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南方热带水果土产安溪铁观音产地直销销中心

茂名:全国最大水果生产基地佳果飘香·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A14版:东西北
A01版 要闻
茂名:全国最大水果生产基地佳果飘香
去年全市水果产值逾百亿元,荔枝产量占全世界总量1/5
&&&&气势恢宏的茂名荔枝生产基地。
&&&&图①:荔枝成熟季节,荔红人靓心更甜。刘付峤&摄&&&&图②:茂名储良龙眼。&&&&图③:春赏花夏品果,信宜钱排三华李果熟飘香人欢笑。&&&&图④:掩映在荔枝林中的高州根子镇漂亮的荔枝楼。&&&&丘立贺&摄
&&&&6月的茂名荔熟蝉鸣,一望无垠的荔枝带披红挂绿,漫山遍野的三华李佳果飘香。茂名被誉为全国水果第一市,四季流丹溢彩,佳果飘香,生产的荔枝、龙眼、香蕉、三华李、杨桃、番石榴等优质水果享誉全世界。2011年底,全市水果面积达352.02万亩,产量249.01万吨,产值108.71亿元。2011年茂名荔枝产量近45万吨,约占广东省荔枝产量的一半,占中国荔枝产量的1/4,占世界荔枝产量的1/5。在电白、高州、茂南等地丘陵地带,140多万亩的荔枝基地几乎连成一望无际的“荔海”,无比辽阔壮观。今年茂名的荔枝、三华李等水果喜获丰收,果农笑逐颜开。&&&&水果名片&&&&钱排三华李“果王”&&&&拍出19.8万元天价&&&&历经2010年“9·21”特大暴雨洪灾洗礼的信宜市钱排镇“李乡”如今焕然一新。6月16日上午,钱排镇隆重举行风情李乡“银妃”品果节,一颗三华李银妃“果王”横空出世,拍出19.8万元的天价。&&&&拍得这颗“果王”的是信宜市钱排镇云开村委会张家湾村40多岁的张展坤先生。张先生跟父亲从事制衣生意,他对笔者说,2010年信宜钱排遭受“9·21”特大暴雨洪灾,满目疮痍,在党和人民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爱下,灾区人民奋发图强,如今旧貌换新颜,他为了帮助乡亲打响钱排三华李的品牌,建设美好家园,才出这么高价钱拍下这颗“果王”。&&&&钱排三华李,始种于上世纪70年代,当地昼夜温差大,春暖迟、秋冷早、霜冻期长,独特的高寒气候,使三华李在这里得到广泛种植。经过30多年的管理栽培,技术改良,实现了信宜三华李本土化、品种优质化,从而培育出果大、核小、肉脆、色美的“银妃”三华李。因其成熟时,果实表皮附着一层薄薄的“银粉”,似佳人面容般细润,市场价格比其他产地的三华李要高出一倍左右。因此钱排镇委、镇政府注册了三华李商标——“银妃”品牌。目前,该镇三华李种植面积达8万多亩,年产量超过6万吨,年产值近2亿元,被誉为“广东三华李种植第一镇”。&&&&近年来,信宜坚持走“强特色产业”之路,打造全省山区“农业强市”,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支持、种改坚持,实现了三华李种植的“产业化、大果化、品牌化”,通过“大生产、大流通、大收益”实现了种植面积、产量、售价年年攀升。目前,信宜三华李种植面积达25万亩,挂果达22万亩,年产量达16万吨,被誉为“中国三华李产业龙头县(市)”,信宜三华李荣获“岭南十大佳果”称号。该市涌现出钱排、茶山、白石、朱砂、洪冠等一批三华李产业镇,而钱排是其中的“佼佼者”。&&&&目前信宜已成立市、镇、村三级三华李专业户协会,为做大做强三华李产业做好信息流通、技术、农资等服务,协会成员5.1万人,三华李产业从业人员达12万人。仅在钱排镇,每年前来当地从事三华李购销的客商约有1500人,当地投身三华李流通人员约有8000人,全镇三华李收购点多达500多个。&&&&据悉,近几年信宜大果三华李在香港市场,售价16港元/公斤以上。信宜已制订三华李标准化规程,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信宜市三华李标准化示范区为第五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种植荔枝逾2000年&&&&唐朝已成朝廷贡品&&&&产业布局&&&&区域化种植实现科学管理&&&&区域布局,连片成海。茂名调整农业结构,形成区域化的水果种植布局,全市形成东部以高州根子、分界、泗水,电白霞垌、林头、大衙,茂港区羊角,茂南区山阁、金塘等镇为中心的荔枝基地150多万亩;西部以高州沙田、镇江、荷塘,化州那务、宝圩等镇为中心的龙眼生产基地78万亩;中部以高州曹江、长坡、谢鸡、新垌,信宜水口,电白沙琅、观珠,化州新安等鉴江和沙琅江流域的镇为中心的香蕉生产基地60万亩;南部以化州的兰山、新安、良光为主的芒果、红杨桃、无核黄皮等各种水果生产基地10多万亩;北部以高州大坡、石龙、平山,信宜池垌、思贺,电白县那霍、罗坑、沙琅等镇为主的黄榄生产基地10万亩,以信宜钱排为中心的13个镇三华李生产基地22万亩。&&&&科学管理,果靓质优。茂名盛产的荔枝、龙眼、香蕉等是中国南方著名的特产水果,被誉为“中华之珍果”。荔枝主要种植的品种有白糖罂、黑叶、白腊、妃子笑、糯米糍、桂味、晋奉等;龙眼主种品种有储良广眼、石硖、双孖木、大乌园、古山二号等;香蕉以遁地蕾、巴西蕉、泰蕉为主。