 傲不逊:弗里斯人在公元28年和公元57年,查特人在公元39年和50年,绍克人在公元42年 和47年,布鲁克特人在公元77年,先后攻击过罗马的莱茵河上游防线,但都被比较轻松地 击退了。其中绍克人在公元42年的那次入侵,给罗马人送还了瓦卢斯军团的最后一面军旗 。直到提图斯皇帝于公元81年9月13日去世为止,罗马帝国虽然几经内乱,甚至包括尼禄 皇帝在公元68年自杀后的改朝换代(克劳迪乌斯朝终结,弗拉维乌斯朝开始),但它的北部 边境(莱茵河-多瑙河防线)都还算是比较平静的。此时,高特人继续向东南方气候宜人的 黑海沿岸迁徙,而格皮德人则仍然留在北方的维斯瓦河口。在他们之间,从奥德河到今乌 克兰西部的广大平原上,就自然而然地给了一个新的强权以诞生的空间,这就是汪达尔人 。第三节 神山圣水汪达尔人是在公元前2世纪上半叶,从波罗的海沿岸迁徙到今波兰西南部的西里西亚地区 的。在此后的很长时间内,它都是附近强大民族的附庸,时而追随高特人,时而为马考曼 人卖命,真可谓朝秦暮楚。公元前72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随同施瓦本王阿里奥维斯特入 侵高卢,最后于公元前58年被恺撒全部歼灭了。还没有从这次毁灭性的打击中完全恢复过 来的汪达尔人,很快又被他们的新盟主马波德国王拖入了西日耳曼内战的泥潭,损失十分 惨重。但马考曼王国在战后的衰败,也使得他们从此过上了一段独立自主的好日子。 大体上,公元1世纪的汪达尔人可分为两个主要部落:阿斯林人和西林人,西里西亚之名 就来自于后者。由于此处山林密布,平地较少,又没有出海口,所以汪达尔人没有像其它 东日耳曼民族那样重点发展畜牧业和渔业,而是主攻手工业,兼营农业和狩猎。当时,日 耳曼民族之间的贸易是相当活跃的:在格皮德人控制的维斯瓦河三角洲,有一座盛产琥珀 的岛屿,惹得四面八方的商人都定期前来拜访,逐渐成为了整个东北欧的期货集散地,近 水楼台的汪达尔人更是此处的常客。考古发掘证实,他们的陶器远销丹麦的日德兰半岛, 皮革制品、石雕、木雕和金属首饰在周边地区也广受欢迎,它们往往带有浓郁的凯尔特艺 术风格。 在西里西亚的中心地带-即今波兰的普泽沃斯克城附近-有一座形如金字塔,名叫兹伦斯 的山岗。这是它在现代波兰语中的名字,在拉丁语里,它叫做西里西山或萨伯图斯山,而 日耳曼人则管它叫做周不特山,而它最早的名字则是汪达尔山。这座汪达尔传说中的众神 之山,直到1000多年后,还被斯拉夫人奉为圣地。认为高山上居住着神灵的传统思想,最 早来自今于公元前年统治今伊拉克北部、叙利亚和土耳其东部山区的米塔尼王 国。也许是当地的山太多,阻挡了他们通往独一无二的天父那里的视线,这些人认定,每 个山头上都住着一个神,而且山越高,它顶上的那位神法力就越大。这个思想后来为希腊 人所接受,宙斯于是就住在希腊的最高峰-2911米高的奥林匹斯山上了,但这和我们8850 米高的珠穆琅玛峰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由此可见,宙斯的法力必然不如释伽摩尼来 的强大。相对高度达718米的兹伦斯山是西里西亚的最高峰,站在山顶就可以把大半个西 里西亚收入眼底。关于它的传说很多,而近代考古学家们在此附近的发掘更是让后人大开 眼界。公元1875年,一个德国农民在山脚下挖出了好几袋罗马帝国金币,其铸造时代涵盖 了到东西分治为止的几乎整个罗马帝国时代,显然是在此期间为罗马帝国充当雇佣兵的汪 达尔人所获的报酬。后来这里的考古发掘越来越频繁,汪达尔人当年的大批陶器作坊、房 屋、坟墓、器皿纷纷出土。公元1934年,即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的第二年,兹伦斯山附近 的布莱斯劳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的师生们在当地进行了一次很有意思的调查。他们首先测量 了在此出土的、于公元1-3世纪死亡的所有人类骨骼的大小、长短、比例情况,然后又在 西里西亚800个村庄的现有居民中作了同样的调查,接受测量的共有67000名成年人。在几 年后,他们公布了令人震惊的分析结果:西里西亚的现住民中,竟有相当一部分与此地公 元1-3世纪的原住民-即汪达尔人-长得一模一样!汪达尔人的外貌特征很容易辨认:他 们个头很大,骨骼粗壮,头骨较长,颅骨和颧骨较高,鼻翼较窄,和其它日耳曼民族及后 来的斯拉夫人都有明显的区别。这个发现雄辩地证明:至少有一部分汪达尔人后来没有跟 大队人马向西南方迁徙,而是一直留在西里西亚原地生活。向来不肯买德国人帐的英国报 刊以嘲讽的标题报导此事说:《在西里西亚发现了活化石》&&不久,该研究项目因第二 次世界大战爆发而中止,此后再也没有恢复过。可惜,现在在西里西亚已经没有几个汪达 尔人的后代了:在二战之后,苏联为了把波兰东部据为己有,将包括西里西亚在内的德国 东普鲁士地区作为报偿划给了波兰,大部分德意志原住民都被赶到奥德河西岸,布莱斯劳 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去了千里之外的美因兹大学。 和当时居住在东方西徐亚的那些游牧民族比,汪达尔人的文化风俗显然要先进得多,比如 说给死者建造房间,以示纪念(这点类似古代的中国人和埃及人)等。他们一个不同与其它 日耳曼民族的重要特征是:像佛教徒一样,他们习惯于火葬,并且还焚骨扬灰,这就给人 类学研究工作带来了难度:出土的汪达尔人遗骨都支离破碎,尤其是在骨盆等几处比较容 易破损的部位,一直找不到令人满意的标本。有些学者甚至为此感慨说,上帝当年为什么 不让几个汪达尔人掉进泥潭,这样他们的遗体就能像西伯利亚的猛犸象那样,完整地保存 下来了。他们还掌握了一门中国人直到19世纪还掌握不了的技术-造玻璃,而且还是彩色 的玻璃,出土的很多金银餐具和装饰品工艺也都极其精巧。 除了马考曼王国之外,公元1世纪的多数日耳曼人都还没有国家的概念,居住地变化无常 ,往往是&你到我家来,我到你家去&。东欧平原上的民族自然也如此,他们各有各的大 致势力范围,但也经常互相串门,尤其是当发生自然灾害时。粗略地说来,汪达尔人的势 力范围西起奥德河中游,北至维斯瓦河中游,东达第聂泽河上游,南抵苏台德山脉和喀拉 巴阡山脉,与18世纪初第一次被瓜分后的的波兰大公国版图相当;在它的北方,维斯瓦河 下游属于格皮德人,维斯瓦河到易北河之间的海滨地区属于卢吉人和伯艮第人(他们都是 被南下的高特人赶到西方的);在它的东北方,属于以拉托维亚人和立陶宛人为代表的斯 拉夫民族;东方属于高特人和所谓的西徐亚人(即斯基台人或塞西亚人,是波斯人的近亲) ;喀拉巴阡山脉以南,多瑙河以北的主要民族有萨尔马特人(也是波斯人的一支)、夸德人 和所谓的达西亚人。达西亚人是以其所在的地名为族名的,这里被希腊人叫做&达西亚& ,其具范围差不多就是今天的罗马尼亚地区。有的学者认为他们是波斯人,有的认为他们 是突厥人,还有的认为他们是斯拉夫人或日耳曼人,考古结论也都莫衷一是,因此很可能 都是多个民族的统称。