实施科学管理,科技兴果,抓好优良品种选育,实现品种名优化,果靓质优。茂名的水果获得无数国家、国际金奖、银奖,被认证为中国无公害A级绿色食品,成为市场的抢手货。&&&&产销一体,抓销促产。茂名走水果产业化经营之路,确保水果销售绿色通道畅通无阻。2002年由政府牵头组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辽宁沈阳等地召开大型的荔枝、龙眼推介会。全市许多水果重点镇如大衙、霞垌、根子、分界、泗水、丁堡、东镇等及各地果农纷纷利用高新科技网络推销水果产品,让订单从网上走,全方位开拓市场。各有关方面积极搭建广阔的流通渠道,建立星罗棋布的流通网络。陆(汽车、火车)、海(轮船)、空(飞机)齐上阵,浩浩荡荡的北上流通大军、龙头企业以及果园主、果农联合体等四支流通航母齐驱动,实现购销两旺,货畅其流。全市45万吨荔枝在30多天内销售一空,日销荔枝达1.2万吨,高峰期2万—3万吨,产品销往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还出口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新加坡、印尼等国家。&&&&做大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市政府制定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鼓励各种所有制一齐上,鼓励企业向科技要效益。目前,全市办起农产品加工企业3000多家,重点加工荔枝、龙眼和香蕉,既为部分鲜果找到出路,又提高了附加值,仅在高州,年水果加工达26.3亿元,接近鲜果27.9亿元的收入。&&&&6月8日,来自全国各地和港澳地区30多家媒体的记者作家,深入茂名市电白、高州荔乡开展采风活动,领略这个流丹溢彩,佳果飘香的水果王国风情。&&&&唐代诗人杜牧诗《过华清宫绝句》有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中描述杨贵妃所钟爱的荔枝,便是来自茂名,故当地人称这个贡品为“妃子笑”。宋代苏轼,也为岭南荔枝留下脍炙人口的传世佳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茂名种植荔枝历史已有2000多年,在唐朝,茂名荔枝已成为朝廷贡品,至今高州根子的柏桥村和茂港区禄段村等地都有当年采果进贡朝廷的老荔枝园,称之为“贡园”。2000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到茂名市高州视察期间,参观了茂名荔枝生产基地,并在高州根子镇红荔阁旁亲手种下一棵荔枝作纪念。&&&&茂名市自1990年起连续举办了六届荔枝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荔枝文化。应邀参加荔枝节的有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经济界人士和朋友,有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等。荔枝节以“广交朋友,宣传茂名、洽谈经济、招商引资”为宗旨,以荔为媒,扩大对茂名的宣传,使更多的人认识茂名,增进友谊,共谋发展。每届荔枝节都举办得盛况空前,并取得丰硕的成果,有力地促进了该市经济的发展。&&&&政府扶持&&&&“山上茂名”开发为“绿色银行”&&&&茂名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水果生产作为“山上茂名”工程来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实行资金倾斜,全力支持水果生产。2011年,茂名财政拨出3000万元作为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通过各级财政、银行、外资、农民自筹等方式,全市筹集200多亿资金投入水果生产。党委、政府发动,机关带头,示范引导,全民种植。全市95%以上的乡镇都大面积种植水果,90%的农户拥有水果种植,水果是茂名500多万农民共有的财富。全国荔枝第一镇的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委会荔枝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有648户,占农户总数的71.44%;10万元以上的66户,占农户总数的7.28%,最高收入的一户达46万元。目前,全村99%的农户住上了“荔枝楼”,90%的家庭购置了现代化的家电,几乎家家户户安装了程控电话和手机,自然村道路全部水泥硬底化。&&&&擦亮水果品牌,让水果冲出茂名,走向世界。加大宣传力度,擦亮该市6个种类13个品种在中国或国际农博会上获得的金、银、铜牌或名牌。做好水果市场与世界接轨的质量认证,原产地登记、果场登记、检验检疫等产前准备工作,促进水果出口。