公元81年,当图密善皇帝即位时,东欧的民族分布情况大致就是这 样的。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广阔的西徐亚草原。东日耳曼人中最强大的民族-高特人在抵达 黑海之滨后,又继续好奇地向东西两面展开探险活动。他们很快发现,自己处在两条宽阔 的大河当中:西面是第聂斯特河,而东面则是第聂伯河。当然,这些都是后来俄罗斯人给 它们起的新名字了。这两条大河都是从西北方向东南方流淌,相距大约有300公里左右。 比较浅的第聂斯特河很容易渡过,而第聂伯河的水面则非常宽阔,肯定是游不过去的。自 从在维斯瓦河上出现交通事故以来,高特人就一直对造浮桥心有余悸。他们暂时也还没有 特地为此造船的必要:第聂伯河的西岸平原上草场丰美,土地肥沃,河水清洁(现在可不 是这样,在苏联工业化后,受两岸工厂排污影响,第聂伯河水再也达不到饮用水的标准了 ),盛产鱼类,自然条件相当舒适。心满意足的他们于是在那里定居下来,其主要活动范 围就是今基辅到摩尔多瓦一带。他们在那里的统治没有受到多少挑战,仅有的抵抗来自波 斯人的近亲-斯帕莱人,以及几个微不足道的斯拉夫民族。但这附近也不全是野蛮人:在 黑海沿岸,星罗棋布着几十个希腊人的城镇。 黑海沿岸的希腊化始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也就是特洛伊战争结束后不久。那时,这周围 的草原还是古哥特人的地盘,希腊神话中经常提到的寻找金羊毛一事就发生在此。这里有 据可查的第一个希腊殖民城市西诺珀,它是米勒特城邦在公元前750年前后所建的,于《 荷马史诗》创作时间相同。此后500年内,又有不少于90座类似的城镇拔地而起,其中最 有名的当数托米城。在被波斯帝国短暂征服后,它们又乘着亚历山大大王的东征而重新独 立。公元前280年,以西诺珀为首的一些黑海南岸城邦联合建立了本都王国,此后一度曾 扩张到黑海北岸的克里木半岛、亚速海、顿河下游和高加索山区西部一带;在和罗马几度 交锋后,于公元前63年为庞培所灭。公元1世纪时,黑海沿岸的许多西徐亚人(即斯基台人 或塞西亚人,是波斯人的近亲)也都已经希腊化了,成为这些城邦力量的新源泉。但是, 大部分西徐亚人还是像500年前大流士远征时代那样,没有&文明化&,他们往来于第聂 伯河两岸,与高特人交换他们的农牧产品。 按道理说,尚武好战的西徐亚人完全可以成为高特人在本地的劲敌,但他们却奇迹般地长 期相安无事。这一方面是因为高特人当时力量还不足够强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自公元 前3世纪起,西徐亚人在本地区就有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萨尔马特人。和西徐亚人一 样,他们也是波斯人的近亲,但在军事上的两个方面却优于西徐亚人:一,他们拥有铁制 的马镫(或许是从东方传来的),并因而得以装备顶盔贯甲的重骑兵,箭术也相当高明;二 ,他们的女子全部上战场,按照萨尔马特人的内部习俗,任何一个女孩在战场上杀死一名 敌军士兵以前,都不得结婚。这不仅让人联想到不杀死一头狮子,就不许参加成人典礼的 非洲土著,更让人回想起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公元前500年前后的高加索山区,有一个骁 勇善战的母系氏族。她们的名字叫做&亚马孙人&,意思是&无胸者&,因为据说为了便 于射箭,她们习惯割除自己的右侧乳房。说不定,她们也就是中国先秦文献里的西王母国 吧。西徐亚人敬畏地把这些重装女骑兵们称为&男子们的女主人&,这个名字或许说明, 萨尔马特人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所以也就很可能与亚马孙人是同一个民族。无论如何, 这两个习俗使得他们拥有双倍,甚至于三、四倍于西徐亚人的战斗力,黑海沿岸的希腊城 邦们也屡次受到他们的洗劫。在萨尔马特人的威慑下,高特人和西徐亚人很快结成了一种 近似同盟的外交关系。 据记载,带领高特人进入西徐亚的君主叫做菲利莫尔。关于他本人,流传着一个古怪的传 说:抵达西徐亚后,他在部落中发现了一些来路不明的巫婆。菲利莫尔怀疑这些令人作呕 的女人是敌对势力派来的奸细,于是下令把她们赶到远处的荒野中去。在临走之前,这些 愤怒的巫婆们向他和他的部落发下了恶毒的诅咒。不久她们便迷了路,进入了一片荒漠的 深处,那里的妖怪看见了并强奸了她们。九个月后,在这些巫婆的怀抱里,诞生了一个奇 丑无比的种族&Hunni&(拉丁语),他们的天性就是要压迫和毁灭其它的民族。在中国的 史册上,讲述着另一个故事:公元前17世纪,夏帝国被东方的商国君主&汤&推翻了,末 代夏帝&桀&被放逐到南巢,成为商朝的附庸,在三年后死在那里。此时人们发现,桀的 儿子獯粥和桀的妃子有染。汤认为这是极不道德的事情,所以剥夺了獯粥的财产继承权, 并打算进一步惩罚他。愤怒的獯粥带着与他相好的几个妃子逃往遥远的北方,在那里建立 了自己的部落,并很快发展成一个野蛮的民族。他和亡父寡妻结婚的行为,从此成为这个 民族的传统习俗。他们的宗教信仰与夏朝类似,比如祭祀日月,杀牲、望星象占卜等,但 不建房屋,不守礼仪,披发左衽,以游牧为生,常常南下劫略文明人的生命财产。由于居 住在寒冷的北方荒原上,他们的体毛较长,因此得名为&胡人&。出于鄙视,秦国人把他 们中的一支改名叫&匈奴&。多数历史学家们都断定,&Hunni&与&匈奴&之间,存在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与萨尔马特人和亚马孙人之间的关系一样,至今也没有人可以 断定,他们真的是同一个种族。为了谨慎起见,我把&Hunni&翻译作&胡人&,因为它 的发音与&胡&基本一致,而且无疑来自北亚草原,在生活习俗的各个方面,也都与胡人 极其接近。此时西徐亚的各个民族,无论是自几个世纪以来就居住在这里的斯拉夫人、西 徐亚人、萨尔马特人,还是初来乍到的高特人,都还对自己未来的这个征服者一无所知。 还要过将近300年时间,他们才能相互见面。 除了马考曼王国之外,公元1世纪的多数日耳曼人都还没有国家的概念,居住地变化无常 ,往往是&你到我家来,我到你家去&。东欧平原上的民族自然也如此,他们各有各的大 致势力范围,但也经常互相串门,尤其是当发生自然灾害时。粗略地讲,汪达尔人的势力 范围西起奥德河中游,北至维斯瓦河中游,东达第聂伯河上游,南抵苏台德山脉和喀拉巴 阡山脉,与18世纪初第一次被瓜分后的的波兰王国版图相当;在它的北方,维斯瓦河下游 属于格皮德人,维斯瓦河到易北河之间的海滨地区属于卢吉人和伯艮第人(他们都是被南 下的高特人赶到西方的);在它的东北方,属于以拉托维亚人和立陶宛人为代表的斯拉夫 民族,他们此时还不成气候;东方属于高特人、西徐亚人和萨尔马特人;喀拉巴阡山脉以 南,多瑙河以北的主要民族有夸德人和所谓的达西亚人。达西亚人之名来自其所在的地区 ,这里被希腊人叫做&达西亚&,其具范围差不多就是今天的罗马尼亚。