研究提高水果保鲜加工技术,建设好省、市龙头企业,带动水果销售由商人经营向农民组织经营过渡,从小贩经营向企业集团经营发展,建设有型市场和果场粗加工、一般企业深加工及龙头企业精加工的三级加工体系,实现水果保鲜加工率50%以上,增强出口创汇能力,提高果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支柱产业的水果收入占该市农民人均收入的30%。水果产业带动起编织、制冰、泡沫箱加工、运输、饮食、劳务、旅业、通讯、信息、旅游等行业兴旺起来。据统计,全市荔枝上市期平均每天外运荔枝1.2万吨,每日耗编织箩筐50万个,日产值150万元;日耗冰条2000吨,日产值50万元;日耗保鲜用树叶150万斤,日产值45万元;日耗泡沫箱83万只,日产值415万元;日运输车辆1200辆,日运输产值1200万元,日燃料产值30万元;每日代摘果和分拣果劳工27.2万人,每天劳务收入达288万元;全市其他配套产业(包括通讯、旅业、饮食等)每日至少收入300万元,即荔枝的销售带来相关产业日产值达3193万元。据预计今年水果产值达70亿元,而带动其他产业产值将达43亿元。&&&&茂名市水果获奖情况表品种年份奖项储良龙眼1990&&获广东省龙眼优良品种评比第一名1993获第一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牌奖1995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牌奖1997获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称号1999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称号2001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称号2004获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白糖罂荔枝1988广东省荔枝品种评比获得早熟荔枝品种第一名1997&&获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1999获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2001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2004获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高脚遁地蕾香蕉1993&&获第一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牌奖(当时香蕉未评出金牌奖)1995&&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牌奖(当时香蕉未评出金牌奖)1997&&获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1999&&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2004获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鉴江红糯荔枝1993获第一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牌奖三华李2005&&信宜市获中国三华李产业龙头县(市)称号2011获岭南“十大佳果”称号大果白蜡荔枝1995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牌奖双孖木龙眼1993获第一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铜牌奖&&&&黑叶&&&&荔枝1999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桂味&&&&荔枝1999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大果石硖龙眼1999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红杨桃2001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无核&&&&黄皮2001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新世纪番石榴2001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桂圆&&&&干品2001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茂名水果名扬四海&&&&■背景&&&&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管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辖电白县、茂南区和茂港区,是热带亚热带的过渡地带,盛产荔枝、龙眼、香蕉、三华李、杨桃、番石榴、黄榄、山楂、芒果、黄皮等南亚热带优质水果,一年四季都可以品尝到鲜美的水果。