有的学者认为他 们是波斯人,有的则认为是日耳曼人,考古结论也都莫衷一是,因此很可能都是多个民族 的统称。公元81年,当图密善皇帝即位时,东欧的民族分布情况大致就是这样的。第四节 河间壁垒 图密善(其实应该翻译成&多米提安&)是韦伯芗皇帝的次子,提图斯皇帝的弟弟,在父兄 相继去世后继承了皇位。由于私生活不检点和对基督教的敌视情绪,他向来被史学家们指 责为贪婪和残忍的暴君。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他勤于政事,是一位富有进取心的统治者 ,虽然有时候显得莽撞和无能。刚一上台,他就着手加强中央集权制,推行司法改革,这 些操之过急的新政策虽然令他深受下层人民的拥护,但也加大了国库的负担,更使得元老 院和贵族集团极其不满。 在军事上,图密善显然有着很大的抱负,他为此特意把士兵的年金提高了三分之一,从以 前的225第纳尔增加到300第纳尔(1第纳尔相当于16块银币)。在他将近15年的统治期内, 罗马帝国的亚洲和非洲边界一直保持着安宁,而整个欧洲边境却战火纷飞。自公元78年起 ,罗马帝国就一直在不列颠岛和当地的凯尔特土著作战,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由图密善终 结:公元84年秋天,罗马军在阿伯丁城西北的格劳皮乌斯山决定性地打败了喀里多尼亚人 ,威尔士和苏格兰南部从此被纳入帝国版图,这也是图密善时代最大的军事成就。然而, 在莱茵-多瑙河防线,面对久经沙场的日耳曼人时,事情可就不这么简单了。 公元83年春,心血来潮的图密善来到莱茵河中游,亲自指挥针对屡屡骚扰此处的查特人的 自卫反击战,史称&查特战争&。在加薪和皇帝本人御驾亲征这两个利好消息的鼓舞下, 士气高涨的罗马军一开始节节获胜,迅速占领了整个美因河流域,并继续向北推进。但在 今法兰克福以北的陶努斯山脉里,查特军民采取游击战术,成功地阻止了他们前进的脚步 。图密善很快产生了厌战情绪,他借口处理内务,于当年冬天回到了罗马。此行让他清醒 地意识到,彻底征服日耳曼人,是一件多么不可能的事。与此同时,多瑙河下游平原上的 达西亚部落,在德西巴鲁斯国王的领导下,被成功地整合为一个象模象样的国家,并立即 开始向罗马帝国的多瑙河防线施加压力。公元85年冬天,他们更是越过结冰的多瑙河,向 莫西亚行省(疆域大致就是今保加利亚)发动了猛烈进攻,莫西亚行省总督奥皮乌斯&萨比 努斯兵败被杀。虎头蛇尾的&查特战争&被迫中止,图密善调集了空前庞大的远征部队, 打算对达西亚人展开毁灭性的报复打击。这次军事行动自然会导致西北防线兵力不足,图 密善因此制定了一个自认为巧妙的计划:在苏格兰南部和莱茵-多瑙河上游地区建造两道 漫长的墙壁,这样就可以用较少的兵力,把野蛮人限制在墙外。这当然不是什么独特的发 明:公元前2000年前后,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就曾建筑过一道280公里长的墙壁,以 抵御来自西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战国时期修建的长城,此时也在汉帝国的北方边界上矗 立了将近400年。但在欧洲,类似的工程还从未有过。如果建造得好,它完全可以使没见 过世面的日耳曼人目瞪口呆。可惜的是,这项工程虽然耗时甚长-从公元84年一直造到公 元161年,但防御效果却还是很不理想。问题在于,它的主要部分既不是砖瓦做的,也不 是石头做的,而是树枝做的-这是一道篱笆墙,只是每隔数百米有一个石头造的堡垒。而 且,不知道是为了缩短建筑时间,还是包工头想偷工减料,这道名叫&Limes&(拉丁语, 意为&边墙&)的篱笆墙被造得比高速公路还要笔直,活像是地球的经纬线,有的段落在 半山腰处,有的则在深谷里,根本就不考虑当地的地形是否便于防守。在苏格兰南部的边 墙里,石头比例要大一些,喀里多尼亚人的军事实力又远逊于日耳曼人,所以防御功效相 对比较好。 与开始建筑边墙同时,图密善还对西北地区进行了行政改革:原来的不列颠、上日耳曼、 下日耳曼三大军区被改为三个行省,好像那些地方已经太平了一样。然后他就在公元86年 夏天开始了自己的达西亚远征,结果是灾难性的。德西巴鲁斯采取典型的游牧民族战术, 先是故意放敌军渡过多瑙河,然后把他们引往遥远的东北草原,最后看准对方因为长途跋 涉而疲惫不堪的机会,指挥他的马队合围上来。包括前线总指挥、皇家近卫军长官科涅利 乌斯&富斯库斯在内的大批罗马将士阵亡,图密善被迫转攻为守。因为此时聚集在莫西亚 的军队太多,图密善害怕这里的总督会一方独大,所以在临撤退前下令,把这个行省一分 为二:上莫西亚,首府诺瓦;下莫西亚,首府奈苏斯。回罗马后,他还给自己加上了&do minus et Deus&(拉丁语,意为&主人和神&)的尊号。 公元88年,图密善又发动了第二次达西亚远征。这次的前线总指挥尤里乌斯&特提阿努斯 比较争气,他在塔派战役中击败了德西巴鲁斯,扳成平局后,双方很快缔结了和约。但图 密善并未见好就收:因为原定前来增援自己的马考曼人和夸德人临战观望不前,他又把矛 头对准了他们。这次战争持续时间很短,基本上是象征性的,罗马军无功而返。一年之后 ,上日耳曼行省总督路奇乌斯&安东尼被士兵们拥立为皇帝,还和日耳曼人结成了同盟。 图密善又打算御驾亲征,但是他还没到战场,战争就出人意料地解决了,因为正当双方交 战之际,莱茵河突然解冻,阻止了安东尼的蛮族盟军过河会师。安东尼战死之后,心有余 悸的图密善废除了上日耳曼和下日耳曼行省,将它们又改回军区建制。在总结了这次叛乱 的教训后,他下令,禁止两个军团在同一个军营中扎寨,或一个士兵把超过一定数目的钱 存放在司令部里。两年之后,马考曼人和夸德人南下报复,歼灭了一个罗马军团,罗马此 后陷入内乱,图密善日益残暴的行为导致了他于公元96年的遇刺身亡,弗拉维乌斯皇朝也 随之终结。 在图密善死后,德高望重的涅尔瓦被近卫军拥立为皇帝,但他年老多病,在仅仅一年零四 个月后便去世了。临死前,任人唯贤的他指定自己的养子、下日耳曼军区司令图拉真为新 皇帝,从此开始了一个相对健康和稳定的政治体系:过继皇储制。按照这个不成文制度, 皇帝不再是世袭的,而是要经老皇帝推荐并收养为义子(两者之间无血缘关系),并由元老 院(实际上还有近卫军)批准,才能合法执政。此时的罗马帝制,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了终身 总统制。作为第一位穿上皇帝紫袍的外省人,图拉真向来被誉为罗马帝国最伟大的君主之一。在他 去世258年后,元老院在宣布新皇帝瓦伦斯继位消息的文告中,还写道:&希望你在造福 人民方面超过奥古斯都,而在善良方面超过图拉真。&这个美好的祝愿不幸未能变成现实 :瓦伦斯为人鲁莽,口碑一直不好,并且很快成为了民族大迁移浪潮中一位最著名的牺牲 品。 元老院的评语只反映了事实的一小部分:图拉真绝不光是个单纯的老好人,在自己19年半 的统治期内,他不仅把内政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还将罗马帝国的版图扩张到了空前绝后 的程度。