&&&&水果是茂名一大特色产业,1989年至1992年,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粮食组织的官员和专家多次到茂名考察和研究水果生产,认为茂名是发展南亚热带水果的好地方,并投入1600万美元支持茂名水果的发展。1996年茂名市被国务院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目前,茂名水果无论在面积、产量、产值均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占有重要的比例,成为粤西以至中国南方的一个特色产业,吸引全国以及世界各地水果商人前来运销和国内外游客旅游观光。&&&&总策划:向欣&&&&撰文:南方日报记者&李文才&&&&通讯员&杨华章&童日福
document.write('');海南尖峰岭 金菠萝净重20斤B级每箱8头 凤梨 热带水果 产地直销_中国海口政府门户网站
海南尖峰岭 金菠萝净重20斤B级每箱8头 凤梨 热带水果 产地直销
中国海口政务门户网站  更新时间:  来源:阿里巴巴  作者:
海南尖峰岭 金菠萝净重20斤B级每箱8头 凤梨 热带水果 产地直销&&&&&&&&&&&&&&&&
[执行编辑:周发华]&[内容编辑:]-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茂名建立三大特色渔业生产基地
来源: 茂名日报作者: 李河 黄月华
目前,茂名已初步建立起三大特色渔业生产基地。
山里的农户通过养殖凼仔鱼走上了致富之路。记者 甘杨松 摄
  近年来,茂名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利用茂名所处热带、亚热带的地理位置、北部山区中部丘陵的地理特点,以及现存的传统养殖方式和养殖品种的实际情况,以促进渔(农)民增收为出发点,致力于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渔业,取得较好的成效。目前,茂名已初步建立起三大特色渔业生产基地。
  建成全国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基地,成为“中国罗非鱼之都”
  2003年以来,茂名以“做大做强罗非鱼产业”为出发点,提出了把茂名打造成罗非鱼“金三角”出口基地和全球最大的罗非鱼产业基地的发展战略,促进了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2010年茂名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中国罗非鱼之都”称号。2014年茂名主养罗非鱼面积已达22万亩,产量17.85万吨,罗非鱼养殖产量占全省罗非鱼养殖总产量的30%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罗非鱼出口养殖优势区域。茂名“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在罗非鱼产业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基地化健康养殖产量已占全市产量的50%以上,形成了以千家万户为主体,养殖龙头企业带动和规范化集约化生产的罗非鱼产业模式。目前,全市已有20多家较大规模的罗非鱼种苗场,其中5家为省级以上罗非鱼良种场、2家为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全市年产优质罗非鱼苗达12.7亿尾,主要是奥尼、吉富、新吉富、吉奥等产量高、雄性率高的优质品种,除供给本地养殖外,还远销省内其他市县及云南、广西、贵州等地。茂名市伟业罗非鱼良种场培育的“吉奥罗非鱼”已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成为国家级水产新品种。由于养殖方式的改变和加工出口的需要,近年茂名积极鼓励养殖户发展罗非鱼大规格无公害养殖,罗非鱼规格有了较大的提高,一般成鱼每条重量达1000克以上,为我省加工罗非鱼片提供了原料保证。