他要对付的第一个主要对手是罗马帝国的老冤家,达西亚王德西巴鲁斯。与只会 纸上谈兵的贵族子弟图密善不同,图拉真的军队走到哪里,平整的大路、坚固的堡垒就修 到哪里。打算故伎重施的德西巴鲁斯惊讶地发现,无论罗马军队推进到多么遥远的地方, 他们的士气和后勤补给都毫无动摇的迹象。无机可乘的他被迫于次年割地求和,罗马帝国 第一次在多瑙河下游北岸获得了立足之处。为了有备无患,图拉真在属于莫西亚的多瑙河 下游南岸修筑了一条防御体系,史称&图拉真边墙&。事实证明,他的担心并不多余:倔 强的德西巴鲁斯只是暂时屈服,公元105年,双方重启战端。这次图拉真军长驱直入,一 举攻破了达西亚人的首都萨米泽格图萨城,走投无路的德西巴鲁斯于次年自杀身亡,达西 亚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 图拉真的胜利还在继续:公元106年,西奈半岛被征服,阿拉伯半岛西北部成为罗马帝国 的附庸国。公元114年,图拉真抵达叙利亚港口城市安条克,就此开始了他人生中最后, 也是最辉煌的四年。曾经天下无敌的帕提亚骑兵在罗马军团步步紧逼下节节败退,叙利亚 沙漠、亚美尼亚高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相继被划作罗马行省,罗马将士们在里海之滨洗 刷他们的盔甲,图拉真本人也在公元116年成为唯一一位到过波斯湾的罗马皇帝。在那里 ,他向东方极目远眺,感叹自己年事已高,无法像亚历山大大王那样,完成远征印度河的 壮举了。此后不久,他就患上了重病,从此卧床不起了。公元117年,在去世前不久,他 做了两件重要的事:一,认养叙利亚总督埃里乌斯&哈德良为自己的义子和皇储;二,册 封亲罗马的帕提亚贵族帕塔马斯帕特斯为帕提亚国王,想利用他在伊朗高原上组建一个依 附于罗马的帕提亚王国。图拉真驾崩后,哈德良很快被元老院承认为正式的皇帝,但帕塔 马斯帕特斯的伪政权并没有得到帕提亚军民的支持,很快归于失败。 虽然哈德良是图拉真的一个远房亲戚,但两人的性格却大不相同:图拉真性格开放,喜好 冒险;而哈德良则相对内向,喜好宁静。因此,他们的对外政策也有着明显的差异:看到 帕提亚已经解决了内部的王位争端问题,国力蒸蒸日上,开始不断向自己反扑,哈德良很 快决定,把图拉真辛辛苦苦地打下来的亚美尼亚和美索不达米亚行省还给对方,以换取双 方的和平。效仿自己的两位前任──图密善和图拉真,他也致力于在四境上建造防御设施 。其中,在122──128年在英格兰北部建造,以防御当地的皮克特人的工事,被称为所谓 的&哈德良边墙&。直到哈德良在公元138年去世时为止,在他的统治下,罗马帝国及其 邻国足足享受了21年百分之百的和平时光,和图拉真的军事成就一样,这在罗马史上也是 空前绝后的。 哈德良之后相继的两位接班人,都是他在生前指定的,即著名的两安东尼:年老的安东尼 &皮乌斯,和年轻的马尔库斯&奥雷利乌斯&安东尼。一向以把帝王的品德放在他们的成 就之上而闻名的爱德华&吉本,对这两位皇帝推崇备至。可惜的是,他们既没有图拉真般 的赫赫武功,也没能带来哈德良式的长久和平。公元139年,即安东尼&皮乌斯即位的第 <TD valign="top" al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帝之鞭阿提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