目前,茂名已有11家罗非鱼养殖企业被评为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健康养殖示范基地面积约2万亩,年产健康水产品超2万吨;74个罗非鱼养殖企业获得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32325亩,82个罗非鱼产品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年产量达到38790吨;141家罗非鱼养殖单位被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登记备案,备案面积15万亩;10个罗非鱼产品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同时,罗非鱼产品的质量也得到提高,近年来农业部、省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抽检茂名罗非鱼样品共443个,抽检合格率96.6%,其中淡水主导品种罗非鱼成鱼抽检合格率99%。实践证明,罗非鱼产业已成为茂名农业发展的新亮点和重要的支柱产业,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电白区沙琅镇为主的特种龟类养殖业发展未艾
  茂名特种龟类养殖业始于1986年,发源地为沙琅镇。茂名特种龟鳖养殖品种有三线闭壳金钱龟、黄喉拟水龟(石金钱龟)、鳄龟、金头龟(黄缘盒龟)、乌龟、四眼斑水龟、平胸龟、地龟、黑靴陆龟等二十多种珍稀龟,其中三线闭壳金钱龟、黄喉拟水龟。鳄龟是主要养殖品种。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市三线闭壳金钱龟亲龟存池量达6000多只,黄喉拟水龟亲龟存池量20多万只,龟苗150万只,鳄鱼龟苗约90万只。由于养殖利润丰厚,掀起了特种龟养殖的产业热潮,涌现出特种龟产业的重点镇沙琅镇和重点村尚唐村,建成了全省第一家省级黄喉拟水龟良种场-电白县星火水生野生动物繁殖场,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特种龟鳖产业,成为茂名淡水渔业经济又一个新增长点。沙琅镇名贵龟鳖养殖数量(以镇为单位)目前已跃居全国前列。养殖品种有黄喉拟水龟(石金钱龟)、三线闭壳龟(金钱龟)、鳄鱼龟、中华草龟、黄缘盒龟、美国小鳄龟、眼斑龟等,年产金钱龟苗约3000只,石金钱龟苗约80万只,鳄鱼龟苗约50万只,其他品种龟苗约3万只,年产值约6亿元,就业人员达5万余人。随着沙琅龟鳖业的壮大发展,间接也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如餐饮、娱乐等消费行业,为沙琅新兴产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路子。
  信宜山区为主的凼仔鱼养殖持续健康发展
  2014年茂名凼仔鱼养殖面积已达4000亩,年产量4035吨,产值12750万元。凼仔鱼养殖主要分布在信宜市洪冠、茶山、怀乡、贵子、朱砂、钱排、合水、大成、白石等山区镇,其中洪冠的凼仔养鱼最具规模和特色,全镇农村家家户户都养凼仔鱼。凼仔鱼养殖是山区农民利用当地丰富、优质、无污染的水资源和充足的草资源,在村前、屋后、溪边挖一个面积很小(约10-20平方米)的水塘,而进行的一种流水养鱼,具有投资少、易管理和对环境无污染等养殖优点,主养草鱼,轮捕轮放。由于山泉水质清纯,用山上芒叶野草等天然饲料喂养,凼仔鱼属纯绿色环保食品,价格好,最高售价每公斤80元,效益显著,凼仔鱼养殖得到持续健康发展。目前茂名凼仔鱼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很多农户通过养殖凼仔鱼走上了致富之路,已成为当地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在建设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了一条凼仔鱼带富一条村的作用。信宜凼仔鱼于2007年5月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2008年6月获得无公害产地认定,2009年12月荣获广东省(茂名)首届现代农业博览会金奖,2011年9月获得了国家农业部颁发“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这是广东省第一个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的水产品。2012年获得“广东省十大最具人气土特产”奖。
扫一扫加入南方网微信朋友圈
编辑: 陈梅桂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强降水致清远10条国省道出现43处中断
新闻关键词
为贯彻全国税务工作会议精神,讲好税收故事,唱响税收主旋律,传播税收正能量,广东省国税局、广东省地税局在第2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启动面向税法宣传基地、社会、税务部门举办税收微视频大赛,征集税收微视频作品并进行评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溪铁观音产地直销 的文章

 

随机推荐